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沧州市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高二历史
班级 姓名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面两幅图片为河姆渡遗址中出土文物的图像
这些文物可以佐证,河姆渡人
A.以采集食物谋生 B.居住形式以穴居为主
C.已过上定居生活 D. 出现了贫富分化现象
2.生活在公元前5 世纪的猗顿,原籍鲁国,年轻时“耕则常饥,桑则常寒”。后迁居山西经营畜牧业和制盐业,并贩盐至周边地区,最后富比王侯。这表明,当时
A.“工商食官”格局被突破 B.小农经济发展受到冲击
C.民间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D.封建等级制度趋于瓦解
3.西汉初年,丞相辅佐皇帝,总管全国政务,并且参与国家重要的决策,皇帝对很多决策不能亲自做决定,需要征得丞相的同意。汉武帝时期设立中朝,让身边的近臣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并监督丞相在内的外朝官员。这一变化表明
A.行政中枢的权力发生转移 B. 尚书台成为决策中心
C.外朝彻底失去了行政权力 D.朝议制度逐步规范化
4.宋朝时期,儒学士人吕氏兄弟撰写《吕氏乡约》教化乡里。衡阳侯氏、建昌洪氏、婺源王氏等宗族则在各自家乡设文庙祭祀孔子,并邀请地方儒士在义学讲学。朱熹的《家礼》和《小学》更是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由此可见,宋朝儒学
A.受“致良知”思想影响 B.与法律逐步实现了合流
C.整合了封建礼仪制度 D.呈现向基层渗透的特点
5.明末,传教士拉斯戈台斯神父感慨道:“每个中国人在购买东西时都会随身带着一把钢剪,根据货物的价格把银锭铰成大小不等的银块。人们在做这件事情时非常熟练,如果需要二钱或者五厘,他们往往一次就能凿下准确的重量。”材料所述现象
A.源自于西学东渐的推动 B.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表明货币具有多种形式 D.体现了政府的财政信用
6.有学者指出:在维新变法的103天时间里,光绪皇帝共发布了 200余道圣旨,鼓励官民上书言事。 同时,大量裁减冗官,仅京师一地,涉及闲散衙门十多处,失去职务者近万人。这表明,变法运动
A.探索了救亡图存道路 B.倡导了民主革命思想
C.改革了官员选拔制度 D. 否定了封建思想文化
7.1903 年,恽毓鼎任会试同考官。他由北京赴开封主持会试,3月 12日下午乘坐火车出发,傍晚七点钟到达距离北京 150公里的保定。次日从保定出发,改乘马车。3 月 28 日方抵达开封,540公里的路段整整用了 15 天,一路上劳顿不堪。这反映出,当时
A.交通变迁影响城市繁荣 B.交通近代化有待发展
C.全国性交通网亟待构建 D.官员的行政效率低下
8.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考试法》。公务员的选任由考试院负责,不过,考试院会尽可能的压低文官考试录取名额,为官员保荐和党派用人预留活动空间。官员的晋级也摆脱不了“以长官之好恶、亲疏为进退人员之标准”。这表明,官员选拔过程
A.缺少制度性保障 B.存在着严重弊端
C.贯穿开放性原则 D. 深受“宪政”影响
9.毛泽东、朱德致电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全体代表:“内蒙古同胞在你们领导下,正在开始创造自由光明的新历史……蒙古民族将与汉族和国内其他民族亲密团结,为着扫除民族压迫与封建压迫,建设新(内)蒙古与新中国而奋斗!”其反映的事件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颁布
B.《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的颁布
C.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实施
10.下表为 1949—1978年间中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位次的变化
粗钢 煤炭 原油 发电量 棉布
1949年 26 9 27 25 19
1978 年 5 3 8 7 1
这些建设成就
A.与全方位外交密切相关 B.展现了农业与工业的均衡发展
C.推动了工业布局的改善 D. 为中国现代化奠定了工业基础
11.罗马共和国晚期,随着征服扩张,贵族或富人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土地,战争带来的大量奴隶也涌入罗马。这
A.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B.开启了土地国有化进程
C.使家庭式劳作日益普及 D.推动了奴隶制庄园发展
12.1215 年 6月,在封建贵族和伦敦市民的强大压力下,英格兰国王约翰签署《大宪章》。其规定: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之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伤害。据此可知,《大宪章》确立了
A.王权有限原则 B.国家主权意识 C.君主立宪制度 D.司法独立原则
13.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食物物种的大交流。在北美,水稻除供应本地消费外,还大量用于出口。在中国,玉米等外来农作物因其高产而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粮食除满足生产者自身需求外,还投入市场销售。可见,食物物种的大交流
A.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B.促进了当地经济与贸易的发展
C.改变了人们的风俗习惯 D.打破了世界各地间的孤立局面
14.美国总统杰克逊在其任职期间(1829—1837 年),曾表示:“我所挑选的有知识和有才能的官员,必须能够保证对政党表示忠诚。”在其总统任期的第一年就罢免了 230名官员,这是其前任们在过去40年内所罢免官员数量的三倍。杰克逊的上述做法
A.激化了两党之间的矛盾 B.实现了政治与管理的分离
C.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D.体现了择优录用的用人原则
15.1936 年,卓别林在其主演的电影《摩登时代》中扮演了一个工人,他每天在生产流水线上扭紧六角螺帽,最后在他的眼睛里只剩下一个个转瞬即过的螺帽。回到生活中,他只要看见六角形的东西就会下意识地去扭。即使如此,他也害怕失去这份工作。该现象反映了,当时美国
A.工人承受巨大压力 B.社会基本矛盾日益尖锐
C.工厂制度逐步确立 D.社会保障制度亟待建立
16.1991年,英国在《竞争求质量》白皮书中提出:地方政府的任务在于明确要求和设定优先项目、制定服务标准和运用最佳方式来达到这些标准。地方政府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传统模式。这种转变
A.推动了社区组织的出现 B.表明近代自治市制度的确立
C.强化了政府的行政干预 D.有利于降低基层治理的成本
二、非选择题:共4道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是时山东……机巧奸伪,避役惰游者十六七。四方疲人,或诈老诈小,规免租赋。 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 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于是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自是奸无所容矣。
——摘编自[唐]魏征《食货志》
(1)材料反映了 (朝代)的核定户籍的措施。(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措施的具体内容。(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措施推行的影响。(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从上述图片材料中任选三幅图片,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同时,随着工业、商业、航海业和铁路的扩展,资产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发展起来,增加自己的资本,把中世纪遗留下来的一切阶级排挤到后面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变成世界性的了……(将来)太平洋就会像大西洋在现代,地中海在古代和中世纪一样,起着伟大的世界水路交通线的作用;而大西洋的地位将要降低,而像现在的地中海那样只起一个内海的作用。”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材料二 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
年份 国家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年 22% 8% 13%(1872年数据) 10% ——
1913年 15% 11% 13% 8% 4%
—摘编自库钦斯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贸易格局的发展变化并分析其演变原因。(8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近代南通由一个封建的县城比较快速地过渡到近代城市,张謇绝对居功至伟。张謇具有宗法与乡土的观念,他把实业救国的行动率先在自己的家乡进行实践。他在南通从创办大生纱厂开始,由工业到商业,再到水陆运输公司……他在逐步建立起产业资本集团的同时,全面地促进了南通经济现代化建设。1902年,张謇将大生纱厂之利润本息共两万元拿出创立了通州师范学校。最后,张謇在南通创立的学校,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从普通学校到职业学校、特种学校,几乎无所不包。张謇创办教育机构的同时,1906年创办新育婴堂,1912年创办南通医院,1913年在他 60岁生日之际,用所得寿礼贺金创办养老院,1914年创办贫民工场及济良所。张謇更是利用清末“新政”的良机,于 1908年破天荒地发动民众选举,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省以下“准议会”——通州(南通)议事会,并亲任议长。
—摘编自罗一民《张謇打造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
(1)根据材料,概括张謇为南通的城市建设做出的贡献。(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建设南通的时代背景。(6分)
沧州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A A D B A B B C D D A B C A D
1. C 解析:农耕与家畜饲养业的发展,是人类过上定居生活的重要保障,故选 C项。农业的出现使人类开始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排除A 项;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这些文物无法佐证贫富分化现象,排除 D项。
[命题意图]本题从河姆渡遗址的文物图像切入,考查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意在考查学生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学科核心素养。
2. A 解析:猗顿属于私人手工业和民间商人的代表,他致富的过程反映了“工商食官”格局被突破,故选 A项。这一时期正是小农经济的确立时期,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商人政治地位的提升,排除C 项;这一时期封建等级制度尚未确立,排除 D项。
[命题意图]本题从战国初期猗顿的经历切入,考查中国古代商业。意在考查学生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等学科核心素养。
3. A 解析:材料体现了决策会议由皇帝与丞相商讨变为皇帝与中朝近臣商讨,并对外朝官员进行监督,说明行政中枢权力发生转移,故选 A项。东汉时期,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排除 B项;外朝逐渐失去决策权力,但仍然有行政权力,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朝议制度规范化,排除D项。
[命题意图]本题从中外朝制度切入,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意在考查学生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等学科核心素养。
4. 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乡约”“文庙”“义学”“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等都体现了宋朝儒学向基层渗透的特点,故选D项。“致良知”思想是在明朝由王阳明提出的,排除 A 项;明清时期,乡约与法律合流,排除 B项;C项表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命题意图]本题从儒学在基层的教化切入,考查中国古代的法律与教化。意在考查学生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等学科核心素养。
5. B 解析:民众对于白银熟练使用,表明当时白银已经成为民间重要的支付手段,这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民众熟练使用白银与西学东渐没有关系,排除 A 项;材料没有体现货币具有多种形式,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民间的支付手段,与政府的财政信用无关,排除 D项。
[命题意图]本题从白银货币化切入,考查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意在考查学生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6. 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不论是鼓励官员上书言事,还是裁减冗官,都反映了光绪帝迫切的变革心态和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努力,A 项正确。维新变法体现的是维新改革思想,而非民主革命思想,排除 B项;材料涉及裁汰冗官,并未体现选官制度的改革,排除C项;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命题意图]本题从光绪皇帝的变法措施切入,考查维新变法的意义。意在考查学生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7. B 解析:材料中官员从北京至保定乘坐火车时间短,而从保定到开封乘马车时间长,体验差。说明了近代交通工具虽然便捷,但只有很少一部分,反映了当时中国交通近代化有待发展,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交通对城市变迁的影响,排除A项;中国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全国性交通网,而材料所反映的是近
代新式交通工具的交通网亟待构建,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命题意图]本题从清朝官员的出行切入,考查近代中国交通的发展。意在考查学生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等学科核心素养。
8. 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国民政府在官员的选拔运作中存在弊端,B项正确。国民政府公布了《考试法》,说明当时官员选拔有制度保证,排除A 项;材料体现不出官员选拔过程贯穿开放性原则,排除C 项;1948年以后,国民政府的统治才进入“宪政”阶段,排除D项。
[命题意图]本题从国民政府考试制度的运行切入,考查民国时期的文官政治。意在考查学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
9. C 解析:根据材料“内蒙古……的新历史”“为着扫除民族压迫与封建压迫,建设新(内)蒙古与新中国而奋斗”等信息可知,其反映的历史事件为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民族政策实施的具体事实,而不是文件颁布和法律实施,排除 A、B、D三项。
[命题意图]本题从毛泽东、朱德的致电切入,考查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意在考查学生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等学科核心素养。
10. D 解析:材料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的成就,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D项正确。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形成了全方位外交的局面,排除 A 项;材料无法体现农业与工业的均衡发展,也无法体现工业布局的改善,排除B、C两项。
[命题意图]本题从 1949—1978年间中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位次切入,考查中国工业化。意在考查学生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
11. 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共和国晚期,战争带来的大量奴隶涌入罗马,他们被贵族和富人用于耕种自己的土地。因此,出现了大量奴隶制庄园,D项正确。罗马的统治并非民主政治,排除A项;土地国有在罗马由来已久,王政时期和共和国早期便已出现,排除B项;此时,家庭式劳作方式逐渐受到冲击,排除C项。
[命题意图]本题从古罗马奴隶制庄园切入,考查古代劳作方式的发展。意在考查学生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12. 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君主权力受到制约,体现了王权有限原则,A 项正确。B项表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光荣革命”后,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确立,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法律至上原则,但没有体现司法独立原则,排除 D项。
[命题意图]本题从《大宪章》切入,考查西方法律制度。意在考查学生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等学科核心素养。
13. B 解析:根据材料“水稻除供应本地消费外,还大量用于出口”“除满足生产者自身需求外,还投入市场销售”可知,食物物种的大交流促进了当地经济与贸易的发展,B项正确。食物物种大交流与生态环境恶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A 项;食物物种的交流可以改变饮食习惯,但不一定改变风俗习惯,排除C项;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间的孤立局面,排除 D项。
[命题意图]本题从食物物种大交流切入,考查新航路开辟的意义。意在考查学生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等学科核心素养。
14. 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杰克逊总统将那些不忠于政党的大量官员免职,会造成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下降,降低政府的行政效率,C项正确。A 项并非材料主旨,排除;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确立之后,实现了政治与管理的分离,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择优录用的用人原则,排除D项。
[命题意图]本题从美国杰克逊总统的罢免官员情况切入,考查政党分肥制度。意在考查学生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15. A 解析:材料体现了美国工人在现代工厂制度下承受的巨大压力,A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社会基本
矛盾日益尖锐,排除B项;工厂制度在工业革命期间就已经确立,排除C项;1935 年,美国已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排除 D项。
[命题意图]本题从电影《摩登时代》切入,考查工厂制度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等学科核心素养。
16. 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政府减少直接行政的干预,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有利于降低基层治理的成本,D项正确,排除C项。工业革命之后,社区组织就已开始形成,排除 A 项;19世纪,近代自治市制度已经确立,排除B项。
[命题意图]本题以英国《竞争求质量》白皮书切入,考查英国的基层治理。意在考查学生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等学科核心素养。
17.答案:(1)隋朝(2分)
(2)具体内容: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等级相比较;重新核定户籍。(4分,每点2分)
(3)影响:增加了征发赋役的户口;有利于朝廷财赋的征收;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有利于打击豪强地主的势力;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 3 点即可)
解析:第(1)问,学生根据“大索貌阅”等信息,可以判断朝代为隋朝。 第(2)问,内容:根据材料信息“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兼令析籍,各为户头”,可以概括具体内容。第(3)问,影响:根据材料“于是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自是奸无所容矣”可以得出,增加了征发赋役的户口;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有利于朝廷财赋的征收;有利于打击豪强地主的势力;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影响。
[命题意图]本题以隋朝的大索貌阅切入,考查古代中国户籍制度。意在考查学生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18.答案示例:选择图 1、图6、图7
论题:当代中国的外交有助于国家的发展建设(3分)
阐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1950年前后,毛泽东访问苏联,中苏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使得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果实、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推动了中国安全环境的改善,拓展了外交活动舞台;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关系的改善既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又有利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综上所述,当代中国的外交随时代变化而调整,为新中国的发展建设提供了助力。(9分)
其他论题:图2、图4、图5 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图3、图8、图9 科技进步推动中国社会发展
解析:解答此类开放性试题,需要规范作答程序。首先,阅读题目要求,明确限定条件(如本题中“从上述图片材料中任选三幅图片”“自拟一个论题”“ 结合中国现代史知识”“论题明确”);第二步,阅读图片材料,获取并归纳信息;第三步,围绕论题,调动所学中国现代史知识,对其进行充分论述;最后,对论述进行总结概括。
[命题意图]本题从图片切入,考查现代中国外交、科技、精神文化的建设成就。意在考查学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
19.答案:(1)影响: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扩展;巩固了资产阶级的优势地位;促进了世界海陆交通的发展;推动了贸易中心的转移;使得世界的联系进一步加强。(8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4 点即可)
(2)发展变化:英国丧失世界贸易中心地位;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的新格局。(4分,每点2分)
原因: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推动,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美、德等新兴工业国家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 (4分,每点 2分)
解析:第(1)问,影响:根据材料一“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 把中世纪遗留下来的一切阶级排挤到后面去”“ 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变成世界性的了”“ 太平洋就会像大西洋在现代,地中海在古代和中世纪一样”等,可得出相应答案。 第(2)问,发展变化:根据表格中各国所占比例信息概括总结即可;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并按照不同阶段分析,可得出相应答案。
[命题意图]本题从世界的联系切入,考查世界市场的发展以及贸易格局的变化。意在考查学生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学科核心素养。
20.答案:(1)贡献:建设近代民族产业,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建立系统的近代教育体系;进行医疗和保障体系的建设;进行城市的民主政治尝试。 (6分,每点 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2)时代背景:清末新政的推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西方近代城市建设经验的传入。(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解析:第(1)问,贡献:根据材料信息“在南通从创办大生纱厂开始,由工业到商业,再到水陆运输公司”“张謇在南通创立的学校,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从普通学校到职业学校、特种学校,几乎无所不包”“创办新育婴堂,1912年创办南通医院,1913年在他 60岁生日之际,用所得寿礼贺金创办养老院”“通州(南通)议事会”等,概括其贡献即可。 第(2)问,时代背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传统与当代城市等不同的角度思考即可。
[命题意图]本题从张謇与南通城市的建设切入,考查近代城市化。意在考查学生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