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天津市重点校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天津市重点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据《汉书》记载,汉昭帝死后,权臣霍光以中朝大司马、大将军之威名拥立刘贺为帝。然而仅仅27天后,霍光便联名丞相及百官废掉了刘贺,改立刘询,是为汉宣帝。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
A.刘贺昏庸无德导致被废 B.皇帝权力受限并日趋衰落
C.丞相丧失了参政议政权力 D.中枢权力机构发生异变
2.有学者认为17世纪末的英国,“从表面看,政权似乎一点没变,国王依旧,英国仍然是一个王国而不是共和国,国王仍然是国家元首……然而,实际权力结构却彻底发生了变化,国王和议会的权力互换了位置”。这一“变化”表现在( )
A.共和国变成了王国 B.责任内阁制已经完善
C.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D.国王真正“统而不治”
3.中央苏区政府在地方选举代表时,以投豆来代替投票进行选举。具体做法如下:如果要从六个候选人中选出“三个代表”,临投票时,就让六位候选人站成一排,背对选民,每个选民分三粒黄豆,同意谁当代表,就在谁背后碗内放一粒,得豆最多的三人当选。这一时期的“豆选”( )
A.推动了根据地政权建设 B.践行了直接民主的理念
C.有利于统一战线的巩固 D.阻碍了民众与干部的交流
4.下表能够说明( )
时间 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1978年 133.6元 116.06元
1991年 708.6元 619.79元
A.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B.经济体制改革使广大农民受益
C.农村脱贫攻坚活动成效卓著 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势在必行
5.清朝考核制度规定:凡京察三品以上官员和各省督抚,先行自陈,然后经吏部、督察院查实,题列引见,以备敕裁;大计自最基层的州县起,经抚道司到督抚,最后呈交吏部。这说明清朝考核制度( )
A.注重道德评判 B.流程相对严密 C.彰显政府职能 D.便于人才选拔
6.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的官吏任用存在严重混乱和舞弊现象。1855年英国政府对文官制度进行了初步改革;1870年6月,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命令,规定实行公开竞争考试来录用文官;后来经过不断的补充修正,使文官任用制度逐渐完备起来。这一制度( )
A.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B.要求所有职位公开竞争择优录用
C.任用的官员随内阁更迭而更换 D.杜绝了政治腐败现象
7.有学者认为:“民国时期是中国现代文官制度的创立、形成和发展时期,其中南京临时政府和广州——武汉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现代文官制度的草创时期,北京民国政府时期是中国现代文官制度的形成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现代文官制度的发展时期。”下列选项中符合形成时期的是( )
A.设学部,统一管理全国教育 B.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
C.设考试院,选拔和任用人才 D.颁布《公务员任用条例》、《公务员任用法》等法规
8.清嘉庆年间祁门环砂村订立了“养山合墨文约”,在获得批允后,将所立文约以官府“告示”的形式连同官府的批示“永禁文约”一并刊刻于碑石之上。材料说明清朝时期( )
A.儒家思想渗透基层教化 B.礼法结合向基层渗透
C.乡约在逐渐与法律合流 D.乡约能维护君主专制
9.中古西欧文化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哲学、法律和科学知识传统,但少有科学成就,其主要原因是( )
A.日耳曼人南下对文化的摧残 B.封君封臣制扼杀了文化的发展
C.中古西欧文化受到教会控制 D.西欧文化领域缺乏领军人物
10.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暂停民法典的起草,转向先分别制定单行法。1998年八届全国人大决定恢复民法典的起草工作,2002年九届全国人大决定加快民法典的起草工作,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一过程主要反映了( )
A.国家治理体系趋于完备 B.法制建设适应经济发展
C.依法治国理念深入人心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
11.明太祖积极借鉴元朝灭亡的教训,发布敕谕:“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康熙帝提出“中外一体”思想,强调满蒙汉藏回等民族“有如一体”。据此可知,他们的主张( )
A.推动了边疆与内地管理的一体化 B.体现了“因俗而治”理念
C.有效解决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危机 D.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12.路德用充满活力的德意志方言翻译了《圣经》全文。在那之前,德意志各地语言迥异,彼此之间难以交流,但随着路德所译《圣经》的流行,它所用的德语不久就成为整个德意志民族标准语言。这反映了宗教改革( )
A.加强了德意志民族的认同感 B.获得了德意志世俗王公的支持
C.导致德意志民族意识产生 D.推进了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13.下表所示为1978—1991年中国民族政策高频主题词的统计情况。据表可知,这一时期中国( )
主题词 频数 主题词 频数 主题词 频数
民族教育 14 人才培养 7 医学教育 4
民族用品供应 10 扶贫 6 民族团结 5
优惠政策 8 科技 6 民族身份 4
经济发展 8 卫生事业 6 民族成分 4
民族地区 8 民族贸易 6 清真食品 4
尊重风俗习惯 7 补助 5 对口支援 4
A.形成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 B.积极推进民族地区社会发展
C.消除了各民族之间的距离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贯彻
14.以下是部分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的微标,其所体现的相同主题是( )
上海合作组织 2012年里约热内卢可持续发展会议
2017年厦门金砖国家峰会 2019年北京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A.世界经济全球化 B.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C.合作共赢共促发展 D.世界文明多样化
15.1949年4月到1950年3月,新中国先后发生了四次以大城市为中心的物价上涨风潮。同时,金银、外币的黑市交易活跃,高利拆借等金融投机活动猖獗,严重影响人民币发行和币值稳定。这一时期我国货币金融政策的目标是( )
A.推进人民币发行和全国币制统一 B.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调配物资,打击投机倒把现象 D.防止通货膨胀,维护金融稳定
16.1999~2021年,美元计价外汇储备的全球份额从71%下降至59%,但同一时期美元、欧元的份额并未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美元下降的份额主要由占比更少的多种货币分享。该现象表明( )
A.美元急需国际金融的支持 B.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C.各国优化了货币储备构成 D.美元的优势地位丧失
17.中国古代某一赋税制度:“役银不再像过去按照户、丁来出,而按照丁数和田粮来出,即把丁役部分地摊到土地里征收。丁和粮各占多少比例,没有统一的规定,各地实行不一,有的地方以丁为主,以田为辅,采取丁六粮四的比例;有的地方以田粮为主,以丁力为辅……。”该赋税制度是( )
A.租庸调制 B.两税法 C.一条鞭法 D.摊丁入亩
18.1928年,德、挪、比等国与国民政府缔结“新关税条约”,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权,将协定税则改为国定税则,将从前值百抽五税率改为差等税率,最高达值百抽27.5。这些规定( )
A.反映了中国关税自主权的实现 B.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C.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逆差局面 D.使关税开始成为主要财政来源
19.下表为古代中国社会救济的部分记载。据此可知( )
时间 史料 出处
春秋 所谓老老者,凡国,都皆有掌老……所谓慈幼者,凡国,都皆有掌幼……所谓恤孤者,凡国,都皆有掌孤。 《管子·入国》
宋 民有疾病,州府置施药局于戒子桥西,委官监督。 吴自牧《梦粱录》
明 凡鳏寡孤独及颓废之人……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 《大明律》
A.儒学思想深刻影响社会救济行为 B.政府在社会救济中发挥重要作用
C.大一统国家助推社会救济的发展 D.古代中国已形成完善的救济体系
20.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在基层治理方面更强调政府、社区、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社区承担更多政府功能。1991年,英国在《竞争求质量》白皮书中提出:地方政府的任务在于明确要求和设定优先项目、制定服务标准,不再直接提供公共服务。这种做法旨在( )
A.减轻政府的公共财政负担 B.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C.协调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 D.提升基层治理的效率
21.咖啡原产于非洲,6世纪传入阿拉伯半岛,15世纪后传播到欧洲。17世纪,英国很多咖啡馆的墙上贴满了商品广告和寻人启事,成为人们交换信息和针砭时弊的场所。2002年8月,美国咖啡业巨头星巴克宣布着手为消费者提供无线互联网服务,在各咖啡门店配备Wi-Fi,将其打造成为办公室和居家之间的过渡性空间。以上史实共同说明( )
A.咖啡的传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C.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D.美国正主导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
22.近年来,日本大力发展精致农业,农户注重专业化生产,充分利用农业机械化,如苹果农场着力发展苹果汁、苹果酱生产;韩国以京畿道为例,在政府农村创业支持下,大量农村居民引进设备,开展生产桔梗粉、桔梗饮料、桔梗糖稀等产品及生态旅游产业建设。据此可知,这些地区( )
A.食品供应得到有效保障 B.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
C.着力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D.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
23.图1、图2依次为东汉水排、唐代简车。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 )
图1 图2
A.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趋势 B.生产工具动力有了新发展
C.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历程 D.生产关系发展演进的趋势
24.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25.据报道,杭州亚运会推出了国际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史上首个一站式数字观赛服务平台“智能亚运一站通”,观众、游客通过这一平台,可以体验从购票、出行、观赛到住宿、用餐和旅游等一站式服务。这直接体现了( )
A.杭州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突破 B.人们文化生活出现新的模式
C.中国引领现代科技发展潮流 D.人工智能技术融入社会生活
26.两宋时期,凡田宅、车船、牛马“交易只凭契照”,“宫司理断交易,具当以赤契为主”,“必自有官印下照可凭”,而“白约不可凭”。这有助于( )
A.扩大商品流通规模 B.提升工商业者地位
C.维护商业经营秩序 D.削弱地方割据势力
27.18世纪末,棉花开始成为“全球商品”,在资本主义的主导下,逐渐形成“非洲提供劳动力、美国出产原棉、欧洲(以英国为主)进行棉纺织加工”的格局。这反映了( )
A.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 B.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商业经营方式发生转变 D.全球贸易网络的发展
28.1872年开业的轮船招商局为缓解资金缺乏带来的困难,特意发行股票,其上明确刊载“当经本局议定,招集股银壹百万两,分作千股,每股银壹千两,先收银五百两,每年壹分生息”的字样。这反映了( )
A.民族工业转变经营理念 B.封建官僚退出企业管理
C.官办企业扩大经营范围 D.企业经营方式的近代化
29.如图呈现了1965—1995年世界出口总额的比例结构,据此可知( )
A.各国进出口贸易的比重波动较明显 B.发达国家的经济主导地位丧失
C.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地位上升 D.经济全球化推动各国均衡发展
30.1990~1995年,全球移动用户以年均50%以上的高速度增长,电子邮件和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整个世界通过空中联系在一起。这反映出( )
A.信息革命在全球迅猛展开 B.经济发展促进科技进步
C.科技推动经济全球化拓展 D.人类的社会生活日新月异
二、材料题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华法系。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在司法实践中却也广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时人称之为“《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菲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法例,制定了《大清律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三: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法,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照外国法律,改订律例。1908年开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于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
——摘编自《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法律体系与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思想角度分析“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的历史背景。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张骞通西域至郑和下西洋,沿着丝绸之路,葡萄、核桃等植物,以及胡琴等乐器传入中原地区,印度的佛教思想等也传入中国。但就整体而言,中国在这一阶段始终是以先进文明输出国的姿态存在的。这一过程基本上是和平的。
——摘编自王开玺《古代丝绸之路的辐射力》等
材料二:1820—1840年世界工业生产和世界贸易平均年增长率分别为2.9%和2.81%;1840—1860年,分别为3.5%和4.84%;1860—1870年,分别为2.9%和5.53%……19世纪中期机器纺织品……成为19世纪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中,棉花、生丝、矿产原料逐步取代了茶叶、香料等生活用品的出口。1800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的比例分别为33%、9%、10%、5%。
——摘编自姚曾荫《国际贸易概论》
材料三:“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参与国分享其发展经验和资源,以实现经济现代化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一个途径,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全部相关方带来共赢的结果。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全球经济公共产品……随着逆全球化之风席卷西方世界,“一带一路”凭其巨大的规模与资源,有潜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摘编自【美】卡里·托克《“一带一路”为什么能成功》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丝绸之路对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世界贸易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经济全球化方面的作用。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在汉昭帝之后,霍光以中朝权臣身份左右皇帝废立,表明这一时期的大权掌握在霍光为首的中朝手里,说明中枢权力机构发生了异变,D项正确;题干内容没有体现刘贺被废的真实原因,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西汉时期,皇权日益加强,排除B项;丞相在内朝出现后,仍然统领外朝,并未丧失参政议政权力,排除C项。故选:D。
2.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7世纪末的英国。根据材料“从表面看,政权似乎一点没变,国王依旧,英国仍然是一个王国而不是共和国,国王仍然是国家元首……国王和议会的权力互换了位置”及所学可知,17世纪末的英国经过光荣革命并颁布《权利法案》,使得议会权力高于王权,C项正确;光荣革命前英国是在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之下,并非共和国,排除A项;18世纪末,英国责任制内阁形成,此时说“完善”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18世纪末,随着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英国国王真正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
3.答案:A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国。据材料“中央苏区政府在地方选举代表时,由选民用黄豆选举出代表”并结合所学,当时很多民众不识字不会写字,不会写选票,故中央苏区政府采用投豆选举代替投票,这样做有利于保障根据地民众的参政权利,从而推动了根据地的民主建设,A项正确。
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78年至1991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生活消费支出都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这说明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收入增加,改革成效比较明显,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城市居民收入的情况,无法得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的结论,排除A项;此时的农村并未实施脱贫攻坚活动,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
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三品以上……先行……然后……以备”“最基层的州县……经……最后”可以看出明清朝考核制度的流程相对严密,故B正确;A中“道德”在材料中不体现,排除;CD都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
6.答案:A
解析:面对官更任用的混乱和舞弊现象,芙国对文官制度进行改革,采取考试方式选拔文官,逐渐完备了文官制度,这种制度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官更任用的混乱局面,有助于维护政策的稳定性,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A项正确:8项表述绝对,排除B项:文官不参与政治,保持中立不会因为内阁更迭而更迭排除A项:D项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
7.答案:B
解析:通过材料“北京民国政府时期是中国现代文官制度的形成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现代文官制度的发展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符合题意,选择B;“设学部,统一管理全国教育”属于清政府时期的内容,排除A;“设考试院,选拔和任用人才”属于国民政府的措施,但不属于形成时期的措施,排除C;“颁布《公务员任用条例》、《公务员任用法》等法规”属于南京国民政府文官制度的创立时期的措施,排除D。故选:B。
8.答案:C
解析:明清时期,原本由儒学士人发起的教化百姓的乡约,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祁门县洪氏祖产规约》具有惩戒措施“养山合墨文约”直接体现政府的告示和批示因此C选项正确。“养山合墨文约”与官方管理相结合,选项A无法安全概括材料,排除。材料无礼法结合.B选项排除。材料主旨在于强调从明到清,乡约的变化.D选项与材料主旨无关。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古西欧文化。选择C:根据材料“中古西欧文化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哲学、法律和科学知识传统但少有科学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其主要原因是中古西欧社会受到教会的控制,神学思想泛滥,因此自然科学发展受阻,排除A;日耳曼人南下之后逐渐被同化因此其不是中古西欧科学成就少的主要原因。排除B;根据所学知识中古西欧文化虽然受到教会控制,但是仍然取得了一定成就。排除D;结合所学知识西欧文化领域是有一定的发展的,并不缺乏领军人物。
10.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法典的制定进程不断推进,即法制建设在适应经济发展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法制建设对经济发展的迎合,A、C、D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1.答案:D
解析:据材料,明太祖、康熙皇帝提出少数民族和汉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主张平等对待少数民族,有利于转变华夷之别的观念,削减民族隔阂,增强民族凝聚力,D项正确;结合所学,明清时期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特点,因地制宜采取与汉族地区不同的政策,而非“一体化”管理,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特点采取适当的治理措施,无法体现“因俗而治”,排除B项;“解决了危机”说法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危机仅凭皇帝个人主张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排除C项。故选:D。
12.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随着路德所译《圣经》的流行,它所用的德语不久就成为整个德意志标准语言”可以看出路德用德意志方言翻译了《圣经》全文有利于促进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加强了德意志民族的认同感故A项正确。德意志国家统一是在187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B项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中的德意志民族意识产生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故选:A。
13.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政策高频主题词中涉及民族教育、民族用品供应、经济发展、人才培养、扶贫、科技、卫生等各个方面,体现了中国积极推进民族地区社会全方位的发展B项正确:中国古代就已经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排除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今社会各民族之间仍旧存在一定的差距排除C项。故选B项。
14.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上海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都体现了国家之间关系密切,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共同发展,C项正确;2012年里约热内卢可持续发展会议的目的是促进地球可持续发展,没有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全球化,排除A项;能有效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组织是上海合作组织,排除B项;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排除D项。故选:C。
15.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物价无限制的上涨是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严重危害金融市场的稳定,因此面对上述现象,最重要的是“防止通货膨胀,确保金融稳定”,故D正确。A不合题干主旨,排除。1953年新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经济,故排除B。“投机倒把”现象不是题干强调的主旨,排除C。故选:D。
1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国际货币体系。根据材料可知,1999~2021年,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份额下降,但美元和欧元没有出现此消彼长的态势,而是多个国家的货币分享了美元下降的份额,即各国优化了货币储备构成,故C项正确。A项结论无法由材料得出,排除;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是在20世纪70年代,B项排除;美元的优势地位尚未丧失,D项排除。
17.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中对赋税制度的描述可知,该赋税制度是一条鞭法,它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符合材料,C项正确;租庸调制是唐时实行的赋税制度,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两税法是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分夏、秋两季征收,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摊丁入亩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标志着中国实行两干多年人头税(丁税)的废除,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C项。
18.答案:B
解析:“承认中国关税主权,将协定税则改为国定税则,将从前值百抽五税率改为差等税率,最高达值百抽27.5”提高关税,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故B正确;中国关税自主权尚未真正实现,故A错误;C材料未体现,排除;D错在“开始”,排除。故选:B。
19.答案:B
解析:从材料“所谓老老者,凡国,都皆有掌老……所谓慈幼者,凡国,都皆有掌幼……所谓恤孤者,凡国,都皆有掌孤。”“民有疾病,州府置施药局于戒子桥西,委官监督。”“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显可以看出政府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来救济社会的弱势群体,能够反映出政府在社会救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B正确;ACD选项是对材料错误的理解,排除。故选:B。
20.答案:A
解析:据材料“社区承担更多政府功能”以及地方政府“不再直接提供公共服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区、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参与到基层治理中,使基层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故选A项:“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不符合史实,20世纪80年代后西方国家实行新自由主义政策,故排除B项;“中央与地方政府”不合逻辑,应为“政府、社区、非政府组织”,故排除C项;“提升基层治理的效率”不合题意,故排除D项。
21.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咖啡原产于非洲,l5世纪后传播到欧洲,l7世纪咖啡馆成了人们交换信息的场所,21世纪咖啡馆成了办公室和居家之间的过渡性空间,体现了咖啡在世界的广泛传播在不同历史时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A项正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与现代美国无关,排除B项;社会信息化出现于二战后,与二战前咖啡的传播无关,排除C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由发达国家主导,但仅凭一个星巴克的案例看不出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
22.答案:D
解析:A.材料反映的是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并非是食品供应的问题,排除;B.材料并未体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排除;C.材料并未涉及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排除;D.根据材料可知,近年来日本和韩国大力发展农业的专业化生产,致力于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农业生产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还进一步发展食品加工业,这表明日本和韩国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正确。故选:D。
23.答案:B
解析:水排和筒车都依靠水力驱动,这些工具的出现说明生产工具的动力有了新发展,故选B;水排是应用于冶金生产,而非农业,排除A:水排应用于冶金业,而非水利灌溉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生产工具和生产关系的演进无关,排除D。故选:B。
24.答案:A
解析:瓦特曾修理过英国矿井里使用的蒸汽唧筒,继而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说明这一时期的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源自劳动实践,A正确。瓦特在生产实践中发明了“万能蒸汽机”,并非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排除B;资金保障只是发明创造的条件之一,并非决定因素,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各阶层”,排除D。
25.答案:D
解析:据本题材料“观众、游客通过这一平台,可以体验从购票、出行、观赛到住宿、用餐和旅游等一站式服务”,可知杭州亚运会使用了智能技术,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说明人工智能技术融入社会生活,D项正确;材料强调杭州亚运会推出新的服务平台,不属于精神文明建设,排除A项;材料强调人工智能技术出现在杭州亚运会,并不能说明人们文化生活出现新的模式,排除B项;本题材料没有其他国家对比,不能得出“中国引领现代科技发展潮流”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
26.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对于“田宅、车船、牛马”的交易,要求必须要签订契约,这有利于维护商业经营秩序,C项正确;材料要求交易签订的契约,是对商业行为的规范化要求,并非扩大商品流通规模,排除A项;规范商业活动与提高工商业者地位、削弱地方割据势力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D项。故选C项。
27.答案:D
解析:由题干可知,18世纪末,全球分工进一步发展,体现出全球贸易网络的发展,D项正确;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强调自由放任,与棉花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后商业经营方式发生转变,排除C项。
28.答案:D
解析:为了解决资金缺乏问题轮船招商局效仿西方,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发行股票是近代企业经营方式这反映了轮船招商局经营方式的近代化故选D;材料反映经营方式的变化无法体现经营理念的转变排除A: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创办的官督商办企业,B封建官僚没有退出企业管理排除B;材料未涉及经营范围的变化,排除C。
29.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965-1995年世界出口总额的比例结构”可知,1965年至1995年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有所上升,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各国进出口贸易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选项的结论,排除A项;发达国家在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较高,其主导地位并未丧失,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经济全球化对各国均衡发展的影响,选项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C。
30.答案:C
解析:“全球移动用户以年均50%以上的高速度增长,电子邮件和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整个世界通过空中联系在一起”表明科技推动经济全球化拓展,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C。
31.答案:(1)特点:源远流长;重视“例”的作用(律例结合);重视儒家思想的教化作用、礼法结合。
(2)不同:欧洲法律体系特别强调法律至上,中华法系则强调法律为君主统治服务,人治色彩强烈;欧洲近代形成了不同的法律体系,中华法系则有一定的连续性;欧洲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等原则,中华法系则突出教化作用。原因: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较快、程度较高,欧洲君主专制统治相对薄弱;中国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3)特点:参考西方法律编纂。背景:民族危机加深,出现维新变法运动;西方思想文化进一步传播。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特点: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华法系。”可知,源远流长;根据材料一“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可知,重视“例”的作用或律例结合;根据材料一“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可知,重视儒家思想的教化作用、礼法结合。
(2)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问不同,根据材料二“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并结合所学古代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可知,欧洲法律体系特别强调法律至上,中华法系则强调法律为君主统治服务,人治色彩强烈;根据材料二“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和材料一“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可知,欧洲近代形成了不同的法律体系,中华法系则有一定的连续性;根据材料二“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和材料一“礼法立教,出礼入刑。”可知,欧洲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等原则,中华法系则突出教化作用。原因:结合所学可从经济、政治等角度进行分析,经济方面,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较快、程度较高,而中国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政治方面,欧洲君主专制统治相对薄弱,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3)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近代(中国)。第一问特点,根据材料三“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可知,参考西方法律编纂。第二问背景,结合所学可从经济、政治、思想的角度进行分析。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政治方面,民族危机加深,出现维新变法运动;思想方面,西方思想文化进一步传播。
32.答案:(1)影响:新物种的传入,丰富了中国人的饮食生活;胡乐与佛教的传入,扩展了中国人的精神文化视野。
(2)特点: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原因: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发展,使东方从属于西方;新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世界各地联系更加便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3)作用:搭建了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提供了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分享发展经验和资源;提供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促进经济现代化(或带来共赢的结果)。
解析:(1)影响: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从张骞通西域至郑和下西洋,沿着丝绸之路,葡萄、核桃等植物”可知,新物种的传入,丰富了中国人的饮食生活;根据材料“以及胡琴等乐器传入中原地区,印度的佛教思想等也传入中国”可知,胡乐与佛教的传入,扩展了中国人的精神文化视野。
(2)特点: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中期世界。根据材料“1820-l840年世界工业生产和世界贸易平均年增长率分别为2.9%和2.81%;1840-1860年,分别为3.5%和4.84%;1860-1870年,分别为2.9%和5.53%”可知,国际贸易迅速发展;根据材料“19世纪中期机器纺织品……成为19世纪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中,棉花、生丝、矿产原料逐步取代了茶叶、香料等生活用品的出口”可知,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根据材料“1800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的比例分别为33%、9%、10%、5%”可知,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中期世界。根据材料“19世纪中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发展,使东方从属于西方;新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世界各地联系更加便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等方面分析。
(3)作用: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参与国分享其发展经验和资源,以实现经济现代化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一个途径,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全部相关方带来共赢的结果”可知,分享发展经验和资源;促进经济现代化(或带来共赢的结果);搭建了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根据材料“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全球经济公共产品”可知,提供了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根据材料“随着逆全球化之风席卷西方世界,‘一带一路’凭其巨大的规模与资源,有潜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可知,提供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天津市重点校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