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3-2024人教部编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检测卷(含解析)

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检测卷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2.答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他受命为钦差大臣,后奔赴广东禁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他是(  )
A林则徐 B邓世昌 C李鸿章 D关天培
2.历史学习中要关注目录和章节标题,以便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根据提供的关键词,请你为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单元主题(  )
第1课……鸦片战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鸦片战争时期,通过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割让“香港岛”的西方国家是(  )
A.德国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4.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记载了一位英国人的话:“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禁烟斗争伟大胜利的民族英雄是(  )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林则徐 D.邓世昌
5.观察下图战争形势图,战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一位美国传教士应邀参加销烟过程后写道:“我们已反复检查了销毁烟土过程的每一个部分。他们在整个工作中进行的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料……我对在沟里销毁烟土的检查,感到非常满意。”与销烟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戚继光 B.林则徐 C.邓世昌 D.邱少云
7.条约规定:“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表示平允。”这也就是说,英国可以享有今后清政府与其他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的一切权利。根据这项规定,英国获得了(  )
A.协议关税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领事裁判权 D.租地建房的权利
8.早在19世纪我国就有一位进步官员意识到毒品的危害,他指出:如果听任鸦片流毒,“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位官员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孙中山 D.陈独秀
9.图片资料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图片能够揭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罪行的是(  )
A.虎门销烟浮雕 B.金田起义浮雕 C.被焚毁的圆明园 D.旅顺大屠杀
10.2020年是颐和园建园270周年。颐和园是中国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后重建。在这一年同时被英法联军焚毁的皇家园林还有(  )
A.故宫 B.北海 C.景山 D.圆明园
11.恩格斯说,某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俄 D.法国
1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很多民间地理学者,涌现出大批边疆史地著作,如曹延杰的《东北边防辑要》、《西伯利东偏纪要》、《东三省舆地图说》,姚文栋的《云南勘界筹边记》,薛福成的《滇缅划界图说》等等。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官方关注边疆危机 B.地理学研究兴起
C.民族意识日益增强 D.学习西方成为潮流
13.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载体。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1842年8月,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B.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D.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于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14.一代名园的毁灭,既是列强野蛮摧残人类文化的见证,也是文明古国落后挨打的证明。毁灭名园的是(  )
A.英国侵略者 B.英法联军 C.日本侵略者 D.八国联军
15.有史学家指出:“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史实能对此进行佐证的是(  )
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 D.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
16.1856年12月,《北华捷报》详细梳理并刊载了当时发生在广州的一系列事件,公开了十多篇英国领事与两广总督来往书信的全文,并在评论中有意突出中国官员的“傲慢”,以佐证其“外国人长期受到中国人的蔑视和侮辱”的立场。此举旨在(  )
A.向在华洋人介绍中国时局进展 B.指责中国外交上的傲慢行为
C.配合英国扩大侵略战争的需要 D.为英法火烧圆明园进行辩护
17.“长期以来,我们都和伦教内阁一致提出有必要重新修订和天朝帝国所订的条约,因为它们已与形势的需要不相一致,因而我们所想修订的正是为了要在更大的程度上,为我们的商业打开通向天朝帝国的道路。”为此,列强发动了(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也进一步加深。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有一个国家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费一兵一卒,一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该国是(  )
A.葡萄牙 B.法国 C.沙俄 D.西班牙
19.阅读下列清军兵力调动表,分析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命调时间 调出地 调入地 兵数(名)
1858年4月 京师 大沽 2000
1858年12月 吉林 大沽 1000
1859年4月 黑龙江 天津 1000
1860年5月 宣化镇 大沽 1000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戊戌变法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辛亥革命
20.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载体。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1842年8月,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B.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D.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于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21.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增开营口、烟台、镇江、南京、九江、汉口、淡水、台南、汕头、琼州十处通商口岸。藉此,外国侵略势力得以(  )
A.打开中国门户 B.渗透到南部沿海广大区域
C.开始染指台湾 D.波及东部沿海并深入内地
22.钱乘旦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这一历史事件(  )
A.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
C.以“变法图强”为目标 D.提倡“民主”与“科学”
23.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物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内部事务万分火急”主要是指(  )
A.清政府准备发起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
C.清政府内部进行权力之争 D.维新派试图改变中国落后现状
24.以下内容是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据此判断,他是(  )
时间 1843年 1851年 1853年
事件 创立“拜上帝会” 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 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A.林则徐 B.洪秀全 C.洪仁玕 D.章炳麟
25.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写道:“19世纪中期,北京同那些最富饶的省份的联系被切断时,当地士绅的头面人物就不得不就地筹款招兵来平定叛乱。在士绅领导下的这种地方军事化,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新事物。”材料中的“叛乱”是指(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革命
26.某学者指出,“爆发于19世纪中期的这场战争夺去了大约2000万人的生命,包括平民和军人,是当时我国最具破坏性的内战。大片大片的城镇和村庄被摧毁,清政府再也无力恢复其权威和地位了”。材料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27.千百年来,获得土地是农民的愿望。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和太平天国运动关于土地问题的设想分别是(  )
①“均田免赋” ②《天朝田亩制度》
③“扶清灭洋” ④《中国土地法大纲》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8.图3是一位同学整理的学习笔记。依据图3开始:1851年,洪秀全,金田起义判断,这位同学学习的内容是(  )
图3
A.虎门销烟 B.三元里人民抗英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29.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其最终失败的原因有(  )
①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②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
③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④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0.图6所示的历史事件是一次(  )
图6
A.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 B.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
C.盛况空前的文学革命 D.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非选择题(40分)
3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客观叙述和分析历史,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是“历史解释”素养的要求。如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浮雕——虎门销烟,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6分)
材料二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材料二中“这场战争”指什么?为什么“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6分)
32.(12分)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1所示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和历史发展阶段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4分)
(2)指出图2中空白部分A.B所指经济特区的名称。(2分)
(3)指出图1、图2所示开放地区地理位置的共同点,分析中国近代和现代对外开放直接原因的不同点。(6分)
33.(16分)观察下列示意图,探究问题。
(1)观察示意图,分析这一时期影响英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3分)为何在正当贸易往来中,英国无法获利?(3分)
(2)观察示意图,比较这一时期中、英两国有何不同。(6分)
(3)伴随着鸦片贸易遭到抵制,中英双方最终爆发了一场战争,中国惨败。你认为此战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C C A B B A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B B B C B C A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B B B A C A C D A
1.【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是林则徐,1839年6月3日,钦差大臣林则徐受命禁烟,他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故选A项;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排除B项;李鸿章是晚清地主阶级中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排除C项;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进攻虎门炮台,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排除D项。
2.【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并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鸦片战争,使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危机;面对内忧外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因此单元主题可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A项;中国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排除B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与辛亥革命等事件有关,排除C项;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排除D项。
3.【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侵占了中国的香港岛,故选C项;鸦片战争前后,德国还没有完成统一,没有在此期间侵略中国,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的1844年,美国、法国等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但这里面均没有让清政府割让“香港岛”的条款,排除B、D两项。
4.【答案】C【解析】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故选C项;明朝时期戚继光抗击倭寇,排除A项;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排除B项;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中英勇牺牲,排除D项。
5.【答案】A【解析】据图中“广州”“厦门”“1840年英军入侵路线”等可知,图片反映的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战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故选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排除D项。
6.【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3日到25日, 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缴获的全部鸦片。虎门销烟的壮举,打击了外国侵略着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故选B项;戚继光的主要事迹是抗击倭寇,排除A项;邓世昌牺牲于黄海海战,排除C项;邱少云牺牲于抗美援朝,排除D项。
7.【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应准英人一体均沾,表示平允”,结合所学可知,英国通过《虎门条约》获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后可以享有清政府与其他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的一切权利,故选B项;协议关税权出自《南京条约》,指的是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应该缴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商确定,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领事裁判权同样出自《虎门条约》,指的是英国侨民在中国犯罪时中国无法按照本国法律管辖,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租地建房的权利同样出自《虎门条约》,指的是英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8.【答案】A【解析】提取题干关键信息“19世纪”“进步官员意识到毒品的危害”,结合所学可知,从 18 世纪末到鸦片战争前夕(19世纪中期),英国大量走私鸦片到中国,林则徐力主查禁鸦片,并上书光绪帝:如果听任鸦片流毒,“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1839年6月3日至25日,时任钦差大臣的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英、美等国大量鸦片。可见,题干所述“进步官员”是林则徐,故选A项;魏源是近代中国思想家之一,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主张,排除B项;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主要活动发生于20世纪早期,排除C项;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党早期主要领导人,排除D项。
9.【答案】C【解析】据“第二次鸦片战争罪行”可知,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 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清政府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即对应图片“被焚毁的圆明园”,故选C项;“虎门销烟浮雕”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排除A项;“金田起义浮雕”反映的是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排除B项;“旅顺大屠杀”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排除D项。
10.【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信息“颐和园是中国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在这一年同时被英法联军焚毁的皇家园林还有”结合所学可知,1860年10月初,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故D正确;A、B、C错误。综上故选D。
11.【答案】C【解析】提取题干材料关键信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领土”,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西北和东北约150万平方千米领土,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获利最多的国家,故选C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也获得相关的特权和利益,但并非侵占中国领土,排除A项;英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侵占了中国香港的九龙司一区,排除B项;法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获得十一口通商,大量赔款等权益,并未侵占中国领土,排除D项。
12.【答案】C【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丧失了更多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这些学者关注边疆问题正是民族意识日益增强的体现,故选C项;材料强调出现的是民间地理学者,并不代表官方,排除A项;这些学者并不是为了研究地理学,而是重视国家领土主权问题,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学习西方,排除D项。
13.【答案】B【解析】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的总结性认识,所以“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是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总结性认识,属于历史结论,故选B项;签订《南京条约》、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1899年门户开放政策均有特定的时间节点,属于对历史史实的叙述,排除A项、C项、D项。
14.【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于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派兵进攻广州,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亦出兵入侵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焚毁圆明园。故选B项。
15.【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由“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结合所学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入皇家园林圆明园,先是大肆劫掠后放火焚烧了圆明园,故B项符合题。
16.【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1856年12月”“评论中有意突出中国官员的“傲慢”,以佐证其“外国人长期受到中国人的蔑视和侮辱”的立场”是为配合英国扩大侵华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制造舆论,故选C项;题干中未涉及向在华洋人介绍中国时局进展,排除A项;中国近代的外交是屈辱的外交,“傲慢”一词是为了配合发动战争的污蔑,排除B项;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排除D项。
17.【答案】B【解析】据“正是为了要在更大的程度上,为我们的商业打开通向天朝帝国的道路。”可知,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故选B项;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日本背景是急需对外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起因是1900年1月27日,英、法、美、德、意等国联合照会清政府,再次要求取缔义和团,排除D项。
18.【答案】C【解析】据“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可知,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等一系列的勘界条约,共侵占了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故选C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葡萄牙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葡和好贸易章程》,1887年,又签订了《中葡里斯本条约》,其中规定葡萄牙人可以“永驻和管理澳门”, 澳门正式沦为葡萄牙的领地,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两国在美、俄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西班牙没有参与,排除D项。
19.【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清军兵力调动时间1858—1860年结合所学可知,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是1856—1860年。故选A项;戊戌变法是1898年,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1900年,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辛亥革命是1911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20.【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的总结性认识,所以“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是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总结性认识,属于历史结论,故选B项;都是对历史史实的叙述,不是历史结论,排除A、C、D三项。
2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内容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增开南京、汉口等十处为通商口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举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分析题目中提到的十个城市可知,营口、烟台、淡水、台南、汕头、琼州为东部沿海城市,镇江、南京、九江、汉口为内陆城市,故藉此,外国侵略势力得以波及东部沿海并深入内地,故选D项。
22.【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所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技术而要维护封建制度的内在事实,故B项正确,C项包含在B项之中;A项是指鸦片战争,排除;D项是指辛亥革命,排除。故答案为B。
2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19世纪中叶”“内部事物万分火急”结合是所学可知,内部事务指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使其应对“西方的挑战”,故“内部事务万分火急”主要是指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故B符合题意。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维新派试图改变中国落后现状是在19世纪末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D排除。清政府内部进行权力之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排除。
24.【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洪秀全在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1851年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故B正确;林则徐是清末爱国名臣,主持了虎门销烟,故A错误;洪仁玕是太平天囯领导人之一,著有《资政新篇》,故选C。
25.【答案】A【解析】19世纪中期,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攻占了清朝最富饶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当地士绅的头面人物如曾国藩、李鸿章等,创办了湘军、淮军等,最终镇压了太平天国,与“就地筹款招兵来平定叛乱。在士绅领导下的这种地方军事化”相符,故选A项;义和团运动发生于19世纪末,排除B项;辛亥革命发生于20世纪初,排除C项;1924—1927年处于国民革命运动时期,排除D项。
26.【答案】C【解析】据“爆发于19世纪中期……内战”说明材料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至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太平天国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故选C项;材料说明这场战争主要是“内战”,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都是侵华战争,不是内战,排除A项、B项;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D项。
27.【答案】A【解析】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故①正确;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故②正确;“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故③错误;1947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28.【答案】C【解析】据“1851年,洪秀全,金田起义”可知,鸦片战争后,清朝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851年,洪秀全发动了金田起义,并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1856年,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激化引发的天京事变大伤了太平天国的元气;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新时代农民战争的特点,太平天国的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途径,勇敢地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战争的高峰,故选C项;虎门销烟发生在1839年,排除A项;三元里人民抗英发生在鸦片战争期间,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排除D项。
29.【答案】D【解析】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的原因有:①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太平天国运动期间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因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得到实施,故①正确;②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开始腐化享乐,故②正确;③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典型的事件是天京事变,天京事变是1856年在天京太平天国领导层为了争权夺利而发生的内乱,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故③正确;④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太平天国在中(湘军和淮军)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而失败,故④正确,即①②③④正确,故D项符合题意。
30.【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解读图片可知,图片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故选A项;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很多,义和团运动、五四运动等都是此性质,由此可知,B项概括太平天国运动不完全准确,排除B项;中国近代史上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因为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所以也是一场盛况空前的文学革命,但太平天国运动则属于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排除C、D两项。
二、非选择题(40分)
31.(12分)【答案】
(1)可以从虎门销烟的时间、概况及影响等方面进行说明。
示例:1839年的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战争:鸦片战争。
原因: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析】
(1)说明:此问相对开放,回答包含时间、事件概况及影响即可。
示例:1839年,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战争:根据材料二“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场战争爆发于1839年之后,是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鸦片战争。
原因: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即《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关税协定,这不仅使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更是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陈旭麓先生说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
32.(12分)【答案】
(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分)
(2)A:汕头 B:厦门(2分)
(3)共同点:都处于东南沿海城市;
不同点:近代的对外开放式西方列强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现代的对外开放是中国为了吸收外资侨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而主动实施。(6分)
【解析】
(1)由材料中的图解可知,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准确识记,鸦片战争之后, 由于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领土主权、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中国历史发展阶段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考查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来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根据图2所示A处应是汕头,B处为厦门。
(3)图1中是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的城市为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图2中则是改革开放时的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观察可知两者的地理位置都属于我国的沿海地区。中国近代史上的对外开放是清政府被迫的,有利于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市场,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而中国改革开 放时对外开放的原因则是,我们主动的吸收外国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3.(16分)【答案】
(1)缺少原料市场和商品倾销市场。因为英国商品受到中国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的抵制。(6分)
(2)制度不同:英国是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中国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对外政策不同:英国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得分)(6分)
(3)中国必须实现近代化,顺应世界之潮流。(言之成理即可)(4分)
【解析】
(1)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的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生产力大大提高,需要寻找廉价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在中英正常贸易中,英国处于贸易逆差,在因为英国商品受到中国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的抵制。
(2)这一时期的中英两国社会制度不同:英国是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中国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对外政策不同:英国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3)中英之间爆发了鸦片战争,带给中国的启示是一定要打开国门,实行对外开放,紧跟时代潮流。(言之成理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3-2024人教部编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检测卷(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