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之小说与戏曲·随堂练习B卷
1.下图是从《列朝诗集小传》中统计的南方六省(市)诗人在各集数量占比折线图。据下图可知,明代( )
甲前集:朱元璋起兵至建国之间;甲集:洪武、建文两朝;乙集:永乐至天顺六朝;
丙集:成化、弘治、正德三朝;丁集:嘉靖至崇祯六朝
A.南方文化影响力显著上升 B.江南商贸繁荣推动文学兴盛
C.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较大 D.江浙地区成为全国文化中心
2.“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得数十金,可谓不胫而走者矣。”这是对《红楼梦》问世后流传情况的记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君主专制的削弱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学术文化的下移 D.科学技术的提高
3.清代小说《聊斋志异》中,作者描写白翁梦见自己走进儿子的衙门里,看见到处都是坐着、躺着的狼,而自己的儿子在白骨如山的官衙内却变为磨牙吮血的老虎。该作品( )
A.运用了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B.体现了明清文学的发展趋势
C.迎合了士大夫阶层的品味 D.揭示封建统治的黑暗腐朽
4.明朝中后期,笑话文学广为流行。有人认为“笑能疗腐”“心孔塞者,吾能笑之使达”“无所不可,道在戏谑”,冯梦龙甚至在《广笑府序》中拿尧舜、汤武、老子、佛祖、孔子等人开玩笑。这根源于当时( )
A.文化政策日益宽松 B.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C.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D.世俗文化得到发展
5.在明朝问世的文学著作中,以市民为主人公或涉及市民的作品逐渐增多。例如《喻世明言》有十一篇,《警世通言》有十三篇,《醒世恒言》有九篇,约占“三言”的四分之一;《初刻拍案惊奇》有十六篇,《二刻拍案惊奇》有十八篇,几近“二拍”的二分之一。材料反映 ( )
A.明朝社会成员身份平等 B.市民争取政治权力的斗争
C.工商皆本成为社会思潮 D.市民阶层扩大的社会现象
6.明末小说《二刻拍案惊奇》指出:“徽人因是专重那做商的,所以凡是商人归家,外而宗族朋友,内而妻妾家属,只看你所得归来的利息多少为重轻……犹如读书求名的中与不中归来的光景一般。”这反映出当地( )
A.营商环境日趋严苛 B.农商互助的经营模式
C.民众宗族意识强烈 D.经商的风气较为浓厚
7.清代小说《林兰香》成功地描绘了一大批市井人物,其中有侠客高士、僮仆侍婢、恶霸奸商等,全书人物达三百二十人之多。几个主要人物性格鲜明,如燕梦卿的逆来顺受、耿朗的卑劣、任香儿的嫉妒和任自立的贪婪等。这折射出当时( )
A.主流文学题材发生变化 B.世俗文学得到一定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 D.社会阶层流动日益加速
8.有学者指出,先秦至元,中国古代文史著作多深奥难懂、枯燥乏味,“义微而旨深,非通儒夙学,展卷间,鲜不便思困睡”。清代的历史演义则被赋予普及历史知识的重任,“以国史演为通俗”几乎成为小说家的自觉追求。因此,不少学者“敷衍其义,显浅其词”,“庶便俗庸易识”。据此可知,清代( )
A.通俗文学形式受到推崇 B.传统文学逐渐走向没落
C.历史演义成为主流文化 D.文学深受西学东渐影响
9.清代前期,一些学者回归汉学,从文字、文献的研究入手,对中国历史文化原典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证性研究,并在这种研究中发展了实证考据的科学方法和学术精神,这种研究体现了( )
A.对偏重思辨和直觉体悟学术传统的一次超越
B.经世致用的学术主张逐渐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C.清政府提倡对传统学术的考证研究
D.宽松的文化环境促进学术研究进步
10.明清时期的小说创作存在跟风现象。《三国演义》创作成功后,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热度持续升温;《水浒传》和《西游记》带动了英雄传奇和神魔小说的创作;《玉娇梨》等促进了才子佳人小说的繁荣。这一文化现象源于( )
A.城市经济的繁荣 B.市民阶层的壮大
C.世俗文化的兴起 D.文化教育的普及
11.“杨家将”的故事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演绎加工,影响不断扩大。明代宫廷王府演出所用的“内府本”中台词满是“忠孝节义”等内容。同时塑造了以佘太君、穆桂英为代表的杨门女将群体形象,出现穆桂英以武艺技压杨宗保、私定婚约等情节。这反映当时小说( )
A.只注重传播官方的理学思想 B.创作趋向长篇化、通俗化
C.以贵族家庭兴衰变迁为主线 D.凸显道德教化和市民文化
12.明中后期,剧作家和表演艺术家大量涌现,剧本创作十分活跃,其中徽州府的戏曲尤为繁荣,观戏听曲成为徽州商人生活的重要内容。这是由于( )
A.商帮实力雄厚 B.商品经济繁荣 C.抑商政策废弛 D.进步思潮兴起
13.明中期,昆剧在苏州一带大盛,并向南传播到嘉兴、杭州等地,向北传播到无锡、镇江等地;万历年间,昆剧沿运河越过长江继续北上到达北京。昆剧的传播反映了( )
A.经济发展促进文化重心转移 B.政治重心的文化吸引力不断增强
C.商帮活动推动市民文化传播 D.文化传播受交通条件影响
14.清代中后期,京剧在宫廷中日渐兴盛。除了以帝王将相为主角等宏大叙事的历史剧以外,还出现了许多以市民生活为题材的剧目,如《一捧雪》《蓟州堂》等。这表明( )
A.清王朝统治危机的逐渐加剧 B.经济发展世俗文化影响广泛
C.艺术受外来文化的重大挑战 D.京剧成为社会主流艺术形式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奇剧本《牡丹亭》,作者为汤显祖(1550-1616年)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与书生柳梦梅的凄美爱情故事。剧中的杜丽娘受《诗经·关雎》影响,萌生了男女之间的自然情感,因憧憬爱情而萌动春心。在爱情遭遇考验时,表现出执着的一面,意欲挣脱束缚,向往自由。但她还魂以后还幻想让父母承认他们的婚姻,对待婚姻,杜丽娘和柳梦梅做出了退让,重新回到了封建社会的“和谐”状态。
——摘编自黄江玲《戏剧人物杜丽娘与朱丽叶之比较》
材料二 “杨家将”的故事,源于北宋武将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祖孙三代抵抗契丹、防御西夏的真实历史。之后人们根据现实需求对其事迹不断演绎加工。在明代,宫廷王府演出所用的“内府本”中台词满是“忠孝节义”等内容;塑造了以佘太君、穆桂英为代表的杨门女将群体形象,出现穆桂英以武艺技压杨宗保、主动求爱、私定婚约,大破天门阵等情节。
——摘编自陈小林《杨家将故事考论》
“艺术植根于时代,时代是艺术创作的土壤”。结合所学,以材料中的艺术形象为例加以说明。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列朝诗集小传》中统计的南方六省(市)诗人在各集数量占比折线图”可知,南方六省市的诗人数量分布并不平衡,江浙地区占比极高,这反映了明代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较大,C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南方六省市,并未提到北方地区及其他地区的文化状况,不能推断南方文化影响力显著上升,排除A项;折线图为南方六省市诗人占比变化,不能推断出江南商贸繁荣推动文学兴盛,排除B项;折线图反映江浙地区在南方六省市占比较高,但不能推断江浙地区在全国比重,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时期的中国。根据“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得数十金,可谓不胫而走者矣”可知《红楼梦》的受欢迎程度,反映了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学术文化下移的表现,C项正确;《红楼梦》的广受欢迎体现的是市民精神文化的需求,并不能说明君主专制削弱、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AB项;《红楼梦》的广受欢迎,不能体现科学技术的提高,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衙门里,看见到处都是坐着、躺着的狼,而自己的儿子在白骨如山的官衙内却变为磨牙吮血的老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聊斋志异》描写官场中的人已不再是人,而变成了狼和老虎,揭示封建统治的黑暗腐朽,D项正确;这属于夸张的写作手法,排除A项;这时期明清文学的发展趋势是平民化,而材料内容主要揭示了封建统治的黑暗,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这种揭露封建社会黑暗的小说不会迎合士大夫阶层的品味,排除C项。故选D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明朝中后期(中国)。据材料“冯梦龙甚至在《广笑府序》中拿尧舜、汤武、老子、佛祖、孔子等人开玩笑”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不惧权威的思想,敢于调侃权威人物,C项正确;明朝时期,文化政策日益严格,不是宽松,排除A项;社会环境的安定是原因之一,并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世俗文化的发展也是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和结果,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的中国。材料“以市民为主人公或涉及市民的作品逐渐增多”,明朝反映市民阶层的文学著作增多,说明当时市民阶层壮大,D项正确;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等级森严,排除A项;材料信息和争取政治权力无关,排除B项;当时社会依然重农抑商,排除C项。故选D项。
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中的“徽人因是专重那做商的……只看你所得归来的利息多少为重轻”可知,徽人专重做商,当商人归家,只问利息多少,说明当地的经商风气比较浓厚,D项正确;材料讲述的是徽州人外出经商归来的情景,而非本地营商环境,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徽州农业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描述关于宗族意识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清代(中国)。据材料“其中有侠客高士、僮仆侍婢、恶霸奸商等,全书人物达三百二十人之多”,可以看出小说中出现了较多的市井人物,折射出当时世俗文学得到一定发展,B项正确;材料没有主流文学题材变化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文学的世俗化,无法得出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排除C项;仅从小说中描述,无法得出社会阶层流动,排除D项。故选B项。
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清代的历史演义则被赋予普及历史知识的重任,‘以国史演为通俗’几乎成为小说家的自觉追求。因此,不少学者‘敷衍其义,显浅其词’”结合所学可知,清朝时期,知识分子在撰写历史演义时,将其写的浅显易懂,受众更广,反映出这一时期通俗文学形式受到推崇,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传统文学逐渐走向没落,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历史演义更通俗易懂,没有体现出其已经成为主流文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西学东渐,排除D项。故选A项。
9.A
【详解】通过材料可知,清朝前期的文化研究偏重实证,这种研究做法是对较偏重思辨和直觉体悟学术传统的一次超越,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清朝前期的学术研究偏重实证,并不是经世致用的学术主张,材料也不能体现经世致用的学术主张逐渐发展成为时代主流,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交代清朝前期注重实证的学术研究是否受政府的影响,排除C项;D项表述错误,清朝前期君主专制越来越强化,这种专制也影响到文化领域,文化领域并不是宽松的环境,排除D项。故选A项。
10.A
【详解】明清时期的小说创作存在跟风现象反映了小说创作的盛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是因为小说满足了广大市民阶层的精神需要,而市民阶层的壮大根源在于城市经济的繁荣,A项正确;城市经济的繁荣带动市民阶层的壮大从而对小说的繁荣有所影响,市民阶层的壮大不是根源,排除B项;材料中明清小说的繁荣是世俗文化发展的表现,两者不存在因果关系,排除C项;明清时期没有实现文化教育普及,史实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11.D
【详解】根据材料“明代宫廷王府演出所用的‘内府本’中台词满是‘忠孝节义’等内容。同时塑造了以佘太君、穆桂英为代表的杨门女将群体形象,出现穆桂英以武艺技压杨宗保、私定婚约等情节。”可知,到明代,“杨家将”的故事中台词满是“忠孝节义”,凸显小说及戏曲道德教化的功能,另外,塑造了以佘太君、穆桂英为代表的杨门女将群体形象,出现穆桂英以武艺技压杨宗保、私定婚约等情节,凸显了市民文化的需要,D项正确;材料说明的是小说的作用,反映了市民文化的需要,而非只注重传播官方的理学思想,排除A项;小说经过不同历史时期的演绎加工,影响不断扩大,在材料中没有提及关于小说创作的信息,排除B项;“杨家将”的故事可以讲是以贵族家庭兴衰变迁为主线,但是不是所有小说都是以此为主线,如:《西游记》等小说,排除C项。故选D项。
12.B
【详解】根据材料“明中后期,剧作家和表演艺术家大量涌现,剧本创作十分活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商品经济繁荣,相应的,娱乐活动丰富,B项正确;A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进步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
13.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昆剧沿运河不断传播,北上到达了北京,反映出文化传播受交通条件影响,D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经济发展对文化重心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不足以说明政治重心的文化吸引力不断增强,排除B项;商帮对推动市民文化传播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14.B
【详解】根据材料“还出现了许多以市民生活为题材的剧目,如《一捧雪》《蓟州堂》等”和所学知识可知,京剧的世俗化色彩浓厚,主要是因为清朝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文化繁荣,B项正确;晚清时期清王朝统治危机的逐渐加剧,排除A项;京剧是本土文化,不是外来文化,没有体现外来文化影响,排除C项;京剧是戏曲,不是社会主流艺术形式,排除D项。故选B项。
15.在《牡丹亭》中,杜丽娘是一-个具有执着爱情的形象。她在受到爱情考验时表现出执着的一面,渴望挣脱束缚追求自由。然而,她在还魂后仍然幻想着让父母承认他们的婚姻,体现了封建社会对婚姻的重视和束缚。这个形象呈现了明清时期封建社会中女性在婚姻制度下的局限和束缚,同时也体现了那个时代女性对自由和爱情的渴望。而在“杨家将”的故事中,通过对杨]女将的塑造,展现了忠孝节义等传统美德。这些女将形象代表了中国古代军事文化中尊崇的价值观,她们勇敢、机智,以武艺在战场上展现出非凡的才能和勇气。这个形象凸显了她们对家族、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保护,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伟大名门]家族的崇拜和英勇军事精神的追求。综上所述,这两个艺术形象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呈现了不同的价值观和特征,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婚姻和忠孝节义的认识和期望。艺术形象的创作是受到时代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同时也会通过艺术的表达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塑造。艺术与时代相互依存,艺术创作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中才能有所发展和传承。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根据以上材料可知,两个材料中的艺术形象分别是《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和“杨家将”的杨门门]女将群体形象。这些艺术形象都是根植于所处时代的土壤,并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被创作和演绎。根据材料一中,“杜丽娘受《诗经·关雎》影响,萌生了男女之间的自然情感,因憧憬爱情而萌动春心。在爱情遭遇考验时,表现出执着的一面,意欲挣脱束缚,向往自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牡丹亭》中,杜丽娘是- -个具有执着爱情的形象。她在受到爱情考验时表现出执着的一面,渴望挣脱束缚追求自由。然而,她在还魂后仍然幻想着让父母承认他们的婚姻,体现了封建社会对婚姻的重视和束缚。这个形象呈现了明清时期封建社会中女性在婚姻制度下的局限和束缚,同时也体现了那个时代女性对自由和爱情的渴望。根据材料二中,“塑造了以佘太君、穆桂英为代表的杨门]女将群体形象,出现穆桂英以武艺技压杨宗保、主动求爱、私定婚约、大破天门门阵等情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杨家将”的故事中,通过对杨门]女将的塑造,展现了忠孝节义等传统美德。这些女将形象代表了中国古代军事文化中尊崇的价值观,她们勇敢、机智,以武艺在战场.上展现出非凡的才能和勇气。这个形象凸显了她们对家族、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保护,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伟大名门门家族的崇拜和英勇军事精神的追求。综上所述,这两个艺术形象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呈现了不同的价值观和特征,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婚姻和忠孝节义的认识和期望。艺术形象的创作是受到时代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同时也会通过艺术的表达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塑造。艺术与时代相互依存,艺术创作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中才能有所发展和传承。所以说,“艺术根植于时代,时代是艺术创作的土壤”。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之小说与戏曲·随堂练习A卷
1.蒲松龄在他的代表作《聊斋志异》中写了许多妖鬼狐仙的故事,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说明( )
A.蒲松龄对现实生活了解不多 B.妖鬼狐仙的故事确实存在
C.清朝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D.市民阶层开始形成
2.清代才子佳人小说《二度梅奇说序》认为,对于小说,“君子观之,可以助其上达;小人观之,可以止其下流,庶近忠孝”。同时,该书提到出门旅行,“舟中寂寞,别无醒目者”时,可以读小说“以消白昼”,且将阅读的快感比喻为“如风送锦帆何”。这体现出清代才子佳人小说( )
A.实现了教化与娱乐功能的统一 B.具有约束行为及励志的功能
C.以才子佳人作为主要创作对象 D.主要描写长途旅行中的见闻
3.明清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阴险残忍,虚伪奸诈,刘备仁德爱民、尊贤礼士,关羽勇武过人,义重如山;《杨家将》讲述了精忠报国,满门忠烈的动人事迹。这反映明清小说( )
A.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 B.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C.冲击了儒学正统地位 D.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4.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载,浙江人蒋生行商至汉阳,看中了缙绅马少卿的女儿。蒋生本来以为“经商之人,不习儒业,只恐有玷门风”,怕婚事不成。马少卿却认为“江浙名邦,原非异地,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遂许婚。这虽是文学描述,但从中可见明中后期( )
A.纲常礼教束缚被打破 B.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
C.市民阶层的分化加剧 D.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冲击
5.导致如图追求个性解放的著作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雇佣关系的产生 B.君主专制的加强
C.理学思想的衰落 D.商品经济的发展
6.下表是明代浙江嘉兴地区某次乡镇集会时所演的剧目及次数。这些剧目( )
历史英雄剧(25次) 《咬脐记》《连环剧》《浣纱记》《虎牢关》《楚霸王》《单刀会》《三顾茅庐》》薛仁贵》《十二寡妇征西》《黑旋风》
风情剧(6次) 《红拂记》《汉宫秋》《西厢记》《二乔记》《游赤壁》
仙佛剧(8次) 《西游记》《游月宫》《偷桃记》《一叶苇江》
文人剧(1次) 《秦月楼》
A.充满了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 B.弘扬了封建王朝的主流价值
C.彰显了民主自由的时代精神 D.迎合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7.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许多女性文学世家,一家之中祖孙、母女、婆媳、姊妹、姑嫂、妯娌等均系诗人、词人、文学家。她们敢于发声否定“内言不出于阃(内室)”的传统观念,自著诗话、诗评;一些书坊也编选、出版女性诗文总集、选集、别集。这可反映当时江南地区( )
A.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 B.妇女政治地位的显著提高
C.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丰富 D.书院教育摆脱了科举束缚
8.明清时期,幽默文学中的笑话集数量急剧增长,表现题材广泛拓展。嘲弄和揶揄的对象包含昏庸无能的官员、新兴而起的商人、见识有限的乡下人。这反映了当时( )
A.儒家思想受到严重冲击 B.政府放松了政治管控
C.世俗文化契合经济特性 D.文学产生了娱乐功能
9.功过格是明清时期广泛流传于民间社会的善书,记录日常生活中的“功”与“过”,年终进行功过核算。如《了凡功过格》“准百功”有“救免一人死”“完一妇女节”“为人延一嗣”等条目;《太微仙君功过格》“过律”有不仁、不义、不善等。功过格的流行反映了( )
A.儒家伦理世俗化、民间化 B.基层社会推行自治管理
C.佛教的兴盛影响社会生活 D.统治者的思想文化专制
10.中国戏曲中的某一剧种被誉为“国粹”,其角色分为生、旦、净、丑,表现形式包括唱、念、做、打。该剧种是( )
A.昆曲 B.京剧 C.杂剧 D.传奇
11.下表为部分明代通俗小说作品情况表。表中所列“居住地”均属明代主要运河城市。这可以用来佐证( )
作品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隋史遗文》
作者 罗贯中 施耐庵 吴承恩 袁于令
居住地 浙江杭州 浙江杭州 江苏淮安 江苏苏州
A.历史传统束缚了文学的发展 B.小说促进了运河城市的崛起
C.商品经济是世俗文学的基础 D.通俗小说成为江南主流文化
12.乾隆年间,时人记载了顺德县摸鱼歌的表演盛况,“邑迎神赛会,多演戏,男女混集,王公严禁之。俗好唱摸鱼歌,王公自以为孝、悌、忠、信四歌,令瞽者沿街唱之,日给口粮,风俗为之不变。”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朝廷思想控制得到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传统秩序
C.世俗文化取得重大成就 D.歌谣以社会教化为主旨
13.汤显祖认为戏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教化作用,是“以人情之大窦,为名教之至乐”。冯梦龙认为《论语》《孝经》等儒家经典的感染力都不如小说“捷且深”,他在整理民歌时“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把矛头直指封建礼教的虚伪性。这表明( )
A.民间文艺冲击了儒学正统地位 B.小说戏曲成为社会教化主体
C.通俗文学影响力超过高雅文学 D.八股取士制被知识分子舍弃
14.中国的昆曲和京剧都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昆曲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却没有在市场上得到充分认可。在晚清京剧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这主要是因为京剧( )
A.艺术审美价值更高 B.表达了百姓的政治诉求
C.迎合民众文化需求 D.内容贴近民众生活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隆庆年间,传奇《浣纱记》以昆山腔上演,轰动了当时的剧坛,各地争相上演,大大促进了传奇的创作。万历年间,形成我国戏曲史上继元杂剧之后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汤显祖是其中最杰出的剧作家。汤显祖出身书香门第,他广学博识,性格孤傲,不肯事权贵,致使其宦途艰难,后辞官归乡,潜心著述。他崇尚真情,认为“世总有情”,“人生而有情”,成为文学戏曲界反理学思潮的代表。其代表作为《临川四梦》,而以《牡丹亭》成就最高,该剧以杜丽娘追求爱情和理想的生活为主线,讲述了一个似真似幻的奇异故事,既反映了晚明社会的某些本质,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又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摘编自周传家《中国古代戏曲》
材料二 作为一种全国流行的戏曲剧种,京剧的产生若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陆续进京算起,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和明、清流行的昆腔、弋阳腔比较起来,它是从乾隆末年才开始逐渐形成的,比较年轻……各省官员为祝贺乾隆寿诞,纷纷进京献戏;以唱徽戏为主的四大徽班接踵进京,在祝寿以后仍留在京师演出,风靡北京城。四大徽班在演出中不故步自封,而是博采众长,同汉调艺人合作,又接受昆腔、秦腔的一些曲调和表演方法……逐渐融合、演变成为一种属于板腔体音乐,唱腔以二黄和西皮为主的“皮黄”系统。
——摘编自赵伯陶《冷月清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汤显祖成为万历年间“最杰出的剧作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京剧的特点,并说明京剧成为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的原因。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蒲松龄借妖鬼狐仙的故事,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专制严重,C项正确;蒲松龄写出了影射社会现实的《聊斋志异》,不可能对现实生活了解不多,排除A项;妖鬼狐仙的故事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排除B项;市民阶层在唐宋时期就开始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
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据题意可知,清代的才子佳人小书既有教化功能,同时也有消遣娱乐功能,体现出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实现了教化与娱乐功能的统一,A项正确;B项不能全面涵盖材料信息,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清代才子佳人小说的功能,并未体现其主要创作对象与主要描写内容,排除C、D两项。故选A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明清小说承载一定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教育人民,传播“仁德”“义”“忠”等道德和伦理观,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A项正确;明清小说有虚构内容,“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的表述不符合实际情况,排除B项;材料中的“仁德”“义”“忠”等思想是儒学的内容,不会冲击儒学正统地位,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明清小说的价值导向,与商品经济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据材料可知,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记载了缙绅马少卿同意了浙江商人蒋生与女儿的婚事,并且认为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基于文化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这一原理,可知,小说中马少卿在女儿婚姻问题上不在乎蒋生商人的身份,同时认为“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这一行为折射出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冲击,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据所学,封建社会纲常礼教束缚未被打破,排除A项;B项说法错误,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开始于鸦片战争时期,题干涉及时间是明代,时间不相符,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市民阶层的分化加剧,排除C项。故选D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追求个性解放的世俗文学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而出现,D项正确;A项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排除A项;B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当时理学占统治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6.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据材料“历史英雄剧(25次)风情剧(6次)仙佛剧(8次)文人剧(1次)”并结合所学,历史英雄们大多爱僧分明、嫉恶如仇,可使那些长期遭受压迫欺凌、敢怒而不敢言的市井小民们拍手称快,而风情剧可带给市民情感慰藉等等,可得出随着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演的剧目和次数迎合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D项正确;材料中《西游记》等很多剧目并非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排除A项;很多剧目当然也会起到社会教化功能,但主要还是迎合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排除B项;明代仍是封建君主专制政治,缺乏民主自由的时代精神,排除C项。故选D项。
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明清时期(中国)。据材料“南地区出现了许多女性文学世家”“她们敢于发声否定‘内言不出于阃(内室)’的传统观念,自著诗话、诗评;一些书坊也编选、出版女性诗文总集、选集、别集”及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伦理秩序,因此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达,推动了女性身份地位的变化,包括女性成为文学世家、打破对女性的伦理束缚和出版女性作品,推动了社会的进步,A项正确;材料反映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不是政治地位,排除B项;材料反映女性社会身份地位的变化,而不是市民阶层文化生活,排除C项;明清时期书院教育与科举制度相结合,该史实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中明清笑话文学数量、题材等变化可知,笑话文学的发展,满足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适应了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经济特性,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当时世俗文化契合经济特性,无法体现儒家思想受冲击,排除A项;题干材料侧重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联,而非政治管控的影响,排除B项;文学的娱乐功能并非明清才出现,排除D项。故选C项。
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功过格是明清时期广泛流传于民间社会的善书,记录日常生活中的‘功’与‘过’,年终进行功过核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功过格通过记录日常生活中的“功与过”,将儒家思想平民化,有利于儒家思想在平民间的传播与交流,反映了儒家伦理的世俗化与民间化,A项正确;功过格善书在民间的流行不属于基层自治的范畴,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关于佛教盛行的相关表述,排除C项;儒家思想的平民化实践并不是文化专制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A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本题材料“国粹”、“角色分为生、旦、净、丑,表现形式包括唱、念、做、打”可知,这种剧种的特点与京剧一致,京剧被誉为“国粹”,B项正确;昆曲、杂剧、传奇不是被称为“国粹”的剧种,排除ACD项。故选B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表中所列作者,身居因商而兴的运河城市,商品经相对发达,在此基础上,这些作者创作了一系列通俗小说,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C项正确;丰富的历史素材是明代通俗小说发展的重要条件,排除A项;小说的发展建立在城市崛起基础之上,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通俗小说成为江南主流文化,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可知,乾隆年间的迎神赛会,“王公严禁之”,但伴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迎神赛会受到民众欢迎,王工只能“自以为孝、悌、忠、信四歌,令瞽者沿街唱之”,据此可知,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的秩序,B项正确;据材料可知,虽然王公严禁迎神赛会,但迎神赛会有了一定程度发展,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世俗文化的发展,没有体现世俗文化取得“巨大成就”,排除C项;歌谣适应了普通民众的需要,虽然有些体现儒家伦理道德,但歌谣并非以社会教化为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汤显祖认为戏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教化作用,冯梦龙更是提出儒家经典的感染力都不如小说“捷且深”,并把矛头直指封建礼教的虚伪性,这就说明民间文学艺术对儒学的正统地位形成了冲击,A项正确;材料表明民间文艺冲击了儒学正统地位,但不代表小说戏曲成为社会教化主体,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且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C项表述只说到“文学”,没说到“戏曲”,且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D项表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八股取士制没有被知识分子舍弃,排除D项。故选A项。
14.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晚清京剧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是因为它更加世俗化、平民化, 在演出市场上更符合市民阶层的需要,C项正确;京剧与昆曲相比,昆曲的艺术审美价值更高,排除A项;京剧并未表达百姓的政治诉求,排除B项;材料中无法看出京剧内容是否贴近民众生活,排除D项。故选C项。
15.(1)原因:不惧权贵的做事风格;具有崇尚真情、反理学的倾向;满足市民阶层的文化消遣需要。(答对任意两点即可)
(2)特点:形成时间晚(比较年轻)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多种唱腔和表现手法。(答对任意两点即可)原因:吸取各地戏曲的长处,并进行了艺术创新;比较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中国戏曲的精华;广受市民阶层和统治者欢迎。(答对任意两点即可)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关于汤显祖成为万历年间“最杰出的剧作家”的原因,由材料“性格孤傲,不肯事权贵”可知,不惧权贵的做事风格;由材料“他崇尚真情,认为“世总有情”,“人生而有情”,成为文学戏曲界反理学思潮的代表。”可知,具有崇尚真情、反理学的倾向;据所学可知,汤显祖的作品立足于社会实际,满足市民阶层的文化消遣需要。
(2)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清朝(中国)。第一小问,关于京剧的特点,由材料“和明、清流行的昆腔、弋阳腔比较起来,它是从乾隆末年才开始逐渐形成的,比较年轻”可知,形成时间晚;由材料“而是博采众长,同汉调艺人合作,又接受昆腔、秦腔的一些曲调和表演方法…”可知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多种唱腔和表现手法。
第二小问,关于京剧成为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的原因,据所学可知,京剧作为一种戏剧,几乎汲取了各地戏曲的长处,并进行了艺术创新;京剧几乎浓缩了所有戏曲的特点,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中国戏曲的精华;一种面向市场的艺术判断它好不好的根本是否受观众喜爱,就实际情况来讲,京剧广受市民阶层和统治者欢迎。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之小说与戏曲随堂练习AB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