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贵州省黔西南州金成实验学校2023-2024高一上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1227第四次质量检测试题
高一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两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西方列强把开放通商口岸作为主要内容,反映了其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扩大市场 B.报复中国的闭关政策
C.建立军事基地,侵略亚洲他国 D.为资本输出创造条件
2.美国外交官顾盛曾提出“按照欧美奉行的国际法,每一外国人居住或暂留在任何基督教国家内部应服从该国的法律”,但在与回教国家的交往中,则采用了一个不同的原则,即“信奉基督教的外国人不受当地官员的管辖,他只服从本国政府所派公使或其他官员的管辖”,并规定美国在华侨民“应当适用”这一原则。与美国这一“规定”相关的特权是( )
A.协定关税权 B.领事裁判权
C.五口通商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
3.据学者研究,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中国翻译日本书只有12种;但甲午之后的十几年中,中国翻译日本书籍达958种之多。材料现象反映了( )
A.洋务运动的破产 B.国民盲目崇外的心理出现
C.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D.国人民族危机意识的增强
4.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突出反映的是近代中国哪一社会矛盾的激化( )
A.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B.民族资本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人民大众的矛盾
5.《天朝田亩制度》中写到:“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这反映了太平天国( )
A.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B.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政策
C.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变化 D.实现了社会财富平均分配
6.在甲午中日战争前夕,李鸿章准备购买英国产的最新巡洋舰,但朝廷中众多大臣从中作梗,最终这艘巡洋舰被日本购买,成了日本的吉野号战舰,在黄海海战中把北洋舰队冲得落花流水。材料可用来说明清廷( )
A.天朝上国观念依然浓厚 B.对世界形势反应迟钝
C.众多大臣暗中助日侵华 D.对日本侵华未做防范
7.《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先后分三次向俄法银行团、英德银行团以高额的利息借款3亿两白银。与此同时,列强还在中国大量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这些举措( )
A.便利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B.加速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消除了列强在中国的矛盾 D.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8.曾国藩说:“购买外洋器物,……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这反映出清政府掀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发展近代交通 B.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C.发展资本主义 D.利用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9.义和团运动被镇压后,八国联军司令德国人瓦德西将军感慨万端:“中国群众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这反映出义和团运动( )
A.迫使列强放弃了侵略政策 B.打击了满清王朝反动统治
C.推动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 D.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图谋
10.关于戊戌变法的影响,著名史学家戴逸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上文强调的是戊戌变法( )
A.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第一步 B.掀起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C.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D.引领了民众的思想启蒙
11.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对外宣言书》中提到,“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至……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
A.没有解决中华民族独立问题 B.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C.具有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性质 D.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2.孙中山在评价四川保路运动时指出,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革命或许要推迟一年半载的。可见,孙中山认为四川保路运动( )
A.结束了军阀割据局面 B.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C.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 D.为武昌起义爆发创造了条件
13.李大钊说,要建设一个崭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就必须先培养“新民”,而新民“当以自由、博爱、平等持身接物之信条”。由此可知,该“新民”思想( )
A.指明了实现共和的根本途径 B.明确了新文化运动的宗旨
C.利于形成新的社会道德观念 D.促进了白话文运动的深入
14.1921年,中共一大提出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次年,中共二大提出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的最低纲领。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对国情的认识更加深刻 B.摆脱了共产国际的影响
C.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D.认识到社会性质的改变
15.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反映出五四运动( )
A.促进了社会主义传播 B.是一场凝聚民族力量的社会革命运动
C.废除了列强在华特权 D.成为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6.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先后与十几个国家签订了关税新约,废除了自1843年以来受不平等条约束缚的片面协定税则,并于1929~1934年四次自主颁布实施国定税则,突破了被约束长达80余年的“值百抽五”的协定税率。这一发展过程( )
A.助推了民族经济的发展 B.配合了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
C.削弱了列强的侵略力量 D.促进了国际国内市场的稳定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认为“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材料二 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稔,可以勤远略。”
材料三 任何一种社会思潮的形成都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无本之木。实际上,晚清出现的几乎所有的社会思潮都与传统的经学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鸦片战争后,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在清朝统治集团内部有一小部分开明、务实之士,试图通过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和养兵、练兵之法以应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从思想文化研究的角度来看,所谓晚清思潮史,就其一般意义而言,其实就是中西文化相互冲突、相互融会的历史。日本通过学习西方,迅速摆脱了民族危机,一跃而成亚洲第一强国的现实,为中国提供了直观的范例。晚清社会思潮中新的思潮往往诞生在旧思潮的母体中,这是社会转型期特有的现象。
——摘编自陈国庆《论晚清进步思潮的渊源和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积极作用。(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曾国藩提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目的。(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晚清进步思潮产生的原因。(6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皇帝有权颁布法律,发交议案,召集及解散议会,设官制禄,黜陟百司,编订军制,统帅陆海军,宣战媾和及订立条约,宣告戒严,爵赏恩赦,总揽司法权及在紧急情况下发布代法律之诏令。并且“用人之权”,“国交之事”,“一切军事”,不付议院议决,皇帝皆可独专。另外,又以附则形式规定,臣民有纳税、当兵、遵守法律的义务。在法律范围内,享有言论、著作、出版、集会、结社、担任公职等权利和自由。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材料三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封建王朝专制统治覆灭的大局已定。新旧政权更迭之际,中国政治生活中出现了一定的权力真空。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进一步以法律形式规定了人们结社组党、参与政治事务的自由和权利。加之浓烈民族民主氛围的刺激,社会各阶层成员,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及知识阶层成员积极行动起来,创立政党,进行政治活动,试图以此夺取或控制政权,直接干预国家政治利益的分配。
——摘编自于小英《政治道路选择与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确立》
(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的局限性。(6分)
(2)依据材料二,说一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如何体现民主。(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主要目的和历史地位。(3分)
19.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寻找通往伟大复兴光明道路的脚步从未停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无限光明、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共同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从中国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进行了一系列的艰苦探索和抗争,虽然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中华民族勇于探索的追梦精神是中华儿女的宝贵精神财富。
——刘文《近现代中国各阶级追逐“中国梦”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从五四运动开始,无产阶级力量壮大起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材料三 南昌起义的枪声,掀开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振兴的新的一页。从那时起,他们从井冈山一路走来,走过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万里长征,走过艰苦卓绝、浴血荣光的14年抗战,走过“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解放战争,走过戍边御敌、投身建设改革的辉煌岁月……
——《人民日报》社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些运动“都以失败告终”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事件,并谈谈对“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理解。(7分)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从井冈山走出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浴血荣光的14年抗战”胜利的原因是什么?(4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中国近代前期发生的重要史事
时间 事件 主要内容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新式学校,建新式海军。
19世纪90年代末 戊戌维新运动 光绪皇帝在维新派支持下推行“百日推新”,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除旧布新。
20世纪前期 新文化运动 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宣扬“德先生”“赛先生”,反对旧伦理、旧政治、旧艺术、旧宗教、旧文学等。
上述材料所列史事共同反映的主题为救亡图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阐释符合逻辑。)
1227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1.A 2.B 3.D 4.C 5.A 6.B 7.A 8.D 9.D 10.D 11.A 12.D 13.C 14.A 15.B 16.A
17.(1)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和方向,意味着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开近代学西方之先河,也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进而向西方学习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4分)
(2)使清政府摆脱内忧外患的处境,维护清朝封建统治。(2分)
(3)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西思想文化冲突的加剧;有识之士的倡导和实践;日本迅速崛起的刺激。(6分)
18.(1)局限性:维护君权;议院立法权和监督权非常有限;臣民的自由权利有限并缺乏有效保障。(6分)
(2)体现:主权在民;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总统由选举产生,权力受到很大限制。(4分)
(3)目的:维护民主共和,限制袁世凯独裁。(2分)
地位: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1分)
19.(1)原因:都具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中外反对势力力量过于强大;无法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未能挽救民族危亡,无法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任两点4分)
(2)事件:五四运动。(1分)
理解: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新的革命纲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任答四点6分)
(3)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分)
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国共合作;反法西斯的战争是正义的;共产党领导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支持等。(3分)
20.主题: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运动。(12分)
论述: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推行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探索中国早期现代化,试图解决国弱民贫问题;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旨在救亡图存的戊戌维新运动,对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袁世凯夺取辛亥革命果实后,逐步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人们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的状况依然那样黑暗,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于是,新文化运动高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思想解放的重大意义。
总之,面对着内忧外患的中国社会,先进的中国人从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层面不断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反映出在世界潮流的影响下,中国社会不断取得进步的趋势。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贵州省黔西南州金成实验学校2023-2024高一上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