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初中学业检测历史模拟试卷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欧洲语言中的大多数星宿的名称来源于阿拉伯语。据此可知阿拉伯( )
A. 影响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B. 在文化领域领先全球
C. 善于借鉴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 D. 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
2.历史图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从如表中,你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时间 人物 事迹
约公元前2070年 禹 建立夏朝
约公元前1600年 汤 建立商朝
公元前681年 齐桓公 春秋时第一个称霸
公元前356年 商鞅 进行变法
A.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3.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而汉族人民接受北方各民族的食物、服装、用具等。这说明当时我国北方( )
A. 进行政治改革 B. 出现民族交融 C. 经济高度繁荣 D. 社会安定祥和
4.唐代的科举制度使得从学校到社会都重视读书、习文、作诗赋和研习儒家经典,“五尺童子耻于不闻文墨”,这对于结束魏晋以来的清谈学风与玄虚思想具有重要作用。这反映出唐代科举制( )
A. 彻底扭转了门第观念 B. 选拔了实用人才
C. 带动了社会尚学风气 D. 改变了官场风气
5.《元史 地理志》中这样写道,元朝的地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有效统治,元朝采取了( )
A. 郡县制 B. 刺史制度 C. 三省六部制 D. 行省制度
6.古建筑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的象征,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异彩纷呈,建筑风格也别具一格。以下图片能代表古希腊建筑艺术风格的是( )
A. 帕特农神庙 B. 长城
C. 大竞技场 D. 龙门石窟
7.历史解释是对史实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关于两晋时期的表述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B. 291年,西晋发生“八王之乱”
C. 西晋的腐朽统治加速了西晋政权的衰亡 D. 两晋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
8.如图是某历史学习小组的研究材料,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为( )
时间 事件
280年 灭孙吴,完成统一
291年 八王之乱,元气大伤
316年 长安失守,被匈奴人所灭
A. 南北统一的进程 B. 游牧民族的南迁 C. 西晋的短暂统一 D. 政权分裂的加剧
9.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16 次提到“民生”问题。下列史实,体现了党和政府这一执政理念的有①通过的《共同纲领》②引导农民加人生产合作社③开展“大跃进”运动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10.新中国建立后,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改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落后面貌,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B. “一国两制”的实践
C. 土地改革的进行 D. 对外开放的实行
11.经过8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其重大意义是( )
①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②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增强了民族自尊心
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④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2.文艺复兴时期,达 芬奇等艺术大师创作了许多杰出作品。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在文学、艺术、思想、科学等许多方面硕果累累。由此可见,文艺复兴( )
A. 主要在艺术领域成果突出 B. 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目的
C. 让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D. 推动欧洲科学文化思想的繁荣
13.《全球通史》一书中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源可以在国会和斯图亚特王朝之间的冲突中找到。”其“根源”指的是( )
A. 苏格兰人民爆发反抗国王的起义 B. 国王召集议会要求增加政府税收
C. 议会议员猛烈抨击国王独断专权 D. 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14.马克思说:“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这是因为他( )
A. 颁布了《独立宣言》 B. 颁布了《宅地法》
C. 维护了北方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D. 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15.美国著名评论家李普曼说:“我们选择(帮助)希腊和土耳其不是因为它们特别需要援助,也不是因为它们是民主的光辉典范,而是因为它们是通向黑海和苏联心脏的战略大门。”这表明二战后美国帮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原因是( )
A. 帮助希腊和土耳其实现经济复兴 B. 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C. 希腊和土耳其是民主的光辉典范 D. 加快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二、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分。
16.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现象,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其现象的产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判断:______;
改正:______。
17.元朝建立后,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还设立枢密院负责监察事务。
判断:______
改正:______
18.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藏管理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
判断:______
改正:______
19.1787年美国宪法依据分权与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民主共和制国家。
判断:______。
改正:______。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分。
20.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步步深入,中国开始融入世界。反映在经济上,就是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反映在社会生活方面,是人们在西方工业文明和生活观念的冲击下,一系列新鲜事物不断出现,并呈现出城乡不同步、中西结合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1895-1898年,新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万元以上的有60多家,棉纺织厂最多。由于日本棉纱的大量倾销,以及资本雄厚的英、美、德等国纱厂在上海相继设立,加上清政府的苛捐杂税和官吏勒索,沪、苏、杭一带的华资纱厂从1898年起就开始亏损,其他各地纱厂也难以维持。
(1)据材料一概括1898年以后中国纱厂亏损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咏火轮车》的竹枝词:“轮随铁路与周旋,飞往吴淞客亦仙。他省不知机器巧,艳传陆地可行船。”“火车当日达吴淞,女伴遨游兴致浓。今日司空都见惯,沪宁(沪,指上海;宁,指南京)来去也从容。”
(2)据材料二分析,火车的出现在中国近代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1.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10年。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端的人们的委托人。
材料二:第一次大战结束了,在许多国家的人民付出了巨大代价后,世界取得了暂时的和平。战后的世界是否能够维持持久和平?世界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持久和平之路?人们在不断思考……那些主导着世界发展方向的国家作出了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的重大决策。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卫国战争胜利,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构成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转折点。……同时,战争中抗击共同敌人而展开的合作也促进苏联同美英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展,达到了历史的最佳状态。
(1)材料一中所说的“萧条”指的是什么事件?日本是如何应对此次“萧条”的?这一“萧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什么内在联系?
(2)材料一中的“明智试验”是指美国历史上哪次著名改革?此项改革与以往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相比有何显著特征?
(3)材料二中“那些主导着世界发展方向的国家”主要通过哪两次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构建成了战后的格局?这个格局被称为什么?它是被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而彻底打破的?
(4)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遭到哪个国家的突然袭击?请列举一个苏联同该国家作战的事例。
( 5)根据材料三指出这场战争的性质以及胜利的主要原因。
22.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 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 依据材料,分析新中国的成立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他和同事们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的根本转型,不论在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的治理结构和社会。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称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2) 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富国强民”道路的名称。在哪次会议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材料三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 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3) 除材料三中提及的中美、中日关系外,在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还取得哪一重要成就?
材料四 72年光阴,中国以“惊人一跃”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历程,让不可能成为可能……中国跨度铸就了新中国辉煌的发展历程。
——新华网《中国跨度》
(4)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现代天文学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欧洲语言中的大多数星宿的名称来源于阿拉伯语”可知,欧洲的自然科学受到了阿拉伯文化的影响,A项正确;在文化领域领先全球、表述不符合阿拉伯文化的实施,排除B项;题干材料不能体现阿拉伯善于借鉴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排除C项;古代欧洲文化的发源地是古代希腊,排除D。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阿拉伯文化以及影响,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阿拉伯文化以及影响。
2.【答案】B
【解析】据所学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故这位同学探究学习的主题应该是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故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民族交融和社会繁荣,故ACD错误;
故选:B。
本题以历史图表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的有关内容。
3.【答案】B
【解析】据题干“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而汉族人民接受北方各民族的食物、服装、用具等”可知,这说明汉族与少数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影响,说明当时我国北方出现民族交融。故B符合题意;题干现象说明当时我国北方出现民族交融,不是进行政治改革、经济高度繁荣、社会安定祥和,排除ACD。
故选:B。
本题考查北方民族大交融,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北方民族大交融,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现象说明当时我国北方出现民族交融。
4.【答案】C
【解析】A.彻底扭转了门第观念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
B.选拔了实用人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
C.根据材料“唐代的科举制度使得从学校到社会都重视读书、习文、作诗赋和钻习儒家经典”表明唐朝科举制之后,社会出现了重学之风,从学校到社会都重视学习,C项正确。
D.改变官场风气在材料中看不出,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科举制,识记科举制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熟记科举制的影响。
5.【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为了统治辽阔的疆域,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御史台和枢密院,分别掌管行政、监察和军事事务,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即行省。结合所学知识,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重大改革,是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故D项正确;郡县制是秦朝时期在地方实行的制度,排除A项;刺史制度最早出现与汉朝汉武帝时,是汉朝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确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此后一直沿用到清末,是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元朝的行省制度等知识,重点掌握行省制度的内容以及影响。
本题主要掌握行省制度的内容以及影响,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6.【答案】A
【解析】A.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神庙四周以廊柱环绕,柱身有粗有细,雅典帕特农神庙是建筑艺术典型代表,符合题意。
B.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阻隔敌骑的行动,与“古希腊建筑”内容不符,排除。
C.罗马的代表性建筑,有可容纳近8万名观众的大竞技场,与“古希腊建筑”内容不符,排除。
D.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与“古希腊建筑”内容不符,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古代著名雕塑与建筑,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树立专题意识,以古代著名雕塑与建筑为切入点整合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7.【答案】C
【解析】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则是对史实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题干选项中选项ABD是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史实;选项C则是对西晋腐朽统治的评价,属于历史解释。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什么是历史史实,什么是历史解释的相关史实。注意掌握区别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的方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历史史实,什么是历史解释的相关史实。
8.【答案】C
【解析】280年西晋灭亡,统一全国。晋惠帝时,西晋爆发八王之乱,导致西晋走向衰落。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西晋的统一和灭亡,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西晋的统一和灭亡,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民生问题。《共同纲领》是政府的施政方针,与”民生“无关;开展”大跃进“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破坏了”民生“,不能体现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农业合作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能体现党和政府关注民生的执政理念,故选D。
10.【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有关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有利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地区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故选A项。
11.【答案】A
【解析】可用排除法,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开国大典的举行,可排除含④的选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重大意义的准确识记。
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12.【答案】D
【解析】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冲击了教会的陈腐说教,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文艺复兴时期,达 芬奇等艺术大师创作了许多杰出作品。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在文学、艺术、思想、科学等许多方面硕果累累。由此可见,文艺复兴推动欧洲科学文化思想的繁荣。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运动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文艺复兴运动的相关史实。
13.【答案】D
【解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推翻封建统治,发展资本主义,英国资产阶级掀起了革命。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原因的理解、记忆能力。
14.【答案】D
【解析】林肯最大的功绩是领导美国南北战争并取得了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腾飞铺平了道路。
故选:D。
本题考查林肯的功绩。
掌握林肯的主要功绩。培养学生对比记忆能力。
15.【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表明二战后美国帮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原因是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声称希腊和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威胁。杜鲁门要求国会拨款援助这两个国家。在演说中,他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这篇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故选:B。
本题考查冷战政策,知道题干材料表明二战后美国帮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原因是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本题考查冷战政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6.【答案】√,√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为了更好的学习汉族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为革除鲜卑旧俗,开始进行改革。采取一系列汉化措施,采用汉姓,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改穿汉服,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贵族服饰;学习汉语,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提倡与汉人通婚,鼓励鲜卑贵族与汉贵族联姻,孝文帝的改革,丰富和发展了中原文化,促进北方的民族大融合,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故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
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7.【答案】×,“枢密院”改为“御史台”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建立后,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还设立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本题表述错误,应将“枢密院”改为“御史台”。
故答案为:
×;把“枢密院”改为“御史台”。
本题考查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识记元朝设立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8.【答案】√,√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这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理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由此可知,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
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管理的措施,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管理的措施。
19.【答案】√,√
【解析】1787年,美国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故答案为:
判断:√。
本题考查1787年美国宪法的内容。1787年,美国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
掌握1787年美国宪法的内容和影响。
20.【答案】(1)由材料一“据1895-1898年,新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万元以上的有60多家,棉纺织厂最多.”可知1895-1898年,我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由材料“由于日本棉纱的大量倾销,以及资本雄厚的英、美、德等国纱厂在上海相继设立,加上清政府的苛捐杂税和官吏勒索,沪、苏、杭一带的华资纱厂从1898年起就开始亏损,其他各地纱厂也难以维持.”可知,造成1898年以后纱厂亏损的原因是:外国商品倾销;列强在华设厂;政府加重税收;封建官吏勒索等.
(2)依据材料二“轮随铁路与周旋,飞往吴淞客亦仙.他省不知机器巧,艳传陆地可行船”可知,火车的出现,使人们出行更加方便舒适快捷,也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故答案为:
(1)外国商品倾销;列强在华设厂;政府加重税收;封建官吏勒索.
(2)为人们的出行和生活等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解析】(1)本题以“1895-1898年,新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万元以上的有60多家,棉纺织厂最多”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知识.
(2)本题以“轮随铁路与周旋,飞往吴淞客亦仙.他省不知机器巧,艳传陆地可行船”为切入点,考查火车的出现在中国近代产生的积极影响.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史上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21.【答案】(1)经济危机;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走上法西斯道路;经济危机直接导致第二次大战的爆发。
(2)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
(3)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
(4)德国;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一个即可)。
(5)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世界人民的联合。
【解析】(1)本题考查的事经济危机以及经济危机与二战的关系。192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的危机,这场经济危机带来了政治危机,面对这场危机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日本是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走上了法西斯道路。由于这场危机的爆发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以及行政的特点。面对经济危机美国当时的总统罗斯福进行了改革实行了罗斯福新政,这次改革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例, 消除了经济危机,使经济缓慢的发展起来。
(3)本题考查的是一战后建立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为了协调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暂时调解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由于德日意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这一体系被打破。
(4)本题考查的是苏联遭受德国的偷袭,二战规模扩大。1940年6月德国突然袭击苏联,二战规模扩大。为了保家卫国,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率领下进行了莫斯科保卫战,取得了胜利,打破了德国无敌神话的传说。
(5)本题考查的是二战的性质和胜利原因。二战的性质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由于德意日疯狂的对外侵略扩张,世界人民联合起来建立了反法西斯同盟,使二战的性质逐步演变成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使世界人民联合起来,取得了二战的最后胜利。
22.【答案】【小题1】历史意义:使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建立了人民民主制度;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小题2】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议:中共十五大。
【小题3】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小题4】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实行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等。(写出言之成理的两条即可)
【解析】1.
本题以四则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新中国成立、十二大、十五大、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本题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熟记新中国成立、十二大、十五大、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相关知识。
2.
本题以四则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新中国成立、十二大、十五大、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本题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熟记新中国成立、十二大、十五大、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相关知识。
3.
本题以四则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新中国成立、十二大、十五大、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本题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熟记新中国成立、十二大、十五大、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相关知识。
4.
本题以四则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新中国成立、十二大、十五大、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本题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熟记新中国成立、十二大、十五大、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相关知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初中学业检测历史模拟试卷3(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