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纲要(上)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练习(含解析)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一、选择题
1.“南京地位在党务上、政治上、军事上、地理上均较武汉重要……本政府所负领导国民革命与建设民国之责任愈益重大。”材料中的“本政府”是( )
A.广州国民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军阀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2.有学者认为,1927年后的几年间,中国人都心甘情愿地尽一己之绵力投入国家建设,并不是由于当时政府有系统、有计划的规划,而是由于他们寄希望于一个新政府能够执行美好的愿景。当时,中国人尽心尽力投入建设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革命迅猛发展 B.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中国
C.农民运动蓬勃兴起 D.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热潮的推动
3.1928年,因日本制造“济南惨案”,中国民间举行全国反日大会,提出“打倒日本在华经济势力,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保护关税,以发展中国实业”等要求。这表明当时( )
A.国民政府注重反对外来侵略 B.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C.民族工业发展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D.反帝斗争与实业救国相结合
4.“打响正义第一枪,犹如春雷震天响。彪炳千秋留史册,人民军队党武装。”诗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5.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指出:“湖南这次失败,可说完全由于书生主观的错误,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其意在( )
A.总结南昌起义教训 B.加强党的军事领导
C.批判右倾错误思想 D.明确开展土地革命
6.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集团建立了国民党专制政权,从此开始了他长达22年的专制统治。国民党专制统治建立的标志是( )
A.“分共”会议的召开 B.张学良改旗易帜
C.“宁汉合流” D.北伐战争失败
7.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这一规定( )
A.有利于壮大革命力量 B.反映了民族矛盾的尖锐
C.推动了北伐胜利进军 D.巩固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8.1930年前后,湘赣边、赣东北、湘鄂西、鄂豫皖、湘鄂赣、左右江等革命根据地相继开展土地革命,颁布了关于土地革命的法令。革命根据地的举措旨在( )
A.恢复发展生产 B.废除封建剥削 C.巩固红色政权 D.粉碎经济封锁
9.1934年10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失去了固定的版图,中国共产党人不得不暂时把建立人民政权的初心,带到了马背上。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左”倾错误导致军事受挫 B.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
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不断扩大 D.遵义会议确立了新的路线
10.遵义会议上,通过开展积极的党内思想斗争以形成正确的政治认识,改组中央领导机构以增强政治领导力,完善军事决策体制以提高政治执行力。由此可见,遵义会议( )
A.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 B.使中国共产党完成战略转移
C.是党政治智慧的体现 D.摆脱了国民党的进攻
11.某省份在宣传其革命历史时用了以下词汇:“武装反抗,创建军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摇篮,红色故都”。该省份是( )
A.广东 B.湖北 C.江西 D.陕西
12.“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而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1935年具有“分水岭”意义的历史事件是( B )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B.遵义会议的召开
C.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D.长征的胜利结束
13.1933年,中华苏维埃政府组织广大农民成立犁牛合作社或犁牛站,将没收地主的和集资购买的耕牛定为全体社员公有,按农户分得的田亩多少调剂使用。该举措( )
A.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B.提高了工人阶级生活水平
C.有利于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D.巩固了国民革命运动成果
14.下表是1927年至192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与结构变化表。
年份 总数 工人 农民 其他
1927年 57 967 28 448 10 839 18 680
1928年 130 194 14 191 99 729 16 274
表格中数据的变化主要由于( )
A.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 B.南昌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
C.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D.红军长征打开革命新局面
15.1936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在《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中指出:“我全国主力红军的会合与(已)进入抗日前进阵地”“即刻就要进入……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阶段”。这表明,红军长征的胜利( )
A.粉碎了国民党消灭红军的企图 B.促使了革命中心从南方转移到北方
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D.推动了革命战争向民族战争的转变
16.近代史上,中国共产党不仅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而且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按照“精神”孕育的先后顺序,补全下列示意图。(  )
红船精神 → ① → ② → 延安精神 → 西柏坡精神
A.遵义精神 苏区精神 B.长征精神 苏区精神
C.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 D.遵义精神 井冈山精神
二、材料解析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袁世凯手握北洋军重兵,背靠帝国主义列强的财政支持,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皆势雄力厚,武昌失守不久,便派兵南下攻占汉阳,在英国领事策划下,与独立各省代表谈判,以“拥袁当政”为条件达成停战协议,然后通电南京,以派兵镇压要挟临时政府;而当时武昌起义的成功,虽为黄兴等革命党人组织策划,却只是对武汉守军的一次策反,南方各省的独立之举更是一时的革命影响所致,并无明确的革命目标,即便孙中山领导的临时政府正式成立,也因缺少统一指挥的军事力量,加之财政窘迫和革命阵营混杂的立宪派、旧官僚的内讧捣乱,其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都势单力薄,无法与袁世凯相抗衡。
——摘编自《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教训》
材料二 八七会议开完后,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瞿秋白向毛泽东征求意见,准备让他到上海中央机关去工作。毛泽东回答:我不愿去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结交绿林朋友。随即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回湖南,于1927年9月9日发动和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摘自《中共历史上的“八七会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革命党人对袁世凯的对策,并简要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指出孙中山和毛泽东在探索民主革命道路的相似之处。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一、选择题
1.“南京地位在党务上、政治上、军事上、地理上均较武汉重要……本政府所负领导国民革命与建设民国之责任愈益重大。”材料中的“本政府”是( )
A.广州国民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军阀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解析]材料说明国民政府转移到南京,由此可知材料中的“本政府”指的是南京国民政府,而非广州国民政府,D项正确,排除A项;南京临时政府是推翻清政府后建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政府,与“南京地位在党务上、政治上、军事上、地理上均较武汉重要”的描述不符,排除B项;北洋军阀政府位于北京,排除C项。
2.有学者认为,1927年后的几年间,中国人都心甘情愿地尽一己之绵力投入国家建设,并不是由于当时政府有系统、有计划的规划,而是由于他们寄希望于一个新政府能够执行美好的愿景。当时,中国人尽心尽力投入建设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革命迅猛发展 B.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中国
C.农民运动蓬勃兴起 D.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热潮的推动
[解析]由材料“他们寄希望于一个新政府能够执行美好的愿景”和所学可知,当时中国人尽心尽力投入建设是因为1928年底,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中国,维持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内环境,故选B项;国民革命是在1927年失败的,排除A项;农民运动蓬勃兴起不是中国人尽心尽力投入建设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的热潮与“他们寄希望于一个新政府能够执行美好的愿景”不符,排除D项。
3.1928年,因日本制造“济南惨案”,中国民间举行全国反日大会,提出“打倒日本在华经济势力,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保护关税,以发展中国实业”等要求。这表明当时( )
A.国民政府注重反对外来侵略 B.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C.民族工业发展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D.反帝斗争与实业救国相结合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当时国人在反帝的过程中强调发展民族经济,反映了反帝斗争与实业救国相结合,故选D项;材料说的是中国民间的反日斗争,与国民政府无关,也没有关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的相关信息,故A、B两项错误;1928年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工业发展环境“得到根本改善”的说法绝对,排除C项。
4.“打响正义第一枪,犹如春雷震天响。彪炳千秋留史册,人民军队党武装。”诗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这场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始创建人民军队。结合所学可知,该事件是1927年8月1日发动的南昌起义,故C项正确。
5.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指出:“湖南这次失败,可说完全由于书生主观的错误,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其意在( )
A.总结南昌起义教训 B.加强党的军事领导
C.批判右倾错误思想 D.明确开展土地革命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以加强党的军事领导,故选B项;南昌起义发生在江西,材料说的是湖南,排除A项;毛泽东强调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C项所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未涉及土地革命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
6.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集团建立了国民党专制政权,从此开始了他长达22年的专制统治。国民党专制统治建立的标志是( )
A.“分共”会议的召开 B.张学良改旗易帜
C.“宁汉合流” D.北伐战争失败
[解析]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它标志着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故选C项。
7.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这一规定( )
A.有利于壮大革命力量 B.反映了民族矛盾的尖锐
C.推动了北伐胜利进军 D.巩固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解析]材料体现出中华苏维埃政权是人民政权,这能够使政权赢得更多的革命力量支持,故选A项;材料并未体现民族矛盾问题,排除B项;国共合作进行的北伐战争结束于1927年,与题干“1931年”不符,排除C项;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破裂于1927年,排除D项。
8.1930年前后,湘赣边、赣东北、湘鄂西、鄂豫皖、湘鄂赣、左右江等革命根据地相继开展土地革命,颁布了关于土地革命的法令。革命根据地的举措旨在( )
A.恢复发展生产 B.废除封建剥削 C.巩固红色政权 D.粉碎经济封锁
[解析]据所学可知,国共对峙时期,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使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巩固了红色政权,故选C项;恢复发展生产和废除封建剥削不是根本目的,排除A、B两项;粉碎经济封锁是巩固红色政权的部分内容,不能全面反映土地革命的目的,排除D项。
9.1934年10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失去了固定的版图,中国共产党人不得不暂时把建立人民政权的初心,带到了马背上。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左”倾错误导致军事受挫 B.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
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不断扩大 D.遵义会议确立了新的路线
[解析]材料描述的是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的战略转移,即长征,造成长征的主要原因是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故选A项;1934年时党的工作重心仍在农村,排除B项;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使农村革命根据地缩小,中共中央被迫转移,排除C项;遵义会议时间是1935年1月,排除D项。
10.遵义会议上,通过开展积极的党内思想斗争以形成正确的政治认识,改组中央领导机构以增强政治领导力,完善军事决策体制以提高政治执行力。由此可见,遵义会议( )
A.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 B.使中国共产党完成战略转移
C.是党政治智慧的体现 D.摆脱了国民党的进攻
[解析]据材料可知,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敢于直面错误,并通过思想斗争、改组机构、完善体制等方式加以纠正,是党政治智慧的体现,故选C项;革命统一战线在1927年已经全面破裂,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长征胜利结束使中国共产党完成战略转移,排除B项;遵义会议后,国民党仍然对红军进行围追堵截,排除D项。
11.某省份在宣传其革命历史时用了以下词汇:“武装反抗,创建军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摇篮,红色故都”。该省份是( )
A.广东 B.湖北 C.江西 D.陕西
[解析]“武装反抗,创建军队”指的是1927年的南昌起义,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1927年毛泽东领导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瑞金被誉为“革命摇篮,红色故都”。南昌、井冈山、瑞金都在江西,故选C项。提升练
12.“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而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1935年具有“分水岭”意义的历史事件是( B )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B.遵义会议的召开
C.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D.长征的胜利结束
[解析]1935年,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故选B项。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长征胜利结束于1936年,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故排除A、C、D三项。
13.1933年,中华苏维埃政府组织广大农民成立犁牛合作社或犁牛站,将没收地主的和集资购买的耕牛定为全体社员公有,按农户分得的田亩多少调剂使用。该举措( )
A.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B.提高了工人阶级生活水平
C.有利于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D.巩固了国民革命运动成果
[解析]1933年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这一时期中华苏维埃政府进行土地革命,组织广大农民成立犁牛合作社或犁牛站的行为,有利于赢得农民对革命政权的支持,进而推动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故选C项;国民革命运动在1927年就已经失败,排除A、D两项;提高了工人阶级生活水平与“广大农民……调剂使用”无关,排除B项。
14.下表是1927年至192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与结构变化表。
年份 总数 工人 农民 其他
1927年 57 967 28 448 10 839 18 680
1928年 130 194 14 191 99 729 16 274
表格中数据的变化主要由于( )
A.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 B.南昌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
C.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D.红军长征打开革命新局面
[解析]从材料可得出,1927年后党员中农民的数量增多,这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开辟,发展农民党员的结果,C项正确;1927年,革命统一战线已经瓦解,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成分,并未强调人民军队,排除B项;长征开始于1934年,排除D项。
15.1936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在《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中指出:“我全国主力红军的会合与(已)进入抗日前进阵地”“即刻就要进入……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阶段”。这表明,红军长征的胜利( )
A.粉碎了国民党消灭红军的企图 B.促使了革命中心从南方转移到北方
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D.推动了革命战争向民族战争的转变
[解析]由题干中的信息可得,红军长征的胜利促使革命战争由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国内战争向中日之间的民族战争转变,故选D项;长征确实粉碎了国民党想要消灭红军的企图,但是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长征使得中国革命的中心从南方转移到北方,但这不是题干所要表达的主旨,排除B项;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排除C项。
16.近代史上,中国共产党不仅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而且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按照“精神”孕育的先后顺序,补全下列示意图。(  )
红船精神 → ① → ② → 延安精神 → 西柏坡精神
A.遵义精神 苏区精神 B.长征精神 苏区精神
C.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 D.遵义精神 井冈山精神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精神”孕育的先后顺序是:红船精神(1921年7月)、井冈山精神(1928年10月)、苏区精神(1931年11月)、长征精神(1934年10月)、遵义精神(1935年1月)、延安精神(1935年10月)、西柏坡精神(1949年春)。由此可知①是井冈山精神,②是长征精神,C项正确。
二、材料解析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袁世凯手握北洋军重兵,背靠帝国主义列强的财政支持,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皆势雄力厚,武昌失守不久,便派兵南下攻占汉阳,在英国领事策划下,与独立各省代表谈判,以“拥袁当政”为条件达成停战协议,然后通电南京,以派兵镇压要挟临时政府;而当时武昌起义的成功,虽为黄兴等革命党人组织策划,却只是对武汉守军的一次策反,南方各省的独立之举更是一时的革命影响所致,并无明确的革命目标,即便孙中山领导的临时政府正式成立,也因缺少统一指挥的军事力量,加之财政窘迫和革命阵营混杂的立宪派、旧官僚的内讧捣乱,其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都势单力薄,无法与袁世凯相抗衡。
——摘编自《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教训》
材料二 八七会议开完后,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瞿秋白向毛泽东征求意见,准备让他到上海中央机关去工作。毛泽东回答:我不愿去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结交绿林朋友。随即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回湖南,于1927年9月9日发动和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摘自《中共历史上的“八七会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革命党人对袁世凯的对策,并简要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指出孙中山和毛泽东在探索民主革命道路的相似之处。
16.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当时袁世凯有控制全局的实力,而革命党力量薄弱,没有实力建立和维护共和制度,所以革命党人支持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第(2)问,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毛泽东积极探索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革命道路、为后来工农武装割据和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打下了基础等方面简要评述。第(3)问,依据上述问题的作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和毛泽东都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决策,这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答案:(1)对策:支持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
原因:客观上,当时袁世凯有控制全局的实力;主观上,革命党力量弱,没有实力建立和维护共和制度。
(2)毛泽东积极探索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革命道路;为后来工农武装割据和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打下了基础。
(3)相似之处: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决策,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纲要(上)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练习(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