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3-2024河北省沧州市第一学期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沧州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高一历史
班级 姓名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
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学证明,距今约五千年左右,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能反映这一时代的
典型文化遗址是
A.河姆渡文化 B.半坡文化 C.仰韶文化 D.龙山文化
2.孔子强调“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指责“苛政猛于虎”。
这反映孔子主张
A. 以法治国 B. 实行仁政 C. 以民为本 D.提倡节俭
3.西汉初期,统治者将恢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作为首要任务,并取得显著效果。下列体现了这
一时期“显著效果”的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 开元盛世 D.大定之治
4.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活跃,呈现多元特征。关于这一时期的思想状况表述正确的是 A. 玄学受到统治者的推崇 B.佛教社会影响力有限
C.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D. 道教在民间逐渐兴起
5.隋文帝下令宣布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州县地方官举荐人才的办法。到了隋炀帝大业元年,
开设进士科,用考试的办法选取进士。这一发展
A.强化了士族特权 B.消除了门阀政治 C.固化了社会阶层 D. 扩大了统治基础
6.宋朝时期,官府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上不加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贫富
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A. 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 B. 门第观念淡化
C. 社会成员的身份趋于平等 D.法律制度完善
7.明朝中期之前,阁臣很少直接举荐各部要员;至明中后期,有的大学士广泛干预六部尚书的选
任,尤其对吏部、兵部、礼部的干预格外突出。这一变化说明
A.君权相权关系紧张 B.内阁权势扩大 C. 中枢机构形同虚设 D. 皇权日趋衰落
8.凌晋是清代一位典型的徽商,他以生员身份入商,不屑于“蒙混其数以多取之”和“伪与少予”的 行径,而是以“诚信”“不欺”为原则来进行贸易。凌晋的经商理念
A.反映商帮介入生产领域 B. 顺应了社会转型的要求
C.深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 D. 体现商人逐利意识淡化
高 一 历史 第 1 页 ( 共 4 页 )
扫描全能王
9.1842年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口通商,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
同英国商定。此种规定
A. 反映了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 B. 便利了列强对华商品输出
C. 表明清政府摒弃了闭关政策 D.说明列强已控制中国外交
10.1900年,清政府向八国联军宣战后,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地方
大员寻求“自保”表明
A.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湘淮系集团崛起
C. 地方军阀割据的局面已经形成 D. 清廷权威的式微
11.据统计,1914年杭州通益公纱厂增添纱绽一万枚,还增加了布厂,至1917年又添设布机110 台,职工达600人。1919—1920年布机增加到320 台,工人数为1830人,共产棉纱10000
件。材料可以用来佐证,这一时期
A.民族企业摆脱了对外依赖 B.实业救国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C. 国家的工业体系日臻完善 D.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12.下图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辛亥革命时期 B. 国民大革命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13.为了巩固中国革命胜利的果实,“使我们的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复辟阴谋
的斗争不致处于孤立地位”,并且使各资本主义国家不敢妄动,新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 A. “另起炉灶” B.“一边倒”
C.睦邻友好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4.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 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
国家。”毛泽东旨在
A.推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B. 落实中共八大确立的主要任务
C.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D. 推动实现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目标
15.下表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世界排名表
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亿元) 占世界经济总量 世界排名
1980年 4545.6 1%
2005年 183217.4 5% 第四位
2021年 114万 18.5% 第二位
经济数据变化主要得益于
A.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B. 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
C. 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D.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
高一历史 第2页(共4页)
描全能王
16.图片是历史的见证。下列历史图片反映了
“一带一路”国际合 作高峰论坛会标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 国旗方阵和国徽方阵
A.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提出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2021年2月25 日,全 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 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 重举行 2023年10月31 日,“神 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 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 着陆
B.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材料 宇宙之间, 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
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70《读大纪》
(1)材料体现的是 时期 思想。(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思想的主要内涵。(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想的主要影响。(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秦汉时代的徭役,大致包括田赋、人头税和徭役。北魏太和九年(485)颁布了均田 制,规定男子年15岁以上,受种植谷物的露田40亩,妇女20亩,如果是二年休耕一次的 地,则加倍受田,三年休耕一次的加两倍受田。隋唐前期,实行租庸调制,受田农民除缴纳 租调外,可以庸代役即以实物税代替劳役税。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开始推行两税法,每 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 一年分夏秋两次纳税。万历九年(1581),在明朝内 阁首辅张居正主持下,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以县为单位,将所有赋税合并,征收货币。康 熙五十二年(1713)下令,以康熙五十年各地所报人丁数作为丁银的固定税额,以后“滋生
人丁,永不加赋”。
——摘编自吕建中《中国古代赋税制度述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趋势。(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认识。(6分)
高一历史 第3页(共4页)
描全能王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鸦片战争的炮声惊醒了大清王朝,唤起了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顽强 探索。正如毛泽东所说:“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 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 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为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和制定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
命和建设的新方案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摘编自苏利娅《试论近代中国探索国家出路的可贵思路与方案》 根据材料,围绕“国家出路的探索”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阐
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20世纪80年代,陈云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计划经济是笼子,搞 活经济是鸟”的论断,同时他还指出“岗位责任制的实施,让劳动多的人享受较多的果实, 劳动少的人享受较少的果实”。在环境问题上,陈云强调“在兴办工厂的时候, 一定要将处 理污染的问题放在第一位,要做到预防为先的原则,这是重大的问题,不容忽视”。在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以后,陈云强调“农业经济必须计划为主。搞了生产责任制以后,并 不是农业可以不要计划了。”此外,在改革开放方面,陈云还指出“先进设备的引进没有先
进技术的引用重要,技术引进后,可自己制造设备。”
——摘编自刘凤岐《陈云经济思想及其主要理论贡献》等
(1)根据材料,概括陈云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云经济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6分)
高一历史 第 4 页 ( 共 4 页 )
扫描全能王
沧州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C A C D A B C B D D C B C A D
1.D 解析:距今约五千年左右,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被龙山文化所代替,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
邦时代”,故选D 项、排除C 项。半坡文化、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排除 A、B项 。
[命题意图] 本题从对“万邦时代”的描述切入,考查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意在考查学生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2.C 解析:据材料可知,孔子强调“爱人”,指责“苛政猛于虎”,反映出孔子强调为百姓做事,具有一定的民 本意识,故选C 项。法家注重以法治国,排除 A 项;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排除B 项 ;D 项所述与材料主旨无
关,排除。
[命题意图] 本题从曹栋《先秦“民本”思想的源起与嬗变分析》选文切入,考查儒家思想。意在考查学生历
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
3.A 解析:据材料“西汉初期,统治者将恢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作为首要任务”并结合所学可知,文帝、景 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故选 A 项。“光武中兴”出现在东汉光武 帝刘秀在位时期,排除B 项;“开元盛世”出现在唐玄宗在位时期,排除C 项;“大定之治”出现在金世宗完
颜雍在位时期,排除D 项 。
[命题意图] 本题从西汉初年施政方针切入,考查中国古代的封建盛世。意在考查学生历史解释、时空观
念等学科核心素养。
4.C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故选 C 项。玄学始终未受到统治者的推崇,排除 A 项;佛教通过与中国本土文化逐渐融合,在社会上有很大发
展,影响较大,排除B 项;道教于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排除D 项 。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的多元特征。意在考查学生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等学科
核心素养。
5.D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大业元年,开设进士科,实行科举制,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 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故选 D 项。科举制削弱了士族的特权,排除 A
项;“消除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 项;科举考试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C 项。
[命题意图] 本题从邓悝、鲍玉香《科举制评析》选文切入,考查隋朝科举制的发展。意在考查学生历史解
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6.A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不抑兼并,从而出现“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现象,
反映出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故选 A 项 。B、C、D项所述并非材料主旨,排除。
[命题意图] 本题从宋朝政府的土地政策切入,考查宋代社会的变化。意在考查学生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等学科核心素养。
7.B 解析:据材料“明朝中期之前,阁臣很少直接举荐各部要员”“明中后期,有的大学士广泛干预六部尚书 的选任”可知,内阁权势有所扩大,故选B 项。明太祖时已废除宰相制度,排除 A 项 ;C 项所述并非材料主
旨,排除;内阁权势扩大,反映出皇权的日益强化,排除D 项 。
[命题意图] 本题从余劲东《阁臣更替与景泰内阁政治地位变迁》选文切入,考查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意
高一历史答案 第1页(共4页)
在考查学生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8.C 解析:据材料“生员”“诚信”“不欺”可知,凌晋的经商理念深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故选C 项。材料未 涉及生产领域的相关信息,排除A 项 ;B 项所述并非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不能反映商人逐利意识是否淡
化,排除D 项 。
[命题意图] 本题从许强《明清商人与士人合流原因探析》选文切入,考查清朝商业的发展。意在考查学生
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等学科核心素养。
9.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的内容,这便利了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故选 B 项。材料反 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列强对中国进行大规模资本输出,排除A 项;清政府并
不是主动摒弃闭关政策,排除C 项 ;D 项所述并非材料主旨,排除。
[命题意图] 本题从胡公启《晚清中国关税制度变迁及影响》选文切入,考查晚清的内忧外患。意在考查学
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
10.D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各省督抚私自与列强签订条约,说明地方势力的扩张以及中央权 威的式微,故选D 项。《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 项;湘淮系官僚集
团崛起是在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时期,排除B 项 ;C 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从教材切入,考查东南互保协议。意在考查学生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等学科核心
素养。
11.D 解析:据材料“增添纱绽一万枚,还增加了布厂”“添设布机110台,职工达600人”“增加到320台,工 人数为1830人,共产棉纱10000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列强忙于欧洲,中国民族工业得到 迅速发展,故选D 项。材料没有反映民族企业对外依赖,排除A 项;材料不能体现“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排除B 项;材料不能体现“工业体系日臻完善”,排除C 项。
[命题意图] 本题从沈雨梧《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浙江民族工业》选文切入,考查民族工业的发展。意
在考查学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
12.C 解析:根据图示中的“晋察冀”“晋冀豫”等可知,该图是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当时处于抗日战
争时期,故选C 项。排除A、B、D项。
[命题意图] 本题从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示意图切入,考查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意在考查学生史料实
证、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
13.B 解析:据材料“不致处于孤立地位”“使各资本主义国家不敢妄动”可知,新中国实行的是“一边倒”的 外交政策,故选B 项。“另起炉灶”指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材料未涉 及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排除A 项;睦邻友好只是针对周边国家,排除C 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
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再与西方国家建立平等外交关系,排除D 项 。
[命题意图] 本题从孙泽学《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几个问题》选文切入,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
策。意在考查学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
14.C 解析:根据材料“我们一定要努力把……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 主义国家”并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旨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故选C 项。1956年社 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排除 A 项;1956年9月,中共八大召开,排除 B 项;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
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排除D 项 。
[命题意图] 本题从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的重要论断切入,考查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意
在考查学生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
15.A 解析:据材料“1980年”“2005年""2021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总量、世界排名”都获得 显著提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数据变化主要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
化,故选A 项。“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是外因,排除B 项;“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高一历史答案 第2页(共4页)
C S 扫描全能王
是对经济发展影响的描述,并非原因阐述,排除 C、D项。
[命题意图] 本题从洪名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演进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选文切
入,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意在考查学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
16.D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2019年“庆祝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 行”“2023年10月31日,‘神州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这些事件体现了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故选D 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在中共十六大上提出,排除 A 项;1978年12月,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排除 B 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是在21世纪初,排除C 项。
[命题意图] 本题从教材图片切入,考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试题的亮点意在考查学
生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
17.答案:(1)宋朝 程朱理学(4分,每空2分)
(2)主要内涵: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主张格物致知。(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2
点即可)
(3)主要影响: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拥有励志和社会教化功能;禁锢人们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工
具;严重阻碍了学术思想的发展,阻碍社会进步。(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信息:“宇宙之间, 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晦庵先生朱文公”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朝代为宋朝,思想为程朱理学。第(2)问,依据材料信息:“宇宙之间, 一理而已。天 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可以得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主张格物致知。第(3)问,指出这一思想的主要影响,可以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作答。
[命题意图] 本题从《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选文切入,考查程朱理学。意在考查学生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等学科核心素养。
18.答案:(1)趋势:征税标准以人丁为主到以土地为主;服役形式从服徭役和兵役到纳绢代役;交纳形式以 实物为主到以货币为主;交纳时间由不定时到基本定时;征收种类由繁杂到单一。(8分,每点2分,答出
其中4点即可)
(2)认识:从总体趋势看,税制改革大都围绕着税制的公平、简化方向进行;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实 质是封建生产关系的调整;封建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的松弛是历史发展和进步的必然结果;用银两收税
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反映。(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信息:“以庸代役即以实物税代替劳役税”“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 税、 一年分夏秋两次纳税”“将所有赋税合并,征收货币”"以康熙五十年各地所报人丁数作为丁银的固定 税额,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征税标准、交纳形式、交纳时间、征收种类等方面作 答即可。第(2)问,可以从总体趋势、封建生产关系的调整、历史发展和进步、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
芽等方面作答。
[命题意图] 本题从吕建中《中国古代赋税制度述略》选文切入,考查中国古代赋税制度。试题的亮点在 于通过史料整理考查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变革。意在考查学生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等学科核心
素养。
19.答案:论题:无数仁人志士对国家出路进行了顽强的探索。(3分)
阐述: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发动了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以康有为等为代表的 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建立君主立宪制而发动戊戌变法,有利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 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官僚体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三民主义为纲领,领导了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但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这
高一历史答案 第3页(共4页)
xm12mRLLALTE
些斗争和尝试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革命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 的革命实际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总之,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的探索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的探索为近代中国找到
了真正的出路。(9分)
(其他论题如:洪秀全发动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康有为等主张维新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
想解放;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等)
解析:解答此类开放性试题,需要规范作答程序。首先。阅读题目要求,明确限定条件(如本题的主题"国 家出路的探索”"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及其"要求")和答题任务(如本题中"拟定一个具 体的论题”"予以阐述”);第二步,阅读材料,获取并归纳信息(如本题中“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 起”“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和制定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 方案”等),概括提炼论题;第三步.围绕论题,调动所学相关知识(如本答案示例中无数仁人志士对国家出 路进行了顽强的探索).对其进行充分论述;第四步,对论述进行总结(如本题示例中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 阶级的探索、康有为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探索、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探索、中国共 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为开放性试题。还可以选取其中一个或多个阶级探
索拟定具体论题并展开阐述。
[命题意图] 本题从苏利娅《试论近代中国探索国家出路的可贵思路与方案》选文切入,考查中国近代化
探索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时空观念等学科核心素养。
20.答案:(1)主要内容: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贯彻按劳分配制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农业生产 自主与计划生产体制相结合;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快我国技术进步。(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3
点即可)
(2)时代背景:原有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的显露;苏联的经验教训;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会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信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计划经济是笼子,搞活经济是鸟""让劳动 多的人享受较多的果实.劳动少的人享受较少的采实”"将处理污染的问题放在第一位。要做到预防为先 的原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农业经济必须计划为主”"先进技术的引用重要"等概括出,正确 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贯彻按劳分配制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农业生产自主与计划生产体制相结 合;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快我国技术进步。第(2)问,依据材料信息:“20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永 包责任制推行”概括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结合
所学知识得出.原有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的显露;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苏联的经验教训等。
[命题意图]本题从刘凤岐《陈云经济思想及其主要理论贡献》选文切入,考查20世纪80年代陈云经济
思想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3-2024河北省沧州市第一学期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