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湖南省株洲市攸县2023-2024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2023年下学期七年级期末学业质量测试试卷
历 史
总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温馨提示:本套试题共两道大题,19道小题,试卷总共5页,希望同学们仔细做题,千万不要遗漏哟。所有试题的答案请填到专门的答卷上面哦!
一、单项选择题(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022年,北京奥运会将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于北京。距今约70-20万年,在这里生活的远古人类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河姆渡人
2.2023兔年央视春晚上,“庙底沟彩陶花瓣纹”惊艳亮相主舞台,该创意取材于仰韶文化彩陶标志性的“花瓣纹”。考古学家将类似于黄河中游地区仰韶遗址的遗址类型统称为仰韶文化。下列遗址中,属于仰韶文化的是:( )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
3. 据学者统计,当今中国常见的前200个姓氏中, 出自炎帝的姓氏约占10%, 出自黄帝的姓氏约占 89%。该统计资料适合用于研究:( )
A.早期猿人 B.半坡遗址 C.人文初祖 D.禅让制度
4.下列关于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未能强化国家机器 B. 后期的统治者统治残暴
C. 不注重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D. 分封诸侯引起内乱
5.春秋时期,“耕”“牛”二字经常同时出现在人名中,如孔子有个学生名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名司马耕,字子牛。这种现象可以用来佐证:( )
A. 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 B. 春秋时期开始饲养牛
C. 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牛耕 D. 孔子的弟子注重农业
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战国时期与这一理念最为相近的学派及其思想主张是:( )
A.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B. 儒家,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
C. 墨家,提出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D. 法家,主张治国要靠法令,权术等
7.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古代中国能够维持大一统局面数千年之久而不败,主要得益于创建了一整套优良的政治制度。“优良的政治制度”指的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中央集权制
8.以下是四位同学排演的历史课本剧《文景之治》片段,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农民张三把收成的1/30交给国家
B. 县官王平因关心农桑受到汉景帝提拔
C. 汉文帝的夫人因铺张浪费受到训斥
D. 汉文帝命人修建豪华的宫室以供享乐
9.观察下面“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面对这种局面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 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 B. 统一铸造五铢钱,改善国家财政
C. 实施暴政,镇压农民起义 D. 大举反击匈奴,维护边疆安宁
10.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汉朝时期原始史料的是:( )
A. 电视剧《大汉王朝》 B. “汉并天下”瓦当
C. 汉高祖斩白蛇的传说 D. 东汉时期的童谣
11.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两者对待儒学的态度截然不同,但其根本目的都是:( )
A.巩固统治 B.平抑物价 C.发展经济 D.传播文化
12.对下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作出的历史解释准确的是:( )
A.诸侯强大威胁到中央
B.帝后之间的矛盾激化
C.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D.母后主政皇帝无实权
13.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该战役发生的时间与下列轴线上的序号相对应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4.《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A.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B. 文学艺术繁荣发展
C.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D. 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15.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相比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 )
A.废分封行县制 B.实行盐铁专营
C.废旧俗兴汉化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6.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种谷》中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这反映出作者主张:( )
A. 改进生产技术 B. 发展商品生产
C. 重视理论研究 D. 遵循自然规律
二、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17题18分,18题16分,19题18分,合计52分)
17.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商君书 更法》
【材料二】公元前356年,秦国颁布新法规定:……废除井田制;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三】商鞅的改革措施,可以使一个国家在短时间内富强,但如果把它作为长期国策,则注定将这个国家引向灾难……秦始皇时代,秦施行的仍然是商鞅当年的基本国策,它使秦国最终统一了天下,却没能使秦朝逃过“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兴盛很迅速,灭亡也很迅速)的短命怪圈。
——摘编自聂作平《秦国是怎样崛起的?——重读商鞅变法》
【材料四】元朔五年,(汉)武帝令各地诸侯王在封地之内分封弟子,由中央政府给予名号。划分全国为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直接代表皇帝监察十三州的高官乃至诸侯王。在全国各地设盐官38处、铁官48处,经营盐、铁事务,均统归大司农管辖,直属中央政府。
——摘编自《试论汉武帝的治国为政之道》
【材料五】拓跋鲜卑入主中原后,其民族意识开始觉醒,这一点充分体现在其民族优越感与自卑感的并存上。在这种意识的驱使下,北魏孝文帝借助中央集权的强制力,相继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旨在以“中华正统”自居。
——摘编自赵向群、侯文昌《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与拓跋民族精神的丧失》
(1)材料一中的“公孙鞅”是谁?(1分)支持他变法的国君是哪一位?(1分)其变法的目的是什么?(2分)
(2)结合材料二指出,变法为什么会遭到旧贵族的强烈反对?(1分)变法中哪一项措施有利于土地私有制的确立?(1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的双重影响。(4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治理国家的主要措施。(4分)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孝文帝“汉化政策”的具体措施。(4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A 老子 人们应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儒家 孔子 B
C 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韩非子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
【材料二】由于中国文明具有注重现世的性质,所以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都倾向于首先当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对争取各国统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很感兴趣。他们在旅行和辩论的过程中,吸引信徒,逐渐形成各哲学学派。当时思想十分活跃,以致中国人把这一时期称为“诸子百家”时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岛南戈吉朗《诸子百家》
(1)请把材料一表格中的A、B、C、D四处空白补充完整。(5分)
(2)材料二所反映的思想文化的繁荣现象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1分)它出现在什么历史时期?(1分)依据材料二归纳“诸子百家”形成的特点。(不得照抄原文,4分)
(3)材料三中的“孔子之道”是指什么?(1分)概括“孔子之道”的影响。(不得照抄原文,2分)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综上所述,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2分)
1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西汉初的西域,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如大月氏原在水草丰美的祁连山一带,被匈奴一步步向西驱赶。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动。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摘编自部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材料三】“不是张骞通异域,安能佳种自西来?”踏着串串悠长的驼铃声,一支支驼队驮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钢镜、瓷器、茶叶、桃、梨、杏去了,驮着造纸术、治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驮着皮毛、琥珀、蚕豆、石榴、黄瓜来了,驮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上。
——摘编自《二十五史详解》
【材料四】通西域以后,西部地区的苜蓿、胡萝卜等传播到中原地区,为人们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从此以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为此西汉政府专门设置机构总管西域事务。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五】2023年10月17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宴会,欢迎来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国际贵宾。习近平指出:“‘春发其华,秋收其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中国同各方合作伙伴一道,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我们开展了数千个务实合作项目,收获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共同绘就联结世界、美美与共的壮阔画卷。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骞通西域的目的及其影响。(4分)
(2)根据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图中A、B两处对应的地点或国家。(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丝绸之路输出和输入的物品。(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作用?(2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哪一机构来加强对西域的管辖。(2分)谈谈该机构设置的影响。(2分)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今天中国建设“一带一路”的现实意义。(2分)
2023年下学期七年级期末学业质量测试试卷答案
历 史
一、单项选择题(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D C B C B D D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B A C A C C D
二、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17题18分,18题16分,19题18分,合计52分)
17.(1)“公孙鞅”:商鞅。(1分)国君:秦孝公。(1分)目的:变法图强,富国强兵。(2分)
(2)原因:变法“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1分)措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1分)
(3)影响:推动秦国迅速实现富国强兵,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使秦国最终统一了天下;(2分)导致了秦朝的速亡。(2分)
(4)主要措施: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实行盐铁官营。(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每小点2分,共4分)
(5) 汉化政策: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也可以简答:讲汉话/讲汉语;穿汉服;改汉姓;联汉姻/通汉婚。(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每小点2分,共4分)
18.(1)A:道家。(1分)B:提出“仁”的思想,主张实行德政,以德治国。(2分)C:孟子。(1分)D:法家。(1分)
(2)名称:百家争鸣。(1分)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东周时期)。(1分)
特点:注重实际;让统治者采纳他们主张/希望各国统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接收(吸引)门徒形成学派。(任答两点即可,4分)
(3)“孔子之道”:儒家思想。(1分)影响:传播范围广;影响整个世界。(2分)
(4)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等。(言之有理即可,任答一点2分)
19.(1)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2分)影响: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或: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2分)
(2)A:长安(今陕西西安);(2分)B:大秦(欧洲的古罗马帝国)。(2分)
(3)输出:丝织品、服饰、钢镜、瓷器、茶叶、桃、梨、杏、造纸术、治铁术、灌溉术等;(1分)输入:皮毛、琥珀、蚕豆、石榴、黄瓜、佛经、乐器、杂技艺术等(各写一个即可)(1分)。 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分)
(4)机构:西域都护/西域都护府(2分);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2分)
(5)中国倡导建设“一带一路”可以促进国际合作,加速经济发展,实现合作共赢。(2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湖南省株洲市攸县2023-2024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