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23-2024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七年级阶段检测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 卷(选择题) 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第Ⅰ卷,满分为 50
分; 第Ⅱ卷,满分为 50 分。考试时间为 60 分钟。
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
3.第Ⅰ卷为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Ⅱ卷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
应的位置,超出答题区域作答无效。
第 Ⅰ 卷 (选择题 共 50 分)
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了解我国早期人类的代表一北京人的生存状况有多种途径,可信度最高的是
A. 神话传说 B. 史书记载 C. 口述史料 D. 考古发现
2.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建造半地穴圆形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的原始人类是
A. 半坡人 B. 山顶洞人 C. 北京人 D. 河姆渡人
3. 中华民族同根同源。每年清明,众多海外华侨踏上寻根之旅,共同祭拜“人文初
祖”。 “人文初祖”是指
A. 黄帝 B. 炎帝 C. 尧 D. 炎帝和黄帝
4. 《礼记·礼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其中,
“选贤与能”即将首领的位子传给贤能之人,这指的是我国古代的
A. 世袭制 B. 禅让制 C. 分封制 D. 君主制
5. 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6. 西周政局稳定,扩大了统治范围,疆域已发展到南达长江以南,北至今辽宁境内,
比两个商朝的疆域面积还要大。材料描述的是分封制的
A. 背景 B. 内容 C. 特点 D. 作用
7. “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没有
文字,就无法全面了解过去的文化和文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下列各项中属于我
国已知的最早文字的是
七年级历史试题 第 1页 (共 6页)
A. 小篆 B. 行书 C. 甲骨文 D. 金文
8.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其中,打着“尊天子,攘四夷”旗号,号令诸侯,
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
A. 齐桓公 B. 晋文公 C. 秦穆公 D. 越王勾践
9. 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诸侯国有 800 多个,春秋初年还剩下 170 多个,到了战国
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 人口大量减少 B. 逐渐走向统一 C. 王室地位提高 D. 诸侯地位一落千

10. 随着中原先进农耕器具和技术的传入,在福建崇安汉城城址出土了大量铁农具,如
铁锄、犁铧等。我国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的时间是
A. 西周时期 B. 春秋后期 C. 秦朝时期 D. 西汉时期
11. 图示可以直观地展示历史发展过程的各种联系。图 1 中★处应该填入
A. 发明翻车 B. 开凿灵渠 C. 修筑长城 D. 修建都江堰
12. 他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思辨色彩。他说:“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有
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等。他是
A. 老子 B. 孔子 C. 庄子 D. 墨子
13. 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思想非常活跃。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主张
A. “有教无类” B. “兼爱” “非攻”
C. “以法治国” D.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4.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使用一种货币,图 2中秦朝使用的货币为
A. 圆形方孔半两钱
B. 五铢钱
C. 开元通宝
D. 银元
七年级历史试题 第 2页 (共 6页)
15. 公元前 221 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公元前 221 年属于
A. 公元前 3 世纪 B. 公元前 2 世纪
C. 公元前 1 世纪 D. 公元 3 世纪
16. 近代历史学家蔡东藩评论: “汉武诸将,首推卫霍,一舅一甥,其出身相同,其
立功又同,亦汉史中之一奇也”。卫、霍二人相同的“立功”是
A. 独尊儒术 B. 平定叛乱 C. 北击匈奴 D. 修筑长城
17. 对图 3 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A. 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B. 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C. 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D.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8.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
A. 《离骚》 B. 《左传》 . C. 《史记》 D. 《资治通鉴》
19. 东汉末年疫病大流行,张仲景目睹百姓的痛苦, “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在
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著名的医学著作
A. 《齐民要术》 B. 《黄帝内经》
C. 《本草纲目》 D. 《伤寒杂病论》
20.中国的“一带一路”是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是人类携手同行的伟大目
标, “一带一路”最早源于
A. 官渡之战 B. 北击匈奴 C. 海外贸易 D. 丝绸之路
21. 下列关于赤壁之战的叙述,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 公元 208 年,曹操率军挥师南下
B. 曹军与孙刘联军双方在赤壁对峙
C. 曹操军队不习水战兵败北撤
D. 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七年级历史试题 第 3页 (共 6页)
22.成语典故“投鞭断流”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都与发生在东晋和前秦之间以
少胜多的哪次战役有关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23.历史图片的解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图 4 为《魏晋汉人胡食(画像砖) 》。下
列对此图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A. 民族交融 B. 对外开放 C. 国家富强 D. 政治清明
24. 周杰伦创作的“中国风”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
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你欣赏到他的这首歌时会想到以下哪位书法家
A. 顾恺之 B. 胡昭 C. 锺繇 D. 王羲之
25.为了纪念祖冲之,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
山”。以下哪一项是祖冲之的成就
A. 发明了造纸术 B. 研制“麻沸散”
C. 精确计算圆周率 D. 写出《齐民要术》
第 II 卷 (非选择题 共 50分)
注意事项:
1. 第 11 卷为非选择题,请考生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纸上。
2. 答卷前,请考生先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
26. (12 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
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哉!
——班固《汉
书》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统治者为恢复发展经济采取的政策。(3 分)
到文景时期,西汉出现哪一治世局面 (3 分)
七年级历史试题 第 4页 (共 6页)
材料二 建元五年,汉武帝设盟五经博士,诸子学官一时并罢; 建元六年, “黜黄
老刑名百家之言,延及文学儒者教百人”:元朔五年,开办太学,培养儒家治术人才。
——摘编自《汉魏六朝时期的教育变
革》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采取了哪一
措施 (2 分)综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巩固大一统局面,汉武帝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各采取
了什么措施 (4 分)
27. (14 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 将历史事件等置于特定的时间和具体的空间中,是“时空观念”素养的要求。
丝绸之路的开通在中国对外交往史中具有开创意义,识读图 5 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8 分)(要求从目的、过程、路线、意义等方面进行说明)
材料二 图 6 为轮台古城遗址,它位于今天的新疆轮台县境内,当地人称轮台城为“奎
玉克协海尔”,大意是“灰烬中的城”。公元前 60 年,西汉正式在此设官、驻军、推行政
令,治理西域“三十六国”,开始行使国家主权。
——摘编自央广网《丝路
遗产》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在此“设官”的名称。 (3 分) “行使国
家主权”.意味着什么 (3 分)
七年级历史试题 第 5页 (共 6页)
28. (14 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春秋争霸过程中, 中原的“诸华” “诸夏”在同周边的或、 软、 蛮、 夷
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尤其是北魏孝文帝,在统冶
范围内雷厉风行地推行汉化改革,使得一大批少教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
上基本不存在差别,同时奠定了隋唐政权处理民族关系的思想基础,为执行更开放的民
族政策、更大范围内的民族交融提供了经验。
——摘编自部编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1) 根据材料一,归纳民族交融的方式有哪些 (4 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
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我国历史产生的影响。 (3 分)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 ,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 ,
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 充仞八方;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南朝时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 (3 分) 结合所学知识,说
明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4 分)
29.(10 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大事年表:
时间 史实
铁制农具与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春秋战国时期 各诸侯国竞相变法改革
百家争鸣
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
秦朝统治时期 大规模的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
制定各种残酷的刑罚
公元前 209 年 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 207 年 秦朝灭亡
(1)请阅读上表,从以下两个观点中选择一个,然后选择上表中相互关联的事件(两个或
两个以上) ,加以阐述或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观点一: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观点二:秦朝的残暴统治最终导致秦朝短命而亡。
七年级历史试题 第 6页 (共 6页)七年级上册阶段检测历史评分细则 2024.1
第Ⅰ卷 (选择题 共 50 分)
1-5 D A D B A 6-10 D C A B B 11-15 D B A A A
16-20 C D C D D 21-25 D D A D C
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50 分)
26.(12 分)
(1)政策:休养生息。 (3 分) 局面: 文景之治(3 分)
(2)措施:“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或兴办太学。(二选一即可,2 分)
措施:颁布推恩令;(2 分)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或盐铁官营专卖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
物价。(三选一即可,2 分)
27.(14 分)
(1)说明: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 138 年,张骞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到达西域。途
中多次被匈奴抓住,但张骞不忘使命,继续前行,历尽艰苦最终回到长安。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使汉朝了
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公元前 119 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到达西域,从西域经过中亚、西亚,最后到达欧洲。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
用。
(目的、时间、路线、意义,任意两个方面得 8 分)
(2)名称:西域都护。(3 分)
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3 分)
28.(14 分)
(1)方式:和平交往;斗争(或战争);汉化改革(三选二即可,4 分)
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或奠定了隋唐政权处理民族关系的思想基础,为执行更开放
的民族政策、更大范围内的民族交融提供了经验。(二选一即可,3 分)
(2)表现:物产丰富,经济发达。(3 分)原因:北方人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大量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生
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江南地区自然环境优越;江南地区社会秩序安定;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任意
两点得 4 分)
29.(10 分)
观点一: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2 分)
论述: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各诸侯国变法改革加速了旧秩
序的瓦解,促进了新秩序的形成,使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百家争鸣造就了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
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6 分)
总之,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出现了大变革,推动社会向前发展。(2 分)
观 点 二 : 秦 朝 的 残 暴 统 治 最 终 导 致 秦 朝 短 命 而 亡 。 ( 2 分 )
论述:秦朝建立后,实行残暴的统治:大规模的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制定各
种残酷的刑罚,公元前 209 年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
公 元 前 207 年 , 秦 朝 二 世 而 亡 。 ( 6 分 )
总之,秦朝建立后实行暴政,最终导致民心尽失,短命而亡。(2 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23-2024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