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封建时代亚洲国家 模拟练习 2024年北京市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一、选择题
1.(2023上·北京东城·九年级北京二中校联考期中)1970年,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唐代文物中有5枚日本银币,币面有“和同开珎(bǎo)”四字。据考证,这批银币铸造于日本奈良王朝元明天皇和同年间(708—714年)。此银币形制和中国始铸于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的开元通宝完全相同。这批银币有助于我们了解( )
A.大和政权基本实现统一 B.日本受到中国文化直接影响
C.土地兼并与武士集团 D.日本开始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2.(2023上·北京密云·九年级统考期末)以下关于大化改新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国家把土地卖给农民耕种 ②改革后天皇制度被废除
③特点是仿效唐朝典章制度 ④使日本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2023上·北京东城·九年级统考期末)下面图示中①处方框中应填写的是( )
A.阿拉伯人 B.希腊人 C.奥斯曼人 D.意大利人
4.(2023上·北京东城·九年级统考期末)唐朝建立时,日本留学生对于唐朝国泰民安、文化繁荣的大好形势深为赞赏。他们回国后积极倡导以“法制完备”的唐朝为典范,实行政治改革。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制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使( )
A.大和政权基本实现统一 B.日本成为中央集权制国家
C.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D.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
5.(2023上·北京东城·九年级北京二中校联考期中)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这表明( )
A.阿拉伯帝国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B.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并向外广泛传播
C.阿拉伯人担当起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D.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6.(2023上·北京朝阳·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图为日本大化改新后实行的制度。其效仿的是( )
A.西汉的刺史制度B.隋朝的科举制度 C.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D.元朝实行的行省制
7.(2023上·北京门头沟·九年级统考期末)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唐朝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实行班田制和租庸调制、这场推动日本社会发展的改革被称为
A.封君封臣制 B.大化改新
C.农奴制改革 D.明治维新
8.(2023上·北京平谷·九年级统考期末)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从 646 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具体是指( )
A.伯里克利改革 B.大化改新 C.农奴制改革 D.明治维新
9.(2022·北京·模拟预测)历史课上,老师安排同学们收集日本大化改新、伊斯兰教的传播、法兰克王国、西欧中世纪的城市等相关资料,作为下节活动课讨论的主要内容。该活动课的主题应该是( )
A.人类文明的开端 B.改革促进社会进步
C.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D.封建时代的亚洲和欧洲
10.(2022上·北京通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以下是某同学在学习历史时制作的知识卡片,卡片上的史实可以印证的观点是( )
阿拉伯医学、哲学等领域的许多著作传向欧洲 印度的0—9数字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中国的四大发明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A.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 B.阿拉伯人不断对外扩张
C.阿拉伯人热衷于维护世界和平 D.阿拉伯帝国的疆域辽阔
11.(2022上·北京顺义·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公元7世纪,日本效仿隋唐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进行的改革是( )
A.农奴制改革 B.伯里克利改革 C.熙宁变法 D.大化改新
12.(2022上·北京石景山·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事件中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是( )
A.大和政权建立 B.大化改新 C.鉴真东渡 D.幕府统治建立
13.(2022·北京·模拟预测)“阿拉伯帝国在政治上经常分裂,但在文化上却建立了一个非常广阔的阿拉伯文化区。这个文化区,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这说明( )
A.阿拉伯数字是由阿拉伯人创造的 B.东西方文化在阿拉伯帝国广泛交流
C.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国家富庶 D.强大的阿拉伯帝国持续了上千年
14.(2022上·北京丰台·九年级统考期末)以下是世界古代史中三个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的相关内容。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时间 国家 相关史实
公元前27-395年 罗马帝国 东汉时,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2世纪,罗马商人到达洛阳
395-1453年 拜占庭帝国 保存了大量希腊、罗马古籍,后传入意大利;将中国的养蚕技术传到欧洲
632-1258年 阿拉伯帝国 把中国的指南针、火药等发明和印度的食糖等传入欧洲
①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外交往的大动脉 ②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出现
③三大帝国促进了古代东西方的交流 ④罗马帝国存在的时间最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5.(2022上·北京海淀·九年级统考期中)由以下示意图可知,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是( )
A.创造了阿拉伯数字 B.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C.发明造纸术指南针 D.曾建立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16.(2022上·北京海淀·九年级统考期中)对以下表述理解正确的是( )
①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②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A.①说明了大化改新的原因 B.①阐释了大化改新的具体内容
C.②叙述了大化改新的过程 D.②评价了大化改新的历史作用
17.(2022·北京·模拟预测)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一文中指出“日本通过三次‘开国’,成功实现了社会的全面转型”。依据下列图片判断日本此次“开国”事件是指( )
唐长安城平面图 日本平城京平面图 唐开元通宝 日本和同开珎
A.大化改新 B.明治维新 C.建立法西斯专政 D.二战后社会改革
18.(2022·北京·模拟预测)日本仿效唐朝三省六部制和州县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分工明确;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这一举措的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吸收中国文化 C.巩固幕府统治 D.消除社会危机
19.(2022·北京·模拟预测)《一千零一夜》这本书里有许多与中国有关的故事,《基督教商人的故事》中的基督教商人因经商到达中国,《裁缝的故事》中的巴格达跛脚青年因经商到达中国,《哈里发何鲁纳,拉施德和懒汉的故事》中的商人艾博·木钻斐耳因经商常常到中国。“这些故事证明阿拉伯人( )
A.传播文化,敢于冒险 B.重视商业,沟通中西
C.开展贸易,学习科技 D.善于创作,重视知识
20.(2022上·北京通州·九年级统考期末)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设国、郡、里。该材料反映的是( )
A.日本统一 B.大化改新 C.幕府统治 D.天皇专制
21.(2022上·北京西城·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阿拉伯帝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 与中国唐朝有贸易往来 ② 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方法
③ 版图横跨欧、亚、非三大洲 ④ 实行了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的封建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综合题
22.(2022·北京·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诗经》、《论语》、《塔木德》、《一千零一夜》、《梨俱吠陀》、《源氏物语》等名篇经典,楔形文字、地图、玻璃、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术等发明创造,长城、麦加大清真寺、泰姬陵、吴哥窟等恢宏建筑……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各种文明在这片土地上交相辉映,谱写了亚洲文明发展史诗。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材料三 璀璨的亚洲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写出材料一中A、B、C、D四个文明古国的文明成果代表各一例。
A: B: C: D: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洲文明成果的特点。
(3)请用史实说明世界古代历史上不同文明因“互鉴而发展”。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文明间交流的主要方式和对世界不同区域的文明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
23.(2022·北京·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楔形文字、地图、玻璃、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术等发明创造,……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摘自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材料二 希腊古典文明并非纯粹的原始文明。它和其他的所有文明一样,大量借用过去的文明——如中东文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四 公元前4世纪……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2世纪,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帝国的“内湖”。
——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楔形文字”是古代哪个地区的文明成果?中国的“造纸术”等发明是谁传入欧洲的?
(2)材料二中“希腊古典文明”大量借用了哪一地区的文明?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是什么?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的著名哲学家是谁?
(3)材料三“阿拉伯文化”中与古代印度文化交流互鉴的文明成果是什么?
(4)材料四中两个“帝国”的建立者分别是谁?它们在版图上有何共同之处?在历史上都发挥了什么积极作用?
(5)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文明发展的认识。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题干“这批银币铸造于日本奈良王朝元明天皇和同年间(708—714年)。此银币形制和中国始铸于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的开元通宝完全相同”可知,唐“开元通宝”始铸于621年,日本“和同开珎”始铸于708年,可见日本的铸币是仿制唐朝的,日本受到中国文化直接影响,B项正确;材料题干没有体现大和政权基本实现统一,排除A项;图片银币铸造于日本奈良王朝元明天皇和同年间,大化改新是孝德天皇进行改革,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出现了土地兼并与武士集团,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幕府统治是12世纪晚期开始的,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进700年的幕府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7世纪中期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书,仿照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的内容包括,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③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①国家把土地卖给农民耕种、 ②改革后天皇制度被废除表述错误;排除含①②的ACD项。故选B项。
3.A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阿拉伯帝国建立后,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A项正确;希腊人、奥斯曼人、 意大利人均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4.B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6—9 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从 646 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B项正确;大化改新后,大和改称日本国,排除A项;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要到公元1192年,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土地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
5.C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可得出,阿拉伯人担当起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C项正确;阿拉伯帝国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并向外广泛传播,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6.C
【详解】根据材料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化二年(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效仿中国隋唐的典章制度,对政治和经济进行了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学习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C项正确;西汉的刺史制度是一种比较完善的地方监察制度,排除A项;材料与科举制度无关,排除B项;元朝的存在时间是1271年-1368年,与 日本大化改新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中期,日本仿照中国唐朝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使日本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B项正确;欧洲封建时代实行封君封臣制、1861年俄国实施农奴制改革、19世纪中后期日本开始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实行明治维新,排除ACD项。故选B项。
8.B
【详解】据所学知识,公元七世纪,日本孝德天皇时期,日本大力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这次改革使得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发展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B项正确;伯里克利改革发生在古希腊时期,排除A项;农奴制改革发生在近代俄国,排除C项;19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明治天皇时期,日本大力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即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是封建制国家;法兰克王国的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使西欧封建制度确立;西欧中世纪的城市,西欧的城市为争取自治权而斗争。因此,该活动课的主题应该是封建时代的亚洲和欧洲,D项正确;人类文明的开端涉及的是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排除A项;伊斯兰教的传播、西欧中世纪的城市与改革无关,排除B项;“日本大化改新、伊斯兰教的传播、法兰克王国”与城市的发展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0.A
【详解】根据题干“阿拉伯医学、哲学等领域的许多著作;印度的0—9数字;中国的四大发明都是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和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四大发明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0—9数字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与材料主旨相符,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不是扩张,也没能说明阿拉伯人热衷于和平,排除BC项;材料没有体现疆域,排除D项。故选A项。
11.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646年(7世纪)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D项正确;1861年俄国进行了农奴制改革,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在雅典主政时期进行改革,熙宁变法又称王安石变法,均与题干“日本”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12.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明治维新前,日本处在幕府的封建统治下。六七世纪的日本非常混乱,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进行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由国家管理;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实行中央集权,废除世袭制度,中央和地方设置官僚机构进行治理。通过改革,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B项正确;5世纪大和国逐渐开始统一日本,但日本依然是奴隶制国家,排除A项;鉴真东渡体现的是唐朝时期的中日交流,排除C项;幕府统治一般指日本幕府时期。 日本幕府时期是指从公元1192 年到 1867 年,此项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3.B
【详解】根据材料“这个文化区,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可知,东西方文化在阿拉伯帝国广泛交流,使阿拉伯帝国即使在政治上处于分裂的时代,在文化上仍然可以建立一个非常广阔的阿拉伯文化区,B项正确;阿拉伯数字是由印度人创造的,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阿拉伯帝国的经济繁荣、国家富庶,排除C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出阿拉伯帝国持续了多久,排除D项。故选B项。
14.B
【详解】根据“东汉时,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2世纪,罗马商人到达洛阳”“将中国的养蚕技术传到欧洲”“把中国的指南针、火药等发明和印度的食糖等传入欧洲”,结合所学可知,三大帝国促进了古代东西方的交流,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外交往的大动脉,①③正确,B项正确;工业革命以后出现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排除②,排除AC项;拜占庭帝国在三个帝国中存在的时间最长,排除④,排除D项。故选B项。
15.B
【详解】根据题干图片可知,阿拉伯帝国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使者,B项正确;创造了阿拉伯数字的是古印度,排除A项;中国发明造纸术指南针,排除C项;曾建立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无法从题干中得出,排除D项。故选B项。
16.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反映的是大化改新的背景;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反映的是大化改新的评价,D项正确;大化改新的原因、内容、过程①②都未提及,排除ABC项。故选D项。
17.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六七世纪的日本非常混乱,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照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通过改革,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从图中可以看出,日本在建筑和货币方面都是向唐朝学习,进行大化改新,A项正确;BCD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18.A
【详解】根据材料“日本仿效唐朝三省六部制和州县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分工明确;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可得出是日本大化改新,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A项正确;吸收中国文化、巩固幕府统治、消除社会危机与题干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19.B
【详解】根据材料“《一千零一夜》这本书里有许多与中国有关的故事,《基督教商人的故事》中的基督教商人因经商到达中国,《裁缝的故事》中的巴格达跛脚青年因经商到达中国,《哈里发何鲁纳,拉施德和懒汉的故事》中的商人艾博·木钻斐耳因经商常常到中国”及所学知识可得,这些证明阿拉伯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重视商业,沟通中西,B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敢于冒险,排除A项;材料未强调科技,排除C项;材料未强调创作,排除D项。故选B项。
20.B
【详解】646年日本推行大化改新,他们仿效中国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B项正确;材料与日本统一无关,排除A项;12世纪晚期(1192年),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日本由此进入了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排除C项;D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21.A
【详解】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阿拉伯帝国与中国唐朝有贸易往来,故①正确;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我们常用的“阿拉伯数字”,②正确;阿拉伯帝国极盛疆域东起印度河及葱岭,西抵大西洋沿岸,北达高加索山脉、里海以及法国南部,南至阿拉伯海与撒哈拉沙漠,横跨欧、亚、非三大洲,故③正确;阿拉伯帝国确立以土地国有制为主导地位的封建生产关系,排除④。故选①②③组合,排除BCD,A项正确。故选A项。
【点睛】
22.(1) A:金字塔、狮身人面像、象形文字 B:《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 C:种姓制度、梵文、佛教 D:甲骨文、青铜器等。
(2)非富多样;多元性。
(3)日本大化改新学习中国唐朝政治制度,使日本逐渐转变为封建国家。
(4)主要方式:和平交流;态度:开放包容、学习借鉴等。
【详解】(1)成果:根据图A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发源于尼罗河,因此A代表的文明古国是古埃及,它的文明成果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象形文字,根据图B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王国发源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因此B代表的文明古国是古巴比伦王国,它的文明成果有《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根据图C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印度发源于印度河,因此C代表的文明古国是古印度,它的文明成果有种姓制度、梵文、佛教;根据D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河、长江是古代中国的发源地,古代中国的文明成果有甲骨文、青铜器等。
(2)特点:根据材料二“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诗经》《论语》《塔木德》《一千零成果。一夜》《梨俱吠陀》《源氏物语》等名篇经典,楔形文字、地图、玻璃、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术等发明创造,长城、麦加大清真寺、泰姬陵、吴哥窟等恢宏建筑.....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亚洲文明成果的特点是非富多样、多元性。
(3)史实:根据材料三“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古代历史上不同文明因“互鉴而发展”的史实是日本大化改新学习中国唐朝政治制度,使日本逐渐转变为封建国家。
(4)态度: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文明间交流的主要方式是和平交流。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可以概括,对世界不同区域的文明应该持的态度是开放包容、学习借鉴等
23.(1)古两河流域;阿拉伯人。
(2)中东文明;《荷马史诗》;苏格拉底。
(3)阿拉伯数字。
(4)亚历山大;屋大维。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5)不同的文明可知共存;文明要交流。吸收先进文明。
【分析】(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楔形文字”可知,“楔形文字”是古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阿拉伯人将中国的“造纸术”等发明传入欧洲。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大量借用过去的文明——如中东文明”可知,“希腊古典文明”大量借用了中东文明;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是《荷马史诗》;苏格拉底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
(3)
根据所学和材料三“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可知,“阿拉伯文化”中与古代印度文化交流互鉴的文明成果是阿拉伯数字。
(4)
根据所学和材料四“公元前4世纪……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可知,亚历山大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根据所学和材料四“2世纪,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帝国的“内湖”可知,屋大维建立了罗马帝国。根据所学可知,两者均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5)
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不同的文明可知共存;文明要交流。吸收先进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