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考试结束前
宁波市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九校联考
高一历史试题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恩格斯说:“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城墙并非无故:它们的壕沟深陷为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耸入文明时代了。”下列古人类遗址中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
①北京人遗址②河姆渡遗址③良渚遗址④陶寺遗址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④
2. 下列所示为中国古代北部边疆形势图(局部)。按其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③①④② D. ①③②④
3. 九世纪中叶的阿拉伯著名地理学家伊本·考尔大贝在其所著的《道程及郡国志》一书中,把泉州与交州、广州、扬州并称为中国四大贸易港之一。这反映了( )
A.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 唐朝对外贸易发达
C. 宋元海外贸易繁荣 D. 异域文化影响中国
4. 这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在对外关系上,表面对辽宋金称臣,实则对内独立称帝。这个政权( )
A. 实行南北面官制 B. 实行猛安谋克制 C. 元朝建立后被灭 D. 模仿北宋的制度
5. “一改以往以山川形便为依据的行政区划,以犬牙交错为主导,使各省无山川险阻可依,便于中央进行政治控权和军事镇压。”这一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刺史制 D. 行省制
6.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该段文字记载出自( )
A. 《齐民要术》 B. 《金刚经》 C. 《梦溪笔谈》 D. 《天工开物》
7. 随着外国商人和传教士的涌入,英美将军舰驶入了中国内河,主要是长江流域。1913年,美国专门为长江巡弋建造了两艘军舰,第二年,这两艘军舰就沿长江一路驶到了距离长江入海口2100公里的重庆。上述军舰驶入内河和重庆分别是根据( )
A. 《南京条约》、《天津条约》 B.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C. 《天津条约》、《马关条约》 D. 《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8. 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成功地将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抑留于华北地区,进行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予以各个歼灭,并以军事压力与政治争取相结合,实现了对北平守军的和平改编。这场战役是(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9. 新中国成立之初,1950年的年财政收入为62.17亿元,财政支出为68.05亿元。1952年财政收支继续实现平衡,当年财政收入为173.94亿元,财政支出为172.07亿元。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
A. 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突出 B. 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C. 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D.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的会议是( )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1. 孔子主张“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墨子认为“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韩非子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些观点反映了( )
A. 诸子百家思想融合 B. 社会转型势在必然
C. 大一统的理想追求 D. 封建地主阶级兴起
12. 2023年11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延续优化完善的税费优惠政策汇编(2023年版)》,对2023年以来截至10月底发布的延续、优化、完善的税费优惠政策作了全面梳理,并进行详细解读,推动政策直达快享。下列关于我国历史上赋税政策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西汉对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抑制工商业发展
B. 魏晋颁布均田令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帛
C. 唐朝两税法取代租庸调制后,扩大了收税对象
D. 宋朝专设三司统管地方赋税,加强了中央集权
13. 东汉班固创作《两都赋》,分《西都赋》、《东都赋》两篇。“西都”指西汉都城长安,“东都”指东汉都城洛阳。唐文宗太和年间,李庾作《西都赋》、《东都赋》,写长安与洛阳,成了唐代少见的大赋。下列关于汉唐时期长安、洛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将都城迁到洛阳②东晋的法显从洛阳出发到天竺取经
③隋炀帝时兴建洛阳城,开通大运河④唐都城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4. 南宋朱熹说:“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他要求人们“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明代的王守仁也要求人们“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做到“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他们都( )
A. 重视社会伦理道德修养 B. 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C. 强调以自己内心为准则 D. 宣传格物致知探究天理
15. 美国史学家罗威廉在《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一书中认为清朝有三个机构创新,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这说明清朝( )
机构 职能 主要表现
理藩院 管理 对汉族中国本部十八行省之外的管理(大清帝国的多民族与大疆域)
内务府 保护 对皇帝个人及其有关家族的保护
军机处 控制 满洲统治者对核心包括军事权力和行政权力的高度控制
A. 统治机构务实高效 B.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C. 统治危机已经初显 D. 国家疆域开拓巩固
16. 《清史稿》记载:“逮光绪二十六年,联军入京,两宫西狩。忧时之士,咸谓非取法欧、美,不足以图强。”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 “联军”是指英法联军 B. “图强”是指戊戌维新
C. 取法欧美主要是学技术 D. 这一变故推动清末新政
17. 1861年,总理衙门正式成立,这是清政府为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1901年,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列六部之首。总理衙门和外务部的设立( )
①分别与英法联军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有关②分别推动了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的开展
③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④推动中国外交近代化和社会半殖民地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8. 孙中山说过: “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制贫者是也。但民生主义,在前数十年已有人创之者,其人为何 即洪秀全是……洪秀全建设太平天国,所有制度……即完全经济革命主义,亦即俄国今日之均产主义。”据此可知( )
A. 民生主义对太平天国土地平均的思想有一定继承
B. 太平天国的经济思想与俄国的共产主义完全一致
C. 民生主义和俄国的经济方案都源自太平天国运动
D. 民生主义维护贫者的利益并成功实现了贫富均等
19. 对于中国参加某次国际战争,当时外交界名流陆征祥认为“近可联日本之欢,远可结约协诸国之好,增进国际地位实千载未有之机……盖和平会议一开,我国当然列席嗣后于法律经济军备种种问题均当大有讨论。”这次参战目的不包括( )
A. 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B. 争取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C. 抑制日本在华势力发展 D. 战后列席和会争取权益
20. 毛泽东1919年8月4日在《民众大联合》一文中指出:“辛亥革命,似乎是一种民众的联合,其实不然。辛亥革命,乃留学生的发踪指示,哥老会的摇旗唤呐,新军和巡防营一些丘八的张弩拔剑所造成的,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没关系。我们虽赞成他们的主义,却不曾活动。”作者旨在( )
A. 号召联合广大民众进行革命 B. 批判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
C. 提出在中国创建中国共产党 D. 号召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
21. 民主革命时期党有三次土地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它们都( )
①变革了土地所有权②调整了生产关系
③废除或限制了封建剥削④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③④
22. 下图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分布地区示意图,它不可以用来直接佐证( )
A. 中国共产党抗战时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B.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C. 中国的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 D. 中国战场有力地配合了太平洋战场作战
2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需要。1983年达到4002万吨,1986年达到5205万吨,至2002年达到18224.89万吨,钢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这主要是因为( )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C. 综合国力的增强 D. 对外开放渐趋深入
24. 新中国成立后,对外关系方面主要有四次建交高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阶段:新中国成立,实行“一边倒”方针,与苏联以及一些人民民主国家建交
B. ②阶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和亚非会议召开,与亚非国家建交形成了新热潮
C. ③阶段: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以及中日正式建交等,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
D ④阶段: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随着外交政策调整,中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25. 2022年11月,具备文案、代码甚至论文撰写功能的大语言模型ChatGPT横空问世,让人文学者深切感受到人工智能已经来到身边。“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历史学融合发展”入选“2022年中国历史学研究十大热点”,历史学的“数字化转向”已不可逆。对于人工智能和历史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工智能既能创造未来,也能改变过去的历史
B. 人工智能不会出错,与历史学的融合未来可期
C. 人工智能代表时代潮流,新技术必将取代传统史学
D. 善用人工智能辅助历史研究,但不能被工具所宰制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11分,第27小题13分,第28小题11分,共35分。)
26. 宋代以来江南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方,中国经济的各种进步在江南表现得最充分,江南在许多方面常常比其他地方都领先一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时期开始,我国北方黄河流域长期存在混乱局面,社会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相对地说,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则比较安定,北方的劳动人民大量向南迁徙。这不但为此后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而且带去了农业、手工业的先进生产技术。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宋元时期,江南地区已经取代中原成为新的经济中心。
——孟庆远等《中国古代史常识》
材料二:晚明历史大变局的帷幕慢慢揭开,这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辉煌!由于中国出口的商品如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主要来自太湖流域,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巨额白银资本的流入,毫无疑问刺激了这些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备……给人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在欧洲工业革命发生以前,中国江南的经济水平是领先于欧洲的,至少并不比欧洲落后。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伴随着西方国家来到中国沿海,把中国卷入“全球化”贸易之中,海外贸易的需求日益增长,“海禁”政策显得愈来愈不合时宜。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晋时期开始北方人民南迁对江南地区带来的影响。结合所学指出元朝怎样顺利解决南方财赋和粮食北运的难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扼要指出这一时期中国江南经济水平“领先”在农业、手工业、商业领域的具体表现,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用一句话概括“海禁”政策的影响。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梁启超《时务报》 (1896)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邹容《革命军》 (1903)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
陈独秀《每周评论》 (1918) 自从德国打了败仗, “公理战胜强权”这句话几乎成了人人的口头禅。
中外历史纲要(上) 巴黎和会上,强权战胜了公理,中国遭遇严重外交失败……
材料二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一九一九年,中国发生了五四运动。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
(1)公理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请结合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相关史实,简要阐释材料一表格中“公理”的不同内涵及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重大变革。 (阐释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
(2)根据材料二,概括俄国十月革命前后中国在革命道路学习方向上的变化,结合所学,简析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间的内在联系。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说20世纪50年代我国选择了苏联创造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在极度贫困条件下通过优先发展重工业和高积累政策保证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但同时也导致了经济效益低、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甚至倒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一开始是对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弊病的纠正。这种纠正是由于受到来自四个方面的压力和诱导:一是开眼看世界感到落后的压力;二是人民生活贫困的压力;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自己的经验教训;四是整个世界经济市场化、全球化的趋势。其中最重要的是对社会主义和国际形势的重新认识。
——武力《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史分析》,《近代史研究》2023年第1期
材料二: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1)根据材料一,概要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体制、工业结构特点。结合所学,扼要指出1978年底中国为顺应世界经济市场化、全球化的趋势做出的历史性决策及之后确立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扼要说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布局、领导核心和新的理论保障。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绝密★考试结束前
宁波市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九校联考
高一历史试题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恩格斯说:“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着高峻的城墙并非无故:它们的壕沟深陷为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耸入文明时代了。”下列古人类遗址中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
①北京人遗址②河姆渡遗址③良渚遗址④陶寺遗址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远古时期(中国)。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高峻城墙和深陷壕沟的出现标志着阶级分化的加剧和阶级矛盾的出现,体现了政治权利已经开始作为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表明了新石器时代晚期早期国家已经形成,良渚遗址和陶寺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良渚文化遗址(距今5300-4300年左右),有村落、墓地、祭坛、城墙等各种遗存;陶寺文化(公元前2500~前1900年)墓葬大致可分大、中、小 型,对复原中国古代阶级、国家产生的历史有重要价值,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北京人遗址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属于旧石器时代,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B项;河姆渡遗址是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7000年,②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2. 下列所示为中国古代北部边疆形势图(局部)。按其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③①④② D. ①③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图①中有“长安”“西域都护府”“敦煌郡”“匈奴”等,应该是汉朝;图②中有“京师”“鞑靼”和长城分布,应该是明朝;图③中有“咸阳”“匈奴”“渔阳”等,应该是秦朝;图④中有“长安”“吐蕃”“北庭都护府”等,应该是唐朝。因此,按其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③①④②,C项正确;ABD项排序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3. 九世纪中叶的阿拉伯著名地理学家伊本·考尔大贝在其所著的《道程及郡国志》一书中,把泉州与交州、广州、扬州并称为中国四大贸易港之一。这反映了( )
A.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 唐朝对外贸易发达
C. 宋元海外贸易繁荣 D. 异域文化影响中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唐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唐朝时期泉州与交州、广州、扬州并称为中国四大贸易港之一,说明唐朝对外贸易发达,B项正确;A项是南宋时期,排除A项;材料是唐朝时期,而非宋元,排除C项;材料反映阿拉伯人对中国四大贸易港的记载,未涉及外国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4. 这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在对外关系上,表面对辽宋金称臣,实则对内独立称帝。这个政权( )
A. 实行南北面官制 B. 实行猛安谋克制 C. 元朝建立后被灭 D. 模仿北宋的制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这个政权是少数民族政权,对辽宋金也称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应该是西夏,西夏政权模仿北宋的制度,D项正确;实行南北面官制度的是辽,排除A项;实行猛安谋克制的是金,排除B项;西夏在元朝建立前被灭,排除C项。故选D项。
5. “一改以往以山川形便为依据的行政区划,以犬牙交错为主导,使各省无山川险阻可依,便于中央进行政治控权和军事镇压。”这一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刺史制 D. 行省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结合所学可知,秦汉以来,地理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这种安排无疑是自古以来区域性管理中"山河形便"惯例的体现。然而,客观上又容易被地方长官当作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自元代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使各行省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以利于中央的控制,D项正确;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后世一直沿用,AB项仍存在山河形便特点,排除AB项;刺史制是监察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6.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该段文字记载出自( )
A. 《齐民要术》 B. 《金刚经》 C. 《梦溪笔谈》 D. 《天工开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可知,此书记载了雕版印刷术的盛行以及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可知时间是宋朝时期,北宋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记载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符合题意,C项正确;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是农书,并非记载的科技成果,且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金刚经》是佛教经典,不记载科技,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天工开物》记载了造纸技术,未记载雕版印刷术,排除D项。故选C项。
7. 随着外国商人和传教士的涌入,英美将军舰驶入了中国内河,主要是长江流域。1913年,美国专门为长江巡弋建造了两艘军舰,第二年,这两艘军舰就沿长江一路驶到了距离长江入海口2100公里的重庆。上述军舰驶入内河和重庆分别是根据( )
A. 《南京条约》、《天津条约》 B.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C. 《天津条约》、《马关条约》 D. 《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所学可知 1858年英、法、美、俄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了不平等的《天津条约》,主要内容包括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规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规定,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据上述条约外国军舰驶入内河和重庆,C项正确;《南京条约》是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不涉及中国内河和重庆,排除A、B项;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没有开放口岸和军舰进内河的规定,而且签订时间在《天津条约》和《马关条约》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
8. 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成功地将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抑留于华北地区,进行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予以各个歼灭,并以军事压力与政治争取相结合,实现了对北平守军的和平改编。这场战役是(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成功地将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抑留于华北地区”“实现了对北平守军的和平改编”和所学可知,这场战役是平津战役。1948年11月下旬,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联合发动平津战役,基本解放华北全境,北平实行和平解放,C项正确;1948年9月,东北野战军发动辽沈战役,东北全境解放,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1948年11月初,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发起淮海战役,南线国民党军队的精锐主力已被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1949年4月21日,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C项。
9. 新中国成立之初,1950年的年财政收入为62.17亿元,财政支出为68.05亿元。1952年财政收支继续实现平衡,当年财政收入为173.94亿元,财政支出为172.07亿元。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
A. 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突出 B. 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C. 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D.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建国初(中国)。据题意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并且财政收支都有明显增长,说明这一时期的国民经济得到恢复,B项正确;此时我国还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不能说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突出,更没有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直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才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排除A、C项;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在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后才得到初步的改变,排除D项。故选B项。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的会议是( )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1987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三大正式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B项正确;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排除A项;中国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中国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1. 孔子主张“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墨子认为“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韩非子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些观点反映了( )
A. 诸子百家思想融合 B. 社会转型势必然
C. 大一统的理想追求 D. 封建地主阶级兴起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题意可知,孔子、墨子都认为社会秩序崩坏都是因为没有了统一的君主和秩序,韩非子则直接主张实行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由此可知他们的思想中都体现了大一统的理想追求,C项正确;这些观点存在差异,并没有融合,因此不能体现诸子百家思想融合,更无法体现社会的转型,排除AB项;孔子代表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因此根据他的观点并不能体现封建地主阶级的兴起,排除D项。故选C项。
12. 2023年11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延续优化完善的税费优惠政策汇编(2023年版)》,对2023年以来截至10月底发布的延续、优化、完善的税费优惠政策作了全面梳理,并进行详细解读,推动政策直达快享。下列关于我国历史上赋税政策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西汉对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抑制工商业发展
B. 魏晋颁布均田令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帛
C. 唐朝两税法取代租庸调制后,扩大了收税对象
D. 宋朝专设三司统管地方赋税,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北宋初年各路设置转运使,财赋收入除一小部分留作“经费”外,要全部送至京师;将财政大权从宰相手中分割出来而设置了三司:度支、户部、盐铁,掌管全国的财政,长官是三司使,亦称“计相”加强了君主专制,D项描述有误,符合题意,选择D项;汉武帝时期,政府将最有利可图的行业收归官办,并对商人征收额外的财产税,体现了统治者具有抑商倾向,A项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一夫一妇每年纳栗为租,纳帛或者布为调,成年男子承担一定的徭役,B项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两税法简化了税收明目,扩大了收税对象,保障了国家的赋税收入,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项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3. 东汉班固创作《两都赋》,分《西都赋》、《东都赋》两篇。“西都”指西汉都城长安,“东都”指东汉都城洛阳。唐文宗太和年间,李庾作《西都赋》、《东都赋》,写长安与洛阳,成了唐代少见的大赋。下列关于汉唐时期长安、洛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将都城迁到洛阳②东晋的法显从洛阳出发到天竺取经
③隋炀帝时兴建洛阳城,开通大运河④唐都城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东汉、唐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将都城迁到洛阳,①正确。隋炀帝时兴建洛阳城,开通大运河,③正确;唐都城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④正确;C项正确;东晋的法显从长安出发到天竺取经,②错误;综上所述,①③④正确,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14. 南宋的朱熹说:“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他要求人们“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明代的王守仁也要求人们“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做到“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他们都( )
A. 重视社会伦理道德修养 B. 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C. 强调以自己内心为准则 D. 宣传格物致知探究天理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明(中国)。材料中他要求人们“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明代的王守仁也要求人们“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可以得出他们都认为过度的欲望是要克制的,要存天理就要通过道德的修养这一手段来实现,都重视社会伦理道德修养,A项正确;程朱理学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主张通过格物致知明道德之善,这些并非心学主张,排除BD项;陆王心学强调内心反省作用,未倡导内心为准则,排除C项。故选A项。
15. 美国史学家罗威廉在《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一书中认为清朝有三个机构创新,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这说明清朝( )
机构 职能 主要表现
理藩院 管理 对汉族中国本部十八行省之外的管理(大清帝国的多民族与大疆域)
内务府 保护 对皇帝个人及其有关家族的保护
军机处 控制 满洲统治者对核心包括军事权力和行政权力的高度控制
A. 统治机构务实高效 B.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C. 统治危机已经初显 D. 国家疆域开拓巩固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可知,三个机构分别针对不同的需要设立,解决了实际问题,而且各司其职,所以说其统治机构务实高效,D项正确;军机处的设置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但理藩院和内务府与之无关,排除B项;材料是关于中央机构的合理设置,不能说明统治危机已经初显,排除C项;中央机构的设置与国家疆域开拓巩固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6. 《清史稿》记载:“逮光绪二十六年,联军入京,两宫西狩。忧时之士,咸谓非取法欧、美,不足以图强。”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 “联军”是指英法联军 B. “图强”是指戊戌维新
C. 取法欧美主要是学技术 D. 这一变故推动清末新政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结合所学可知,光绪二十六年指的是1900年,发生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推行清末新政,D项正确;联军指的是八国联军,排除A项;戊戌维新发生于1898年,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洋务运动学习的是技术,清末新政学习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17. 1861年,总理衙门正式成立,这是清政府为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1901年,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列六部之首。总理衙门和外务部的设立( )
①分别与英法联军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有关②分别推动了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的开展
③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④推动中国外交近代化和社会半殖民地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晚清。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设立总理衙门,八国联军侵华后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①正确;总理衙门推动洋务运动开展,外务部推动清末新政开展,②正确;总理衙门的设置是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开始,外务部的设立位于六部之上,是清政府进一步半殖民地化的表现,④正确;①②④正确,B项正确;《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符合题意;③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18. 孙中山说过: “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制贫者是也。但民生主义,在前数十年已有人创之者,其人为何 即洪秀全是……洪秀全建设太平天国,所有制度……即完全经济革命主义,亦即俄国今日之均产主义。”据此可知( )
A. 民生主义对太平天国土地平均的思想有一定继承
B. 太平天国的经济思想与俄国的共产主义完全一致
C. 民生主义和俄国的经济方案都源自太平天国运动
D. 民生主义维护贫者的利益并成功实现了贫富均等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题意可知,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在太平天国中已经有所体现,与俄国的共产主义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由此可知民生主义对太平天国土地平均的思想有一定的继承,A项正确; “完全一致”的说法过于夸张绝对,排除B项;俄国的经济方案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并不是来源于太平天国运动,排除C项;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没有成功实现贫富均等,排除D项。故选A项。
19. 对于中国参加某次国际战争,当时外交界名流陆征祥认为“近可联日本之欢,远可结约协诸国之好,增进国际地位实千载未有之机……盖和平会议一开,我国当然列席嗣后于法律经济军备种种问题均当大有讨论。”这次参战目的不包括( )
A. 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B. 争取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C. 抑制日本在华势力发展 D. 战后列席和会争取权益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外交界名流陆征祥”“约协诸国”和所学可知,中国参加的国际战争是一战,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与二战相关,A项符合题意,故选择A项;据材料“盖和平会议一开,我国当然列席嗣后于法律经济军备种种问题均当大有讨论”可知,中国将要参加巴黎和会,希望以战胜国身份争取权益,收回山东权益,抑制日本在华势力发展,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20. 毛泽东1919年8月4日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指出:“辛亥革命,似乎是一种民众的联合,其实不然。辛亥革命,乃留学生的发踪指示,哥老会的摇旗唤呐,新军和巡防营一些丘八的张弩拔剑所造成的,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没关系。我们虽赞成他们的主义,却不曾活动。”作者旨在( )
A. 号召联合广大民众进行革命 B. 批判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
C. 提出在中国创建中国共产党 D. 号召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1919年的中国。根据材料“辛亥革命,似乎是一种民众的联合,其实不然。……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没关系。我们虽赞成他们的主义,却不曾活动。”可知,毛泽东认为辛亥革命未能动员广大的民众,即缺乏社会基础。说明他意在强调联合广大民众进行革命的重要性,A项正确;毛泽东强调的是辛亥革命的社会基础问题,“批判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项;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材料未涉及创建中国共产党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21. 民主革命时期党有三次土地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它们都( )
①变革了土地所有权②调整了生产关系
③废除或限制了封建剥削④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并未变革土地所有权,①项错误;“打土豪,分田地”“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都体现了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打土豪,分田地”“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体现了废除封建剥削的特征;中国共产党为了联合地主阶级共同抗日,在土地政策方面作了让步,将“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改为地主减租减息政策,借以减轻农民所受的封建剥削,提高他们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实行农民交租交息,借以照顾地主的利益,团结御敌。由此可见,三者都废除或限制了封建剥削,③项正确;“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④项错误。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22. 下图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分布地区示意图,它不可以用来直接佐证( )
A. 中国共产党抗战时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B.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C. 中国的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 D. 中国战场有力地配合了太平洋战场作战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日军分布在中国战场的数量最多,说明中国战场牵制了日军,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B项正确;材料涉及中国战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重要贡献,而未涉及中国共产党及其作用,排除A项;材料说明中国战场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未涉及战胜日本的重要原因,排除C项;太平洋战争后中国战场牵制了大多数日军,而未涉及中国战场配合太平洋战争,排除D项。故选B项。
2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1983年达到4002万吨,1986年达到5205万吨,至2002年达到18224.89万吨,钢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这主要是因为( )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C. 综合国力的增强 D. 对外开放渐趋深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1983年达到4002万吨,1986年达到5205万吨,至2002年达到18224.89万吨,钢产量已经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和所学可知,1978年改革开放后,对内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对外开放、引进资金,促进了钢产业的发展,B项正确;“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在1953-1957年,排除A项;材料是综合国力的增强的具体表现,而非原因,排除C项;对外开放渐趋深入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24. 新中国成立后,对外关系方面主要有四次建交高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阶段:新中国成立,实行“一边倒”方针,与苏联以及一些人民民主国家建交
B. ②阶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和亚非会议召开,与亚非国家建交形成了新热潮
C. ③阶段: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以及中日正式建交等,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
D ④阶段: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随着外交政策调整,中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推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在21世纪以后,苏联解体后,我国尚未开始实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D项说法不正确,D项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实行“一边倒”方针,与苏联以及一些人民民主国家建交,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与亚非国家建交形成了新热潮,B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1971年重返联合国,1972年中美关系解冻以及中日正式建交等,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C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
25. 2022年11月,具备文案、代码甚至论文撰写功能的大语言模型ChatGPT横空问世,让人文学者深切感受到人工智能已经来到身边。“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历史学融合发展”入选“2022年中国历史学研究十大热点”,历史学的“数字化转向”已不可逆。对于人工智能和历史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工智能既能创造未来,也能改变过去的历史
B. 人工智能不会出错,与历史学的融合未来可期
C. 人工智能代表时代潮流,新技术必将取代传统史学
D. 善用人工智能辅助历史研究,但不能被工具所宰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历史学融合发展”“历史学的‘数字化转向’已不可逆”可知,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大数据与历史学的融合,出现了历史学“数字化转向”的情况,这有利于借助人工智能研究历史,但不能被科学工具所宰制,D项正确;人工智能不能改变过去的历史,排除A项;人工智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保证其不会出错,排除B项;“新技术必将取代传统史学”的说法过于绝对,表述有误,排除C项。故选D项。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11分,第27小题13分,第28小题11分,共35分。)
26. 宋代以来江南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方,中国经济的各种进步在江南表现得最充分,江南在许多方面常常比其他地方都领先一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时期开始,我国北方黄河流域长期存在混乱局面,社会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相对地说,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则比较安定,北方的劳动人民大量向南迁徙。这不但为此后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而且带去了农业、手工业的先进生产技术。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宋元时期,江南地区已经取代中原成为新的经济中心。
——孟庆远等《中国古代史常识》
材料二:晚明历史大变局的帷幕慢慢揭开,这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辉煌!由于中国出口的商品如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主要来自太湖流域,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巨额白银资本的流入,毫无疑问刺激了这些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备……给人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在欧洲工业革命发生以前,中国江南的经济水平是领先于欧洲的,至少并不比欧洲落后。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伴随着西方国家来到中国沿海,把中国卷入“全球化”贸易之中,海外贸易的需求日益增长,“海禁”政策显得愈来愈不合时宜。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晋时期开始北方人民南迁对江南地区带来的影响。结合所学指出元朝怎样顺利解决南方财赋和粮食北运的难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扼要指出这一时期中国江南经济水平“领先”在农业、手工业、商业领域的具体表现,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用一句话概括“海禁”政策的影响。
【答案】(1)影响: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江南得到开发,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
解决:元朝对大运河进行取直,大大缩短了航程。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
(2)农业: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大幅度提高粮食总产量;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农民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
手工业:出现手工工场,雇佣劳动。
商业: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商帮);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影响: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和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魏晋、元朝时期中国。影响:根据材料“这不但为此后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而且带去了农业、手工业的先进生产技术。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可以得出影响包括: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江南得到开发,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措施: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对大运河进行裁弯取直,大大缩短了南粮北运的距离。元朝还开创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增加运输量,大大减少运输时间和成本。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明中国。表现:根据材料“由于中国出口的商品如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主要来自太湖流域,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巨额白银资本的流入,毫无疑问刺激了这些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备”并结合所学可知,农业: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大幅度提高粮食总产量;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农民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 手工业:出现手工工场,雇佣劳动。 商业: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商帮);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影响:根据材料“海禁政策显得愈来愈不合时宜”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梁启超《时务报》 (1896)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邹容《革命军》 (1903)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
陈独秀《每周评论》 (1918) 自从德国打了败仗, “公理战胜强权”这句话几乎成了人人的口头禅。
中外历史纲要(上) 巴黎和会上,强权战胜了公理,中国遭遇严重外交失败……
材料二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一九一九年,中国发生了五四运动。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
(1)公理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请结合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相关史实,简要阐释材料一表格中“公理”的不同内涵及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重大变革。 (阐释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
(2)根据材料二,概括俄国十月革命前后中国在革命道路学习方向上的变化,结合所学,简析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案】(1)例文:公理在不同时代有不同内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为救亡图存,梁启超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他的“公理”就是变法维新,学习君主立宪制,推动了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邹容的“公理”就是通过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推动了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建立。1917年中国参加了一战,此时,中国人民追求的“公理”是自由民主、和平独立。这也是世界的“公理”。巴黎和会上西方大国拒绝中国提出的正义要求,违背了世界的“公理”,引发了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总而言之,中国对内反专制求民主对外反侵略求独立的“公理”解放了国人的思想,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2)变化:从学西方(欧美)到学俄国或从走资本主义道路到走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道路
内在联系: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首先,根据材料一表格中“公理”的不同内涵和所学知识,可知公理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其次,结合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相关史实,可从不同“公理”的背景、内容及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重大变革等方面分析,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为救亡图存,梁启超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他的“公理”就是变法维新,学习君主立宪制,推动了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邹容的“公理”就是通过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推动了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建立。1917年中国参加了一战,此时,中国人民追求的“公理”是自由民主、和平独立,这也是世界的“公理”。巴黎和会上西方大国拒绝中国提出的正义要求,违背了世界的“公理”,引发了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等等。最后,概括总结即可,如中国对内反专制求民主,对外反侵略求独立的“公理”解放了国人的思想,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可知,从学西方(欧美)到学俄国或从走资本主义道路到走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道路。第二小问内在联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说20世纪50年代我国选择了苏联创造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在极度贫困条件下通过优先发展重工业和高积累政策保证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但同时也导致了经济效益低、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甚至倒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一开始是对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弊病的纠正。这种纠正是由于受到来自四个方面的压力和诱导:一是开眼看世界感到落后的压力;二是人民生活贫困的压力;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自己的经验教训;四是整个世界经济市场化、全球化的趋势。其中最重要的是对社会主义和国际形势的重新认识。
——武力《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史分析》,《近代史研究》2023年第1期
材料二: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1)根据材料一,概要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体制、工业结构特点。结合所学,扼要指出1978年底中国为顺应世界经济市场化、全球化的趋势做出的历史性决策及之后确立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扼要说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布局、领导核心和新的理论保障。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答案】(1)生产资料所有制:单一公有制;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决策: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总体布局:“五位一体”;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
理论保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体制及特点:根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我国选择了苏联创造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在极度贫困条件下通过优先发展重工业和高积累政策保证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并结合所学可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单一公有制;经济体制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重工业基础薄弱,并且面临的严重的国际环境,我国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决策:结合所学可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目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总体布局:结合所学可知“五位一体”;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协同性体现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具体是指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
理论保障: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以得出: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理论保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