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2023-2024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题(答案)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初 三 历 史 试 题
一、单项选择题(25 个小题,共50分)
1. 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两幅图片(下图所示) 。据此可知,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B.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C.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D.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2. 林肯在一次讲演中说:“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由此判断,林肯作为总统在内战中的首要目标是( )
A. 建立君主立宪制 B. 维护国家统一
C. 废除黑人奴隶制 D. 推翻幕府统治
3.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明治政府采取了“易服”、 “剪发”等措施改造日本的生活方式。这属于明治维新内容中的( )
A. 废藩置县 B. “文明开化” C. 实行征兵制 D. “殖产兴业”
4. 小明正在复习“俄国农奴制改革”、 “美国内战”、 “日本明治维新”,他复习的主题是 ( )
A. 走向近代 B.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C.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D.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5. “为世界装上轮子”的亨利·福特先生被评为“二十世纪商业巨人”,他成功的秘诀只有一个,为大众制造人人都买得起的好车。其“好车”的驱动源于( )
A. 蒸汽机 B. 内燃机 C. 电动机 D. 珍妮机
6. “这次革命时期, 全部新工业仿佛一夜之间蹿升起来,但是在所有的新进展中,或许最重要的是在工业和民用中使用电力。 ”文中“这次革命”指的是( )
A. 光荣革命 B. 法国大革命 C. 第一次工业革命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7. 如图为1840—1920年英国农业人口变化示意图,导致图中所示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工业化 B. 资产阶级革命 C. 牛顿创立经典力学 D. 殖民掠夺
8. 他被誉为“乐坛的普罗米修斯”,是通过音乐把“自由、平等、博爱”之火“盗”向人间的乐圣,他的代表作是《英雄交响曲》。他是( )
A. 巴赫 B. 莫扎特 C. 瓦格纳 D. 贝多芬
9. 1914年之前,整个欧洲都弥漫着一股不安感,许多人都预感到战争难以避免。这场不可避免的战争的导火索是( )
A. 三国同盟的形成 B. 三国协约的形成
C. 萨拉热窝事件 D.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宜战
10. 这次国际会议的结果对日本的安全以及它在中国的利益构成了威胁,从而激起了日本对美国的极端仇视,为日美争夺太平洋霸权埋下了种子。这一会议是( )
A. 公民大会 B. 三级会议 C. 巴黎和会 D. 华盛顿会议
11.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认为,争取权利的最佳方式“不是对罪恶的消极的不抵抗”,而是“对罪恶的积极的非暴力抵抗”。下列历史人物与他有类似主张的是( )
A. 扎格鲁尔 B. 卡德纳斯 C. 纳赛尔 D. 甘地
12. “1929年 10 月 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材料中“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指的是( )
A. 巴黎公社成立 B. 经济大危机
C.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第二次世界大战
13. “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
A. 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B. 决心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C.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 继续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模式
14. 1922年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1935年入侵埃塞俄比亚: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1936年建立法西斯专政;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由此推断,德意日法西斯共同点是 ( )
A. 实行种族灭绝 B. 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C. 深受经济危机打击 D. 对外推行侵略扩张
15. 这场突袭激发了美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和反法西斯的热情,孤立主义在美国一夜之间销声匿迹。第二天,美、英对日宣战,荷兰、英联邦及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相继对日宣战。 “这场突袭”指的是( )
A. 莫斯科保卫战 B. 斯大林格勒战役 C. 诺曼底登陆 D. 日军偷袭珍珠港
16. 1945年2月, 美、英、苏三国首脑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这就是( )
A. 波茨坦会议 B. 雅尔塔会议 C. 慕尼黑会议 D. 开罗会议
17.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订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
A. 美国使用了原子弹 B. 正义力量的携手联盟
C. 意大利法西斯集团率先投降 D. 英法美放弃了绥靖政策
18. 如下表是 1943年,中、美、英三国所发表的一部重要文献的部分内容。这部文献是 ( )
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A. 《联合国家宣言》 B. 《开罗宣言》
C. 《波茨坦公告》 D. 《北大西洋公约》
19. 斯大林说: “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破裂。”这一“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的标志是( )
A. 杜鲁门主义出台 B. 东欧7国缔结《华沙条约》
C. “铁幕演说”发表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20.二战后,有一个国家的经济复兴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而美国把这个过去的敌人看成是它在东亚的一个重要基地。这个国家是( )
A. 印度 B. 日本 C. 朝鲜 D. 中国
21.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政策调整,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其意在( )
A. 刺激社会消费 B. 改善劳资关系
C. 重塑政府形象 D. 缓和社会矛盾
22. 某同学复习世界历史时,制作了如下时序图。可以提炼的主题是( )
A.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B. 战后资本主义新发展
C.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D. 经济全球化新发展
23. 引发当今世界局部冲突的重要根源是( )
A. 北约与华约对峙 B. 宗教纷争
C. 恐怖主义 D.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4. 下列表格反映出现代人类社会发展要面临的挑战是 ( )
世界卫生日的口号(部分)
年份 口号
1990年 环境与健康
1998年 母亲安全
2005年 珍爱每一位母亲和儿童
2008年 应对气候变化, 保护人类健康
2010年 城市化与健康
A. 逆全球化与贸易保护 B. 生态与人口的问题
C. 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 D. 妇女地位逐渐下降
25. 科技的进步不断为人类经济发展开拓广阔的前景,同时也不断催生新的职业。以下按职业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 汽车司机、铁路工人、计算机教师 B. 火车司机、汽车司机、 网络工程师
C. 火车司机、网络工程师、石油工人 D. 石油工人、宇航员、轮船修理工
二、材料分析题(3个大题,共50分)
26.(18分)法德关系对欧洲乃至世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9月 28 日报道,10月3日是一个值得德国人纪念的日子,届时,德国历时92年将还清最后一笔战争赔款,德国政府将向法国政府交付6870万欧元(亿人民币)的最后一笔战争赔款。
(1) 阅读材料一分析,德国赔款与哪些历史事件有关 (4分)
材料二 整个战役中,法国损失了约10万人,其他同盟国损失了2万人,德国损失了 45000人。法国被认为是西方最强大的国家,它的迅速崩溃自然是一个最令人痛苦的打击。有人指责说,叛国和怯懦是造成这一巨大灾难的原因。一个因素是苏德条约的影响,这一条约使希特勒能将军队集中在一条战线上。1914年,法国曾得到在东线作战的沙俄军队相当大的援助;现在,法国必须单独与德国对抗,仅得到英国比较微薄的支持。 ——《全球通史》
(2) 材料二中的战役发生在什么时期 结合所学分析法国战败的原因。 (6分)
材料三 法德和解是战后特定历史条件和国际形势下的产物,是二战后西欧乃至世界政治格局中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同时也是法德两国主观上共同努力的结果,它的发生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也有广泛的现实意义,两国政治上的和解和经济上的合作,去掉了防范对方的后顾之忧,促进了两国经济的发展。1951年,西欧6 国建立煤钢共同体,1957年通过了旨在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的协议。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使世界为之瞩目,成为世界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实现这一切,法德和解及合作是“不可替代的发动机”。
——摘编自程佩璇《20世纪六十年代法德和解及其历史、现实意义》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法德和解”的因素及产生的历史影响。(8分)
27. (16分) 俄国历史具有其独特性,值得我们深入研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农奴制是19世纪俄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某班历史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探究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同学们在查阅资料后发现对此的解释不尽相同。
观点一:俄国 1861 年农奴制改革是沙皇以国家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观点二:俄国1861 年农奴制改革是沙皇为巩固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出你的观点并给出两条依据。 (6分)
材料二 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思想之一。观察下列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7世纪末18世纪初 彼得一世改革
1861 年 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
1914年-1917年 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11月 列宁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918—1921年 苏俄三年国内战争, 经济上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21 年春 列宁推行经济改革——新经济政策
1922 年底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1928—1937年 斯大林时期苏联先后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1936年 苏联公布新宪法, 苏联模式形成
1945 年 苏联取得二战胜利
20世纪 50-80 年代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
1991年 苏联解体
选择表中三个及以上相互联系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说明。 (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0分)
28.(16分) 政府间国际组织从国际法意义上而言,是指由若干个国家政府为特定的国际合作目的,依据国际条约而设立的国际常设机构,其是现代国际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下列时间轴,回答问题。
(1) 根据所学知识,将时间轴中的ABCD补充完整。 (4分)
A. B.
C. D.
(2)请从上图中提炼出三个主题,每个主题选取2个及以上史事予以佐证。 (12分)
主题 史实序号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初三历史参考答案
1-5.CBBDB
6-10.DADCD
11-15.DBADD
16-20.BBBAB
21-25.DADBB
26(18分)
(1)(4分)第一次世界大战 巴黎和会 《凡尔赛条约》(三选二 ,每项2分)
(2)第二次世界大战/1940年(2分)
原因:长期对法西斯实行绥靖政策助涨了其侵略气焰;失去了东线的牵制,仅有英国微薄的支持;意大利趁火打劫进攻法国,法国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两条即可4分)
(3)因素:二战后,欧洲国际中心地位丧失,经济实力衰退;美国企图复兴欧洲,增强与苏联冷战中自身的实力;法德两国主观上共同努力等等。(任答两点4分)
历史影响:缓和了法德之间的关系,奠定了欧洲一体化的基础;促进了欧洲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进程;等等。(任答两点4分)
27.(16分)
(1)(6分)
①同意观点一。(2分)①它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市场和资金,促使俄国工业迅速发展。②改革使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使其挣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获得了一定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富农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营农业,到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两条4分)
②同意观点二。(2分)①从改革内容上看,它是在保护地主阶级利益的前提下实行的,实质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合法”的掠夺,其表现为:最好的农田为地主所有;农民所得份地不仅比原来耕种的份地少,而且还要交纳高出地价数倍的赎金。所以,当农民真正“解放”以后,实际上已变得一贫如洗了,他们大多数无法独立经营,只能向地主租地、借款,失去的枷锁又重新戴上。②从政治上看,这次改革并没有触动封建的沙皇专制制度。所以说这次改革实质上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革。(两条4分)
③两个观点都同意。选取上述论据各一条。
(2)(10分)示例1:
观点一:改革一定要依据国情,从实际出发。(2分)
历史事件: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两个五年计划”。(三个史实即可,有史无论的得1分,史论结合2分。)
论述:苏俄依据巩固苏维埃政权的需要在经济上实行战时共产主义,采取余粮收集制、取消自由贸易等措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打退国外的干涉和国内的反动势力,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由于战时共产主义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列宁于1921年进行经济改革,推行新经济政策。农业上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上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这次改革符合苏俄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1928—1937年,斯大林开展了工业化建设。他认为苏联经济远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落后,苏联应该摒弃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于是在政府主导下有计划地开展了工业化建设,经过“两个五年”的建设,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结论:改革的成功都是因为政策的制定关注到了国情,能够从实际出发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分)
示例2:
观点二:革命和改革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历史事件: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两个五年计划”。
28.(1)(4分)
A. 国联 B. 联合国
C. 美国 D. 欧盟
(2)(12分)
主题 史实序号
① 冷战 4、5
② 世界格局的变化 1、4、5、6、9、10
③ 经济全球化 3、7、8
④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6、9、10
⑤ 两极格局 4、5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2023-2024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