2023年秋季八年级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读图,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关税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 B.鸦片输入数量的激增
C.《南京条约》的签订 D.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2.小历同学研究中国近代屈辱史,收集了下列史料。可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
A.《李鸿章传》 B.电影《甲午风云》 C.圆明园遗址 D.电视剧《鸦片战争》
3.表1
《天津条约》 长江一带各口,英商船只俱可通商
《马关条约》 ……管理下开地方之权……永远让与日本……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辛丑条约》 ……各省……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据表1可推知( )
A.外国资本输出妨碍民族经济 B.中国近代外交打上列强烙印
C.西方对华军事监控较为严密 D.中国半殖民地化在逐渐加深
4.下图是史老师在复习课上要求学生填写的思维导图,其中“”处应填写(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戊戌变法
5.
创办时间 1861年 1862年 1865年 1867年
洋务企业 安庆内军械所 上海三所洋炮局 金陵机器制造局 天津机器制造局
表说明( )
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 B.洋务运动初期以发展近代民用工业为主
C.洋务运动初期以发展近代军事工业为主 D.清政府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6.图1~3是在丹东黄海海域考古发现的一艘沉船中的部分文物。这些文物见证了( )
图1 图2 图3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1895年,严复指出,中国历代专制皇帝都是“窃国者”;按照社会分工原则,君主应由人民选择共举,也可由人民废掉。这体现了( )
A.民族危机刺激维新变法兴起 B.维新派谋求政治制度的变革
C.百日维新遭到顽固派的镇压 D.戊戌变法的影响具有持久性
8.列强炮制出《辛丑条约》基本框架后直接强加给清政府,且“不容改易一字”。《辛丑条约》要求清政府单方面承担各种苛刻的“义务”,而列强作为一个整体,则享有种种权利。这反映了( )
A.列强实现瓜分中国目的 B.晚清时社会矛盾尖锐
C.中国主权开始遭到践踏 D.帝国主义的强权本质
9.史老师复习“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时先后做了如下设计: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戊戌变法(1898年) 调整为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戊戌变法(1898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此教学内容设计的调整,旨在更能( )
A.凸显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B.突出历史事件的前后延续性
C.揭示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 D.关注培养学生的近代化史观
10.“ 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 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以上叙述反映的是( )
A.孙中山创建革命政党 B.革命派推翻清朝统治
C.辛亥革命的宪法成果 D.革命胜利果实被窃取
11.下表反映出民国初年( )
北洋军阀:“宋案”→复辟帝制→军阀割据资产阶级: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继续探索
A.法治观念冲击礼教 B.专制独裁从未改变 C.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D.民主进程艰难曲折
12.在列强的操纵下,封建军阀混战的局面愈演愈烈,“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国共两党由此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材料叙述了大革命的( )
A.背景 B.经过 C.结果 D.意义
13.鲁迅1918年发表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产生很大影响,1920年中国政府下令全国学校原先采用的文言文教科书一律废止。这共同反映的背景是( )
A.封建道德礼教统治地位的动摇 B.中国近代教育新旧过渡的特征
C.先进知识分子开展的文学革命 D.马克思主义传播促进思想解放
14.下图是天津学生1919年在南开广场进行宣誓的内容。这体现了他们( )
宣誓书(一)誓保国土(二)誓挽国权(三)誓雪国耻(四)誓除国贼(五)誓共安危(六)誓同终始皇天后土,实共鉴诸中華民國八年六月五日天津学生联合会
A.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 B.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
C.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D.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
15.1920年8月,刘伯垂在武昌抚院街董必武寓所主持召开会议,决定成立“共产党武汉支部”;同年10月,“共产党小组”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李大钊的办公室正式成立,最初成员有李大钊等人。这可用来说明中共一大召开的( )
A.思想基础 B.组织基础 C.阶级基础 D.国际条件
16.表3中共一大到中共三大主张的变化
中共一大(1921年)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中共二大(1922年) 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三大(1923年) 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这些变化表明了中国共产党( )
A.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战争 B.照搬苏联的革命模式
C.对国情的认识逐渐深入 D.明确了武装夺权目标
17.下图主题应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
C.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D.反“围剿”斗争取得胜利
18.下面两首诗歌(节选),分别讲述中国共产党( )
……跟着领袖毛委员,浩浩荡荡上井冈。工友农友团结一条心…… 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
A.首次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克服军事组织“左”的错误
B.积极应对国民大革命的失败,战略转移途中实现拨乱反正
C.开始将革命重心向农村转移,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
D.正式开创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取得了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
19.下图为不同时期中共党员主要成员社会阶层比例分布情况。下图最能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
A.以城市为工作重心 B.领导解放区土地改革
C.组织领导农民运动 D.随时局变化调整政策
20.下图所示为史老师绘制的中国近代革命道路示意图。其中“→”表示学习与模仿关系,“_____________”表示发展关系,“→”表示创新关系。据此分析图中“B”代表的革命道路是( )
A.中心城市暴动的道路 B.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C.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21.下图是同学们在开展“探寻红色文化的历史基因”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搜集到的油画。选项中与油画内容相关的诗词是( )
A.扫除帝制建丰功,革命仍愁阻万重 B.一叶红船荡碧波,南湖共棹启新歌
C.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22.民国24年,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这一年是公历的( )
A.1924年 B.1934年 C.1935年 D.1936年
23.化学反应中,催化剂有加速或减缓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小历在学习了某历史知识点后,做了下图“化学方程式”,其中方框中应加入的催化剂是( )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D.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
24.表1941年12月日本在亚太地区的军力配置(单位:个)
中国 太平洋和东南亚 伪满洲国(中国东北) 日本 中国台湾与韩国
陆军师(50) 21 10 13 42
混合旅或相同等级(58) 20 32 4 11 —
空军飞行中队(151) 16 70 56 9 —
表表明( )
A.展现中国军民英勇顽强的抗战精神 B.赢得世界和平正义力量的大力支持
C.中国抗日战争已取得完全的胜利 D.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5.由表5推知,中华民族意识( )
表近代百余年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过程
代表性事件 民族意识觉醒过程
鸦片战争 开始萌发
甲午中日战争 初步觉醒
五四运动 升华
抗日战争 高涨
A.在反侵略过程中不断地增强 B.与社会性质的变化保持同步
C.在近代百年历史中逐渐形成 D.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列强侵华
26.下图解读,准确的是( )
A.三个阶段代表了中共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过程
B.第一阶段描绘了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及国共两党内战
C.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与红军长征都发生在第二阶段
D.第三阶段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并取得了胜利
27.下图是1946年7月发表于《新华日报》上的一幅漫画。漫画反映出( )
A.美国援华抵抗外侮 B.国民政府“围剿”红军
C.国民党军队被消灭 D.揭露美蒋内战图谋
28.图1、2展示了我国近代女性服饰的演变。这反映了( )
图1清朝时,为削弱女性身体曲线的“暴露”,袍服多是宽松型。 图2民国时,女性效仿男子穿长袍,后旗袍经过改良,充分体现女子曲线美。
A.社会思潮日益开放 B.新文化运动的深远影响
C.新式礼节纷纷出现 D.西方观念占据主导地位
二、非选择题:共4题,44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经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太平天国的冲击,为挽救统治危机,洋务派引进一些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了一些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也创置了一些有益于近代科技、文化、教育发展的设施,但因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宗旨,不论是官府出资兴办的军事工业还是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民用工业,都难以挣脱君主专制传统的羁绊。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9世纪中期,中国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仍占主要地位。 1894年,汉阳铁厂生铁炉正式出铁。外国.报刊将其视为中国崛起的象征。
——摘编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以世纪、年代的呈现方式,写出汉阳铁厂生铁炉正式出铁的时间。(2分)
(2)小历同学认为,洋务运动没有挣脱君主专制传统的羁绊,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有限。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6分)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恭亲王奕诉上奏:“查与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今语言不通,文字不辨,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协……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中国迄今无熟悉外国语言文字之人,恐无以悉其底蕴。”自1861年至1864年,清政府先后设立了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和广州方言馆等一批培养外语人才的学校。
——摘编自夏东元《洋务运动史》
材料二 表61902—1904年中国译书统计简表
译书类别 英国 美国 日本 其他 总计 百分比
哲学宗教 10 2 23 2 37 7.0
文学艺术 8 3 4 11 26 4.9
史地 8 10 90 20 128 24.0
社会科学 13 3 83 37 136 25.5
自然科学 10 9 73 20 112 21.0
应用科学 3 3 24 26 56 10.5
杂录 5 2 24 7 38 7.1
总计 57 32 321 123 533 —
百分比 10.7 6.0 60.2 23.1 — 100.0
——摘编自张同冰、丁俊华《中国外语教育发展史回顾》
材料三 表71919—1922翻译的部分俄国书籍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雇佣劳动与资本》《共产党宣言》《劳动者的觉悟》《上海厚生纱厂的湖南女工问题》《苏维埃政权当前的任务》
——摘编自李伟《中国近代翻译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京师同文馆创办的目的及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此阶段译书活动的特点。(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时期所翻译书籍的时代价值。(2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以画为体,以史为魂,美术经典作品能生动再现光辉历史。
画作赏析
作品背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表现主题:革命时期毛泽东故居井冈山八角楼景色。
思想内涵:画作背景是壁立千仞的山脉,再现了井冈山易守难攻的地理环境。画面中心八角楼,毛泽东在此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著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画面上方的山峰沐浴在阳光下,暗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二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央电视台节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点燃星星之火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名称,简述“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的理论。(4分)
(2)参考材料一中“画作赏析”内容,从材料二中任选一幅画作进行赏析。(6分)
(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这四幅美术作品共同反映的主题。(2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摘编自《白寿彝史学二十讲》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影像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12分)(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中至少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温馨提示:
【历史事件、观点示例】
历史事件1:影像5反映了五四运动。
历史事件2:影像6反映了中国抗战的胜利。
观点: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注:以上示例仅供考生参考,考生作答不得选用示例中的历史事件1、2和观点)
2023年秋季八年级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C C D A C C B D A C D A C A
题号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答案 B C C B D C C C B D A D D A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44分。
29.(1)时间:19世纪90年代。(2分)
(2)【答案一】
判断:同意。(2分)
理由:洋务运动是晚清统治集团内部掀起的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自救运动,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2分)洋务派只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创办的一系列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在封建专制藩篱的限制下发展,最终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因此,对中国近代化产生的作用有限。(2分)
【答案二】
判断:不同意。(2分)
理由:为挽救统治危机,洋务派引进一些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了一些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也兴办新式学校,设立翻译馆,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开展近代海防建设等。(2分)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并建成了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新式海军。所以,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向近代化发展。(2分)
【答案三】
判断:不同意。(2分)
理由: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创办一系列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2分)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因此,应客观地、辩证地看待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2分)
30.(1)目的:对外交涉增多,需要翻译人才;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与外国处理外交时不受外国人欺蒙。(2分。每点1分)
影响: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端,推动了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社会进步。(2分。每点1分)
(2)特点:重视翻译人文社会科学著作;重视翻译日本相关书籍;译书门类齐全,种类丰富。
(3分。每点1分)
原因:洋务运动破产,让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仅引进西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是不够的,还要学习西方的制度,因此转而重视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促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意识到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强大,积极向日本学习,寻找救亡图存之路,所以翻译日本相关书籍比重比较大。(3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
(3)时代价值: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促进民众觉醒;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提供思想条件;推动工人运动等。(2分。答出两点即可)
31.(1)名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或:井冈山)。(2分)
理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2分)
(2)【示例一】
画作:图20《飞夺泸定桥》。(1分。写出图的序号或名称即可)
作品背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1分)
表现主题:再现了长征途中,红军抢占泸定桥的激战情境。(1分)
思想内涵:画面突出了大渡河河水的湍急、两岸的陡峭、熊熊烈火和滚滚浓烟。铁索桥上的红军勇士,一手紧拉铁索,一手挥枪射击,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表现出红军战士对革命理想坚定的信念和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分)
【示例二】
画作:图21《地道战》。(1分。写出图的序号或名称即可)
作品背景: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中国军民投身于全民族抗战。(1分)
表现主题:艺术地再现了守卫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因地制宜发明的一种特殊的战斗方式—地道战。(1分)
思想内容:画面人物神情专注而紧张,但又饱含坚决抵抗外敌的决心和抗日战争必胜的信念。反映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性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真实写照,歌颂了“全民皆兵,全民抗战”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3分)
【示例三】
画作:图22《爹去打老蒋》。(1分。写出图的序号或名称即可)
作品背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发动了全面内战。毛泽东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1分)
表现主题:展现了解放战争时期人民群众踊跃参军参战的热情。(1分)
思想内涵:画面的主体是一匹黑马和一名男子,男子一脚已经登上了马镫,象征着人民子弟兵上阵杀敌的热切之心和必胜信念。画面透过一个家庭的别离,折射出千千万万子弟兵为革命前赴后继的感人一幕,形象说明了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的各项工作得到解放区社会各阶层人民的支持,特别是亿万贫困农民的支持。(3分)
(3)主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参加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分。答出一点即可)
32.【示例一】
历史事件1:影像4反映鸦片战争。
历史事件2:影像2反映新文化运动。
观点:民族危机加深客观上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或:民族危机客观上推动中国近代化/近代中国在屈辱中探索)。
论述:鸦片战争使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促使地主阶级开始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掀起了洋务运动,虽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但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中华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制度以挽救民族危机,开展了戊戌变法。变法虽然失败,但在思想文化上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促进了中国的政治近代化。
面对列强支持下的北洋军阀统治混乱的政治局面,一部分有识之士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改造中国,于是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学习西方先进思想的新文化运动,弘扬民主与科学,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唤起了民众的觉醒。
结论:综上所述,近代列强侵华加深中华民族危机,客观上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示例二】
历史事件1:影像4反映鸦片战争(或:影像4反映《南京条约》的签订)。
历史事件2:影像1反映戊戌变法(或:影像5反映五四运动)。
参考观点: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在屈辱中不断抗争和探索的历史(或:近代中国在屈辱中抗争/近代中国面对民族危机开展救亡图存/民族危机影响中国近代社会)。
【示例三】
历史事件1:影像1反映戊戌变法。
历史事件2:影像2反映新文化运动。
参考观点: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示例四】
历史事件1:影像1反映新文化运动。
历史事件2:影像5反映五四运动。
参考观点: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变革。
【示例五】
历史事件1:影像1反映戊戌变法创办京师大学堂。
历史事件2:影像2反映新文化运动。
参考观点:中国近代化在曲折中探索。
【示例六】
历史事件1:影像3反映抗日救亡运动。
历史事件2:影像6反映抗日战争的胜利。
参考观点:中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动了全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
【示例七】
历史事件1:影像3反映抗日救亡运动。
历史事件2:影像5反映五四运动。
参考观点: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题(或: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而英勇斗争的精神推动中华民族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