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恒大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下高一开学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改造的简况表,这可以说明当时我国
类别 改造方式 效果
农业 互助组、初级合作杜、高级合作杜 1956年,75%的农户都增加了收入
手工业 初级形式生产小组、中级形式的供销生产社、高级形式的生产合作社 1956年,手工业产值由1952年的2.55忆元增加到74.27亿元
资本主义工商业 经销、代销、公私合营.赎买 1956年,公私合营工业的总产值比1955年这些企业的总产值增加32%
A.农业改造的方式和效果与苏联相似
B.生产方式的调整彻底消灭了剥削制度
C.生产关系的合理调整促进经济发展
D.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存在过急行为
2.如图所示内容源自一份与中国共产党相关的文献资料。据此可知,该文献资料是
A.《双十协定》 B.《论联合政府》
C.《共同纲领》 D.《论十大关系》
3.20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习近平在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成果的有( )
①邓小平理论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③科学发展观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李鸿章创办的苏州洋炮局,是江苏近代最早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使用机械设备、制造洋枪洋炮的第一个机械化兵工厂。下列企业与之类型相同的是
A.发昌机器厂
B.汉阳铁厂
C.江南制造总局
D.轮船招商局
5.“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3%。同时期苏联东欧国家年均增长5.7%,非洲国家年均增长4.5%,拉丁美洲国家年均增长5.2%,亚洲国家和地区(不包括日本)年均增长5.2%。这说明( )
A.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 B.中国发展水平处在世界前列
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正确性 D.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功开辟
6.《天工开物》在列举了各种油料植物出油率后,还说明以上只是大致情况,“其他未穷究试验,与夫一方已试而他方未知者,尚有待云。”这( )
A.与近代科学的精神相契合 B.开启了“中学西渐”的进程
C.源于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型 D.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7.据考古发现,西安、洛阳一带出土的唐代陶瓷灯具,多为适合胡桌胡椅的矮柄、无柄灯,莲瓣、莲珠、莲花座为其常用纹饰。由此可推知,唐代( )
A.海上丝路繁荣 B.民营陶瓷业发达
C.社会开放包容 D.中华文化圈形成
8.下列政治制度或措施中,不是针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是
A.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B.明朝在各省设三司
C.北宋派文臣到地方做知州 D.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9.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指的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1840年,文人汪仲洋认为:西方人长腿不能弯曲,不能奔跑和跳跃,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林则徐也认为:洋人喜吃牛羊肉,若无从我国进口的大黄、茶叶以辅食,将会消化不良而死。这些荒谬的认识是缘于清朝的
A.政治腐败 B.文字狱 C.重农轻商 D.闭关锁国
11.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孕育了伟大的五四精神。其核心是( )
A.追求民主 B.崇尚科学 C.爱国主义 D.英勇奋斗
12.汉武帝时期,国家扩大了乐府机构,并加强了对民间信息的采集。这个时期,《十五从军征》《病妇行》等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得以上达天听,对于统治者制定与民休息的政策起到了积极作用。这表明乐府诗
A.较大制约了统治者的暴政
B.成为官府体察民情的主渠道
C.其盛行助推了汉赋的繁荣
D.助推了当时社会矛盾的缓和
13.1925年1月,中共四大决议指出:中国民族革命既是“资产阶级性的德谟克拉西革命”,又含有“社会革命的种子”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取得胜利”。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
A.批判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B.坚持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策略
C.探索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14.北宋前期沿唐制,以政事堂为宰相、参知政事议事办公处,设于禁中。政事堂囊括门下省、中书省和尚书省的大部分或主要职权,在政事堂召开的宰相联席会议由皇帝亲自主持。据此可知
A.宋代最高行政机关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B.宋代的专制皇权受到严格的制约
C.政事堂为宋代前期全国最高的决策机构
D.政事堂的设置成为宋代冗官现象的根源
15.宋代法律规定“诸故杀官私牛者,徒一年半”、“主自杀牛马者,徒一年”的法条。但《水浒传》中梁山好汉进店就问老板要“两斤牛肉,一瓮酒”几乎成为“英雄套餐”,这一文学描写说明了
A.宋代官府执法不严 B.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法律制度
C.理学思想影响有限 D.文学创作注重人物的艺术加工
16.1953年至1957年,我国的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7.6%上升到27.3%,轻工业的比重由29.6%下降到29.2%,同期农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也由52.8%下降到43.5%。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经济全面恢复 B.国民经济调整的完成
C.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一五计划的开展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共四大题,52分)
17.(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通过把部分国有土地、无主荒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农民,适当限制土地的占有、买卖与继承,从而有效调控了全境的土地占有关系,解决了因田业无主或产权纠纷而产生的大量农田抛荒问题,遏制了土地兼并与土地集中势头,扶植了人数众多的自耕农,同时又有力地加强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使国家掌握了大量的劳动人口和赋役负担者,增加了财政收入。到孝明帝正光年间(520﹣524年),北魏全境国家所控制的户口数量已超过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全国户口的一倍,史载“于时国家殷富 ,库藏盈溢 ,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
——摘编自《筒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宋朝开历史之先河,国家对土地买卖中的民间竞争与兼并现象采取“不抑兼并”、自由放任的不干预态度。······在宋朝,依据是否拥有土地把农民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地农民,一类是无地农民。随着时间的推移,无地农民的数量在迅速扩大。面对生存的压力,这些无地农民有些选择依附于地主,有些则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偏远地区开发荒地,再有则是彻底脱离土地,进入城市谋取出路。
——摘编自徐明明《宋代政策研究》 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实行的土地制度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土地制度的变化,并对其简要评价。
18.(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材料二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材料三 下图是明清时深受人们喜爱的通俗小说《三言二拍》和《水浒传》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文学作品表现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2)材料二属于宋词的哪一流派 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3)依据材料三,说明明清时期我国文学的主流是什么 简要说明出现的原因。
(4)从以上材料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19.(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
材料二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三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请回答:
(1)北宋“积贫”原因,除材料一中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一项是什么?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
(2)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总体评价是什么?请依据材料三说明理由。
20.(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初,美国在思考美国的国际角色。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当时的美国总统威尔逊(1856—1924年)试图重建国际秩序,认为美国应该不以领土扩张为目的,主张保障弱国的独立以及民族自决,支持中国的领土完整和独立自主,防止日本对中国的领土野心。这些理念,便是“威尔逊主义”的核心。“巴黎和会”前,美国在中国的宣传活动也非常成功,中国人对美国好感度达到高潮,威尔逊被当时的中国人誉为“世界上第一个好人”。巴黎和会上,由于西方列强和日本的抵制,美国在山东问题上妥协,使中国直接收回胶州湾的计划落空,导致了中国人对美国和威尔逊的不信任。巴黎和会以后,威尔逊有关世界新秩序的“十四,点计划”被中国媒体尖刻地挖苦为“14=0”。
——摘编自王笛《短暂辉煌:威尔逊主义与巴黎和会前后的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和会前后,中国舆论对威尔逊基本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威尔逊主义的实质及其影响。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材料提供的增收情况可知,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农民、手工业以及公私合营的总产值都增加了,这说明三大改造有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即生产关系的合理调整促进经济发展,C项正确;我国农业改造方式是渐进性的,而苏联是强制集中,有一定区别,排除A项;当时并非所有的私有制都被改造,B项中的“彻底”表述绝对,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改造的进步性而非局限性,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强调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以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代替那封建法西斯专政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等,与1949年9月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的内容一致,C项正确;1945年国共两党通过重庆谈判达成的《双十协定》与材料中的文字内容不符,A项错误;1945年中共七大上发表的《论联合政府》与“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等不符,B项错误;材料中的文字内容与1956年发表的《论十大关系》不符,D项错误。
3.D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2022年(中国)。据材料“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①②③④正确,D项正确;其余选项表述均不完整,排除A、B、C项。故本题选D项。
4.C
【详解】苏州洋炮局属于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打着“自强”的旗号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也是军事工业,二者属于同一类型,故答案为C项。发昌机器厂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排除A项;汉阳铁厂和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排除B、D项。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五”计划期间中国。材料反映“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据所学可知,“一五”计划正是过渡时期总路线正确引领的结果,C项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同期世界上其他国家,不能据此得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排除A项;经济发展速度只能说明某一时期经济发展情况,不能据此得出我国发展水平处在世界前列,排除B项;D是在改革开放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根据“其他未穷究试验,与夫一方已试而他方未知者,尚有待云。”可得出《天工开物》中的记录强调对所研究事物进行实验,并需要作进一步验证,这与西方近代科学的精神相契合,A项正确;仅从材料的信息不能得出“开启”的说法,排除B项;明代的农业经营方式仍然是小农经济,并没有转变,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实验求证的精神,而不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排除D项。故选A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根据材料“西安、洛阳一带出土的唐代陶瓷灯具,多为适合胡桌胡椅的矮柄、无柄灯,莲瓣、莲珠、莲花座为其常用纹饰”可知,唐代陶瓷的样式和纹饰体现了其他地区和民族的文化色彩,反映了唐代社会开放包容,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唐代社会开放包容,未体现海上丝路繁荣,排除A项;根据材料无法得知出土的唐代陶瓷灯具是由官营手工业还是民营手工业制造,排除B项;中华文明圈是秦汉时期形成并不断发展的,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试题分析:分析各个选项,只有D项是唐朝中央的政治制度,即把政府权力基本分为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管中央政令的决策、审核、执行。A、B、C都是针对地方割据势力采取的措施。A项推恩令解决地方王国对中央的威胁。B项明朝设立提刑按察使司、承宣布政使司等把地方权力分割以防出现地方割据。C项措施也是为防武将专权,中央难以控制,所以答案应该为D。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各个王朝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措施的理解和掌握。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能力。
9.D
【详解】根据“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可得出是指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D项正确;A项是在19世纪50年代,排除A项;BC项在19世纪末,时间不符合,排除BC项。故选D项。
10.D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西方人长腿不能弯曲,不能奔跑和跳跃,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将会消化不良而死”等信息说明当时国人知识愚昧落后,是由于闭关锁国所致,故选择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经济政策·闭关锁国。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可知是推断题,准确的时空是:20世纪的中国。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C正确;民主是五四精神但不是核心精神,排除A项;科学是五四精神但不是核心精神,排除B项;英勇奋斗一般是在战争中表现出的一种精神状态,与五四运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2.D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得以上达天听,对于统治者制定与民休息的政策起到了积极作用,由此可知乐府诗推动了当时社会矛盾的缓和,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乐府诗对统治者暴政的制约程度;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乐府诗是否是官府体察民情的主渠道;C选项错误,乐府诗与汉赋的繁荣没有直接关系,材料并未体现。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3.C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四大认为中国革命既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是反对外来侵略的民族革命,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说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情认识不断加深,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C项正确;右倾机会主义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潮,它比教条主义有更大的危险性,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此时中共不是独立领导武装斗争,而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排除B项;中共二大时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排除D项。故选C项。
14.C
【详解】由材料“政事堂囊括门下省、中书省和尚书省的大部分或主要职权”可知,宋朝并没有体现为分权制衡原则,排除A;但由此可知政事堂为宋代前期全国最高的决策机构,所以答案选C;由材料“在政事堂召开的宰相联席会议由皇帝亲自主持”可知,B说法有误,排除;从材料不能得出政事堂的设置成为是宋代冗官现象的根源,所以排除D。
15.B
【详解】根据材料“诸故杀官私牛者,徒一年半”、“主自杀牛马者,徒一年......《水浒传》中......两斤牛肉,一瓮酒”可知,《水浒传》中出现违背政府法律规定点餐牛肉的现象,原因在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客商往来频繁,肆店为满足过往客商的需要,提供了牛肉,B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政府执法问题,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理学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并未强调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艺术加工,排除D项。故选B项。
16.D
【详解】1953年至1957年重工业、轻工业、农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比重的变化,是因为“一五”计划期间,优先发展重工业,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故D项正确;1952年底国民经济基本恢复,A项排除;1960年,中央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B项排除;我国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C项排除。
17.(1)制度:均田制。意义:抑制了土地兼并 缓和了社会矛盾;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促进了封建经济的繁荣。
(2)变化:由限制兼并到不抑兼并。评价:造成土地兼并严重,使两极分化更为严重;易造成社会秩序的不稳定;一定程度上推动边远地区的开发;一定程度上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详解】(1)制度:根据材料“北魏通过把部分国有土地、无主荒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农民”得出均田制。意义:根据材料“从而有效调控了全境的土地占有关系,解决了因田业无主或产权纠纷而产生的大量农田抛荒问题,遏制了土地兼并与土地集中势头”得出抑制了土地兼并缓和了社会矛盾;根据材料“扶植了人数众多的自耕农”得出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使国家掌握了大量的劳动人口和赋役负担者,增加了财政收入”得出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促进了封建经济的繁荣。
(2)变化:根据材料“不抑兼并”得出由限制兼并到不抑兼并。评价:根据材料“依据是否拥有土地把农民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地农民,一类是无地农民”得出造成土地兼并严重,使两极分化更为严重;根据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无地农民的数量在迅速扩大”得出易造成社会秩序的不稳定;根据材料“到偏远地区开发荒地”得出一定程度上推动边远地区的开发;根据材料“彻底脱离土地,进入城市谋取出路”得出一定程度上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18.(1)李白的诗出现在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特征。
(2)流派:豪放派。时代特征:天下分裂,阶级矛盾尖锐。
(3)主流:小说。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壮大,要求文学作品进一步平民化。
(4)文学作品体裁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任何艺术形式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状况的反映。
【详解】(1)材料一是李白的诗,结合所学,从李白所处盛唐时代来分析其时代特征。
(2)流派:根据材料二中“辛弃疾”这一信息可知,辛弃疾属于豪放派词人。时代特征:结合所学,从宋朝的时代背景、内外形势来分析当时的时代特征。
(3)主流:根据材料“明清时深受人们喜爱的通俗小说”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文学主流是小说。原因:结合所学,从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状况、阶层状况等方面分析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的原理,从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原因、特点等方面来分析,例如:文学作品体裁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任何艺术形式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状况的反映。
19.(1)冗官。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农民得以安心生产(保证生产时间、农时);政府财政收入大为增加。
(2)持否定(批评)意见:王安石变法既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其变法的理念与措施脱离了当时实际(或官吏腐败)。
【详解】(1)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积贫”的原因有少数民族政权辽和西夏的岁币、养兵较多军费开支大,还有就是冗官,由于材料一说到了前两个故答案应该是冗官。第二小问,材料二中“和戎”、“青苗“、“免役”、“保甲、市易”,结合所学王安石变法里面有关理财的措施,应该还有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第三小问,由材料二中的“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可见农民得以安心生产(保证生产时间:由“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可见政府财政收入大为增加。
(2)由材料“公私皆病矣”,可见对王安石变法总体评价是否定态度。由材料“夺富民之利”, 可见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结合所学,王安石变法脱离实际,用人不当,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百姓利益。
20.(1)变化:由会前的赞誉和期待,到会后的高度失望和批评。
原因:巴黎和会上美国等协约国集团支持日本,损害中国利益(巴黎和会允许日本控制山东)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人民的启蒙作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2)实质:是美国企图建立其世界霸权的战略构想。影响:塑造了美国在“一战”后的“正义者”外交形象;提升了美国参与战后国际秩序重建的发言权;丰富了近现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理论;但由于其基于美国利益的立场和内在矛盾,实际上并未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详解】(1)本题是比较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20世纪初(中国)。
第一小问是变化,据材料“美国在中国的宣传活动也非常成功,中国人对美国好感度达到高潮,威尔逊被当时的中国人誉为‘世界上第一个好人’”可知,会前的赞誉和期待;材料“中国人对美国和威尔逊的不信任”“威尔逊有关世界新秩序的‘十四点计划’被中国媒体尖刻地挖苦为‘14=0’”可知,会后的高度失望和批评。
第二小问是原因,据材料“由于西方列强和日本的抵制,美国在山东问题上妥协”可知,巴黎和会上美国等协约国集团支持日本,损害中国利益;结合所学从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人民的启蒙作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的角度分析。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20世纪初(中国)。
第一小问是实质,结合所学从美国企图建立其世界霸权的角度分析。
第二小问是影响,辩证地分析。结合所学从塑造了美国战后的‘正义者’外交形象、提升了美国参与战后国际秩序重建的发言权、丰富了近现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理论、未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角度分析。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周口恒大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