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答案
1B 2D 3C 4D 5 A 6B 7D
8 A 9C 10D 11C 12D 13A 14B 15A
【答案】
(1)内容:设置刺史,监察郡国;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实力;迁徙豪强到茂陵,削弱地方势力。
背景:郡国并行制导致地方诸王国实力膨胀,地方豪强势力强大,威胁到中央集权。
(2)影响:打击了地方势力,强化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对后世的地方行政制度、
17【答案】(13分)
(1)特点:得到各地支持;全国教育最高行政机关;以“中体西用”为办学方针;课程设置多样化;注重培养实用人才。(任答3点可得6分)
(2)背景:(政治)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维新变法的推动;(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西方文明的传入。(4分)
意义:培养了大批新式人才;推动了思想解放与社会风气的革新;有利于教育的近代化;有利于近代中国经济与政治的进步。(4分)
会的进步与发展等。
18.答案 (1)原因:保护既有工业基础;支持战时中国经济
(2)作用:促进了大后方(西部地区)近代工业的发展; 有利于改变过去不合理的工业布局; 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19.现象: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商业资本集聚;形成地域性商人群体(或商帮);兴起一大批工商业市镇;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写出3点可得6分)
原因:新航路开辟,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农业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和手工业发展。(写出2点可得4分)
(2)特点: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形成了西欧、北美生产和出口制成品,亚非拉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全球贸易网逐步形成。(任答2点可得4分)
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的逐渐形成。(任答2点可得4分)白沙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时间:90分 满分:100分
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
A. 分封制 B.郡县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
2.唐朝前期,世人嫁娶注重门第,之后门第观念逐渐弱化。五代时期,世人“取士不问家
世,婚姻不问阀阅”。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封建门第的等级观念消失 B.民族交融改变世人婚姻观
C.世家大族的地位开始上升 D.科举制发展影响社会习俗
3.如表为宋朝部分文学作品内容摘录。这可以用于研究宋朝的( )
作者 作 品 摘 录
王安石 《桂枝香·金陵怀古》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秦观 《春词绝句五首》 懒读夜书搔短发,隔垣时听卖饧箫
孔武仲 《旅枕》 萧条过百五,犹有卖花声
A. 科举制度 B. 酿酒技术 C. 商业广告 D. 娱乐生活
4. 一条鞭法推行之初,张居正心怀担忧地说:“果宜于此,任从其便;如有不便,不必强行。
在实行进程中,全国各地适时出台不同的征收标准和税率,改革速度也有快有慢。上述
史实表明,明朝在赋役改革时力图( )
A.消除赋役不均现象 B.限制白银流通范围
C.严密控制人丁户籍 D.避免激化社会矛盾
5. 鸦片战争后,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清朝原有的法律体系随之发生改变。《北京
条约》签订后,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1870年,《大清律例》新增打击拐
卖人口出洋、允许华民出洋务工的条文。1909年,清政府颁布《大清国籍条例》,以保护
海外华侨。上述材料说明( )
A.清政府通过调整法律以应对时局 B.条约体系与中国国内法关系密切
C.清朝被迫从闭关锁国走向开放 D.清廷改革受西方法律影响明显
6. 近代以前的清江浦“舟车鳞集,冠盖喧阗,两河市肆,栉比数十里不绝”;到清末民初,“自海道开通,河运失效,商业遂一落千丈。津浦铁路通车后,出此途者益鲜”“昔之都会遂成下邑”。据此推断( )
A.外来侵略导致清江浦衰落 B.清江浦兴盛衰落源于交通
C.清江浦曾经是繁华的都市 D.政府政策影响着城市经济
7.下图是出席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人数统计图(共662人)。
从中可以看出 ( )
A . 国民党的一党专政被打破 B. 中共组织领导新政协会议
新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能 D. 新政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8. 在某次国际会议上,中国有意采取“不争论”的策略,不仅自己不提出容易引起争论的议
题,还有效的淡化了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化特质,从而避免使中国陷入关
于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制度争论的陷阱。这次会议( )
A.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联系 B.推动了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
C.密切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合作 D.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9.2012年2月26日,《人民日报》载文,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覆盖全体城乡居民,截至2011年年底,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三项医保”的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超过13
亿,比预定目标增加3000多万,参加率达到了95%左右,超过计划5个百分点。“我国基
本医疗保障制度已覆盖全体城乡居民”有利于( )
A.增加居民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 B.完善分配制度,调节过高收入
C.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D.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10. 古罗马城镇的排水管道系统令世人瞩目。街上的水道或沟渠作为露天排水道,可以疏泄
路面积水;地下排水道用石头建造,且内部空间较大,便于人们进入其中清理和维修。
供水管道系统也能够满足城中人们生活的不同需求。排水管道系统的修建折射出古代罗马
A.城镇商品经济繁荣 B.国家疆域空前扩大
C.道路建设四通八达 D.政府组织能力强大
11 .14 世纪,英格兰地区契约性劳动关系迅速发展。雇佣双方订立契约,规定契约期限、报酬
多少与支付方式等,并约定无正当理由双方不得违背。这一现象
A.推动了城市自治的兴起 B.维护了庄园秩序
C.利于新经济因素的发展 D.解决了劳资纠纷
12. 18世纪,欧洲很多国家有多个茶馆,还有茶园。许多茶园里都有弯弯曲曲的小径,一个保龄
球草地球场,还有一个“大房间”可以举办音乐会和跳舞。有的茶园还以举行化妆狂欢、
放烟火、赛马、赌博和举办音乐会成为其特色。这说明了饮茶( )
A.增强了欧洲人民的体质 B.彻底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
C.改变了欧洲的建筑风格 D.丰富了欧洲人的社交娱乐生活
13. 钱乘旦指出:“工业超过农业说明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压迫贵族地主阶级;大工业
挤垮手工业意味着工厂主排挤商人对生产的控制,因而商业资本让位给工业资本;工
厂的兴起和城市的昌隆则表明工业无产阶级的诞生和壮大。”钱乘旦意在说明工业革命
A.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动 B.壮大工人阶级力量
C.推动了民主化的进程 D.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14.尼克松在1970年关于扩大福利改革建议的声明中说:“过去对穷人的援助计划已经失败,这些计划使穷人堕落,使纳税人受骗。家庭援助计划代表了近40年我们在社会福利改革方面所做出的最广泛、最深远的努力。”这表明
A.家庭援助计划已经失败 B.福利政策需要适时调整
C.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失灵 D.美国准备缩减福利规模
15.“这场瘟疫(黑死病)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使救会失去了精神上的权威,失去了人们的支持。许多人的信仰发生了动摇和变化,人们把目光从对天国的期许转向了对现世的关注”。据此可知,这次瘟疫( )
A.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 B.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C.推动了近代医疗体系的建立 D.导致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汉武帝在位期间采取的部分措施
措施 出处
“元封五年(公元106年)夏四月,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常以秋分行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奉诏六条察州” 《汉仪》
“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辄别属汉郡” 《汉书.景十三王传》
徙郡国豪富至茂陵(今属咸阳),“赐迁徙茂陵者户钱二十万,田二顷” 《汉书.武帝本纪》
(1)根据材料,概括汉武帝相关措施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武帝相关措施的历史影响。(4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诏书“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不得敷衍因循,徇私援引,致负朝廷谆谆告诫之至意。”7月3日,光绪批准总理衙门上奏的《遵旨筹办京师大学堂并拟开办详细章程折》,章程规定“各省学堂皆归大学堂统辖”:同时光绪派吏部尚书孙家煎为管理大学堂事务大臣。至此,京师大学堂正式成立。京师大学堂按照“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办学方针,在二者“会通”、缺一不可的情况下,强调西文仅为“学堂之一门”,而非“学堂之全体”。课程设置分普通学科和专门学科两类:普通学科为全体学生必修课,包括经学、理学、掌故、诸子、初等算学、格致、政治、地理、文学、体操10科;专门学科也有十门,由学生任选其中一或两门,包括高等算学、格致、政治、地理、农矿、工程、商学、兵学、卫生学等科;另设英、法、俄、德、日5种外语,30岁以下者必修一门外语。
——马勇《京师大学堂是如何创建的——现代中国的起点》
(1)据材料概括京师大学堂创办的特点。(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京师大学堂创办的背景及意义。(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抗战时期工厂内迁和中国西部的工业不是政府为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而采取的经济发展战略,也不是沿海沿江地区工业向西部的拓展和转移,而是沿海沿江工业较发达地区为避免被占领而发生的带有明显避难性和抗敌性的、靠“战争之手”的推动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出现的战时政治经济产物。一方面,这种特殊性虽然可以一时刺激西部地区近代工业的发展,但这种发展不可能正常、稳定和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另一方面,抗战时期西部工业发展虽有战争强化的假态繁荣,但也推动了社会进步,为日后西部地区工业发展创设了一些条件并留下了一定的基础,这也是不容忽视的事实。
—--摘编自诸葛达《抗日战争时期工厂内迁及其对大后方工业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工厂内迁的主要原因。(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抗战时期工厂内迁的历史作用。(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类商贸活动的范围、内容和形式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自明朝中期起,……由于农业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很多地方的农业染上了商业色彩,农产品主要面向市场而并非自己消费,同时粮食商品化的趋势也日益明显。……许多重要商品的贸易,已不再局限于地方局部范围内的狭小市场,而是被长途贩运到很远的地方销售,乃至行销全国。……在国内贸易发展的基础上,海外贸易的需求日益强烈。欧洲在与中国的贸易中,无一例外地都处于贸易逆差之中。由于这种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因此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世界贸易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明清时期商业贸易出现的新现象,并分析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10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中叶世界贸易格局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