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京密云初二(上)期末
历 史
2024.1
1.本试卷共 8 页。考试时间 70 分钟,满分 70 分.
考
2. 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考号。
生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须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知
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 30 分)
本部分共 20个小题,每小题 1.5分,共 30分。各题均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请按要求用 2B 铅笔将其填涂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林则徐这一壮举不仅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还在国际禁毒
史上树立了第一块丰碑。这一壮举是
A. 虎门销烟 B. 金田起义 C. 黄海海战 D. 廊坊大捷
2. 右图为南京静海寺警示钟。其铭文曰:“……一八四二,浊浪滔天;英军入侵,扬子
江面……胁迫清廷,割地赔款;占我香港,掠我银元……丧权辱国,泣地惊天。”铭文
内容和以下不平等条约签订有关的是
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3.“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这
则史料出自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革命军》 D.《警世钟》
4.以下表格反映出近代西方列强
1842 年《南京条约》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东南沿海)五
处为通商口岸
1858 年《天津条约》 增开汉口、南京(长江中下游地区)等十处为通商口
岸
1895 年《马关条约》 开放沙市、重庆(长江上游地区)、苏州、杭州为商
第1页/共9页
埠
A. 逐渐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 不断割占中国领土
C. 侵略势力不断深入中国腹地 D. 勒索中国大量赔款
5.照片是“可视的历史”,下面两幅照片反映洋务运动重视
江南制造总局制炮厂 福州船政局制造的平远舰
A.培养军事人才 B.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C.发展近代民用工业 D.发展交通运输
6.地图可以反映时代特征。右侧地图
所反映的信息,可用于说明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
②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③戊戌变法的背景
④辛亥革命的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以下是 1898 年 6 月发生在颐和园的一段对话。与这段对话直接相关的是
A.洋 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辛亥革命 D.新
文化运动
8.下列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清政府派出的第一批留学生 京师大学堂牌匾 废除科举制的诏书
A.维新思想的传播 B.民族工业的起步
C.社会生活的变迁 D.近代教育的发展
第2页/共9页
9.纪念币通常是为了纪念重大历史事件而发行的。右图纪念币所纪念的历
史事件
A.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 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D.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10.以下两个历史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名称 领导人 结果
二次革命 孙中山、黄兴等 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
护国战争 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 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在绝望中死去
A. 袁世凯破坏了责任内阁制 B. 袁世凯复辟帝制
C. 革命派与北洋军阀的斗争 D. 工人运动的发展
11.清末状元张謇面对民族危亡,毅然弃官不做,在家乡创办了大生纱厂,此后还建立了轮船公司、面粉
厂、油料厂和冶铁厂等。由此可见,张謇主张
A.实业救国 B.废除科举 C.民主共和 D.思想启蒙
12.右侧漫画反映出五四运动
A.由于外交失败而引发
B.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目标是推翻北洋政府的统治
D.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
13.“我们革命,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因为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所以一般官僚军阀便
把持民国,我们的革命便不能完全成功。”基于上述考虑,孙中山决定
A.创建同盟会 B.创建国民党 C.发动护国战争 D.创建黄埔军校
14.下表中毛泽东革命活动的背景是
1924年 当选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委员、组织部秘书等
职
1925年 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
1926年 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在武汉创办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A. 中国共产党成立 B.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C. 北伐战争开始 D. 革命根据地创建
第3页/共9页
15.与右侧地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直接相关的是
A. 废除“二十一条”
B. 打倒列强,除军阀
C.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6.以下时间轴上④处展现的中国共产党的“红色精神”是
A. 五四精神 B. 红船精神 C.井冈山精神 D. 长征精神
17.以下关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材料,最有力的证据是
A.文学作品中的描写 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
18.以下两幅照片体现出百团大战的作战目标是
①破袭日军的交通线 ②摧毁交通线两侧及深入根据地的日伪据点
③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④粉碎日军的扫荡和封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 1945 年,毛泽东亲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
B. 1947 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C. 三大战役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D. 1949年 4 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20.某同学梳理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史事,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重庆谈判 ② 渡江战役 ③转战陕北 ④ 平津战役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第二部分 材料分析题 (共 40 分)
21.(10 分)屈辱·斗争·探索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以后,列强觊觎中国边疆地区是从东南海疆开始的。19 世纪 60 年代,美国派军队进
第4页/共9页
攻台湾,遭到抵抗,大败而归。1874 年,日本派军队进攻台湾,勒索清政府白银 50万两后撤兵。19 世纪
60 年代,阿古柏率兵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区,得到俄、英两国支持。19世纪 70 年代,俄国直接出兵侵占新
疆伊犁地区。清政府内部出现海防与塞防(内陆防御)之争。李鸿章认为地旷人稀的新疆经济价值不大,
对于中国而言是一块可有可无的边鄙之地,收回来反而会极大增加朝廷的经济负担,因此,务必“统天下
全局通盘合筹”,放弃新疆以节省开支,增强海防。左宗棠认为俄国是中国真正的心腹大患,而西方列强
利益诉求无非是“通商取利”,因此需要动用武力辅之以强硬的外交态度对付侵占新疆的阿古柏和沙俄,
“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力主收复新疆。
——摘编自陈博然《海防、塞防之争与 1870 年代清政府官员群体边疆思想刍议》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海防与塞防之争”的背景。(2 分)比较左宗棠与李鸿章观点的主要
不同。(2 分)
材料二 1906年,《新民丛报》和《民报》(同盟会机关报)以要不要进行
革命、要不要推翻清政府、要不要以民主共和政体代替君主专制政体展
开论战。《民报》揭露了清朝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卖国行径,指出若救中
国,必须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清政府,中国才能富强。针对《新民丛
报》提出的中国国民素质较低,不能从君主专制直接过渡到民主共和,
《民报》以天赋人权理论和中华民族自古有高度文明的事实,说明中国国民完全有接受民权立宪的能力。
——摘自中国近代史编委会《中国近代史·上》
(2)依据材料二,指出同盟会的救国主张。(3 分)
材料三
五四运动前后的进步报刊
五四后创办的众多报刊在不同程度上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贡献了力
量。《五四时期期刊介绍》收集五四前后介绍与引进马克思主义的进步期刊多达 160 余种,反映出五四
进步报刊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热衷,对青年有启发、教育作用。经由进步报刊的彼此连结,来自不同区
域的马克思主义追随者汇聚在一起。出席中共“一大”的 13 位代表,大多数都有从事报刊活动的经
历。五四运动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深入到工厂、农村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民众的疾苦,并用通俗易懂
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
——摘编自龙伟 张辉甜《五四进步报刊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特点。(3 分)
22.(10 分)近代中国的铁路建设
第5页/共9页
材料一 1876 年李鸿章派唐廷枢筹办开平煤矿,为解决煤炭运输困难,唐廷枢提议修筑唐山至胥各庄的铁
路,得到李鸿章的大力支持,获得朝廷允准。1882 年唐胥铁路建成通车,促进了开平煤矿的开发,一定程度上
减少了洋煤的进口,同时也保证了北洋海军的燃煤供应。 唐胥铁路通车
———摘编自李占才《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特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唐胥铁路修建的历史背景。(2 分)分析其在当时所发挥的
作用。(2 分)
材料二 1895 年甲午战败,给清政府以极大刺激。清政府决定“力行实政”,并将修筑铁路
作为“实政”首策。1905 年,清政府决定自主修建京张铁路,由詹天佑担任总工程师。他是
中国派遣的第一批留学生,留学期间勤奋学习,并以优异成绩从美国耶鲁大学铁路专修科毕
业。他为了打破外国人的技术垄断,从勘探、设计到施工都亲自参与,大胆创新,克服困难,
使工程提前竣工。 詹天佑像
———摘编自龚云《铁路史话》
(2)依据材料二谈谈詹天佑身上体现出的精神。(2 分)
材料三 1927—1945 年中国铁路建设情况(部分)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铁道部,制定铁路建设计划,后因资金缺乏和国
① 1927—1931 年
共内战而未能实施。
南京国民政府颁布《铁道法》,制定“ 国防交通建设计划”,计
② 1932—1936 年 划修筑 8000 余公里的铁路网,用于战时军队和军用物资的调运,
加快军事运输体系建设,后因战争大多未能实施。
华北、华东、华中地区铁路遭到日军大肆破坏,但西南、西北大
③ 1937—1945 年
后方相继修建了湘桂、黔桂、滇缅、川滇等若干条铁路。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 1927—1945 年中国铁路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原因。(4分)
23.(10 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材料一 最初,中国共产党人认为中国革命与俄国一样,无产阶级要实行大罢工。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
毛泽东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由此,共产党人走上了武装革命的道路。但这时中国共
产党开展了一系列城市暴动都先后失败了,毛泽东认为有必要实行不同于俄国革命的模式,要在农村进行
工农武装割据。
——摘编自杨奎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1)依据材料一,说出中国革命道路的两次变化。(2 分)并指出导致这两次变化的主要依据。(2 分)
材料二
第6页/共9页
① ②
③八路军 1937 年 9 月至 1940 年 5 月战果:参战 9625 次,毙伤日军 129445
名,毙伤伪军 38905 名。伤 11 万余人,亡 3.6万余人。
(2)请将材料中的史实与下表中的观点相对应。(填序号)(3 分)
观点 史实
观点一:中共积极促成国共合作,初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观点二: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作战英勇顽强,战果辉煌。
观点三: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材料三
淮海战役人民支援前线统计表(部分)
1947年 12月,毛泽东在党的扩大会议上提
交《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书面报告。 民工 运送弹药 粮食
报告阐明党的最基本的政治纲领,还总结人
民军队的作战经验,提出十大军事原则,其
543 万人 1460 多万斤 9.6 亿斤
核心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3 分)
24.(10 分)知史爱国,学史力行
某班同学利用假期开展寻找近代北京记忆的研学活动,同学们分组来到了三处遗址。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
遗址一 圆明园 为更好地了解圆明园遗址,同学们阅读了相关书籍
“……暗红的火光映照在往来忙碌的士兵脸
上,使他们活像魔鬼,正在为举世无双的珍宝的
毁灭而欢呼雀跃。”焚掠圆明园,对中国至为残
酷,而英法两国殖民军则极其可耻。
——[法]伯纳·布立赛《1860:圆明园大劫难》
(1)写出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有关的侵华战争。(1 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英法联军火烧
圆明园的感受。(2 分)
第7页/共9页
遗址二 北大红楼 同学们来到北大红楼时看到了以下史料,请将这些史料进行分类
①北京大学红楼 ②漫画《巴黎和平大会》 ③曹陆章免职令发表之经过
(2)属于文献史料的是: ;属于图像史料的是 ;属于实物史料的是 。
(3 分。填序号,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遗址三 古北口阵亡将士公墓
1933年长城抗战古北口战役被称为“激战中之激战”。战役结束
后,当地百姓不忍这些抗战英雄的遗体暴弃在荒野,将烈士遗骨安
葬在他们作战的长城脚下。当地百姓便叫它“肉丘坟”。1993 年,
由密云县政府对公墓进行全面修复。2015年,北京市文物局启动了
包括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在内的 68处抗战类文物保护工程。
(3)从古北口当地百姓为牺牲将士建“肉丘坟”到成为“抗战类文物保护工程”,谈谈你的认识。(2 分)
(4)请给出你对保护、利用近代历史文化遗存的具体建议。(2 分)
第8页/共9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A C B C B D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D B B D D A C B
二、材料分析题(共 40 分)
21.(1)19 世纪中后期,中国发生边疆危机。(2 分。或列强对华侵略加剧)
左宗棠:海防、塞防并重,收复新疆;李鸿章:放弃新疆,增强海防。(2 分)
(2)通过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3 分)
(3)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更多的人信仰马克思主义。(3 分)
22.(1)背景:洋务运动。(2 分)
作用:促进了开平煤矿的开发和洋务运动的发展;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保证了
北洋海军的燃煤供应,促进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建设。(2 分。答出一点即可)。
(2)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即可,如爱国精神、勤奋刻苦、勇于创新的精神等。(2 分)
(3)特点:由政府主持规划;服务于战争和军事需要;大多未能实施;铁路集中于西南、西北大后方。
(2 分。答出一点即可)
原因: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并于 1928 年名义上统一了全国;国共十年内战;1931 年九一八事变
后,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1937 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通过大后方铁路建
设支援前线。(2 分。答出一点即可。与特点相对应)
23.(1)变化:从工人罢工到武装斗争;从城市暴动到工农武装割据。(2 分)
依据:革命道路要符合中国国情等。(2 分)
(2)观点一:① 观点二:③ 观点三:② (3 分)
(3)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解放军正确的战略战术指挥;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解放军战士英勇
作战;国民党失去人民支持;国民党军队战斗力差(3 分。其他合理回答亦可)
24.(1)第二次鸦片战争(1 分);感受:从英法和中国两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2 分。愤怒、惋惜)
(2)文献史料:③;图像史料:②;实物史料:①(3 分)
(3)体现了从民间到政府对先烈的敬仰;警醒国人反抗侵略。(2 分)
(4)从保护、利用两个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即可(2 分)
第9页/共9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北京市密云区2023-2024八年级(上)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