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湖南省岳阳市2024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教学质量监测试卷(答案)

岳阳市 2024 年高中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25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50 分)
1-5 BDDBC 6-10 AADCC 11-15 CABAD 16-20 BDBCB 21-25 ACDBD
二、非选择题(三大题,共 50 分)
26.(18分)(1)目的:举荐人才;考察官员;维护统治。(3分)
具体标准:品德(或德行);学识(或文化修养);才能(或工作能力)。(3分)
(2)历史现象:状元、进士群体主要集中于江浙(长江中下游)地区。(3分)
原因:经济重心南移。(3分)
(3)变化:考试程序更完善;面向社会开放;更加强调公平竞争。(3分)
影响: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人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3分)
27.(12分)示例:盛世思危,顺应历史大势方能长治久安(2分)
清朝前中期达到了农耕文明的顶峰,出现了盛世局面,表现在政治上平定三藩、设台湾府,实
现国家统一与稳定;改土归流、设驻藏大臣等加强边疆治理和中央集权,疆域辽阔,奠定现代中国
版图;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摊丁入亩、人口增长;文化上修订《四库全书》,传统文化
进入总结时期,取得巨大成就。但是,清政府固守传统,未能及时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向工业
文明迈进,实现社会转型,因而面临危机。表现在政治上以军机处为代表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经济上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思想文化上八股取士、文字狱钳制了人们思想,摧残了文
化;外交上坚持天朝上国观念,采取闭关自守政策。这些措施导致了中国与世界隔离,逐步落伍于
世界。(8分)
总之,清朝前中期,在康乾盛世之下隐藏着危机。从清朝的历史发展中,我们需认识到要顺应
时代发展潮流,居安思危,具备世界视野、增强忧患意识。(2分)
28.(20分)(1)理解:洋务运动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有一定
的进步作用,故作者认为它“并不是坏东西”。(4 分)洋务运动是在封建制度基础上的修修补补,其
根本目的是利用西方技术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并没有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故作者认
为它是“小变”“量变”。(4分)
(2)宣传内容的变化:初期宣传民主、科学和自由,之后宣传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后以传播马克
思主义为主。(4分)
性质的变化:由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转变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化。(2分)
(3)原因: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五四运动的爆
发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激励人们探求救国道路,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4分)
精神财富:爱国救亡,民主自由,文化启蒙,英勇斗争。(2分)姓名 考号
岳阳市 2024 年高中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高一历史
本试卷共 8 页,共 28 道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考号、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如 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 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选择题(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 .某学者指出,公元前四千年中国存在的区域文化带有内蒙古长城带、仰韶文化、大汶口文 化、大溪文化、太湖长江三角洲文化、大坌坑文化等,这些文化彼此相互作用,历经 1700 年,史前“文化中国共识圈 ”正式形成。这表明
A .不同文明的交融互动最终促成了国家的形成
B .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格局
C .地理的复杂性与分层性奠定中华文明的基础
D .中华文明由黄河流域向周边逐渐扩展
2 .下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据此可知秦朝
名称 主要职能 名称 主要职能
郎中令 宫中警卫 宗正 皇室宗族
卫尉 宫门警卫 廷尉 司法和首都警卫
少府 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 典客 少数民族事务
太仆 宫廷车马 治粟内史 国家财政和税收
奉常 宗教、礼仪和教化
高一历史试卷 第 1 页(共 8 页)
A .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C .确立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制度
B .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 D .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
3 .中文里原来并无“塔 ”字,魏晋以后才造出“塔 ”字。印度的塔早期多是“覆钵 ”或“覆 盆 ”式,也就是一个半圆覆钵形的大土冢。而中国工匠将这种佛塔形式同中国传统建筑艺
术结合,创造出各种造型美观、千姿百态的佛塔。这反映了
A .宗教信仰与民众的生活紧密相连 B .佛教本土化并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C .中国墓葬形制深受佛教文化影响 D .佛教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4 .唐德宗建中元年,朝廷税制从“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 ”转变为“户无主
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这一举措
A .抑制了土地兼并 B .减轻了人身束缚
C .发展了庄园经济 D .提高了商人地位
5 .宋朝绘画以饱满的写实精神展现了社会百态,较之北宋对大型人物活动场景的过多关注, 南宋绘画则更多地把村医、舟船、行旅、牧童、耕织、商贩等凡俗场景运用到绘画创作之
中。这一变化反映出
A .社会逐渐由兴盛走向衰落 B .市民阶层的兴起
C .城乡发展和商品经济繁荣 D .传统观念的颠覆
6 .1333 年,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唐兀、回回、于阗、哈喇鲁、畏 兀儿等民族 50 名,其中母亲为汉人的占比为 58% ,妻子为汉人的占比近 70% 。这说明 了元朝
A .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B .已经完全实现汉化
C .科举考试更加公平 D .奉行民族歧视政策
7 .明代内阁辅臣大多采用由皇帝直接下令决定某人入阁的形式,叫“特简 ”。后来,也可以 由阁臣会同非内阁的廷臣推荐候选人供皇帝选择;皇帝若拿不定主意,可以抽签决定,叫
“枚卜 ”。这
A .利于皇帝控制内阁 B .要求内阁辅臣德才兼备
C .内阁辅臣权力膨胀 D .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8 .清前期,苏州女性流行以鲜花为头饰,当地又有“莺语东风二月过,山中花少市中多。桑
畦尽作栽花地,那得缫丝有绮罗 ”之语。这反映了该地区
A .消费观念的奢靡化 B .产品加工的专业化
C .土地利用的精细化 D .农业产品的市场化
9 .徽商形象反差很大,在明清文学作品中,徽商吝啬贪财。在现实中,徽商是明清最重要的
商帮之一,生活作风克勤克俭、创业精神吃苦耐劳。此现象能够说明
A .明清闭关自守,徽商地位没落 B .小农经济主体,商帮影响力有限
C .传统思想观念,商人地位不高 D .政府有意引导,巩固统治的需要
高一历史试卷 第 2 页(共 8 页)
10 .鸦片战争时,在三元里抗英斗争中,有一张出自乡绅之手的对英国侵略者的“ 晓谕 ” 说:“我虽乡愚小民,乃亦天朝赤子。惜身家亦惜土地,终怀父母之邦。”可见当时的
一些乡绅
A .饱读儒家经典著作 B .主动指挥了鸦片战争
C .初具民族主义观念 D .已经走在近代化前列
11 .据史载,光绪二十七年(1901 年) ,中国市场除洋布大宗之外,“(洋货)一切日用皆能体华 人之心,仿华人之制,如药材、颜料、瓶盎、针纽、肥皂、灯烛、钟表、玩器,悉心讲
求,贩运来华,虽僻陋市集,靡所不至 ”。由此可推知,当时中国
A .工业生产体系较为完整 B .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传统手工业受到了冲击 D .积极融入世界市场
12 .1895 年至 1898 年,中国民族工业新设厂投资万元以上者 55 家,年均 13.75 家。而 1904 年至 1910 年间新设厂投资万元以上者 276 家,年平均 39.4 家,是前者的 2.87 倍。上述
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 .清末新政奖励实业 B .列强放松经济侵略
C .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D .辛亥革命扫清障碍
13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实际上经历了“西化 ”“反西化 ”“近代化 ”三个交叉的探索过程。
下列各项中,符合“反西化 ”和“近代化 ”内容的是
A .虎门销烟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C .辛亥革命 维新变法运动 D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14.有学者在研究新文化运动时说:“中国的知识分子是与根深蒂固的自我压抑习性进行战斗; 这种习性乃是由家族权威而非神权专制所支持……要将中国从数个世纪以来的‘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纲常名教中解放出来 ”。该学者意在
A .表明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礼制的目标 B .说明国人思想的愚昧与落后
C .强调思想解放与救亡图存的紧密联系 D .抨击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
15 .《申报》 的报道称:五四运动是一场阻止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签署对德“和约 ”、要求惩 办亲日卖国贼的全国性学生爱国运动。 日本媒体在报道五四运动时,却将其定性为“排
日 ”学生的一场暴动。中日媒体对五四运动的报道不同说明了
A .新闻报道不能作为研究史料 B .年代久远使历史真相难还原
C .新闻报道众说纷纭没有价值 D .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解释
高一历史试卷 第 3 页(共 8 页)
16 .“横扫黔省,所向无敌。威震云南,龙云丧胆。追剿之敌,叫苦连天。克服天险金江,战
胜雪山草地 ”描写的历史事件
A .沉重打击了侵略势力 B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C .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 D .促成工农武装道路的开辟
17 .下图可以用于印证
1939 年陕甘宁边区人民投票选举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 B .抗日民主根据地不断扩大
C .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式建立 D .抗日根据地民主制度推行
18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 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
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A .九一八事变 B .南京大屠杀惨案
C .卢沟桥事变 D .重庆大轰炸惨案
19 .根据下表内容,可判断其主题应为
时间 解放区工作事项
1948 年 10 月 长春解放后,改造基层政权,取消旧的保甲机构,建立了区公所
1948 年 11 月 沈阳解放,及时打碎旧政权机构,废除保甲制度,建立街道政权组织
1949 年 3 月 东北各省普遍召开了村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村人民政府委员会
高一历史试卷 第 4 页(共 8 页)
A .全国解放区展开基层治理
C .东北基层民主政权的建设
B .保甲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
D .解放区人民实现当家作主
20 .下图为 20 世纪 50 年代《人民日报》中“和平外交 ”与“和平共处 ”的使用频率图。“和
平外交 ”与“和平共处 ”使用频率的变化反映了新中国
A .开创独立自主新型外交 B .外交政策逐步走向成熟
C .实现中西大国关系突破 D .打破西方外交孤立局面
21 .1959 年 4 月 29 日,毛泽东用党内通信的形式写信给省、地、县、社、队、小队六级干部 说:“根本不要管上级规定的那一套指标。不管这些,只管现实可能性。例如,去年亩产
实际只有三百斤的,今年能增产一百斤、二百斤,也就很好了。”毛泽东此信件
A .认识到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B .纠正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错误路线
C .提出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理论 D .总结了“一五 ”计划的建设经验
22 .1979 年国家对稻谷、油料作物和棉花的定购价格提高了 17. 1% ,对定购义务外的超购部 分支付高于定购价 30%―50%的奖励。在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下,当年农
业总产值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反映出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泛推行 B .取消统购统销促进了农业发展
C .价格制度改革激发农民积极性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3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农村流行一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
分地,耕者有其责。”其中“三十年后又分地 ”指
A .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B .进行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 .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4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 150 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 肉兄弟。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
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的关键是
A .实现直接“三通 ” B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 .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 .践行“一国两制 ”构想
高一历史试卷 第 5 页(共 8 页)
25 .据统计, 目前已有 10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 ”,4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 织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参与建设的既有发展中国家,也有发达国家。这表明“一带
一路 ”
A .使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更加明显 B .推动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 .体现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核心地位 D .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新动力
二、非选择题(26 题 18 分,27 题 12 分,28 题 20 分,共 50 分)
26.( 18 分)两汉至明清时期的选官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举孝廉是两汉时期察举制度中最普遍盛行的制度。汉武帝元朔元年(前 128 年)
“令二千石举孝廉”,正式规定郡国守相,若 “不举孝,不奉诏, 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 任也, 当免”,作为对二千石等官吏是否忠勤于国家的考察方式之一,后又规定了郡国察举孝 廉的人数和具体标准。其标准有四项:“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 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 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
才任三辅令”。
——摘编自《汉书》《续汉 ·百官志一》等
材料二 南宋至明清时期,考中的状元、进士群体的地理分布图
——摘自张希清、毛佩琦等主编《中国科举制度通史》 高一历史试卷 第 6 页(共 8 页)
材料三 宋朝科举制度取消了门第限制,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如 “工商 杂类”获得应试的资格,到北宋末年,甚至僧道亦可参加应试。在举行考试时,逐步形成了 严格的密封考生姓名的 “糊名”制度;设立专门负责誊录考生答卷的 “誊录”制度,还有主
持考试的高官不回家,锁门谢客,不与外人往来的 “锁院”制度。
——摘编自宋希清《中国古代科举制度通史》
( 1)根据材料一,简析汉武帝时期实施“察举制度 ”“举孝廉 ”的目的,并概括这些选官制 度的“具体标准 ”。(6 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示意图反映的历史现象,从经济的角度阐述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6 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析宋代科举制度的新变化,并概括这一变化对宋代政坛的 影响。(6 分)
27 .(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结合材料,围绕“盛世与危机 ”,自拟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 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高一历史试卷 第 7 页(共 8 页)
28.(20 分)为实现独立富强,近代中国各阶层人民进行了前赴后继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认为:“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代表了维新派 的共识。他批评了惨淡经营 30 年的洋务运动,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 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 与这种 “ 小变”不同的是康有为
主张 “全变”。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发展转变的过程。先是以 西方文化的民主和科学为 口号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批判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 文化,继而学习宣传十月革命,以俄为师,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五四之后发展转变为以 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的思想文化运动。 … …新文化启蒙运动的性质,也由其初期资产阶级的
新文化反对封建阶级旧文化的斗争,转变成了为新的革命斗争服务的新文化运动了。
——李世俊《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的现代意义》
材料三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 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 … …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奔腾向前,不可阻挡
了。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摘编自胡绳武、金冲及《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丰碑—辛亥革命》
(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 ”这一
观点?(8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文化运动在宣传内容和运动性质方面的变化。(6 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辛亥革
命和五四运动留给后人怎样的精神财富?(6 分)
高一历史试卷 第 8 页(共 8 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湖南省岳阳市2024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教学质量监测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