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昌黎重点中学高三年级第六次调研考试
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本次考试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 分钟;
2.选择题用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的对应题号上; 非选择题按题号写在答题卡上;
3.认真审题,弄清题意; 逐句阅读,划分层次; 勾划关键,术语答题; 书写工整,卷面清楚。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中,男子墓内多陪葬有石斧、石铲、石刀; 女子墓内多陪葬陶制或石制的纺轮,据此可推知,新石器时代
A. 男耕女织的小农生产方式出现 B. 社会贫富分化现象日益明显
C. 男子在社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 D. 区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2.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 让帝禹之子启。” 《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这说明
A. 久远的历史难以形成统一的定论 B.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必然
C. 文献史料可以相互印证同一史实 D.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并非一帆风顺
3. 《左传·桓公二年》记载: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
A. 周王是天下共主 B. 大宗小宗不隶属
C. 政权与族权结合 D. 社会分工很明确
4.《韩非子·人主》提出,“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威势者,人主之筋力也。今大臣得威,左右擅势,是入主失力,人主失力而能有国者,千无一人”。该言论
A. 加速了王权和族权之间的分离 B. 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认同
C. 论证了构建君主专制的必要性 D. 折射出西周礼乐制度开始瓦解
5.公元前121年,西汉王朝在祁连山下设立五个属国;公元前 121年至公元前111年间,又先后在河西走廊建立四郡,从敦煌向西至盐泽(今罗布泊) 修筑很多烽燧; 至公元前60年,迫使匈奴基本退出西域。这些举措
A. 埋下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B. 为丝路贸易提供了一定保障
C. 体现了因地制宜的特点 D. 确保了北部边疆的政治稳定
6.东汉建立后,刘秀改御史大夫为司空,不再承担监察百官之责; 以御史中丞为御史台长官,负责监察百官。朝廷举行廷议、讨论重要事项时,往往会为御史中丞与尚书令特设专席。这反映了,东汉初年
A. 中央行政体系完备 B. 丞相失去参政机会
C. 君主集权得到加强 D. 监察官员擅权干政
7.东晋十六国时期,未南逃的大地主多筑堡自守,聚族而居,拥有很多的依附农民及一定的武装力量。北魏拓跋焘统一北方后,确立了宗主督护制,承认这些宗主的既有利益,任命他们为宗主,以督护百姓。这一制度的实施
A. 奠定了北魏均田制的社会基础 B. 发挥了维护基层治安的作用
C. 加速了北魏向封建社会的转型 D. 瓦解了北方豪族的庄园经济
8.两税法首先从唐朝廷的直辖地开始实施,接下来是听命于中央的藩镇进而向其周边推广。固定税目和税额使藩镇很难随意地扩大征税的范围。这使得在赋税收入方面, 中央占据了优势地位。材料表明两税法的实施
A. 取消了租庸调和杂税 B. 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 起到抑制藩镇的作用 D. 保证了农民有充分的生产时间
9.下表所示是《唐律疏议》中所涉及的文书档案法律条文(部分)这凸显了唐朝
法令 出处
诸盗官文书印者, 徒二年; 余印, 杖一百 《贼盗律》
诸私发官文书印封视书者, 杖六十; 制书, 杖八十……即误发, 视者各 《杂律》
诸漏泄大事应密者, 绞; 非大事应密者, 徒一年半; 漏泄于藩国使者, 《职制律》
A. 减轻刑罚以人为本 B. 法律制度化规范化
C. 注重保护国家机密 D. 文书处理规范高效
10. 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公卿各保其家,忠义岂有不立 忠义既立,朝廷之本岂有不固 则事无不治。”这表明张载主张
A. 建立世族制度 B. 运用宗法治理社会
C. 推崇道德理性 D. 重视世俗社会教化
11.《大明会典》采用“官领其属”“事归于职”的体例,在六部下分司,科,标明种种条注,体例结构规范,便于实际执行。此外,还通过制定规范性的官员考核标准,为官员考核提供参考。这些法律规定旨在
A. 规范政府官员的行政活动 B. 提升明代基层治理的水平
C. 确保中央和地方政令畅通 D. 完善科举选拔人才的机制
12.有学者说:“清康熙朝开海贸易并设立江、浙、闽、粤四大海关,仅仅是恢复‘闽粤边海生民’的一条谋生之路,并征收海关税以益于‘闽粤兵饷’,所以清朝制定以限制为基本特征的对外贸易法律就成为必然。”该学者意在强调清朝
A. 重农抑商政策与海禁政策的一致性 B. 抑商政策因时局变迁面调整
C. 限制了外贸推动经济发展的可能性 D. 商人已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13.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采信地圆、地动等天文地理学说,提出圆形的地球之上,“居中之国”并不存在; 他还认为“今华夷通市,正朔相通”,故比较了中国农历与西洋历法的差异, “以便稽览”。这表明魏源
A. 倡导“师夷长技以自强” B. 主张与外国进行“商战”
C. 突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D. 为制度变革寻求理论依据
14.《哈佛中国史》指出,“清朝赔上民族国家理应有的主权……对于一个‘追赶性工业化’的帝国来说,这造成了无法设置保护性关税来扶植新兴工业的严重后果”。这突出反映了
A.《南京条约》妨碍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B.《北京条约》使中国主权遭到严重侵犯
C.《马关条约》使列强获取掠夺工矿之利D.《辛丑条约》标志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
15. 从 19 世纪 40年代到20世纪初,清政府虽然每次战败后均与侵略者签订了割地、赔款、开放商埠或允许在华建厂等丧权辱国的条约,但就其主要倾向来讲,仍是“仇外”“排夷”的。然而,自《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清政府对外国的侵略就再也不抵抗了。这一变化
A. 催生了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出现 B. 加速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 使列强侵华经济方式发生了转变 D. 使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日益合流
16.1880年前后,康有为游历香港、上海等地,“见西人殖民政治之完整,属地如此,本国之更进可知。因思其所以致此者,必有道德学问以为之本原,乃悉购江南制造局及西教会所译出各书尽读之”。由此可见,这一时期康有为
A. 初步认识到西方治国的先进性
B. 冲破了儒家主流价值观的羁绊
C. 推崇西方近代社会共和制民主
D. 致力于探索自强求富的新道路
17.1906年,孙中山演讲说,欧美各国“文明进步”却引起“社会革命”,“文明有善果,也有恶果……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故成此不平等的世界。我们这回革命,不但要做国民的国家,而且要做社会的国家”。在此,孙中山
A. 明确提出了反帝救国思想 B. 倡导实行民生主义
C. 克服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D. 主张摒弃西方制度
18. 下图所示是 1913—1919年中国进口和出口贸易量指数与贸易额指数变化(1913年=100) 情况。据图中变化可得出,这一时期
A.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领先世界
B. 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 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有所增加
D. 工业文明的竞争优势已降低
19.1919年5月以后,《新青年》杂志从“注重个人视像的建构转向底层阶级视像的营造”,杂志话语体系也从注重思想文化的渐进式改造转向重构社会秩序的激烈式革命。这一转变
A. 彻底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 B. 促进了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C. 影响了中国民主革命进程 D. 改变了中国救亡图存方向
20.1927年3月,经湘、鄂、赣、粤、豫等省农民代表联席会议选举,中共党员毛泽东、彭湃、方志敏和国民党左派邓演达等人组成全国农民协会临时执行委员会; 同年4月,农民协会的组织遍及广东、湖南、江西等 17个省区。以上现象
A. 促成国民政府进行北伐战争 B. 提升了农民阶级的革命觉悟
C. 满足了农民对于土地的要求 D. 说明土地革命路线得到认可
21.土地革命开始时,各根据地实行“土地公有(苏维埃政府所有)、农民使用”的原则,禁止土地买卖。1930年9月,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的原则,“不禁止土地买卖和在苏维埃法律内的租佃制度。”这一调整
A. 推动革命中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B. 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
C. 有利于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D. 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22. 下表是抗战时期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国共不同部队所抗击的日军占这些地区全部日军的比例。(表格材料改编自阎治才《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1938年 1939年 1940年 1941年 1942年 1943 年
八路军、新四军 58.8% 62% 58% 75% 63% 58%
国民党军队 41.2% 38% 42% 25% 37% 42%
由此可知
A. 中共指导全民族团结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B. 抗战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C. 抗战时期八路军和新四军付出了巨大牺牲
D. 相持阶段的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
23.1951年3月,周恩来同志主持政务工作会议时指出,“重工业要搞,但轻工业在今天还要多一些才行。不仅私人要搞轻工业,国家也需要搞轻工业……今天发展轻工业是为百年大计准备条件”。据此推知,当时
A. 轻工业产品已连续多年售价暴涨 B. 私营工商业在社会经济占比太小
C. 政务工作首重工业 D. 国民经济亟待恢复
24.194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政治学习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并掀起高潮。据统计,1949年底全国业余补习学校约有 14000 所,学生近70万人。截至1950年6月,参加“冬学”教育的农民达 1000万人,政治大学和政治训练班的人数在47万人以上。上述做法
A. 促进了新中国国民教育体系的完善 B. 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 满足了新中国经济建设的人才需求 D. 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5. 下图是 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使用频率曲线图。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
A. 新中国外交环境的改善 B.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C. 中美两国间关系的恶化 D. “一边倒”外交政策的提出
26.下图为1949年和 1957年中国东中西部城市比重图,图示占比变化反映出
A. 国民经济比例逐渐失调 B. 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持续推进
C. 党内左倾错误迅速发展 D. 民众就业观念已经发生转变
27. 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作出决定:“国家必须拟定关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全面支援农业的长期规划。……一切部门制定的计划和采取的措施,都必须肯定以农业为基础,面向农村,把支援农业、支援集体经济放在第一位”。该决定是为了
A. 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 B. 完善计划经济体制
C. 落实国家工业化战略 D. 推动国民经济调整
28.下图是 1965—1975年中国内地工业产值的变化情况。这反映了
A. 国民经济比例已渐趋平衡 B. 三线建设促进了内地发展
C. 国家经济重心转向了内地 D. 内地工业成为工业化主导
29. 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三省、唐山、天津等地视察时强调,“我们是社会主义同家,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这一谈话
A. 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 助推党的工作中心转向经济建设
C. 推动了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D. 实现了党在政治领域的拨乱反正
30.1983年,国务院发布的《城乡集市贸易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国家把城乡集市贸易管好搞活,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第二十九条规定:“城乡集市农副产品的价格,在国家政策、法律允许范围内,由买卖双方议定。”这说明当时
A. 对市场调节的作用有了一定认识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C. 城乡集市贸易扰乱了正常经济秩序
D. 国家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1.下图是 1980—2020年我国工业进出口、初级产品进出口占比统计曲线图。据此可知,中国
19801982A. 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强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4B. 对外贸易日益多元化20082020
C. 工业实力不断增强 D. 工业水平世界领先
32.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既要突出“随势”和“顺势”,又要强调“谋势”和“塑势”,不断拓展战略远见,坚持战略底线,提升战略自信,强调战略运筹,主动营造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下列属于新时代中国改善和营造良好外部环境重要一环的是
A. 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B. 完善世贸组织的规则
C. 全方位外交战略的提出 D. 无敌国外交观念形成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道小题,共52分)
33.读背考查(6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宋史·舆服志》载,宋初“闾阎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 妇人涂饰金珠,尚多僭侈,未合古制”。真宗时,对于朝中服饰,“不惟士大夫家崇尚不已,市井闾里以华靡相胜”,竞相仿效。哲宗至徽宗时,张来在<柯山集拾遗·衣冠篇》中指出,当时胥徒的冠服与知州、县令相差无几,公卿大夫与武官、技术官的衣冠没有太大区别。南宋人梁克家在《淳熙三山志》中记载:以前闽地风俗是“自缙绅而下,士人富民胥吏商贾皂隶衣服递有等级,不敢略相陵(超越等次)”; 三十年来却“渐失等威”。对此,朱熹讲“衣服无章,上下混淆”。
——摘编自郭学信《试论宋代世风的时代特征》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概括宋人服饰体现的价值取向。(4分)
(2) 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对材料中某一价值取向进行阐释。 (6分)
35.随着晚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
时间 总督(单位:个)
总数 满人 汉人
1748年 11 9 2
1779年 11 7 4
1864-1867年 8 2 6
1872-1875年 8 1 7
1876-1883年 8 0 8
—整编自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
材料二: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担心波及其势力范围长江流域,遂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后由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上海道余联沅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保护东南章程九款"。清政府向各国宣战后,南方更多督抚加入进来,和各参战国商订协议,表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
—《中外历史纲要》(上)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清时期总督构成的变化。(2分) 结合所学,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及影响。(4分)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该历史事件的名称(1分) 及其背景(2分),并结合所学对该事件作一简要评述。(3分)
36.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是新中国对高等学校进行改革的重大举措。其实,早在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便对旧中国的教育制度进行了定性,强调旧教育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统治下的产物”。与此相对,新中国的教育必然是“反映新的政治经济,巩固与发展人民民主专政的一种斗争工具”。当时,《人民日报》社评认为,旧高校在地区分布、专业设置和师资力量等方面,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时代需要,对全国高校院系进行调整已经迫在眉睫。为此,从1950年开始,中共首先对文化教育界进行了思想改造运动,从思想上扫清了障碍。
——李琦《建国初期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述评》
材料二:1953年中国高等学校招考专业分类情况
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的原因。(6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评图中所示历史现象。(6分)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许倬云《万古江河》一书以江河流域的扩大比喻文化的进展,以八章(如下表)规模从中国文化发源的地理空间开始谈起,论及史前时期中国文化的多元发展与分合,然后再细述中国文化在不断冲突与融合中,一步步扩大并最终进入世界体系的历程。
章序 章名
第一章 古代以前: 中国地区考古略说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黎明(公元前 16世纪~公元前3 世纪)
第三章 中国的中国(公元前3世纪~公元2 世纪)
第四章 东亚的中国(公元2 世纪~公元 10 世纪)
第五章 亚洲多元体系的中国(公元 10世纪~公元 15 世纪)
第六章 进入世界体系的中国(上篇)(公元15世纪~公元17世纪)
第七章 进入世界体系的中国(下篇)(公元17世纪~公元19世纪中叶)
第八章 百年蹒跚(公元 19世纪中叶~公元 20世纪中叶)
选择目录中的任意一章,结合中国史知识,阐述该时期对中华文明发展的贡献。(要求:选择章节对应时期与史实相互吻合,表述清晰,观点正确)河北昌黎第一中学 朴 诚 勤 敏
河北昌黎第一中学高三年级第六次调研考试
历史答案
1.【答案】C
【解析】由题干中的信息“男子墓内多陪葬有石斧、石铲、石刀”“女子墓内多陪葬有……
纺轮”等信息可知,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男女分工,且男子在社会生产中居于主导
地位,故 C 项正确。A项发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晚于题干中的时间“新石器时代”,排除;
题干中未提及“贫富分化”及“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排除 B、D两项。
2.D
【详解】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有的认为是益禅让,有的认为是启夺取。
这说明王位世袭制的取代禅让制是曲折的,即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并非一帆风顺,D项正
确;久远的历史未必难以形成统一的定论,排除 A项;材料不是强调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是历史的必然,排除 B项;文献史料可以相互印证同一史实,但这也不是材料的主旨,
排除 C项。故选 D项。
3.【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各自有家族规模限制,不同的政治等级
家族规模不一样,而且在下的只能服侍在上的,说明政权与族权相结合,C正确。
4.C【解析】题干材料为法家的思想理论,强调了当政者应该重视其威势,论证了构建
君主专制的必要性,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王权和族权的分离,A项错误。“广泛认同”
说法有误,B 项错误。材料所示为战国时期,礼乐制度早已开始瓦解,D项排除。故选 C
项。
5.B考查汉朝边疆治理及丝路贸易的发展。根据材料可知,材料核心内涵是汉武帝到汉
宣帝时期通过军事力量打通了东西方交通要道,并建立了控制西域的军镇要塞,为丝绸
之路开通和中西方交流提供了一定的政治军事保障,故 B项正确。汉初郡国并行制埋下
了地方割据的隐患,故排除 A项;材料无法体现“因地制宜”的特点,故排除 C项;D
项表述“确保了”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6.答案:C
解析:东汉初年,御史大夫丧失监察百官之权,皇帝身边的御史中丞的监察职权扩大,
尚书令也分化宰相的权力,中枢官员职权重构使皇权得以加强,故 C项正确。题干只是
涉及东汉初年中枢机构部分官员职权变动,无法反映中央行政体系完备,排除 A项;丞
相制度依然存在,只是权力受到削弱,排除 B项;材料中御史中丞监察百官,并没有擅
权干政的信息,排除 D项。
命题意图:本题从东汉初年中枢官僚制度变革设置问题情境,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
基本特征。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历史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
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7.B【解析】题干所示为南北朝时期,北魏实行了宗主督护制,因为当时的豪族拥有很大
的势力,北魏政权不得不依靠其力量维持基层统治。宗主督护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维
护基层治安的作用,但是从长远来说并不利于其统治,故后来被三长制取代,B项正确。
高三六调历史答案 第1页 共 6 页
{#{QQABLQIUggAgAgBAAAhCUwE6CkAQkAECCKoOQBAMMAAACRNABAA=}#}
河北昌黎第一中学 朴 诚 勤 敏
“奠定了北魏均田制的社会基础”不符合题干主旨和史实,均田制实行的时候,北魏采
取的是三长制,A项错误。均田制和租调制加速了北魏向封建社会的转型,C项错误。宗
主督护制维护了北方豪族的利益,D项排除。故选 B 项。
8.答案:C
9.C【解析】本题考查唐朝法律,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与
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些法令对盗取官文书印、私自观看文书内容、
泄露文书内容等行为作了规范,表明唐朝注意保护国家机密,故选 C项;从材料中无法
得出刑罚减轻的结论,故排除 A项;材料仅涉及文书档案保密的信息,不能得出整个法
律规范化的结论,故排除 B项;材料体现不出文书档案处理的效率,故排除 D项
10.B 考查宋代理学。根据材料可知,魏晋隋唐以来,人们的血缘关系松驰,以致血缘
宗亲观念淡薄,造成世风日下,人心浇漓。为了解决地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至亲相残
的激烈冲突,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张载力倡重建宗法制,“立宗子法”。他强调宗法制能
“敬宗收族”,强化伦常观念,培养人们的封建道德意识。“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只有家族稳固了,才能谈得上国家的稳固。所以宗法制通过维系家族组织,又对稳固封
建统治起了积极作用,故 B项正确。世族制度指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士族制度,
故排除 A项;材料强调的是运用宗法管理社会,而非道德理性、重视世俗社会的教化,
故排除 C、D两项。
11.A【解析】题干所述为明代律令对政府的相关要求和规范,这些律令的颁布旨在规范
政府行政活动,故 A项正确。B项说法和题干主旨不符,B项错误。题干材料表明《大明
会典》体例结构规范、便于执行,并制定了规范性的官员考核标准,“确保中央和地方政
令畅通”与题干材料关系不大,C 项排除。题干材料与科举制无关,D项排除。故选 A项。
12.C 考查清朝经济政策。根据材料“清康熙朝开海贸易并设立江、浙、闽、粤四大海
关,仅仅是恢复‘闽粤边海生民’的一条谋生之路,并征收海关税以益于‘闽粤兵饷’”
可知,清朝统治者开关的初衷并不是通过海外贸易来刺激国内的商品生产并进而积累资
本达到国富兵强,结合“所以清朝制定以限制为基本特征的对外贸易法律就成为必然”
可知,清朝限制了外贸推动经济发展的可能性,故 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重农”,故
排除 A项;材料没有体现清朝抑商政策因时局而改变,故排除 B项;商人在中国古代始
终没有能够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故排除 D项。
13.【答案】C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魏源的书中。对东西方的地理位置、天文历法做了一定的比较,
提出并不存在居中之国,认为东西方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体现了他突破了传统华夷之辨
的观念,所以 C选项正确。
14.答案:A
15.D【解析】本题考查晚清列强侵华与近代中国革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
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与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辛丑条约》签
订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抵御外辱的态度日益消极,这促使中国社
会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合流,故选 D项;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就随
之出现,故排除 A项;《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此后帝国主义
高三六调历史答案 第2页 共 6 页
{#{QQABLQIUggAgAgBAAAhCUwE6CkAQkAECCKoOQBAMMAAACRNABAA=}#}
河北昌黎第一中学 朴 诚 勤 敏
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故排除 B项;《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侵华方式转为以资本输
出为主,故排除 C项。
16.A【解析】题干材料为康有为早期对西方制度的初步认知,“见西人殖民政治之完整,
属地如此,本国之更进可知”“必有道德学问以为之本原”,这表明康有为初步认识到西
方治国的先进性,故 A项正确。康有为当时并未冲破儒家价值观的羁绊,B项不符合史
实。康有为并未主张共和制,C项错误。“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目标,D项排除。
故选 A项。
17.答案:B
解析:20世纪初,孙中山肯定了欧美国家的“文明进步”,但同时也认识到欧美资本主
义制度下社会贫富悬殊的弊病,倡导解决民生问题,故 B项正确。1924年,孙中山提出
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反帝的革命要求,排除 A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发展不充分
在革命中具有的历史局限性,是其自身无法克服的,排除 C项;孙中山认识到西方社会
存在问题,但是仍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排除 D项。
命题意图:本题从孙中山的演讲词设置问题情境,考查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通过此题,一方面弘扬孙中山与时俱进、追求进步的精神,另一方面强化对西方文明的
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的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和理论
自信。意在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
18.B【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对外贸易,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
题的能力与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分析图中数据可知,1913-1919年,中国进口
贸易量指数有所下降,出口贸易量指数上升,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欧洲列强忙于一
战,无暇东顾,对华商品输出有所减少,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故选 B项,排除
C 项;依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这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总额领先世界的结论,且 A项说
法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A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有所减少,并不表明它们的竞争力降低,
故排除 D项。
19.答案:C
20.答案:B
21.答案:C
解析:“土地公有、农民使用的原则”无法完全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中国共产党基
于革命实践,将其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以此进一步调动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
性,故 C项正确。1927年秋收起义后,中国革命中心逐步转移到农村,与题干时间不符,
排除 A项;1927 年,国民党右派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破坏了革命统
一战线,排除 B项;材料体现了农民土地私有制,排除 D项。
命题意图:本题从土地革命时期土地政策的调整设置问题情境,考查新民主主义革
命。利用典型史料,创设历史情境,在考查必备知识的基础上创新考查角度。意在考查
学生获取历史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
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
22.答案:D
23.答案:D
高三六调历史答案 第3页 共 6 页
{#{QQABLQIUggAgAgBAAAhCUwE6CkAQkAECCKoOQBAMMAAACRNABAA=}#}
河北昌黎第一中学 朴 诚 勤 敏
24.答案:D
25.A【解析】材料为《人民日报》1953 年到 1956 年,“和平外交”“和平共处”的使用
频率,由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加上 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 1955年万隆会议的召
开,新中国的外交环境不断改善,“和平共处”一词的使用频率骤然间猛增,故 A项正确。
不结盟运动兴起于 20世纪 60 年代,B项错误。图示现象的出现与美国关系不大,C项排
除。从“一边倒”外交政策到“和平共处”,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政策意识形态色彩弱化,
更趋于务实,D 项排除。故选 A项。
2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情境可知,1949 年和 1957年中国东中西部城市布局发生显著变化,
东部所占比例下降,而中西部比例上升,这是一五计划工业布局重大调整的结果,因此
正确选项为 B。A、C、D均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故排除。
27.答案:D
解析:1959—1961年,我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1961 年 1月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
八字方针。1962年召开的中央八届十中全会是落实八字方针,推动国民经济的调整,故
D 项正确。1956年,我国农业集体化改造基本完成,排除 A项;材料措施属于计划经济
的调整,而非完善,排除 B项;该时期中国的主要任务是国民经济的调整,而非落实工
业化战略,排除 C项。
命题意图:本题从中共八届十中全会的决定设置问题情境,考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属于高频考点,本题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中基础性和
应用性考查要求的结合。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
28.答案:B
29.B【解析】题干材料为改革开放前夕,邓小平“北方谈话”的内容,强调了发展生产
力的重要性,以及对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关注,这一谈话助推了党的工作中心转向经济
建设,故 B项正确。邓小平这一谈话有利于推动接下来的经济体制改革,而不是明确了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A项错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程,C项排除。
党在政治领域的拨乱反正也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且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D项排
除。故选 B项。
30.答案:A
31.C根据材料统计曲线图可知,工业出口占比基本上处于不断增长状态且 1995 年以后
超过工业进口占比,初级出口占比基本上处于下降状态且 1995年之后低于初级进口占
比,这正是我国工业水平提升的结果,故选 C项。仅凭工业进出口、初级产品进出口占
比情况,无法得出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强、对外贸易日益多元化、工业水平世界领先,排
除 A、B、D三项。
32.A 考查现代中国改革开放。根据材料可知,新时代即 2012年以来中国“谋势”“塑
势”,主动营造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重要一环是在坚定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前提下,全面
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其表现有积极打造三大对外开放新平台,即“一带一路”国际合
作、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自贸区建设,并持续改善国内投融资环境,如:大幅放开市
场准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故 A项正确。世贸组织的规则并非是中国单方面可以去
高三六调历史答案 第4页 共 6 页
{#{QQABLQIUggAgAgBAAAhCUwE6CkAQkAECCKoOQBAMMAAACRNABAA=}#}
河北昌黎第一中学 朴 诚 勤 敏
完善的,且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 B项;全方位外交战略是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新世
纪以来逐渐产生并成熟的,故排除 C项;无敌国、不结盟外交是在改革开放后实施的,
故排除 D项。
33.(6 分)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
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
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
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一点 1分,共 6分)
34.答案:(1)价值取向:一部分官民追求华贵服饰,门第观念淡化,渴望社会成员身份
平等;一部分士大夫主张应维持等级秩序,服饰应尊卑有别。(2点共 4分)
(2)选择:一部分官民追求社会地位平等(选择一部分士大夫的价值取向也可)
阐释: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商人和市民阶层壮大,传统义利观受到冲击。宋代科举
制面向全社会开放,更加强调公平竞争,大批平民出身的士人进入政坛,给政治增添了
活力。为适应社会经济变化,宋代政府适当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4分,任答 2点即可)
宋代一般官民服饰追求的变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结果,对当时社会风气产生了一
定影响。(2分)
解析:第(1)问,“价值取向”:依据材料信息“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金珠,
尚多僭侈,未合古制”市井闾里以华靡相胜”“胥徒的冠服与知州、县令相差无几,公
卿大夫与武官、技术官的衣冠没有太大区别”“渐失等威”“衣服无章,上下混淆”等,
即可从一部分官民和一部分士大夫两个群体进行“概括”。第(2)问,首先确定上述“价
值取向”中的“某一”,进而结合宋代相关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阐释”,主要涉及
其发生原因、产生影响等角度。
命题意图:本题以宋代社会服饰演变的相关评述设置问题情境,考查宋代社会生活
的变迁。从学生人人熟悉的服饰问题切入,综合考查古代中国社会状况,是本题的一大
亮点。意在考查学生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
的关键能力。
35.(12分) (1)变化:晚清时期汉人总督所占比例逐渐增加;满人总督所占比例逐渐
减少。(共 2分,汉人和满人各占 1分)
原因:太平天国运动的迅速发展。(1分,答太平天国运动即可)
影响:汉人(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清朝中央权力下移;深刻影响了晚清历史的发展。
(共 3分,1点 1分)
(2)事件:东南互保。(1分)
背景: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1点 1分,共 2分)
评述:东南互保表明中央权威的式微;地方势力的扩张;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共
3 分,1点 1分)
高三六调历史答案 第5页 共 6 页
{#{QQABLQIUggAgAgBAAAhCUwE6CkAQkAECCKoOQBAMMAAACRNABAA=}#}
河北昌黎第一中学 朴 诚 勤 敏
36.(1)原因:新民主主义政权(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对人民思想的全面改造;为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做准备;旧教育体系的不合理;对苏联教育模式的学习。
(每点 2分,任答三点即可,共 6分)
(2)专业分类的一定程度改变了旧中国高等教育结构和分布不合理的局面;专业分类适
应了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及培养人才的需要;专业分类虽适应了当时发展的需
要,但从长远看,存在比例失衡现象。(每点 2分,共 6分)
37.(12分)
【示例一】第三章:中国的中国(2分)
阐述:公元前 3 世纪-公元 2世纪,是战国至秦汉时期。(2分)这一时期,在政治
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从萌发到建立;在经济上,小农经济从出现到巩固;在文化上,
从百家争鸣到独崇儒术;在民族关系上,华夏认同不断扩大到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6
分,任答三个角度)该时期传统中国的国家体制和经济文化结构及民族格局日渐成熟,
奠定了当今中国基本形态。(2分)
【示例二】第四章:东亚的中国(2分)
阐述:公元 2世纪-公元 10世纪,是魏晋至五代隋唐时期。(2分)这一时期,在
政治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从建立到成熟;在经济上,小农经济进一步发展并走向成熟;
在思想文化上,佛道儒融合;在民族关系上,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在对外关系
上,韩、日等国频繁至中国学习各种文化。(6分,任答 3个角度)该时期,中国儒家文
明辐射东亚朝、日等,奠定了东亚中华文化圈。(10 分)
【评分细则】赋分如上。意思对即可赋分。
高三六调历史答案 第6页 共 6 页
{#{QQABLQIUggAgAgBAAAhCUwE6CkAQkAECCKoOQBAMMAAACRN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