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西省萍乡市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答案)

萍乡市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监测
八年级历史试卷
说明:1.本卷分为试卷和答卷。答案请写在答卷上,不要在试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2.本卷共有二大题,24小题,全卷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有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北京大学教授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A. 甲午中日战争 B. 鸦片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
2. 近代西方列强在一次打劫中国时,英法联军使劲地摇晃这棵结满果实的“晚清”大树,但许多果子却被另外一个人给拾走了。材料中“被拾走的果子”最有可能指的是
A. 获得十处通商口岸 B. 抢夺福州船政局等中国近代企业
C. 划分沿海势力范围 D. 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3. 通过梳理历史线索可以明确学习主题。对下图反映的学习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西方列强瓜分狂潮与中国人民反抗
C. 外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D. 民族危机的加剧与近代化的探索
4. 洋务运动中,“新型的工业和企业造就了新型的职业人士如工程师、经理和实业家,那些出洋留学的人士归国后,也成为陆军、海军、学堂和外交机构中的领头人”。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A. 巩固了清政府统治 B.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 培养了近代化人才 D. 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5. 19世纪末,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也。”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二者都主张
A. 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B. 顺应时势,变革制度
C. 解放思想,发展教育 D. 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6. 爱国华侨谢缵泰绘《时局图》并题诗: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一张薄薄的图,如一声声警笛,让国人警惕
A. 日本从中国掠走白银2 亿两 B.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D. 日本割占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
7.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日《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是说明英国和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这些条款的共同目的是
A. 割占中国领土 B. 打开中国市场C. 勒索战争赔款D. 控制中国海关
8. 下列事件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袁世凯取消帝制 ②护国运动爆发 ③二次革命开始 ④宋教仁遇刺
A. ④③①② B. ③①②④ C. ①①②③ D. ④③②①
9. 1925年,孙中山先生病逝。蔡元培先生挥笔书写了如下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意为‘我们’)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竞之功。”这里“未竞之功”是
A. 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B. 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C. 结束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 创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10.“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A.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B.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C.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D.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11.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设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全国工人运动。从 1922 年初到 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以下历史事件中,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的是
A. 中共一大的召开 B. 中共二大的召开 C. 五四运动的推进 D.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2. 1919年,陈独秀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两位先生”是
A. 西学与中学B. 自由与平等C. 道德与法治 D. 民主与科学
13.了解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下列历史史实与结论不相符的是
A.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 北伐战争——促使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
C. 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 中共一大的召开——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14.下列是抗日战争中的著名战例,其战役与意义搭配不正确的是
A.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 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C. 第三次长沙会战——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 武汉会战——宣告了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15.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写道:“友军的协作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军的英勇作战,我军就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的游击战争,也不能取得这样大的成绩,八路军将士应该感谢友军。”毛泽东此举旨在
A. 肯定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作用B. 说明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
C. 突出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作用D. 强调只有全民族抗战才能取得胜利
16.1945年,有一个遭受了日本近半个世纪殖民统治的地区,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它是
A. 东北三省B. 香港C. 台湾D. 澳门
17.在这场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成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国抗击和牵制了日本 2/3以上的地面部队和相当部分的海军、空军力量。这表明中国的抗战
A.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B. 离不开其他国家和人民的积极配合和支持
C.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18.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院子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发时拔掉一根白头发,毛泽东打趣的说:“打了三个战役胜战,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人民解放战争
A. 粉碎了国民党对延安的重点进攻B. 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C. 挺进大别山拉开了战略反攻序幕D. 取得了战略大决战的胜利
19.周恩来说“只要他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就释放他回去,同时还拥护他做全国抗日的领袖,以有利于全国抗战的发动。”与这一段话有关的历史事实是
A. 北伐战争B. 南昌起义C. 西安事变D. 重庆谈判
20.1914至1921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大生一、二两厂利润高达1000万两以上。由此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的主要原因是
A. 洋务运动的诱导B. 一战和辛亥革命的影响
C. 戊戌变法的推动D. 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
21.(15分)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1895年)《纽约时报》评论说:“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
材料三自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对抗和失败交错的过程。……庚子与辛丑之交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陈旭《《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怎样理解1840年后“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3分)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说日本人是怎样“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的 (3分)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 “民族抵抗意识全部丧失”源于哪一条约的哪一条款 (6分)
(4)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感想。(3分)
22.(13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制定洋务运动的方案,是被内忧外患逼出来的,并无远大目标和完整计划。从1865年至1884年间,以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大型企业为骨干的19个近代军用工业创设,但管理方式仍存在封建衙门的恶习。……随着西方企业不断在华创办,洋务企业渐渐走入困境。
——摘编自姜铎《慈禧与洋务运动》
材料二甲午战争后,国人积极寻求救亡图存之路,一时间,“知与不知,莫不争言变法”。维新派则看得更远,走得更快。他们力图推动统治者进行全面的制度变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新青年》发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和文化。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据材料一,概括洋务企业“走入困境”的原因。(6分)
(2) 据材料二,说出维新派比洋务派“看得更远,走得更快”的主要表现。(2分)
(3)说说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孔子及儒家传统文化的态度是什么 (2分)
(4)下图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变化过程。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完成空白处的填写。(3分)
23.(16分) 诗言志,史铸诗。阅读下列诗句,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董必武重游嘉兴南湖(1964年4月)
材料二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9月)
材料三 “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
——伍修权《七律·历史转折》(1935年1月)
材料四 “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 万众瞩目清凉山。”
——陈毅为当时的某会议所作(1945年4月)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这首诗所歌颂的历史事件。(2分)
(2) 据材料二,分析中共开创了哪条革命新道路 这条新道路的起点在哪里 (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述“别红都”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哪次会议使革命上了“新途” (4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四中的会议所确立的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分)
(5)上述几则诗作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哪些革命精神 (4分)
24.(16分)某校八年级(4)班同学以“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蓄意挑起战争】
材料一
【坚持抗战到底】
材料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个抗日根据地,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新型政权形态——“三三制”政权。……在调整阶级关系方面实行减租减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在充分利用人力方面,把党政军民方方面面的劳动力都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大张旗鼓地开展大生产运动。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同心洗雪百年耻】
材料三中国在争取民族复兴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坚持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集中显示了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蓬勃伟力。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摘编自步平《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军国主义者的野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影响。(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共产党推动抗日根据地建设的措施。(4分)
(3) 据材料三,概括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4分)萍乡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监测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有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5:BDCCB 6-10:BBDAB 11-15:DDBCA 16-20:CDDC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
21.(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2)《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4)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弱国无外交等。
22.(1)原因:无远大目标和完整计划;管理方式落后;西方企业在华创办的增加。(两点6分)
(2)进行全面的制度变革。
(3)新文化运动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和文化。
(4)思想层面(或观念层面)。
23.(1)中共一大的召开(或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新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起点:井冈山。
(3)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会议:遵义会议。
(4)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5)革命精神:坚定理想、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等。
24.(1)野心:征服世界。影响: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措施:“三三”制政权;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开展大生产运动。
(3)因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民族团结或全民族抗战)。
(4)启示:坚持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反对侵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江西省萍乡市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