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二 历 史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交回。
3 .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有学者指出,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实际上是从“大一统 ”到“大统一 ”的重大变迁。 前者是以周天子为中心的文化秩序和政治象征,后者则已经上升为一种政治制度。下列
最能支持该学者观点的是
A .政治权力与宗法关系更紧密 B .中央到地方垂直统治的建立
C .华夏民族的活动区域更广阔 D .神权对政治的影响逐渐减弱
2. 东汉时期的庄园以农业生产为主,农林牧副渔多业并兴、综合经营,设有煮盐、冶铁、
酿造、纺织等作坊; 田庄内也有商品交换,可以“ 闭门成市 ”。这说明东汉庄园
A .产业经营方式灵活 B .利于民营手工业发展
C .商业发展水平较高 D .带有自给自足的特征
3. 据敦煌悬泉置遗址(驿站)出土的汉简记载,该驿站有官卒徒御 37 人、传马 40 匹和传
车 10 多辆。在当时敦煌郡东西 300 千米的地面上有 9 座类似的机构。这表明
A .交通建设是边疆治理的重要手段 B .丝绸之路是中外贸易的主要通道
C .道路畅通是基层管理的根本保障 D .驿站管理是开疆拓土的先决条件
4. 汉代骆驼形象塑造稚拙,与真实的骆驼存在差距。到了唐代,骆驼形象塑造更多,制作
更为生动,其中,胡人牵引载货骆驼的造型已非常普遍。汉唐骆驼形象的变化反映了
A .陆路交通的进步 B .国家实力的提升
C .艺术创作的世俗化 D .中外交往的深入
高二历史试题 第 1 页(共 8 页)
5. 表1为隋唐宋元时期中国医学发展情况(部分)。据此可知,我国古代医学的发展
表 1
朝代 发展情况
隋 杨上善奉敕编撰《太素》
唐 中央置太医署,分医学为四科 … …地方也广泛设立医学校教授医学
宋 设立校正医书局,校定古代医书,编写本草、 医方,并刊刻印行
元 现存最早的宫廷处方《御药院方》于至元四年刻板成书
A .源于大一统的体制 B .得益于政府的支持
C .以继承传统为宗旨 D .由宫廷医生所主导
6. 据《明史·湖广土司传》记载,“土官应袭子弟,悉令入学,渐染风化,以格顽冥。
如不入学者,不准承袭。 ”该规定
A . 旨在通过教化加强边疆管理 B .巩固了改土归流的成果
C .反映了明朝教育体系的发展 D .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政策
7. 据统计,明末松江部分地区棉田占到耕作面积的一半,有的地区种稻谷者仅占十之三四;
太仓“统计州县地不下八千余顷,大率种木棉者十之七 ”。这一现象
A .适应了江南市镇经济的发展 B .凸显了当时区域分工的加强
C .反映了传统经济结构的解体 D .体现了当地粮食亩产量的提高
8. 雍正时期废除贱籍制度,把世代相传的不属于士、农、工、商的贱民,“开豁 ”为民,
编入户籍。雍正帝此举
A .改变了户籍的管理职能 B .便于加强中央集权
C .确保了基层秩序的稳定 D .利于增加政府收入
9. 晚清时期,有学者认为“科举制在成千年中缓慢演进,但(现在)它需要移植一些西方
的理念以使之适应变化了的现代生存环境 ”。符合该观点的措施是
A .废除科举制,采用学堂选官 B .裁减冗官,瓦解六部建制
C .设学部,统一管理全国教育 D .加设经济特科,选经世济变之才
10. 有学者认为,“ 民国初期上演的所谓‘政党政治 ’,不过是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和封 建军阀、官僚、大地主们之间的系列争斗,而新兴的资产阶级则被裹胁其间,毫无作为。”
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当时
A .缺乏有利的政治环境 B .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
C .缺乏规范的制度保障 D .缺乏必要的文化氛围
高二历史试题 第 2 页(共 8 页)
11. 图 1 为民国初年的年画《上海胜景洋场跑马图》。该年画
图 1
A .促进了民主意识的广泛传播 B .体现了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
C .展示了通商口岸的祥和富裕 D .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
12. 1949~1958 年,我国城市数量从 132 个增加到 184 个,增加了 52 个。其中,东部地 区增加了 3 个,贡献 5.77%;中部地区增加了 23 个,贡献 44.23% ,西部地区增加了
26 个,贡献 50.00% 。引发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家政策的影响 B .国际环境的恶化
C .工业体系的初建 D .三线建设的开展
13. 1963 年 4 月,刘少奇在访问印度尼西亚时指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 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主独立的斗争,是世界和平运动的极重要组
成部分。 ”刘少奇强调的是
A .中国与印尼相似的历史遭遇 B .亚非拉国家联合的必要性
C .反帝反殖运动具有世界意义 D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紧迫性
14 .1996 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要求“反 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形成……社会主义义利观,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规范 ”。该要求在当时主要是为了
A .完善市场经济体系 B .深化改革开放
C .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D .践行以德治国
高二历史试题 第 3 页(共 8 页)
15. 古罗马帝国初期,元老院、公民大会等传统机构保留了下来,维持了“共和 ”的假象。 因此,有学者称当时“将专制和民主政治相结合,人们既不受民主制的放纵影响,也
不受专制的蛮横影响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 .建立了元首制度 B .公民大会掌握国家实权
C .实行贵族寡头政治 D .元老院掌控国家立法权
16. 图2为5~6世纪的君士坦丁堡平面图。据此可知,当时该城
图 2
A .规模领先欧洲 B .布局反映王权受限
C .功能相对齐全 D .形制体现对称统一
17. 13 世纪,英国贵族发动反叛,他们“ 自始无意推翻封建王权,仅是对王权范围作了界
定,把国王与贵族之间的关系维持在正常的封建秩序之中 ”。该事件
A .破坏了封君封臣制度 B .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C .肯定了国王的合法地位 D . 旨在保障骑士和市民利益
18. 某国际文件规定,以后通过谈判达成的条约必须被遵守,并且对违法者要科以处罚。 这一规则体现了国际法的强制性,尤其具有法律意义。因此它被称为“ 国际法上第一
个宪法性文件 ”。该文件是
A .《战争与和平法》 B .《非战公约》
C .《国际联盟盟约》 D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高二历史试题 第 4 页(共 8 页)
19. 图 3 反映的是
图 3
A .商业革命的开展 B .马铃薯的传播路径
C .三角贸易的扩大 D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20. 表 2 是《拿破仑法典》三编正文主要内容。这说明该法典
表 2
第一编 人法 婚姻、 离婚和分居、父母子女关系、父权、监护、成年等
第二编 财产法 广泛涉及了所有权、用益物权、地役权等内容
第三编 取得财产所 有权的方法 继承、生前赠与和遗嘱、债的一般规定、特定种类契约的 规则、夫妻财产制度、 留置和抵押以及诉讼时效
A .遵循了民主平等的程序 B .确立了严密的司法原则
C .巩固了法国大革命成果 D .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21. 图 4 和图 5 分别为 1650 年和 1800 年欧洲城市潜能分布示意图(注:图中数字代表欧 洲城市潜能高低)。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图 4 图 5
A .全球航路的开辟 B .工业革命的开展 C .贸易中心的转移 D .世界市场的形成
高二历史试题 第 5 页(共 8 页)
22. 表 3 为 1870~ 1900 年的铁路里程(单位:千公里)。这一现象
表 3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澳洲
1870 年 210 105 93 8 2 2
1880 年 373 169 175 16 5 8
1890 年 617 224 331 34 9 19
1900 年 790 284 402 60 20 24
A. 有利于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 B. 推动了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
C. 得益于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D. 表明铁路里程与国家实力成正比
23. 1918年,美国许多城市限制市民前往公共场所,电影院、舞厅等也被迫长期关闭;同 年10月是美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个月,20万美国人在这个月死去,1918年美国的平均
寿命因此比平常减少了12年。上述现象的出现最有可能源于
A .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B .极端气候的出现
C .全球性疫病的影响 D .工业对环境的破坏
24. 据统计,20 世纪 70 年代末,在西欧和北欧等国,从事服务行业的人员占据了就业人 口中的绝大多数,他们就职于通讯、交通、银行、公共管理等行业。意大利等国也紧
跟其后。这一历史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
A .国际贸易的客观推动 B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C .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D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25.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美元储备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比例在 2000 年左右达到 最高,超过 72% ,此后不断下降。虽然在 2013~2015 年因欧债危机出现短暂回升,但此
后再次回落。截至 2022 年底,已经降至不足 60% 。这一现象
A .表明美元已丧失世界货币地位 B .反映了世界货币体系的完善
C .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 .体现了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高二历史试题 第 6 页(共 8 页)
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
26.(15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选官情况
图 6 图 7
材料二 两汉以来犹循此制, 乡举里选,必先考其生平,一玷清议,终身不齿。 … … 论定于乡而民不犯。
——摘编自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至南北朝,有识者对士族政治以及九品中正制多有批评。君主为了改变门阀 势盛,威权下移的局面,开始启用寒庶,典掌机要。 … …后来,选官标准由出身门第变为 以文化考试为主,考试逐渐居于选用官制度的中心环节。
——摘编自阎步克《阎步克自选集》
材料四 选官制是调整统治集团成分、分配或争夺权势利益的手段 … …选官制变了, 权势和利益的分配格局就变了;反过来说,权势和利益的分配格局变了,选官制就会变。
——摘编自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察举制的特点,并指出九品中正制的新 变化。(7 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隋唐科举制相关知识,对材料四中的观点进行解读。(8 分)
27 .(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01 年,为缓解流民现象带来的社会问题,英国政府出台了《伊丽莎白济贫法》。 该法令规定:以教区为基本单位,各教区对自己辖区的穷人负有救助责任;地方政府治安 法官是济贫事务的主要管理者。从 17 世纪到 18 世纪末,大多数教区对穷人的救济以户外 救济为主,被救济者生活在家里就可以接受救济。
。 旧的济贫法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弊端,如阻碍了工业发展和资本积累,助长了 懒惰和不劳而获的不良风气,打击了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等。对此,1834 年,英国政府制 定了新的济贫方案。该方案提出,废除向有劳动能力的穷人及其家属提供户外救济的济贫 措施。 同时提出了济贫三项基本原则:一是 “济贫院检验”原则,一切救济都应在济贫院 内进行;二是 “劣等处置”原则,院内救济者的生活状况不能好于济贫院外劳动者最差的 生活状态;三是 “ 中央管理体制”原则,成立一个中央委员会代替地方来管理济贫事务。
——摘编自徐琪新《英国济贫制度变迁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以“ 17~ 19 世纪英国济贫制度的变迁 ”为题撰写一篇历史 短文。(12 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高二历史试题 第 7 页(共 8 页)
28.(1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上海格致书院是近代一所新型的教育机构,历时达四十年(1873~ 1914 年)之 久。1887 年,书院以“轮船之事应如何剔弊方能持久论”为题考课学生。其优胜者答卷内 容(部分)如下。
招商局所装者本国之人,所载者本国商人之货 … …如欲剔弊,莫如华商自出资本, 由华船运货,远贩各国,以与争衡。 今中国各项局务,皆以官为总办 … …总办任非其人,百弊即因之而起。今 … …莫如 仿(外洋)公司章程,总办由众董事公举,总以熟悉商务、可以胜任愉快者为度。 洋商之船,行运于中华各埠者 … …此系中国自有之利 … …今宜因民情之顺,而以上 海招商局总辖其事 … …使中国通商口岸及外埔皆归于招商局装运,庶几洋商无可藉手。 中国轮船 “回空货少,不能满载而归” … …欲整顿轮运业 … …(应)兼营邮递、汇 兑业务,承揽盐运、漕运生意。
上海格致书院山长王韬把 1886~ 1894 年书院所举办的历次考试中优胜者的答卷汇编 成《格致书院课艺》,它真实地记录了书院学生的心迹。19 世纪末,《格致书院课艺》被 多次刊行,梁启超将其列入其编写的《西学书目表》 中。20 世纪初刊行的《东西学书录》 《新辑时务汇通》等书也都选用了许多《格致书院课艺》 中的文章。
——摘编自郝秉键《晚清民间知识分子的 “交通”思想—— 以上海格致书院为例》
(1)根据材料,概括格致书院考生们关于振兴中国轮船业的方案,结合所学分析这 些方案出现的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格致书院课艺》的历史价值。(4 分)
29.(13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初期,美国重大科学创新技术都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随着社会发展, 美国适时调整方向,如将原子能用于发电、工农医等领域。在研发领域,政府机构、 高等 院校、工业企业和国家基金会并存,各自有自己的研究重点,可以自主决定科研方向和领 域。 … …信息、生物、海洋、空间、新能源、新材料、 医疗等领域都有科技的印迹。 … … 原子能从开发到应用为 6 年,电视机为 5 年,晶体管为 3 年,激光为 1 年。
——摘编自刘海荣《论二战后美国科技发展及其对就业的影响》
材料二 1986 年,为适应和迎接科技革命的挑战,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 划(863 计划)纲要》。该计划从世界高技术发展趋势和中国需求与条件出发,选择生物 技术、航天技术等七大领域作为研究重点。此后,国家组织了上万名科学家参与其中。从 1986 年到 2016 年,经历了 “从跟踪模仿前沿技术,到培育新的产业技术生长点、 实现跨 越式发展”的过程。在这期间,我国成功实现二系法杂交水稻研制,完成潜深 6000 米水 下机器人海底调查任务,研发成功 “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 … …。
——摘编自苏熹《 “863”计划制定与实施的历程及经验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科技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863 计划 ”的特点及意义。(7 分)
高二历史试题 第 8 页(共 8 页)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2024.01
一、选择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D A D B A A D D B D A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A C C D B C B A C B C
二、材料题(共计 50 分)
26. (15分)
(1)(7分)
察举制:由地方向中央推荐人才;强调德行(重视乡里的舆论评价);重视儒学;分科
取士,有一定弹性;选官体系相对完备。(3分,任意答出其中 3点)
九品中正制:选拔标准新增家世;选官权收归中央;选官程序日益严密。(4分,任意
答出其中 2点)
(2)(8分)
材料四观点:选官制度和统治集团内部权势利益的分配息息相关。(2分)
南北朝以来,门阀士族把持朝政,威胁专制皇权。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积极要求参
政。九品中正制无法适应新形势,以考试为主的科举制逐渐成为选拔官员的新制度。(4分,
任意答出其中 2点)
科举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鼓舞了寒门士人奋发向上的动力,打
击了门阀士族。该观点从唯物史观出发,科学论证了选官制度和统治集团权势、利益之间的
关系。(2分,任意答出其中 1点)
27.(12分)
变迁表现的角度:逐步限制对于有劳动能力的穷人的救助;由户外救济为主到一切救济
都应在济贫院内进行;惩罚色彩增强;管理主体由地方转移到中央。(4分,任意答出其中 2
点)
变迁原因的角度:为适应工业革命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减轻政府财政压力的需要;中
央政府管理职能的增强;旧济贫法存在的弊端。(4分,任意答出其中 2点)
变迁影响的角度:推动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改变不劳而获的社会风气;为后
世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借鉴。(2分,任意答出其中 1点)
结论:17~19世纪英国济贫制度的变迁是社会发展的缩影,与经济发展、政府政策密切
相关。(2分)
{#{QQABLQaQogggAAIAAAhCEwFKCEAQkBAACCoOgFAEsAAAyBFABAA=}#}
28. (10分)
(1)(6分)
方案:开拓国外市场,争夺利权;改革经营方式;占领国内市场;扩大业务范围等。(3
分,任意答出其中 3点)
原因:民族危机下,救亡图存的反映;洋务运动民用企业存在不足;西方先进思想的影
响;近代教育的发展推动等。(3分,任意答出其中 3点)
(2)(4分)
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借鉴;为 20世纪西方文明的进一步传播提供了参考;是研究晚
清西学东渐、教育发展情况、洋务运动的一手史料。(4分,任意答出其中 2点)
29.(13分)
(1)(6分)
特点:逐渐由军用转向民用;研发主体多元化;科研策略灵活;科研领域(成果)广泛;
科技成果的应用速度快。(4分,任意答出其中 4点)
原因:冷战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分,任意答
出其中 2点)
(2)(7分)
特点: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形势;符合国情需要;政府主导;从跟随研究到自主创新;成
果显著。(4分,任意答出其中 4点)
意义:带动了我国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有利于提高人民的
生活水平;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提高我国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3分,任意答出其中 3
点)
阅卷时不必完全拘泥于所给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QQABLQaQogggAAIAAAhCEwFKCEAQkBAACCoOgFAEsAAAyBFABAA=}#}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山东省威海市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