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天津市宁河区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答案)

高二历史期末练习参考答案
第 I卷(选择题 每题 2分,共 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A A B A D C D C A C D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A D D C A D A C D D A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0 分)
26. (28 分)(1)(6 分)海路:古代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的海上贸易网络,是中国与
东南亚、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和平往来的通道。(4 分)
政策:对外开放,平等贸易。(2 分)
(2)(4 分)特征:朝贡贸易;贸易政策保守。
(3)(10 分)原因: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掠夺。(2 分)
积极影响:改变了欧洲人的生活习惯;改善了欧洲人的生活质量;丰富了欧洲市场的商品
种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8 分)
(4)(4 分)时间:2001 年。(1 分)
积极影响:使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参与制定规则和竞争的有利位置,从而得到更
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产生深刻影响,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
入了一个新的阶段。(3 分)
(5)(4 分)应对:坚持对外开放;倡议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政策沟通、设施联
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
27.(22 分)(1)(12 分)特点:起源较早、源远流长(或历史悠久)、注重继承前代
成果;重视“例”的作用(或律例结合);重视儒家思想的教化作用、礼法结合(或律令
儒家化);以维护专制统治(或维护大一统)为目的。(8 分)
意义: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
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成为此后历代王朝创制法律的蓝本。(4 分)
(2)(2 分)性质地位:是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或第
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3)(4 分)意义: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代表成果: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4 分)成就:2018 年十三届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2020 年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
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QQABYQIEogCIAAIAAAgCEwWaCkOQkBCACIoOxFAAMAAACRNABAA=}#}宁河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高二历史
第Ⅰ 卷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农业工具的发展与变化,按其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A. 打制农具————磨制工具——铁器农具——青铜农具
B. 磨制工具——打制农具——铁器农具——青铜农具
C. 打制农具——磨制工具——青铜农具——铁器农具
D. 打制农具——铁器农具——磨制工具——青铜农具
2.春秋战国时期,儒法两家进行了长期的“德刑”之争和“礼法”之争,而最终在战国终世之际,法家的“刑法”思想居治国理念的主导地位。这一结果
A. 顺应了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 B. 促进了古代法律体系的成熟
C. 反映当时思想走向融合的趋势 D. 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日趋激化
3.阎步克先生认为,秦汉王朝是帝国时代的开端,具有开创奠基的意义,秦汉帝国的最基本特征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官僚制度。下列项中,能够说明以上特征的是
A. 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 B. 宗法制、皇帝制、二府三司制
C. 刺史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 D. 郡国并行制、皇帝制、世官制
4.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采取了迁都洛阳、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改鲜卑姓为汉姓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起到的作用是
A. 导致南朝政权的更迭 B. 加强了民族交融
C. 促进了西南地区开发 D. 打击了门阀政治
5.下图是明朝的官员考核制度示意图。图中“▲”应为
本资 业
页 8 共高二历史 第 1页 共 8 页
A. 朝觐考察 B. 巡行考察 C. 大计 D. 上计
6.中国古代某一项赋役制度改革,将全国各省之丁役银原额,平均分摊到各该省之诸州县的田赋银里,按照每田赋一两均摊丁役银若干计算,然后一起“输纳征解”。这项措施是
A. 租庸调制 B. 两税法 C. 一条鞭法 D. 摊丁入亩
7.徐同学课堂笔记所记的关键词有:“编户齐民”“大索貌阅” “诸色户计”等,据此推断,徐同学这堂课的学习主题是
A.西方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 B. 历代中国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C.中国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D.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
8.设置机构或职官是古代中央王朝管理边疆的重要举措。下列机构中由清朝设立的是
A. 西域都护府 B. 北庭都护府 C. 宣政院 D. 理藩院
9.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全面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分别在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人民政权,这些政权建设的探索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下列属于解放区政权建设的是
A. 设立边区政府 B. 设置各级参议会 C. 设置行政区 D. 建立苏维埃政权
10.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我国确保“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的前提和根本原则是
A.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B. 扩大录用规模和范围
C.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D. 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11.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 “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 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B.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
C. 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D.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12.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问题。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事关民族工作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出了全面部署。 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赋予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 应填入
A.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B. “三个离不开”
高二历史 第 2 页 共 8 页
C. 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 D.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3.下图为“新中国不同时期新增建交国家数量示意图”。其中1971—1980年出现高峰的原因是
①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②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③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④中国得到全世界国家支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4.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人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任何时候都是真理。由此可见
A. 农业问题关乎国计民生 B. 粮食危机已引起国家高度重视
C. 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D. 食品安全关系到百姓生活质量
15.从世界范围看,农耕主要起源于西亚、东亚和中美洲。在古代世界各文明中,最早栽培出小麦、大麦等高产作物的是
A. 古代西亚 B. 古代东亚 C. 古代美洲 D. 古代欧洲
16.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凡是转让重要财产,都要在地方或中央官署达成书面契约,由书记官登记、备案,以证明财产的所有权。这表明,古埃及
A. 商业经营领域扩大 B. 商业管理制度完备
C. 生活方式发生改变 D. 商业契约已经出现
17.1302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因向教会增税,与教皇博尼法斯八世发生冲突。为了与教廷对抗,腓力四世联合拥护国王的势力,召开了由三个阶层代表组成的首届三级会议。这三个阶层不包括
A. 教士 B. 贵族 C. 城市市民 D. 骑士
高二历史 第 3 页 共 8 页
18.“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这说明两大法系的共同特征是
A. 突出法官作用 B. 以成文法为主 C. 强调法律至上 D. 以判例法为主
19.17世纪,英国和荷兰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荷兰和法国分别成立西印度公司,这些贸易公司由国家给予种种特权,有的甚至可以自行铸币、拥有武器、对外宣战和缔结条约。这些公司的活动
A. 加速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 B. 推动了自由贸易体制的建立
B. 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 D. 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20.时钟代替季节,工厂代替农场,小家庭代替大家庭。此变革始于
A. 宗教改革 B. 圈地运动 C. 光荣革命 D. 工业革命
21.现代文官作为常任的政府工作人员,必须忠于国家,为国家的总体利益服务。这要求文官
A. 保持政治中立 B. 参与制定政策 C.考试成绩优异 D. 严守等级制度
22.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立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基础的是
A.《国际联盟盟约》 B.《联合国宪章》
C.《战争与和平法》 D.《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23.基层自治是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主要特点。工业革命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要国家地方治理模式发生了新变化,这一新变化主要表现在
A. 村社自治 B. 庄园自治 C. 城市自治 D. 社区自治
24.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它如此定义:“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对其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为大数据时代提供技术保障的是
A. 蒸汽动力的使用 B. 电力的广泛运用 C. 相对原理的提出 D. 信息技术的发展
25.过去的经济全球化依托的是航海,连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现在除了集装箱航运外,高速公路和高铁的出现则形成了海洋经济和内陆经济打通了的经济全球化。据此判断,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手是
A. 科技 B. 市场 C. 交通 D. 资本
高二历史 第 4 页 共 8 页
第11 卷(共50 分)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2 小题, 其中第26题28分, 第27题22分, 共50分。
26.(28分)人类社会的商贸活动由地方性行为扩大到国与国、洲与洲之间,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现代化加速、极大提高了商贸效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
——《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海洋文明》(凤凰网2014年9月17日)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海路”。这一“海路”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对外政策。 (6分)
高二历史 第 5 页 共 8 页
材料二 纵观明朝的海外贸易政策,可以说是限制、防范多于鼓励、支持。早期的朝贡贸易偏重政治利益,中期以后,倭寇问题变得日益严重,由于不堪滋扰,明朝的对外政策趋于保守……到了隆庆、万历年间再度开海以后, 由于来华外商必须通过官牙行的中介才能进行买卖,不可以与民间商人直接交易,因此这还并不是真正的自由贸易……
——摘编自刘隽永《明清两朝保守主义的海外贸易政策》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对外贸易的特征。 (4分)
材料三 新货物的品种日益增多,从而带来了消费的选择,香料、丝绸等商品,大大超过了欧洲社会消费的需要,胡椒的价格一直在跌落,而茶叶、糖、咖啡、烟草和甜酒等新产品深受欧洲人的欢迎 从16世纪末开始,欧洲人从南美引入了救命的食物——马铃薯,欧洲人获得了高产的、富于维生素的廉价食品。
——李世安、孟广林《世界文明史》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欧洲产生“消费选择”的主要原因和积极影响。(10分)
材料四 12月11日,在漫长谈判后,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我国进入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期,迎来了一段最为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国应继续推动金融市场更高层次开放,提升金融双向开放水平。
—摘编自李志鸿、梅冠群《中国发展观察》
(4) 写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年份。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积极影响。(4分)
高二历史 第 6 页 共 8 页
材料五 到20世纪末,国际经济关系已逐渐类似于一个全球自由市场 在全球范围内,大的经济力量是跨国公司、大型银行和金融机构,它们的投资和投机性活动,每天让数万亿美元在世界流动,利润是衡量它们成败的标准,哪怕结果是造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苦难……
——摘编自丹尼尔·R·布劳尔《20世纪世界史》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上述面临的挑战 (4分)
27.(2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殷周时期在法律思想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汉代春秋决狱开始,中国法律逐渐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董仲舒神化皇权、改造新儒学,契合了统治者加强统治、维护大一统的需要。《唐律疏议》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标志着礼法结合的全面完成,自此历朝均沿袭不变,并对后世传统法制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付银《中国近代法律观念的转型》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简析《唐律疏议》的历史意义。(12分)
材料二 南京《临时约法》,是在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取得胜利而又迅速丧权的历史条件下制定的; 约法的内容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意志,但又缺乏足以付诸实施的种种保证 《临时约法》的命运,随着辛亥革命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它没有能够挽救革命,更未能救中国。但是,《临时约法》仍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部革命的宪法,也是资产阶级绝无仅有的一部民主的宪法,因此,仍然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
——摘自刘望龄《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高二历史 第 7 页 共 8 页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临时约法》的性质地位。(2分)
材料三 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的体现广大人民意志的法律制度,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时期,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组织法》等一系列法律、法令。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3) 根据材料三,概括 20世纪 50年代初我国法制建设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时法制建设的突出代表成果。(4分)
材料四“到 2035年,我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中共十九大报告
(4)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自中共十九大以来我国在法制建设方面的重大成就。(4分)
高二历史 第 8 页 共 8 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天津市宁河区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