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北省唐山市2023-2024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唐山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1—5 CADCB 6—10 BDDBA 11—15 ACDBC 16 B
17.(12分)
表现:减免赋役;迁民垦田;实行屯田;兴修水利;鼓励种植经济作物。(8分)
历史意义: 有利于战乱地区经济的恢复(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巩固边防(有利于稳定统治);有利于经济作物的种植推广;有利于促进纺织业的发展。(4分;任答2个角度即可)
18.(12分)

19.(14分)
(1)史料1和史料2均为原始史料(一手史料),可信度较高(2分);两则史料均说明光绪帝死因,据史料1推断慈禧谋害光绪(2分),据史料2推断光绪系正常死亡(2分)。但根据二重证据法原则,孤证不立,因此以上史料要结合考古发现具体分析。(2分)
(2)结论1:光绪体内砷含量远高于常人。(2分)
结论2:光绪体内砷毒是死前进入身体。(砷毒并非来自地下棺椁环境污染)(2分)
结论3:光绪体内砷毒是急性中毒。(而非慢性中毒)(2分)
20.(14分)
(1)佛教。(2分)
(2)郑和下西洋(古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代)(4分)
(3)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政治制度的差别;民族组成与民族性格的差异;历史传统与文化传统的不同;宗教的发展状况等。(8分,任答4个角度即可)唐山市 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历 史
本试卷共8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 0. 5 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有巢氏”、 “燧人氏”、 “伏羲氏(也称庖牺氏) ”、 “神农氏”是我国传说时期的一些代表人物。这些代表人物及其事迹,基本上能反映我国原始社会的经济生活状况。材料中的四位传说时期的人物,能够突出反映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畜牧业状况的是
A. 有巢氏 B. 燧人氏
C. 伏羲氏 D. 神农氏
2.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据此可知,贾谊认为秦朝速亡的主要原因是
A. 统治理论选择失误 B. 废分封而推行郡县
C. 制度创新有待完善 D. 统治阶级施行暴政
3. 敦煌地区的石窟壁画中,有大大小小的农作图70余幅。尤其是发现于莫高窟第445窟中的曲辕犁在中国农业科技发展史中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敦煌壁画的画工都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匠人,他们所描绘的农作图都是身边劳动场景。对此认识正确的选项
A. 体现了古代风俗画的发展演变 B. 是曲辕犁产生地的有力实物依据
C. 曲辕犁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使用 D. 精耕细作的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4.司马光居家讲学时要求饮食为“每五日做一暖讲,一杯、一饭、一面、一肉、一菜而已”。陆游对饮食讲求“粗足”,力求清淡,主张多吃蔬菜,如白菜、芹菜、竹笋等都是他常食的,而荤菜少之又少。材料可以直接用于佐证宋朝士大夫
A. 注重养生 B. 俸禄较低
C. 力行节俭 D. 崇尚理学
5. 《新安原版士商类要》以徽州为核心记述当时南、北水陆程途,除详述诸地程途地点与里数外,还收录了不少总结性的程途诗诀,以便商旅记忆。它们也被视作“路引”的一部分,甚至被预设为商旅精神上的指引。此类“程途指南”在明清时期较为常见。这一现象表明
A. 徽商精神成为民众价值取向 B. 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C. 重农抑商政策逐渐走向松弛 D.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6.有学者认为 1840年7月5日英军大举入侵舟山(浙江),才是鸦片战争的正式爆发。英军侵犯定海(浙江) 蓄谋已久,定海保卫战是鸦片战争中双方参战人数最多、交火时间最长、伤亡最惨重的一次战役,定海在鸦片战争中的地位需要重新审视。据此推断,英国重点进攻此地的主要战略意图是
A. 出其不意攻打海防空虚薄弱的地方
B. 扼咽喉之地迫使清政府早日屈服
C. 富裕之地攻占后便于补充战略物资
D. 当时广州地区防卫森严攻打困难
7. 唐山机务段火车头纪念碑上镌刻一行文字: “中华铁路,师夷之技,源唐胥始,于龙号(机车编号) 起,几多艰难,历经风雨。”其实唐胥铁路申建过程中,顽固派借口机车驶动“震动陵寝”,引发了“阻路”风波,铁路修建一度搁置。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 唐胥铁路是中国第一条铁路 B. 推翻专制是当务之急
C. 唐山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源 D. 早期现代化步履维艰
8.日军在遭受打击后惊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并从华中正面战场抽调 2 个师加强华北方面军,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更大规模的报复作战。为此,中国共产党
A. 提出全面抗战路线 B. 建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C. 组织发动百团大战 D. 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9. 1958年8-10月间,文化部先后召开会议提出群众文化活动要做到:人人能读书,人人能写会算,人人看电影,人人能唱歌,人人能绘画,人人能舞蹈,人人能表演,人人能创作。这表明,此时
A. 文学创作的取材逐渐转向基层 B. 左倾思想影响到文艺领域
C. 精神文明建设已取得可喜成就 D. 党的群众基础进一步扩大
10.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迎难而上、开拓进取。下列属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的是
A. 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B. 同周边国家关系提出“真实亲诚”理念
C. 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了宪法
11.
下列与图1所示帝国相关的历史表述正确的是
A. 其兴起与古代文明的区域性扩张相关
B. 率先实行行省制并推广希腊文化
C. 有世界上现存最早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D. 出现奴隶集中劳作的奴隶制庄园
12.玛雅人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令人惊叹。促使这方面高度发展的原因之一,是由于祭司阶层亲自掌握。他们的职责之一是日测气象,夜观天文,制订历法,决定重大农业活动时间。历法越精确,剥削来源越牢靠。据此推断,古代玛雅祭司阶层重视历法的主要原因是
A. 宗教神学观念影响 B. 关注民生保证农时
C. 压榨民众维护统治 D. 文化垄断控制人民
13.1688年8月,在巴黎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对牛顿的匿名书评,它语带讥诮,夹杂以夸张的赞扬,认为万有引力定律带有随意性,牛顿力学不能够作为建构真正物理学的基础。此文颇为粗糙,却发表在与法国皇家科学院关系密切的刊物上,不免令人诧异。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理性精神催生科学革命 B. 自然科学受到重视
C. “光荣革命”影响法国 D. 思想启蒙任重道远
14.《国际歌》是巴黎公社主要领导人之一欧仁·鲍狄埃,在革命失败的情况下愤然创作。其译文(节选) 如下:全世界受苦的人……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据此可知,巴黎公社
A. 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B. 具有坚定的革命精神
C. 是最早社会主义革命 D. 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15.1935年罗斯福总统在炉边谈话中说,我们是同有正当自尊心的美国人打交道。对他们来说,单纯的施舍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大多数美国人都想为他们所得到的东西付出点什么。谈话中的相关措施
A. 解决了工人失业问题 B. 减少了盲目竞争
C. 促进了基础设施完善 D. 恢复了银行信用
16.2005年3月第59 届联合国大会上讨论了安理会扩大的改革提案,其中包括两个方案,方案A 增加6个没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及3个非常任理事国,其中亚洲和亚太地区各增加2个常任席位,欧洲和美洲各增加1个常任席位; 方案B 新增8个半常任理事国和1个非常任理事国席位,其中非洲、亚太、欧洲和美洲将分别获得2个常任席位。这项改革提案表明
A. 霸权主义得到有效遏制 B. 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C. 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D. 国际关系实现民主化
二、非选择题(17题12分, 18题12分, 19题14分, 20题14分, 共计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谕曰:“天下始定,民财力俱困,要在休养安息,惟廉者能约己而利人,勉之。”免吴江、庆德、太平、宁国、滁、和被灾田租。又诏曰: “应天、太平、镇江、宣城、广德供亿浩穰。去岁蠲租,遇旱惠不及下。其再免诸郡及无为州今年租税。辛巳,徙苏州、松江、嘉兴、湖州、杭州民无业者田临濠(久经战乱、人烟稀少的安中东部),给资粮牛种,复三年。是月,徙山后(今内蒙古地区)民三万五千户于内地,又徙沙漠(今内蒙古地区)遗民三万二千户屯田北平。是月,免河南、陕西、广东、湖广田租。丁卯,罢王府工役。八月癸丑,徙泽、潞民无业者垦河南、北田,赐钞备农具,复三年。庚戌,课民树桑枣木棉。十二月壬辰,诏河南、山东桑枣及二十七年后新垦田,毋徵税。晚岁忧民益切,尝以一岁开支河暨塘堰数万以利农桑、备旱潦。
—摘编自《明史·太祖本纪》
根据材料,归纳明太祖“休养安息”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历史意义。 (12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任俊琴《三角贸易》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对图2 的“三角贸易”加以阐释。 (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9.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1908年,光绪(38岁) 和慈禧(73岁) 先后离世,引发了民间的种种猜想。关于光绪死因,有学者整理了如下史料:
材料一
史料1
“清之亡,虽为隆裕(光绪的皇后),而害先帝(光绪),立幼主,授载沣以重器,其祸实归于孝钦(慈禧) 也。”
—起居注官恽毓鼎《澄斋日记》
史料2
“十月二十一日,子刻,张仲元、全顺、忠勋请得皇上脉息如丝欲绝。肢冷、气陷。二目上翻。神识已迷。牙关紧闭,势已将脱。谨勉拟生脉散,以尽血忱。人参一钱,麦冬三钱,五味子一钱。水煎灌服。”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光绪三十四年皇上脉案(三月二十四日立)》中最后一条(1)根据材料一的两则史料,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8分)
材料二
为了研究光绪的真正死因,一些史学家历时三年,进行《清光绪帝死因专题课题》研究,现节选部分实验过程和数据如下表:
表1
(注:实验结果表明:光绪帝尸体上砷化物是三氧化二砷即砒霜; 检测数据部分,均系北京市公安局张新威先生提供。)
—摘编自戴逸《光绪之死》
(2) 根据实验过程和数据,分别试写实验结论。 (6分)
结论1
结论2
结论3
20.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中印两大文明之间的对话从未终止。我们有义务效法像来自印度的鸠摩罗什和菩提达摩以及来自中国的玄奘、法显那样的高僧学者,把文化资源治理、收获,开发出智慧、精神,为两国之间的友谊提供经久不损的基石。文明归根结底是和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生产活动紧密相连的,并为它们服务的。生活包括“硬件”和“软件”。生活的条件,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吃的、穿的、用的是怎样来的,这就是“硬件”,也叫做“经济基础”。与此相对的是生活“软件”,则包括人们的思想、行为、社会政治体制、教育、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也就是“上层建筑”。
——摘编自谭中(印) 耿引曾(中)著《印度与中国——两大文明的交往和激荡》
(1) 根据材料,指出古代中印两大文明交流的桥梁。 (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印两大文明之间对话的其它史实。 (古代史和现代史各举一例) (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印度文明和古代中国文明形成差异的因素。(8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河北省唐山市2023-2024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