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级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Ⅰ:1-5:BACDC 6-10:ACBBA
二、单项选择题Ⅱ:11-20:DBAAD ADBCD 21-30:CBCAA ACBBD
三、双选题: 31-35:AB AB AB BD AC 36-40: AD AC BC CD AB
四、 非选择题:
41.(1)变化:遍及全国,形成专业区域;从个人行为为主到从中央、地方和民间齐参与;内容以佛教为主到以儒学经典为主;商品化程度提高(出现商业化趋势)。(每点2分,共8分)
(2)特点:体现强烈的家国情怀(救亡图存);注重国民教育、开启民智;融汇中西文化。(每点2分,共6分)
(3)原因:民族危机加深,文化启蒙日益迫切;民族意识逐渐觉醒;西学东渐的影响;近代化运动的冲击和近代教育的发展。(每点2分,任三点得6分)2023 级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说明:本试卷由单选题、双选题和非选择题组成,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 的四个
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
承了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材料反映了
A.禅让制开始出现 B.世袭制开始代替禅让制
C.分封制开始出现 D.分封制开始代替禅让制
2.春秋时期的老子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
战国时期,庄子提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进一步阐述了天人合一的思
想,据此表明天人合一思想是
A.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 B.封建迷信思想逐渐泛滥成灾
C.重视严密逻辑推理的唯物史观 D.沉迷于思辨的主观唯心主义
3.秦朝在原有北方诸侯国旧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万里长城。旨在防范
A.鲜卑 B.女真 C.匈奴 D.契丹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
A.繁荣开放的社会风貌 B.政权分裂与文化停滞
C.中外交流与经济发展 D.政权分裂与民族交融
5.“国家官僚队伍迅速扩大;不以开国功臣及其后代组成统治集团;教育事业普及、
发展;重视、鼓励海外贸易。”符合上述特点的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6.元政府为经略台湾而设置的管理机构是
A.澎湖巡检司 B.宣慰司 C.湖广行省 D.宣政院
7.“在中国几千年以来的历史中,它第一次把中原、雪域、西域、海洋等不同形态统
合在一个大一统政权之下,为大一统的拓展和深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奠定了现代中国
的版图基础”。“它”指的是哪个朝代
A.汉 B.唐 C.元 D.清
8.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国家较为详尽的一本书,主张“师夷长技以制
夷”,同时认为中国在地理上虽不居“正中”,但是在文明教化、典章制度上仍是世界
的中心。由此可以说明魏源
A.全面认识外部世界 B.思想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C.固守华夏中心传统 D.借助传统儒学宣扬新思想
第 1 页 共 6 页
{#{QQABZQYUogiIAAJAAQgCAwU4CkEQkAAAACoOQEAIsAAACRNABAA=}#}
9.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必须先求富,而后才能自强。”以下企业体现
这一思想的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安庆内军械所 D.发昌机器厂
10.《全球通史》中记载:“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
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
年……第三次在1949年。”文中的“第一次”制度变革主要是指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家国一体政治开始确立
C.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始形成 D.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二、单项选择题Ⅱ:本大题共 20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
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1.2019 年“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已故中国考古协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张忠
培先生认为,良渚古城在国内独一无二,其意义与价值可比殷墟,可称为“中华第一
城”。此前国际学术界曾长期认为中华文明只始于距今 3500 年前后的殷商时期,良渚古城
现被列入世界遗产,这意味着中华文明起源和国家形成于距今五千年前,终于被国际承
认。这说明
A.文明的起源必须经过考古发现才能被证实
B.文明的起源须要获得国际的认可方可确定
C.考古发现更真实、更具说服力
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12.根据《竹书纪年》记载,西周孝王曾攻打西边的游牧民族犬戎,犬戎臣服于周,并固
定为西周王朝提供马匹,后来他们的首领非子受周天子分封,建立秦国。从这段历史得出
的正确结论是
A.秦国最初并非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B.华夏族形成是多元融合的历史过程
C.秦灭六国是华夏文明衰退的体现 D.中华文明最初起源于陕西西部地区
13.避讳是中国社会特有的现象。阴历一月古时叫“正月”,这是因为古代的天子要在一
年的第一个月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并决定一年的政事。秦始皇一月出生,取名“政”
(同“正”),称帝后把“正月”改称“端月”。这反映了
A.皇权至高无上 B.文化丰富多元 C.小农经济发达 D.郡县制度形成
14.汉武帝实行盐铁专营,在全国设立铁官 49 处,垄断铁器的生产与买卖。时人评论说:
“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盐铁价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耨”。
材料认为,盐铁官营
A.阻滞了铁农具的推广运用 B.促进了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C.造成了官府管理的不方便 D.推动了盐铁的生产与买卖
15.南朝时期,政府推行一种“土断”制度,即清查大量被“私门”“大户”吞噬的人口,
把他们编入国家户籍。这一制度
A.造成了国家户籍制度的混乱 B.使得均田制得到进一步推广
C.使政府脱离了对门阀的依赖 D.瓦解了士族门阀的经济力量
第 2 页 共 6 页
{#{QQABZQYUogiIAAJAAQgCAwU4CkEQkAAAACoOQEAIsAAACRNABAA=}#}
16.武则天临朝称制期间,宰相中科举出身的只有韦思谦等四人。但到武则天称帝期间,
仅明经、进士出身者就激增到二十人,占这个时期宰相总数的一半左右。这种变化说明
A.唐朝统治基础有所扩大 B.宰相职能发生重大变化
C.科举制度逐渐走向成熟 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17. 婆罗门曲为天竺佛教舞曲,后从西域、中亚诸国传入唐朝,经凉州(甘肃武威)都督
杨敬述改制、加工, 传入长安后又经唐玄宗修改、润色, 更名“霓裳羽衣舞”,风靡一
时,这反映了
A.民族交融助推文化趋同 B.三教合一促进文化繁荣
C.丝绸之路成就盛唐气象 D.文化交融推动艺术创新
18.北宋画家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连,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
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该认识反映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
A.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 B.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C.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 D.注重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19.元代水浒杂剧《黑旋风双献功》中,宋江出场唱词为“家住梁山泊,平生不种田。刀
磨风刃快,斧蘸月痕圆”。明代水浒戏《梁山七虎闹铜台》中,则为“报国忠心如皎月,
杰士丛中把姓标”。这一形象变化折射出
A.戏曲艺术发展成熟 B.世俗文化张扬个性
C.传统伦理更趋强化 D.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20.明清之际的儒学家们,对泛滥已久的王学末流抨击甚为猛烈,在思想界形成了一股强
大潮流,如顾炎武不仅在理论上把阳明心学视同禅学并大加挞伐,甚至把明朝的覆亡看做
是王学泛滥的恶果。这反映了
A.阳明心学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B.宋明理学内部开始出现分歧
C.提倡经世致用成为时代主流 D.社会变革赋予儒学新的精神
21.明朝后期,意大利人传教士利玛窦和中国学者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
德的《几何原本》部分内容,并使用了中国的几何、点线面、直锐钝角等概念。这表明
A.中国人开始接受西方的基督教 B.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时期
C.“西学东渐”初现端倪 D.中国人的文化心态发生变化
22. 1718 年,年过六旬的康熙皇帝对人抱怨:“诸臣视朕如驾车之马,纵至背疮足瘸,
不能拽载,仍加鞭策。惟从旁笑视,竟无一人怜恤,俾其更换休息者。”这反映了当时
A.中央集权加强 B.专制皇权强化 C.社会矛盾尖锐 D.军机大臣懒政
23.1727 年清政府在西藏设驻藏大臣,确立由中央政府册封达赖.班禅两大活佛的历史定
制,1762 年清政府在西域设伊犁将军,1884 年在新疆建行省,最终确定了今天中国的版图。
这表明清代
A.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B.行省制度开始在全国推行
C.强化了对边疆地区管辖 D.中央政府与西藏开始交往
24.19 世纪后期洋务运动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有人说它
是“有心裁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花”和“柳”指
第 3 页 共 6 页
{#{QQABZQYUogiIAAJAAQgCAwU4CkEQkAAAACoOQEAIsAAACRNABAA=}#}
A.国家富强和新的经济因素 B.资本主义和新式工矿企业
C.军事技术和新的思想文化 D.经济体制和新的政治制度
25.下表为轮船招商局部分盈余支出统计(1890—1911 年)(单位:银两)
总计:1628400
南洋公学、北洋公学、达 赈灾、慈禧太后万
上缴商部 北洋兵轮军费
成馆及出洋肄业经费 寿庆典等其他项
32400 600000 700000 296000
这反映出轮船招商局
A.缓解了清政府财政压力 B.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C.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D.成为了清政府主要财源
26.“礼拜”为西班牙天主教传教士于明末在菲律宾所创,后传入中国;“星期”系中国
人于 19 世纪末创制。最终,“星期"在书面语和共同语中替换了“礼拜”。造成这一转变
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 B.盲目排外心理推动
C.学习西方到制度层面 D.白话文运动的开展
27.1904 年,康有为在观看牛津大学学生剧社表演后指出,西方戏剧(舞蹈)萌蘖于中国,
他列举了二者在肢体语言、风俗习惯上的诸多相似之处。他由此呼吁中国戏剧、舞蹈“舍
己从人,尽以泰西为师”。康有为意在
A.行托古改制实现变法革新 B.融合中西文化呼唤制度变革
C.借西学中源宣传西方文化 D.推动新陈代谢维护传统文化
28.1914 年 5 月,民国政府《公布中华民国约法之布告》中提出:“夫国家处开创之时,
当多难之际,与其以挽救之责,委之于人民,委之于议会,其收效缓而难,不如得一强有
力之政府以挽回之,其收效速而易。所谓易则易知,简则易从也。”上述布告
A.有利于凝聚爱国救亡力量 B.为袁世凯专制集权辩护
C.论证了君主专制的合理性 D.揭示了中国落后的根源
29.余英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中尖锐指出,激进的知识分子挖空了中国文
化的内涵,然后用他们自己也不甚了了的一种西方意识形态填补了这个空隙。由此可见,
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
A.具有崇洋媚外的民族心理 B.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C.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D.理性照搬西方意识形态
30.“五四”前后,中国大地上涌现了诸如改造联合会、新教育共进社、曙光社、家庭建设
讨论会等新式社团,可谓五花八门;同时,还涌现出了形式多样的新式期刊,如《建设》等。
这些新式社团和期刊的大量涌现反映出当时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B.新民主主义革命显示了巨大力量
C.民主与科学成为了新思潮的主流 D.人们对新社会表现出极大的渴望
第 4 页 共 6 页
{#{QQABZQYUogiIAAJAAQgCAwU4CkEQkAAAACoOQEAIsAAACRNABAA=}#}
三、双选题: 本大题共 10 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全选对得 2 分, 其余情况不得分。
31.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各族原来自称“华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族长期
交往和斗争中,民族关系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指
A.少数民族产生华夏认同观念 B.华夏族吸收新鲜血液发展壮大
C.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D.各个民族的社会发展水平相同
32.西汉初年分封同姓异姓诸侯,建立封国,并在地方设置郡县。由此可知,西汉初期
A.与西周时期的制度有部分相似之处 B.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
C.对地方的管理与秦朝完全相同 D.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完全靠血缘维系
33.618年李渊建唐,国家制度基本沿袭前朝隋制,或称曰“唐承隋制”,但有所调整
和改进,并取得显著效果。下列制度中,可归属“唐承隋制”的是
A.科举制 B.三省六部制 C.行省制 D.两税法
34.1683年,康熙帝命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进军台湾,澎湖一战,郑军大败。1684年,清
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清政府改台湾府为行省,刘铭传出任首任巡抚。
这些措施
A.使台湾开始纳入到中国版图 B.巩固了东南海防
C.沉重打击了荷兰的殖民统治 D.促进了台湾开发
35.历史上的诸多民族不断参与中华文化的构建与发展,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注入动力和
活力,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下列属于少数民族制度建设成就的是
A.猛安谋克制度 B.九品中正制 C.南北面官制度 D.三省六部制
36.英国的侵略一方面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另一方面,五口通商也促进了当时五
市商业的发展,其中广州和上海最为繁盛,中国也出现了一批拥资巨万的商人。这反映
出鸦片战争
A.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性 B.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客观上推动了通商口岸的经济发展
37.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
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下列关于洋务派的说
法正确的是
A.代表人物有奕?、李鸿章、左宗棠等 B.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C.兴办了一批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D.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38.义和团在山东兴起不久,先后提出“助清灭洋”“扶清灭洋”等口号。1899年底,
打出了“扶清灭洋”旗帜,到1900年7月又举起“扫清灭洋”等旗帜。这说明
A.义和团运动得到了政府支持 B.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相互交织
C.人民群众的觉悟程度有所提高 D.农民群众反帝爱国行为比较盲目
39.1900年慈禧太后向各国宣战后,南方一些督抚与英美等国商定“上海各租界归各国
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商民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这表明
第 5 页 共 6 页
{#{QQABZQYUogiIAAJAAQgCAwU4CkEQkAAAACoOQEAIsAAACRNABAA=}#}
A.资产阶级强大 B.地方势力开始崛起
C.中央权威式微 D.清廷统治危机加深
40.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喜所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缘由不在康
梁维新派的变法内容和详细战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呈现一个使变法胜利的整体的社会
环境。下列说法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清政府中的守旧势力过于强大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C.康梁变法违背了社会发展潮流 D.维新派没有建立资产阶级政党
四、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1 小题, 共 20 分。
41.(20分)出版书籍,自古以来就是人类一种自觉主动的行为。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刻在兽骨和青铜器上的甲骨文、铭文,已包含了出版物的元素,主要为个人
行为。……在宋代,印刷业遍及全国,形成了开封、杭州、成都、建阳、江西等印刷业较
集中的地区。官方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从事印书活动,民间印刷更是空前活跃。印
书的品种,由过去的以佛经佛像为主,逐渐改变为以刻印经、史、子、集等书为主。印本
书成为商品,书商成为一个新兴的行业。
——摘编自石永强《古代印书机构》
材料二 商务印书馆于1897年设立于上海。商务自创办之初,张元济认为“吾辈当以
扶助教育为己任”,“为国难而牺牲,为文化而奋斗”、以“创务育人”达到“昌明教
育,开启民智”的目的,怀揣文化理想,承担起了近代印书馆的文化使命。它所确定的方
针即是“一方发扬固有文化,一方介绍西洋文化,谋沟通中西以促进整个中国文化之光
大”。
——摘编自吴平《近代商务印书馆发展中的“道”与“器”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印刷业的变化。(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商务印书馆的特点。(6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商务印书馆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6分)
第 6 页 共 6 页
{#{QQABZQYUogiIAAJAAQgCAwU4CkEQkAAAACoOQEAIsAAACRN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