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南省新乡市2023-2024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新乡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距今约7000年的河北磁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动物骨骼、石器、骨器和陶器等,如图所示为其中部分。该遗址还发现了两座均为半地穴式房屋地基遗址以及灰坑468个,其中88个长方形的窖穴底部有粟灰堆积,厚度为0.3米至2米,有10个窖穴的粮食堆积厚度有2米以上。据此推知,磁山文化时期( )
A. 阶级分化现象明显 B. 原始定居生活出现
C. 农业经济十分发达 D. 早期国家开始形成
2. 法家思想是国家主义,以君王和国家为视角;墨家思想是实用主义的,以平民为视角。由此可知,法家和墨家( )
A. 崇尚以人为本 B. 治国理念趋同 C. 主张家国同构 D. 阶级立场不同
3. 在古代,“皇”有“大”的意思,人们将祖先或神明称为“皇”。“帝”则是上古人们想象中的主宰万物的最高的天神。秦始皇否定了“泰皇”的称谓,而将“皇”和“帝”两个字结合起来,称“皇帝”。据此可知,皇帝制度( )
A. 具有一定君权神授色彩 B. 凸显了浓厚的宗法观念
C. 强化了对民众思想控制 D. 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
4. 西汉经过文景二帝的治理,至汉武帝即位时,已经是“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这主要得益于( )
A. 币制改革的成功 B. 阶级矛盾的缓和 C. 休养生息的政策 D. 商品经济的发展
5. 元代设立的行省制度,是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它能够做到使行省所握权力大而不专,正所谓“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据此可知,元朝行省制度( )
A. 削弱了地方政府权力 B. 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
C. 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 D. 是地方制度的重大变革
6. 史料记载,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景德镇“镇上佣工每日不下数万余”。这些从事瓷业的佣工很多来自外地,在景德镇没有田地,时称景德镇“皆聚四方无籍之徒”。由此可知,明朝万历年间的景德镇地区( )
A. 社会阶层流动加剧 B. 土地兼并十分严重
C. 已出现新经营方式 D. 小农经济遭到破坏
7.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下令关闭漳州、宁波、云台山三处口岸,只许广州一处和外商贸易。之后,清政府又陆续颁布《民夷交易章程》《防范夷人章程》等,对外国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居住场所、行动范围等,都作了详细规定。这些措施旨在( )
A. 保持国家主权独立 B.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C. 保护本国商业发展 D. 抵御西方经济侵略
8. 如表所示为1868—1911年中国主要农产品及初加工产品出口情况统计(单位:担)。这可用于说明该时期的中国( )
年份 丝 茶 棉花 油类 烟叶
1868 57346 1440871 38141 261 737
1873 61291 1617391 25349 17559 5150
1878 67343 1898955 23310 10079 11122
1883 65978 1987076 22073 4349 11403
1888 76780 2167460 202546 64952 67128
1893 94154 1820828 576155 152069 110513
1898 108821 1538600 273739 357976 371137
1903 94823 16577530 759521 541075 163959
1908 129090 1576136 613509 733943 144857
1911 129925 1462803 877744 1582573 199048
A. 对外贸易政策进行了调整 B. 经济主权已彻底丧失
C. 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经济竞争力逐渐增强
9. 1919年12月,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中指出:对于传统儒学,要反对调和,因为评判的态度只有是与不是、好与不好,没有古今中外的调和。所以革新家的责任只是认定“是”的一个方向走,不要回头讲调和。这一思想主张的提出主要是基于当时( )
A. 封建专制思想的根深蒂固 B. 马克思主义的不断传播
C. 民族资产阶级的逐渐壮大 D.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影响
10. 1928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提出开展国货运动,要求各地举办国货运动周、召开国货运动大会,并规定了“提倡国货十要义”。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国货运动风行一时。上海作经济大埠,提倡国货运动轰轰烈烈,民众踊跃参加,社会各界人士和大众媒体对此进行了广泛宣传。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 商业发展的环境较为宽松 B. 民众爱国觉悟得到了提高
C. 社会秩序逐渐得到了恢复 D. 政府实施开放经济政策
11. 1940年3月,《群众》周刊在纪念孙中山逝世15周年而发表的社论中指出:“中山先生的不妥协的革命精神,指示我们必须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中山先生的联共政策,指示我们必须加紧团结反对分裂。”该社论意在( )
A. 赞颂孙中山的革命功绩 B. 促成抗日统一战线建立
C. 抨击蒋介石的反共行为 D. 提高国民党的政治威望
12. 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这标志着自1937年以来中共实行的“减租减息”土地政策的结束。《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 )
A. 反映了农民平等观念的增强 B. 推动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
C. 体现了中共土地政策的成熟 D. 说明中共工作重心开始转移
13. 在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的新型企业里,职工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异常高涨。如上海申新九厂合营后的第一年,棉纱生产成本比合营前下降15%,棉布的副次率从20%以上降低为1%—2%。这反映出社会主义改造( )
A. 促进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 B. 实现了生产资料完全公有化
C. 改变了工农阶级的阶级性质 D. 极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14. 1971年7月10日,周恩来与基辛格进行第二次会晤,并发布公告:“获悉尼克松总统曾经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这表明当时( )
A. 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 B. 中美愿意改善两国关系
C. 中国全面调整外交政策 D.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5. 下图所示为1978—1998年中国粮食总产量情况。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动 D.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16. 2013年3月,习近平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该理念框架下,又提出了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核安全命运共同体和海洋命运共同体等具体理念,并将其付诸实践。这体现了( )
A. 中国主导国际秩序重构 B. 中华民族复兴的内在要求
C. 中国智慧与大国担当 D. 党的最新指导思想的形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借债人可以通过宅舍、田地甚至是牛羊、粮食等进行质押借贷。此外,借债人还可以通过保证人担保的方式借贷。唐代政府规定过民间借贷利率的上限,如果利息超过本金后再计息索债,或者计复利(民间称“驴打滚利”),则政府不予承认和保护。《唐律疏议》对于借款违约的情况作了详细规定。唐代政府禁止郡县官僚私人放贷,天宝九年(750年)政府下令:如郡县官僚放贷取利则先予免职,放贷所获收益收归政府;禁止家庭成员私自抵押家产借款以及向入境少数民族放贷。
——摘编自李莹、张兴胜《唐代的民间借贷》
材料二 宋代政府鼓励民间私人放贷,比如在灾荒之年,政府一般不进行放贷,而是通过私人放贷来帮助小农渡过难关。针对民间借贷行为中的高利贷、违法借贷行为,宋代政府则不断规范并进行限制打压。宋代民间借贷关系已经影响到社会各阶层,小农为借贷的主要群体,地主则为放贷的主要群体。商人、手工业者从事借贷活动的情况也非常多见。宋代有“京债”一说,指的是官员被任命后,在京师置办行装、支付旅费等借贷活动。还有部分退职官员由于俸禄降低,只好典当衣物、租借耕牛,自己从事农业生产来补贴家用。
——摘编自杨瑞璟《宋代民间借贷的特点与积极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代民间借贷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相较于唐代,宋代民间借贷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6—1906年中国留日学生的变化情况
年份 人数/人 年份 人数/人
1896 13 1903 1300
1898 61 1904 2400
1901 274 1905 8000
1902 608 1906 1200
材料二 20世纪初,中国人留学的热潮从欧美转向了日本。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让国人震惊,过去的“徒弟”打败了“师傅”,使中国人的日本观发生了急剧变化。随之而来的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空前灾难,进一步促进了整个民族特别是广大知识分子的觉醒。学习日本近代崛起强大之法,成为中国朝野上下共同的关注。1896年清政府派遣13名学生赴日,是为近代中国人留学日本的开始。——材料一、二均摘编自梁永康、李浩《海外留学知识分子与晚清经济思想的近代化(1895—1911年)》
材料三 1900年,中国100多位留日学生在东京建立了第一个爱国团体——励志会,随后,各省的留学生先后成立同乡会,组织反帝爱国活动。留日学生成立的“中国留学生会馆”,推动了留学生组织爱国团体的步伐。1903年,留日女学生成立“共爱会”,这是近代资产阶级妇女运动的发轫。
——摘编自夏天兰《近代留日、留美学生与清末民初社会思潮》
(1)指出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历史现象的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留日学生的历史影响。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民营企业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深化,并不断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地调整发展民营经济的各种相关的政策,陆续出台了许多支持与引导民营企业良性发展的政策,有关部门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来优化营商环境,不断为民营经济更加深入与健康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民营经济已经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王晓琦《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发展历程初探》
材料二 1979年,我国民营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还不到1%;2006年,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已经超过了50%。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解决了大量人口的就业问题,而且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税收等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注入了持久的活力。
——摘编自朱艳丽《新中国成立60年来民营经济发展的理性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意义。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古代中国从中原地区不断扩展成为领土广袤的“大一统”国家。“大一统”可谓中国历史转动之轴心,不断推动各民族交融与发展,从而创造了光辉璀璨的中华文化。
——摘编自刘余莉、程丽君《“大一统”与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新乡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简要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D
【3题答案】
【答案】A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A
【10题答案】
【答案】B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B
【13题答案】
【答案】D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B
【16题答案】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特点:方式灵活多样;借贷双方受到法律保护;受到政府严格管理和控制;禁止官员借贷。
(2)不同:社会各阶层都可进行借贷。
原因:国家对社会控制的相对松弛;政府对民间借贷的鼓励和规范;人身依附关系的弱化;商品经济的发展。(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8题答案】
【答案】(1)历史现象:甲午中日战争以后至1906年,中国留日学生的数量急剧增长。
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加深;维新变法的开展;清末新政的推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历史影响: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有利于近代中国思想的解放;推动了近代中国妇女的解放;促进了中外科技文化交流;为近代中国留学教育提供了借鉴。(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9题答案】
【答案】19. 原因:党和国家对民营企业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深化;党和国家不断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地调整政策;政府部门优化营商环境;民营企业个体的努力奋斗。
20. 意义: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就业增长;增加财政税收;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注入了活力。
【20题答案】
【答案】示例论题:我国古代大一统王朝为各民族的交融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阐述:秦建立起第一个空前统一的封建王朝以后,通过征服南方越族地区,迁徙六国贵族到南方巴蜀等地,推动了这些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汉代开辟丝绸之路,设置西域都护府,极大地推动了西域地区各民族与中原王朝之间的往来。同时,西汉政府进一步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使得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唐朝中央政府在西域地区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使西域地区各民族能够继续通过丝绸之路保持与中原地区的往来,加深了与西域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唐朝还积极发展与吐番等周边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在扩大中原文明的影响力的同时,也推动了与各民族之间的交融。元明清时期,随着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经营和管理更加完善和成熟,如元朝设置宣政院专门对吐蕃进行管理,设立北庭都元帅府和宣慰司等以加强对西域的军务管理,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明朝设置奴儿干都司管理东北女真部落;清朝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的民族事务,这些措施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得民族之间的交融达到了新的高度。(答出四点即可)
总之,我国古代“大一统”王朝为各民族的交融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古代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借鉴,促成了中国各民族共同的历史进步。
(“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河南省新乡市2023-2024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