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甘肃酒泉市中考历史模拟适应性训练试卷(含解析)

2024年甘肃酒泉市中考历史模拟适应性训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
1.如图是历史老师专题复习课的部分板书,由此判断他复习的主题是(  )
“光荣革命”
来克星顿的枪声
攻占巴士底狱
A. 早期殖民扩张掠夺 B.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D. 和平与发展的世界
2.影视剧作为素材常常被引入历史课堂,热播剧《狂飙》是中央政法委的重点项目,展现了时代变迁下黑白势力的较量及其复杂性。秦朝设立的与之相关的监察百官的中央官职是(  )
A. 丞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郡县长官
3.从唐朝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指的是(  )
A. 北方人口大批南迁 B. 海外贸易发达
C. 港口设立市舶司 D. 中央财政收入来自东南
4.品诗词之美,忆家国故事。以下诗词反映的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③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④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A. ③①②④ B. ①②④③ C. ①②③④ D. ③④①②
5.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B.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 1900年6月八国联军侵华
6.文物是鲜活的历史。由图一、图二所示文物你能联想到的朝代是(  )
A. 夏朝 B. 西周 C. 商朝 D. 东周
7.它曾有“万园之园”的美誉。它曾经是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在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中它的名字叫夏宫,如今它是中华民族那段屈辱历史的象征,它是(  )
A. 圆明园 B. 承德避暑山庄 C. 故宫 D. 颐和园
8.辛亥革命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了,孙中山临终前还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里“革命尚未成功” 主要指的是(  )
A. 辛亥革命没有推翻清朝统抬 B. 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
C.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 没有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9.有历史学家称赞五四运动为“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以下关于五四运动的史实中,最能体现“群众运动”这一特点的是(  )
A. 提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B. 广泛开展了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斗争
C. 后期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D. 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10.某大学历史系曾组织“重走长征路”的活动,选取了下列四个地点作为这次活动的必经之地,其中位于云南省境内的是(  )
A. 乌江 B. 湘江 C. 金沙江 D. 大渡河
11.看完电影《特洛伊》之后,小丽对古代希腊的英雄故事产生了兴趣,她想有更多的了解,应该阅读(  )
A. 《荷马史诗》 B. 《马可 波罗行纪》
C. 《天方夜谭》 D. 《俄底浦斯王》
12.1953年元旦,《人民日报》社论写道:“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这说明(  )
A. 我国人民独立自主建设新中国 B. 我国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的百年梦想
C.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D. 我国人民摆脱了穷困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13.小说及电视剧《西游记》中描述的“如来佛”这一角色,其原型来自于历史人物(  )
A. 乔达摩 悉达多 B. 耶稣 C. 真主安拉 D. 穆斯林
14.西欧封建时期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是( )
A. 国王 B. 贵族 C. 宫相 D. 教皇
15.这场运动起源于意大利,扩展到西欧各国,推动了“人被发现”时代的到来。该运动(  )
A. 促进思想解放 B. 摧毁封建统治 C. 指导工人运动 D. 摆脱殖民统治
16.2015年10月20-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英国,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以最高礼遇欢迎习主席到访。当今英国女王仍然是英国国家的象征,但国家的最高权力却掌握在议会手里,这种政治制度源于英国历史上的哪一部法律?(  )
A. 《独立宣言》 B. 《人权宣言》 C. 《权利法案》 D. 《法典》
17.王芳同学对“世界史·中国梦”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和总结,认识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的进步紧密相连。因此,“中国梦”()   ①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②同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一致③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④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8.唐朝时,颜真卿以造诣超群的书法艺术闻名天下,他的作品具有“端正劲美,雄浑敦厚”的特点。下列作品能够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A. B.
C. D.
19.2010年热播的电视剧《奠基者》真实再现了大庆石油会战的情景。下列哪一历史人物的事迹应该出现在剧情中 ( )
A. 雷锋 B. 邓稼先 C. 王进喜 D. 焦裕禄
20.下列科技成就是在我国的哪一历史时期取得的(  )
时间 科技成就
1967年6月 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1970年4月 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3年 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A. 土地改革时期 B. “一五计划”时期
C. “大跃进”运动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
21.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是某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
(1) 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吐蕃是我国现在哪个民族的祖先?
材料二: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地,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
材料三: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摘自郑成功收复台湾时给荷兰殖民者的一封劝降信
(3) 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1684年,清政府为加强对台湾的管理设置了什么机构?
材料四: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653年 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五世达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封号
17世纪后期 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部叛乱势力
1713年 康熙帝册封西藏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727年 设置A,监督西藏的地方政务
18世纪中期 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B管辖今新疆地区
1793年 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确定了金瓶掣签制度
(4) 请你补充完整大事年表中A、B两个机构的名称。根据材料四,归纳清朝对边疆管理的主要方式。
22.美日的发展之路值得探究,美日的强大令人们担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日本曾为了学习他国的先进文化而大量派遣留学生。在古代有遣唐使,目的是吸收中国的封建文明。在近代,他也有留学生,但这一次学习的对象不是中国,而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近代以来,日本不断发展壮大……(随着日本经济不断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国。)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摘编自百度文库材料二 (编者按:一战前,世界政治格局是以欧洲为中心的,随着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国际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战后,重新确立了新的世界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级开始消失,一股股崭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旗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近年来近年来,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动作频繁,还联合美国多次举行军演,向周边国家示强;美国也先后抛出“重返亚太”、“亚太再平衡”等各种名目的新亚太战略……2014年11月,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坚持亚太大家庭精神和命运共同体意识,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共同致力于亚太繁荣进步。
--摘编自凤凰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日本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具体行动是什么?日本外相说“日本跟着美国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反映了日本怎样的政治野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十九世纪推动美国崛起的重大历史事件两例。
(3)材料二“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请写出一个20世纪末美国挑战这一“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的典型事例。
(4)当前美日频频挑战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不仅如此,还多次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发出挑战。对此,中国政府该如何应对?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1) 新中国成立后,在1950年颁布了什么法令,开展土地改革 (1分)材料一为什么说这次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材料二:下图陈云同志的题词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我国思想界的一次大讨论。
(2)这场讨论是针对中央领导人的什么方针进行的?为哪次会议的召开作了思想准备?这次会议在思想、政治、组织上各作出了怎样的重要决定
材料三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3) 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农村在改革开放时期的体制创新。在这一创新中出现了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一种什么经济体制 (1分)这种经济体制最先在我国哪个地方实行
材料四“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
(4)材料一中的“政策”首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 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24.战争与和平是一个永恒的历史主题,是现代人类面临的最大课题,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时代主题逐渐演变为“和平与发展”。 今天的世界是一个既充满希望又遍布危机的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及盟国应承担战争罪责”它是战胜国强加给德国的十分苛刻的条约。
一一高中人教版《20 世纪战争与和平》(1)20世纪上半期的时代主题是“战争与革命”,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凡尔赛和约》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以《凡尔赛和约》为基础建立的凡尔赛体系,对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此后的什么条约为列强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
材料二:1917年11月7日,震动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二十年间,在这个政府的领导下,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奇迹般地变成了一个工业化强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们以巨大的牺牲力挽狂澜,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
--《大国崛起》解说词(2)材料二中“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是什么?列举事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该国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少两例)
材料三:……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
--人教版九年级下(3)两级格局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什么特点?材料三中“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请列举20世纪末典型事例加以说明。
材料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4)根据以上探究我们可以看出当今世界面临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今天,有哪些挑战性问题急需解决?根据材料四中习近平同志的报告,说说中国在追求理想的征程中应该怎么做,请你加以归纳。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A.板书展示的是本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殖民扩张无关,排除A项。
B.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由甘地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一场影响深远的运动,与板书无关,排除B项。
C.根据板书内容“‘光荣革命’、来克星顿的枪声、攻占巴士底狱”结合所学可知,这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经过,三国都是资产阶级革命,因此主题是欧美资产阶级革命,C项正确。
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不是板书展示的主题,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识记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归纳总结能力,考查历史知识的归类。
2.【答案】C
【解析】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故C符合题意;排除AB;郡县长官是地方官员,与监察百官无关,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秦朝设立的与之相关的监察百官的中央官职是御史大夫。
3.【答案】D
【解析】“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反映的是中央财政收入来自东南。魏晋南北朝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D符合题意。A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BC是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与题干材料反映内容无关,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相关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4.【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反映的是隋朝大运河的开通;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的是唐朝的开元盛世局面;③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④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的是南宋政权偏安东南一隅的情形。故先后顺序是③①②④。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时空观念,重点掌握隋朝大运河、开元盛世、战国七雄、南宋与金的对峙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重点掌握隋朝大运河、开元盛世、战国七雄、南宋与金的对峙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5.【答案】B
【解析】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即“是什么”的问题。历史解释则是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做出主要的较准确的功能性定位,即“有什么用”的问题。题干选项中选项ACD是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史实;选项B是对鸦片战争的看法,属于历史解释。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什么是历史史实,什么是历史解释的相关史实。注意掌握区别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的方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历史史实,什么是历史解释的相关史实。
6.【答案】C
【解析】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32.84千克,四足中空,用陶范铸造,鼎体浑铸,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是商朝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体现商朝青铜文明的灿烂。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由图一、图二所示文物能联想到的朝代是商朝。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司母戊鼎和甲骨文的相关史实。司母戊鼎是商朝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体现商朝青铜文明的灿烂。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司母戊鼎和甲骨文的相关史实。
7.【答案】A
【解析】它曾有“万园之园”的美誉。它曾经是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在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中它的名字叫夏宫,如今它是中华民族那段屈辱历史的象征,它是圆明园。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
故选:A。
本题以它曾有“万园之园”的美誉为切入点,考查圆明园的相关知识。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圆明园的相关知识。
8.【答案】C
【解析】从最终结果看,辛亥革命的胜利革命果实被大地主买办阶级代表袁世凯窃取是表面结果,实质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说辛亥革命是失败了.
故选C.
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的两面性.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需要全面分析辛亥革命.
9.【答案】B
【解析】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名学生,到天安门广场和东交民巷使馆区举行集会、游行等抗议活动。6月5日,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声援学生运动。学生,工人等人民群众参与到了五四运动中,这说明人民大众的民族意识觉醒。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义的革命的开端。
故选:B。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名学生,到天安门广场和东交民巷使馆区举行集会、游行等抗议活动,五四运动爆发。
掌握五四运动的时间和意义。
10.【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乌江位于贵州;湘江位于湖南;金沙江流经云南;大渡河位于四川。
故选:C。
本题以某大学历史系曾组织“重走长征路”的活动,选取了下列四个地点作为这次活动的必经之地为切入点,考查长征。
本题以长征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1.【答案】A
【解析】看完电影《特洛伊》之后,小丽对古代希腊的英雄故事产生了兴趣,她想有更多的了解,应该阅读《荷马史诗》.《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作品,是古代希腊不朽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一部西方最早的史书。古希腊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描写有关特洛伊战争的两部长篇叙事诗,充满惊险与神奇,《伊利亚特》描写的是特洛伊战争中希腊人与特洛伊人之间惊心动魄的战斗。《奥德赛》描写特洛伊战争结束后,英雄奥德修斯渡海返乡,历尽艰险。
故选:A。
本题考查《荷马史诗》的相关知识。仔细阅读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基础知识解答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世界古代艺术成就。
12.【答案】C
【解析】据“1953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及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改变了工业落后的局面。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相关史实。
13.【答案】A
【解析】小说及电视剧《西游记》中描述的“如来佛”这一角色,其原型来自于历史人物乔达摩 悉达多.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
故选A.
本题考查了佛教.在世界范围内影响较大的宗教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世界三大宗教都是在社会矛盾重重,人们渴望自由、平等、幸福的情况下产生的;它们的教义都宣扬忍耐、顺从等主张.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佛教创始人达摩 悉达多.
1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中古世纪的西欧,神权凌驾于一切之上,罗马教廷和教会是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和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 ,故选D
15.【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运动起源于意大利,扩展到西欧各国,推动了“人被发现”时代的到来,这是指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为资本主义时代到来奠定了基础,A符合题意。B、C、D排除。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近代西方第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的识记情况,需要学生识记相关知识。
16.【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国家最高权力却掌握在议会而不是女王手中”,结合所学知识: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利,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故选C.
本题考查《权利法案》的相关知识,《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解答本题要熟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关内容.
17.【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是同美国争霸。而“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因此,“中国梦”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中国梦的实现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但中国梦同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是不一致的,所以这种说法是错误,可排除②。故选C。
18.【答案】D
【解析】颜真卿以造诣超群的书法艺术闻名天下,他的作品具有“端正劲美,雄浑敦厚”的特点,其中以《颜氏家庙碑》最为著名,观察题干图片可知,D项作品能够体现题干这一特点,D项正确;A项图片是小篆,排除A项;B项图片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排除B项;C项图片是草书,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颜真卿作品的特点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颜真卿作品的特点的相关史实。
1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模范人物。1960年3月,王进喜率队从玉门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组织全队职工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被誉为“铁人”,故C符合题意;雷锋是“人民的好战士”,邓稼先是“两弹元勋”,焦裕禄是“党的好干部”,故ABD不合题意。故选C。
20.【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的时间是1966年~1976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的时间是1967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时间是1970年;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的时间是1973年;故三项科技成就都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取得的。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时期取得的科技成就。文化大革命期间出现的两个反革命集团是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相关科技成就取得的时间。
21.【答案】【小题1】和亲;藏族。
【小题2】元朝疆域辽阔;行省制。
【小题3】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府。
【小题4】A:驻藏大臣、B:伊犁将军。方式:册封;平定叛乱;设立机构,加强管理。
【解析】本题考查唐朝和亲、元朝疆域、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管理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唐朝和亲、元朝疆域、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管理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处理能力。
22.【答案】(1)1868年,日本政府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由“随着日本经济不断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国。”可以看出,日本外相说“日本跟着美国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反映了日本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在外交和国际事务中,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2)1861年到1865年美国的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清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极大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3)由“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结合所学,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加速发展,可知,材料二“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20世纪末美国挑战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典型事例是科索沃战争。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积极发展科技和经济,增强综合国力;联合世界和平力量,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积极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等。
故答案为:
(1)明治维新;在外交和国际事务中,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2)美国内战;第二次工业革命。
(3)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科索沃战争。
(4)积极发展科技和经济,增强综合国力;联合世界和平力量,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积极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等。
【解析】(1)本题以近代日本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具体行动为切入点,考查明治维新。
(2)本题以十九世纪推动美国崛起的重大历史事件为切入点,考查美国内战、第二次工业革命。
(3)本题以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为切入点,考查世界多极化趋势。
(4)本题以美日频频挑战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为切入点,考查情感态度价值观。
本题以日本明治维新、美国内战、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多极化趋势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3.【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这次改革消灭(或废除)了地主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2)“两个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作出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
(4)广东、福建。经济特区对我国进一步开放起示范作用;经济特区为我国的进一步开放积累了经验;经济特区有助于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等。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土地改革、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和经济特区的建立。
(1)此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和土地改革的影响。结合教材可知,由于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1950年,我国开始进行土地改革,为了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因此说土地改革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2)此题考查的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由材料中“20世纪70年代我国思想界的一次大讨论”,可推断反映的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结合教材可知,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错误,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于是,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结合教材可知,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大会的内容包括: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是:作出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路线是: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此题考查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有关史实。由材料中“大包干”,可知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结合教材可知,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实行大包干,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这种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责任制,在农村逐步实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开始富裕起来。因此,制度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地方是:安徽凤阳。
(4)此题考查的是经济特区的建立。依据材料中“深圳”、“特区”,可推断反映的是经济特区的建立,特区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建立。结合教材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以后,对外开放开始起步。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资金、人才和管理经验,对我国进一步开放起示范作用;经济特区为我国的进一步开放积累了经验;经济特区有助于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等。(答案符合题意,任答两点即可)
24.【答案】(1)第一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中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无视中国主权,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第二小问,以《凡尔赛和约》为基础建立的凡尔赛体系,确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非洲、西亚的统治新秩序,缓和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第三小问,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使中国重新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置下,为列强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俄国十月革命以后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所以“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指的是苏俄(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探索。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的贡献有: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成为二战的转折点;1945年攻克柏林,德国投降;进攻占据中国东北的日军。
(3)第一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对峙局面的结束。第二小问,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多极化发展的趋势。第三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绕过联合国对南斯拉夫发动了科索沃战争,是美国的霸权主义的体现。
(4)第一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存在的挑战性问题有:战争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恐怖主义问题等。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四中习近平的报告可以归纳出我国在追求理想的征程中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坚持对外开放,努力发展经济,为世界和平做出重要的贡献。
故答案为:
(1)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缓和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九国公约》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探索。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攻克柏林、进攻占据中国东北的日军。
(3)苏联解体。经济全球化。科索沃战争。
(4)战争、人口、环境、资源、恐怖主义等;加强国际合作,坚持对外开放。
【解析】本题以战争与和平是一个永恒的历史主题,是现代人类面临的最大课题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两次世界大战、五四运动、俄国十月革命、苏联解体、科索沃战争、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两次世界大战、五四运动、俄国十月革命、苏联解体、科索沃战争、经济全球化的有关内容。
第1页,共1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甘肃酒泉市中考历史模拟适应性训练试卷(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