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 2024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6页,20题。全卷满分 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第 Ⅰ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考古学家在周原、丰京 镐京等西周都城遗址发掘中,发现大量被匆匆窖藏的青铜器,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西周旧都文化层剖面模拟图。考古学家的这些研究可以用来解释( )
A. 青铜铸造的起源 B. 武王伐纣的目的
C. 平王东迁的事实 D. 诸侯争霸的原因
2. 西汉中后期起,生活在村落的致仕(退休)、黜免官员数量剧增;士子种类多样、既有从太学学成返乡的饱学之士,亦有如大学者郑玄之父、祖父等已负盛名的学问家,他们均在乡间不农。这一现象
A. 标志文化重心下移 B. 表明书院制度的完善
C. 源自选官制度的改变 D. 推动识字比率的提高
3. 东汉后期,地理书由全域性的地志、州郡地记组成1中央侧重于修撰军国政务的地志、而地方长官、当地大姓豪右联合修撰区域社会治理的地记;隋唐形成由中央主导,实行全域性图经的定期修撰制度,规定各州的图经须定期报送中央,成为施政的重要基础。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理知识逐步积累 B. 土地制度重大调整
C. 地方管控力度加强 D. 儒家思想成为主流
4. 辽朝追尊皇帝一览表
姓名 身份 追尊原因
耶律倍
耶律李胡 耶律阿保机嫡长子 辽世宗、景宗及以后的辽朝诸帝均是其后裔。 辽圣宗为了笼络耶律李胡及其支持者的后裔而追尊的。 天祚帝耶律延禧之父。
耶律阿保机立其辽储君
耶律濬 耶律延禧之父
撒剌的 耶律阿保机之父亲 辽兴宗追尊耶律阿保机的父亲、祖父为皇帝。
匀德实 耶律阿保机之祖父
耨里思 耶律阿保机的高祖 天祚帝追尊耶律阿保机的高、曾祖为皇帝。
萨剌德 耶律阿保机的曾祖
据表可知,辽朝追尊皇帝旨在( )
A. 推动程朱理学在辽国传播 B. 弥合辽朝内部的民族矛盾
C. 沿袭中原地区的礼乐制度 D. 彰显当朝皇权来源合法性
5. 会试考生应考旅费是指考生在应考会试往返途中产生的交通、住宿、饮食等必要性支出。
明代会试考生应考旅费支出情况表(单位:两)
时期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南地区
洪武至天顺时期 6 18 32
成化至万历时期 10 28.3 86
泰昌至崇祯时期 16.5 200 332
综合该表数据变化,这体现出明代( )
A. 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带来冲击 B. 地方政府不断增加赋税特征
C. 南北经济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D. 物价上涨导致价格革命的发生
6. 19世纪中叶后,自鸣钟取代钟鼓楼成为各通商口岸主要报时(标准时)工具,时人有“大自鸣钟轰碧霄,报时报刻自朝朝。行人要对襟头表,驻足墙阴仔细噍”之语。这客观上表明近代中国( )
A. 融入世界共时性体系 B. 社会生活习俗的巨变
C. 城市建筑格局的演化 D. 列强文化侵略的加剧
7. 下图是1926年6月5日刊登于《伦敦新闻画报》的一张照片,主题是广东工人自行审判罢工破坏者。图中历史现象( )
A. 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B. 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的覆灭
C. 成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保障 D. 体现了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特点
8. 下表是 1943年陕甘宁边区实行农业税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该举措的实施( )
边区各阶层农业税税率增减表
阶级 地主 富农 富裕中农 中农 贫农 雇农
增减 +2.9% +3.2% -2.8% 0 -0.8% -2.7%
A. 降低了边区人民的纳税负担 B. 帮助边区政府度过困难时期
C. 推动了边区工业的快速发展 D. 保障了双减政策的顺利实施
9. 1954年卫生部决定在全国国营及公私合营厂矿推广车间医师制:要求厂矿医务工作者深入工人生产生活一线,对工人进行系统防治。这一制度( )
A. 发挥卫生对工业建设的保障作用 B. 促成了“一五”计划的提前超额完成
C. 有效推动了三大改造的顺利进行 D. 标志着现代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
10. 1982年以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结构顺序为“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则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这说明1982年宪法( )
A. 是改革开放的根本保障 B. 体现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明确依法治国核心理念 D. 表明国家权力来自人民授予
11. 希罗多德等希腊史家的记述、托勒密王朝碑铭文字(今埃及境内)均表明,古代波斯帝国统治残暴,镇压行省保持稳固统治。而现代对波斯波利斯(位于今伊朗境内)等城市考古发现,当时帝国是以怀柔政策为主统治境内其他族群。由此说明( )
A. 文字史料比实物史料更为可信 B. 相互矛盾的历史史料不可采用
C. 考古是辨识古代文明最终依据 D. 立场态度影响历史记载真实性
12. 查理大帝及其继任者通常会指派一位伯爵、一位主教任七室巡察使,其主要职责是以司法权威听取针对地方伯爵的控诉,并举行相关的听证会。王室巡察使的设立( )
A 巩固了等级君主制 B. 维护了封君封臣制度
C. 推动了民族国家产生 D. 强化了地方行政监察
13. 北美独立战争期间,法国援助美国2 600万法郎,并为他国向美国贷款提供担保1779年,法国外交部对此的解释是任何一个欧洲国家要想成为一个世界性帝国,就必须安安稳稳地占据北美大陆。法国对美援助,反映了( )
A. 践行启蒙思想的时代需求 B. 资产阶级革命的世界潮流
C. 争夺殖民霸权的战略意图 D. 确立民主共和的共同追求
14. 下图是20世纪初埃塞俄比亚人所绘关于1806年阿杜瓦战役的政治宣传画。该宣传画( )
A. 体现了埃塞俄比亚民族解放运动的独特性
B. 反映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残酷性
C. 提升了埃塞俄比亚军队士气推动战争胜利
D. 说明了殖民主义侵略的罪恶性
15. 1940年9月,德国希望日本用一切手段阻止美国参战;1941年7月,要求日本进攻苏联;10月则鼓动日本对美国开战。上述变化印证了( )
A. 欧洲战场的发展演变进程 B. 德日战略利益的逐渐趋同
C. 英法绥靖政策的深度推进 D.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16.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大部分州及地方政府均对制造业企业提供免费用地,提供金融支持,甚至出台税收优惠等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 )
A. 旨在提高美国的公共服务质量 B. 推动美国走出经济“滞胀”的影响
C. 基于联邦政府制定的政策要求 D. 促进美国新经济产业迅速发展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昨得梁任公(梁启超)先生巴黎来电,略谓青岛问题因日使力争,结果英法颇为所动,闻将直接交于日本云云。
呜呼!此非我举国之人所奔走呼号求恢复国权:主张应访德国直接交还我国,日本无承继德国掠夺所得之权利者耶 我政府我专使非代表我举国人民之意见,以定议于内折冲于外者耶 今果至此,则胶州亡矣!山东亡矣! 国不国矣!此皆我国民所不能承认者也。国亡无日,愿合我四万万众誓死图之!
——摘自林长民(时任外交委员会委员兼事务主任)《外交警报敬告国民》(《晨报》1919 年5 月 2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林长民也中表达的政治诉求和情感立场,并说明其影响。
1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吴兴(今属浙江湖州)富民沈秀(又名万三或万三秀)者,颂筑都城三之一(又请犒军)帝(朱元璋)怒曰:“匹夫犒天子军,乱民也,宜诛。”后(马皇后)谏……乃释秀,戍云南(1382年,明朝平定云南全境)。
——《明史》
材料二 张士诚(元末农民起义首领)据吴时,万三已死,
——乾隆十二年《吴江县志》卷五六《旧事》
材料三 沈万三后代情况表
姓名 与沈万三关系 主要事迹 资料来源
沈茂、沈旺 沈万三儿子 洪武初……建南京廊房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楼四座,筑城阶,造铁桥水关诸处,费巨万万计。时方征用人才,茂为广积库提举,旺之侄为户部员外郎。 《吴江县志》
沈荣 沈万三长子 初,荣父之先君子(即沈万三)游于故侍讲袁文清之门。……生于元大德七年(1306)……卒于国朝洪武九年(1376)……得年七十有一。 《沈荣甫墓志铭》
沈森 沈万三孙子 生元天历二年(1329)……卒国朝洪武九年……年四十有。 《沈茂卿墓志铭》
—摘编自顾诚《沈万三及其家族事迹考》等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有关沈万三的争议点并结合上述三则史料对“争议点”给出自己的观点报说明理由。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两宋城市的发展,一方面城市工商业发达,市井文化日趋繁荣;另一方面延续自南北朝隋唐而来的士人城居之风使得文人士大夫居城者明显增多。由此,士庶之间、清雅文化与市俗文化之间呈现相互对立、相互渗透的关系,这构成两宋城市文化的基本格局。由于士大夫拥有核心政治资源,掌握着文化霸权的仍然是官而非商,市民阶层处在士人阶层之下,属于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的臣民。 由于文化强势之最终仍有赖于政治资源,还衍生出不同行政级别的城市在文化地位上产生相应层级差别的有趣现象。两宋城市文化发展,承续并巩固了唐代以来,文化资源集中于城市所带给专制国家在文化上前所未有的控制权,并从各方面影响着村落世界。
—摘编自包伟民《两宋“城市文化”新论》
材料二 11世纪欧洲城市开始兴起,城市居民以移民和原住民为主,二者是以城市特许状为纽带确立的共同体。城市特许状是城市居民通过种种争取自治权的斗争,从封建主手中得的契约,这意味着共同体的事由全体成员做主。12世纪,由于城市管理需要,罗马法在欧洲复兴;中世纪晚期,市民阶级形成,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市民政治文化的生成,孕育了现代国家的雏形。特许状是一纸契约,赋予城市居民共同享有在本城经营工商业的权利,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市场意识等新的经济理念在城市诞生,现代会计、金融、公司制度等近代经济文化在中世纪城市得到初步发展。这促进了16世纪欧洲文明的凝聚成型。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中国和中世纪欧洲城市文化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古代中国和中世纪欧洲城市文化差异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枣政治、科学、艺术、宝教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更构成基础,认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摘自恩格斯《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围绕“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与社会发展”,自选具体事例、自拟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主题鲜明、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漳州市 2024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6页,20题。全卷满分 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第 Ⅰ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考古学家在周原、丰京 镐京等西周都城遗址发掘中,发现大量被匆匆窖藏的青铜器,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西周旧都文化层剖面模拟图。考古学家的这些研究可以用来解释( )
A. 青铜铸造的起源 B. 武王伐纣的目的
C. 平王东迁的事实 D. 诸侯争霸的原因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目的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汉朝至近现代(中国)。根据图片材料可以看出,西周都城遗址的文化层从西周直接到了汉朝,缺失了东周的文化层,可以作证西周灭亡后,周平王东迁洛邑的事实,C项正确;材料内容无法看出有关青铜铸造的起源,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主旨是西周都城的文化层分布,无法推断出武王伐纣的目的,排除B项;材料内容只能看出该遗址缺失东周文化层,不能推断出诸侯争霸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2. 西汉中后期起,生活在村落的致仕(退休)、黜免官员数量剧增;士子种类多样、既有从太学学成返乡的饱学之士,亦有如大学者郑玄之父、祖父等已负盛名的学问家,他们均在乡间不农。这一现象
A. 标志文化重心的下移 B. 表明书院制度的完善
C. 源自选官制度的改变 D. 推动识字比率的提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据材料可知,西汉时期,生活在村落的退休以及黜免官员数量剧增,说明其出身较为低微,这与汉朝实行察举制的选官制度有关,C项正确;退休以及黜免官员生活在乡村,不能说明文化重心下移,排除A项;书院是从宋朝时期逐渐兴起,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对比信息,无法判定比率的提高,排除D项。故选C项。
3. 东汉后期,地理书由全域性的地志、州郡地记组成1中央侧重于修撰军国政务的地志、而地方长官、当地大姓豪右联合修撰区域社会治理的地记;隋唐形成由中央主导,实行全域性图经的定期修撰制度,规定各州的图经须定期报送中央,成为施政的重要基础。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理知识逐步积累 B. 土地制度重大调整
C. 地方管控力度加强 D. 儒家思想成为主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可知,东汉后期,地理书由地方官员编撰,而到唐朝,则由中央主导,地方配合,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而非地理知识的积累,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对地方地理书的编撰,没有描述土地制度信息,也没有体现儒家思想是主流,排除BD项。故选C项。
4 辽朝追尊皇帝一览表
姓名 身份 追尊原因
耶律倍
耶律李胡 耶律阿保机嫡长子 辽世宗、景宗及以后的辽朝诸帝均是其后裔。 辽圣宗为了笼络耶律李胡及其支持者的后裔而追尊的。 天祚帝耶律延禧之父。
耶律阿保机立其为辽储君
耶律濬 耶律延禧之父
撒剌的 耶律阿保机之父亲 辽兴宗追尊耶律阿保机的父亲、祖父为皇帝。
匀德实 耶律阿保机之祖父
耨里思 耶律阿保机的高祖 天祚帝追尊耶律阿保机的高、曾祖为皇帝。
萨剌德 耶律阿保机的曾祖
据表可知,辽朝追尊皇帝旨在( )
A. 推动程朱理学在辽国传播 B. 弥合辽朝内部的民族矛盾
C. 沿袭中原地区的礼乐制度 D. 彰显当朝皇权来源合法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朝(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辽朝进行皇帝追尊,并对耶律阿保机的嫡长子立为储君,体现了辽朝统治者对中原宗法制的认同与执行,意在彰显当朝皇权来源合法性,维护自身统治,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辽朝追尊皇帝,与程朱理学在辽国传播无关,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辽朝追封祖先,与辽朝内部民族矛盾无关,排除B项;辽朝沿袭中原地区的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彰显当朝皇权来源合法性以维护统治,沿袭中原地区的礼乐制度说法不够充分,排除C项。故选D项。
5. 会试考生应考旅费是指考生在应考会试往返途中产生的交通、住宿、饮食等必要性支出。
明代会试考生应考旅费支出情况表(单位:两)
时期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南地区
洪武至天顺时期 6 18 32
成化至万历时期 10 28.3 86
泰昌至崇祯时期 16.5 200 332
综合该表数据变化,这体现出明代( )
A. 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带来冲击 B. 地方政府不断增加赋税特征
C. 南北经济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D. 物价上涨导致价格革命的发生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明代(中国)。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明代会试考生旅费在不断上涨,而南方地区上涨的幅度更大,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通、住宿、饮食等费用在不断上涨,A项正确;地方政府的赋税征收并不会影响到考生的旅费,排除B项;南北方考生的旅费都在上升,因此旅费的差距并不能反映出南北方经济差距的变化情况,排除C项;价格革命导致物价上涨,排除D项。故选A项。
6. 19世纪中叶后,自鸣钟取代钟鼓楼成为各通商口岸主要报时(标准时)工具,时人有“大自鸣钟轰碧霄,报时报刻自朝朝。行人要对襟头表,驻足墙阴仔细噍”之语。这客观上表明近代中国( )
A. 融入世界共时性体系 B. 社会生活习俗的巨变
C. 城市建筑格局的演化 D. 列强文化侵略的加剧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19世纪中叶后,自鸣钟取代钟鼓楼成为各通商口岸主要报时(标准时)工具”可知,鸦片战争之后,在通商口岸,自鸣钟逐渐取代钟鼓楼,成为主要的报时工具,说明近代中国逐步融入世界共时性体系,A项正确;仅从自鸣钟取代钟鼓楼,不能说明“巨变”,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城市建筑格局的演化,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列强经济侵略,并不是文化侵略,排除D项。故选A项。
7. 下图是1926年6月5日刊登于《伦敦新闻画报》一张照片,主题是广东工人自行审判罢工破坏者。图中历史现象( )
A. 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B. 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的覆灭
C. 成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保障 D. 体现了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特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和本质题。时空是1926年(中国)。据材料“主题是广东工人自行审判罢工破坏者”,结合图示可知,国民革命时期,随着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工人阶级捍卫自身权利,权利意识逐渐凸显,体现出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特点,D项正确;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排除A项;1926年,北洋军阀并没有覆灭,排除B项;此时是国民革命时期,并不是抗战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8. 下表是 1943年陕甘宁边区实行农业税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该举措的实施( )
边区各阶层农业税税率增减表
阶级 地主 富农 富裕中农 中农 贫农 雇农
增减 +2.9% +3.2% -2.8% 0 -0.8% -2.7%
A. 降低了边区人民的纳税负担 B. 帮助边区政府度过困难时期
C. 推动了边区工业的快速发展 D. 保障了双减政策的顺利实施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43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实行各阶层农业税税率,结果是地主与富农阶级的负担比较过去征‘救国公粮’政策时提高了,地主最高增加2.9%,富农最高增加3.2%,其他各阶层的负担降低了,中农一般维持过去状态,贫农降低0.8%,雇农降低2.7%,结合所学可知,统一累进税在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原则的同时增加了边区政府的收入,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地主富农的纳税负担增加,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边区工业发展情况,排除C项;双减政策指的是地主对农民减租减息,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9. 1954年卫生部决定在全国国营及公私合营厂矿推广车间医师制:要求厂矿医务工作者深入工人生产生活一线,对工人进行系统防治。这一制度( )
A. 发挥卫生对工业建设的保障作用 B. 促成了“一五”计划的提前超额完成
C. 有效推动了三大改造的顺利进行 D. 标志着现代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和影响题。时空是1954年(中国)。据材料“要求厂矿医务工作者深入工人生产生活一线,对工人进行系统防治”,通过深入工人生产生活一线,对工人进行系统防治,有利于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以便更好服务工业化建设,A项正确;这一制度有利于“一五”计划的完成,但“促成”,表述夸大,排除B项;材料突出的是卫生对工业化建设的影响,并不是对三大改造的影响,排除C项;仅从车间医师制,不能说明现代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排除D项。故选A项。
10. 1982年以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结构顺序为“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则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这说明1982年宪法( )
A. 是改革开放的根本保障 B. 体现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明确依法治国核心理念 D. 表明国家权力来自人民授予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2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82年宪法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改变了1982年以前宪法的结构顺序,说明1982年宪法更加重视尊重和保障人权,表明国家权力来自人民授予,D项正确;党的领导是推进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1982年宪法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排除A项;1982年宪法表明国家权力来自人民授予,未体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排除B项;1982年宪法表明国家权力来自人民授予,未涉及依法治国等相关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11. 希罗多德等希腊史家的记述、托勒密王朝碑铭文字(今埃及境内)均表明,古代波斯帝国统治残暴,镇压行省保持稳固统治。而现代对波斯波利斯(位于今伊朗境内)等城市考古发现,当时帝国是以怀柔政策为主统治境内其他族群。由此说明( )
A. 文字史料比实物史料更为可信 B. 相互矛盾的历史史料不可采用
C. 考古是辨识古代文明最终依据 D. 立场态度影响历史记载真实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波斯帝国。根据材料可知,希罗多德等希腊史家认为古代波斯帝国统治残暴,而现代考古发现波斯帝国是以怀柔政策为主统治境内其他族群,两者差异是因为希腊和波斯属于敌对关系,希腊史家的记述带有主观色彩,考古发现带有一定的客观性,因此,材料表明立场态度影响历史记载真实性,D项正确;文字史料和实物史料都需要考证后才能使用,“文字史料比实物史料更为可信”说法偏颇,排除A项;相互矛盾的历史史料要仔细甄别和考证后使用,“不可采用”说法不恰当,排除B项;“最终依据”说法绝对,考古是辨识古代文明的依据之一,但不是“最终依据”,排除C项。故选D项。
12. 查理大帝及其继任者通常会指派一位伯爵、一位主教任七室巡察使,其主要职责是以司法权威听取针对地方伯爵的控诉,并举行相关的听证会。王室巡察使的设立( )
A. 巩固了等级君主制 B. 维护了封君封臣制度
C. 推动了民族国家产生 D. 强化了地方行政监察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中古时期(法拉克王国)。据材料“其主要职责是以司法权威听取针对地方伯爵的控诉,并举行相关的听证会”,可知,通过听取针对地方伯爵的控诉,并举行相关的听证会,强化对地方封臣的监察,以便更好维护封君封臣制度,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封君封臣制度,并不是等级君主制,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对民族国家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突出的是对地方封臣的监察,排除D项。故选B项。
13. 北美独立战争期间,法国援助美国2 600万法郎,并为他国向美国贷款提供担保1779年,法国外交部对此的解释是任何一个欧洲国家要想成为一个世界性帝国,就必须安安稳稳地占据北美大陆。法国对美援助,反映了( )
A. 践行启蒙思想的时代需求 B. 资产阶级革命的世界潮流
C. 争夺殖民霸权的战略意图 D. 确立民主共和的共同追求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8世纪(美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56年至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法国战败,最终法国放弃了印度、加拿大、密西西比河东岸。此后法国援助美国进行独立战争,意在打击英国,争夺殖民霸权的战略,C项正确;启蒙思想的时代要求是反对专制,追求自由平等,与法国外交部的解释“任何一个欧洲国家要想成为一个世界性帝国,就必须安安稳稳地占据北美犮陆”不符,排除A项;法国援助美国,并非顺应资产阶级革命的潮流,而是为了本国的利益,排除B项;北美独立战争时期,法国尚未建立起民主共和,排除D项。故选C项。
14. 下图是20世纪初埃塞俄比亚人所绘关于1806年阿杜瓦战役的政治宣传画。该宣传画( )
A. 体现了埃塞俄比亚民族解放运动的独特性
B. 反映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残酷性
C. 提升了埃塞俄比亚军队士气推动战争胜利
D. 说明了殖民主义侵略的罪恶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和影响题。时空是20世纪初(埃塞俄比亚)。据材料“20世纪初埃塞俄比亚人所绘关于1806年阿杜瓦战役的政治宣传画”,结合所学可知,宣传画体现了在皇帝孟尼利克二世的领导下,埃塞俄比亚反抗意大利的斗争,说明其民族解放运动的独特性,A项正确;反法西斯战争是二战期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宣传画体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独特性,并不能说明其对战争胜利的推动作用,排除C项;仅从图示,无法得出殖民主义侵略的最恶性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15. 1940年9月,德国希望日本用一切手段阻止美国参战;1941年7月,要求日本进攻苏联;10月则鼓动日本对美国开战。上述变化印证了( )
A. 欧洲战场的发展演变进程 B. 德日战略利益的逐渐趋同
C. 英法绥靖政策的深度推进 D.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20世纪40年代(德国)。据材料“德国希望日本用一切手段阻止美国参战;1941年7月,要求日本进攻苏联;10月则鼓动日本对美国开战”,可知,二战期间,为赢得欧洲战场的胜利,德国调整对日政策,以减轻德国在欧洲的压力,A项正确;仅从对日政策的变化,不能说明两者利益的趋同,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英法绥靖政策的信息,排除C项;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6.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大部分州及地方政府均对制造业企业提供免费用地,提供金融支持,甚至出台税收优惠等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 )
A. 旨在提高美国的公共服务质量 B. 推动美国走出经济“滞胀”的影响
C. 基于联邦政府制定的政策要求 D. 促进美国新经济产业迅速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据材料可知,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危机,经济发展进入“滞胀”阶段,美国大部分州及地方政府均对制造业企业提供免费用地,提供金融支持,甚至出台税收优惠等政策,希望推动美国走出经济“滞胀”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促进经济发展,走出“滞胀”,而非提高美国的公共服务质量,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历史时期美国正处于经济危机过程中,因此材料所述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摆脱经济危机,而不是联邦政府制定的政策要求,排除C项;材料所述美国政策推动美国走出经济“滞胀”的影响,而不是为促进新经济产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昨得梁任公(梁启超)先生巴黎来电,略谓青岛问题因日使力争,结果英法颇为所动,闻将直接交于日本云云。
呜呼!此非我举国之人所奔走呼号求恢复国权:主张应访德国直接交还我国,日本无承继德国掠夺所得之权利者耶 我政府我专使非代表我举国人民之意见,以定议于内折冲于外者耶 今果至此,则胶州亡矣!山东亡矣! 国不国矣!此皆我国民所不能承认者也。国亡无日,愿合我四万万众誓死图之!
——摘自林长民(时任外交委员会委员兼事务主任)《外交警报敬告国民》(《晨报》1919 年5 月 2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林长民也中表达的政治诉求和情感立场,并说明其影响。
【答案】诉求:德国掠夺的中国山东权益应归还中国,日本无权获取。
情感立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影响:推动中国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 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情感基础。
【解析】
【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诉求:根据材料“略谓青岛问题因日使力争”“此非我举国之人所奔走呼号求恢复国权”和所学可知,一战结束后,在巴黎和会上,我国要求德国掠夺的中国山东权益应归还中国,日本无权获取。
情感立场:材料“此皆我国民所不能承认者也。国亡无日,愿合我四万万众誓死图之!”体现的是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影响:根据材料“今果至此,则胶州亡矣!山东亡矣! 国不国矣!此皆我国民所不能承认者也。国亡无日,愿合我四万万众誓死图之!”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这有利于推动当时中国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情感基础。
1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吴兴(今属浙江湖州)富民沈秀(又名万三或万三秀)者,颂筑都城三之一(又请犒军)帝(朱元璋)怒曰:“匹夫犒天子军,乱民也,宜诛。”后(马皇后)谏……乃释秀,戍云南(1382年,明朝平定云南全境)。
——《明史》
材料二 张士诚(元末农民起义首领)据吴时,万三已死,
——乾隆十二年《吴江县志》卷五六《旧事》
材料三 沈万三后代情况表
姓名 与沈万三关系 主要事迹 资料来源
沈茂、沈旺 沈万三儿子 洪武初……建南京廊房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楼四座,筑城阶,造铁桥水关诸处,费巨万万计。时方征用人才,茂为广积库提举,旺之侄为户部员外郎。 《吴江县志》
沈荣 沈万三长子 初,荣父之先君子(即沈万三)游于故侍讲袁文清之门。……生于元大德七年(1306)……卒于国朝洪武九年(1376)……得年七十有一。 《沈荣甫墓志铭》
沈森 沈万三孙子 生元天历二年(1329)……卒国朝洪武九年……年四十有。 《沈茂卿墓志铭》
—摘编自顾诚《沈万三及其家族事迹考》等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有关沈万三的争议点并结合上述三则史料对“争议点”给出自己的观点报说明理由。
【答案】争议点:据材料一记载,沈万三是明朝人;而据材料二记载则是元朝人。
观点:沈万三是元朝人。
理由:1368年,明朝建立,为洪武元年;据沈万三儿孙年龄可以推测出,在明军平定云南时即1382年,沈万三约百岁左右,不可能发配云南;最大可能是野史笔记把沈万三子孙的事情附会成了沈万三本人,《明史》的纂修者未加以核实,仅依据某种记载敷衍成文。
【解析】
【详解】本题为特点类、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明代(中国)。争议点:根据材料“吴兴(今属浙江湖州)富民沈秀(又名万三或万三秀)者,颂筑都城三之一(又请犒军)帝(朱元璋)怒”可知,据材料一记载,沈万三是明朝人;根据材料“初,荣父之先君子(即沈万三)游于故侍讲袁文清之门。……生于元大德七年(1306)……卒于国朝洪武九年(1376)……得年七十有一”可知,据材料二记载则是元朝人。观点:沈万三是元朝人。
理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368年,明朝建立,为洪武元年;根据材料“乃释秀,戍云南(1382年,明朝平定云南全境)”“生元天历二年(1329)……卒国朝洪武九年”可知,据沈万三儿孙年龄可以推测出,在明军平定云南时即1382年,沈万三约百岁左右,不可能发配云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最大可能是野史笔记把沈万三子孙的事情附会成了沈万三本人,《明史》的纂修者未加以核实,仅依据某种记载敷衍成文。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两宋城市的发展,一方面城市工商业发达,市井文化日趋繁荣;另一方面延续自南北朝隋唐而来的士人城居之风使得文人士大夫居城者明显增多。由此,士庶之间、清雅文化与市俗文化之间呈现相互对立、相互渗透的关系,这构成两宋城市文化的基本格局。由于士大夫拥有核心政治资源,掌握着文化霸权的仍然是官而非商,市民阶层处在士人阶层之下,属于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的臣民。 由于文化强势之最终仍有赖于政治资源,还衍生出不同行政级别的城市在文化地位上产生相应层级差别的有趣现象。两宋城市文化发展,承续并巩固了唐代以来,文化资源集中于城市所带给专制国家在文化上前所未有的控制权,并从各方面影响着村落世界。
—摘编自包伟民《两宋“城市文化”新论》
材料二 11世纪欧洲城市开始兴起,城市居民以移民和原住民为主,二者是以城市特许状为纽带确立的共同体。城市特许状是城市居民通过种种争取自治权的斗争,从封建主手中得的契约,这意味着共同体的事由全体成员做主。12世纪,由于城市管理需要,罗马法在欧洲复兴;中世纪晚期,市民阶级形成,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市民政治文化的生成,孕育了现代国家的雏形。特许状是一纸契约,赋予城市居民共同享有在本城经营工商业的权利,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市场意识等新的经济理念在城市诞生,现代会计、金融、公司制度等近代经济文化在中世纪城市得到初步发展。这促进了16世纪欧洲文明的凝聚成型。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中国和中世纪欧洲城市文化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古代中国和中世纪欧洲城市文化差异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
【答案】19. 城市文化主导阶层不同:古代中国是士大夫;中世纪欧洲是城市居民或市民阶级。
城市文化管理模式不同:古代中国是专制政治;中世纪欧洲是法律。
城市文化内涵不同:古代中国是儒家思想影响下雅俗文化互相渗透和对立;中世纪欧洲是商业文化。
城市文化层级不同:古代中国是封建等级;中世纪欧洲是平等、单一层级。
城市文化发展道路不同:古代中国是传承性;中世纪欧洲是创新性。
城市文化作用不同:古代中国巩固封建统治;中世纪欧洲是促使现代欧洲文明成型。
20. 中国: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科举制度繁荣;封建经济高度发展。
欧洲:西欧城市工商业逐渐繁荣;王权的加强;罗马法复兴;市民的斗争。
21.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不同表现,应相互包容、相互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是建设和谐世界的文化基石;文化多样性是交流、创新的源泉。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为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和中世纪欧洲。不同:根据材料“另一方面延续自南北朝隋唐而来的士人城居之风使得文人士大夫居城者明显增多”“11世纪欧洲城市开始兴起,城市居民以移民和原住民为主”可知,城市文化主导阶层不同,古代中国是士大夫;中世纪欧洲是城市居民或市民阶级;根据材料“两宋城市文化发展,承续并巩固了唐代以来,文化资源集中于城市所带给专制国家在文化上前所未有的控制权”“12世纪,由于城市管理需要,罗马法在欧洲复兴”可知,城市文化管理模式不同,古代中国是专制政治;中世纪欧洲是法律;根据材料“士庶之间、清雅文化与市俗文化之间呈现相互对立、相互渗透的关系,这构成两宋城市文化的基本格局”“特许状是一纸契约,赋予城市居民共同享有在本城经营工商业的权利,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市场意识等新的经济理念在城市诞生”可知,城市文化内涵不同,古代中国是儒家思想影响下雅俗文化互相渗透和对立;中世纪欧洲是商业文化;根据材料“由于士大夫拥有核心政治资源,掌握着文化霸权的仍然是官而非商,市民阶层处在士人阶层之下,属于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的臣民”“城市特许状是城市居民通过种种争取自治权的斗争,从封建主手中得的契约,这意味着共同体的事由全体成员做主”可知,城市文化层级不同,古代中国是封建等级;中世纪欧洲是平等、单一层级;根据材料“两宋城市文化发展,承续并巩固了唐代以来,文化资源集中于城市所带给专制国家在文化上前所未有的控制权”“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市场意识等新的经济理念在城市诞生,现代会计、金融、公司制度等近代经济文化在中世纪城市得到初步发展。这促进了16世纪欧洲文明的凝聚成型”可知,城市文化发展道路不同,古代中国是传承性;中世纪欧洲是创新性;城市文化作用不同,古代中国是巩固封建统治;中世纪欧洲是促使现代欧洲文明成型。
【小问2详解】
本题为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和中世纪欧洲。原因:中国:从政治层面分析,专制制度不断强化;从选官制度看,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繁荣;从经济角度分析,古代中国封建经济高度发展。欧洲: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城市工商业逐渐繁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王权的加强;根据材料“从封建主手中得的契约,这意味着共同体的事由全体成员做主。12世纪,由于城市管理需要,罗马法在欧洲复兴”可知,罗马法复兴、市民的斗争。
【小问3详解】
本题为认识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当代(世界)。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不同表现,应相互包容、相互尊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是建设和谐世界的文化基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多样性是交流、创新的源泉。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枣政治、科学、艺术、宝教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更构成基础,认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摘自恩格斯《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围绕“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与社会发展”,自选具体事例、自拟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主题鲜明、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参考示例一:
论题:古代雅典的生活环境造就了雅典民主思想。
阐释:雅典是一个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多山少地、多港多岛、三面环海,雅典粮食生产不够发达,橄榄、葡萄等经济作物种植广泛,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占主导地位,工商业和航海业发达,这有助于提倡个性的国民精神的形成,进而催生雅典的民主精神。因此,雅典民主思想是雅典社会生活的体现。
参考示例二:
论题: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启蒙思想的产生。
阐释:14、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新兴的工商业主和市民阶层追求享受生活、摆脱宗教束缚,出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广泛传播了人文主义,推动了人的思想解放,也都为启蒙思想的产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综上所述,启蒙思想是欧洲商品经济发展,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产物。
参考示例三:
论题:工业革命蓬勃开展奠定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基础。
阐释: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工场手工业生产满足不了社会需求,机器生产的工业革命蓬勃开展,原先的畜力、自然力不能适应日益扩大生产的需要,要求动力系统进行根本的变革;蒸汽机的发明、改良、应用,改变了生产的组织形式,产生了工厂制度,推进了城市化进程;整个社会日益分化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因此,工业革命蓬勃开展奠定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基础。
备注:如从电气化生产导致垄断组织出现,改变资本主义国家力量对比;信息化生产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等均可。只要紧扣主题、立意明确、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古代、近现代(世界)。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
首先,提炼论题,围绕“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与社会发展”,结合材料信息“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更构成基础,认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可以提炼论题为: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启蒙思想的产生。
其次,围绕提炼的论题“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启蒙思想的产生”,结合所学知识,从欧洲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思想解放运动等角度进行乡试阐释,如:14、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新兴的工商业主和市民阶层追求享受生活、摆脱宗教束缚,出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广泛传播了人文主义,推动了人的思想解放,也都为启蒙思想的产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最后,总结升华,再次明确提炼论题的准确性,如:综上所述,启蒙思想是欧洲商品经济发展,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产物。
也可从“古代雅典的生活环境造就了雅典民主思想”、“工业革命蓬勃开展奠定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基础”等角度进行阐释,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