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苏省泰州市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港区)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答案)

九年级历史评分标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D B A C D C C C C B B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D A B D D D C B A B A C
(9分)
(1)(3分)措施: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1分)目的: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1分)历史地位:是近代中国进行的第一次经济改革运动,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社会变革。(1分)
(2)(2分)时代背景:甲午中日战争战败,《马关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1分)主张:积极开展变法、改革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1分)
(3)(4分)
示例一:
选择: ①
观点:辛亥革命是一条分界线。(1分)
论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成立了中华民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任意两个史实加阐述计2分)
结论: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是一条分界线。(1分)
示例二:
选择: ②
观点: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但后来失败了。(1分)
论述:辛亥革命有伟大功绩,它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成立了中华民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最终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任意两个史实加阐述计2分)版权所有
结论:辛亥革命有成功的地方,推翻了清朝,终结了帝制;也有失败的地方,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1分)
示例三:
选择: ③
观点: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的第一次腾飞。(1分)
论述:辛亥革命虽然不彻底,保留了封建残余,但积极影响是长期而持续的,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成立了中华民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任意两个史实加阐述计2分)
结论:辛亥革命虽不彻底,但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是中华民族的第一次腾飞。(1 分)
26.(7分)
(1)(3分)变化:古老帝国瓦解(德意志帝国、沙皇俄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出现许多新的国家(如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部分国家疆域发生变化(如德国疆域变小、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国家名称发生变化(如俄国变成苏联)。(任意两点2分)
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凡尔赛条约》(凡尔赛体系)的影响。(1分)
(2)(3分)局面:走向联合;欧洲共同体成立(1分,答出一点即可)
影响:促进西欧经济发展;促进西欧国际地位提高;逐渐消除了战争留下的积怨,为西欧和平发展创造了条件。(2分,答出两点即可)
(3)(1分)原则:国际关系中要坚持合作共赢;以和平方式处理国际争端;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团结共谋发展。(1分,其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7.(10分)
(1)(3分)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又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2分);《拿破仑法典》(《拿破仑民法典》)(1分)
(2)(3分)(1)贡献: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领导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分)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1分)原因:积极投身中国革命实践;深入了解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善于对革命斗争实践进行理论总结。(答对任意一点得1分)
(3)(4分)
1939年 态度:建议应该抢在纳粹德国之前研制出原子弹;(1分)
原因:德国法西斯威胁人类安全;(1分)
1945年 态度:呼吁原子能绝不能被用来伤害人类,而应用来增进人类的幸福;(1分)
原因: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大量平民受害。(1分)2023 年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九年级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 60 分钟 满分: 50 分)
请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部分。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4分 每小题 1 分)
请注意: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1分,计24分)
1. 根据嘉定县相关记载,鸦片战争前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 鸦片战争后“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这一变化反映了, 当地( )
A. 传统纺织业受到冲击 B. 自强求富初显成效
C. 民众的生活得到改善 D.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2.从鸦片战争时期的“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到辛亥革命时期的“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再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我死国生,从容去, 国殇民恸”。这些诗句共同体现了( )
A. 自强求富思想 B. 民主共和思想 C. 民主科学思想 D. 爱国主义思想
3. 一位美国教育家于 1919年5月来华,6月他在北京给女儿写信:想想我们国内 14 岁以上的孩子,有谁思考国家的命运 而中国学生负起政治改革运动的领导责任,并使得商人和各界人士感到惭愧而加入他们的运动,这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材料说明这场运动( )
A. 以《新青年》作为重要阵地 B. 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
C. 遭到北洋政府的镇压 D. 引发实业救国的热潮
4. 下表反映了1923-1926年江苏地区中共党组织的发展情况。这从一个方面说明( )
时间 组织情况 党员人数
1923年下半年 仅有2个中共小组(后发展为2个独立支部) 约20人
1925年12月 中共南京地方委员会,下辖4个支部 共53人
1926 年初 中共南京地委、徐州特支、无锡特支、苏州特支、南通特支、丹阳特支、江阴支部等组织 100 人左右
1926年底 全省已有18个市、县建立了中共组织 共525名
(数据来自《中共江苏地方简史(1921-2021)》)
A. 国民革命推动了地方党组织的发展 B. 北伐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 社会安定促进了人民政治觉悟提高 D. 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5.爱国将领张学良在自己95岁生日时说: “回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我对1936年发动的事变无悔,如果再走一遍人生路,还会这样做”。 “1936年发动的事变”标志着( )
A. 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B.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C. 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D. 终结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6.右图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下列描述最准确的( )
A. 高歌猛进 B. 奄奄一息 C. 朝气蓬勃 D. 夹缝求生
7.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胜利,它把中国历史划开了两个时代,在今天以前,是我们屈辱悲苦的黑暗时代,自今天起,将是我们富强康乐自由平等的光明时代。……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今日得以昭雪。” 文中“空前的胜利”、 “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分别是指( )
A. 南京解放、 《南京条约》、九一八事变 B. 南京解放、 《辛丑条约》、七七事变
C. 抗战胜利、 《马关条约》、九一八事变 D. 抗战胜利、 《马关条约》、七七事变
8. 以下图片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依据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③① C. ④①③② D. ②③④①
9. 古埃及人根据太阳和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同时升起时尼罗河就涨水的经验,制定了太阳历;由于需要测量尼罗河的水位,丈量洪水退去后的两岸土地,加上建筑等方面的计算需要,古埃及人发展了数学。这表明,古埃及文明 ( )
A. 受益于文明的交流互鉴 B. 以农耕经济为本
C. 凝聚了顺应自然的智慧 D. 因尼罗河而兴亡
10.世界古代史上,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和阿拉伯帝国的军事征服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 )
A. 刺激了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B. 促进了基督教的广泛传播
C.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汇 D. 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11.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某作家的小说中讲述了 15世纪前后的欧洲, 出生于西班牙富商家庭的主人公加西亚,在一次远洋航海途中意外流落荒岛的故事。以下情节的真实性值得怀疑的是 ( )
A. 加西亚受人文主义精神鼓舞热衷航海冒险 B. 加西亚曾多次仔细阅读过《独立宣言》
C. 加西亚和多数西欧人一样渴望黄金、白银 D. 加西亚始终相信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12. 15 世纪,欧洲学者、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之前近千年所写自传的总和还要多。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当时( )
A. 租地农场开始出现 B. 人文主义思潮流行
C. 绘画艺术蓬勃发展 D. 近代自然科学奠基
13. 历史学家马立博研究17 世纪的世界时指出:“……其时正值俄国的‘多事之秋’ ,英国也发生了内战,法国则出现了农民暴动……气候变化在那时的确是一个世界范围现象,因此对解释 17世纪普遍的危机有用。”材料中的“17世纪普遍的危机”应该包含( )
A. 法国大革命 B. 第二次工业革命 C. 美国独立战争 D.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4.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共同创立了富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
▲ 1689年《权利法案》
1787年美国宪法
1789年《人权宣言》
16. 历史学家傅斯年认为“直接史料”是“未经中间人修改或者转写的史料”,即当时人的记述,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下列材料都与美国内战有关,可信度最高的是 ( )
A. 文章《论美国内战》 B. 电影《乱世佳人》
C. 小说《黑奴吁天录》 D. 文件《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7. 下图方框里的内容反映了 1916 年至 1919年中国政府对赴法华工角色塑造的变化情况。华工角色的变化说明( )
A. 历史研究无法还原事实真相 B. 历史事实具有不确定性
C. 历史记忆因时隔久远而混乱 D. 时局变化影响历史评价
18.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衔接并交错在一起的,19世纪 70年代兴起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企业加大力度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达到了一定程度。材料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 )
A. 范围广规模大进展快 B. 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
C. 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 D. 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
19.下面是某同学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组图片编写的简短解说词,其中准确的是( )
A. 日军占领沈阳,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
B.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担起了反抗民族敌人的历史重任
C. 从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结束
D. 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的日本投降仪式,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结束
20. 绘制示意图梳理知识结构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以下示意图正确的是( )
21. 下表是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和美国政策调整的部分内容,二者的共同点包括( )
① 改善人民生活 ② 恢复发展经济 ③ 实施以工代赈 ④ 减少政府干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2. 某班进行历史主题学习,列出了如右学习内容。请你在下列选项中选出一个合适的主题( )
A. 一战后初期的世界
B.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C.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D. 经济全球化面临严峻挑战
23. 某世界性国际组织致力于规范多种贸易行为,从而将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的水平。该组织是( )
24. 新华社报道: “俄乌冲突升级后,美国及其盟友对俄罗斯发起制裁,把世界经济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对国际粮食价格、能源价格造成巨大冲击,令全球供应链‘梗阻’越发严重,给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设置了更多障碍。”据此可知( )
A. 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B. 冷战思维依然影响国际安全
C. 经济全球化受到了冲击和阻碍 D. 政治多极化趋势在不断加强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26分)
25. (9分) 中国近代化探索
材料一
(1) 根据材料一图片指出清政府在洋务运动中的措施及其目的。 (2分) 根据文字材料概括这场运动的历史地位。 (1分)
材料二 1897 年 10月,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1898年,严复被光绪帝召见回京后,将《国闻报》连载的《拟上皇帝书》加以修缮,送呈光绪帝。 《拟上皇帝书》的中心思想是提出“谋国救时之道”。严复还提出未变法前先“治标”, 变法后才“治本”的主张。
——摘编自《中国通史·近代前编(1840-1919)》 《中国近代史·危局与变革》等(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创办《国闻报》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你认为材料中的“谋国救时之道”最有可能提出了什么主张。 (2分)
材料三下面是一些历史学家或历史伟人评价辛亥革命的观点
序号 人物 观点
① 陈旭麓 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② 毛泽东 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它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但后来失败了, 没有巩固它的胜利, 封建势力代替了革命,袁世凯代替了孙中山。 ——《如何研究中共党史》
③ 章开沅 中华民族的三次腾飞中,辛亥革命算第一次腾飞,辛亥革命的影响不是短期能够突出的,总要经过一些事件。它当时的任务就是解决帝制, 建立共和。虽然三纲五常没有最后消灭。 ——《辛亥革命需探索上下三百年》
(3) 请选择并归纳材料中的某一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有关史实予以论证。 (4分)
要求:①观点明确; ②史论结合; ③条理清楚。
26. (7分) 欧洲的战争与合作
材料
(1) 根据材料,指出图2 与图1相比有哪些变化 (2分) 结合所学,分析这些变化出现的原因。 (1分)
(2) 图3 表明欧洲出现怎样的局面 (1分) 分析这种局面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2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国际关系中应坚持哪些原则 (1分)
27. (10分) 中外著名历史人物
(1) 结合所学,说说图一人物对美国历史的贡献。 (2分) 图二人物主持制定的哪一部法律文件成为许多国家民法的参照蓝本 (1分)
材料二 下面是某同学根据《中国共产党简史》等著作,整理的“青年毛泽东的革命事迹(部分) ”资料卡。
(2) 请你根据资料卡的内容,归纳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及其原因。 (3分)
材料三 1939年8月,爱因斯坦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写信,建议应该抢在纳粹德国之前研制出原子弹,以威慑德国,罗斯福反复思考后,制订了研制原子弹的计划。1945年,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大量平民受害。爱因斯坦痛心地说“后悔当初给罗斯福总统写那封信”。之后,他写了一封告美国公民书:呼吁原子能绝不能被用来伤害人类,而应用来增进人类的幸福。20世纪50年代,美国和苏联的核军备竞赛使人类面临着战争的威胁。爱因斯坦与罗素联合发表《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反对核战争,呼吁世界和平。
——摘编自岳麓书社《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1939 年和 1945 年爱因斯坦对研制和使用原子弹的态度及其背后的原因。 (4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江苏省泰州市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港区)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