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6题,48分)
1. 考古探明陶寺遗址的中期城址约280万平方米,呈典型的“回”字形,具备双城制结构,分布有宫殿区、大型礼制建筑、手工业区、王陵区、仓储区、普通居民区等,功能齐备。陶寺的观象台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观象台,这与《尚书·尧典》中尧“观象授时”的记载相符。这可以用于研究当时( )
A. 形成了发达的公共权力 B. 黄河流域文明处于领先的地位
C. 农耕文明呈现多元一体 D. 陶寺遗址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陶寺的都城制度、礼制建筑制度、丧葬制度、礼乐制度、天文历法制度等表明陶寺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制度文明,已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D项正确;距今约4500~3900年的陶寺遗址,当时国家尚未正式形成,而发达的公共权力是随着国家产生而产生的,排除A项;材料虽然述及了陶寺的都城制度、礼制建筑及“陶寺古观象台”的有关情况,但是并没有与中国境内其他地区进行对比,也就不能得出“黄河流域文明处于领先的地位”的结论,排除B项;单一的文化遗产无法体现“农耕文明的多元一体”,排除C项。故选D项。
2. 白居易有诗云:“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压榨)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延缓)。……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抑制苛捐杂税是两税法改革的题中之意
B. 缴纳实物是唐代赋税征收的重要形式
C. 吏治败坏对冲了赋税制度改革的部分成效
D. 两税法的严格执行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反向题。时空范围为唐代(中国)。根据材料,白居易认为在税外加征其他物品,实际操作中存在官吏贪污勒索的现象,加重了百姓负担。整体而言,白居易对于两税法实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持批评态度,因此D项认为两税法执行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与白居易的立场不符,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说明,白居易认为制定两税法的出发点是好的,抑制苛捐杂税是两税法改革的题中之意,A项解读准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根据材料“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延缓)。……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可知,两税法征收的是实物,说明缴纳实物是唐代赋税征收的重要形式,B项解读准确,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压榨)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是白居易对于两税法实行过程中出现弊端的真实描述,即吏治败坏对冲了赋税制度改革的部分成效,C项解读准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3. 下列有关“良知”内容的阐述,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来源 内容
《孟子·尽心上》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王文成公(王阳明)全书》 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所谓良知。
《明儒学案》卷12《郎中王龙溪先生畿》(王阳明的弟子) 信得过良知时,独来独往,如珠之走盘,不待拘管,而自不过其则也。
李贽《焚书》卷3《童心说》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更说什么“六经”,更说什么《语》《孟》乎?……然则“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
A. 传统儒家思想一脉相承 B. 儒家思想的创新性发展
C. 阳明心学衍生出思想解放 D. 李贽与陆王心学思想一致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如珠之走盘,不待拘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守仁和王畿认为“良知”就在每个人心中,就是“天理”,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有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具有思想解放倾向,根据材料“‘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鼓也,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贽反对以儒家经典和孔孟之言为绝对权威,反对教条,提倡个性解放,冲击了传统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创新性发展,B项正确;王阳明、李贽的思想是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批判与发展,而并非是一脉相承,排除A项;阳明心学衍生出思想解放并不能涵盖材料主旨思想,排除C项;李贽否定孔孟权威,与陆王心学不同,排除D项。故选B项。
4. 明初以前,向朝廷进贡茶是将采摘的茶叶制成茶饼,后来改为进贡茶芽。江西的茶农精心研究,制出了如铅山县河口镇的“河红”,婺源县的“婺绿”、义宁州的“宁红”等名茶,使江西茶成为国内外市场上的抢手货。材料说明了明初
A. 商品经济发展促进茶业繁荣 B. 江西制茶技术进步
C. 制茶业出现生产关系的变革 D. 江西是制茶业中心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材料主要说明明初江西地区改进制茶技术,由之前将采摘的茶叶制成茶饼,到后来改为进贡茶芽,研究出许多名茶,使得江西茶叶成为国内外市场上的抢手货,这体现了江西制茶技术进步,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商品经济发展与制茶业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中只涉及制茶技术进步,没有涉及生产关系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并不能说明江西是制茶业中心,排除D项。
5. 中国近代史上,梁启超提出了“大民族主义”的主张,认为:“吾中国言民族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者。小民族主义者何 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 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诸族是也。”由此可知,其主张意在( )
A. 传播西方近代民族思想 B. 抨击中国传统的民族观
C. 唤醒国人爱国主义意识 D. 增强维新变法的影响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材料所示为近代政治家梁启超对近代民族主义的论述,材料“大民族主义者何 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诸族是也”表明他推崇爱国主义的民族主义,其主张契合了近代民族危机日益加重的社会现实,意在唤醒国人的爱国主义意识,C项正确;材料信息与西方近代民族思想无关,排除A项;“大民族主义”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中国传统民族观,体现统一等思想内核,且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具体的时间,有可能其提出这一观点晚于维新变法,因此增强维新变法的影响力无从得出,排除D项。故选C项。
6. 1927年11月,海丰县、陆丰县相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通过开展土地革命、加强党组织建设,支援工农革命军作战,苏维埃政权不断巩固。海陆丰政权的实践活动( )
A. 标志中国革命重心开始向农村转移 B. 粉碎了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C. 为党的根据地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D. 证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正确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1927年(中国)。据材料,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中国共产党人在海陆丰建立苏维埃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加强党组织建设,支援工农革命军作战。相关探索和实践为后来党的农村根据地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C项正确;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排除A项;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的“围剿”主要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建立以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这个过程中工农武装割据理论逐渐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
7. 如图为中共革命活动在不同时期地理特征,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革命中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B. 中共依据革命形势变化调整工作策略
C. 地理环境影响国共对峙局面 D. 土地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0—1945年(中国)。据材料可知,1920-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部分重要活动地点先由北京、上海转移到长沙、广州;1927-1945年根据地由南方转移到北方。结合所学知识,1919年五四运动为中共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1923年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确定国共合作,开展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但都因为中心城市敌人势力太过强大,起义军损失严重。毛泽东等共产党人,从中国实际出发,总结经验教训,放弃攻打城市,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入农村。1935年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后,中共以延安为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抗日战争时期,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活动范围的转变都是由革命形势决定的,B项正确;红军长征后,根据地由南方转移到北方,排除A项;国共对峙时期为1927-1937年,与材料的时期变化不符,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中国民主革命中心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8. 读下图,判断下列关于农村基层治理阶段特征描述,符合1949—1952年情形的是( )
新中国农村基层治理变革的“三权—三制”框架结构
A. 政权下沉、治权吸纳、地权归农 B. 政社合一、治权统合、产权总有
C. 乡政转型、村民自治、“两权”分离 D. 党建引领、治权协同、“三权”分置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新中国农村基层治理变革的‘三权—三制’框架结构”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了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土地,出现了政权下沉、治权吸纳和地权归农的情形,A项正确;产权总有是在1953年开始的三大改造以后,排除B项;村民自治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情形,排除C项;1949年到1952年,农民获得土地,拥有使用权和所有权,“三权”分置的说法有误,排除D项。故选A项。
9. 1978年12月28日,国务院颁布了修订后的《发明奖励条例》,图3所示为其中第六条规定的内容(画线部分表示该条目与1963年颁布的原文的主要差异)。这可用于说明( )
第六条:对发明的奖励要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实行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而以精神鼓励为主的原则。 发明项目按它的作用意义大小划分为四等奖励,各等奖励如下:
奖励等级 荣誉奖 奖金
一 发明证书及奖章 一万元
二 发明证书及奖章 五千元
三 发明证书及奖章 二千元
四 发明证书及奖章 一千元
A. 科技领域尚未实现拨乱反正 B. 科学家财产权缺乏法律保护
C. 科技发明是国家的集体财富 D. 国家对精神文明导向的重视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8年(中国)。据题干信息可知,此时刚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久,而国务院修订后的《发明奖励条例》却依然要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以精神鼓励为主,由此可知科技领域还尚未实现拨乱反正,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科学家的财产权保护问题,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科技发明的归属问题,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精神文明建设的事项,排除D项。故选A项。
10. 在耶路撒冷一个古代城市废墟中,发现了产于埃及的各种象牙制品和其他制品;在腓尼基,发现属于埃及的器皿、獅身人面像等制品;在埃及的贝尼哈桑的墓画中,画有37个亚细亚人在部落领袖的率领下来到埃及的情景。这可以佐证( )
A. 地中海沿岸各地区之间贸易较发达 B. 地中海沿岸文明发展处于领先地位
C. 埃及与其他地区文明交流较为广泛 D. 经贸交流促进古埃及文明融合创新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根据材料“发现了产于埃及的各种象牙制品和其他制品”“发现属于埃及的器皿、獅身人面像等制品”等可知,古代埃及的象牙制品等出现于古代西亚和腓尼基地区,而埃及也出现了西亚地区的信息,体现了埃及与其他地区文明交流较为广泛,且涉及范围较广,C项正确;材料仅埃及与西亚地区有贸易往来,整个地中海的贸易情况无从得出,排除A项;材料没有说明其他地区的文明情况,“领先地位”无从得出,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文明交流,并未说明埃及文明创新的地方,排除D项。故选C项。
11. 在中古时期,西欧文学艺术创作的很多素材来自《圣经》中的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6–7世纪,唯一有文化的人是教士,唯一的精神生活在修道院;756年,加洛林王朝君主丕平建立“教皇国”,欧洲逐渐形成了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这些现象反映了( )
A. 教会控制中古西欧社会的一切权力 B. 中古时期西欧政治的黑暗和腐朽
C. 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占有特殊地位 D. 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西欧。根据材料“西欧文学艺术创作的很多素材来自《圣经》中的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唯一的精神生活在修道院”可知,中古西欧人民的文化生活等与教会息息相关,且在政治领域教会也有一定的地位,体现了中古西欧基督教会占有特殊地位,C项正确;“一切权力”说法错误,与材料“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不符,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西欧教会的地位,并未说明教会的腐朽和黑暗,无法体现中古西欧的黑暗和腐朽,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宗教戒律,排除D项。故选C项。
12. 847年,西法兰克王国颁布《麦尔森法令》:“每个自由人必须按照他的意愿从我们或我们的忠臣中,选择一个领主 如无正当理由任何人都不得离开他的领主 我们要把权利赐给我们的忠臣们,而且我们决不愿对他们做任何违反理性的事。”这表明该王国( )
A. 封建化程度加深 B. 试图抑制市民流动 C. 王权进一步强化 D. 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847年(西法兰克王国)。根据材料“每个自由人必须按照他的意愿从我们或我们的忠臣中,选择一个领主 如无正当理由任何人都不得离开他的领主 我们要把权利赐给我们的忠臣们,而且我们决不愿对他们做任何违反理性的事。”并结合所学可知,《麦尔森法令》中的规定揭示了中世纪封建制度层层分封的特征,8世纪,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把土地有条件地分封给贵族,赐地的人成为封君,封君保护封臣,国王以下各级封建主,通过层层分封,形成了不同等级的封建主,每个封君可以管辖自己的封臣。这加速了封建化进程,形成了金字塔式的、依次互为主从的封建等级制度,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庄园经济下农民的情况,未体现市民的流动,排除B项;中世纪王权强化的表现有利用各种方式将权力集中在君主个人手中,统一国家,削弱贵族和教会的权力,统一全国法律和经济制度,集中财政权力,建立保障王权的常备部队等国家机器等,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公元843年,法兰克王国骤然分裂,西欧陷入乱战,分化为诸多王国,且再也没有走向统一,排除D项。故选A项。
13. 观察如表,从近代化的角度看,此现象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影响是( )
西班牙、葡萄牙从美洲掠夺 1521~1544 年间每年平均 1545~1560 年每年平均
黄金 2900 公斤 5500 公斤
白银 30700 公斤 246000 公斤
A. 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 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C. 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 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从近代化角度看,西班牙、葡萄牙抢掠美洲大量黄金和白银,会造成本国货币贬值,物价上涨,使依靠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领主地位下降,冲击本国封建生产关系,B项正确;材料不足以证明西班牙、葡萄牙确立世界霸主地位,排除A项;16世纪世界市场中心在大西洋沿岸,排除C项西班牙、葡萄牙没有发生工业革命,排除D项。故选B项。
14.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法国各种类型的宪法频繁更迭。有的空有美好设计却只是一纸文本,如1793年宪法;有的则被视为共和体制宪法的倒退,如1795年宪法;有的则被视为拿破仑加强权力的工具,如1799年宪法、1802年宪法、1804年宪法等。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 启蒙运动的深刻影响 B. 工业革命的蓬勃开展
C. 各派政治力量的角逐 D. 大陆法系的不断完善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的法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法国各种类型的宪法频繁更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处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各种政治力量角力不断,法国的政体也几经转换,由此出现各种类型的宪法,C项正确;这些宪法中,有的属于历史倒退,是对启蒙运动精神的反叛,排除A项;18世纪末,法国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排除B项;这些不同类型的宪法的出现,不是由大陆法系的发展所决定的,排除D项。故选C项。
15. 棒球有美国国球之誉。1888年到1889年,芝加哥队与美国联队在为期半年的环球之旅中共举行了53场比赛,足迹遍及欧、亚、非。环球巡演( )
A. 有助于扩大美国国际影响力 B. 创新了国家民间交往方式
C. 是“门罗宣言”的生动体现 D. 意在提升美国的国际地位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正向题、影响题、目的题。时空范围为1888年到1889年(美国)。据材料,棒球被誉为美国国球,美国棒球队的环球巡演展现了美国体育文化,扩大了美国的影响力,A项正确;美国棒球队巡演是借助体育进行国家间的文化交流,这一方式并非是这一时期美国的独创,排除B项;美国19世纪初提出的“门罗宣言”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幌子,反对欧洲国家再在美洲夺取殖民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棒球巡演向欧、亚、非展示了美国体育文化,扩大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国际地位的提升关键因素在于本国综合国力,排除D项。故选A项。
16. 1921年列宁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指出,征税以后的全部余粮,农民可以自由周转,并且可以发展小私有经济。他认为这种小私有经济“也就是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无可争议的真理”,“而这种发展在有着千百万小生产者存在的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由此可见,列宁( )
A 主张建立资本主义经济模式 B. 极力维护农民根本利益
C. 基于苏俄国情发展国民经济 D. 否定了农业集体化模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1年苏俄。据材料信息可知,列宁根据苏俄当时的实际情况,主张发展小私用经济,这说明列宁基于苏俄国情发展国民经济,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的目的是通过发展主国民经济来巩固苏维埃政权,而不是建立资本主义经济模式,排除A项;“极力维护”无法从材料中体现,材料主要反映了苏俄基于国情发展国民经济,排除B项;农业集体化模式出现于斯大林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二、材料题(共4大题,52分)
17.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孝文帝继承(冯)太后遗志,模仿汉朝礼仪,做明堂、建太庙、正祀典、迎春东郊、亲耕籍田,祭祀舜、禹、周公,孔子,养国老、庶老,允许群臣守三年之丧。太和十五年(491年),孝文帝仿照汉人官制,大定官品,考核州、郡官吏,在考课诏中规定: “二千石官吏考在上上的,试充四品将军,赐乘黄马一匹:考在中上的,委任五品将军:考在上下的赐给衣服一套。”同年冬天,设太乐官,议定雅乐;命中书监高闾与乐官讨论古乐,依据儒家六经,参照各国音乐志,制定声律。太和十六年一月,颁布五品诏;四月,颁布新律令,废除了北魏初年残酷的辗刑(车裂)、腰斩,把夷五族、夷三族等酷刑加以降等,夷五族降止同祖,夷三族降止一门,门诛降止本身。
——摘编自白至德《大分裂·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
材料二 从1933到1940年,罗斯福进行了美国史无前例的政府主导改革项目,把联邦政府的角色转变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进行规划、支出、干预,甚至尝试公有制。经济复兴计划对金融市场、农业和工业重点领域展开整治。此外,国家复兴管理局和公共事业振兴署兴办重大公共工程项目和日用品生产,采购过剩农产品,并以工代赈,刺激消费和生产。政府还在所有制方面进行改革,1933年成立的田纳西河谷管理局是对新型所有制的大胆尝试,该机构成为实施区域计划经济和商业管理的重要机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先河。
——摘编自王晓东《罗斯福新政——一场自由派主导的保守改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
(2)结合材料二、从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结合所学,运用唯物主义史观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
(3)结合以上材料,从改革的成效角度概括古今中外改革的有益启示。
【答案】17. 措施:仿效汉朝,重建礼乐制度;学习中原,建立封建官僚和考核制度;完善法律制度,减轻刑罚。
18. 特点:国家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与调节。影响: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先河。原因: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现代科技进步。
19. 启示:改革可以推动民族交融,国家统一;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合理的改革应持续深化。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北魏时期(中国)。措施,根据材料一“模仿汉朝礼仪,做明堂、建太庙、正祀典、迎春东郊、亲耕籍田,祭祀舜、禹、周公,孔子,养国老、庶老,允许群臣守三年之丧”可知措施是仿效汉朝,重建礼乐制度;根据材料一“孝文帝仿照汉人官制,大定官品,考核州、郡官吏”可知措施是学习中原,建立封建官僚和考核制度;根据材料一“颁布新律令,废除了北魏初年残酷的辗刑(车裂)、腰斩,把夷五族、夷三族等酷刑加以降等,夷五族降止同祖,夷三族降止一门,门诛降止本身”可知措施是完善法律制度,减轻刑罚。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世界)。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罗斯福进行了美国史无前例的政府主导改革项目,把联邦政府的角色转变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进行规划、支出、干预,甚至尝试公有制”可知特点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与调节。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二“该机构成为实施区域计划经济和商业管理的重要机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先河”可知影响是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先河。第三小问原因,从政府政策角度分析原因是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从科技角度分析原因是现代科技进步。
小问3详解】
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启示,从国家统一角度分析启示为改革可以推动民族交融,国家统一;从生产力角度分析启示是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从改革的纵向角度分析启示是合理的改革应持续深化。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吉林机器局,又称为“东局子”,是东北第一家近代化工厂。其旧址位于吉林市昌邑区松江东路11号。19世纪70年代末,中俄两国因交收伊犁问题关系日趋紧张,东北边疆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清政府于1880年委派钦差大臣吴大澄前往吉林帮办防务。由于当时东北地区所需的军火都由内地调拨,一有战事很难应急,且“道远费繁,终非长策”。1881年,吴大澄奏请清政府在吉林省城兴建工厂制造军火,清政府于当年允准,吉林机器局遂于1881年开始筹办,1883建成并正式生产。机器局的设备先进,种类齐全,并且配套有附属学校。机器局在当时拥有东北地区最先进的机器设备和技术,生产了大量新式弹药。1900年,机器局毁于战火。2007年6月,机器局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吉林市政府已在机器局旧址建立了工业博物馆,原来的工业建筑遗存得以保护并有了新的功能。
——摘编自孙华、李业巍:《从档案史料看吉林机器制造局的兴衰及其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吉林机器局得以创办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吉林机器制造局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
【答案】(1)背景:洋务运动的开展;东北地区的边防压力增大;加强东北地区防务的需要;有识之士的倡导(答出3点即可)
(2)价值:可以研究洋务运动在东北的发展以及近代抗击外来侵略的相关史实,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体现了城市的厚重历史底蕴,提升市民的自信;是工业文明在吉林发展的历史见证,为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提供历史借鉴;作为历史文化资源,可以开发为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
【解析】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70年代末以后的中国。据材料“19世纪70年代末,中俄两国因交收伊犁问题关系日趋紧张,东北边疆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并结合所学可得,这一时期洋务运动正在进行,东北边疆受到了沙俄威胁,东北地区的边防压力增大,故要加强东北地区的防务;根据材料“清政府于1880年委派钦差大臣吴大澄前往吉林帮办防务。由于当时东北地区所需的军火都由内地调拨,一有战事很难应急,且‘道远费繁,终非长策’” 可得,在有识之士的倡导下,吉林机器局得以创办,加强了东北地区防务。
(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得,本题应从史料研究价值、城市历史价值、历史借鉴及开发等几个角度展开,首先,吉林机器局因边防安全得以创办,因此可以研究洋务运动在东北的发展以及近代抗击外来侵略的相关史实,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再者,它可以增强城市底蕴,提升市民自信;最后,它作为历史的见证,通过开发可形成旅游景点,将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10月,英国卫生大臣贝文就主张彻底改革地方管理体制,维护城乡的均衡发展。他设想把城镇区和乡村区结合起来,建立238个当局,其中2/3人口在15万及以下,确保绝大多数人居住在离行政中心10英里的范围内,极少人超过20英里距离。这个想法没有成为现实,直到1972年地方政府法,才废除了原来的1086个城镇区和乡村区,而设立了296个区。在各个都市郡下基本上都设立都市区,在非都市郡下则设立非都市区。到90年代,郡和区都为单一当局所取代,通常包含城市和乡村地区,从而把乡村腹地与城镇中心联结起来衡发展的基本事实。
——据陆伟芳《20世纪新格局:行政区划分与英格兰城市化的深度发展》
材料二 1978年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行,生产要素开始在城乡之间流动,“农转非”人数增多,改变了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局面,出现了城市人口逆流到农村的情形。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改革重心由农村转移至城市;同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明确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入集镇落户,户籍管理由指标控制向准入条件控制过渡;1985年公安部发布《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提出“农转非”内部指标定在每年万分之二;为引导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有序转移,公安部分别于1997年、2001年出台了《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和《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总体而言,1984—2001年中国城乡户籍壁垒出现一定程度的松动,很多中小城市基本放开了户籍制度,甚至有些大城市也悄然放松了落户限制。
——据郭君平《中国城乡关系的演进脉络、结构性失衡及重构方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与英国城乡关系发展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关系发生变化的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与英国城乡关系变化的认识。
【答案】(1)同:城乡均衡发展趋势加强;政府积极引导。
异:英国逆城市化趋势明显,城乡差别缩小。
中国政府政策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
(2)因素:党和政府工作重心的转移;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目标的提出。
(3)认识:城乡关系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因素。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城乡关系平稳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从国情出发,适时调整城乡关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同时,要发挥政府在城乡关系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的世界。第一小问同,“1949年10月,英国卫生大臣贝文就主张彻底改革地方管理体制,维护城乡的均衡发展。”与“‘农转非’人数增多,改变了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局面,出现了城市人口逆流到农村的情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乡均衡发展趋势加强;根据材料二“直到1972年地方政府法,才废除了原来的1086个城镇区和乡村区,而设立了296个区。”可知,政府积极引导。
第二小问异,根据材料一“到90年代,郡和区都为单一当局所取代,通常包含城市和乡村地区,从而把乡村腹地与城镇中心联结起来衡发展的基本事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逆城市化趋势明显,城乡差别缩小;根据材料二“1984 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改革重心由农村转移至城市;同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明确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入集镇落户,户籍管理由指标控制向准入条件控制过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政府政策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二“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改革重心由农村转移至城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和政府工作重心的转移;根据材料二“ 1978年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行,生产要素开始在城乡之间流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根据材料二“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根据材料二“1984—2001年中国城乡户籍壁垒出现一定程度的松动,很多中小城市基本放开了户籍制度,甚至有些大城市也悄然放松了落户限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目标的提出。
【小问3详解】
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一“1949年10月,英国卫生大臣贝文就主张彻底改革地方管理体制,维护城乡的均衡发展。”可知,城乡关系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因素。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城乡关系平稳健康发展;根据材料二“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改革重心由农村转移至城市”可知,要从国情出发,适时调整城乡关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根据材料二“ 国务院印发《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明确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入集镇落户,户籍管理由指标控制向准入条件控制过渡”可知,要发挥政府在城乡关系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16世纪至今约五百年的时间里,西方社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西方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如下的规律:思想启蒙带动科学进步,从而引发技术革命,进而促进社会发展,最终又产生新的思想启蒙。法国大革命的发生便与法国思想启蒙运动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是其直接结果,至此资本主义制度在法国确立。与西方不同,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是中国被迫走上近代化道路之后才开始的。辛亥革命是在20世纪对中国影响最为重大的事件之一,其具有政治革命和思想启蒙的双重意义。
——摘编自陈琛《探究中西方启蒙在社会发展转型中的作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答案】观点:近代中西方思想启蒙历程明显不同。
论证:西方是在独立自主的社会环境下,自主进行思想启蒙;而中国是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下,被动地学习西方,反思传统。西方是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所推动的;而中国则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极其有限,受各阶层爱国情绪主导的。西方主要是资产阶级推动,广大市民及部分贵族积极参与;而中国则是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等多个阶级和派别参与。西方主要是为了实现人的解放;而中国重在推动民族独立。西方是先进行思想启蒙,带动科学发展,从而引发技术革命,促进社会发展,最终又产生新的思想启蒙;而中国主要通过引进科学和技术革命成果,启蒙带有强烈“西化”色彩。西方启蒙运动推动了制度变革,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而中国思想启蒙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总之,近代中西社会状况不同,因此思想启蒙进程有明显差异。
【解析】
【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近代中国和西方。依据材料“在西方社会发展过程中,……思想启蒙带动科学进步,从而引发技术革命,进而促进社会发展,最终又产生新的思想启蒙。……与西方不同,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是中国被迫走上近代化道路之后才开始的”得出论点:近代中西方思想启蒙历程明显不同。论证:从社会环境,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程度,思想解放的任务以及对制度变革的影响等角度,分析近代中西方思想启蒙历程差异的原因。西方独立自主,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极其有限。西方主要是资产阶级推动,中国则是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等多个阶级和派别参与。西方主要是为了实现人的解放,而中国重在推动民族独立。西方是先进行思想启蒙,带动科学发展,从而引发技术革命,促进社会发展,最终又产生新的思想启蒙,中国主要通过引进科学和技术革命成果,启蒙带有强烈“西化”色彩。西方启蒙运动推动了制度变革,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中国思想启蒙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最后总结,得出近代中西社会状况不同,因此思想启蒙进程有明显差异。莆田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6题,48分)
1. 考古探明陶寺遗址的中期城址约280万平方米,呈典型的“回”字形,具备双城制结构,分布有宫殿区、大型礼制建筑、手工业区、王陵区、仓储区、普通居民区等,功能齐备。陶寺的观象台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观象台,这与《尚书·尧典》中尧“观象授时”的记载相符。这可以用于研究当时( )
A. 形成了发达的公共权力 B. 黄河流域文明处于领先的地位
C. 农耕文明呈现多元一体 D. 陶寺遗址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
2. 白居易有诗云:“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压榨)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延缓)。……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抑制苛捐杂税是两税法改革的题中之意
B. 缴纳实物是唐代赋税征收的重要形式
C. 吏治败坏对冲了赋税制度改革的部分成效
D. 两税法的严格执行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3. 下列有关“良知”内容的阐述,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来源 内容
《孟子·尽心上》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王文成公(王阳明)全书》 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所谓良知。
《明儒学案》卷12《郎中王龙溪先生畿》(王阳明的弟子) 信得过良知时,独来独往,如珠之走盘,不待拘管,而自不过其则也。
李贽《焚书》卷3《童心说》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更说什么“六经”,更说什么《语》《孟》乎?……然则“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
A. 传统儒家思想一脉相承 B. 儒家思想的创新性发展
C. 阳明心学衍生出思想解放 D. 李贽与陆王心学思想一致
4. 明初以前,向朝廷进贡的茶是将采摘的茶叶制成茶饼,后来改为进贡茶芽。江西的茶农精心研究,制出了如铅山县河口镇的“河红”,婺源县的“婺绿”、义宁州的“宁红”等名茶,使江西茶成为国内外市场上的抢手货。材料说明了明初
A. 商品经济发展促进茶业繁荣 B. 江西制茶技术进步
C. 制茶业出现生产关系的变革 D. 江西是制茶业中心
5. 中国近代史上,梁启超提出了“大民族主义”的主张,认为:“吾中国言民族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者。小民族主义者何 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 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诸族是也。”由此可知,其主张意在( )
A. 传播西方近代民族思想 B. 抨击中国传统的民族观
C. 唤醒国人爱国主义意识 D. 增强维新变法的影响力
6. 1927年11月,海丰县、陆丰县相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通过开展土地革命、加强党组织建设,支援工农革命军作战,苏维埃政权不断巩固。海陆丰政权的实践活动( )
A. 标志中国革命重心开始向农村转移 B. 粉碎了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C. 为党的根据地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D. 证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正确性
7. 如图为中共革命活动在不同时期的地理特征,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革命中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B. 中共依据革命形势变化调整工作策略
C. 地理环境影响国共对峙局面 D. 土地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
8. 读下图,判断下列关于农村基层治理阶段特征的描述,符合1949—1952年情形的是( )
新中国农村基层治理变革的“三权—三制”框架结构
A. 政权下沉、治权吸纳、地权归农 B. 政社合一、治权统合、产权总有
C. 乡政转型、村民自治、“两权”分离 D. 党建引领、治权协同、“三权”分置
9. 1978年12月28日,国务院颁布了修订后的《发明奖励条例》,图3所示为其中第六条规定的内容(画线部分表示该条目与1963年颁布的原文的主要差异)。这可用于说明( )
第六条:对发明奖励要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实行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而以精神鼓励为主的原则。 发明项目按它的作用意义大小划分为四等奖励,各等奖励如下:
奖励等级 荣誉奖 奖金
一 发明证书及奖章 一万元
二 发明证书及奖章 五千元
三 发明证书及奖章 二千元
四 发明证书及奖章 一千元
A. 科技领域尚未实现拨乱反正 B. 科学家财产权缺乏法律保护
C. 科技发明是国家的集体财富 D. 国家对精神文明导向的重视
10. 在耶路撒冷一个古代城市废墟中,发现了产于埃及的各种象牙制品和其他制品;在腓尼基,发现属于埃及的器皿、獅身人面像等制品;在埃及的贝尼哈桑的墓画中,画有37个亚细亚人在部落领袖的率领下来到埃及的情景。这可以佐证( )
A 地中海沿岸各地区之间贸易较发达 B. 地中海沿岸文明发展处于领先地位
C. 埃及与其他地区文明交流较广泛 D. 经贸交流促进古埃及文明融合创新
11. 在中古时期,西欧文学艺术创作很多素材来自《圣经》中的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6–7世纪,唯一有文化的人是教士,唯一的精神生活在修道院;756年,加洛林王朝君主丕平建立“教皇国”,欧洲逐渐形成了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这些现象反映了( )
A. 教会控制中古西欧社会的一切权力 B. 中古时期西欧政治的黑暗和腐朽
C. 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占有特殊地位 D. 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12. 847年,西法兰克王国颁布《麦尔森法令》:“每个自由人必须按照他的意愿从我们或我们的忠臣中,选择一个领主 如无正当理由任何人都不得离开他的领主 我们要把权利赐给我们的忠臣们,而且我们决不愿对他们做任何违反理性的事。”这表明该王国( )
A. 封建化程度加深 B. 试图抑制市民流动 C. 王权进一步强化 D. 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13. 观察如表,从近代化的角度看,此现象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影响是( )
西班牙、葡萄牙从美洲掠夺 1521~1544 年间每年平均 1545~1560 年每年平均
黄金 2900 公斤 5500 公斤
白银 30700 公斤 246000 公斤
A. 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 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C. 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 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14.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法国各种类型的宪法频繁更迭。有的空有美好设计却只是一纸文本,如1793年宪法;有的则被视为共和体制宪法的倒退,如1795年宪法;有的则被视为拿破仑加强权力的工具,如1799年宪法、1802年宪法、1804年宪法等。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 启蒙运动的深刻影响 B. 工业革命的蓬勃开展
C. 各派政治力量的角逐 D. 大陆法系的不断完善
15. 棒球有美国国球之誉。1888年到1889年,芝加哥队与美国联队在为期半年的环球之旅中共举行了53场比赛,足迹遍及欧、亚、非。环球巡演( )
A. 有助于扩大美国国际影响力 B. 创新了国家民间交往方式
C. 是“门罗宣言”的生动体现 D. 意在提升美国的国际地位
16. 1921年列宁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指出,征税以后的全部余粮,农民可以自由周转,并且可以发展小私有经济。他认为这种小私有经济“也就是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无可争议的真理”,“而这种发展在有着千百万小生产者存在的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由此可见,列宁( )
A. 主张建立资本主义经济模式 B. 极力维护农民根本利益
C. 基于苏俄国情发展国民经济 D. 否定了农业集体化模式
二、材料题(共4大题,52分)
17.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孝文帝继承(冯)太后遗志,模仿汉朝礼仪,做明堂、建太庙、正祀典、迎春东郊、亲耕籍田,祭祀舜、禹、周公,孔子,养国老、庶老,允许群臣守三年之丧。太和十五年(491年),孝文帝仿照汉人官制,大定官品,考核州、郡官吏,在考课诏中规定: “二千石官吏考在上上的,试充四品将军,赐乘黄马一匹:考在中上的,委任五品将军:考在上下的赐给衣服一套。”同年冬天,设太乐官,议定雅乐;命中书监高闾与乐官讨论古乐,依据儒家六经,参照各国音乐志,制定声律。太和十六年一月,颁布五品诏;四月,颁布新律令,废除了北魏初年残酷的辗刑(车裂)、腰斩,把夷五族、夷三族等酷刑加以降等,夷五族降止同祖,夷三族降止一门,门诛降止本身。
——摘编自白至德《大分裂·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
材料二 从1933到1940年,罗斯福进行了美国史无前例的政府主导改革项目,把联邦政府的角色转变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进行规划、支出、干预,甚至尝试公有制。经济复兴计划对金融市场、农业和工业重点领域展开整治。此外,国家复兴管理局和公共事业振兴署兴办重大公共工程项目和日用品生产,采购过剩农产品,并以工代赈,刺激消费和生产。政府还在所有制方面进行改革,1933年成立的田纳西河谷管理局是对新型所有制的大胆尝试,该机构成为实施区域计划经济和商业管理的重要机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先河。
——摘编自王晓东《罗斯福新政——一场自由派主导的保守改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措施。
(2)结合材料二、从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结合所学,运用唯物主义史观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
(3)结合以上材料,从改革的成效角度概括古今中外改革的有益启示。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吉林机器局,又称为“东局子”,是东北第一家近代化工厂。其旧址位于吉林市昌邑区松江东路11号。19世纪70年代末,中俄两国因交收伊犁问题关系日趋紧张,东北边疆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清政府于1880年委派钦差大臣吴大澄前往吉林帮办防务。由于当时东北地区所需的军火都由内地调拨,一有战事很难应急,且“道远费繁,终非长策”。1881年,吴大澄奏请清政府在吉林省城兴建工厂制造军火,清政府于当年允准,吉林机器局遂于1881年开始筹办,1883建成并正式生产。机器局的设备先进,种类齐全,并且配套有附属学校。机器局在当时拥有东北地区最先进的机器设备和技术,生产了大量新式弹药。1900年,机器局毁于战火。2007年6月,机器局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吉林市政府已在机器局旧址建立了工业博物馆,原来的工业建筑遗存得以保护并有了新的功能。
——摘编自孙华、李业巍:《从档案史料看吉林机器制造局的兴衰及其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吉林机器局得以创办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吉林机器制造局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10月,英国卫生大臣贝文就主张彻底改革地方管理体制,维护城乡的均衡发展。他设想把城镇区和乡村区结合起来,建立238个当局,其中2/3人口在15万及以下,确保绝大多数人居住在离行政中心10英里的范围内,极少人超过20英里距离。这个想法没有成为现实,直到1972年地方政府法,才废除了原来的1086个城镇区和乡村区,而设立了296个区。在各个都市郡下基本上都设立都市区,在非都市郡下则设立非都市区。到90年代,郡和区都为单一当局所取代,通常包含城市和乡村地区,从而把乡村腹地与城镇中心联结起来衡发展的基本事实。
——据陆伟芳《20世纪新格局:行政区划分与英格兰城市化的深度发展》
材料二 1978年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行,生产要素开始在城乡之间流动,“农转非”人数增多,改变了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局面,出现了城市人口逆流到农村的情形。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改革重心由农村转移至城市;同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明确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入集镇落户,户籍管理由指标控制向准入条件控制过渡;1985年公安部发布《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提出“农转非”内部指标定在每年万分之二;为引导农村人口向小城镇有序转移,公安部分别于1997年、2001年出台了《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和《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总体而言,1984—2001年中国城乡户籍壁垒出现一定程度的松动,很多中小城市基本放开了户籍制度,甚至有些大城市也悄然放松了落户限制。
——据郭君平《中国城乡关系的演进脉络、结构性失衡及重构方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与英国城乡关系发展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关系发生变化的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与英国城乡关系变化的认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16世纪至今约五百年的时间里,西方社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西方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如下的规律:思想启蒙带动科学进步,从而引发技术革命,进而促进社会发展,最终又产生新的思想启蒙。法国大革命的发生便与法国思想启蒙运动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是其直接结果,至此资本主义制度在法国确立。与西方不同,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是中国被迫走上近代化道路之后才开始的。辛亥革命是在20世纪对中国影响最为重大的事件之一,其具有政治革命和思想启蒙的双重意义。
——摘编自陈琛《探究中西方启蒙在社会发展转型中的作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