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北省廊坊市廊坊卓越艺术职业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保密★启用前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春秋时期,楚国、郑国和齐国都出现了官吏举荐制度,这表明原有的世卿世禄制逐渐瓦解,官僚政治雏形出现,A项正确;这一时期处于人才选拔机制的初创阶段,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涉及中枢决策机制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中并未涉及这些被举荐人才的阶级出身,因此不能判断出这一时期的阶级关系发生剧变,排除D项。故选A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豪强地主在政治上拥有特权,在经济上不断兼并土地,建立规模巨大的庄园,大量小农被迫投入到豪强地主的庄园之中,这极大地阻碍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庄园经济不断加剧土地兼并,从而导致社会矛盾尖锐,排除A项;郡国制在汉武帝“推恩令”实行后,逐步瓦解,排除C项;庄园经济并不一定能提升豪强地主的政治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唐朝(中国)。材料中唐朝过关文书的内容比较详细,记录了随行人员本人、所带货物、家庭住址等信息,强化了对流动人员的管理,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利于保障正常商贸往来,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对过往人员征税,无法体现意在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排除A项;材料中可以看出,人口的流动受到严格的控制,不利于人口自由流动,排除B项;丝绸之路经常因为战争和少数民族政权而被阻断,文书无法确保了丝绸之路畅通,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图片信息可知,北宋建立后,随着南方经济的不断发展并逐渐超越北方,南方士人在宰相成员构成中所占的比重也逐渐增大。材料所示北宋宰相在位的时间(具体到月),就可说明这种变化的趋势,B项正确;君相矛盾的必然走向指的是指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被废除,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入宋以后南北宰相的任期变化,无法反映宋代君主专制较唐代有所强化,排除C项;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建立标志着古代官僚政治走向成熟,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据材料可知,在明代激烈竞争的出版市场中,插图成为书坊宣传、推介自家小说刊本的重要手段,体现出文化产品商品属性增强,商品化程度的加深,D项正确;文人画强调写意,插画明显与文人画无关,排除A项;隋唐时期雕版印刷技术已有突破性发展,明清时期活字印刷术获得发展,排除B项;明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仍然是儒学,排除C项。故选D项。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由材料可知,近代中国新式交通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以“九省钦差”为代表的部分国人对新式交通工具持排斥态度,由此折射了中国近代化遭遇阻力,在缓慢发展,A项正确;“火车”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建设可以折射清政府近代化的努力,但以“上头”为代表的国人,显然对近代化在交通领域的努力是持认可态度的,排除B项;材料中展示的“九省钦差”“上头”均是封建官员的代表,但对新式交通工具的态度不一。因此,无法说明封建官员固守中体西用思想,且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观念滞后确实不利于近代交通建设与发展,但材料表明,尽管部分国人观念滞后,但“火车”、“轮船”等新式交通已成为民众选择,说明近代交通发展已取得一定的成效,排除D项。故选A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根据图片信息,画面中,四面红军旗帜由小到大,直观地表现了红军的发展壮大;画面近处是红军军帽、大刀和步枪;旗杆的左侧底部有写着“南昌暴动”的标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意味着第一面军旗是在1927年南昌起义时竖立的。红军军旗是1933年新改定的式样,上面的锤子和镰刀寓意红军的构成来自工人和农民,五角星象征着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领导,综合来看,作者意在说明中共掀起的土地革命取得显著成效,C项正确;革命统一战线是大革命时期的,排除A项;中共右倾错误得到纠正是在八七会议上,排除B项;D项过于绝对,排除。故选C项。
8.B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在美国、苏联和新加坡等国家抗战电影有《热血忠魂》《八百壮士》《精神总动员》《抗战特舞》等,这些走上海外银幕的抗战电影成为控诉侵略者暴行、宣扬中国军民抗战意志的有力武器,在国际舞台上帮助中国建立英勇而正义的形象,表明政府注重国际形象的构建,故B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抗战时期中国抗战电影的海外传播,意在揭露日军暴行的同时,赞颂中国军队与民众的战斗意志,无法得出有助于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故A选项错误;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抗战电影海外传播的目的是要建立世界影响力的良好国际形象,与鼓舞国内军民的抗战意志没有直接关系,故C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了抗战时期中国抗战题材的电影海外传播的意图,无法体现政府与美苏关系更为密切的信息,故D选项错误。
9.D
【详解】本题考查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在1948年年底,我党就在为接管城市做相关的准备,说明党的工作重心即将发生转移,在1949年初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正式做出了工作重心转移的决定,故选D项;1948年年底,三大战役尚在进行之中,不能说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的胜利,故排除A项;培养党的管理干部是为接管城市做准备,并不是夺取政权的前提,故排除B项;当时我党的工作中心依然是军事斗争,并非是经济工作,故排除C项。故选D项。
10.A
【详解】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结合材料时间可知,这一时期正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时期,说明生产关系调整初见成效,A项正确;题干内容与农村社会风俗无关,排除B项;这一时期尚未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排除C项;人民公社制度取消是在1984年,排除D项。故选A项。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罗马。根据材料可知,罗马人为了观看粗暴野蛮的斗兽表演,不断增加公共庆典,这给帝国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增加的赋税也迫使一些罗马公民背井离乡或者流落街头,这些都反映了罗马帝国正面临社会道德危机以及统治危机,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民主制度,而且罗马帝国实行君主制,排除B项;材料主要反映罗马民众的生活,而非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政治的态度,不能得出公民意识淡薄,排除C项;材料提及许多罗马人失去家园生计,背井离乡或流浪街头,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口迁徙,而是反映流民问题,且材料还有“罗马人热衷于观看粗暴野蛮的斗兽表演”等内容,“人口迁徙”不能完整准确概括题干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西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国家物价上涨与早期殖民掠夺有关,导致封建地主势力衰落,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推动了西欧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B项正确;从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一直在进行殖民扩张,排除A项;物价上涨不利于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奢靡风气的兴起,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大学被誉为‘欧洲中世纪最美好的花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大学在中世纪发展较快,促进思想文化的活跃并且孕育某些先进思想的因素,A项正确;没有和其他地区的大学作比较,“处于领先地位”无法体现,排除B项;欧洲大学在中世纪受到王权与教会的影响,不具备独立的地位,排除C项;“大学促成了欧洲城市的自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847年。根据材料“你以为我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吗?你想错了!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及所学可知,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心地纯洁、善于思考的女性,她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尽磨难。但她有倔强的性格和勇于追求平等幸福的精神,说明此时启蒙精神已经深入人心,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英国贵族政治日趋衰落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宗教观念与世俗生活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女权意识的觉醒与发展,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5.C
【详解】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70年代(美国)。美国国会作为立法机构,其通过立法对总统的行政权力进行干预,这些举措体现了三权分立体制下,美国国会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民主制,C项正确;国会限制总统行政权力并不能反映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排除A项;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国家权力相对均衡,在法律意义上并没有权力中心,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提到国会否决的行政管理条例具体内容,因此无法断定美国的政治架构难以保障理性,排除D项。故选C项。
1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巴黎公社期间(世界)。根据材料“公社的存在本身就意味着那至少在欧洲是阶级统治的真正赘瘤和不可活着的外衣的君主制已不复存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社在成立后开展国家治理的各个领域中,按照人民主权原则,实现了治理过程的民主化,主要表现为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而巴黎的社会面貌焕然一新,与旧制度下的社会面貌形成鲜明对比,则进一步表明巴黎公社取得了良好的国家治理效能,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巴黎公社经济建设的举措,排除A项;材料反映巴黎公社在国家治理方面的成效,与实现理想社会的途径无关,且巴黎公社的爆发具有偶然性,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排除B项;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飞跃,排除D项。故选C项。
17.(1)原因:新疆自身地理位置以及文化的积淀;丝路开通,中原地区文化的传入,各民族交融交流;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自然气候利于文物的保存;党和政府对文物发掘和保护的重视。
(2)历史意义:有利于历史文化的保存和学术研究;是中国抗战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全民族抗战的体现;在文化层面反击日本的侵略,体现了民族意识的增强,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决心。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原因:新疆地区能够出土大量古代文物,应从3个方面分析,第一是在古代能存在大量实物,第二是可以保存,第三是发掘。结合所学,新疆地区文明历史悠久,又因其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所以文物众多;又因其较为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更有利于文物的保存;而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对文物的重视,是能够大量发掘的现实原因。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影响:据材料二“不是一个博物院院长,几个知识分子就能做到的,那个时候,有军队护卫、有人民支持”可以得出,是中国抗战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全民族抗战的体现;结合所学,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抗战时期的文物保护,是在文化领域对日本侵略的反击,是文化领域抗战的胜利,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鼓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斗志。
18.(1)重要举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展土地革命、土地改革;新中国建立后,领导土地改革,制定五年计划,实施改革开放,制定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制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实施精准扶贫工程等等。
(2)主要挑战:全球区域发展不平衡;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地区冲突不断,恐怖主义盛行;生态环境恶化;粮食短缺;贫困人口脱贫内生动力普遍不强。
认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始终坚持完善贫困治理机制;始终坚持国际反贫困合作。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据材料一“以私有制为主的生产关系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是导致无产阶级普遍贫困的根源”并结合党史可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展土地革命、土地改革;新中国建立后,领导土地改革,制定五年计划,实施改革开放,制定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制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实施精准扶贫工程等等。
(2)本题是特点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世界。第一小问挑战,据材料二“92个国家中最穷的20%人口将因气候变化而遭受巨大收入损失”可知,生态环境恶化;据材料二“粮食价格的急剧上升导致家庭支出大幅增加,部分家庭由此而陷入贫困”可知,粮食短缺;据材料二“成年人识字率仅为60%,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的成年人识字率仅为30%左右,基本不具备参与现代化就业的能力”可知,贫困人口脱贫内生动力普遍不强;结合国际形势的知识可知,全球区域发展不平衡;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第二小问认识,谈中外脱贫减贫的认识,可以从人民的角度、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体制机制角度和中外合作的角度分别去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始终坚持完善贫困治理机制;始终坚持国际反贫困合作。
19.(1)推动:城市功能以商业服务为主(城市功能多样化);城市生活面向下层民众;出现奢侈消费之风(在民众服饰等方面突破封建等级限制);城市管理由封闭走向开放;城市发展以经济为主要驱动力等。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人民消费需求的增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等。
(2)特点:在政府或国王的支持下建立;整合或垄断了英国一切东亚贸易;以从事商品收购和贩卖为主(或以商业资本为主);建立起了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模式;长期高利润率;贸易范围遍及欧亚沿海地区。影响:加速了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迫使它们卷入了世界近代化的进程
(3)基本走向:中国商业属于封建经济,英国商业的发展助力了英国对外的殖民扩张。原因:中国实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经济政策上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都抑制了商业的发展。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对外进行殖民扩张。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宋朝时期(中国)。发展:根据材料“城市生活不再只为统治集团、贵族官僚服务,开始面向下层、面向一般市民”可知,城市生活面向下层民众;根据材料“今闾阎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金珠,尚多僭侈,未合古制”可知,出现奢侈消费之风(在民众服饰等方面突破封建等级限制);根据材料“形成了一个个独具风格和特色的多功能城市,走上了经济型城市的发展道路”可知,城市管理由封闭走向开放和城市发展以经济为主要驱动力;根据材料“城市管理制度‘坊市制’被十分发达的‘厢坊制’取代”,可知,城市功能以商业服务为主(城市功能多样化)。原因:结合所学可从商品经济的发展、人民消费需求的增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等角度进行分析。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近代英国。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特点:根据“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了国王授予的特许状。1708年,‘英国商人对东印度贸易联合公司’(简称‘东印度公司’)在国王的出面斡旋下成立”得出在政府或国王的支持下建立;根据材料“它从成立初期起就开始限制大股东的支配权”可知,建立起了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模式;根据材料“就是把亚洲各地的陶瓷、咖啡、香料、纺织物、茶叶等进口到欧洲,再把一些欧洲的毛织物、锡铁制品等出口到亚洲”可知,以从事商品收购和贩卖为主、整合或垄断了英国一切东亚贸易、贸易范围遍及欧亚沿海地区;根据材料“公司都保持着惊人的年均利润率”可知,长期高利润率。影响: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可知,可从加速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剧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迫使它们卷入世界近代化的进程等角度进行分析。
(3)本题是对比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古代中国和近代英国。综合材料内容可知,中国古代商业的基本走向是依然向着封建经济的方向发展;近代英国的商业则是成为英国对外殖民扩张的助力。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政治上中国实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经济政策上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这抑制了商业的发展。而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对外进行殖民扩张,从而使商业发展成为对外殖民扩张的助力。
20.论题:工业革命助推英国立法活动。
论述:工业革命以来,英国经济迅速发展,与之伴随的社会问题也日益增多。资本家为攫取高额的利润,童工和妇女作为廉价劳动力被工厂大量雇佣,他们的工资十分微薄,工作条件十分恶劣,并受到工厂的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的欺压,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工人阶级的生存状况恶化,贫困人口不断增长,环境污染严重,工人的反抗日益激烈。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英国议会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如《工厂法》规定了车间的卫生条件、童工工作时间及工厂应承担儿童的教育;《矿井法》禁止妇女和10岁以下儿童在井下工作,改善矿工恶劣的劳动条件;新济贫法改进济贫管理;《公共卫生保障法》改善生活环境;《调解法》着力解决各地委员会不能处理的劳动争议问题;等等。这些法律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社会问题,为英国完成工业化和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提供了保障。
由此可见,社会立法既是工业时代社会矛盾尖锐的反映,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19世纪的中国。首先,分析材料,确定论题。根据材料“《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的社会立法》”与“《工厂法》:规定车间的卫生条件、童工工作时间、工厂应承担儿童的教育”,“《公共卫生保障法》:设立地方性委员会:处理污水.改善生活环境;等等”可知英国通过立法方式来治理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综合所学知识可知其论题是:工业革命助推英国立法活动。
其次,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以证明论题。根据材料“《工厂法》:规定车间的卫生条件、童工工作时间、工厂应承担儿童的教育”与“《矿井法》:禁止妇女和10岁以下儿童在井下工作,改善矿工恶劣的劳动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以来,英国经济迅速发展,与之伴随的社会问题也日益增多。资本家为攫取高额的利润,童工和妇女作为廉价劳动力被工厂大量雇佣,他们的工资十分微薄,工作条件十分恶劣,并受到工厂的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的欺压,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工人阶级的生存状况恶化,贫困人口不断增长,环境污染严重,工人的反抗日益激烈;再根据材料“《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的社会立法》”可知,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英国议会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再根据表格列举出代表性的法案并且指出其作用,如《工厂法》规定了车间的卫生条件、童工工作时间及工厂应承担儿童的教育;《矿井法》禁止妇女和10岁以下儿童在井下工作,改善矿工恶劣的劳动条件;新济贫法改进济贫管理;《公共卫生保障法》改善生活环境;《调解法》着力解决各地委员会不能处理的劳动争议问题;等等。这些法律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社会问题,为英国完成工业化和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提供了保障。
最后,归纳总结,升华中心。综合以上证明过程可知;社会立法既是工业时代社会矛盾尖锐的反映,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保密★启用前
卓越艺术职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考试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5单元,考试时间:75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道题3分,共48分)
1.楚国虞丘子曾向楚庄王荐举孙叔敖任令尹;郑国子期曾向郑昭公荐子产为相;管仲在齐国创立“三选”荐举之法,即通过乡选、官选、君选三个环节选拔官吏。这可用来说明,春秋时期( )
A.官僚政治雏形出现 B.人才选拔机制成熟
C.君主权力得到加强 D.阶级关系发生剧变
2.东汉樊宏(刘秀的舅舅)的庄园有“田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据此可知,东汉庄园经济( )
A.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 B.阻碍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
C.动摇了郡国制的基础 D.提升了豪强地主政治地位
3.下表为现存唐朝时期部分有关过所(通行证)的文书据此可知,过所制度的实施( )
名称 内容
贞观廿二年庭州人巡职辞为请给公验(简单的过所)事 米巡职带骆驼一头、马一匹、羊十五口等,前往西州(今吐鲁 番地区)去做生意,请求发给公验。
垂拱元年康尾义罗施等请过所案卷 详细登记菜特和吐火罗商人姓名、年龄及他们所携带的奴婢姓名、牡口数量,由各地的胡汉居民出面担保,证明这些人及物均合法,应由西州官府发给过所,
开元二十一年唐益谦请给过所案卷 唐益谦一行从安西地区回福州老家,过所记有要经过的关隘,由于过所没有登记所带奴婢和四匹马,因此官府加以审查。
A.意在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便利了人口自由流动
C.利于保障正常商贸往来 D.确保了丝绸之路畅通
4.下面所示为北宋时期南北方士人任职宰相的时间分布变化情况。这种变化( )
A.揭示出古代解决君相矛盾的必然走向 B.与北宋区域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C.反映出北宋君主专制较唐代有所强化 D.标志着古代官僚政治走向成熟
5.明代通俗小说插图数量众多,几乎到了无书不图的地步(如下图所示)。不同书坊都夸耀自家插图精美,质量上乘,或称“精工绘像,灿烂之观”,或谓“回各为图,括画家之妙染”,或曰“传神阿堵,曲尽其妙”。这反映出,当时( )
A.文人绘画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B.雕版印刷技术的突破性发展
C.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发生变化 D.文化产品商品化程度的加深
6.《官场现形记》有这样的描述:九省钦差江浙办案,由旱道而走,后坐民船,再下江南。上头质疑他为何不先坐火车从北京到天津,再搭轮船至上海,他却称:“火车、轮船,走的虽快,总不外乎奇技淫巧。臣若坐了,有伤国体”。据此可知( )
A.中国的近代化发展较为缓慢 B.清政府近代化努力未获得认可
C.封建官员固守中体西用思想 D.观念滞后阻碍了近代交通发展
7.下图所示是20世纪30年代初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出版处处长黄亚光发表的漫画。该作品反映了( )
A.革命统一战线日益巩固 B.党内的右倾错误得到彻底清算
C.土地革命斗争成效显著 D.“工农武装割据”得到全党认同
8.抗战时期(1931-1941年)中国抗战电影海外传播一览表(部分),据下表可知,抗战电影在海外传播
国家 片名 发行方式
美国 《热血忠魂》《八百壮士》 赠送
苏联 《精神总动员》 赠送
《热血忠魂》 赠送
新加坡 《抗战特辑》 出售版权
A.有助于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表明政府注重国际形象的构建
C.鼓舞了国内军民的抗战意志 D.体现政府与美苏关系更为密切
9.1948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九月会议的通知》,指出:“夺取全国政权的任务,需要我党迅速有计划地训练大批能够管理军事、政治、经济、党务、文化教育等各项工作的干部。”该通知表明
A.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的胜利 B.党的干部是夺取政权的前提
C.经济工作是当时的工作中心 D.党的工作重心即将发生转移
10.1980年国家农委的一份农村调查报告中写道:“‘尖头户站,滑头户看,老实户气得不愿干’的现象没有了”,“‘干到腊月二十九,吃了饺子就动手’的一年到头打疲劳战的现象也没有了”。这反映出
A.生产关系调整初见成效 B.农村社会风俗的改变
C.农村温饱问题得到解决 D.人民公社制度的取消
11.罗马人热衷于观看粗暴野蛮的斗兽表演,为了能经常参加这种公共演出,他们不断增加公共庆典活动,这给帝国带来了沉重负担。为了摆脱不断增加的赋税,许多罗马市民抛弃家园,流落异乡,或者无所事事游荡于罗马街头,到4世纪时人数已达80万。这表明罗马( )
A.帝国危机潜伏 B.民主政治遭到破坏
C.公民意识淡薄 D.人口迁徙引发动荡
12.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只有当战争、歉收、瘟疫时才会发生暂时波动。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2.2倍,英国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阿尔萨斯、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该时期物价的变化( )
A.引发了新一轮殖民扩张 B.推动了西欧的社会变革
C.提高了民众的生活水平 D.助长了社会的奢靡风气
13.大学被誉为“欧洲中世纪最美好的花朵",从建立之初就在一定程度上使整个欧洲面貌为之改观。这一结论是基于( )
A.大学孕育者思想进步的因素 B.欧洲大学发展处于领先地位
C.欧洲的大学享有独立的地位 D.大学促成了欧洲城市的自治
14.1847年,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简·爱》广受赞誉,女主人公简·爱对其爱慕的贵族罗切斯特说:“你以为我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吗?你想错了!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简·爱的心声折射出( )
A.英国贵族政治日趋衰落 B.宗教观念影响世俗生活
C.启蒙精神已经深入人心 D.女权意识的觉醒与发展
15.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国会对总统在“行政命令”“编制预算”等方面的权力,都不失时机地介入。如国会通过颁布相关法律,使自身有权对总统的行政命令进行审查,对一些国会认为不适宜的行政命令和行政管理条例行使否决权。美国国会的这些举措( )
A.反映出立法权与行政权矛盾难以调和 B.促使国家权力中心发生转移
C.在三权分立的框架下维护了民主制度 D.表明政治架构难以保障理性
16.马克思说:“公社的存在本身就意味着那至少在欧洲是阶级统治的真正赘瘤和不可活着的外衣的君主制已不复存在”。同时他认为,原本是大地主、农奴主以及贵族聚集的灯红酒绿的巴黎不见了,巴黎街道没有警察也没有杀人事件和抢劫盗窃了。这反映出巴黎公社( )
A.采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措施 B.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的正确有效途径
C.探索国家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D.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飞跃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共41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材料一 新疆地区出土的部分文物
材料二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故宫文物)有过一场特殊的历险,这场历险跨越了大半个中国,期间困难重重、惊险连连,守护国宝的故宫人创造了无数奇迹,完成了这项意义非凡的壮举。
“它绝对不是一个博物院院长、几个知识分子就能做到的,那个时候,有军队护卫、有人民支持。”文物运出北平时,每节车厢都有军警;火车经过的每个分段,地方都会派出军力;一些路段还设有骑兵,沿路跟着火车跑。“到了乐山,存放文物需要占用人家的祠堂,几个村子的族人没有二话”“包括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招募工人、找船、谈价这类事,很多地方百姓都会包下来,他们也觉得这是责任”。
—摘编自《一代故宫人的回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疆地区能够出土大量古代文物的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文物保护的历史意义。 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贫困的历程是一部党带领人民反压迫、反剥削、反饥饿的革命史,是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奋斗史。马克思认为,以私有制为主的生产关系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是导致无产阶级普遍贫困的根源,进而指出了解决贫困的基本途径:一是消灭私有制,二是消灭剥削,剥夺者被剥夺。在中国人民反压迫、反贫困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党一经成立就把反贫困斗争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在百年的反贫困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穿反贫困和贫困治理当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摘编自雒亚男《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贫困的机制创新和历史启示》
材料二 《2019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到2030年,92个国家中最穷的20%人口将因气候变化而遭受巨大收入损失。2021年2月,全球食品价格指数连续9个月上涨,环比上升2.4%,同比上升26.5%。而作为家庭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价格的急剧上升导致家庭支出大幅增加,部分家庭由此而陷入贫困。以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为例,这一地区成年人识字率仅为60%,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的成年人识字率仅为30%左右,基本不具备参与现代化就业的能力。
——摘编自张琦《全球减贫历史、现状及其挑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知识,列举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反贫困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反贫困和进行贫困治理的重要举措。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今全球减贫面临的主要挑战。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外脱贫减贫的重要认识。6分
19.商业贸易的繁荣是社会、经济、政治综合作用的结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宋代城市由单一的维护封建统治的堡垒功能,日趋走向多样化,其社会、商业贸易、文化消费等功能日益显露出来,最明显的就是城市生活不再只为统治集团、贵族官僚服务,开始面向下层、面向一般市民。据史载,“今闾阎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金珠,尚多僭侈,未合古制”。中世纪前期的城市管理制度“坊市制”被十分发达的“厢坊制”取代,到南宋中叶,不少城市已演变为“隅巷(坊)制”,坊实际上已成为商业区与居住区相混杂的街区。……南方以自然经济区域为范围,以经济发展为驱动力,推动交通、人文等方面的发展,形成了一个个独具风格和特色的多功能城市,走上了经济型城市的发展道路。正是宋代的“城市革命”,推动了封建城市规划的变革和中国城市的发展。
——摘编自吴刚《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活》等
材料二: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了国王授予的特许状。1708年,“英国商人对东印度贸易联合公司”(简称“东印度公司”)在国王的出面斡旋下成立。它从成立初期起就开始限制大股东的支配权,规定每位股东,无论性别、信仰、种族,只要购买了公司的股份,就拥有投票权和参加股东大会的权利;同时制定明确的法规,强化股东大会的重要性,规定总裁和副总裁不参加股东大会,由董事长主持股东大会。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把亚洲各地的陶瓷、咖啡、香料、纺织物、茶叶等进口到欧洲,再把一些欧洲的毛织物、锡铁制品等出口到亚洲。公司的贸易据点遍及欧亚沿海地带,17世纪到18世纪,公司都保持着惊人的年均利润率。
——摘编自(日)浅田实《东印度公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城市革命”是如何推动封建城市规划的变革和中国城市的发展的,并简析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特点,并指出其带来的影响。6分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商业发展的基本走向,并从政治制度和经济政策角度分析其原因。6分
三、论述题 11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英国立法活动
时间 法律 主要内容
1802年 《工厂法》 规定车间的卫生条件、童工工作时间、工厂应承担儿童的教育
1834年 新济贫法 新设济贫院,废除院外救济;改进济贫管理
1842年 《矿井法》 禁止妇女和10岁以下儿童在井下工作,改善矿工恶劣的劳动条件
1848年 《公共卫生保障法》 设立地方性委员会:处理污水.改善生活环境;等等
1867年 议会改革法案 进一步降低选举资格;46个“衰败选区”被取消、空余出来的席位,分配给各大城市
1896年 《调解法》 政府成立调解委员会,负责处理各地委员会不能处理的劳动争议问题
——据赵虹《英国工业革命期间的社会立法》整理提炼材料信息,就材料整体或部分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河北省廊坊市廊坊卓越艺术职业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