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寒假训练本(含解析)2023-2024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2023-2024统编版必修中外纲要上(寒假训练本)
1.《剑桥中国》在叙述一个王朝的时候写道:“长期以来作为一个小国或诸侯国而存在,然后又作为一个大的王朝和帝国存在了很短一段时期……约在公元前4世纪中叶,它才开始朝一统天下的方向发展。”这个王朝是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答案】A
【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长期以来,秦作为一个小国或诸侯国而存在,然后又作为一个大的王朝和帝国存在了很短一段时期。约在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才开始朝一统天下的方向发展,最终在公元前221年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王朝——秦朝,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汉朝建立于公元前202年,存在时间较长,其前身不是诸侯国,与题意不符;C选项错误,唐朝建立于公元7世纪,存在时间较长,其前身不是诸侯国,与题意不符;D选项错误,宋朝建立于公元10世纪,存在时间较长,其前身不是诸侯国,与题意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2.秦朝“三公”中“太尉”的职责为
A.管理全国军事 B.掌管机要文件
C.负责监督百官 D.执掌群臣奏章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三公九卿制度下,太尉掌管的是全国的军事,A正确;B与材料无关,排除;CD是御史大夫的职责,排除。故选A。
3.当看到某皇帝任意处置军国大事的场景时,我们知道这种政治制度开始建立于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唐朝
【答案】B
【详解】秦朝开创皇帝制度,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集行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故选B。
4.秦始皇首创的制度是
A.宗法制 B.宰相制度 C.郡县官僚制 D.皇帝制度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帝制度是秦始皇首创,D正确;ABC在秦统一之前就已经出现,排除。故选D。
5.古人坐船从位于漓江的桂林直达位于湘江的长沙,这种情形最早只可能发生在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
【答案】D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及运用。因为沟通漓江和湘江的运河灵渠是在秦朝时开凿的,故D项正确。西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并未进行发规模的兴修水利工程;春秋和战国时期修建的是郑国渠、都江堰等水利工程。因此ABC项均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
6.历史学者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材料中的“独制”与西周的地方分权制相比,其不同在于
A.郡守与县令都由君主直接任免
B.郡守由君主任免,县令由郡守任免
C.郡守与县令都由地方推荐任职
D.郡守由科举选拔,县令由郡守任免
【答案】A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根据所学可知郡县官吏都由皇帝(中央政府任免),故A项正确,BC两项错误;科举制出现在隋唐时期,排除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名师点睛】全面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点:
(1)共同点:①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②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地方行政制度;③都曾在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④在中央管理地方制度方面,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否定和创新。
(2)不同点: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央对地方的制约关系及其地方的权力的大小。
具体表现在:①分封制是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
是按地域划分。②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③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制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7.我国历史学家陈旭麓说:“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由此可见,秦始皇的做法有利于
A.有利于维护贵族统治 B.确保天下共主地位
C.防止官僚贪污腐败 D.建立中央集权体制
【答案】D
【详解】秦始皇设职授官中止了等级世袭,这有利于打破血缘贵族对权力的垄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体制,故选D,排除A;秦始皇的做法是加强了中央集权,而非为了确保天下共主和防止官僚贪污腐败,排除BC。
8.宁夏的行政区划在历史中不断变迁,秦统一天下,废除了分封制,宁夏属于北地XXX。与题干中的XXX有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刺史制
【答案】B
【详解】秦朝统一后实行郡县制,B项正;秦朝以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排除A项;元朝实行行省制,排除C项;汉武帝时期实行刺史制,排除D项。故选B项。
9.某历史老师在讲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时讲解了下图所示的知识结构图,同学们从中最有可能得到的认识是
A.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的内部的森严等级
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
C.郡国并行,造成封国与中央分庭抗礼局面
D.通过分割地方权力和削弱相权巩固了统治
【答案】B
【分析】材料图片显示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措施包含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和地方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故B项正确;A属于分封制特点;C是汉朝地方制度;D宋代制度特点。
【详解】
10.据《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有事请殴(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觱(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据材料可知,秦朝( )
A.注重建立比较详密的法律体系 B.创立了全新的中央集权制度
C.建立规范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 D.形成了多民族一体发展格局
【答案】C
【详解】《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有事请示,必须用书面请示,不要口头请示,也不要托人为请示。传送命书及标明急字的文书,应立即传送;不急的,当天送完,不准搁压。搁压的依法论处。据材料可知,秦朝对于文书的使用和传送都有具体严格的规定,建立了规范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C项正确;材料仅涉及文书法律,仅凭材料不能得出法律体系详密,排除A项;法律只是中央集权制度的一个方面,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形成了多民族一体发展格局,排除D项。故选C项。
11.战国时期齐、赵、魏所筑的堤防,规模较大,工程坚固,其用意是在黄河水泛滥时,既能避免自身遭受灾害,又能水淹对方。但结果造成黄河水年年泛滥。下列有助于改变这一状况的史实是
A.秦扫灭六国 B.开凿灵渠 C.北击匈奴 D.修筑长城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战国时期齐、赵、魏所筑的堤防……其用意是在黄河水泛滥时,既能避免自身遭受灾害,又能水淹对方”“结果造成黄河水年年泛滥”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强调的是战国时期分裂混战、各自为政的状况及不合理的提防导致黄河年年泛滥,而秦统一全国后黄河两岸不再敌对,便可合力对原有提防进行改建,使其不致造成河水泛滥,因此秦扫灭六国有助于改变河水泛滥的现状,故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开凿灵渠是秦灭六国后展开的统一岭南地区过程中开凿的水渠,与材料无关,故B选项错误;北击匈奴是秦灭六国后为巩固北方边境而采取的措施,与材料无关,故C选项错误;修筑长城是北击匈奴,巩固北方边境时采取的措施,与材料无关,故D选项错误。
12.咸阳是秦朝国都所在地,不设郡守而由朝廷直辖,其长官为内史。内史位同九卿,可以参与朝政,由此可以推知
A.内史是秦朝高级教育官员
B.内史拥有特殊的地位
C.秦朝皇帝任免各级官吏
D.秦朝重视地方治理
【答案】B
【详解】内史诗专门管理咸阳事务,相当于现在北京省,属于中央直属机构,说明内史地位的特殊,故B正确;内史不是教育官员,故A错误;C与材料中内史没有直接关系;D中地方治理不符合材料主旨。
13.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柳宗元意在强调
A.秦亡不是因为郡县制的实施 B.分封制不利于政权的长期稳固
C.汉初分封必然导致七国之乱 D.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可知,题干认为秦朝灭亡与郡县制的实行无关,汉代七国之乱中分封诸侯国叛乱,而郡县制没有,强调郡县制的实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D正确;题干认为秦朝灭亡与郡县制的实行无关,但不是柳宗元强调的主旨,排除A; 材料未强调分封制的不利作用,排除B;题干未阐述汉代分封导致叛乱的必然性,排除C。
【点睛】本题考查郡县制的影响,关键信息“有叛国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14.每年的春节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正月”,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正月”改为“端月”。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B.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C.兼具随意性和独断性 D.中央权力高度集中
【答案】A
【详解】将月份的称呼进行更改是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这体现了皇帝至高无上,皇权独尊的特点,A项正确;王权与神权相结合是商朝时期的特点,排除B项;随意性和中央权力的高度集中无法体现,排除CD项。故选A项。
15.“……秦堤牢固,工程精当。闸水陡门三十六,劈湘铧嘴二千丈。有天平小大,溢洪流,调分量。湘漓接,通汉壮……”。该词吟咏的水利工程是( )
A.芍陂 B.都江堰 C.灵渠 D.郑国渠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从材料“湘漓接,通汉壮”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灵渠,灵渠在广西境内,少数民族主要是以壮族为主;同时链接了湘江和漓江,C项正确;芍陂在淮河流域,都江堰在四川,郑国渠在关中地区,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1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述道:“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中新皇帝推行的制度(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皇帝制 D.行省制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皇帝废除分封制度,改为由中央派遣官员负责地方行政区。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废除封建制度,推广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B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皇帝制度是秦朝实行的,皇权至上,排除C项;行省制是元朝实行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7.在秦朝中央设置的九卿中,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宗正、少府六卿的职责都与宫廷、皇室有关。这反映出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强干弱枝
B.“家国一体”
C.以吏为师
D.严刑峻法
【答案】B
【详解】在秦朝中央设置的九卿中,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宗正、少府六卿的职责都与宫廷、皇室有关,为皇帝私家服务,反映出秦朝政治的特征是“家国一体”,故B正确;材料信息与强干弱枝、以吏为师、严刑峻法无关,排除AC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六卿的职责都与宫廷、皇室有关”,联系所学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解答。
1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述道: “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中新皇帝推行的制度( )
A.官员选拔根据门第 B.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
C.标志着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 D.加速了王朝的灭亡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时期(中国)。根据题干“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秦朝统一后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制的长官由中央任命,从而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B项正确;官员选拔依据门第是九品中正制的内容,属于选官制度,和“划分为若干行政区”的描述不符,排除A项;郡县制的确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排除C项;郡县制的设立并不是导致秦朝灭亡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19.自秦至汉,丞相职责无所不统,无所不包,上至天时,下至人事,都是其职权范围。其具体职责包括:选用官吏、劾案百官、执行诛罚……这一切大体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用人,二是决策,这就把国家政务中两个最重要的方面包揽了。丞相制度的设立说明
A.职责无所不统,影响皇权专制 B.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C.加强政府的办事能力 D.降低中央决策失误率
【答案】A
【详解】根据“丞相职责无所不统”“把国家政务中两个最重要的方面包揽了”可知,丞相职责无所不统,位高权重,影响皇权专制,故选A;材料反映丞相权力很大,不利于君主专制,排除B;C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点睛】
20.一位当代学者说:“中国两千多年来非封建制的实践带来了近乎无地方政府的传统,用严复的话说是“尺柄寸权,悉归国家”的传统。”这一“传统”实际指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格局,其中最典型的表现就是郡县制的推行,符合材料“中国两千多年来非封建制的实践”“尺柄寸权,悉归国家”的说法,C项正确;分封制下的地方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排除A项;宗法制强调的是血缘关系,排除B项;行省制是元朝推行的,不符合材料中“两千多年的实践”,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秦朝政府的组织(下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秦王朝为加强对地方有效管理的采取的措施?有什么历史意义?
(2)秦朝亡于暴政,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答案:措施:在地方实行郡县制,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意义: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繁重的徭役,残酷的刑罚,焚书坑儒。(言之有理)
【详解】(1)措施:根据材料的图示,秦朝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郡县长官由中央或皇帝统一任免或调动。意义:结合所学,郡县制的推广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2)方面:结合所学,秦的暴政表现为法律严苛、徭役繁重、思想上焚书坑儒等方面。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 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盖自汉以下之人,莫不谓秦以孤立而亡。不知秦之亡,不封建亡,封建亦亡;而封建之废,固自周衰之日而不自于秦也……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古之圣人,以公心待天下之人,胙(zuo)之土而分之国;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科条文簿日多于一日,而又设之监司,设之督抚,以为如此,守令不得以残害其民矣……所谓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二千年以来之敝可以复振。后之君苟欲厚民生,强国势,则必用吾言矣。
——摘编自顾炎武《郡县论》
(1)根据材料,概括顾炎武关于分封制与郡县制的观点。
(2)依顾炎武之意,能否挽救晚清政局,实现“厚民生,强国势”,并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1)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发展潮流;郡县制与分封制都有不足之处;分封制与郡县制相结合,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2)不能。 )晚清政局面临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双重危机,中国的政治制度已经全面落后于西方,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应该进行全面的改革,仅仅改变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并不能挽救内外交困的局面。
(或者:能。)实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制度,扩大地方在政治、经济方面的自主性,调动地方的积极性,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最终实现富国强兵,达到挽救晚清政局的目的。
【详解】(1)观点:依据材料“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 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得出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发展潮流;依据材料“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得出郡县制与分封制都有不足之处;依据材料“所谓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二千年以来之敝可以复振”,得出分封制与郡县制相结合,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2)理由:结合所学知识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不能。晚清政局面临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双重危机,中国的政治制度已经全面落后于西方,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应该进行全面的改革,仅仅改变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并不能挽救内外交困的局面。
或者:能。实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制度,扩大地方在政治、经济方面的自主性,调动地方的积极性,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最终实现富国强兵,达到挽救晚清政局的目的。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全面实行郡县制,直至汉朝,郡县制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分封制不同,郡县制确立利于中央通过监察和考课加强对地方政权控制,从而结束了地方分权的格局,逐步演化为干强枝弱的中央集权制。
——《中国郡县制》
(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并说明在周初被“封侯”的是哪些人?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郡县制的历史作用。
【答案】(1)制度:分封制;对象:前朝贵族、功臣和王族子弟。
目的:维护周王统治。
(2)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一;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官僚政治确立的重要标志。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周中国。制度:根据材料“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封功臣谋士”“封尚父于营丘”“封弟周公旦于曲阜”“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可知,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对象:根据材料“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和所学可知,周初被“封侯”的是前朝贵族、功臣和王族子弟;目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初实行分封,其目的在于维护周王统治。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朝中国。作用:根据材料“郡县制确立利于中央通过监察和考课加强对地方政权控制,从而结束了地方分权的格局,逐步演化为干强枝弱的中央集权制”可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一;结合所学可知,郡县制影响了后世两千多年,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官僚政治确立的重要标志。
24.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该制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材料二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的含义。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
(3)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答案】(1)内容:皇帝制度、中央三公九卿制度(或中央机构)、地方郡县制度。
理论基础:法家思想。
(2)含义:前者指地方权势过大;后者指君主专制太重。
(3)作用: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
【详解】(1)内容:根据所学可得出包括皇帝制度、中央三公九卿制度(或中央机构)、地方郡县制度。理论基础:根据所学,法家主张集权,因此是法家思想。
(2)含义:根据“封建之失,其专在下”可得出是指分封制之下地方权力过大;根据“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可得出是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之下君主专制的强化。
(3)作用:根据“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可得出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根据“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得出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根据“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得出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前246`前210年在位)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一个以咸阳为首都的幅员辽阔的国家。当秦始皇身着皇帝冠服登上御座时,宣告了世界东方最伟大帝国的诞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加强大一统中央集权的统治。
材料二:秦统一后,秦王朝的残暴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了新的灾难,使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直接矛盾日益激化。秦始皇对农民的统治和剥削是非常残酷的。田租、口赋、徭役和兵役是压在农民头上的沉重负担。秦始皇大兴土木,为自己修建了豪华的阿房宫和巨大的骊山墓,每年役使七十多万犯人和奴隶。繁重的徭役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对人民的严刑峻法,劳动人民稍有反抗,就会遭到残酷的镇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加强统一的措施?
(2)结合材料二,概括秦朝灭亡的原因?
【答案】(1)措施:在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将战国时已经形成的郡县制在全国推广,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考核;秦朝最早设立皇帝制度并通过许多具体规定和礼仪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皇权至高无上,下设三公九卿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秦朝还大规模推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气等。
(2)社会阶级矛盾严重激化;赋税沉重,兵徭役繁重;贪欲五度,民不聊生失民心;刑法严酷,激发民变。
【解析】(1)
根据材料中的“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一个以咸阳为首都的幅员辽阔的国家”可推出,在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将战国时已经形成的郡县制在全国推广,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考核;根据材料中的“当秦始皇身着皇帝冠服登上御座时,宣告了世界东方最伟大帝国的诞生”可以推知,秦朝最早设立皇帝制度并通过许多具体规定和礼仪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皇权至高无上,下设三公九卿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根据所学课本知识可知,秦朝还大规模推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气等。
(2)
根据材料中的“秦统一后,秦王朝的残暴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了新的灾难,使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直接矛盾日益激化”可以得出,社会阶级矛盾严重激化;根据材料“秦始皇对农民的统治和剥削是非常残酷的。田租、口赋、徭役和兵役是压在农民头上的沉重负担”、“繁重的徭役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等信息可以得出,赋税沉重,兵徭役繁重;根据材料中的“秦始皇大兴土木,为自己修建了豪华的阿房宫和巨大的骊山墓,每年役使七十多万犯人和奴隶”可以得知,贪欲五度,民不聊生失民心;根据材料中的“对人民的严刑峻法,劳动人民稍有反抗,就会遭到残酷的镇压”可以得知,刑法严酷,激发民变。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2023-2024统编版必修中外纲要上(寒假训练本)
1.《剑桥中国》在叙述一个王朝的时候写道:“长期以来作为一个小国或诸侯国而存在,然后又作为一个大的王朝和帝国存在了很短一段时期……约在公元前4世纪中叶,它才开始朝一统天下的方向发展。”这个王朝是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2.秦朝“三公”中“太尉”的职责为
A.管理全国军事 B.掌管机要文件
C.负责监督百官 D.执掌群臣奏章
3.当看到某皇帝任意处置军国大事的场景时,我们知道这种政治制度开始建立于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唐朝
4.秦始皇首创的制度是
A.宗法制 B.宰相制度 C.郡县官僚制 D.皇帝制度
5.古人坐船从位于漓江的桂林直达位于湘江的长沙,这种情形最早只可能发生在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
6.历史学者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材料中的“独制”与西周的地方分权制相比,其不同在于
A.郡守与县令都由君主直接任免
B.郡守由君主任免,县令由郡守任免
C.郡守与县令都由地方推荐任职
D.郡守由科举选拔,县令由郡守任免
7.我国历史学家陈旭麓说:“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由此可见,秦始皇的做法有利于
A.有利于维护贵族统治 B.确保天下共主地位
C.防止官僚贪污腐败 D.建立中央集权体制
8.宁夏的行政区划在历史中不断变迁,秦统一天下,废除了分封制,宁夏属于北地XXX。与题干中的XXX有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刺史制
9.某历史老师在讲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时讲解了下图所示的知识结构图,同学们从中最有可能得到的认识是
A.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的内部的森严等级
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
C.郡国并行,造成封国与中央分庭抗礼局面
D.通过分割地方权力和削弱相权巩固了统治
10.据《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有事请殴(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觱(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据材料可知,秦朝( )
A.注重建立比较详密的法律体系 B.创立了全新的中央集权制度
C.建立规范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 D.形成了多民族一体发展格局
11.战国时期齐、赵、魏所筑的堤防,规模较大,工程坚固,其用意是在黄河水泛滥时,既能避免自身遭受灾害,又能水淹对方。但结果造成黄河水年年泛滥。下列有助于改变这一状况的史实是
A.秦扫灭六国 B.开凿灵渠 C.北击匈奴 D.修筑长城
12.咸阳是秦朝国都所在地,不设郡守而由朝廷直辖,其长官为内史。内史位同九卿,可以参与朝政,由此可以推知
A.内史是秦朝高级教育官员
B.内史拥有特殊的地位
C.秦朝皇帝任免各级官吏
D.秦朝重视地方治理
13.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柳宗元意在强调
A.秦亡不是因为郡县制的实施 B.分封制不利于政权的长期稳固
C.汉初分封必然导致七国之乱 D.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14.每年的春节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正月”,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正月”改为“端月”。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B.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C.兼具随意性和独断性 D.中央权力高度集中
15.“……秦堤牢固,工程精当。闸水陡门三十六,劈湘铧嘴二千丈。有天平小大,溢洪流,调分量。湘漓接,通汉壮……”。该词吟咏的水利工程是( )
A.芍陂 B.都江堰 C.灵渠 D.郑国渠
1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述道:“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中新皇帝推行的制度(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皇帝制 D.行省制
17.在秦朝中央设置的九卿中,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宗正、少府六卿的职责都与宫廷、皇室有关。这反映出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强干弱枝
B.“家国一体”
C.以吏为师
D.严刑峻法
1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述道: “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中新皇帝推行的制度( )
A.官员选拔根据门第 B.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
C.标志着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 D.加速了王朝的灭亡
19.自秦至汉,丞相职责无所不统,无所不包,上至天时,下至人事,都是其职权范围。其具体职责包括:选用官吏、劾案百官、执行诛罚……这一切大体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用人,二是决策,这就把国家政务中两个最重要的方面包揽了。丞相制度的设立说明
A.职责无所不统,影响皇权专制 B.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C.加强政府的办事能力 D.降低中央决策失误率
20.一位当代学者说:“中国两千多年来非封建制的实践带来了近乎无地方政府的传统,用严复的话说是“尺柄寸权,悉归国家”的传统。”这一“传统”实际指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秦朝政府的组织(下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秦王朝为加强对地方有效管理的采取的措施?有什么历史意义?
(2)秦朝亡于暴政,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 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盖自汉以下之人,莫不谓秦以孤立而亡。不知秦之亡,不封建亡,封建亦亡;而封建之废,固自周衰之日而不自于秦也……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古之圣人,以公心待天下之人,胙(zuo)之土而分之国;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科条文簿日多于一日,而又设之监司,设之督抚,以为如此,守令不得以残害其民矣……所谓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二千年以来之敝可以复振。后之君苟欲厚民生,强国势,则必用吾言矣。
——摘编自顾炎武《郡县论》
(1)根据材料,概括顾炎武关于分封制与郡县制的观点。
(2)依顾炎武之意,能否挽救晚清政局,实现“厚民生,强国势”,并说明你的理由。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全面实行郡县制,直至汉朝,郡县制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分封制不同,郡县制确立利于中央通过监察和考课加强对地方政权控制,从而结束了地方分权的格局,逐步演化为干强枝弱的中央集权制。
——《中国郡县制》
(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并说明在周初被“封侯”的是哪些人?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郡县制的历史作用。
24.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该制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材料二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的含义。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
(3)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前246`前210年在位)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一个以咸阳为首都的幅员辽阔的国家。当秦始皇身着皇帝冠服登上御座时,宣告了世界东方最伟大帝国的诞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加强大一统中央集权的统治。
材料二:秦统一后,秦王朝的残暴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了新的灾难,使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直接矛盾日益激化。秦始皇对农民的统治和剥削是非常残酷的。田租、口赋、徭役和兵役是压在农民头上的沉重负担。秦始皇大兴土木,为自己修建了豪华的阿房宫和巨大的骊山墓,每年役使七十多万犯人和奴隶。繁重的徭役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对人民的严刑峻法,劳动人民稍有反抗,就会遭到残酷的镇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加强统一的措施?
(2)结合材料二,概括秦朝灭亡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寒假训练本(含解析)2023-2024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