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东省高中名校2024届高三12月统一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含解析)

山东省高中名校2024届高三12月统一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1.有学者认为,在距今4000年前,地球经历过一场大降温的过程,结束了早前人类的“黄金时代”,使两河流域的哈拉巴文明衰亡,沉重打击了古埃及文明,更使得印欧人不得不向四周迁徙,冲击着欧亚各临近文明。这( )
A.说明了农耕与游牧文明冲突的根源 B.解释了气候变化对文明的重要影响
C.分析了地理位置与文明兴衰的关系 D.证明了不同文明发展趋势的一致性
2.在考古发掘的战国时期的马家塬墓中,各个墓主随身佩饰的饰品工艺与欧亚草原地带的金器工艺有着直接的关联,属于埃及、地中海、苏美尔、巴比伦和波斯等地的早期传统装饰风格与工艺。这说明
A.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交流加强 B.中西文明的远距离交流历史悠久
C.战国时期西方文明已经超越中国 D.战国时期东西方已开始直接贸易
3.印欧人在迁徙的过程中,凭借马和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征服了迁入地区的居民,与被征或与被征服者融合,在亚欧大陆分别形成了希腊人、雅利安人等不同的人种,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材料旨在强调这一迁徙过程( )
A.对亚欧大陆区域文化造成巨大破坏 B.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
C.中断了亚欧大陆区域间的文化交流 D.推动了“希腊化时代”的到来
4.在与印欧人的冲突和交往中,农业社会居民学会了使用马匹和战马,后来出现了骑兵,这说明( )
A.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的互相学习 B.农业民族文化领先于游牧民族文化
C.农业文明向游牧民族的学习和借鉴 D.游牧民族学习农业民族的先进方式
5.3—6世纪的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下列历史现象的出现与之相关的是( )
①大月氏西迁,建立贵霜帝国 ②中国北方形成民族大交融
③日耳曼人建立一系列王国 ④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公元300—600年间,中国与罗马都面临相似的历史境遇。在中国,匈奴、鲜卑、羯、氐、羌五大胡人族群纷纷南下;在罗马,西哥特、东哥特、汪达尔、勃艮第、法兰克、伦巴第等日耳曼部落潮水般地一波波入侵,建起了一个个“蛮族王国”。这次游牧部落的大迁徙( )
A.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 B.传播了近代欧洲文明的火种
C.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D.促进了欧亚古典文明的复兴
7.下图为印欧人的早期迁徙路线(约公元前3000-前1000年)。印欧人先后入侵巴尔干、西亚、南亚等地区后,与当地居民进行融合形成了新的族群,并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如古希腊文明、婆罗门教等。这表明人口迁移( )
A.有利于文化交融认同 B.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同化
C.导致了文化优胜劣汰 D.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8.公元前2000年前后,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使用青铜武器,乘着马拉战车从小亚细亚等地来到希腊半岛的中部和南部。他们完全接纳了发展程度较高的希腊克里特岛文明。这说明印欧人的迁徙( )
A.统一了希腊和北非的文明 B.加速了游牧民族的文化消亡
C.促成了希腊化世界的诞生 D.扩大了先进文明的传播范围
9.日耳曼人在南迁过程中,不仅原有的血缘氏族瓦解了,以地域为基础的农村公社——马尔克也趋于解体,灭亡西罗马帝国后,日耳曼统治者则将没收来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亲兵、廷臣和主教,据此可知,日耳曼人的迁徙( )
A.推动了区域文化认同 B.阻碍了欧洲农耕文明进程
C.促进了西欧的封建化 D.批毁了古罗马帝国的文化
10.有学者认为:在民族迁徙的诸多原因中,自然环境的变迁尤其是气候的变化是民族迁徙一个非常重要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根据历史气温变化曲线示意图,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该论点依据的是( )
A.印欧人的迁徙 B.魏晋北方民族大交融
C.阿拉伯人的扩张 D.蒙元的南征
11.活跃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重商学派将通货等价于财富,鼓励国家开展对外贸易以实现财富积累:后期的重商主义代表约翰·罗(1705),主张发行更多的通货,促使贸易更加繁荣。这些理论的提出( )
A.促使了全球新的货币体系形成 B.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
C.推动了欧亚贸易网络开始出现 D.导致了欧洲价格革命的发生
12.据统计,殖民扩张时期,从非洲运往美洲的黑人不下1500万人,死于猎奴战争和贩运途中的黑人,约为此数的五倍。整个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的人口中,60%是运往美洲途中而损失和牺牲的。该材料反映的是( )
A.亚洲劳动力短缺 B.血腥的殖民掠夺
C.黑奴贸易具有公平性 D.洲际贫富差距缩小
13.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造成革命因素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范围内的人口迁徙 B.世界物种的大交流
C.英、法、荷等新的商业强国崛起 D.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14.大航海时代,荷兰商品经济的起点在生产领域。商品生产的高度发达,促使荷兰商业贸易发展繁荣,商品流通成功地进行国内和国际两种循环。据此可知,当时荷兰( )
A.垄断世界海上贸易 B.重视国内生产的发展
C.商品经济最为发达 D.生产与贸易良性互动
15.如表是学者统计的17—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的部分亚洲货物价值占比。据表可知,该时期( )
进口货物 占总货物的价值比(%)
1664—1670年 1731—1740年
胡椒 20.1 4.3
茶叶 0.02 9.26
咖啡 0.63 5.35
棉纺织品 62.59 65.35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东印度公司是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
C.工业革命促进东西方贸易增长 D.殖民扩张推动消费结构变化
16.新航路开辟后,各种新的商业组织在欧洲纷纷出现,如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等。这表明( )
A.商业资产阶级的地位逐渐上升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西欧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D.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新变化
17.甘蔗种植需要强烈的阳光和长时间的密集劳动,种植园往往疟疾肆虐,因此,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15世纪,英国人年均糖摄取量接近于零;到19世纪初,这一数字已上升至8千克,蔗糖不再是奢侈品。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增长与医疗水平的提高 B.新航路开辟使东西方贸易更加便捷
C.殖民扩张与奴隶贸易的兴盛 D.工业革命大幅提升民众的消费能力
18.1664年出版的《贸易论》主张以人工财富和货币财富取代以土地为主的自然财富,强调以对外贸易取代国内自然财富的积累方式。这些观念很快流行,英国掀起了海外探险、殖民和贸易的热潮。据此可知,该理论( )
A.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 B.推动了特许贸易制度的形成
C.为资本原始积累进行了辩护 D.迎合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
19.地理大发现后,罗马教廷不断发布诏令,授予西班牙等国对已发现的、不属于任何基督教国家的土地享有占取权。欧洲国际法学家基于自然资源的丰俭不定和土著缺乏开发能力的双重推断,认定殖民者“发现”后即有权索取、开发。对这些史实认识全面的是( )
A.罗马教廷的权威受到世俗力量挑战 B.欧洲国际法理论的科学性不断增强
C.二者都为西欧的殖民扩张提供依据 D.国际治理体系受到多方力量的影响
20.启蒙思想家洛克提出:“全世界起初都是美洲式的自然状态,有自身劳动介人的自然产物才能成为财产。上帝将自然世界赋予人类共有,供勤劳、理性之人使用。闲置土地经过改良、开发、交易成为财产,但美洲土著低下的利用率导致巨大的浪费,没有产生财产权的前提。”这一论述客观上( )
A.推动启蒙思想在美洲的传播 B.揭示财产权利的合理性来源
C.适应资本主义国家扩张需求 D.促进美洲人民对土地的开发
21.19世纪,西方列强相互争夺衰落的奥斯曼帝国及其属国的领土和权益引起的一系列国际问题,被称为“东方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50年代初提出,每当欧洲革命风暴暂时平息的时候,就会产生永远解决不了的“东方问题”。这说明( )
A.亚非拉地区的衰落诱使西方殖民侵略 B.“东方问题”根源于西方列强间的矛盾
C.西方内部革命对殖民侵略有制约作用 D.西方列强间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无法解决
22.在19世纪下半期,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至20世纪初,世界已被基本瓜分完毕,但没有一个列强是知足的。它们不“知足”的根本原因是( )
A.每一个国家都已装备起强大的陆军 B.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广大的殖民地
C.这些国家的领导人特别贪婪 D.教徒们需要更广阔的传教地域
23.在这个时期,西欧资本主义势力入侵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诸国,把这些国家纳入资本主义轨道,把他们变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这个时期”指的是( )
A.西方国家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
B.西方国家主要进行商品输出时期
C.西方国家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时期
24.英国学者霍布斯鲍姆提出:“1880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的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所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据此可知,这一全球体系( )
A.有利于世界政治局势趋于稳定
B.促进了西方帝国主义阶段的到来
C.实现了西方对世界的直接统治
D.使得国际分工在合理有序中发展
25.20世纪初,亚洲除日本外,其他国家均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到1914年时,非洲除了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基本上沦为殖民地;拉美除原有的殖民地外,独立的国家实际上成了英美等国的附庸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不平等的国际秩序 B.列强间矛盾的缓解
C.资本原始积累的加剧 D.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
26.到19世纪上半叶,西方主要国家的工业革命已逐渐完成,生产力变革塑造的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了传统殖民主义的转型,即对贵金属等稀有资源的掠夺让位于对市场和原料产地的占有和开发,这也在客观上加剧了西方殖民主义的竞争。材料旨在表明( )
A.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
B.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并加速瓜分世界
C.工业革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D.殖民统治和掠夺给殖民地人民带去了深重灾难
27.19世纪中叶,非洲成为殖民争夺的热点区域。1869年,由埃及、法国、英国共同投资兴建的苏伊士运河正式通航,1875年埃及丧失了运河的股份,1882年英国完全控制了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股权的变动( )
A.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B.摧毁了非洲各国的民族经济
C.反映了工业时代生产组织变化 D.象征着非洲本土水权的旁落
28.早在 19 世纪 50 年代,英国就已经重视殖民地的铁路建设了,它在印度、埃及、南非、澳大利亚、土耳其等地修建了许多铁路。到 1913 年,英国已经在殖民地建立了长达 10 万余英里的铁路。英国在殖民地大力修建铁路,旨在( )
A.为其殖民扩张与经济掠夺服务 B.传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观念
C.为工业革命创造便利交通条件 D.创造进行资本输出的必要条件
29.1900年以后,荷属东印度、马来亚、法属印度支那、暹罗、缅甸、英属北婆罗洲和沙捞越生产了世界上全部的橡胶和一半以上的锡。这两种产品的主要买主是美国,主要投资者是英国资本,劳动力则来自中国。殖民体系下的国际分工( )
A.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促进了东南亚经济的持续增长
C.表明美国已开始主导国际经济秩序 D.导致东南亚形成单一经济结构
30.1902年,英国、德国和意大利借口委内瑞拉未能及时偿还债务,出动海军联合封锁委内瑞拉港口,并击沉委内瑞拉军舰。针对英国、德国和意大利武力索债的行径,阿根廷外长路易斯·德拉果在1902年12月29日致函美国国务院,建议签订国际协定,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公开出面干涉,并强迫英、德、意接受美国的仲裁。这一事件表明,当时( )
A.拉美成为美国的“后院” B.“大棒政策”取得巨大成功
C.拉美各国面临严峻形势 D.欧洲各国国际影响力削弱
31.下图是1922年8月29日英国《星报》登载的漫画《凡尔赛之锁》,描绘了在摔跤擂台上,德国被绞成一团的三个大汉死死压住的场景。这幅漫画作者试图说明( )
凡尔赛之锁
英国人:“嗨,先生,您能抽空进来做下裁判吗?”
A.《凡尔赛条约》未能规划欧洲秩序 B.协约国与德国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
C.美国对国际事务采取中立主义政策 D.英国的衰落使其无力应对欧洲局势
32.巴黎和会上,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殖民地实行委任统治,理由是因为“其居民尚不能自立”,所以由英法等国管理。这说明委任统治( )
A.实现殖民地民族独立的要求 B.促使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C.成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工具 D.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33.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这揭示出凡尔赛体系( )
A.违背了法国民众的利益 B.解决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C.化解了战争双方的冲突 D.不能给欧洲带来持久和平
34.《凡尔赛条约》签订后,法国元帅福煦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这主要是因为《凡尔赛条约》( )
A.引发了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B.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C.导致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D.没有消除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
35.1919年巴黎和会的席位分配:将国家划分为三等,分别有五席、三席、两席。英、美、法、意、日有五席,一些新成立的国家有两席。中国有两个席位,在会上提出的正义要求被列强否决,这说明( )
A.会议体现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B.会议把中国视为新成立的国家
C.战败国的国际地位得不到尊重 D.北洋政府实行妥协退让的外交
36.下图是1919年8月发表的漫画《后视镜》。图中美国总统威尔逊指挥合唱“持久和平”,而日本觊觎亚太,英国关注海权,法国重提美法同盟,意大利力图扩张。此画意在( )
A.揭示战后殖民扩张方式发生改变 B.表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C.讽刺和平基础脆弱的凡尔赛体系 D.赞扬国际社会达成了和平的共识
37.巴黎和会规定,每个民族都享有建立主权国家的权利。但在划分主权国家的疆域时,英、法并未考虑实际情况,以至于新成立的民族国家也包含了其他民族。如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的德意志人,极力要求并入德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英、法按照自己意图瓜分世界 B.巴黎和会维护了世界和平与安全
C.民族自决原则未得到真正落实 D.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发生了动摇
38.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战胜国中的大国在处理德国问题上面临着一个困境:既不像法国人希望的那样严厉得足以把德国人永远踩在脚下,也不是宽大得足以使被征服的人安于自己新的处境。该“困境”( )
A.导致德国民族主义的产生 B.缘于大国霸权战略的不同
C.体现凡尔赛体系的虚伪性 D.引发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
39.法国对巴黎和会没有彻底肢解德国感到不满,继续采取削弱德国的政策;英国则在政治、经济上支持德国,以此来削弱法国;美国没有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拒绝批准《凡尔赛条约》。这反映出( )
A.欧洲彻底丧失其优势地位 B.巴黎和会是一次分赃会议
C.凡尔赛体系内部矛盾重重 D.战后世界秩序已经确立了
40.下图是1919年5月13日的漫画《和平与未来的炮灰》。画面中,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走在最前面,其身后的是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意大利总理奥兰多。克里孟梭说:“奇怪!我好像听到一个孩子在哭泣!"在立柱后面有一个赤身裸体的小男孩在哭泣,其身后的地上是一张等待签署的和约。小男孩头上有文字“1940 class”。对该漫画的合理解读是( )
A.讽刺了国联的不公正性 B.隐喻国际关系的不稳定性
C.揭露了美国称霸世界野心 D.旨在批判德国法西斯主义
41.下图是1950—1998年美国与四个国家人均GDP双边比较表,其中甲是( )

A.英国 B.德国 C.苏联 D.日本
42.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这表明
A.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 B.两极格局受到冲击多极化趋势呈现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发生动摇
43.20世纪70年代以来,广大发展中国家以及日本、欧共体所占世界生产总值百分比不断增加,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A.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44.1960年,法国不顾美国的掣肘,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随后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全家访法,会谈时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政治主张;四年后,与新中国建交。这最能反映出( )
A.战略调整与价值观的一致性
B.美法两国之间的关系破裂
C.欧洲国家政治经济联系加强
D.资本主义阵营出现了分化
45.下面是1962年英国迈克尔·康明斯发表的漫画《比骆驼穿针还难》,漫画中的四个人物分别是英国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骆驼脸者)、美国总统肯尼迪(持剪刀者)、法国总统和德国总理(针眼脸者)。该漫画揭示了( )
A.欧洲共同体内部离心力增强 B.区域集团化深受国家利益的制约
C.大国强权政治影响国际安全 D.两极格局促使国际经济合作困难
46.如图为1960—1980年美国、欧共体、日本工业生产占世界比重变化图。这反映了( )

A.欧洲统一市场对经济的刺激 B.冷战中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C.日本谋求政治大国步伐加快 D.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丧失
47.从20世纪6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美国与日本在纺织品、钢铁、彩电、汽车、机床、半导体及计算机等领域出现经济摩擦,美国政府多次要求日本实行出口自主限制,有人甚至提出日本“威胁论”。这表明( )
A.美日之间关系持续恶化 B.科技革命加剧了国际竞争
C.日本崛起危及美国利益 D.关贸总协定难以发挥作用
48.1988年美国在《1974年贸易法》中,对日本“钢铁、汽车、半导体”行业采取不公平措施;同时要求日本改善“结构性障碍”,对本国的经济结构、制度、商业习俗等方面做出调整,减少美国产品进入日本市场的阻力。这反映出( )
A.美日同盟关系破裂 B.美国经济霸权受到冲击
C.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D.日本国家社会职能强化
49.1963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拒绝了美国的“多边核力量”计划和美苏倡导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稍后,苏联漫画家创作《法国正为季节性的供暖做准备》(如下图),戴高乐抱着大量导弹向共和国的房子走去,烟囱里冒出如同核爆炸般的蘑菇云。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阵营走向瓦解 B.苏联与西方关系的缓和
C.战后国际秩序受到冲击 D.法国奉行民族利己主义
50.下表为1979年《世界发展报告》中的部分数据,对其解读合理的是( )
在世界所占份额(1976年) 1960—1976 年国内生产总 值年均增长率 1976年人均 国民生产总 值(美元)
人口 生产总值 商业服务出口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16.2% 64.6% 83.9% 4.3% 6414
社会主义国家 31.3% 19.0% 7.8% 5.0% 1061
第三世 界国家 石油出口国 0.3% 1.1% 5.7% 9.5% 6691
其他第三世界国家 52.2% 15.3% 2.6% 5.7% 538
A.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 B.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绝对优势地位
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D.第三世界国家开始成为新兴力量
51.从下表中,可以看出这阶段( )
阿根廷1980、1991、2002年全国经济及阶级阶层结构统计
类别 按经济活动种类计算的生产总值占比的统计 全国城市社会结构:按社会阶级和阶层划分的分布情况
年份 农业、狩猎、林业、渔业 工业 服务业 上层阶级 中产阶级 工人阶级 边缘阶层
1980 5.96 38.14 55.96 0.9 47.4 40.2 11.5
1991 6.35 30.13 63.52 1.3 38.4 43.4 16.9
2001 4.45 24.93 70.61 0.4 38.2 41.4 20.2
注:数据来源于【阿根廷】古斯塔沃·恩里克·朵茶屎,
张的展译《阿根廷的经济政策与社会转型(1975 ~ 2002)》
A.阿根廷面临着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B.阿根廷融入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影响
C.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趋势 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的必要性
52.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一些亚洲国家遭受巨大打击。其主要原因是:
A.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 B.经济发展没有从本国国情出发
C.国际经济旧秩序的束缚 D.国内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53.下图是国际油价变化对沙特阿拉伯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这表明沙特阿拉伯发展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
A.摆脱对国际市场依赖 B.改变单一经济结构
C.打破国际经济旧秩序 D.主导国际能源市场
54.阿根廷、尼加拉瓜等拉美国家在石油危机爆发后,迫于经济结构性矛盾的压力,选择了进口替代模式,大举外债以发展国内工业,导致债务加剧,经济岌岌可危。据此可知,拉美国家的发展( )
A.存在政策性失误 B.过于依赖宗主国
C.排斥经济全球化 D.缺乏科学化管理
55.1961年由美国、联邦德国和美洲开发银行三方出资,旨在帮助修复玻利维亚矿业公司,以提高该国锡出口利润的 “三角计划”开启,导致玻利维亚国内动荡,美国还以各种借口暗中帮助镇压各种暴动和起义。这反映了( )
A.拉美受到大棒政策影响 B.冷战思维下的国际冲突
C.欧洲殖民统治已经瓦解 D.经济援助成为争霸手段
56.1997年,国际金融投资商利用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漏洞进行货币投机炒作,引发东南亚金融风暴。这股风暴先后波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以及韩国、日本等。东南亚金融危机不仅对亚洲国家股市打击沉重,也使世界股市连连下挫。这表明( )
A.各国经济繁荣鼎盛时期大多会发生经济危机
B.东南亚各国缺失经济的风险意识和安全机制
C.旧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弊端危害世界经济
D.国际货币金融投机炒作是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57.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在投资外债和对外贸易三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的年剥削量为240亿美元左右。及至80年代后期,每年榨取的垄断利润至少为2500-3000亿美元,几乎相等于全部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1/10左右。这表明( )
A.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停滞不前 B.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C.西方国家摒弃了经济霸权主义政策 D.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亟待建立
58.20世纪60年代起,拉美国家实行“进口替代”的经济策略,大举外债发展国内工业,外债总额在80年代初便超过3000亿美元。1982年,墨西哥率先宣布无力偿还外债,导致在墨西哥的全球资本外逃,触发了震动全球的债务危机。据此可知,经济全球化下( )
A.发展中国家挑战美元霸权 B.发展中国家经济失控风险加大
C.国际经济秩序日渐公正化 D.社会信息化导致各国利益交融
59.20世纪30年代,美国取代英国成为拉美投资的主体。之后,拉美国家逐渐增加对经济活动的参与,接管了先前由外国人控制的公共事业、铁路以及自然资源,但外国资本在一些初级产品中仍占有重要地位。战后,外国资本更是被拉美国家工业中的新机遇所吸引,持续加大投入。材料表明,拉美国家( )
A.初级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 B.经济健康发展受自然资源条件的制约
C.政府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D.在世界经济体系中长期处于依附地位
60.联合国拉美经济委员会1950年发布一份报告指出,拉美乃至整个第三世界国家的不发达状态,源于国际经济秩序中的“中心外围”结构,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以及不平等的贸易关系,使得拉美国家无法进行资本积累,而资本积累恰恰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的首要动力。该报告( )
A.指出冷战是影响拉美发展的重要因素 B.认为拉美无法完成工业化任务
C.从历史与现实角度分析拉美落后原因 D.强调西方国家应承担一定义务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距今4000年前(世界)。材料中的信息是大降温使哈拉巴文明衰亡,沉重打击了古埃及文明,故材料解释了气候变化对文明的重要影响,气候与上古时期世界文明变迁的关系,B项正确;农耕与游牧文明冲突的根源在于经济利益,气候变化是外在推动因素,排除A项;材料所述是气候问题。与“地理位置与文明兴衰的关系”的角度不符,排除C项;“证明了不同文明发展趋势的一致性”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马家塬墓葬中出土的饰品与欧亚草原地带的金器工艺有着直接的关联,带有埃及、地中海、苏美尔、巴比伦和波斯等地的早期传统装饰风格与工艺,这说明古代中西文明的远距离交流历史悠久,B正确;丝绸之路开通时间是在汉代,排除A;题干没有对西方文明和中国文明进行对比,排除C;D不符合史实,排除。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古代欧亚世界。根据材料“印欧人在迁徙的过程中,……与被征或与被征服者融合,在亚欧大陆分别形成了希腊人、雅利安人等不同的人种,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可知,伴随着印欧人在亚欧大陆的迁徙,形成了一些不同的人种与文明,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出现,这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B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印欧人对亚欧大陆区域文化造成巨大破坏的结论,排除A项;印欧人的迁徙并未中断亚欧大陆区域间的文化交流,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亚历山大东征带来了“希腊化时代”,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依据材料“在与印欧人的冲突和交往中,农业社会居民学会了使用马匹和战马,后来出现了骑兵”,可以看出在印欧人向外迁徙的过程中,农耕文明也在不断向其学习和借鉴,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农业民族向游牧民族学习,不是相互学习,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借鉴和学习,不能得出孰优孰劣,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农业民族学习游牧民族,排除D项。故选C项。
5.D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3—6世纪(亚欧)。据所学,3—6世纪的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导致了中国北方形成民族大交融,日耳曼人建立了一系列王国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说法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大月氏西迁,建立贵霜帝国发生在公元前2至公元2世纪,说法①不符合题意,排除与之组合的ABC三项。故选D项。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类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世界。根据“在中国,匈奴、鲜卑、羯、氐、羌五大胡人族群纷纷南下”可得出北民南下灭亡了西晋,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根据“罗马,西哥特、东哥特、汪达尔、勃艮第、法兰克、伦巴第等日耳曼部落潮水般地一波波入侵,建起了一个个‘蛮族王国’”可得出民族的迁徙同样改变了西欧的政治格局,A项正确;材料讲的不仅仅是欧洲,还有亚洲,排除B项;这一时期东西方均处于分裂状态,排除C项;蛮族入侵毁坏了欧洲古典文明,排除D项。故选A项。
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约公元前3000-前1000年(欧洲、巴尔干、西亚、南亚等地区)。据本题材料“与当地居民进行融合形成了新的族群,并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欧人先后入侵巴尔干、西亚、南亚等地区之后,与当地居民融合,并创作出新的文化和宗教,说明人口迁徙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融与认同,A项正确;“同化”一词说法错误,排除B项;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并创作出新的文化和宗教,并不是文化优胜劣汰的体现,排除C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印欧人的迁徙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
8.D
【详解】依据材料“来到希腊半岛的中部和南部。他们完全接纳了发展程度较高的希腊克里特岛文明”可知,印欧人的迁徙有利于印欧文明接受发展程度较高的希腊文明,这就扩大了先进文明的传播范围,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印欧文明与希腊文明的交融,而非统一希腊和北非的文明,排除A项;“消亡”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希腊化时代的时间是公元前330年到公元前30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罗马帝国时期(欧洲)。据材料“不仅原有的血缘氏族瓦解了,以地域为基础的农村公社——马尔克也趋于解体……”,可知日耳曼人在迁徙的过程中自身原有的血缘氏族和农村公社都瓦解了,同时还将西罗马帝国的土地分封给臣民,这些做法都有利于封建大领地的形成,促进了西欧的封建化,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其对西欧封建化的影响,无法得出区域文化认同,排除A项;日耳曼人的迁徙并没有阻碍欧洲的农耕文明进程,也没有摧毁罗马帝国的文明,排除B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的对外扩张主要和传统商路的改变有关,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符合题意;印欧人的迁徙、魏晋北方民族大交融及蒙元的南征均与环境因素有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结合所学可知,重商主义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理论和政策,它的理论修改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全球新的货币体系是以英国英镑为中心的体系,还有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排除A项;欧亚贸易网络在世界古代就存在,排除C项;欧洲价格革命发生的原因在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在美洲掠夺的金银大规模流入欧洲的结果,D项叙述逻辑颠倒错位,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早期殖民扩展时期(非洲、美洲)。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在黑奴贸易中,将黑人从非洲运往美洲死亡的数量巨大,体现了殖民掠夺的血腥,B项正确;黑奴贸易中,缺少劳动力的是美洲,排除A项;黑奴贸易给非洲带去了巨大的灾难,排除C项;黑奴贸易使得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是非洲长期贫困的重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13.D
【详解】根据材料“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资本主义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正是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的影响,D项正确;世界人口迁徙与革命无关,排除A项;世界物种大交流属于新航路开辟的结果,与革命无关,排除B项;商业强国只是商业革命的一部分,不足以成为革命的因素,排除C项。故选D项。
1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大航海时代(世界)。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荷兰生产力较高促进了商业贸易繁荣,商品流通成功有促进了国内生产发展,生产与贸易良性互动,D项正确;材料只提到荷兰生产与贸易的关系,无法说明荷兰垄断海上贸易,排除A项;荷兰贸易与生产的关系,无法体现重视海上贸易,排除B项;“最为发达”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15.D
【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从1664—1670年到1731—1740年,胡椒占总货物的价值比大幅度下降,茶叶和咖啡占总货物的价值比增长明显,棉纺织品占总货物的价值比上涨幅度较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商品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多,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变化,D项正确;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凭借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亚、非、拉等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为17—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的部分亚洲货物价值占比,不能说明东印度公司是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排除B项;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6.C
【详解】根据“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可得出这些公司都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贸易公司,是资本性质的经营方式,反映出西欧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C项正确;从股份制公司看不出资产阶级地位的变化,排除A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排除B项;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并没有因为股份制公司的成立而改变,排除D项。故选C项。
1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到19世纪的英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从15世纪到19世纪,英国人年均糖摄取量由接近于零上升至8千克,蔗糖不再是奢侈品,由于英国本土并不是蔗糖的主产区,可知这一时期英国的蔗糖主要靠进口,特别是新航路开辟后早期的殖民扩张,通过海外殖民地蔗糖大量进入英国,人均糖摄取量也提高,C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英国人均糖摄取量的变化,当时的人口增长与医疗水平和糖摄取量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东西方贸易更加便捷,题干中英国的人均糖摄取量没有涉及东西方的贸易,只能反映英国与其殖民地的贸易,排除B项;工业革命提升民众的消费能力涉及到居民生活的各方面,人均糖摄取量的提升只是工业革命后的表现,并不是其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18.C
【详解】据材料可知,《贸易论》宣传财富观念和财富积累方式的转变,适应了当时商业资产阶级海外殖民扩张和贸易的需要,并为其进行辩护,C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兴起于14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特许贸易制度在17世纪初东印度公司建立时即已形成,排除B项;这一时期工业资产阶级尚未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
1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西欧)。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罗马教廷和欧洲国际法学家从宗教、法学等角度为殖民者辩护,肯定殖民扩张,承认殖民所得等,为西欧的殖民扩张提供了依据,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世俗力量挑战罗马教廷权威的信息,排除A项;欧洲国际法学家肯定殖民扩张的合理性,不能说明欧洲国际法理论的科学性增强,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罗马教廷、国际法学家均支持殖民扩张,没有强调多方力量影响国际治理体系,排除D项。故选C项。
2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美洲)。根据题干中洛克的主张“美洲土著低下的利用率导致了巨大的浪费,没有产生财产权的前提”可知其支持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活动,C项正确;据材料可知,洛克的主张是为殖民扩张做辩护,并不能推动启蒙思想在美洲的传播,排除A项;洛克强调的是合理的财产不应被闲置,但是美洲土著低下的利用率导致巨大的浪费,实际上是为殖民者殖民扩张寻找借口或者是辩护,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洛克的主张促进的是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开发,并不是美洲人民对土地的开发,排除D项。故选C项。
2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可知,每当欧洲革命时,西方列强就会把精力用在处理内部危机上,暂时无暇进行殖民侵略,C项正确;西方发动殖民侵略的动力来自其内部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A项频倒了因果关系,排除A项;材料说明西方内部革命对殖民侵略有制约作用,B项偏离主旨,排除B项;D项叙述过于绝对,马克思主义已经指明了方向,欧洲内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西方列强间争夺殖民地的斗争就能解决,排除D项。故选C项。
2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世界)。据材料“至20世纪初,世界已被基本瓜分完毕,但没有一个列强是知足的”,结合所学可知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才是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狂潮的内在动力,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性决定了其对外政策的扩张性,B项正确;装备起强大的陆军是争夺殖民地的准备,不是不“知足”的根本原因,排除A项;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的内在动力和根本原因并非传教地域和领导人个人的贪婪,排除CD项。故选B项。
23.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已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它彻底打破了世界各地封闭孤立状态,使世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利于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时期,西方国家资本原始积累和商品输出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B项;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
24.B
【详解】根据“一个由两部分所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 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促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为了占有更多的世界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资本主义家加紧侵略扩张,整个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东方日益从属于西方,促进了西方帝国主义阶段的到来,B项正确; 材料强调西方国家对亚非拉殖民地地区的控 制,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 C项错在直接两字,排除C项;D项错误,国际分工并不合理有序中,排除D项。 故选B项。
2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 世纪初至1914年(世界)。材料主要反映了20世纪初,亚非拉基本是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据所学可知,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国家不是主权独立的国家,与欧美列强相比,在国际交往中往往处于不对等的地位,因此不平等的国际秩序的说法符合题意,A项正确;材料仅反映20世纪初,亚非拉基本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没有涉及列强之间的矛盾,排除B项;据题干时间可知,此时的资本主义已经不处在原始积累时期,西方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主要在新航路开辟至工业革命开展以前,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西方文明处于主导地位,不符合多元文明格局,排除D项。故选A项。
26.C
【详解】根据材料“到19世纪上半叶,西方主要国家的工业革命已逐渐完成”、“推动了传统殖主义的转型”、“让位于对市场和原料产地的占有和开发”及所学知识可得,欧洲列强加紧了殖民扩张,许多国家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工业革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C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比较,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未强调殖民活动对殖民地带来的具体消极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27.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后半叶,英国最终控制了埃及的苏伊士运河,象征着非洲本土水权旁落,D项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的大多数地区沦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排除A项;“摧毁了”说法绝对,排除B项;股权的变动不属于生产组织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
2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重视在殖民地修建铁路,这一举措有助于其迅速往来各地,从而更方便其在殖民地的统治和经济侵略,因而其目的是为其殖民扩张与经济掠夺服务,A项正确;英国在殖民地修建铁路有助于传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观念,但这是客观影响,而非主观目的,排除B项;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结束,第二次工业革命尚未开始,其修建铁路并未为工业革命创造便利交通条件,排除C项;资本输出开始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当时尚未开始,排除D项。故选A项。
29.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和影响题。时空是1900年以后(世界)。据材料“荷属东印度、马来亚、法属印度支那、暹罗、缅甸、英属北婆罗洲和沙捞越生产了世界上全部的橡胶和一半以上的锡”,可知东南亚成为世界最重要的橡胶和锡的产地,导致当地经济结构日益单一,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D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是新航路开辟之后,排除A项;促进东南亚经济的持续增长,“持续”表述不对,排除B项;材料未能体现美国主导国际经济秩序,排除C项。故选D项。
30.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对于英、德、意对拉美的委内瑞拉的打击,“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公开出面干涉,并强迫英、德、意接受美国的仲裁”,可知美国将拉美视为美国的势力范围,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棒政策”的对象是拉美国家,而材料中美国针对的对象是欧洲国家,排陈B项;材料仅涉及委内瑞拉一国的债务问题,不能说各国面临严重形势,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世界的中心依然在欧洲,排除D项。故选A项。
3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2年8月29日(英国和德国)。根据材料可知,从漫画内容看,英国卷入争斗,无力解决困局,希望美国插手,反映了一战后英国实力地位下降和欧洲的困局,D项正确;《凡尔赛条约》本身就是协约国对一战后欧洲体系的规划,排除A项;B项叙述绝对化,从时间上看,协约国与德国的矛盾还未到不可调和的地步,从史实看在这段时期还有一定妥协,排除B项;一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积极扩张,中立主义政策是在20世纪30年代面对欧洲法西斯的侵略的政策,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3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9年(世界)。材料“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殖民地实行委任统治”,最终成为“英法等国管理”,说明委任统治成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工具,C项正确;委任统治没有实现殖民地民族独立的要求,促使世界殖民体系瓦解,排除AB项;委任统治是变相的殖民统治,不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排除D项。故选C项。
3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后的世界。根据材料“参加和会的代表”“初来巴黎时”并结合所学可知是巴黎和会,材料“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则体现了巴黎和会后建立的国际新秩序比旧秩序还要纠缠不清,说明巴黎和会后的国际秩序并不稳定,不能给欧洲带来持久和平,D项正确;巴黎和会的巨头之一便是法国,巴黎和会压制了德国,法国不仅收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还获得了巨额赔款,从中受益颇大,排除A项;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巴黎和会分赃不均,加上对德处置有着不同的态度,战胜国之间矛盾重重,排除B项;凡尔赛体系压制德国的做法,加剧了德国的复仇情绪,为二战爆发埋下伏笔,故“化解了战争双方的冲突”的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34.D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范围为一战后(世界)。《凡尔赛条约》没有消除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而且引发德国强烈的复仇情绪,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D项正确;《凡尔赛条约》属于国际条约,其并未引发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排除A项;《凡尔赛和约》并未直接针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排除B项;《凡尔赛条约》一定程度上维系了世界殖民体系,排除C项。故选D项。
3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9年(世界)。据题意并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和会的席位分配体现了帝国主义国家推行以实力为基础的强权外交,国家实力影响话语权,说明弱国无外交,A项正确。中国只有两个席位,说明中国国际地位低,排除B项;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排除C项;在会上中国提出了正义要求,排除D项。故选A项。
3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后(世界)。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一战后,列强表面上纷纷赞同“持久和平”,实际上却矛盾重重,强调各自的利益,讽刺了凡尔赛体系的和平基础十分脆弱,C项正确;材料没有揭示战后殖民扩张方式改变的信息,排除A项;据所学,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排除B项;漫画的主旨是揭示各国的矛盾和斗争,并非赞扬国际社会达成了和平的共识,排除D项。故选C项。
37.C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巴黎和会规定了每个民族都享有建立主权国家的权利,即民族自决的原则,但在划分主权国家疆域时未考虑实际情况,导致新成立的民族国家包含其他民族,也就是民族自决的原则并未真正得到落实,有些民族没有实现建立主权国家的权利,由此可知民族自决原则未得到真正落实,C项正确;二战后成立了较多民族国家,不能说明英、法按照自己的意图瓜分世界,排除A项;题干中涉及新成立的民族国家存在内部的矛盾,如捷克斯洛伐克内部苏台德地区的德意志人问题,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民族自决原则没有真正实现,没有体现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发生了动摇,排除D项。故选C项。
38.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原因题、影响题。时空是:1919年世界。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战胜国在处理德国问题上矛盾重重,法国的目的是削弱乃至肢解自己的宿敌德国,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英国不希望欧洲大陆出现法国独霸的局面,因此不同意过分削弱德国,反映大国霸权战略的不同,B项正确;一战后《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严厉制裁激发了战后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情绪,而材料所述为严厉制裁德国和不过分削弱德国两种意见的冲突,排除A项;材料体现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体现凡尔赛体系的不稳定性,排除C项;一战结束后不久,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再次出现高潮,与凡尔赛体系维持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掠夺与压迫有关,与材料所述对德国的处置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B项。
3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巴黎和会后(世界)。据材料得出主要结论:一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上,英法美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矛盾重重,法国力图削弱德国,而英国担心法国过分强大,支持德国来牵制法国,美国则企图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但又遭到英法抵制,这些反映出凡尔赛体系内部矛盾重重,C项正确;欧洲彻底丧失其优势地位是在二战结束之后,排除A项;巴黎和会是一次分赃会议,主要表现为英法美等国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凡尔赛体系下矛盾重重,而一战后世界秩序确立的标志是华盛顿会议的召开,排除D项。故选C项。
4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19年的世界。根据材料“1919年5月13日的漫画《和平与未来的炮灰》”及所学可知,反映的是巴黎和会上战胜国惩罚战败国德国的场景,结合所学可知,《凡尔赛和约》对战败国进行了严厉的制裁和限制,但却没有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作者通过漫画意在表达对下次战争可能爆发的担忧,认为巴黎和会并没有解决欧洲战后和平问题,B项正确;材料并不是强调国联的不公正性,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项;华盛顿会议揭露了美国称霸世界野心,排除C项;此时德国还未形成法西斯主义,1934年希特勒建立起集权统治的法西斯体制,排除D项。故选B项。
4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1998年(美国、日本、英国、德国、苏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首先从1950年的起点看,英国的起点最高,苏联不如德国,当时日本经过二战破坏,经济还没有腾飞,在这四个国家中最低;从发展曲线趋势看,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改变削弱日本的政策,扶植日本成为对抗社会主义的阵地,日本经济开始起飞,20世纪60-70年代,日本经济跃居世界第二,德国经济和日本有相同点,从各曲线的后段看,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经济困难,德国统一,东德地区拉低了平均值,日本经济正处于高峰。由此可以判断,甲是日本,乙是苏联,丙是德国,丁是英国,D项正确;图中甲是日本,ABC项不符合材料,排除ABC项。故选D项。
42.B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材料反映了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其成员国均为发展中国家,团结一致,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要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一股新兴的政治力量,冲击着当时的美苏两极格局,凸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故选择B项。
考点:本题以《七十七国联合宣言》为切入点,考查学生从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基本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
点评:关于不结盟运动,除了文字型选择题进行命题外,还以图片型选择题进行命题。当然,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冲击了两极格局,是20世纪60年代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之一,因此,把其放这一背景中以材料题的形式进行命题也有是可能的。
4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类题目,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世界。根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以来,广大发展中国家以及日本、欧共体所占世界生产总值百分比不断增加”可知,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和西欧、日本在世界的经济影响力不断增强,这有助于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发展,A项正确;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信息,排除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D项。故选A项。
44.D
【详解】材料中,法国改善了和苏联的关系,并且与中国建交,这些举措都是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反映出资本主义阵营出现了分化,D项正确;法国与苏联、中国仍是不同意识形态,法国价值观并未发生变化,排除A项;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4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2年。漫画中象征英联邦的骆驼试图穿过欧洲共同市场的针眼,而其驼峰——标有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字样,英联邦国家很难穿过针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英国不肯放弃与原殖民国的关系,试图维护其原宗主国的利益,这都与欧洲共同体的利益相背离,同时美国希望利用德、法来削弱英国实力,促使英国难以加入共同体,B项正确;1973年英国正式加入欧共体,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出对国际安全的影响,排除C项;漫画主要反映了英国的对外政策对欧洲一体化的影响,而非两极格局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4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60—1980年,美国、欧共体、日本工业生产占世界比重的变化,反映出冷战中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逐渐形成三足鼎立,即多极化趋势出现并有所加强,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并非欧洲统一市场对经济的刺激,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信息,排除C项;据所学,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经济霸主地位虽有动摇但未丧失,排除D项。故选B项。
47.C
【详解】根据题干在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伴随着日本经济的快速崛起,在工业方面与美国的竞争加剧,甚至在当时有人提出日本“威胁论”,由此可见,日本的崛起危及到美国利益,C项正确;题干体现了美日之间的贸易摩擦,不能说明美日关系持续恶化,排除A项;题干体现的是美日经济摩擦和日本对美国利益的威胁,并非科技革命加剧国际竞争,排除B项;关贸总协定旨在削减关税,与日本对美国的经济威胁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4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8年(美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材料内容反映了美国对日本贸易上采取不公平措施,以“减少美国产品进入日本市场的阻力”,这本质上反映出日本经济的发展对美国经济霸权造成了冲击,B项正确;美日同盟一直没有破裂,排除A项;多极化趋势出现是在20世纪60、70年代,排除C项;任何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均是维护自身国家的国家利益,材料无法体现日本国家社会职能的强化,排除D项。故选B项。
49.C
【详解】二战结束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法国戴高乐拒绝美国和苏联的计划、条约,反映法国外交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对两极格局的冲击,C项正确;资本主义阵营逐渐分化,而非瓦解,排除A项;20世纪六十年代,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关系紧张,而且材料中并未提到苏联和西方的关系,排除B项;法国的做法是为了摆脱美苏的影响,维护本国利益,这不属于民族利己主义,排除D项。故选C项。
50.A
【详解】根据材料“在世界所占份额”、“年均增长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信息可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优势,第三世界国家中石油出口国更有优势,从而得出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A项正确;“绝对优势地位”的表述过重,排除B项;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排除C项;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运动的召开,标志第三世界国家兴起,成为新兴力量,排除D项。故选A项。
5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0、1991、2002年(阿根廷)。根据材料可知,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阿根廷农业占比低,不稳定;工业占比不高,不断下降,这说明制造业不行;服务业占比不断增加。根据所学知识,阿根廷金融业并不发达,综合看阿根廷经济结构问题严重,经济出现很大问题。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阿根廷中产阶级萎缩,收入低的边缘阶层增加较多,说明社会经济出现了问题。由上可以推知,阿根廷会出现政治危机,A项正确;阿根廷不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员,排除B项;根据孤证不立原则,仅凭阿根廷一个国家的情况不能说明“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趋势”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的必要性”,排除CD项。故选A项。
52.A
【详解】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过度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因此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较为严重,A正确;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在发展中充分考虑了本国国情,排除B;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的发展得益于当时经济秩序,排除C;金融危机对国家经济的打击和国内贫富差距无关,排除D。
53.B
【详解】依据材料图示可以看出,沙特经济的发展好坏跟国际油价的浮动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经济机构比较单一,B项正确;“摆脱”表述错误,排除A项;打破国际经济旧秩序不是首要任务,排除C项;“主导”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5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20世纪80年代(世界)。根据材料“阿根廷、尼加拉瓜等拉美国家在石油危机爆发后,迫于经济结构性矛盾的压力,选择了进口替代模式,大举外债以发展国内工业,导致债务加剧,经济岌岌可危”可知,石油危机爆发后,拉美国家制定了错误政策,导致债务危机爆发,A项正确;材料强调拉美国家的发展依赖进口,而不是宗主国,排除B项;拉美国家选择进口替代模式,说明并不排斥经济全球化,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拉丁美洲的管理模式,无法说明缺乏科学管理,排除D项。故选A项。
55.D
【详解】根据材料,1961年美国、联邦德国、美洲开发银行对玻利维亚出资修复其矿业公司,但导致其国内动荡,并以此干涉该国内政,这是以经济手段争霸的体现,D项正确;大棒政策的提出和实施是在20世纪初,排除A项;美国、联邦德国与玻利维亚之间的关系与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对峙不同,排除B项;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排除C项。故选D项。
5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冷战结束后。据题干材料可概括主要结论: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风暴主要是由于国际金融资本投机炒作。结合所学可知,冷战结束后国际经济秩序仍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国际经济秩序,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金融势力可以利用这一优势来危害发展中国家,因此C项正确;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风暴主要是由于国际金融资本投机炒作,不是各国经济繁荣导致的,排除A项;东南亚国家的风险意识和安全机制缺乏只是原因之一,主要是国际金融资本投机炒作所致,排除B项;国际货币金融炒作是旧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弊端所致,而经济全球化是加重了金融风暴的影响力,排除D项。故选C项。
57.D
【详解】材料中,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在投资、外债和对外贸易三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的年剥削量为240亿美元左右。”、80年代后期 “每年榨取的垄断利润至少为2500-3000亿美元”体现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国际经济秩序并不公正,反映了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亟待建立,D项正确; 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B项和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C项说法错误,“摒弃”一词太绝对,排除C项。 故选D项。
58.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和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拉美国家)。据材料“拉美国家……大举外债发展国内工业,外债总额在80年代初便超过3000亿美元”,可以看出走上民族独立的拉美国家,通过大举外债,来发展本国工业,随着外债总额的增加,其国家的经济失控风险也在加大,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新兴发展中国家遇到的问题,并未提及挑战美元霸权,且也无力挑战美元霸权,排除A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失控,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会严重影响国际经济秩序的稳定,但无法得出国家秩序的公正化,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并不是社会信息化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5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至二战后(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随着拉美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拉美国家逐渐增强其经济的独立性,但在初级产品生产和工业发展等方面仍依赖于外国资本,反映了拉美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长期处于依附地位,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拉美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因此也不能得出“初级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强调拉美国家经济发展依赖于外国资本,未体现自然资源条件的制约,排除B项;材料强调拉美国家经济发展依赖于外国资本,并未体现政府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
60.C
【详解】根据材料“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以及不平等的贸易关系”可知,该报告从历史角度分析了拉美地区落后的原因,根据材料“而资本积累恰恰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的首要动力”可知,该报告认为拉美国家因为缺少资本积累而缺乏工业化动力,这从现实角度分析了拉美国家落后的原因,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冷战对拉美发展的影响,排除A项;此项说法是对该报告的误读,且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西方国家应承担的义务,排除D项。故选C项。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山东省高中名校2024届高三12月统一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