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八年级(上)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2024北京海淀初二(上)期末
历 史
2024. 01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 24题,每题 2分,共 48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1839 年 6 月,林则徐将英、美鸦片商人呈缴的 110 多万千克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这一事件
A.标志着鸦片战争的爆发 B.说明清朝军队战胜了英国侵略军
C.改变了中英贸易中中国的出超地位 D.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英军中校吴士礼在记述 I860 年的经历时说:“当我们第一次走进这些园林时,它们使我们想起 童话故事
中所描写的仙境。而 10 月 19 日我们从这里离开,身后留下了一片空旷荒凉的土地, 到处都是无法形容的
瓦砾。”上文记述的“仙境”毁灭是由于
A.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B.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
C.英国强租威海卫 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3. 1862 年,美国人白齐文打伤清朝官员、劫夺军饷,被清政府悬赏捉拿。美、英等 11 国领事干涉中国司
法,联合“抗议除依照美国法律以外的任何逮捕或审判白齐文”的行动。各国领事 “抗议”的依据是
A.协定关税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领事裁判权 D.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4.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评价洪仁玕著作《资政新篇》,“其中所言,颇有见识”。赵烈文赞赏 《资政新篇》是
由于该书
A.反映了中国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B.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主张
C.要求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D.首倡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5.右图表现的历史事件是
A.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
B.台湾人民抵抗美军进攻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
6.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证据,下列各项中可
以用于研究“致远舰沉没原因”的史料包括
①北洋舰队将领给李鸿章的报告②参与黄海海战的官兵的回忆录
③对甲午沉舰致远舰的考古成果④《一八九四 甲午大海战》(电影)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 一位同学分类梳理中国近代历史人物,其中①处应填
A.关天培 B.康有为
第1页/共9页
C.陈独秀 D.张学良
8.李大钊写道:“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北方后”,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人愤恨之结果,造成一呼即应之义
和团”。李大钊表达的观点是,义和团运动
A.体现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反抗 B.由山东、直隶一带民间团体发展而来
C. “扶清灭洋” 口号体现盲目排外倾向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9.右图所示格局的出现与近代某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密
切相关。该条约的签订
A.开启了中国社会经济近代化进程
B.使中国领土完整受到进一步破坏
C.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使清廷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0.历史学者指出,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之间的半个世纪
里,中国因条约而陆续开放的商埠积久渐多,其趋向是由沿海入长江,由长江下游而上游,并逐步进入内
陆腹地。下列各项中反映这一趋向的一组条约是
A.《天津条约》《辛丑条约》《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
C.《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11.以下各项符合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涵义的是
A.建立民国 B.驱除跶虏,恢复中华 C.实现土地国有 D.解决中国贫富不均问题
12.下图是一部传记的目录(部分),这部传记的主人公是
A.严复 B.孙中山 C.袁世凯 D.胡适
13.辛亥革命的进步性包括
①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②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③承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 ④摧毁了封建道德的统治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③④
14.历史学者翦伯赞提出:“护国军本身的力量虽然不强大,但既然举起讨袁的旗帜,配合上 全国人民和各
派力量集成的反袁潮流,对袁世凯便成为重大的威胁。”翦伯赞认为,护国运动 成功的原因是
A.反对袁世凯称帝的各派军事力量强大 B.全国人民维护共和,反对复辟君主制
C.北洋军阀分裂,为争夺地盘相互攻击 D.帝国主义列强不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
15.某同学对五四运动进行深入探究时,整理了以下史料,按照史料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时序排列, 正确的是
第2页/共9页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④② D.④①②③
16.某班学生编写历史剧剧本,其中台词有:“我们要继续高举‘民主’和‘科学’这两面大旗, 向尊孔复
古的逆流猛烈开火,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更富有生气的思想解放潮流! ”这部历史剧 表现了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
17.以下示意图中的①应为
A.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18.上海市古猗园中有一座方亭,建成于 1933 年。亭子三个方向的亭角分别塑成一只紧握的 拳头,而东北
亭角独缺,以志国耻。设计此亭者提醒人们铭记的国耻应是
A.英国强占香港岛 B.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C.九一八事变 D.南京大屠杀
19. 1940 年 10 月《大公报》发表社论《华北是我们的》。文中写道:日军只能占领华北的几个 城市,“现在
看正太路被截断一月余,迄在我军控制之下。可见日军连交通线亦无法控制了”。 造成上文中形势的战役

A.台儿庄战役 B.武汉会战 C.长沙会战 D.百团大战
20.以下各项能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有
①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②在淞沪会战中与日军展开血战
③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方针④在敌后战场牵制消灭大量敌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21.右图是陈毅 1945 年所作《七大开幕致词诗》。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①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
②指明了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奋斗方向
③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④决定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22. 1945 年 8 月 28 日,《新华日报》发行了号外《毛主席今天到达重庆》。号外所报道的历史事件反映出
第3页/共9页
A.中国共产党努力争取和平,避免内战
B.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建立联合政府问题
C.蒋介石公开撕毁政协决议,挑起内战
D.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23.历史漫画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特定的历史事件
或现象,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右图表现的历史事件是
A.孟良崮战役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24.右图是 1948 年 3 月 30 日东北解放区政府颁发的土地执照, 表明徐福家七口人分得四块旱田。对以上材
料解读正确的是
①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的政策
②反映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③体现中国共产党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④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 3题,共 52分。
25.(18 分)家书是写给家人、亲友的文字,是写信人内心世界的反映,又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材料一 李相(李鸿章)创立上海、金陵两机器局,制造船炮,为中国自强之本,厥功甚伟。余思宏其绪而
大其规,如添翻译馆、造地球(仪),皆是一串之事。
——摘自《曾国藩家书》(本信写于 1868 年 9 月)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曾国藩、李鸿章等推行的措施及目的。(4 分)
材料二现全国抗日战争,已进到一个严重的关头,华北、淞沪抗战均遭挫败……我们不 敢(管)怎样,我
们是要坚持到底,我们不断督促政府逐渐改变其政策,接受我们的办法,改善 军队,改善指挥,改善作战
方法……
我军在西北战场上,不尽(仅)取得光荣的战绩,山西的民众,整个华北的民众,对我军极表好感。他们
都唤着“八路军是我们的救星”。我们也决心与华北人民共甘苦、共生死,不敢(管)敌人怎样进攻,我
们准备不回到黄河南岸来。我们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当局对我们仍然是苛刻,但我军将士,都有一个决
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过去吃过草,准备还吃草。
——摘自 1937 年 12 月 3日左权将军写给母亲的信
注:左权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著名军事家。
(2)阅读材料二,提取左权将军家书中的历史信息。(6 分。可以从抗战局势、国共关系、中国共产党行
动等角度考虑)
材料三 在(1949 年)四月廿一日那天,毛主席和朱总司令下了命令,叫我们三路解放大 军一齐过江,去
第4页/共9页
把国民党反动军队消灭光,解放江南人民,建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我们接到 命令后就过江了,因为队
伍成千成万的很多,一时过不完,我们等到廿四日才渡过长江的。
他(参与第一批解放军渡江的水手)说:“廿一日下午,太阳还没有落,许多解放军就来了, 船是早已预
备好了的,大炮都架在船上,机关枪架在船头,岸上也架满了大炮,一阵风把船推开 江岸时候,机枪大炮
就打起来了,这时候耳朵只听见轰轰地响,啥也听不见了。”
“敌人在那边也打枪打炮的。”他指着船梆上的一个洞说,“这个窟窿就是被国民党军队打的。以后敌人没
等你们上岸就逃走了,你们人一上岸就追,我开船回来的时候,是带了七个俘虏回来 的。嘿,我一辈子也
没见这样多的军队,过了四天四夜都没过完。”
“嘿!”水手伸伸大拇指说, “我是和同志们第一批打过去的! ”他对参加作战,觉得很光荣。
——袁志超给哥哥的家书(有删节)
注:本信件写于 1949 年 6 月 1 日。作者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五兵团十八军政治部秘书。
(3 )本信作者参加的是哪一次战役?(2分)结合材料三和所学,说明本次战役的目标及胜利原因。(4分)
(4 )在以上家书中我们感受到作者怎样的精神?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一则说明。(2 分)
26.(20 分)近代思想启蒙
材料一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1896 年开始连载发表)中提出,不能将西学仅仅看作“器物技能”的形态,
仅以“练兵”“开矿”“通商”来求自强是行不通的。中国救亡图存必须“变法”,而“变法之本,在育人
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总其大成,在变官制”。
——摘编自王飞《近代中国政治文化本土化探索的历史进程》
(1 )依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的思想主张。(4 分)结合所学,分析他为什么提出以上主张。(2 分)
材料二
《新青年》各阶段传播马克思主义相关文章数量统1917 年至 1919 年 5 月间,《申报》关于马克思
计(单位:篇) 主义的报道,多集中于北洋政府 “查禁”马克
思主义。而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至 1922年间,
《申报》经常出现宣扬乃至推 崇马克思主义的
内容,并开始以广告的形式介绍马克思主义刊
物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重要研究者。
——以上数据引自江巍《〈新青年〉与马克思主——摘编自余品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
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传播研究》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2 分)结合所学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和影响。(6 分)
材料三
奋斗目标 革命道路
马克思列宁主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实在中心城市发动武装起义,进而夺
义理论 现共产主义 取全国政权
第5页/共9页
毛泽东思想 1940 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1927年 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
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是为了建立部队到达②地区,开始创建第一个
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而斗争;第二农村革命根据地,拉开了中国革命
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
社会 幕
中国国情 毛泽东写作《新民主主义论》时,中国的社农民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在农村
会性质是:① 敌人统治力量薄弱
(3)将表格中的①②补充完整。依据材料三,概括毛泽东思想的特点。(6 分)
27.( 14 分)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变化
材料一《马关条约》签订后,张睿指出:“向来洋商不准于内地开机器厂,制造土货,设立行栈,此小民
一线生机,历年总署及各省疆臣所力争勿予者。今通商新约一旦尽撤藩篱,喧宾夺主,西洋各国,援例尽
霑。……(日人)今更以我剥肤之痛,益彼富强之资;逐渐吞噬,计日可待。1895 年,张謇开始筹备在通
州(今南通)建立纱厂,在《厂约》中,他明确提出:“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
计。”
——摘编自章开沅《开拓者的足迹 张骞传稿》
(1 )阅读材料一,概括张骞创办大生纱厂的背景和目的。(6 分)
材料二南通市文物保护单住(部分)
名称 简介
① 大生纱厂 张謇 1895年开始筹集资金办厂,政府将从外国洋行购买的纺织机器作价入
股,官商合办纱厂。1899 年大生纱厂投入生产。 产品畅销,获利丰厚
② 大有晋垦区格局 1901 年开始,张謇建立股份制公司,投资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道路交
通等,引进美洲优良棉种,建设大生纱厂的原棉生产基地
③ 南通博物苑 1905 年由张骞创建。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初建时,藏品分天
产(即自然)、历史、美术、教育四部,用以辅助学校 教育,普及科学文
化知识
④ 南通农科大学 始建于 1906年,是我国最早创办的农业高等院校之一;设棉作、牧畜、农
垦与农业经济四系;附设肥料、土壤两化验室、昆虫研究所等
⑤ 女红传习所旧址 1914 年张謇创办,我国早期培养刺绣人才的学校。办学二十五年,为南通
近代刺绣工艺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⑥ 南通大生第三纺1914 年就开始动工,可是由于资金不足、世界大战影响设备进口等原因,
织公司旧址 1921 年才投入生产;由于已经错过最好的发展机遇,刚开工就不断亏损
(2)在张謇等人的努力下,南通发展为一个近代城市。从以下主题 2、3 中任选一个,并从上表中选取两
个文物保护单位,分别说明文物保护单位与主题的关系。(4 分。仿照示例完成)
第6页/共9页
主题 1:农业近代化; 主题 2:民族工业的兴衰; 主题 3:文化教育发展
示例:
主题 文物保护单位 关系说明
农业近代化 ② 改良棉花品种,采用近代经营方式发展农业
④ 引进先进农业技术,培养农业技术人材
材料三 中国第一家商业照相馆,由美国人乔治 韦斯特于 1845 年在香港开设。早期的照相馆广告,对广州、
上海的照相馆来说,“西人传授”“香港新到”是顾客最看重的。而对于天津、北京的照相馆,“上海聘请”
技师、“粤东聘请好手”则成为宣传语句。内地更多的中小城市,则把从天津、北京,甚至省城学习技艺
或聘请技师作为自己的广告噱头。民国初年,《新编摄影术》 序言中说:随着照相技术改进,“藉以营业者
日众。今则荒村僻野,时有其人,能者不奇,见者不怪……”
——摘编自仝冰雪《中国照相馆史》
(3)阅读材料三,概括清末民初中国照相馆发展的特点。(4 分)
第7页/共9页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共 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C B C A B A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A B D C D C D C
题号 21 22 23 24
答案 A A B D
第二部分(共 52分)
25.(18 分)
(1)措施: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兴办新式学校,
培养翻译人材;采用新式武器,采用西式方法练兵。(2 分。回答出一点即可)
目的: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2 分)
(2)全民族抗战开始(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正面战场形势对中国不利;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八路军英勇抗敌,得到人民的
拥护和支持。(6 分。一点 2 分,回答出三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得分)
(3)渡江战役。(2 分)
目标:消灭国民党残余军队,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解放全中国。(2 分。回答出一点即可)
胜利原因:解放军力量强大,准备充分,英勇作战,得到人民的支持;国民党军队士气消沉。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战略战术正确。(2 分。回答出一点即可)
(4)2 分。
答案示例:左权将军的家书表现了作者不计个人得失,辛苦奋斗和爱国情怀。
26.(20 分)
(1)思想主张:要求进行教育、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变革;变法图强。(4 分)
提出以上主张的原因: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
挽救民族危亡。(2 分)
(2)现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 分)
背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6 分。一点 2 分,回答出三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得分)
(3)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分)②井冈山(2 分)
特点: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2 分)
27.(14 分)
(1)背景:《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始工厂;外国人纷纷在华开设工厂、开采矿山,
取得巨额利润;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人民生活更加困苦。
目的:实业救国;抵制列强经济侵略,保护中国资源和利益;改善南通人民生活。
(6 分。一点 2 分,回答出三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得分)
(4)4 分
答案示例 1:
主题 文物保护单 关系说明

民族工业的兴衰 ① 张謇在政府支持下办厂,获利颇丰,带动很多中国人
走上“实业救国”道路,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⑥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以
大生纱厂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答案示例 2:
主题 文物保护单 关系说明

文化教育发展 ③ 开创中国人兴办公共博物馆的先例;有利于科学文化
知识的普及和人们文化素养的提升
第8页/共9页
⑤ 有利于刺绣工艺的继承和发展
(3)照相馆日益普及;照相馆由外国传入;从沿海地区发展到内陆地区;从大中城市发展到乡镇。
(4 分。回答出两点即可)
第9页/共9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八年级(上)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