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西省朔州市中考历史模拟适应性训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1.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
A. 藩镇割据 B. 唐玄宗宠爱杨贵妃 C. 安史之乱 D. 黄巢起义
2.“天子好蹴鞠(宋徽宗喜欢蹴鞠),满城尽高俅[东京城流行踢球)”。这两句诗,除了讽刺的意味外,同时也( )
A. 反应了宋朝市民生活的一个侧面 B. 体现了宋朝乡村生活的丰富多彩
C. 道出了靖康之变发生的直接原因 D. 说明了知识分子受社会普遍尊重
3.普希金评价彼得一世说:“他让俄罗斯腾空而起,又用铁笼头将它拽住。”对这一评价理解不正确的是,彼得一世改革( )
A.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B. 进一步强化了农奴制度
C. 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D. 大大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4.小明同学写了一篇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内容的小文章,得到老师的赞赏。在文章中他认为这两个条约的最主要不同点是( )
A. 割地 B. 开放通商口岸
C. 赔款 D. 允许列强在中国设厂
5.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后,欣然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由此可见,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根本目的是( )
A. 积极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B. 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
C. 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 D. 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在黄海大战中,下列哪艘军舰全体英勇战斗直至沉没( )
A. “经远”号 B. “致远“号 C. “吉野”号 D. “济远”号
7.面对甲午战争后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仁人志士奔走呼号,掀起了救亡图存的(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维新变法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8.“辛亥八月十九日(阳历十月十日),先是革命党人,在湖北运动举事。”材料中的“湖北运动举事”是指( )
A. 武昌起义 B. 安庆起义 C. 广西起义 D. 黄花岗起义
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限制行政权的措施,较之英法更为变本加厉,但对于行政权如何反过来制约立法,却没有一条具体的规定。这说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 )
A. 迫切希望废除专制制度 B. 违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C. 对西方民主政治认识肤浅 D. 有关法律意识比较淡薄
10.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图示反映的是10世纪-12世纪时期,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②①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②③④① D. ②③①④
11.传统节日不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还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涉及领域相当广泛,包括生产活动、衣食住行、礼仪、天文气象、娱乐等。中国百姓每年五月初五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粽子是下面哪个传统节日的美食?( )
A. 清明节 B. 端午节 C. 中秋节 D. 春节
12.如图漫画信息(图中文字为“锄列强,倒军阀,灭尽世上压迫人!”)旨在说明( )
A. 群众广泛参与五四运动
B. 军阀割据导致社会黑暗
C. 北伐战争得到人民支持
D. 工农武装割据如火如茶
13.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国家为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纪念活动。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 )
①是为了纪念在南京大屠杀中被杀害的中国同胞
②希望能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③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④让侵略者和受害者及其后人不忘历史,敬畏生命,珍视和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4.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二者的相同点有( )
①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②周恩来都直接参与其中 ③国共两党真诚、主动地合作
④都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15.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这一时期土地改革依据的是( )
A. 《天朝田亩制度》 B. 《中国土地法大纲》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6.如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的单元时空坐标。其中,①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
A. 护国战争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北伐战争
17.如图对应的人物是英国大文豪,他是( )
A. 莎士比亚 B. 麦哲伦 C. 哥伦布 D. 哈姆雷特
18.与如图中所示材料有关的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中国民主同盟 C. 中国同盟会 D. 中国共产党
19.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制作的某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示意图,其高点意为革命的狂歌猛进,低点意为革命的低潮甚至倒退。图中1660年发生的历史事件是( )
A. 查理一世解散议会 B. 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
C. 查理二世恢复了君主制 D. 詹姆士二世恢复天主教
20.独立战争爆发初期,大陆军官兵思想混乱,难以统一。对此,华盛顿重视思想教育,进行广泛的政治宣传,以自由、独立为旗帜,统一官兵思想,激励官兵斗志,使大陆军的面貌为之一新。华盛顿开展政治思想教育的主要文件应是( )
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1787年宪法 D. 《人权宣言》
2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这份宣言阐明了关于自由,财产和安全的基本原则。”“这份宣言”指的是( )
A. 《权利法案》 B. 《人权宣言》 C. 《独立宣言》 D. 《拿破仑法典》
22.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 )
A. 工人运动的兴起 B. 马克思.恩格斯成为共产主义者
C.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 资本主义由飞速发展向腐朽没落
23.19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风起云涌,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发展。其中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解决的危机分别是( )
A. 黑人奴隶制、农奴制、幕府统治 B. 英国殖民统治、黑人奴隶制、农奴制
C. 农奴制、英国殖民统治、幕府统治 D. 英国殖民统治、黑人奴隶制、幕府统治
24.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两个法令对战争形势所起的直接作用是( )
A.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B. 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C. 废除了奴隶制度 D. 发动民众力量,扭转了战局
25.下列国家通过改革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是( )
①美国 ②法国 ③俄国 ④日本。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6.《凯歌悲壮》一书认为:苏俄(苏联)在1921~1927年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是历史上的“退却年代”。这里的“退却”是指( )
A.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实行新经济政策
C. “斯大林模式”形成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27.“集体化和导致农村衰败的过度粮食征购,引起了1932-1933年的饥荒和疾病蔓延。”材料评述的应是( )
A. 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B. 赫鲁晓夫改革的实际效果
C.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
28.罗斯福曾说:“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场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材料中的“战争”是指( )
A. 美国独立战争 B. 美国南北战争 C.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罗斯福新政
29.如图是二战后苏联的宣传画《华盛顿的“和平鸽”》,图中美国给即将发射的导弹罩上了“和平鸽”的外衣。该宣传画反映出( )
A. 美苏处于冷战状态 B. 和平成为世界共识 C. 美苏开展军事合作 D. 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30.习近平主席在关于开展抗疫国际合作的论述中多次强调:“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战胜关乎各国人民安危的疫病,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下列不能体现这一理念的国际组织是( )
A.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B. 北约 C. 联合国 D. 世界贸易组织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材料二:中国已面对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指出中国海防的重点为“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主张“防敌兵沿海登岸,是外海水师铁甲船与守口大炮铁船的重任”。他分析了福建、上海二局造船的情况,认为“派中国学生、工匠赴国外学习是当务之急”。
—《论清政府筹办海防》材料三: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材料四: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材料五:李鸿章办了多年洋务之后,在给曾国藩的信中写道:“惟中国政体,官与民,内与外均难合一……抑实不如日本。”后来,原属洋务运动旗帜江南制造总局一部分的江南造船所,被日军侵占,更名为“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
(1) 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自强运动……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的含义是什么?
(2) 根据材料二回答,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为加强海防采取了哪些措施?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目的和民用企业的特点。
(4) 根据材料五,分析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原因。
(5)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洋务运动对当时的中国有何积极意义。
32.材料一:这次革命可以使人们乘坐轮船以更快的速度跨越海洋,乘坐火车进行长途旅行,还为生活在欧美地区成百上千万的人带去了高质量的服装、各种家居用品和娱乐活动。在此之前,这些是他们不敢想的。
——摘编自[英]安德鲁 玛尔《世界史》材料二:电的发明和应用,打开了解放生产力的大门,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与第一次技术革命截然不同,第二次技术革命完全是在近代科学理论直接指导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科学通过先进的技术直接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从而为工业开辟空前广阔的领域和提供空前的发展速度。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材料三: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流淌出纯金。在这里,人类的发展成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的。
——[英]阿萨 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1) 材料一中的“这次革命”是指什么?并据材料一,指出“这次革命”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技术革命与第一次技术革命相比有什么显著特点?
(3) 据以上材料、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作者认为“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的原因。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图一是一幅宣传海报,上面有残破的美国国旗和相关文字。其中文字的意思是:“记住12月7日!”
材料三: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
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情况统计表
持续时间 参战国家(个) 伤亡人员(亿) 直接经济损失
(亿美元)
6年多 60多 1.9 40000
(1) 请写出材料二中提到的“12月7日”发生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2) 请写出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图片中第一排从左到右三个历史人物的名字。
(3) 材料三的内容出自哪部文献?该文献的发表有什么意义?
(4) 分析材料四的图表,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具有哪些特点?
(5) 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许多经验或教训,请写出你认为最深刻的两点。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将那个激荡在欧洲大陆的“共产主义幽灵”引入了中国,中国的政党政治由此揭开新的一页。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历程走了整整28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等关键阶段。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纪实》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逐步形成了包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等一系列宝贵思想财富。这些精神力量,既为中国发展夯实信仰之基,展拓发展脉络,也为世界各国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纪实》
(1) 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共产主义幽灵引入了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 请举出与材料二“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相关的史实各一例。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你选择一种精神,说说其内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唐朝由强盛转向衰弱的标志是安史之乱。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安史之乱的影响。
2.【答案】A
【解析】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可知,“天子好蹴鞠(宋徽宗喜欢蹴鞠),满城尽高俅[东京城流行踢球)”体现了宋代的社会生活中流行踢球,反应了宋朝市民生活的一个侧面,所以A是正确的选项;BCD材料都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A。
本题以“天子好蹴鞠(宋徽宗喜欢蹴鞠),满城尽高俅[东京城流行踢球)”为切入点,考查宋代的社会生活。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宋代的社会生活的相关知识点。
3.【答案】C
【解析】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农业和手工工场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彼得一世改革没有改变俄国的性质,没有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选项C关于彼得一世改革表述不正确,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彼得一世改革的相关史实。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彼得一世改革的相关史实。
4.【答案】D
【解析】《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开通商口岸。二者都有割地、开放通商口岸、赔款,排除ABC,《南京条约》协定关税等内容反映了列强侵华以商品输出为主,《马关条约》规定允许列强在中国设厂,反映了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解题时注意找两条约的“主要不同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注意识记近代史上四次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1840-1842: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答案】D
【解析】据题干关键信息“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根本目的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建立经济特区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故D符合题意;ABC都是加快发展的手段,不是设立经济特区的根本目的,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对外开放和经济特区的设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对外开放和经济特区的设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根本目的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答案】B
【解析】198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激战中,致远舰多处中弹,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日舰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故选:B。
本题以黄海大战为切入点,考查邓世昌的相关知识。
注意识记黄海大战和邓世昌的相关事迹。
7.【答案】B
【解析】面对甲午战争后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仁人志士奔走呼号,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消息传出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随后,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维新变法运动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维新变法运动的相关史实。
8.【答案】A
【解析】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材料中的“湖北运动举事”是指武昌起义,A是正确的选项;BCD不是材料中的“湖北运动举事”。
故选:A。
本题考查了武昌起义。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武昌起义,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9.【答案】C
【解析】从材料“但对于行政权如何反过来制约立法,却没有一条具体的规定”可知,渴望废除专制制度不是对材料的全面表述,故A错误;材料体现了行政权受到制约,而没有限制立法权,不能反映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没有分立,故B错误;材料中对行政权、立法权的规定,体现出革命党人没有真正领悟西方民主政治的分权本质,故C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没有规定行政权对立法权的限制,不是法律意识淡薄的表现,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关知识。
10.【答案】D
【解析】916年阿保机建立辽,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五代十国结束;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北宋与辽、西夏并立;1125年金灭辽,北宋与西夏、金并立;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赵构建立南宋,南宋与西夏、金并立。故D符合题意;ABC排列顺序错误,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历史文化常识,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历史文化常识,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政权的并立。
11.【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端午节据说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节日,B项正确;包粽子不属于清明节习俗,清明节是人们扫墓祭祖、慎终追远的日子,排除A项;中秋节的传统美食是月饼,月饼象征着团圆,排除C项;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它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粽子不是春节的传统美食,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传统节日,结合所学端午节的来源分析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传统节日,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答案】B
【解析】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1926年7月,北伐军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据图中文字为“锄列强,倒军阀,灭尽世上压迫人!”及所学知识可知,这旨在说明军阀割据导致社会黑暗,北伐战争兴起。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北伐战争兴起的背景的相关史实。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伐战争兴起的背景的相关史实。
13.【答案】D
【解析】抗战精神的实质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目的在于缅怀烈士功绩,弘扬烈士精神,凝聚民族力量,是为了纪念在南京大屠杀中被杀害的中国同胞,希望能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让侵略者和受害者及其后人不忘历史,敬畏生命,珍视和平。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所以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以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国家为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纪念活动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南京大屠杀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南京大屠杀的有关内容。
1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共同的归纳比较能力。在西安事变的解决与重庆谈判中,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的利益,不计前嫌,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所以①是其相同点。西安事变是周恩来参加的,重庆谈判毛泽东和周恩来都参加了,所以②是其相同点;西安事变中蒋介石被迫接受了联共抗日的主张,重庆谈判也只是蒋介石为了欺骗舆论、争取内战准备时间的幌子而已,国民党根本没有诚意,所以③不是其相同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重庆谈判时,抗日战争已经结束,所以④不是其相同点。故选A。
15.【答案】B
【解析】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故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这一时期土地改革依据的是《中国土地法大纲》。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将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重点掌握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的法律文件、结果、历史意义,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6.【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时空坐标可知,1915年开始的宣传资产阶级民主和科学,起到思想启蒙作用的事件是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B项正确;护国战争发生在1915年底,是为讨伐袁世凯复辟帝制而进行的革命运动,A排除;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C排除;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排除D。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新文化运动相关知识,注意题干时空坐标的识读。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构建时空坐标是值得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历史学习方法,便于知识对的梳理。
17.【答案】A
【解析】据题干图片可知,人物是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的文学家,其作品《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和《麦克白》被称为四大悲剧.
故选A.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文艺复兴的内容与影响.
18.【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并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机关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与题干图片所示材料有关的是中国同盟会,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共产党与《民报》无关,排除AB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同盟会的相关史实,《民报》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同盟会的相关史实。
19.【答案】C
【解析】1660年查理二世恢复了君主制,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大肆否定革命以来的各项成果,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势力妥协,目的在于保护自身的既得利益,维护革命的成果。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不符。
故选:C。
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始。
本题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20.【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1787年宪法颁布于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因此ACD不符合题意。《独立宣言》颁布于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标志着美国的诞生。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到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本题以美国独立战争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1.【答案】B
【解析】根据“这份宣言阐明了关于自由,财产和安全的基本原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人权宣言》,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1789年制宪议会颁布《人权宣言》,《人权宣言》宣称人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宣扬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成为法国大革命的一面旗帜,B符合题意;《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A排除;《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诞生,C排除;《拿破仑法典》是拿破仑统治时期颁布,材料没有涉及,D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人权宣言》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人权宣言》的相关史实。
2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共产党宣言》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共产党宣言》的 发表标志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选C。
23.【答案】A
【解析】1861年到1865年美国的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清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有利于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68年日本的明治维新,结束了幕府统治,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以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解决的危机为切入点,考查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本题以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4.【答案】D
【解析】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两个法令对战争形势所起的直接作用是发动民众力量,扭转了战局。1861--1865年,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开始北方的林肯政府节节失利。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的参战热情,叛乱区的奴隶纷纷倒戈参加到北方队伍中,提高政府威信,发动群众力量,扭转了战局,使战局发生了有利于北方的变化。
故选:D。
本题考查美国内战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美国内战的原因、经过、性质和影响。
25.【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和法国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俄国通过农奴制改革、日本通过明治维新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俄、日两国都是通过改革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通过改革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注意准确识记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有关内容.
26.【答案】B
【解析】俄国自1914年到1920年,战争一直不断,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为了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苏俄被迫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随着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生产了积极性,1921年,列宁领导实施了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从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21-1927年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重点把握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27.【答案】C
【解析】在斯大林模式下,片面发展重工业,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材料“集体化和导致农村衰败的过度粮食征购,引起了1932-1933年的饥荒和疾病蔓延。”评述的应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故选:C。
本题以题干材料为依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斯大林模式的相关知识。
28.【答案】D
【解析】罗斯福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指罗斯福新政,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新政的特点就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故D符合题意;材料中的“战争”是指罗斯福新政,不是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南北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排除ABC。
故选:D。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材料中的“战争”是指罗斯福新政。
29.【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二战后苏联的宣传画《华盛顿的“和平鸽”》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是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于是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透过漫画,我们感知到最为浓郁的历史气息是冷战的阴霾。题干宣传画反映出美苏处于冷战状态。A项符合题意。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D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美苏“冷战”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的相关史实。
30.【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战胜关乎各国人民安危的疫病,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约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欧洲和北美国家为实现防卫合作而建立的国际组织,少部分北约国家针对其他非北约国家,所以北约不能体现命运共同体理念,所以B符合题意;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是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并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体现了命运共同体理念,所以A不符合题意;联合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体现了命运共同体理念,所以C不符合题意;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是贸易体制的组织基础和法律基础,为贸易提供解决争端和进行谈判的场所,体现了命运共同体理念,所以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北约。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北约的相关知识。
31.【答案】【小题1】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使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发展起来,建设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小题2】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筹建了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海军,同时派人出国留学,学习海防知识,培养海军人才。
【小题3】目的: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特点: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
【小题4】中国封建制度落后(或没有触动封建制度);日本等列强的侵略。
【小题5】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要了解洋务运动学习的是西方的技术。
本题以洋务运动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32.【答案】【小题1】工业革命;乘坐轮船、火车进行长途旅行,出现了高质量的服装、家居用品,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
【小题2】乘坐轮船、火车进行长途旅行,出现了高质量的服装、家居用品,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
【小题3】工业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社会矛盾激化,环境污染,废气废水的排放,生态环境的恶化。
【解析】本题考查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熟记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
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特征及影响,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
33.【答案】【小题1】事件:日本偷袭珍珠港;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或太平洋战争爆发)。
【小题2】雅尔塔会议;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
【小题3】《联合国家宣言》;意义: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小题4】持续时间长;涉及国家及人口特别多;给世界人民造成的危害特别大。
【小题5】战争是残酷的,又是可以避免的;加强国际合作,以求共同发展;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解析】本题以四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日本偷袭珍珠港、雅尔塔会议、《联合国家宣言》以及二战的危害,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把握日本偷袭珍珠港、雅尔塔会议、《联合国家宣言》以及二战的危害的相关知识。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34.【答案】【小题1】影响: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推动了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指导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小题2】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小题3】选择:长征精神;内涵: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影响,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史实,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红船精神的内涵,井冈山精神的内涵,长征精神的内涵,抗战精神的内涵。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影响,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识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史实,理解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认识红船精神的内涵,认识井冈山精神的内涵,认识长征精神的内涵,认识抗战精神的内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
第1页,共1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山西省朔州市中考历史模拟适应性训练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