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02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7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神话传说 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C.农耕文明 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2.如图,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图片和这段史料记载共同反映的是战国后期的水利工程( )
A.灵渠 B.都江堰 C.郑国渠 D.隋朝大运河
3.汉武帝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由此可知,汉武帝推行的措施是( )
A.实施“推恩令”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盐铁专卖 D.北击匈奴
4.下列人物、时间和科技文化成果的排列,完全正确的是( )
A.蔡伦——东汉——纸的发明和使用
B.张仲景——西汉——开创中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
C.司马迁——西汉——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张骞——东汉——佛教传入中国内地
5.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强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下列举措体现了这一观念的是( )
A.兴建皇家宫殿 B.创立科举制度
C.减免农民租税 D.加强军备建设
6.近代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都是在暴力胁迫下订立的,其内容基本上是单方面给予列强种种特权,因而对中国的危害极大。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特权产生于(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 )
A. B.
C. D.
8.历史学家金冲及说,中国的社会结构和前途命运,在新中国成立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 )
A.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B.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C.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D.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9.数据统计是研究经济史的重要方法。下图中农业生产总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包产到户的推行
C.和平外交的开展 D.国企改革的实施
10.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
A.实现直接“三通”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1.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
A.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B.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C.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2.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这部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也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这部法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拿破仑法典》
C.《十二铜表法》 D.《大宪章》
13.比较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其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是( )
A.推动了政治民主化 B.推翻了殖民统治
C.推翻了封建统治 D.赢得了民族独立
14.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在非洲,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等国相继获得独立;在拉丁美洲,古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A.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 B.美国霸权主义彻底消亡
C.资本主义制度走向没落 D.世界政治格局完全稳定
15.某国际组织致力于规范多种贸易行为,从而将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的水平。该组织是( )
A. B.
C. D.
第Ⅱ卷
二、辨析改错(共8分)
16.水陆交通的建设与发展是国家有效治理的见证。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 】(1)隋炀帝主持修建的大运河,以长安为中心,促进了南北政治经济的交流。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元朝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2006年,青藏公路全线通车,被高原人民亲切称为“吉祥的天路”。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德国人狄塞尔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3小题,共10分)
材料一 明清时期,由于耕地面积的扩大,高产粮食作物的种植,人口显著增加。康熙年间,官府对新增人口不再征收入丁税,更刺激了人口的激增。到了清朝康熙末年,人口超过1亿,乾隆末年超过3亿,道光年间人口总数突破4亿。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朝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2分)
材料二 1750年以后,人口开始稳定地增长,特别像英、法、北美、爱尔兰、意大利、俄国等国。促使欧洲人口稳定增长的因素很多,包括诸如生活的改善、医学的进步……欧洲人口在1750年时有1.4亿,到1800年时达1.88亿,1850年达到2.66亿,几乎每半个世纪增加约40%。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2)根据材料二,促使“人口开始稳定地增长”的因素有哪些?(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人口增长对工业革命的作用。(2分)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人口增长的认识。(2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3小题,共10分)
材料一 西方的战争和国内革命使这个僵化的帝国终于出现松动的迹象。帝国的地方实力派人士认为,西方的优势是建立在军事基础之上的,一旦这种优势消失,内乱可弥。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彼得一世在经济方面的改革使俄国进入工场手工业时期。当时俄国工场手工业从技术水平、组织机构到生产规模看,与西欧工场手工业并无多大区别。所不同的是:西欧国家使用的是雇佣劳动,俄国使用的是农奴劳动。尽管由于此时俄国的工场手工业还不完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它毕竟具有某些资本主义成分,在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据《彼得大帝改革与俄罗斯文化的近代化》
(1)材料一中“西方的战争和国内革命”分别是指什么?(2分)帝国的地方实力派人士基于对西方优势的认识,有何具体实践?(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俄国工场手工业与西欧的差异;(2分)概括彼得一世推行经济改革的积极作用。(2分)
(3)结合时代特点为上述两则材料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2分)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读下图,完成下列探究活动。(共3小题,共12分)
(1)图片中德国以“___________”方式突袭A处;(1分) B处发生的历史事件___________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1分)A、 B处历史事件在图示战役中的进程中有怎样的地位?(4分)
(2)根据图示与所学知识,指出1945年欧洲战场结束的具体体现,(2分)并分析图示相关战役的特点。(2分)
(3)战争就意味着灾难,回顾近代世界发展过程中的战争,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避免战争的悲剧重演?(2分)安徽省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02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7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神话传说 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C.农耕文明 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播种五谷”“养蚕缫丝”都属于农业生产。因此,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农耕文明,C项正确;神话传说只是载体,不是核心,排除A项;材料与“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农耕文明,不是游牧文明,排除D项。故选C项。
2.如图,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图片和这段史料记载共同反映的是战国后期的水利工程( )
A.灵渠 B.都江堰 C.郑国渠 D.隋朝大运河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工程构成。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变成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B项正确;灵渠在今广西境内,修建于秦朝,排除A项;郑国渠在关中地区,排除C项;隋朝大运河修建于隋朝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3.汉武帝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由此可知,汉武帝推行的措施是( )
A.实施“推恩令”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盐铁专卖 D.北击匈奴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汉武帝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听从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王国势力。由此可知,汉武帝推行的措施是实施“推恩令”,A项正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与题干内容“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没有联系,排除B项;盐铁专卖属于汉武帝经济方面的措施,与题干内容“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没有联系,排除C项;北击匈奴,使之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与题干内容“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A项。
4.下列人物、时间和科技文化成果的排列,完全正确的是( )
A.蔡伦——东汉——纸的发明和使用
B.张仲景——西汉——开创中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
C.司马迁——西汉——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张骞——东汉——佛教传入中国内地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C项“人物、时间和科技文化成果的排列,完全正确”,符合题意;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的发明是西汉,排除A项;张仲景是东汉名医,排除B项;张骞通西域是西汉汉武帝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5.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强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下列举措体现了这一观念的是( )
A.兴建皇家宫殿 B.创立科举制度
C.减免农民租税 D.加强军备建设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以看出,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作船和水的关系,反映了他重视君民关系、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重视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减免农民租税,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体现了他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C项正确;兴建皇家宫殿必然要消耗人力、物力,加重人民负担,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科举制是隋炀帝皇帝在位正式创立的,排除B项;唐朝初年实行府兵制,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加强军备建设,扩大军队人数,也会增加农民负担,排除D项。故选C项。
6.近代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都是在暴力胁迫下订立的,其内容基本上是单方面给予列强种种特权,因而对中国的危害极大。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特权产生于(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特权”结合所学可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潮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其中允许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是以前条约中没有的内容,反映了列强资本输出的侵略要求,C项正确;《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排除A项;1860年,英法联军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在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排除B项;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有: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排除D项。 故选C项。
7.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掀起维新变法运动,B项正确;曾国藩与洋务运动相关,排除A项;邹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积极宣传革命思想,排除C项;陈独秀领导新文化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
8.历史学家金冲及说,中国的社会结构和前途命运,在新中国成立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 )
A.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B.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C.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D.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答案】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D项正确;五四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排除A项;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排除B项;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排除C项。故选D项。
9.数据统计是研究经济史的重要方法。下图中农业生产总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包产到户的推行
C.和平外交的开展 D.国企改革的实施
【答案】B
【详解】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在农村实行改革,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结合题干“农业生产总值变化图”可以看出,从1978——1984年,农业是生产总值在逐年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包产到户的推行,B项正确;三大改造的完成是195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题干材料是农业生产方面,与和平外交、国企改革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
10.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
A.实现直接“三通”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答案】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台湾回归后可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因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项正确;实现“三通”、加强经济密切合作、传承传统文化,虽然有利于两岸关系的发展,但不是关键所在,排除ACD项。故选B项。
11.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
A.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B.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C.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项正确;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之前,排除A项;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是尼克松访华的前奏,排除B项;中美正式建交的发生在中美关系正常化以后,排除D项。故选C项。
12.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这部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也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这部法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拿破仑法典》
C.《十二铜表法》 D.《大宪章》
【答案】C
【详解】据题干“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这部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也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和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国家立法的纪念碑,也是最早的罗马法文献。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C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律汇编,排除A项;1804年公布的《拿破仑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法典,排除B项;《大宪章》是英国封建时期的重要宪法性文件之一,排除D项。故选C项。
13.比较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其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是( )
A.推动了政治民主化 B.推翻了殖民统治
C.推翻了封建统治 D.赢得了民族独立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克伦威尔领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实施有利于资产阶级统治的措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并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拿破仑颁布了《拿破仑法典》,树立了资产阶级国家的立法规范,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所以三人的历史作用相同之处是推动了政治民主化,A项正确;“推翻了殖民统治”的说法与克伦威尔无关,排除B项;“推翻了封建统治”的说法与华盛顿无关,排除C项;“赢得了民族独立”的说法只符合华盛顿,与克伦威尔、拿破仑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4.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在非洲,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等国相继获得独立;在拉丁美洲,古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A.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 B.美国霸权主义彻底消亡
C.资本主义制度走向没落 D.世界政治格局完全稳定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等内容可知,二战后,随着殖民体系的崩溃,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众多国家都取得了卓越的成效,A项正确;美国至今依然是世界头号强国,排除B项;材料只是说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无法表明资本主义制度走向没落,排除C项;世界政治格局完全稳定的表述不正确,排除D项。故选A项。
15.某国际组织致力于规范多种贸易行为,从而将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的水平。该组织是( )
A. B.
C. D.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 WTO )正式成立。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为宗旨;主要职能是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世贸组织的成立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联合国主要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排除B项;欧盟属于区域性组织,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1949年4月4日正式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一个军事政治组织集团,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第Ⅱ卷
二、辨析改错(共8分)
16.水陆交通的建设与发展是国家有效治理的见证。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 】(1)隋炀帝主持修建的大运河,以长安为中心,促进了南北政治经济的交流。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元朝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2006年,青藏公路全线通车,被高原人民亲切称为“吉祥的天路”。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德国人狄塞尔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分) “长安”改为“洛阳”;(1分)
(2)【√】(2分);
(3)【×】(1分) “青藏公路”改为“青藏铁路”;(1分)
(4)【×】(1分) “狄塞尔”改为“本茨”。(1分)
【详解】
(1)根据所学可知,隋炀帝主持修建的大运河,北通涿郡南到余杭,以洛阳为中心,分为四段,连通五条水系,促进了南北政治经济的交流发展,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把“长安”改为“洛阳”。
(2)根据所学可知,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 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故题干表述正确。
(3)根据所学可知,青藏铁路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被高原人民亲切称为“吉祥的天路”。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把“青藏公路”改为“青藏铁路”。
(4)根据所学可知,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的问题,在交通运输领域内引发了一场变革。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把“狄塞尔”改为“本茨”。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3小题,共10分)
材料一 明清时期,由于耕地面积的扩大,高产粮食作物的种植,人口显著增加。康熙年间,官府对新增人口不再征收入丁税,更刺激了人口的激增。到了清朝康熙末年,人口超过1亿,乾隆末年超过3亿,道光年间人口总数突破4亿。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朝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2分)
材料二 1750年以后,人口开始稳定地增长,特别像英、法、北美、爱尔兰、意大利、俄国等国。促使欧洲人口稳定增长的因素很多,包括诸如生活的改善、医学的进步……欧洲人口在1750年时有1.4亿,到1800年时达1.88亿,1850年达到2.66亿,几乎每半个世纪增加约40%。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2)根据材料二,促使“人口开始稳定地增长”的因素有哪些?(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人口增长对工业革命的作用。(2分)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人口增长的认识。(2分)
【答案】
(1)主要原因:经济发展,免收人丁税等。(2分)问题:人口的增长造成用地紧缺,而土地却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社会的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2分,任答2点即可)
(2)因素:生活的改善、医学的进步;工业革命的推动等。(2分,任答1点即可)作用: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人口迅速增长,人口增长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发展。(2分)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例如人口增长既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结果,也与政府的人口政策密切相关;人口增长不仅能提供必要的社会劳动力,同时也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人口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等等。(2分)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由于耕地面积的扩大,高产粮食作物的种植,人口显著增加。康熙年间,官府对新增人口不再征收人丁税,更刺激了人口的激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免收人丁税等。人口的增长造成用地紧缺,而土地却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社会的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
(2)根据材料二“促使欧洲人口稳定增长的因素很多,包括诸如生活的改善、医学的进步……欧洲人口在1750年时有1.4亿,到1800年时达1.88亿,1850年达到2.66亿,几乎每半个世纪增加约40%”,促使“人口开始稳定地增长”的因素有生活的改善、医学的进步;工业革命的推动等。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人口迅速增长,人口增长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发展。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例如人口增长既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结果,也与政府的人口政策密切相关;人口增长不仅能提供必要的社会劳动力,同时也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人口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等等。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3小题,共10分)
材料一 西方的战争和国内革命使这个僵化的帝国终于出现松动的迹象。帝国的地方实力派人士认为,西方的优势是建立在军事基础之上的,一旦这种优势消失,内乱可弥。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彼得一世在经济方面的改革使俄国进入工场手工业时期。当时俄国工场手工业从技术水平、组织机构到生产规模看,与西欧工场手工业并无多大区别。所不同的是:西欧国家使用的是雇佣劳动,俄国使用的是农奴劳动。尽管由于此时俄国的工场手工业还不完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它毕竟具有某些资本主义成分,在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据《彼得大帝改革与俄罗斯文化的近代化》
(1)材料一中“西方的战争和国内革命”分别是指什么?(2分)帝国的地方实力派人士基于对西方优势的认识,有何具体实践?(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俄国工场手工业与西欧的差异;(2分)概括彼得一世推行经济改革的积极作用。(2分)
(3)结合时代特点为上述两则材料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2分)
【答案】
(1)两次鸦片战争、(1分)太平天国运动;(1分)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建新式海陆军等。(2分,任答2点即可)
(2)西欧国家使用的是雇佣劳动,俄国使用的是农奴劳动;(2分)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2分)
(3)近代化的探索。(2分)
【详解】
(1)根据材料一“ 西方的战争和国内革命使这个僵化的帝国终于出现松动的迹象”结合所学知识,“西方的战争”是指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和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即两次鸦片战争。“国内革命”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根据材料一“帝国的地方实力派人士认为,西方的优势是建立在军事基础之上的”结合所学知识,帝国的地方实力派人士即洋务派基于对西方优势的认识,采取的具体实践有:创办军事工业、筹建新式海陆军等。
(2)根据材料二“彼得一世在经济方面的改革使俄国进入工场手工业时期……西欧国家使用的是雇佣劳动,俄国使用的是农奴劳动”可得出俄国工场手工业与西欧的差异:西欧国家使用的是雇佣劳动,俄国使用的是农奴劳动;根据材料二“它毕竟具有某些资本主义成分,在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彼得一世改革的积极作用是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3)根据以上反映的洋务运动和彼得一世改革,结合时代特点,可以为上述两则材料拟定主题为近代化的探索。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读下图,完成下列探究活动。(共3小题,共12分)
(1)图片中德国以“___________”方式突袭A处;(1分) B处发生的历史事件___________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1分)A、 B处历史事件在图示战役中的进程中有怎样的地位?(4分)
(2)根据图示与所学知识,指出1945年欧洲战场结束的具体体现,(2分)并分析图示相关战役的特点。(2分)
(3)战争就意味着灾难,回顾近代世界发展过程中的战争,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避免战争的悲剧重演?(2分)
【答案】
(1)闪电战、(1分)诺曼底登陆;(1分)A: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2分)B: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灭亡。(2分)
(2)体现:苏军发动了攻克柏林战役,希特勒自杀。(2分)特点: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役;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和人口卷入战争;给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带来了巨大灾难。(2分,任答2点即可)
(3)加强国际社会的合作,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2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
【详解】
(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处是波兰,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B处是法国,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灭亡。
(2)1945年苏军发动了攻克柏林战役,希特勒自杀,德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结束。图片相关战役反映的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役,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和人口卷入战争,给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带来了巨大灾难。
(3)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加强国际社会的合作,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安徽省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02(原卷版 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