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东省济南市东南片区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八年级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选择题部分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广东某博物馆门前有一段碑记(如右图):“清道光
十九年(1839)正月,钦差大臣……领旨抵粤禁烟,
……在虎门海滩挖池两口,……将所缴获英美等国的
鸦片237万余斤当众销毁,……谨铭石为记。”据此
推断,这段碑记可能为
A.《民族英雄关天培公墓重修记》
B.《左宗棠收复新疆战记》
C.《林则徐虎门销烟记》
D.《冯子材镇南关大捷记》
2.2023年5月,英国大英博物馆举办中国特展“晚清百态”,号称是全球首个涵盖整个19世纪中国的大型特展。展品中包括英国与清政府签订的一份条约原件,展品讲解中写道:“It was the first of China’s unequal treaties with foreign powers(这是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此条约
A.割让香港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B.进一步加深了中国殖民地化程度
C.启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D.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
3. 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
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
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这段话陈述了第二次鸦片
战争的
A.目的 B.过程 C.影响 D.结果
4.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证据,下列可用于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的最可靠的史料是
A.《天朝田亩制度》文本 B.电视剧《太平天国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的连环画 D.小说《洪秀全演义》
第一节 铁路权附内河小轮权一、东三省铁路 俄国三、山海关牛庄铁路 英国第二节 借地及订某地不许让与他国之约一、胶州湾 德国三、广州湾 法国
右表中内容摘自中国近代学者梁启超所撰某部
作品,根据陈列的部分章节目录可判断出
A.该作品的写作背景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B.该作品的写作背景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作品名为《瓜分危言》
D.作品名为《海外中国研究系列·清帝国之
乱: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之役》
尝试从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历史课上老师在讲解某运动时展示了
如下图片,你能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A.这场运动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B.这场运动的领导人有康有为、鲁迅等
C.运动的领导者通过创办学会、报刊、学堂的方式
宣传思想
D.这一运动是新文化运动
7. 利用时间尺,可提升历史学习中的时空意识。依据下列时间尺与某战争形势图(局部),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①时间尺研究的主题为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历史事件2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③地图所示战争,战后签订《辛丑条约》
④地图对应的历史事件是3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④
8.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由此中国人在近代展开了一系列探索活动。下列示意图中③处对应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9. 进行近代史研究,报刊杂志作为文献史料有重要价值。下表中材料与结论之间关系成立的是
序号 材料 结论
①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时务报》《变法通论》 资产阶级革命派要求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②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每页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鲁迅《新青年》《狂人日记》 猛烈抨击封建旧道德
③ “自俄国革命以来,‘马克思主义’几有风靡世界的势子,……乘本志出‘马克思研究号’的机会,把他转介绍于读者,使这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 ——李大钊《新青年》《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李大钊在《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介绍马克思主义
④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 ( https: / / baike. / doc / 4223965-4425574.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 ——《民报》发刊词 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 下图是民国八年刊行的《新申报》,报道中包含“北京学生界发表宣言”“声明不认二十
一款及列强与日本国于处分山东之密约”等内容。关于这篇
报道中所陈述的历史事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生在1919年
B.是新文化运动
C.迫使袁世凯取消了帝制
D.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11. 济南市五龙潭公园伫立着王尽美、邓恩铭两位烈士的雕像,其上镌刻着一首董必武1961
年所作的诗《忆王尽美同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
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诗中“南湖泛舟”反映的历史
事件
A.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使中国革命面貌开始焕然一新
C.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D.大大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威望
12. 某历史兴趣小组制作了如下“新民主主义革命红色精神”时间轴,序号处所代表的历
史事件分别体现的精神为
A.①井冈山精神 ②五四精神 ③长征精神 ④红船精神
B.①五四精神 ②红船精神 ③井冈山精神 ④长征精神
C.①红船精神 ②井冈山精神 ③五四精神 ④长征精神
D.①五四精神 ②井冈山精神 ③长征精神 ④红船精神
13. 下面通电所反映的史实
A.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B.标志着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C.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形成 D.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14. 右表为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表,据此
推断,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比例变化的原因是
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B.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
C.各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开展
D.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
15. 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发动武装起义。此次武装起义
A.从组织上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 B.创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D.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16. 围绕研究主题搜集整理材料是历史研究的基本途径。以下材料有利于我们研究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工农武装割据
C.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D.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17. 以下是一位同学绘制的中央红军长征时间轴,其中①处的事件
A.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C.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D.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18. 历史解释是在史事的叙述和理解的基础上,对历史事物进行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
列对红军长征的表述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B.1935年1月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C.红军长征的胜利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D.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宁会师
一位同学通过梳理教材进行主题学习,找到了国民党五次“围剿”红军、红军长征、国
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史实。他学习的主题应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C.国共两党的斗争 D.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20. 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论说世事。右图是华君武先生
在抗战胜利后创作的一幅名为《磨好刀再杀》的漫画。画
中的人物一手持写有“和平方案”的盾牌,一手正在磨刀
霍霍。这幅漫画主要反映了国民党
A.努力争取国内和平民主
B.玩弄“假和平,真内战”的伎俩
C.强烈渴望和平建设国家
D.避免同中国共产党内战
21. 1947年3月,国民党大举进攻延安,对此,毛泽东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
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为此中共中
央和解放军总部
A.开展土地改革 B.挺进大别山 C.转战陕北 D.发动孟良崮战役
22.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土地政策,其中③处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A.均田免赋 B.打土豪分田地
C.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D.耕者有其田
23. 不同历史时期流行的民谣代表了广大老百姓对现实的普遍心声,是历史真实的反映。解
放战争期间流行于解放区的民谣:“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
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民谣反映了解放战争取得胜
利的原因是
A.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B.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
C.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 D.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
24. 历史照片是可视的历史。下面三幅照片反映出中国近代
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 禁缠足 辛亥革命后跪拜礼改为见面行鞠躬礼
A.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B.新式交通工具的引入
C.近代通信事业的发展 D.逐渐崇洋的趋向
25. 190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最新国文教科书》第一册,因内容新颖,深受欢迎;以后又陆续出版了整套初等、高等小学教科书,除国文外,还包括修身、算术、农业等。这段话说明商务印书馆
A.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B.促进了近代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C.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D.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1.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50分。请考生用蓝、黑色钢笔(签字笔)在答题纸上作答。
2.答卷前,请考生先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
2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图中两种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的异同。(8分)
材料二 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 200 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
——摘编自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判断汉阳铁厂属于什么性质的企业?该企业在发展初期面临的问题是什么?(6分)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青年毛泽东的革命事迹(部分)
时间 事迹
1921年 出席中共一大,参加党的创建
1922年 部署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1927年 考察湖南农民运动,3月,撰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论述了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9月,领导秋收起义;10月,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10月 发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认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的思想。
1930年1月 撰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出要通过建立和发展红军、游击队和根据地来促进全国革命的高潮。
依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在1921-1930年的主要革命活动,据此指出他在革命中的工作
重点的变化。(10分)
材料二 毛泽东同志带领人民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普遍适用性,只有同各国实际相结合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真理力量。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依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革命活动的特点。(2分)
28.(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 (部分)
时间 事件
1921年7月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3年6月 中共三大召开
1924年1月 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合作实现
1926年7月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10月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8年4月 井冈山会师
1937年9月 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
1945年9月 日本签署投降书
1946年6月 全面内战爆发
1949年4月 解放南京
——据部编版八年级历史教材编制
  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确定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10分)
2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请对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的事件进行说明。(8分)
材料二
历史兴趣小组围绕“抗日战争”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整理了以下学习资料(部分)。
语文 历史 美术 音乐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你想中国人民是否能够打败而且肃清日本的武力呢 ”我问。他(毛泽东)回答说:“三个条件可以保证我们的成功:第一,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第二,世界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第三,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人民革命的发动。中心的要点自然还是中国人民自己的团结。”——《西行漫记》(美)埃德加·斯诺 在这场民族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对敌作战 12.5 万次,消灭日军 52.7 万人,缴获各种枪支69.4 万余支,各种炮1800余 门。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是民族解放战争获得完全胜利的首要条件。——《中国共产党历史》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义勇军进行曲》
(2)根据材料二,分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6分)
3
历史事件
时间
1900 1901
1894 1895
1856 1860
1840 1842
1
2
4
① ② ③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山东省济南市东南片区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