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省六安市中考历史综合评测试卷(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在距今约7000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发现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这反映了( )
A. 早期农业的产生和发展 B. 出现早期国家
C. 原始宗教信仰的出现 D. 畜牧业的发展
2.清末革命派主张以“黄帝”来构建中国的国族形象,强调“中华民族”的祖源、血统;康有为则主张以“孔子”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突出强调儒家传统所奠定的道德文化秩序才是判别中华民族的标准。双方争议的源头在于( )
A. 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 B. 阶级属性存在差异
C. 对儒家文化的认可度 D. 是否坚持“排满”
3.假如要评选历史上为汉藏的友好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女性,能成功入选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北宋中期,为了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同时也减少军费开支,王安石在变法中采取的对应措施是( )
A. 募役法 B. 方田均税法 C. 农田水利法 D. 保甲法
5.“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关于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共同点描述正确的是( )
①革命对象都是本国君主专制统治
②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
④都通过法律的形式巩固革命成果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6.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达,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这段文字评价的是( )
A.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B. 蔡锷发动护国战争
C.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D. 袁世凯复辟帝制
7.在北平解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巧妙地将打与谈结合起来,通过与国民党傅作义的三次谈判,最终实现了对国民党军队的和平改编和权力的和平交接。中国共产党力主和平解放北平旨在( )
A. 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 B. 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彻底颠覆蒋介石的政权 D. 保护城内市民的生命财产
8.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这表明( )
A.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 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
C. 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中美大国关系已经没有任何障碍
9.《道德经》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这说明老子( )
A. 崇尚“自然”,主张“无为” B. 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己
C.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 D.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10.“这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它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定期泛滥,使人们知道它一旦失控,就会毁灭一切。于是人们挖渠把泛滥的河水储存起来,涨水、退水时,他们精确记录和计算,最终创造出了灿烂的文明。”下列文明成就中,属于材料中“灿烂的文明”的是( )
A. 影响深远的成文法典 B. 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
C. 神秘的象形文字 D. 惊艳后世的哲学成就
11.如表为1522-1700年哥斯达黎加(美洲地区)人口比重变化表,这表明新航路开辟( )
年份 总人口 土著人口 非土著人口(白、黑、混血人种)
人数 占比(%) 人数 占比(%)
1522 27200 27200 100 - -
1569 17479 17166 98.2 313 1.8
1611 15538 14908 95.9 630 4.1
1700 19293 15489 76.3 3804 23.7
A. 加速洲际人才的流动 B. 带有血腥与暴力色彩
C. 有利于世界市场形成 D. 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12.考古发现是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证据。下面一组图片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的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其中能够见证我国信史(文字可考历史)开始的文物图片是( )
A. B.
C. D.
13.《国际歌》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战歌,它的诞生与下列哪一史实有关( )
A. 巴黎公社 B. 英国宪章运动
C. 俄国十月革命 D.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4.有学者指出,苏联的现代化不可能是一个自然的社会演变过程,外部形势决定它只能通过有计划的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以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和适应世界环境。该学者意在强调( )
A. 苏联与其他国家的工业化路径不同 B. 苏联的现代化模式是不得已的选择
C. 苏联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极大成就 D. 苏联当时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15.1955年,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了《华沙条约》,“华沙条约组织”成立。《华沙条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其他缔约国将以一切方式进行援助。据此分析“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
A. 体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B. 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C. 标志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 D. 体现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
二、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分。
16.《独立宣言》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错误:______
改正:_____ _
17.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庄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
判断:
改正:
18.查士丁尼命人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理概要》。
判断:______
改正:_____ _
19.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民主共和制。
判断:______
改正:___ ___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国王希望大学成为教育和文化中心,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教皇支持大学,但不允许异端言论。在不违反正统教义的情况下,大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司法特权指大学师生免受地方世俗法官审判,而是按教会法规定由当地主教审理,或由大学法庭独立审理。
——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九年级上册》(人教版)
材料二: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称为“八股文”。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教版)
(1) 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古代欧洲大学教育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诞生的标志和影响。
(3)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你对人类文化教育发展进程的认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0-1900年间,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比以前任何时期都密切得多。19世纪最后30年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没有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1870年以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20世纪科学工业的开端。新兴工业,诸如电气工业等这些完全是科学发现中首创的工业,其面貌的改变当然要比那些早已建立的工业显著得多。
材料二:如图显示了工业化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
注:图中四个经济发展阶段分别是: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是工业化初期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是工业化起飞阶段;从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是以高技术产业为主的后工业化阶段;20世纪末至今,是信息化阶段。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 依据材料二,说明工业化以来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变化趋势的原因。
(3) 煤炭、电力等主要能源,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能源问题的看法。
22.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将“先秦时期”和“近代时期”视为中国历史上两次重要的社会大转型。每一次转型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1)根据提示填写下列人物卡片
材料二:思想变革促进社会进步。有学者称:“若就经济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无疑是法国之欧洲。”
(2)从思想文化角度而言,哪一历史事件最能够说明“18世纪的欧洲是法国的欧洲”?写出这一历史事件的1个代表人物。
材料三:近期播出的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500年》,展示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由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的发展规律。
(3)依据材料三,按要求在下列空格中填写相应历史事件。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他们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故题干材料反映了早期农业的产生和发展。A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与早期国家、原始宗教、畜牧业无关,排除BCD。
故选:A。
本题考查河姆渡人、原始农业的发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河姆渡人、原始农业的发展,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了早期农业的产生和发展。
2.【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强调……祖源、血统”“强调儒家传统所奠定的道德文化秩序才是判别中华民族的标准”并结合所学可知,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倡“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主张“排满”,康有为则强调儒家传统所奠定的道德文化秩序才是判别中华民族的标准,以这个标准来判断清政府和满族也是认同儒家文化的,由此可知,双方争议的源头在于是否坚持“排满”,故D符合题意;革命派和维新派都属于资产阶级,不存在阶级属性差异,虽然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但都主张改革政治制度,所以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不是双方争议的源头,阶级属性存在差异表述错误,排除AB;材料没有提及革命派对儒家文化的认可度,但根据所学可知,革命派也是认同儒家文化的,所以对儒家文化的认可度也不是双方争议的源头,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儒家、康有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儒家、康有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表明清末革命派与康有为争议的源头在于是否坚持“排满”。
3.【答案】D
【解析】唐朝初年,唐太宗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成婚,促进了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发展,维护了和平,密切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唐中宗时期,唐朝又派金诚公主入吐蕃,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促进了汉藏友好关系.
故选D.
本题考查历史上为汉藏的友好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女性.
本题以图片信息为依托,考查学生识图读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唐朝和吐蕃的关系.
4.【答案】D
【解析】北宋中期,为了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同时也减少军费开支,王安石在变法中采取的对应措施是实行保甲法,把农村人口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保甲法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同时也减少军费开支。ABC与题干无关。
故选:D。
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知道保甲法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答案】B
【解析】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都有利于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都对世界历史产生重大影响,促进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进程。英国和法国推翻了本国的封建统治,美国推翻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资产阶级不仅用暴力形式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而且还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献,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颁布的法律文献是《人权宣言》;美国资产阶级革命颁布的法律文献是《独立宣言》;英国制定《权利法案》。故②③④表述正确。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都推翻了本国的封建统治。
掌握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6.【答案】D
【解析】据材料“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达,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评价的是袁世凯复辟帝制,1916年,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辛亥革命的影响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理解辛亥革命的影响。
7.【答案】D
【解析】天津解放后,孤守北平的国民党傅作义部25万人已完全陷于绝境。为了保护这座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免遭战争破坏,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力争以和平方式解放北平。在90万人民解放军兵临城下的震慑下,在北平地下党的耐心工作和北平许多开明人士的敦促下,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接受了人民解放军提出的和平条件,并于1949年1月16日,签订了《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31日,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城,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D是正确的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平津战役。平津战役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平津战役,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8.【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根据题干“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可知,邓小平阐述的是中国在外交方面,既不亲美,也不亲苏,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A正确。
B.题干反映的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是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故B错误。
C.1971年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题干信息不符,故C错误。
D.“没有任何障碍”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错误。
故选A。
9.【答案】D
【解析】春秋晚期的楚国人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他提出“天道自然,无为而治”,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道德经》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这说明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老子。题干关键信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老子,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答案。
10.【答案】C
【解析】根据“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定期泛滥,使人们知道它一旦失控,就会毁灭一切……创造出灿烂的文明”可知,这是对尼罗河的描述。在尼罗河流域产生的“灿烂的文明”是古代埃及文明,象形文字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C项正确;影响深远的成文法典指的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排除A项;种姓制度是古印度的成就,排除B项;惊艳后世的哲学成就指的是古希腊,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古埃及文明成果,需要考生区分古代亚非文明及其成就。
本题主要考查古埃及文明成果,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522-1700年,哥斯达黎加(美洲地区)土著人口不断减少,非土著人口不断增加。结合所学可知,哥斯达黎加是美洲国家,新航路开辟后,殖民者对美洲的掠夺、屠杀等血腥暴力征服,使得当地土著人口锐减,同时欧洲、非洲等地移民的到来,又使非土著人口增加,故B项正确;
“加速洲际人才的流动”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
新航路开辟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这与材料哥斯达黎加(美洲地区)土著人口不断减少,非土著人口不断增加无关,故C项错误;
题干表格反映了斯达黎加(美洲地区)土著人口不断减少,非土著人口不断增加,没有体现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了新航路的开辟与近代殖民活动,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1522-1700年”。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航路的开辟与近代殖民活动。
12.【答案】C
【解析】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选项C是甲骨文,能够见证我国信史(文字可考历史)开始的文物图片是选项C。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甲骨文的相关史实。
13.【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国际歌》是巴黎公社战士、诗人鲍狄埃于巴黎公社失败后的第二天写的,是一首气势磅礴的号召全世界被压迫、被剥削的奴隶起来为真理而斗争的壮丽篇章。
故选:A。
本题以《国际歌》为切入点考查巴黎公社。《国际歌》是巴黎公社战士、诗人鲍狄埃于巴黎公社失败后的第二天写的。
本题考查学生对巴黎公社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巴黎公社的内容与影响。
14.【答案】B
【解析】据材料“苏联的现代化……,外部形势决定它只能通过有计划的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以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和适应世界环境”可知,由于当时苏联面临的外部形势,决定它只能通过有计划的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这说明苏联的现代化模式是不得已的选择,B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其他国家的工业化道路,A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苏联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极大成就”,C错误;
据材料“苏联的现代化……,外部形势决定它只能通过有计划的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以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和适应世界环境”可知,由于当时苏联面临的外部形势,决定它的工业化道路,没有体现其“当时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苏联模式的探索过程,解题的关键是“苏联的现代化……,外部形势决定它只能通过有计划的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以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和适应世界环境”。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苏联模式的探索过程,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5.【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中的“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其他缔约国将以一切方式进行援助”,可知《华沙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苏联为首的军事集团的组建,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成为北约与华约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所以B项正确;A项所述与题干材料中的“华约组建加剧了美苏之间的对立”不符,应排除;C项所述是指杜鲁门主义出台,不符合题意,应排除;D项所述与题干材料中的“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不符,应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北约和华约的知识,解题关键是结合所学、分析材料、结合要求、作出选择。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北约和华约的理解,侧重考查学生的史料解析能力。
16.【答案】《独立宣言》;《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故答案为:
错误:《独立宣言》;改正:《汉谟拉比法典》。
本题考查了《汉谟拉比法典》。亚洲西部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并行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因形似一轮弯月,土地肥沃,有“新月沃地”之称。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
17.【答案】×,庄子改为老子
【解析】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庄子改为老子。
本题考查老子,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老子,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
18.【答案】×,“《法理概要》”改为“《法学汇纂》”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查士丁尼组织委员会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学汇纂》,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因此,应该将“《法理概要》”改为“《法学汇纂》”。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法理概要》”改为“《法学汇纂》”。
本题主要考查了《罗马民法大全》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罗马民法大全》等知识。
19.【答案】√,√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民主共和制,目的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自由平等、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资产阶级民主原则,是近代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故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
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国建立后颁布的法律文件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关史实。
20.【答案】【小题1】特点:大学拥有一定的自治权;大学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控制。
【小题2】标志:隋炀帝创立进士科。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阶级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小题3】认识:重视教育,加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要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以二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古代欧洲大学教育的特点、科举制诞生的标志和影响、对人类文化教育发展进程的认识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古代欧洲大学教育的特点、科举制诞生的标志和影响、对人类文化教育发展进程的认识等知识。
21.【答案】【小题1】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小题2】趋势:从工业化初期到工业化起飞阶段,环境质量越来越差。从后工业化阶段到信息化阶段,环境质量逐步提升。原因:两次工业革命对煤、石油等能源的无限制开采造成环境污染严重;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环境质量逐步改善。
【小题3】经验教训:能源问题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要重视科学研究,推动新能源的发展;对待能源问题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注重环境保护,建设节约型社会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两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成就及影响相关知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两次工业革命分别促进了煤炭、石油、电力的开发和利用。
掌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及对人类的影响。
22.【答案】(1)春秋时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汉武帝时儒家学说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康有为与梁启超组织维新变法,梁启超提出:“变着,天下之公理也。”戊戌变法主要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2)法国的思想启蒙运动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如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代表人物:法国著名的思想启蒙家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
(3)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故答案为:
(1)孔子;“仁”;梁启超;组织维新变法,促进思想解放。
(2)启蒙运动;伏尔泰。
(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解析】(1)本题考查孔子与梁启超。
(2)本题考查了是近代欧洲的思想解放潮流。
(3)本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
注意比较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安徽省六安市中考历史综合评测试卷(二)(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