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之宋元社会的变化·随堂练习B卷
1.史学家钱穆认为“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宋朝与前代相比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
①门第观念淡化 ②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③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④古代选官制度走向成熟与完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随着商业发展,宋朝朝廷允许商贾中的“奇才异行”者应举,当时还时常发生榜下择婿,富商及高官争相择新科进士为婿,新科进士也愿意成为商人女婿。这反映当时( )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B.“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C.“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 D.“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3.宋代各种形式的财婚大量出现。宋仁宗时,吏部侍郎孙祖德“娶富人妻,以规有其财”。朱熹虽大谈“存天理,灭人欲”的性命之学,其家族却是“男女婚嫁,必择富民,以利其妆奁之多”。更有甚者,有的官员为了获取资财而卖婚。这反映了当时( )
A.婚姻选择宗族观念淡化 B.儒家思想主流地位动摇
C.经济变动冲击传统伦理 D.婚姻习俗发生根本转变
4.与前代家内服役大都由世袭奴婢承担不同,宋朝更多地来自雇佣;宋朝无地农民也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较少承担契约关系以外的杂役。这种变化( )
A.松弛了人身依附关系 B.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C.增进了社会公平正义 D.流动了阶级门第观念
5.宋朝诗人汪洙在诗歌中说“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勉励儿童“少小需勤学,文章可立身”。宋朝真宗皇帝也奉劝青年“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以上诗歌内容折射出宋朝的社会风气是( )
A.崇尚军功 B.重视文治 C.男尊女卑 D.开放自由
6.宋太宗时,“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允许工商业者及“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以至于"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由此可知当时( )
A.科举是宋入仕唯一途径 B.儒家学说是考试主要内容
C.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D.贡举开始成为最重要方式
7.宋以前的奴婢,不独立编户,是依附于主家的贱户,“奴婢贱人,律比畜产”。但宋朝出现了“自今人家佣赁,当明设要契”、“今世所云奴婢,一概本出良家”的现象。这一变化缘于( )
A.雇佣与契约关系产生 B.理学发展推动思想解放
C.良贱制度已彻底瓦解 D.经济发展影响身份认同
8.在汉朝时,不仅有在军事训练中培养士兵作战能力的蹴鞠,而且还有音乐伴奏的舞乐蹴鞠。到了两宋时期,蹴鞠花样逐渐翻新,技巧性更强,向着“高难美新”发展,职业蹴鞠表演者随之出现。这反映了宋朝时期( )
A.职业化推动蹴鞠运动精英化 B.重文轻武政策改变蹴鞠定位
C.锻炼在市民社会中逐渐普及 D.运动是生活娱乐的重要组成
9.北宋时期,王公贵戚、朝廷显官以及士大夫等,长期身居闹市,很希望求得一点安静的山林乐趣,常在宅第之中或者近旁营造园林,这些园林错落有序,富有自然情趣,颇具别墅风采。这表明当时( )
A.理学已成为王朝的正统思想 B.上层士人比较注重生活意趣
C.居室建筑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D.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人居环境
10.宋代,亦官亦商者、亦商亦官者大有人在。如大将张俊,他既是枢密使,又是临安大酒店太平楼主,还经营海外贸易;如茶商马季良,他家本为茶商,却官至兵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等。这说明宋代( )
A.科举制对商人子弟开放 B.社会对商人认可度提升
C.士阶层的社会地位下降 D.“农商并重”政策的实行
11.北宋诗人张耒在《卖饼儿》中写道:“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对该诗解读正确的是( )
A.折射出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B.体现了士人价值观念的变化
C.表达了知识分子经商的愿望 D.反映出宋代阶层流动的频繁
12.南宋时期,社会呈现出“泛官化”的趋势。所谓“泛官化”,指宋代许多社会力量向官品靠拢,努力使自己具有官僚阶层的某些特征。如大多数富人通过各种手段拥有了员外头衔,社会逐渐将富人与员外划等号,使“员外”逐渐成为富人的代名词。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
A.社会流动趋势明显 B.逐利享乐风气形成
C.人身依附关系松动 D.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13.投壶活动,兴起于先秦,集礼仪、娱乐、体育于一体(如图1所示),在宋代盛行全国。司马光专门修改了投壶规则并强调了修改的初衷:“投壶者不使之过,亦不使之不及,所以为中也;不使之偏颇流散,所谓正也;中正,道之根也。”这反映出当时( )
A.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B.注重道德教化手段的革新
C.国家文化体育政策开明 D.政治理念在社会领域渗透
14.宋人认为士农工商“此四者皆百姓之本业”,出现了“贱稼,贵游食,皆欲货未耜而买舟车,弃南亩而趋九市”。手工业者和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可以通过科举做官,有些经济方面的重大问题,官府还召集商人到政事堂征询意见。以上材料说明宋代( )
A.重农抑商的政策已经废弃 B.弃农从商现象非常普遍
C.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D.工商业者与士地位相同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宋统一中原后。在农业、手工业生产发展,交通运输工具和条件改善的基础上,商品经济获得了惊人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农村地区草市的勃兴,地区间贩运贸易的活跃,海外贸易的兴盛以及货币关系的空前发展,使宋代成为继秦汉后商品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开始过分追求精神方面的享受,从而导致社会风气出现变化,人们不论家庭条件好坏,均追求奢侈、铺张的生活,极尽享乐之能事。
——摘编自王丽丽《宋代社会的奢靡之风》
材料二马克思说过,“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又反过来影响生产的发展”,宋代中下属居民消费意识的增强,带动了整个社会的消费发展,扩大了社会需求,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当时,在消费需求的带动下,饮食业发达,新的服务随之产生和发展起来,如租赁业、即店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大众文学发展,繁荣了文化市场。城市里的瓦子、勾栏是大众艺术的场所,平民百姓在这里尽兴发挥自己的艺术细胞。又欣赏自己阶层的艺术。
——摘编自陆爱勇《宋代城镇居民的消费意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消费观念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宋代消费观念变化的影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宋代(中国)。本题要求选择宋代的变化相关组合。①宋代科举制录取的比例大大提高,门第观念淡化;②宋代贱民阶层数量减少、家内服役更多来自雇佣和无地农民的人身束缚减少,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③宋朝政府采取了宽松的土地政策,土地作为商品可以进入流通领域,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明显松弛;④自隋唐以来,“科举制”的创立和发展,标志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入了成熟和完善的阶段。宋代的变化是①②③,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本题选A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宋朝(中国)。结合所学,隋唐时期,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到宋朝,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改变。当时科举制度比唐朝更为完善,不仅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公平竞争。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人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时人将这些变化概括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D项正确;曹魏创立的九品中正制到西晋时期演变为主要看重家世,造成世家大族垄断官场,时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排除A项;两税法将资产、土地作为征税标准,“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排除B项;宋朝军队数量庞大,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时称“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排除C项。故选D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时的中国。据题意可知,宋代时期的婚姻中更加重视财富的影响,甚至淡化了门第观念,这主要是由于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说明经济变动冲击了传统伦理,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经济发展对婚姻观念的冲击,但并不能说明宗族观念淡化,排除A项;儒家的主流地位在宋代并没有动摇,排除B项;“发生根本改变”的说法过于夸张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宋朝更多地来自雇佣;宋朝无地农民也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较少承担契约关系以外的杂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雇佣关系增多,地主与农民也多是租佃关系,这种契约关系与传统的世袭奴婢相比,人身依附关系明显松弛,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与社会阶层流动无关,排除B项;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与社会公平正义无关,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阶级门第观念,排除D项。故选A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材料“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等信息,可知在宋朝形成了重视读书的社会风气,体现出对文治的重视,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文治,并不是军功,排除A项;仅从材料,并未提及男女之间的地位状况,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对文治的重视,并不是开放自由,排除D项。故选B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工商之子也可以入仕途,可见宋代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利于社会阶层流通,C项正确;据材料可知,宋朝开贡举之门”、“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宋代还有恩荫等选官途径,科举不是唯一的入仕途径,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考试内容,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贡举是最重要的选官途径,排除D项。故选C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宋代以前农民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较强,贱民阶层人数较多,但是到了宋朝,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导致农民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所以材料现象发生的根源是经济发展影响身份认同,D项正确;雇佣与契约关系产生不是导致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理学盛行”与材料现象无关,排除B项;“彻底瓦解”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宋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本汉朝时期蹴鞠运动兼具娱乐性质和军事性质,而到了两宋时期蹴鞠运动得到进一步发展,娱乐性质越发增强,其表现就是难度技巧增加,职业表演者出现,D项正确;职业化使蹴鞠运动中出现了精英,但是不代表整个运动只有精英能够参与,因此用精英化描绘蹴鞠运动是不恰当的,排除A项;蹴鞠形式的变化体现不出重文轻武政策,排除B项;材料中蹴鞠花样变化、职业蹴鞠表演者出现等表明蹴鞠运动娱乐化,是观赏性的提升,并非直接体现市民参与锻炼,排除C项。故选D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时期(中国古代)。根据材料可知,北宋上层士人虽然身居闹市,但他们“希望求得一点安静的山林乐趣……富有自然情趣”体现了上层士人比较注重生活意趣,B项正确;北宋时期,理学尚未成为正统思想,排除A项;材料反映上层士人注重生活意趣,未涉及建筑的等级规定,排除C项;材料涉及上层士人注重生活意趣,是思想的变化的影响,不是商品经济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宋代,亦官亦商者、亦商亦官者大有人在。如大将张俊,他既是枢密使,又是临安大酒店太平楼主,还经营海外贸易;如茶商马季良,他家本为茶商,却官至兵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等。”可知,在宋代,亦官亦商者、亦商亦官者大有人在,说明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社会对于商人的认可度提升,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描述科举制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宋代商人的认可度提升,而非此消彼长,士阶层地位下降,排除C项;宋朝仍执行“重农抑商”政策,而非“农商并重”,排除D项。故选B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材料“业无高卑志当坚”反映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价值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商业不再是受歧视的行业,B项正确;宋代仍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只是略有松弛,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反映知识分子经商的愿望,材料主要反映出士人价值观念的变化,排除C项;D项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史实,但是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1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宋(中国)。题干中的现象表明在南宋可以实现富人向政府官员的流动,并使政府官员的称谓成为富人的代名词,A项正确;题干信息并不能体现逐利享乐的社会风气,材料主要体现了南宋时期世人努力向统治阶级靠拢,排除B项;C项表述符合史实,但是题干无法看出人身依附关系问题,排除C项;门第观念的淡化主要反映在“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题干材料无法反映出,排除D项。故选A项。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宋朝(中国)。根据材料“投壶者不使之过,亦不使之不及,所以为中也;不使之偏颇流散,所谓正也;中正,道之根也。”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大儒司马光对投壶有悖于古礼而娱乐化的趋势进行修改,根据封建礼节对投壶做了全面的总结,竭力达到教育的目的,还对投壶的名称和计分规则,以“礼”的眼光做了修改,故宋代的投壶活动被赋予一定的教化意义,体现出政治理念在社会领域的渗透,D项正确;在中国古代,社会成员身份并不平等,也不能体现社会成员社会地位的变化趋势,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政治理念在社会领域的渗透,未涉及道德教化,无法得出注重道德教化手段的革新,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了投壶规则的变化,不能得出国家文化体育政策开明,排除C项。故选D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宋代。根据材料“宋人认为士农工商‘此四者皆百姓之本业’,……手工业者和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可以通过科举做官,有些经济方面的重大问题,官府还召集商人到政事堂征询意见。”可知,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对传统四民观念的冲击,从而影响了当时人们的价值取向,C项正确;“重农抑商的政策已经废弃”表述错误,中国古代并未废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项;“弃农从商现象非常普遍”表述错误,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项;“工商业者与士地位相同”表述错误,与史实不同,排除D项。故选C项。
15.(1)变化:奢侈消费逐渐成为流行风尚。
原因:社会生产力进步;商品经济发展;社会局势相对稳定;市民阶层崛起;人们对精神方面的过分追求。
(2)影响:刺激了手工业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大众文艺的发展;促进了民众自我意识的觉醒。但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不利于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导致社会精英群体贪图享乐,进取心减退,不利于社会变革;导致拜金主义思想盛行,使社会蕴含着严重的精神道德危机。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中国)。
变化:根据材料“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开始过分追求精神方面的享受,从而导致社会风气出现变化,人们不论家庭条件好坏,均追求奢侈、铺张的生活,极尽享乐之能事。”可知,奢侈消费逐渐成为流行风尚。
原因:根据材料“在农业、手工业生产发展,交通运输工具和条件改善的基础上,商品经济获得了惊人的发展。”可知,社会生产力进步,商品经济发展;根据材料“北宋统一中原后”可知,社会局势相对稳定;根据材料“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开始过分追求精神方面的享受,从而导致社会风气出现变化,人们不论家庭条件好坏,均追求奢侈、铺张的生活,极尽享乐之能事。”可知,市民阶层崛起,人们对精神方面的过分追求。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中国)。
影响:根据材料“在农业、手工业生产发展,交通运输工具和条件改善的基础上,商品经济获得了惊人的发展。”可知,刺激了手工业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根据材料“促进了大众文学发展,繁荣了文化市场。城市里的瓦子、勾栏是大众艺术的场所,平民百姓在这里尽兴发挥自己的艺术细胞。又欣赏自己阶层的艺术。”可知,促进了大众文艺的发展,促进了民众自我意识的觉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消费观念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不利于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容易导致社会精英群体贪图享乐,进取心减退,不利于社会变革,也易导致拜金主义思想盛行,使社会蕴含着严重的精神道德危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之宋元社会的变化·随堂练习A卷
1.唐末五代河西节度使张议潮割据敦煌时期形成的《敦煌百家姓》写本以“张王李赵”为首,而宋初《百家姓》则以“赵钱孙李”为首。二者这样排序体现了( )
A.文化的地域性色彩浓厚 B.社会门第观念影响犹存
C.姓氏人口数量发生变化 D.门阀政治依然占据主导
2.《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代许多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室、士人联姻进而跻身上层社会。其中最为显赫者当属茶商马季良,因为娶了刘皇后兄长之女,获封光禄寺丞。”这反映出宋代( )
① 门第观念淡化促进阶层流动 ② 婚姻择偶注重政治经济地位
③ 社会成员身份逐渐趋于平等 ④ 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结构变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据《蹴鞠图谱》记载,宋朝时期,在汴京城,有许多蹴球茶坊和角球店,还出现了许多专门制作鞠的手工作坊,有品牌的商品鞠有24种。蹴鞠不仅在民间盛行,在宫廷中也非常流行,宋徽宗就是一位蹴鞠爱好者。据此可知,宋代蹴鞠( )
A.使市民阶层获得全面发展 B.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C.促进体魄和军事能力提升 D.源于民间的劳作技能
4.宋代部分士人落第后以商贾致富,随即便督促子侄辈沿袭儒业的现象较为普遍。如宋代的资中人李处和事科举三十年而未能如愿,只好外出行商,大获成功后即延师聘儒教子读书。这表明宋代( )
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儒学传播 B.传统义利观念较为强大
C.科举制度严重僵化士人思想 D.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减弱
5.宋代科举出身寒门的人较之前的朝代大有增长,与传统世家与世袭皇族相比,他们流动性大,显得卑微,于是不得不推崇皇帝,以获得长足发展。这说明了( )
A.社会流动加速有利于君权加强 B.寒门崛起推动基层治理
C.选官和用人制度实现公平公正 D.科举制实施强化了等级观念
6.唐代以前文学作品中涉及商人的篇目为数不多,且内容大多以批判商人的重利轻义、自卑可怜和贪婪为主。而宋代话本中商人形象频繁出现,一些商人虽然追逐利润,但取之有道,诚信不欺;一些商人拾金不昧,救人急难。宋代的这一现象( )
A.体现了大一统时代的风貌 B.表明重农抑商的观念被颠覆
C.说明主流价值观发生异变 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7.宋代流行“榜下捉婿”,以将女儿嫁给中进士者为荣,社会上也争相比较家族内有多少男子考中科举。对此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A.宋代士人地位提高 B.理学受到官方尊崇
C.宋代开创科举制度 D.门第观念十分流行
8.下表是宋代婚俗的有关记载。这反映了当时( )
记载 出处
今世俗之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至于立契云:某物若干,某物若干…… (宋)司马光《书仪·亲迎》
(北宋末年)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缗 (宋)朱彧《萍州可谈》
巴人娶妇,必责财于女氏,贫女至老不得嫁者 (宋)程颢程颐《河南程氏文集》
A.理学官方地位受到社会冲击 B.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婚俗观念
C.婚姻买卖陋俗迟滞经济发展 D.传统伦理价值观逐渐被抛弃
9.南宋学者陈耆卿认为:“古有四民,曰士、曰农、曰工、曰商,士勤于学业,则可以取爵禄;农勤于田亩,则可以聚稼符穑;工勤于技巧,则可以易衣食; 商勤于贸易,则可以积财货。此四者皆百姓之本业。”这一主张反映了( )
A.传统经济思想重视农业 B.新经济因素的产生发展
C.民众广泛支持统治阶层 D.学者对四民阶层的认可
10.南宋时,有官员调查“海船户”时发现:“居今之人,自农转而为士、为道、为释、为技艺者,在在有之,而惟闽为多。闽地褊,不足以衣食之也,于是散而之四方。”这说明,南宋时期( )
A.官府对渔民人身控制削弱 B.大量人口因战乱迁入福建
C.移民丰富了地域宗教文化 D.自然环境影响择业和迁徙
11.如图是从汉至明的服饰示意图。不同阶层的服饰具有不同的特征,这反映了(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B.小农经济的历史变迁
C.礼制对服饰的深远影响 D.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12.宋朝时,政府常组织大众参加民俗节庆活动,从都城到地方州府都有大量“遨乐式”全民出游,如表所示。这说明,宋朝( )
宋朝节庆活动摘录表
节日名称 典型活动记载
踏青节 风俗旧以二月二为踏春节,都人士女络绎游赏…郡守虑有强暴之余,乃分谴戍兵于岗阜坡冢之上。-《成都志》
上巳节 三月三日,出北门,宴学射山。既罢后射弓,…轻裾校盖,照烂山阜。晚宴于万岁池亭,泛舟池中。-《岁华纪丽谱》
寒食节 州园在牙门之西,所谓春台馆是也;岁二月启钥,纵民游赏,常阅一月,与民同乐也。-《淳熙三山志·土俗类二》
A.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C.政定民安的价值取向 D.社会经济繁荣发展
13.马球运动起源于波斯,途径土耳其传入中国,唐宋时期在中原地区比较流行,元朝建立后,贵族们在每年的端午节和重阳节都会举行的大规模马球比赛,获胜者会得到丰厚的奖赏。这项运动的流行,主要是由于其( )
A.传达了勇敢协作精神 B.符合大一统时代气质
C.便于普通百姓的参与 D.促进了民族间的交往
14.北宋中下层妇女能够较多地参与经济生活,其从商领域较为广泛,如王婆婆肉饼、丑婆婆药铺、王小姑酒店等店铺命名即有所体现;春暖花开时妇女也可以出城踏春;《东京梦华录》记载了从年首到岁尾的岁时节日里,妇女纵情玩乐的情形。对材料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北宋都城商业发展繁荣 B.妇女没有受到理学束缚
C.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弛 D.北宋社会开放男女平等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代社会革命
现象 出处
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缗 [北宋]朱彧《萍州可谈》
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 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为国之计,莫急于保民,保民之要在于存恤主户,又招诱客户,使之置田以为主户。主户苟众,邦本自固 [北宋]吕大钧《民议》
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南宋]郑樵《通志》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富贵盛衰,更迭不常,或昔富而今贫,或昔贵而今贱 [南宋]袁采《袁氏世范》
艺祖救百王之弊,以"道理最大"一语开国,以“用读书人”一念厚苍生,文治彬郁垂三百年 [南宋]吴渊《鹤山集序》
——据黄纯艳《新变与局限:宋代社会的开放度》依据材料并结合宋朝相关史实,以“新变与局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唐末五代至宋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唐末五代河西节度使张议潮割据敦煌时期形成的《敦煌百家姓》写本以“张王李赵”为首,突出张姓的地位,北宋的建立者是赵匡胤,突出赵姓的地位,两者都体现了门第观念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门第观念,并不是文化的地域性色彩,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姓氏人口数量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突出的是门第观念的影响,无法判定门阀政治依然占据主导,排除D项。故选B项。
2.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宋代许多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室、士人联姻进而跻身上层社会……”,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经济的繁荣,推动了社会的变化,门第观念的淡化,促进了阶层流动,同时婚姻择偶时,注重同官僚、宗室、士人联姻,说明注重政治经济地位,①②④正确,A项正确;社会成员身份并没有趋于平等,③错误,排除B、C、D项。故本题选A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有关商品鞠种类多,蹴鞠在民间和宫廷中都非常流行,这说明蹴鞠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B项正确;“全面发展”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蹴鞠与军事能力的提升无关,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蹴鞠是源于民间的劳作技能,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蹴鞠的来源,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宋代士人科举失利后,经商致富但又督促子侄辈继续读书科考,这反映了宋代士人依然坚持士农工商的传统社会观念,传统义利观念较为强大,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但并没有体现儒学的传播,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宋代文人追求科举及第,但没有体现科举制度严重僵化士人思想,科举制度的严重僵化应该在明清时期,排除C项;宋代社会流动性应当是有所加强的,排除D项。故选B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材料说明平民出身的官员对皇帝比较推尊,由所学可知,宋代改革科举制,增加了科举取士名额,那么随着大批出身一般官员的进入仕途,皇权必然得到加强,A项正确;材料虽涉及寒门崛起的信息,但材料不涉及基层治理,排除B项;C项说法错误,科举制较九品中正制采用考试方法择优录取人才,较为公平,但是这种公平是相对的,选官和用人制度实现公平公正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涉及科举制与君主专制之间的关系,材料不能体现科举制实施强化了等级观念,排除D项。故选A项。
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由材料可知,与唐代以前文学作品相比,宋代话本塑造了一批正直重义的商人形象,并热情讴歌他们的美好品质,这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D项正确;宋代并未实现大一统,排除A项;宋代抑商政策有所松弛,但仍然重农抑商观念并未被颠覆,排除B项;宋代的主流价值观仍然是儒家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
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根据“以将女儿嫁给中进士者为荣,社会上也争相比较家族内有多少男子考中科举”可知,通过科举制,士人的社会地位提高,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士人社会地位的提升,并不能说明理学受到官方尊崇,排除B项;科举制度是在隋朝开创的,排除C项;科举制打破了门第观念,使得门第观念不再流行,排除D项。故选A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题干所示为宋代婚俗的相关记载,当时婚嫁中,嫁妆多少成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且出现了富人“榜下捉婿”的现象,这些都和当时商品经济发展,人们观念发生变化有关,B项正确;当时理学处于形成阶段,理学在当时还没有被官方认可,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尽管当时婚俗出现变化,但并未迟滞经济发展,C项不符合题干主旨和史实,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宋(中国)。材料反映了南宋学者肯定了士农工商这四个阶层对社会发展做出各自的贡献,有别于传统的士农工商社会等级观,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突出重农,而是肯定士农工商各自的贡献,排除A项;新的经济因素主要指资本主义萌芽,据所学其产生于明朝中后期,题干涉及南宋,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C项表述不相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居今之人,自农转而为士、为道、为释、为技艺者,在在有之,而惟闽为多。闽地褊,不足以衣食之也,于是散而之四方。”可知,福建多山、少耕地的自然环境是南宋时人口大量弃农或外迁的重要原因,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政府对渔民人身控制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自然环境对人口迁徙的影响,而非战争,排除B项;农民皈依道教或佛教不能说明移民丰富了地域文化,排除C项。故选D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汉代至明代。根据材料中所涉及的“上、中、下”所体现出的等级可以看出,不同等级的服饰是不一样的,这与传统礼制强调等级秩序有关,C项正确;材料并不是强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小农经济的历史变迁,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儒家思想的演变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宋朝时,政府常组织大众参加民俗节庆活动,从都城到地方州府都有大量‘遨乐式’全民出游”可知,宋朝政府常组织大众参加民俗节庆活动,这意在加强统治认同,扩大统治基础,从而培养政定民安的价值取向,C项正确;削弱地方从而加强中央,材料未涉及相关内容,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排除B项;政府常组织大众参加民俗节庆活动并不意味着社会经济繁荣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马球运动起源于波斯,途径土耳其传入中国,唐宋时期在中原地区比较流行,元朝建立后,贵族们在每年的端午节和重阳节都会举行的大规模马球比赛,获胜者会得到丰厚的奖赏。”可知,马球比赛与军事活动有关,也体现出娱乐的目的,在比赛中,需要同伴相互协同配合,传达出勇敢协作的精神,A项正确;宋代并未实现大一统,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普通百姓参与马球,且材料中提到“贵族们”会常常组织马球比赛,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民族间的交往,排除D项。故选A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据材料可知,北宋妇女在经商、出游、节日玩乐等方面享有较大自由,反映了国家对社会控制的松弛,C项正确;中下层妇女参与经济生活和踏春出游并没有把空间限定在都城,排除A项;材料看不出理学对妇女的影响,排除B项;男女平等不符合宋代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15.解答本题可从以下角度作答:
阐释宋代社会“新变”的背景:如科举制的发展与完善;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并壮大;宋代重文轻武、文人治国的政策;封建土地私有制和租佃关系的发展。(任答两点即可)
阐释宋代社会“新变”的表现:如门第观念的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若从宋代商业革命的角度作答,亦可酌情给分。)
阐释宋代社会“新变”的实质及影响:如推动封建经济的繁荣,使社会走向平民化、世俗化;但其实质上属于封建社会内部的自我调整,小农经济、中央集权制度、程朱理学的组合仍占主导地位,并未推动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
【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宋朝(中国)。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明确短文的主题“新变与局限”,根据材料“宋代社会革命的想象”可知,可以从宋代社会“新变”的背景、“新变”的表现、“新变”的实质及影响等角度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宋代社会“新变”的背景,根据材料“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可知,科举制的发展与完善;根据材料“处处拥门,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饮食,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并壮大;根据材料“以‘用读书人’一念厚苍生,文治彬郁垂三百年”可知,宋代重文轻武、文人治国的政策;根据材料“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富贵盛衰,更迭不常,或昔富而今贫,或昔贵而今贱”可知,封建土地私有制和租佃关系的发展等。针对背景,可以从以上角度进行说明阐释。
其次,宋代社会“新变”的表现,根据材料“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可知,可以从门第观念的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等角度进行说明阐释。
最后,宋代社会“新变”的实质及影响,根据材料“为国之计,莫急于保民,保民之要在于存恤主户,又招诱客户,使之置田以为主户。主户苟众,邦本自固”可知,可以从推动封建经济的繁荣,使社会走向平民化、世俗化等角度说明阐释。
关于局限性,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根据材料“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富贵盛衰,更迭不常,或昔富而今贫,或昔贵而今贱”可知,可以从实质上属于封建社会内部的自我调整,小农经济、中央集权制度、程朱理学的组合仍占主导地位,并未推动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等角度进行说明阐释。
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