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四川省广安市2023-2024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解析)

广安市2023—2024学年度上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分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3.第Ⅰ卷的答案用2B铅笔填涂到答题卡上,第Ⅱ卷必须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规定位置。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下游地区诞生了良渚文化。与良渚文化处于同一时期的文化遗存是( )
A. 仰韶文化 B. 河姆渡文化 C. 红山文化 D. 大汶口文化
2. 春秋战国时期,某派思想家强调“任物自然”,要人们遵循客观规律,与一切外物和谐共生,以获得人与自然在整体上的和谐。这一思想流派是( )
A. 儒家 B. 墨家 C. 法家 D. 道家
3. 秦统一六国以后,在地方上设监御史,与郡守、郡尉并称,其主要职责是“掌监郡”。在此基础上,汉武帝( )
A 实行察举制 B. 设十三州刺史 C. 建立丞相制 D. 推行郡国并行
4. 如表是唐宋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统计。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出( )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数比重 人口(户 占全国户数比重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A. 雇佣关系的普及 B. 北方经济的持续衰退
C. 高产作物的引进 D. 经济重心的南移趋势
5. 据《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开封的相国寺“殿后资胜门前,皆书籍、玩好、图画、令曲之类”。可见,开封的百姓对书籍实有一定的需求,城中处处是书店。这一现象得益于( )
A. 印刷术的进步 B. 造纸术的发明 C. 指南针的应用 D. 科举制的废除
6.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中书省和宰相,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此后,为应付繁重的政务,明成祖设立了( )
A. 东厂 B. 军机处 C. 内阁 D. 理藩院
7. 1757年,清乾隆皇帝颁布上谕,撤销沿海各海关,仅保留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促使一个特殊的商人群体迅速崛起。他们是( )
A. 徽商 B. 十三行商人 C. 晋商 D. 宁波商帮
8. 1843年中英《通商章程》中,进口税率中棉纱下降了58%,棉布下降了73%,出口税率中生丝和茶叶都下降了58%。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 列强扩大资本输出 B. 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C. 通商口岸逐渐增多 D. 近代民族工业的崛起
9. 下图是一位同学创作的漫画,画中有两位清政府官员在用力“加固”摇摇欲坠的房屋,慈禧端坐在龙椅上。该画讽刺的历史事件是( )
A. 洋务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戊戌维新运动
10. 它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颁布于1912年,废除于1914年。这部法律是( )
A. 《清帝逊位诏书》 B. 《中国土地法大纲》
C 《中华民国宪法》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1. 1920年3月,由李大钊主持,在北京大学成立了一个研究会,其办公室和图书馆取名为“亢慕义斋”(“亢慕义”为德文的音译)。据此判断,该会主要研究方向是( )
A. 西方民主政治 B. 马克思主义学说 C. 近代自然科学 D. 白话文与新文学
12. 1928年6月,中央在一封指示信中,对根据地“在这种刻苦的劳顿的生活中,而能努力不懈的工作甚为欣慰”。这封信最有可能写给( )
A. 广州国民政府 B. 敌后抗日根据地 C.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 陕甘宁边区政府
13. 1940年下半年,为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参战部队达到105个团。这一次作战被称为( )
A. 淞沪会战 B. 平型关大捷 C. 百团大战 D. 台儿庄战役
14. 美国为了阻止某次会议的召开,把矛头首先对准新中国,捏造说中国要“夺取亚非世界领导权”,已对远东“构成了尖锐、迫切的威胁”。这次会议是( )
A. 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 B. 1954年日内瓦会议
C.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 1955年亚非会议
15. 下图是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比重的变化。图中数据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
A. 国民经济调整政策的实施 B.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C. 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 D. 独立完整工业体系的建立
16. 1993年4月1日,国家取消粮票之后,数以千万计农民工浩浩荡荡地涌进城市,由此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民工潮”。该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
A.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 中共十二大的召开
C. 十五届五中全会的召开 D. 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地方行政体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它的好坏关系到王朝的兴衰。在对地方如何治理的问题上,历代统治者花了不少的功夫,力图达到“内外相制,轻重相权”的局势,使地方易于中央控制,以求封建统治长治久安。
——摘编自张创新《中国封建社会地方行政体制比较研究》
材料二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行省后,改为布政使司,掌管一省的民政和财政。同时,设置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司法,设置都指挥使司掌管军政。三司互相不统属,各司其职。明代中期又开始临时派出巡抚、总督处理地方事务,因事而设,事毕而撤,进一步将权力收归中央。
——据白钢主编《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宋、元控制地方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地方行政制度与元代不同之处,并简析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在历史上的作用。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史料记载,1912-1919年,全国共设厂472个,资本额高达9478万元,平均每年设厂59个,几年时间民族工业的资本总额就超过过去的50倍。尤其是纺织、面粉等轻工业迅猛发展。1895-1919年,全国共有纱厂18家,平均每年设厂1.1家,一战期间共设厂50家,平均每年5.5个,设厂数量为过去十几年的2.8倍;面粉厂由1911年的2家增加到1915年的46家。
——据杨大金《中国工业志》
材料二 1950年,政务院通过了《私营企业暂行条例》,指出:“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经济政策的规定,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鼓励并扶助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企业。”
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决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摘编自《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对民族工商业政策调整,并分别说明其影响。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共有13名代表出席。大会通过纲领,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并最终取得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历史诗篇。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史实,选择一个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广安市2023—2024学年度上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分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3.第Ⅰ卷的答案用2B铅笔填涂到答题卡上,第Ⅱ卷必须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规定位置。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下游地区诞生了良渚文化。与良渚文化处于同一时期的文化遗存是( )
A. 仰韶文化 B. 河姆渡文化 C. 红山文化 D. 大汶口文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距今约5000年(中国)。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距今约5000年的北方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与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属于同一时期文化遗存,C项正确;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都属于距今约7000年-5000年前时期的文化遗存,排除ABD项。故选C项。
2. 春秋战国时期,某派思想家强调“任物自然”,要人们遵循客观规律,与一切外物和谐共生,以获得人与自然在整体上的和谐。这一思想流派是( )
A. 儒家 B. 墨家 C. 法家 D. 道家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任物自然”可知,这一思想流派是道家,D项正确;儒家主张“仁”与“礼”,排除A项;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排除B项;法家主张依法治国,推行改革,排除C项。故选A项。
3. 秦统一六国以后,在地方上设监御史,与郡守、郡尉并称,其主要职责是“掌监郡”。在此基础上,汉武帝( )
A. 实行察举制 B. 设十三州刺史 C. 建立丞相制 D. 推行郡国并行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在地方上设监御史,与郡守、郡尉并称,其主要职责是‘掌监郡’”可知监御史的职责是监察地方,所以汉武帝时期设置的监察地方的机构是设十三州刺史,B项正确;察举制是选官制度,排除A项;丞相制是汉朝之前建立的,排除C项;汉武帝时期削弱了郡国并行制,并没有在推行郡国并行制,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4. 如表是唐宋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统计。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出( )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数比重 人口(户 占全国户数比重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A. 雇佣关系的普及 B. 北方经济的持续衰退
C. 高产作物的引进 D. 经济重心的南移趋势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与唐朝时期相比,北宋时期南方的人口比重大幅增长。南方人口的增加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D项正确;雇佣关系到明清时期才出现,排除A项;北方人口比重下降不代表经济的持续衰退,排除B项;高产作物的引进也是在明清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5. 据《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开封的相国寺“殿后资胜门前,皆书籍、玩好、图画、令曲之类”。可见,开封的百姓对书籍实有一定的需求,城中处处是书店。这一现象得益于( )
A. 印刷术的进步 B. 造纸术的发明 C. 指南针的应用 D. 科举制的废除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时期(中国)。根据“开封的百姓对书籍实有一定的需求,城中处处是书店”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之所以能够出现这么多的书店是得益于印刷术的进步,能够满足大量的书籍供应,A项正确;造纸术在汉朝时期就已经发明,造纸术是制造纸张的技术,不是到宋朝时期处处是书店的原因,排除B项;指南针和书店没有直接关系,指南针在宋代主要是应用于航海,排除C项;科举制到清末才废除,排除D项。故选A项。
6.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中书省和宰相,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此后,为应付繁重的政务,明成祖设立了( )
A. 东厂 B. 军机处 C. 内阁 D. 理藩院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明朝建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皇帝承担了繁重的政务;明成祖为了应付繁重的政务设立了内阁,C项正确;东厂是特务机构,不是为了处理繁重的政务,排除A项;军机处和理藩院是清朝时期设立的,排除BD项。故选C项。
7. 1757年,清乾隆皇帝颁布上谕,撤销沿海各海关,仅保留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促使一个特殊的商人群体迅速崛起。他们是( )
A. 徽商 B. 十三行商人 C. 晋商 D. 宁波商帮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清乾隆皇帝颁布上谕,撤销沿海各海关,仅保留广州一口对外通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仅保留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严厉禁止民间海外贸易,B项正确;“徽商”起源徽州地区,与材料中的“广州”不符,排除A项;“晋商”是山西商人组成的地域性商人组织,与材料中的“广州”地区,要求不一致,排除C项;宁波商帮崛起于近代,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8. 1843年中英《通商章程》中,进口税率中棉纱下降了58%,棉布下降了73%,出口税率中生丝和茶叶都下降了58%。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 列强扩大资本输出 B. 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C. 通商口岸逐渐增多 D. 近代民族工业的崛起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进口税率中棉纱下降了58%,棉布下降了73%,出口税率中生丝和茶叶都下降了58%。”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鸦片战争后,1842年《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的条款,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导致中国的进出口税率下降,B项正确;列强扩大资本输出在甲午战争之后,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通商口岸逐渐增多”与关税率下降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近代民族工业的崛起”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9. 下图是一位同学创作的漫画,画中有两位清政府官员在用力“加固”摇摇欲坠的房屋,慈禧端坐在龙椅上。该画讽刺的历史事件是( )
A. 洋务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戊戌维新运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根据“有两位清政府官员在用力‘加固’摇摇欲坠的房屋,慈禧端坐在龙椅上”可知,漫画中描述的事件是在巩固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合所学可知应该是洋务运动,A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是要推翻清政府,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主要是抗击外来侵略,领导者不是清朝官员,与图示内容不符,排除C项;戊戌变法运动是要变革封建专制体制,也不是清朝官员领导的,与图示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0. 它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颁布于1912年,废除于1914年。这部法律是( )
A. 《清帝逊位诏书》 B. 《中国土地法大纲》
C. 《中华民国宪法》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项正确;《清帝逊位诏书》和《中国土地法大纲》都不是宪法性质的文件,排除AB项;《中华民国宪法》不是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1. 1920年3月,由李大钊主持,在北京大学成立了一个研究会,其办公室和图书馆取名为“亢慕义斋”(“亢慕义”为德文的音译)。据此判断,该会主要研究方向是( )
A. 西方民主政治 B. 马克思主义学说 C. 近代自然科学 D. 白话文与新文学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亢慕义”是德文“共产主义”的音译,所以说明该会的研究方向与共产主义有关,即传播马克思主义,B项正确;西方民主政治、近代自然科学与共产主义无关,排除AC项;白话文与新文学也和共产主义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2. 1928年6月,中央在一封指示信中,对根据地“在这种刻苦的劳顿的生活中,而能努力不懈的工作甚为欣慰”。这封信最有可能写给( )
A. 广州国民政府 B. 敌后抗日根据地 C.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 陕甘宁边区政府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28年(中国)。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28年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这个根据地属于农村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符合时间,C项正确;A项是1925年国民大革命时期成立,排除A项;B项是1937年后建立的,排除B项;陕甘宁边区政府是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后建立的,排除D项。故选C项。
13. 1940年下半年,为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参战部队达到105个团。这一次作战被称为( )
A. 淞沪会战 B. 平型关大捷 C. 百团大战 D. 台儿庄战役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根据“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参战部队达到105个团”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次作战被称为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下半年,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的气焰,C项正确;淞沪会战和平型关大捷都是在1937年,台儿庄战役是在1938年,都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14. 美国为了阻止某次会议的召开,把矛头首先对准新中国,捏造说中国要“夺取亚非世界领导权”,已对远东“构成了尖锐、迫切的威胁”。这次会议是( )
A. 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 B. 1954年日内瓦会议
C.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 1955年亚非会议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捏造说中国要‘夺取亚非世界领导权’,已对远东‘构成了尖锐、迫切的威胁’”可知这次会议是新中国参加的、主要是亚非国家为参与者的会议,结合所学判断可知是1955年的亚非会议,D项正确;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国内会议,与材料描述不符,排除A项;美国也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和26届联合国大会,所以与“阻止某次会议的召开……捏造说中国要‘夺取亚非世界领导权’”等表述不符,排除BC项。故选D项。
15. 下图是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比重变化。图中数据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
A. 国民经济调整政策的实施 B.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C. 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 D. 独立完整工业体系的建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0年至1965年(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克服经济困难,从1960 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调整农、轻、重比例,国民经济开始好转,A项正确;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材料为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比重的变化,不能体现工业体系是否建立,排除D项。故选A项。
16. 1993年4月1日,国家取消粮票之后,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浩浩荡荡地涌进城市,由此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民工潮”。该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
A.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 中共十二大的召开
C. 十五届五中全会的召开 D. 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原因题。依据本题材料的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3年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1992年十四大确立了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粮票的取消是其具体表现,D项正确;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不符,排除A项;1982年中共十二大的召开时间不符,排除B项;2000年十五届五中全会的召开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地方行政体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它的好坏关系到王朝的兴衰。在对地方如何治理的问题上,历代统治者花了不少的功夫,力图达到“内外相制,轻重相权”的局势,使地方易于中央控制,以求封建统治长治久安。
——摘编自张创新《中国封建社会地方行政体制比较研究》
材料二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行省后,改为布政使司,掌管一省的民政和财政。同时,设置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司法,设置都指挥使司掌管军政。三司互相不统属,各司其职。明代中期又开始临时派出巡抚、总督处理地方事务,因事而设,事毕而撤,进一步将权力收归中央。
——据白钢主编《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宋、元控制地方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地方行政制度与元代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在历史上的作用。
【答案】17. 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采用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设置刺史;宋朝:设置通判监督地方长官,设转运使将地方财政收归中央,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18. 不同:明代废除了行省制度,改为三司分治,互不统属,各司其职;明代中期又开始临时排除巡抚、总督处理地方事务,进一步将权利收归中央。
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促进了地方的发展和繁荣;为后世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提供额借鉴。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汉、宋、元(中国)。结合所学可知,汉代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后期出现王国问题,通过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在汉武帝时设置刺史对地方实行监督;结合所学知识,宋代从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即设置通判监督地方长官,设转运使将地方财政收归中央,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结合所学知识,元代设置行省制度,行省长官是中央的排除机构,有利于对地方的控制。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题。时空是:元、明(中国)。不同:依据材料:“废除行省后,改为布政使司,掌管一省民政和财政”,可得出明代废除了行省制度,改为三司分治,互不统属,各司其职;依据材料“明代中期又开始临时派出巡抚、总督处理地方事务,因事而设,事毕而撤,进一步将权力收归中央”,可得出明代中期又开始临时排除巡抚、总督处理地方事务,进一步将权利收归中央。
作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可得出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其稳定的环境也促进了地方的发展和繁荣;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至今仍被部分沿用为后世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提供额借鉴。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史料记载,1912-1919年,全国共设厂472个,资本额高达9478万元,平均每年设厂59个,几年时间民族工业的资本总额就超过过去的50倍。尤其是纺织、面粉等轻工业迅猛发展。1895-1919年,全国共有纱厂18家,平均每年设厂1.1家,一战期间共设厂50家,平均每年5.5个,设厂数量为过去十几年的2.8倍;面粉厂由1911年的2家增加到1915年的46家。
——据杨大金《中国工业志》
材料二 1950年,政务院通过了《私营企业暂行条例》,指出:“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经济政策的规定,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鼓励并扶助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企业。”
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决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摘编自《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对民族工商业政策的调整,并分别说明其影响。
【答案】18. 状况:工厂数和资本额增长迅速,尤其是纺织、面粉等轻工业迅猛发展。
原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中华民国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19. 调整:由鼓励并扶助民族工商业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影响: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
【解析】
【小问1详解】
状况: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12-1919年(中国)。根据材料“1912-1919年,全国共设厂472个,资本额高达9478万元,平均每年设厂59个,几年时间民族工业的资本总额就超过过去的50倍。尤其是纺织、面粉等轻工业迅猛发展”可知,工厂数和资本额增长迅速,尤其是纺织、面粉等轻工业迅猛发展。 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12-1919年(中国)。根据材料“1912-1919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中华民国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等方面分析。
【小问2详解】
调整: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建国初期(中国)。根据材料“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鼓励并扶助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企业”“决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可知,由鼓励并扶助民族工商业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影响: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建国初期(中国)。根据材料“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鼓励并扶助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企业”可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根据材料“决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可知,促进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共有13名代表出席。大会通过纲领,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并最终取得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历史诗篇。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史实,选择一个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答案】历史事件:遵义会议
主题:主题为: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长征期间,由于王明“左”倾冒进主义错误,致使党中央与红军遭遇到了重大损失,中国革命处在生死攸关的历史转折点。为解决党内部的路线与方针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
在会议上,党中央总结了长征经验教训,批判“左”倾错误,重新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它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使党和红军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走上胜利的道路。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次会议使得中国共产党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得以坚持下去,并为之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总结: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其具有深远的历史转折意义。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首先,阅读材料,选择事件。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并最终取得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历史诗篇。”与题干“一个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就可以确定范围:中国共产党历史,特征是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故选择的事件为遵义会议等历史事件。主题为: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其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与阐述,要做到史论结合,逻辑严谨。从背景,内容与历史意义上进行思考与阐述。结婚时“遵义会议”的相关知识,从背景上看,长征期间,由于王明“左”倾冒进主义错误,致使党中央与红军遭遇到了重大损失,中国革命处在生死攸关的历史转折点。为解决党内部的路线与方针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从内容上看,在会议上,党中央总结了长征的经验教训,批判“左”倾错误,重新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历史意义上看,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它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使党和红军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走上胜利的道路。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次会议使得中国共产党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得以坚持下去,并为之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最后,总结归纳,深化中心。总结,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其具有极大的历史转折意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四川省广安市2023-2024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