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2007年,考古队在许昌发掘出一块距今12.5万年至10.5万年的人类顶骨化石,被命名为“许昌人”,这是河南省内发现的第一例古人类头盖骨化石,填补了中国古人类进化的一项空白。据此可知“许昌人”
A.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头盖骨化石
B.印证了中国是人类主要起源地
C.说明中国已经步入新石器时代
D.仍然保留了较多猿的身体特征
2.如下图,人们为炎帝和黄帝修建陵墓主要是为了
湖南炎帝陵庙里的炎帝像 黄帝陵
A.铭记涿鹿之战 B.弘扬禅让制度 C.祭祀人文初祖 D.祈求国泰民安
3.历史学家晁福林称大禹是“站在文明门槛上的一位伟人”,主要是因为他
A.建立中国首个王朝 B.帮助人民治理水患
C.率领国民迁都到殷 D.拥有许多创造发明
4.有学者说:“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的官僚体制、典章制度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材料主要强调分封制
A.强化了中央集权 B.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C.稳定了西周政局 D.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5.西周时期,用鼎制度明确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青铜器数量繁多种类丰富 B.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C.西周社会严格的等级界限 D.诸侯国势力崛起王室衰微
6.有了甲骨文,中华文明就有记录的工具,从此,所有的情感、知识和思想通过文字,一代代流传下来,中华文明得以塑造与传扬。这说明甲骨文
A.兼收并蓄,中西合璧 B.年代久远,一成不变
C.口耳相传,内容丰富 D记录历史,传承文明
7.春秋战国时期,农业上精耕细作、山林不断开发、耕地面积不断扩大,主要是因为
A.刀耕火种的耕作形式 B.手工业不断发展
C.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D.商业活动的繁荣
8.右图文物可用于实证商鞅变法中哪一具体措施
A.确立县制
B.废除井田制
C.奖励军功
D.统一度量衡
9.都江堰竣工后,秦国的常备军队一度达到八十万,在秦始皇发动的灭国大战中从未发生过粮草不济、国力不支的情况,由此可知该工程
A.反映了我国人民的智慧 B助力秦统一中国
C.改变了秦国的作战方式 D.扩大了战争规模
10.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吸取秦亡的教训,注重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及兵役。他们这么做的根本目的是
A.巩固王朝统治 B.发展社会生产
C.减轻农民负担 D.增加财政收入
11.西汉前期,币制十分混乱,诸侯、达官、豪富多私造牟利,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于市场,折算困难,交易不便。面对这样的情况,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统一铸币 B.平抑物价 C.盐铁专卖 D.休养生息
12.如右图《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它从侧面反映了东汉
A.雕塑技艺达到顶峰
B.戏曲艺术已经成熟
C.民间生活气息浓厚
D.娱乐方式多种多样
13.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纸开始成为整个社会主要的书写材料。而原来被社会较高阶层所垄断的知识文化也开始逐步向民间普及开来。这表明蔡伦改进造纸术
A.促进了教育发展 B.便利了文化普及
C.结束了文化专制 D.解放了人们思想
14.东汉末年,张仲景提出“治未病”理论,华佗创编出“五禽戏”。这反映出他们共同的中医理念是
A.诊断疾病,望闻问切 B预防疾病,强身健体
C.针灸疗法,辨证施治 D.药食同源,用药简易
15.司马迁青年时游历名山大川,实地考察风土人情,搜集历史资料,最终用十多年的时间写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由此可知司马迁
A.赞美帝王,歌功颂德 B.文笔优美,情感丰富
C.公正记事,爱憎分明 D.注重实践,善于创新
16.公元221年,魏文帝曹丕以“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由此可知许昌地名的命名依据是
A.自然地理特征 B.人们美好愿望 C.神话传说故事 D.重大历史事件
17.如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图的一部分,空白处应该填的是
A.东汉 B.三国 C.西晋 D.北魏
18.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这件史事反映的实质是
A.南北贵族势力强大 B.皇帝与大臣关系密切
C.王导个人能力很强 D.东晋统治者爱惜人才
19.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生产从火耕水耨发展到施用粪肥。这主要体现了江南地区
A.社会局势的稳定 B.环保意识的增强
C.生产技术的进步 D.自然条件的优越
20.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锺繇兼采汉末众家书法之长,独创楷书书法。由此可知魏晋南北朝的科技和文化
A.重视传承与创新 B.形成完整科学体系
C.服务于农业生产 D.深受外来文化影响
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
——《人民日报》2023年6月3日
(1)据材料一,分别写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各一处早期文明遗址(2分),并概括中国早期文明遗址的分布特点。(2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中华早期文明的突出特征,并说明这一特征对中国历史发展道路有何影响 (2分)
2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明社会的历史如果从夏朝算起,到战国时期已近两千年,丰厚的文化积累在春秋战国时即将得到大喷发。在旧制度正在瓦解、新制度尚未确立的时代里,社会呈现纷乱无序的局面、民众处于动荡不安的环境。一切有良知的思想家,都关注社会向何处去的
问题,各种各样的治国方案纷纷出笼,热心参与新的社会文明的设计和创造,努力把自己的理论付诸实践,从而造就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
——摘编自《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
材料二 我国先秦诸子百家思想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道家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墨家的“兼爱”、“非攻”、“节俭”等思想,在今天依然闪烁光芒。
——摘编自《浅谈诸子百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的原因。(2分)
(2)据材料二,结合现实生活说明为什么诸子百家思想“在今天依然闪烁光芒" (3分)
(3)综上所述,谈一谈诸子百家身上都具备哪些优秀品质 (1分)
23.(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秦始皇大事年表
序号 时间 历史事件
① 公元前246年 秦王赢政即位
② 公元前230年 开始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战争。
③ 公元前221年 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称“始皇帝”;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④ 公元前215年 派将军蒙恬发兵30万北击匈奴。
⑤ 公元前213年 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烧之。
⑥ 公元前212年 建阿房宫;坑杀儒生460人于咸阳。
⑦ 公元前210年 病死于沙丘平台。
⑧ 公元前427年—公元前208年 修建秦始皇陵。
⑨ 公元前207年 秦朝灭亡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整理
(1)据材料指出秦始皇的丰功伟绩。(2分)(写出序号即可)
(2)据材料指出秦始皇的哪些事迹导致秦朝速亡 (2分)(写出序号即可)
(3)请你据材料评价秦始皇。(2分)
24.(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丝绸之路是中原同西域之间友好往来、互鉴互通的交流大通道,中原将丝绸、印刷术、造纸术、农业工具以及农业技术等传入了西域地区,而当时的西域诸国也将服饰饮食、奇珍异兽、音乐舞蹈等传入中原。
——《丝路驼铃——丝绸之路经济带》
材料二 通过丝绸之路的绵长时空路线,中国、印度、罗马等各种古老文明联结起来,各种不同的文化思想不分高低优劣,相互学习。……丝绸之路上的各国在频繁的商贸技术往来中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跨国贸易,呈现出前所末有的繁荣昌盛。中国先进技术的传入对欧洲产生了深远影响,很大程度上莫定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基础,也使得汉代开始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接受世界、走向世界,汉代丝绸之路文化生成的内生基础不断强化。
——摘编自《汉代丝绸之路文化生成与传播的历史镜像》
(1)请绘制示意图,呈现出材料一中汉朝中原和西域之间的交流。(3分)
(2)据材料一、二,说说你对丝绸之路的看法;并阐述形成你的“看法”的依据。(3分)
25.(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大一统”政治格局为中国古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文化环境和广阔的地理空间……其中汉武帝时期的功绩尤为卓著……各民族在日益增强的互动、交融中相互依赖,共同发展,逐渐加深了感情,加强了认同。
——摘编自《西汉“大一统”政治与多民族交融认同》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据材料一指出西汉有利于民族交融的因素。(1分)结合所学,举一例汉武帝时期促进民族交往的史实。(1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特点。(2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有何作用 (2分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答案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A B C D C D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B B D D C A C A
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遗址:半坡居民遗址 河姆渡人遗址;特点:从分布的地点看:分布较广,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都有远古人类的足迹;主要分布在江河流域,特别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从数量看:数量众多。
(2)特征:连续性;影响: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
22.(1)原因:丰厚的文化积累和良好的文化生态;激烈的社会冲突;独立的智者阶层和天才的出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等。
(2)示例: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给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启示,也开创了中国哲学史上的逻辑学领域。儒家的刚健有为精神,可以来激励自己发愤图强;儒家的公忠为国精神,可以来培育自己的爱国情怀;鉴借墨家的“兼爱”“尚贤”;道家的“少私寡欲”、“道法自然”;法家的“废私立公”等等思想依然在中国人的思想里存在、规范人们的生活。
(3)示例:我们要学习 他们在社会变革时代,善于独立思考、进行创 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培养敢于表达自己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良好素质。
23.(1)② ③ ④
(2)⑤ ⑥
(3)示例:灭六国,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因此,他不愧为中国古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24.
(1)如图:
(2)看法: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宗教、语言的交流和融汇,对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文化传播、物种引进,各民族的思想、感情和政治交流以及创造人类新文明,均作出了重大贡献。依据:丝绸之路上的各国在频繁;中国先进技术的传入西域及欧洲;欧洲及西域的文化、物质也传入了中国。
据材料一、二,说说你对丝绸之路的看法;并阐述形成你的“看法”的依据。(3分)
25.(1)因素: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史实:张骞通西域。
(2)示例:友好交往是民族交往的主流;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后,往往又被先进民族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文化生活所同化;民族交融促进了国家统一,国家统一又加速了民族大交融。
(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各民族共同构成中华民族大家庭。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河南省许昌市2023-2024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