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联考联评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良渚古国文化的辐射及扩张能力可以说是超乎想象的。从陕西延安芦山峁、山西襄汾陶寺到长江中下游的湖北石家河、安徽江淮地区、江西筑卫城以至广东石峡、海丰等处都发现了良渚文化因素。这表明,良渚文明( )
A.促进早期社会发展 B.推动各地区独立发展
C.统治范围比较广大 D.长期领先于黄河流域
2.据《诗·商颂·长发》记载,商人的第11代祖相土发明了马车;而《周书·酒诰》记载,商人祖先王亥牵牛驾车到远方进行交易;《六韬》也记载:“殷君善治宫室,大者百里,中有九市”“宫中九市,车行酒,马行炙”。这表明,商朝( )
A.商业活动已开始兴起 B.出现了地域性商人群体
C.注重商业与贩运贸易 D.工商食官格局逐步形成
3.如表为五代十国时期部分开国皇帝的信息。这反映出当时( )
朝代 开国皇帝 出身 民族 自己追溯的祖先
后梁 朱温 贫贱 汉族 舜时代的司徒
后晋 石敬瑭 贫贱 沙陀族人 汉代丞相石奋
后汉 刘知远 贫贱 沙陀族人 东汉的皇族
南唐 李昪 贫贱 汉族 唐朝皇室
A.豪门士族日益衰落 B.门第观念完全消除
C.民族交融不断加深 D.国家一统趋势加强
4.金朝建立后,继承中原王朝修史的传统,金熙宗命人修《辽史》。蒙古灭金后,汉族士大夫建言“国灭史存,古之常道。宜修《金史》,令一代君臣事业不坠于后世。”元军攻克南宋都城临安以后,元朝“得《宋史》及诸注记五千余册,归之国史院”,为后来撰修《宋史》准备了完整的材料。这些做法说明( )
A.平等民族关系逐渐形成 B.凸显了历史与民族认同
C.中原文化优于少数民族 D.正统观念主导修史行为
5.《清史列传》记载:康熙时靳辅(河道总督)奉旨修治黄河,其河务谋略大多出自幕客(官员私聘秘书)陈潢之手。但“胥吏之舞弊,必情乎幕客之勾通”,因此“废幕”的呼吁不断。清朝中后期,包世臣上书,主张通过考试的方式来选拔秘书。这表明,清朝秘书制度( )
A.符合推进社会治理需求 B.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
C.成为官员选拔重要途径 D.是吏幕勾结贪腐的源头
6.1896年,七十四岁高龄的李鸿章被清廷委以出使大臣,出访欧美六国。临行前家人恐不侧,专门准备一副楠木棺材随行,事后,李鸿章在致友人信件中抒发了对西方文明无限向往。李鸿章此行
A.彰显了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
B.萌发了学习欧美代议制的念头
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深入开展
D.促进了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7.1912 年 2 月,为庆祝中华民国建立,爪哇泗水埠华侨上街燃炮升旗遭荷兰警察镇压。孙中山立即致电袁世凯,请转饬驻荷兰公使,经刘镜人等一众外交官员与荷兰当局多次严正交涉后,终取得部分成效。这一事件反映出临时政府( )
A.获得了外交主导权 B.扭转了外交被动局面
C.外交处境比较艰难 D.得到了国际社会承认
8.五四运动后,国民党人以《觉悟》《建设》等杂志为舆论阵地对唯物史观等内容进行宣传。此外,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也组织翻译了《资本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并在杂志上开设专栏予以刊登宣传。这反映出当时( )
A.马克思主义渐成社会潮流 B.国民党注重调动人民的革命热情
C.国共合作思想条件已成熟 D.五四运动导致知识分子阵营决裂
9.图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
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
B.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
10.1948年7月,新华社信箱《关于农业社会主义的问答》,批评平分一切土地财产和工商业的思想是一种“农业社会主义思想”。强调我们要达到社会主义,“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经济一个时期的发展,要大量地发展公私近代化工业”。由此可见,《问答》( )
A.意在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B.指导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
C.正确认识到经济发展的阶段性 D.体现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精神
11.如表为1950—1952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与主要国家比较表。据此可知( )
1950—1952年平均增长速度(%) 环比增长速度(即以上年为100)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中国 34.8 136.4 137.8 130.3
苏联 16.9 122.8 116.5 111.5
美国 8.5 115.5 107.1 103.3
A.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 B.中国工业实力处在世界前列
C.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成效显著 D.冷战制约美苏传统工业发展
12.1955年万隆会议后,西方国家将数百亿美元从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地转入香港银行,香港的银行家不得不将沉积的资金以极低的利息贷出。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向毛泽东和中央提出了利用香港银行的国际游资引入国内建设的想法,毛泽东表示赞同。毛泽东意在
A.打破对外经济交往的孤立局面
B.重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合作
C.创造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利条件
D.缓解大跃进造成的经济困难
13.希波战争后,柏拉图三次说到波斯兵力胜过雅典,无论是马拉松战役还是萨拉米斯海战,雅典均是以弱胜强。伊索克拉底在《泛希腊集会辞》中指出,希波战争时雅典面对波斯强大的海军和部分希腊人的背信弃义,决心为了“自由”而战。这些言论( )
A.使人文主义成为社会主流 B.培育塑造公民的勇敢品格
C.推动了希腊化时代的到来 D.借用战争来建构国家形象
14.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在被放逐投票时,被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氏问那个人何以放逐他,那个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这一记载可推测出( )
A.雅典过度的民主导致权力的滥用 B.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已趋于完善
C.公民采用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D.贵族逐渐在民主政治中做出让步
15.下图是描绘19世纪末国际关系的一幅漫画,图中两位“绅士”正在抢夺撕裂一幅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漫画反映了
A.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 B.帝国主义列强争夺瓜分非洲
C.英国与荷兰争夺海上霸主 D.西葡两国在争夺殖民地范围
16.下表是某学者对二战后初期苏联几种政治力量的相关论述。可见,该学者意在阐释( )
政治力量 特征
苏维埃政府 威望空前提高。
上层人士 战时和西方有一定交往,对西方有较全面认识。
复员士兵 常聚集在酒馆议论出国作战见闻,形成“小酒店民主”。
普通民众 希望和平稳定、提高生活水平。
A.斯大林体制是战胜法西斯的根本保证 B.西方和平演变策略初见成效
C.苏联已经初步具备了经济改革的条件 D.和平发展成为国际形势主流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摘编自李梦羽《中国孔子庙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说明推动和阻碍汉至南北朝时期孔子庙修建的因素。(6分)
(2)根据材料指出唐朝孔子庙分布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青年》季刊、不定期刊译文与非译文比重图
不同于1923年以前的《新青年》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思想文化的一种来传播,1923—1926年的《新青年》成为专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这里与反马克思主义者和非马克思主义者进行辩论。在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同时,《新青年》不乏涉及中国具体革命事件的文章,并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外国社会革命运动的经验对中国革命运动进行深刻剖析和反思,这些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起点。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结合的革命道路,使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最终建立了新中国。
——摘编自王泽、高天宇《国民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23年前后《新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变化,指出其变化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要影响。(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咖啡原产于非洲埃塞俄比亚,6世纪传入阿拉伯半岛,15世纪后传播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酒”。17世纪中叶,荷兰人将咖啡移植到锡兰岛,后传到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18世纪初,咖啡传入拉丁美洲,这里成了日后世界咖啡的主产区。19世纪末,在西半球、东南亚、非洲等适宜种植的地区,形成了大规模的种植园体系和供应链。20世纪咖啡生产和消费的全球化进一步加速。浓郁的咖啡香味不能掩盖它所承载的“黑色”历史。除了早期的不光彩之外,现代咖啡业也存在巨大“黑洞”。20世纪60年代发展中国家广泛推广种植“日照咖啡”,通过更多使用化肥和杀虫剂,咖啡更加耐晒,生长周期大为缩短,咖啡产量大幅提高。《粮食战争》就列举了一个乌干达咖啡农的生产链,经过层层加价,当咖啡研磨成粉时,其单位价格已是种植园咖啡价格的200倍。据21世纪初的统计,全球咖啡销售带来的年总收入额在550亿上下,其中只有70亿(约13%)归于咖啡生产国。咖啡生产国的相对贫困化和咖啡产业的可持续性问题在现有国际体系下仍难以根本解决。
——摘编自潘宏胜《咖啡的传播与贸易》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咖啡传播的特征,并分析推动咖啡成为世界饮品的影响因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咖啡承载的“黑色”历史的表现。(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以文化为载体的意识形态因素愈加复杂、多变,使对于世界各国乃至对各种社会问题的研究,都离不开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考虑。意识形态作为精神文化的特殊系统,往往把文化作为它的积聚地。当前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争相在国际舞台上通过推销自己的文化以实现其意识形态扩张的战略企图。面对咄咄逼人的文化霸权主义,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在全球化的潮流中维护本国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及文化自信,已成为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摘编自郝保权《对全球化背景下美国文化霸权及其意识形态意涵的战略沉思》
根据材料并结合二战后的相关史实,围绕“全球化”“文化霸权”“文化自信”等关键词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12分)
参考答案
选择题 ACABA ACADC CCDAB C
17.(1)推动因素:董仲舒改造儒学适应了统治者需求;儒学独尊地位确立后,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推崇。
阻碍因素:魏晋南北朝时,政局动荡;玄学盛行,佛教发展,儒学地位下降。
(2)变化:数量明显增多;范围扩大;在江南地区出现新的集中区。
原因:唐朝中前期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科举制度的发展;南方的不断开发,安史之乱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等。(任意答出3点即可)
18.(1)变化:译文的数量减少,非译文的数量上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趋势);由单纯传播理论到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原因: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转向;国民革命的兴起;中国共产党对国情的认识深化。
(2)影响: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尝试;启迪中国革命道路探索;促进思想解放,推动中国文化进步。
19.(1)特征:历时久、范围广;主要产区由非洲转向拉丁美洲;形成大规模种植体系和供应链;生产和消费逐渐全球化;伴随着文化交流与碰撞。
影响因素:咖啡自身的成瘾性:区域经济文化交流活跃:奥斯曼帝国的扩张;新航路的开辟:西方的殖民扩张;现代科技和工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
(2)
表现: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建立的咖啡种植园条件恶劣,对奴隶进行残酷的压榨;咖啡种植园的劳动需求,进一步刺激了奴隶贸易;20世纪以来,“日照咖啡”的模式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咖啡产销体系的不公加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
20.示例:论题:反对文化霸权,增强文化白信,推动文化的全球化与多元化。
论述: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以文化为载体的意识形态因素更加复杂多变。当前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争相在国际舞台上推销自己的文化,以实现其意识形态的扩张。特别是冷战以来美国凭借发达的经济和强大的综合国力,竭力拓展世界文化市场,控制思想文化资源,把建立文化霸权作为谋求世界霸权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建立对全世界的文化霸权,将会使吸收该国文化的国家的政治文化不断被边缘化,进一步会引起对政治体系的认同危机,直至演化为国家政权的颠覆或国家主权的分裂。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要站在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积极应对西方的文化霸权,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树立文化自信,扩大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不断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驾驭能力。总之,要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潮流,坚持反对文化霸权,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