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8 多元共生的世界古代文明讲义(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08 多元共生的世界古代文明
目录
考情分析
网络构建
考点一 人类文明的多元起源
核心提炼 真题研析
知识点1 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
知识点2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题型特训 命题预测
考点二 古代文明的扩展
核心提炼 真题研析
知识点1 古代文明的扩展与交流
题型特训 命题预测
考点三 中古时期的文明
核心提炼 真题研析
知识点1 中古时期的欧洲
知识点2 中古时期的亚洲
知识点3 古代非洲与美洲
题型特训 命题预测
考点要求 考题统计(2021—2023) 备考建议
人类文明的多元起源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3年11考(选择题10次,非选择题1次) 3年考查基本平衡,复习关注农业出现与阶级、国家产生之间的关系;重点把握世界上早期人类文明的不同特点。
古代文明的扩展 古代文明的扩展 3年11考(选择题10次,非选择题1次) 古代文明扩展的原因及影响,分析古代各大帝国扩展和不同文明交流的影响是考查重点,复习时多关注。
中古时期的文明 中古时期的帝国与文明 3年19考(选择题17次,非选择题2次) 3年考查较多,复习关注中古时期世界不同文明的发展与变化状况;重点把握运用材料论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
考点一 人类文明的多元起源
知识点1 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
核心提炼 1.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
时间 约1万年前
地区 西亚:小亚细亚半岛南部等地是小麦、大麦的原产地;东亚:黄河中上游是粟的原产地,长江中下游的居民最早种植水稻;中美洲是玉米、甘薯等作物的原产地。西亚人们饲养绵羊和山羊,中国贾湖居民饲养猪,河姆渡居民也饲养猪和狗,南美印第安人驯化了骆马
如何推动 ①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②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定居、手工业生产、原始音乐、文学和宗教等出现 ③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文历法、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 ④生产关系的变化,男主女从,剩余产品,私有制,阶级产生,国家形成
【真题研析】
(2023·山东卷)
1.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下列与陶器相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私有财产已出现证据的是( )
A.遗址出土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
B.多人合葬墓随葬品有陶钵、陶罐、骨器等
C.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
D.陶器上绘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样
知识点2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核心提炼 1.古代文明起源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起源 最初分别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特点 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核心提炼 2.古代文明概况
地区 起源 范围 概况 文化
古巴比伦王国 约前3500年 包括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及其周边地区 政治:《汉谟拉比法典》和君主专制制度;经济:大麦、小麦、豆类作物、绵羊、山羊等;土地主要掌握在王室、神庙、官员、贵族、商人等手中,租赁经营;青铜器最早出现;赫梯人率先掌握冶铁技术;商业繁荣,使用契约,不同形式的借贷,金属铸币出现;贵霜帝国钱币;双轮车; 楔形文字;《吉尔加美什》;洪水和方舟传说;60进制;苏美尔人最早使用战车作战;泥偶雕像、人首飞牛雕刻、王宫装饰、竖琴嵌板画;巴尼拔王建立的图书馆;腓尼基的字母文字,腓尼基人首次横渡地中海
古代埃及 约前3500年 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今中东地区) 政治:法老被视作神;经济:土地主要由王室、神庙占有,灌溉农业;青铜器出现,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商业历史悠久,对外贸易频繁;广泛使用契约,较完备的借贷合约,使用铜块、银块作货币;村落、民居;天花疫病; 象形文字(那尔迈调色板)、太阳历、莎草纸、建筑、数学(金字塔);人像雕刻;神话、诗歌、哲理故事和散文故事;医学;亚历山大博学园
古代印度 前3千纪 包括今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广大地区 经济:南亚的芋头,灌溉农业;村落和早期城市 哈拉帕文化的印章文字;吠陀时代的梵文;先后形成了婆罗门教、佛教和印度教;《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艺术与宗教有关;巴利文;
古代希腊 前2000年 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中的部分岛屿 政治:雅典的民主政治和斯巴达的寡头政治;村社经济:大麦、小麦、蔬菜、葡萄、橄榄等;公民占有土地;海外贸易活跃;前5C,鼠疫;前4C,货币经营行业开始兴起;城市布局特点,民居特点 《荷马史诗》、喜剧、悲剧;“三大哲人”;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掷铁饼者》、帕特农神庙;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
古代罗马 前9世纪 以地中海为中心,跨越欧、亚、非三大洲 政治:罗马共和国政体;屋大维建立元首制;法律:《十二铜表法》; 经济:种植谷物、橄榄、葡萄;土地长期国有,家庭式劳作;共和国晚期,奴隶制庄园;商贸繁荣;城市的管道系统和民居特征;帝国的道路系统;疫病防治; 卢克莱修、西塞罗、维吉尔;李维和塔西佗;万神殿、大竞技场、儒略历
【真题研析】
(2023·重庆卷)
2.古印度《摩奴法典》是根据吠陀经步典和古来习惯编成的法论文献,约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其中段条文称,信众“如欲获得最好的幸福,即最后解脱,不要终生淹留在非僧侣种姓的教师那里,或不识吠陀的婆罗门那里”。该条文旨在( )
A.巩固婆罗门教地位 B.革新教育体制 C.打破种姓制度隔阂 D.宣扬法律权威
(2023·浙江卷6月)
3.史诗是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最初形式之一。有部史诗主要描写了婆罗多族两支后裔之间为争夺王位而进行的战争,反映了雅利安人由军事民主制向国家过渡时期的社会情况,堪称一部历史和文化的百科全书。该史诗产生于( )
A.古代印度 B.古代希腊 C.古代埃及 D.古巴比伦
(2023·全国新课标卷)
4.公元前18世纪,西亚地区的一部法典规定:“此后千秋万世,国中之王必遵从我在我的石柱上所铭刻的正义言词,不得变更我所决定的司法判决,我所确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坏我的创制。”这一规定( )
A.强调波斯君主专制的权力来源 B.宣示了古巴比伦国王的至上权威
C.标榜亚述帝国君主的军事成就 D.规范了埃及对尼罗河流域的统治
(2022·辽宁卷)
5.古埃及早王朝时期,已经形成了三大“创世论”神学体系,这些体系中的神话传说内容都与太阳和水有关。这体现了古埃及( )
A.王权的衰落 B.对自然的崇拜 C.文字的发展 D.对科学的探索
(2022·天津卷)
6.有关《荷马史诗》作者的生平虽然没有留下可靠的史料记载,但是十几个希腊城邦却都自称是荷马的故乡,柏拉图也说“荷马教育了希腊人”;古罗马文学家维吉尔仿照《荷马史诗》歌颂罗马帝国和屋大维;德意志哲学家尼采以荷马为标志,把古希腊时代分为前荷马时期和后荷马时期。由此可以深刻认识到( )
A.文化名人成为民族荣誉的代表 B.伟大作品具有教育的重要功能
C.文史经典能够产生隽永的影响 D.史诗首先要求内容的真实准确
7.古代世界纪年方式百花齐放。古代亚述以任职里模的人的名字纪年;古代印度经常用佛祖去世的年代为基准纪年;伊斯兰教历用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的年代作为基准年代;古代罗马人用执政官的名字纪年;古代希腊城邦数量众多,许多城邦都有自己独特的纪年方式。这可以说明( )
A.古代世界各文明没有相互影响 B.公元纪年的推广势在必行
C.古代世界经济发展水平迥异 D.世界文明多元起源和多元发展
8.农业在西亚地区的最早起源大概不晚于8000年,在公元前6000年成为该地区人民的主要生存方式。公元前5000 前后,东亚和中美洲地区的农业也得以传播开来。下列有关世界农业起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农业文明由西亚地区传播到世界各地 B.农业起源是三个地区不断交流的结果
C.从世界范围看农业主要有三大起源地 D.人类从食物生产者转变为食物采集者
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官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大发明。”这说明( )
A.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
B.农耕经济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
C.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的真诚的崇拜
D.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进步的结果
10.古希腊人常拿他们的神明开玩笑,把宗教庆典,奥林匹克节,变成体育节,把众神描绘成爱争吵、不道德、受诱惑、盗窃的形象,甚至是相互开战的有特异功能的寻常人。这可以用来说明古希腊社会( )
A.否定神的权威 B.忽视伦理道德 C.崇尚功利主义 D.追崇人文精神
11.1877年,两河流域南部的泰罗赫遗址出土了拉伽什第七任长官古迪亚带铭文的雕像和泥板文书,专家确认这就是《圣经》中记载的苏美尔城拉伽什。这一发现佐证了两河流域( )
A.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 B.存在比古巴比伦王国更早的文明
C.成为宗教经典《圣经》的诞生地 D.已经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12.古埃及人认为太阳神是最高神,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河神是仁慈的、生命的给予者,其妻子则是青春和母爱的化身,她主宰着土地收成。埃及人上述宗教信仰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法老制度 B.生产方式 C.商业活动 D.奴隶制
13.古埃及的法老自称是“太阳神的儿子”,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自称“月神的后裔”,古代印度最高统治者称“raja”,即“王”,也就是“佛经里的天王”。由以上信息可知,古代部分国家最高统治的称谓体现出( )
A.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 B.君民认同的治国理念
C.宗教祭礼的活动仪式 D.合法统治的政治目的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唐山某中学举行了一次主题为《世界古代文明多元并存》的探究学习活动,搜集部分史料如下。
材料一(大秦)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人质直,市无二价。谷食常贱,国用富饶。邻国使到其界首者,乘驿诣王都,至则给以金钱。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阔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徽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
——摘编自《后汉书·西域传》
材料二大秦国者,西天诸国之都会,大食蕃商所萃之地也。其王号麻罗弗。以帛织出金字缰头,以帛织出金字缠头;所坐之物,则织以丝罽。……有他国进贡者,拜于阶爬之下,祝寿而退……递年,大食国王号素丹遣人进贡。如国内有警,即令大食措置兵甲,前来抚定。所食之物,多饭饼肉,不饮酒,用金银器,以匙挑之。食已,即以金盘贮水濯手。土产琉璃、珊瑚、生金、花锦、绶布、红马脑、翼珠。天竺国其属也。
——摘编自周去非《岭外代答》
(1)根据材料一、二记载,可以从中提取大秦哪些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
(2)请从古代尼罗河流域、古代两河流域和古代印度河恒河流域三处文明发源地中,任选一处并为其撰写解说词。(要求:解说词的结构分标题、开头、主体、结语四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成果、历史遗存、著名人物、重要发明等。)
考点二 古代文明的扩展
知识点1 古代文明的扩展与交流
核心提炼 1.古代文明的扩展方式
方式 内容 影响
战争(武力扩张) ①古埃及新王国②古巴比伦王国③亚述④亚历山大远征(伊苏斯战役、波鲁斯) ①文明区域不断扩大,促进了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等大帝国的兴起,欧亚大陆农耕文明区域逐渐连接起来;②汉朝和罗马帝国建立了经济和文化联系③文明的发展
移民(人口迁徙) ①印欧人迁徙②海上民族(东部地中海区域)③古希腊人
商路、贸易 ①丝绸之路②草原丝绸之路③西南丝绸之路④海上丝绸之路
核心提炼 2. 印欧人迁徙对早期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区域文化 影响
赫梯人:前17世纪,建立赫梯帝国;前14世纪,帝国进入鼎盛时期;前13世纪末,逐渐衰落 印欧人或征服迁入地区的居民,或与被征服者融合,分别形成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和雅利安人,对整个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波斯人:前6世纪,崛起于伊朗高原,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西亚和北非文明区首次被统一起来;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
希腊人:思考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在哲学、科学、文学、建筑和艺术等领域取得成就。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
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推进到恒河流域,把马和铁带到印度。前600年左右,进入列国时代。种姓制度和佛教成为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并对周边地区特别是东南亚产生重大影响
【难点突破】古代商路、贸易对物质文化交流的影响?
传出:①随着丝绸的出口,养蚕和缫丝技术逐渐传到东罗马帝国。
②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也经由中亚向西传播。
③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经由陆路和海路传到西方。
④8世纪起,陶瓷特别是瓷器成为中国大宗出口商品,深受欢迎,并在西亚、北非等地进行仿制。
⑤中医药知识也随着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
传入:①西汉一度征服中亚的大宛国,获得当地的良种“汗血马”,同时引进了苜蓿、葡萄等;
②西瓜和中国古代文献中带有“胡”字的物种,如胡桃、胡瓜、胡葱、胡椒、胡萝卜等,原产自西亚、中亚、南亚等地。
③中亚和西亚的服饰、饮食对隋唐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④棉花从陆海两个渠道逐渐传入中国,在宋元时期发展为重要的经济作物。
⑤香料、珠宝、金银器皿等传入;
⑥佛教、祆教、摩尼教、伊斯兰教等陆续传入;
⑦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广受欢迎
【难点突破】古代的交通工具概况?
类别 内容
轮车 ①约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的双轮车(选二P67)②轮子的创造,让人类的运输方式实现由滑动到滚动的飞跃。 ③轮车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运载量和运送速度,是交通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马和马车 ①人类自旧石器时代已经开始狩猎野马,并在新石器时代实现了对马的驯化。②家马最早驯化于距今5000年前后的中亚阿姆河和锡尔河地区(选二P67) ③印欧人是游牧民,驯养了马匹。马对游牧民族的迁徙极其重要(选三P34) ④马和马车是古代人类重要的交通和作战工具
船 ①约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海船示意图②公元前4世纪的腓尼基船形坠饰
【真题研析】
(2023·江苏卷)
15.下图是根据大流士一世时期的税单整理而成的波斯帝国各地缴税比例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波斯帝国( )
A.统治中心已转移至印度 B.基层社会治理臻于完善
C.各个地区文明孤立发展 D.财政收入依赖农业经济
(2023·广东卷)
16.下图所示历史事件( )
A.传播了阿拉伯数字 B.扩大了罗马法的适用范围
C.开启了希腊化时代 D.加快了印刷术的西传进程
(2023·浙江卷6月)
17.下为古代世界两个帝国鼎盛时期的疆域示意图(阴影部分)。 与下列两图所示疆域对应的帝国是( )
A.波斯帝国、拜占庭帝国 B.波斯帝国、罗马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拜占庭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
(2023·浙江卷6月)
18.1519年,一群西班牙殖民者闯入墨西哥中部的高原,进攻阿兹特克人国家,抵达其岛上都城特诺奇蒂特兰之际,所发现的文明令他们大受震撼。下列项中,“令他们大受震撼”的最有可能是( )
A. B.
C. D.
(2023·北京卷)
19.罗马共和国时期,元老贵族占有大量土地,但一般不直接经商,往往由奴隶或奴释民(奴隶获得释放后成为公民)代为经营。经商发财后的奴释民也多购买土地,甚至不再经商。西塞罗说:“没有什么比农业更好……更适合自由人的。”这说明,在罗马共和国( )
①贵族因无利可图而不愿经商 ②占有和买卖土地是公民的权利
③奴隶经商致富可获得公民权 ④社会的重农轻商观念比较浓厚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0.据楔形文字泥板显示,波斯帝国的几大首都巴比伦、埃克巴塔那、苏萨、波斯波利斯和帕萨尔加德之间有御道可以互通。帝国政府将信使换马的间隔,信使和马匹的生理负荷等纳入御道的管理。由此可知,御道的修建( )
A.开辟了欧亚之间的商路 B.有利于强化国家治理
C.扩大了帝国统治的疆域 D.受益于亚历山大东征
21.公元前509年,执政官瓦列里乌斯规定:“任何公民在遭到官员们给予的死刑、鞭笞、罚款等处罚时,都有权上诉,要求人民裁判。在上诉期间,即在人民投票表决之前,该公民不应受到官员们的处罚。”这主要说明古罗马( )
A.人民享有司法的决定权 B.缺乏权力制衡和监督机制
C.行政权力滥用现象普遍 D.公民人身安全受法律保护
22.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征服波斯。之后,他不仅娶了波斯国王大流士的女儿,而且还规定“马其顿人与亚洲女子结婚,可以享受免税权利”。这一举措( )
A.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 B.推动了马其顿人口的增长
C.清除了与波斯的民族矛盾 D.巩固了亚历山大个人地位
23.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认为古希腊文化作为艺术本身就具有征服的力量。被征服的希腊人,把艺术带到了土气的拉丁姆,并用艺术征服了他们野蛮的征服者。奥维德的《变形记》就像是一本罗马版的希腊神话集,其中的很多故事都来自古希腊。这反映出( )
A.古希腊文化的侵略性 B.古希腊人文精神影响深远
C.古罗马文化的传承性 D.古罗马艺术起源的多元性
24.公元前242年始,罗马法逐步清除了形式主义、削弱了家长权(如剥夺了其对家属的生死权),否定了家长可不经审讯就将孩子投进监狱的做法,子女的个人权利得到了国家的承认与保护。罗马法的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国家权力的扩大 B.罗马帝国的建立
C.公民法的灵活性 D.万民法重视亲情
25.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继承了马其顿王位。两年后,他开始了著名的东征。在东征途中,他一路上建立希腊式的城市,并把许多马其顿人和希腊人强行安置在其中,这些城市多位于商贸要道上。其中最大的是埃及的亚历山大城。这一举措( )
A.客观上改变了希腊文化的落后面貌 B.加速了横跨东西方的民族迁移
C.促进了帝国内部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D.打破了东西方之间的阻隔状态
26.公元前264年,埃及法老托勒密二世在税制改革中划分出了拥有免税和免徭役等特权的“希腊人”,划分的标准不是血缘,而是接受了希腊教育,能使用希腊语,能够用希腊的方式战斗并编入战斗序列等。这一措施( )
A.激化了埃及的社会对立 B.增强了希腊文化在埃及的影响
C.提高了军队的战斗能力 D.说明地中海沿岸文明交往频繁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同所有古希腊人一样,对亚历山大来说,文化、思想和机遇,同样还有威胁统统都来自东方。于是,他最终将目光落在了实力最强大的帝国:波斯。他东征的速度和广度令人难以置信。影响更深远的一点是——尽管常常被人们忽视——他留在身后的那份传奇,以及古希腊文明如何与波斯、印度、中亚及中国的文明交汇融合。亚历山大的胜利很容易被视作是昙花一现,但他所带来的影响绝不是转瞬即逝的:它们翻开了地中海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这片地域的历史新篇章。亚历山大死后的几十年间,随着古希腊的思想、观念和意象逐渐传入东方,人们目睹了渐进的但确定无疑的希腊化进程。
——【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亚历山大的胜利很容易被视作是昙花一现”的原因,并概括亚历山大东征的文化影响。
考点三 中古时期的文明
知识点1 中古时期的欧洲
核心提炼 1. 中古西欧封建社会与拜占庭帝国、俄罗斯帝国的比较
政治 经济 文化
西欧 封君封臣制度,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法国的等级君主制和英国的议会君主制。王权兴起和城市自治。社会治理中有罗马法、日耳曼法、教会法,庄园、城市和基督教会发挥了作用 庄园是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和基层单位,主要劳动者为自由民和农奴;城市的工商业经济 形成了以基督教文化为特征的地域文化。载体是《圣经》和神学。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法律和科学知识传统
东欧 拜占庭帝国 6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7世纪,仅保有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等地区;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国灭亡。 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融汇了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东正教是其国教,君士坦丁堡是东正教的中心。《罗马民法大全》是其标志性成就。圣索菲亚大教堂以罗马式穹顶闻名。
俄罗斯帝国 发端于基辅罗斯,16世纪初,统一国家建立,并向周围扩张。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通过改革,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17世纪末,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帝国。 工商业、农奴制 深受拜占庭文化影响,10世纪中叶,基辅罗斯进入基督教文化圈。东正教的中心后来转移到俄罗斯,对其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生活习惯、建筑风格等影响深远。俄罗斯圆顶多塔风格的教堂建筑被视作东正教的象征。史诗《伊戈尔远征记》
【难点突破】基督教文化在欧洲文化发展史上的作用?
地位 基督教信仰成为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
载体 基督教文化的载体是阐述教义的《圣经》以及研究教义的神学
途径及作用 ①基督教会控制着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②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和教化作用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 ③神学家用形式逻辑论证基督教教义的做法源自古希腊哲学,对西欧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④《圣经》对西欧文学艺术有重要影响,文学艺术创作的很多素材来自其中的历史传说和神话。 ⑤教士们搜集和抄录经典,保存了一些宝贵的古典文化,但他们更重要的任务是宣讲教义。告诫人们必须孝敬父母,不许偷盗、奸淫、杀人、贪恋别人的财物等。 ⑥他们还开办学校,包括宗教学校和世俗学校,学校主要讲授宗教内容,也教授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文法、修辞和逻辑,在教育和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⑦人们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基督教会都要介入,几乎所有的节日都与基督教有关。
【真题研析】
(2023·重庆卷)
28.在中世纪西欧抄本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在页边处绘制装饰图画的传统。13世纪末,一些抄本页边绘有“骑士在蜗牛面前落荒而逃”的场景,有学者指出这些“蜗牛”代表新兴银行家群体。这反映出当时( )
A.骑士阶层弃武从商 B.绘画艺术风格迎来变革
C.商人控制抄本创作 D.封建等级秩序面临挑战
(2023·辽宁卷)
29.中古时期,西欧司法审判中盛行“决斗裁判”和“神意裁判”。11世纪初,随着西欧城市的兴起,城市中的商人开始选出仲裁人,并依据“萌芽性的商法”进行审判,逐渐形成了市民法庭。这反映出( )
A.城市崛起促进王权加强 B.自由主义打破封建束缚
C.新兴阶层冲击教会特权 D.商业发展推动司法进步
(2023·江苏卷)
30.1289—1304年,在英国辛德雷克庄园中,农民之间的诉讼多因被告满足原告的诉求而在庄园法庭外解决,只有31%的诉讼最终通过庄园法庭裁决。庄园法庭在裁决农民之间纠纷时往往强调情理而非法律。据此可知,该庄园法庭( )
A.以保护农民利益为宗旨 B.主要处理庄园主和农民的纠纷
C.重视维护庄园秩序稳定 D.依据大陆法裁决庄园经济诉讼
(2023·北京卷)
31.中世纪德意志自治城市科隆是商业和手工业重镇,行会众多。1413年,该城最高行政机构市政会议讨论决定,永远禁止制造和使用纺丝搓丝机,理由是它会让该城许多丝织业从业者断了生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该决议不需要封建领主批准 ②工人通过罢工阻止新机器的引进
③行会有效保护了成员的经济利益 ④该决议重创了机器大工业生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023·湖北卷)
32.13世纪时,英格兰的一则小品剧中,庄园领主在法庭上公开讨论小麦、奶酪、鸡蛋和小乳猪的价格。无独有偶,《田庄总管职责》也提醒领主和总管,羊毛应该论包或以一只羊一次所剪的毛为单位出售,怎样卖收益最大、好处最多,就怎样卖。上述材料反映英格兰( )
A.封建庄园制度已濒临崩溃 B.庄园农产品获利丰厚
C.农业的经济转型趋势初显 D.圈地运动正迅速开展
(2023·全国新课标卷)
33.有学者认为,直到13世纪,拜占庭人才被迫接受如下现实:他们的皇帝已经不具备所称的“统治全人类”的能力,皇帝的许可与授权已失去意义。这可以用来说明( )
A.限制君主权力的思想广泛传播 B.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奥斯曼帝国形成
C.地中海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东罗马帝国疆域的缩减及国力损耗
知识点2 中古时期的亚洲
核心提炼 1. 阿拉伯帝国
发源地 阿拉伯半岛
建立 622年,穆罕穆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权
统一 穆罕穆德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扩展 7世纪中期起,大规模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政治 最高统治者为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各部大臣辅助
经济 经济繁荣,手工业、商业发展,商人在东到东亚,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范围内从事陆上和海上贸易。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灭亡 1258年,蒙古大军攻占巴格达,帝国灭亡
【难点突破】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地位 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原因 继承和融合了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广大地区的文化遗产,把古代埃及、西亚、希腊、罗马以及印度的文化典籍翻译成阿拉伯语,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
成就 文学:“悬诗”,《天方夜谭》数学:伊本·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天文学:白塔尼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他的《萨比天文历表》对欧洲产生很大影响 医学:伊本·西那的《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
核心提炼2.中古东亚、南亚
印度 笈多帝国 4C初兴起于恒河流域,几乎征服北印度;政局稳定,保留藩王,政令不够统一;印度教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5C时印度的语言、文字、艺术、思想、宗教及风俗习惯等已经在东南亚产生了广泛影响
德里苏丹国 13C入侵的突厥人建立;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拥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划分为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以伊斯兰教为印度国教
日本 646年,“大化改新”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12C末源赖朝建立了“幕府”,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17C德川幕府意图以锁国来抵御外来影响。幕府时期,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10C庄园经济形成,武士集团日益重要;神道教,天皇制,创制了片假名和平假名,诗歌集《万叶集》和小说《源氏物语》享誉世界,佛教自中国传入,唐招提寺、法隆寺是建筑代表,大和绘和浮世绘是绘画艺术,儒学流行
朝鲜 7C末,新罗初步统一半岛,建立中央集权国家;10C初,王建建高丽王朝;14C末,李成桂建朝鲜王朝,16C末日本侵入朝鲜。政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国;儒学流行,佛教自中国传入,创制谚文,《三国史记》和《高丽史》朝鲜王朝王宫景福宫
【真题研析】
(2023·福建卷)
34.1857年,美国总统给日本的外交信函以“日本皇帝陛下”开头,美国驻日领事却将信函递交给了德川幕府。这表明当时的日本( )
A.幕府权力日趋式微 B.天皇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
C.外交政策转向亲美 D.中央集权政治体制逐渐瓦解
(2023·湖南卷)
35.公元723年,日本太政官奏:“百姓渐多,田地窄狭。望请劝课天下,开辟田畴。其有新造沟池营开垦者,不限多少,给传三世。若逐旧沟池,给其一身。”天皇准奏。这( )
A.反映了灌溉技术进步 B.动摇了土地公有原则
C.体现了天皇地位提高 D.推动了庄园制度发展
(2023·湖南卷)
36.永乐年间,明成祖应朝鲜使臣请赐,赐予朝鲜“五经”“四书”等经籍;又应日本使臣请赐,将皇后徐氏所制《劝善》《内训》赐予日本。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儒家学说在明初有新发展 B.书籍向外流通渠道不畅通
C.请求赐书是为了吸收中国先进思想 D.朝日两国借助明王朝强化政权权威
知识点3 古代非洲与美洲
核心提炼 1. 古代非洲文明
区域 国家 时间 国家形态 特征
东非 阿克苏姆 公元前后兴起,4C进入鼎盛时期 地域广大的王国 从事农牧业;国际贸易兴旺;文化繁荣
桑给巴尔蒙巴萨 摩加迪沙 10—15世纪 城市国家 广泛使用奴隶;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
西非 加纳、马里、桑海 8—15世纪 中央集权大帝国 丰富的黄金资源;城市和文化相当繁荣;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对外贸易发达;鼓励文化发展
南非 津巴布韦 11C末建立,14—15C进入鼎盛时期 地域广大的王国 巨石建筑群
核心提炼 2. 古代美洲文明
文明 区域 时间 国家形态 主要特征
玛雅文明 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 前1500年开始,15C中衰落 城市国家 印第安人在几乎隔绝的状态下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 经济上以种植玉米为主;多神崇拜,自然神,伊查姆·纳,金字塔,独特的文字,玛雅历,知道“零”的概念,创造出20进制
阿兹特克文明 中美洲今墨西哥地区 14C兴起,16C强盛 部落联盟 基础是农业,“浮动园地”;重城市建设,特诺奇蒂特兰;多神崇拜,太阳神,金字塔;锻造铜器,图画文字
印加文明 南美安第斯高原 12C建立,13C崛起,15C末16C初发展到鼎盛时期 统一帝国 君主专制,四大政区;财产国有,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马丘比丘城遗址多神崇拜,太阳神,金字塔;驿道建设,麻醉剂,人体解剖,太阳历和太阴历;
【真题研析】
(2023·海南卷)
37.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传统法庭在庭审时,诉讼当事人除列举事实外,还可广泛援引谚语,比如“勿因黑猩猩丑就杀死它”“到癞蛤蟆家做客只能自贬身份”等,善用谚语的一方往往更占优势。有学者认为,当地谚语的效力相当于英美法系中的法律箴言。据此可知( )
A.文化传统影响司法实践 B.风俗习惯奠定立法基础
C.程序公正助推法律进步 D.遵循先例成为审判原则
(2023·湖北卷)
38.某学者关注世界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统治者,研究其在位时期的文治武功。该统治者以恢复旧日罗马帝国的荣耀为己任,力图建立“一位皇帝、一部法律、一个帝国”的新秩序。最符合该研究主题的史实是( )
A.罗马帝国一分为二 B.都城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C.颁布第一部成文法 D.征服占领北非和意大利
(2023·浙江卷1月)
39.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印第安人的社会生活以使用石器工具和直接占用资源为特征,他们信奉万物有灵,并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下列各项中,属于印第安人独特文化成就的有( )
①创造了玛雅文字②建造羽蛇神金字塔③发明数字符号“0”④广泛使用马拉战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0.12世纪时,在意大利的部分地区,拥有城市土地的贵族由于“建筑房屋的地面价值已经大大地提高”,他们认为将这些土地“卖给市民是有利的”,于是越来越多地迁往乡间,以摆脱收入锐减、经济拮据的窘境。这一现象( )
A.源于当时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动 B.折射出社会转型的趋势
C.得益于市民政治地位快速提升 D.推动了西欧城市的产生
41.奥斯曼帝国建立初期,桑贾克(县)是基本的地方行政机构。14世纪,帝国开始设行省为地方最高行政单位,行省总督由苏丹直接任命,“一个行省由数个桑贾克构成,一个桑贾克又由数个村庄构成”。到17世纪初,帝国行省达到32个。上述变化( )
A.增强了基层政权的自治力量 B.意在控制欧亚间的商贸
C.适应了帝国疆域扩张的态势 D.强化了政教合一的体制
42.1210年,法王腓力二世对王室领地内的市长发出指示,规定他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逮捕教士以及怎样把逮捕的教士送交教会法庭。1233年和1246年,圣路易争得了已婚、贸易的教士不被教会法庭审理。1274年的法令规定,犯杀人罪的教士由王室法庭审理。这一变化( )
A.导致了基督教的衰落 B.加剧了国家分裂局面
C.扩大了城市的自治权 D.有利于维护市民利益
43.有学者认为:“拜占庭对东斯拉夫人(俄罗斯民族是其一支)来说,就如同罗马对日耳曼人而言一样,是伟大的教育者,是宗教和文明的源泉。”这表明,俄罗斯( )
A.是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B.融入了基督教文化圈
C.是欧洲东正教的中心 D.深受拜占庭文化影响
44.古代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从3世纪开始,中国的汉字和汉文、儒学、律令制度逐渐向日本传播,到唐代达到高峰。下列能体现“达到高峰”的史实是( )
A.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 B.孝德天皇实行“大化改新”
C.贵族和庄园领主豢养大批武士 D.源赖朝在镰仓建立幕府统治
45.7世纪,拜占庭帝国的官方语言从拉丁语过渡为希腊语,拜占庭法学家一直致力于将拉丁语的法律术语转译成希腊语,现代学者称之为“希腊语翻译运动”。这体现了拜占庭法律( )
A.体系进入了完备阶段 B.适应帝国变化的需要
C.完成向万民法的过渡 D.影响了整个罗马帝国
46.迄今为止,考古工作者已发现上千座古代玛雅城市遗址,大量的精美彩陶、拱顶式的石料建筑物、刻有文字的碣石以及雕塑和绘画艺术珍品得以出土。1946年发现的波南帕克神庙壁画,精美程度和与印度阿旃陀石窟、中国莫高窟、克里特岛的克诺萨斯宫媲美。据此可知,古代玛雅人( )
A.以神庙为活动中心 B.建立了城邦民主制国家
C.广泛吸纳异域文化 D.创造出高度繁荣的文明
4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字则普遍通行于高丽,高丽王室以《资治通鉴》为教本,安晌则以获于大都的《朱子全书》授于太学。高丽秘书省又据权溥之议,刊行朱熹《四书集注》,使理学在高丽广泛传播,诞生了李谷、李齐贤等理学大师。高丽还行科举之制,以儒学取士。至元二十六年(1289),元朝还专门设置了高丽儒学提举司,秩从五品,高丽王也多次遣使入元求书。元初,高丽博士儿衍曾从江南购得经籍一万零八百卷回国,仁宗时,元廷一次赠给高丽宋秘阁所藏善本书四千三百多册。元朝还应高丽之邀,屡派名医至其国。
——摘自林德春《略论蒙元与高丽的关系》
材料二980年,基辅大公圣弗拉基米尔接受了东正教……蒙古人的到来,在打开俄罗斯与亚洲交往的大门同时,却在无意之中隔断了俄罗斯与西欧剩下的联系。这种隔绝持续了两个多世纪。15世纪,由于藐视和忽视正在欧洲其余地区的伟大变革,东正教统治下的俄罗斯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不为异教的天主教徒所污染。1472年,伊凡三世迎娶拜占庭末代皇帝的侄女后,大量引进拜占庭文化,包括复杂的宫廷礼仪、专制君主制度和双头鹰国徽等,原来的大公也改称沙皇,原来的公国也改称帝国。这样,当1480年蒙古人退出时,俄罗斯文明已经和西欧文明大相径庭。
——摘自王崇梅《俄罗斯古代文化中的东方性》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高丽、俄罗斯对外来文化的不同态度及其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蒙古人在高丽和俄罗斯的活动进行简评。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所学可知,人类早期生产力水平较低,过着集体生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私有财产归贵族所有,材料中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说明当时贫富差距已经出现,私有制产生,C项正确;仅凭遗址出土的陶器无法证明当时人类出现私有财产,因为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究竟属于个体所有还是集体所有,材料没有明确告知,排除A项;多人合葬墓主要反映当时人类过着集体生活,没有贫富差距,排除B项;D项说明当时人类的陶器制作具备一定的水平,但是不能证明当时出现私有制,排除D项。故选C项。
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印度。根据材料“古印度《摩奴法典》是根据吠陀经步典和古来习惯编成的法论文献”“如欲获得最好的幸福,即最后解脱,不要终生淹留在非僧侣种姓的教师那里,或不识吠陀的婆罗门那里”可知,《摩奴法典》是古印度国家有关宗教、道德、哲学和法律汇编,该条文要求信徒遵奉婆罗门和高种姓群体,有利于巩固婆罗门教地位,A项正确;该条文旨在巩固婆罗门教地位,并没有革新教育体制,排除B项;该条文维护了种姓制度,并没有打破种姓制度隔阂,排除C项;该条文旨在巩固婆罗门教地位,“宣扬法律权威”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古代史(印度)。据材料信息得出的主要结论:雅利安人由军事民主制向国家过渡时期的社会情况,结合所学可知《摩诃婆罗多》是古代印度文学中的著名史诗,其主要讲述了古代雅利安人中的一支婆罗多族的两个家族为争夺王位而进行战争的故事,是古印度文明的代表成就,A项正确;古代希腊形成的是民主政治,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婆罗多族并不属于古埃及文明,排除C项;古巴比伦文明的代表史诗是《吉尔伽美什》,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4.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18世纪(西亚地区)。据本题材料时间“公元前18世纪”,“不得变更我所决定的司法判决,我所确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坏我的创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为《汉谟拉比法典》结束语内容,该法典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材料强调他的法典的不可破坏性,谁敢破坏、不遵守法典,就将遭到严惩,以保护法典的权威性。《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也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中央集权强大的标志之一,它消除了原来各城邦的立法,把全国法令统一起来,材料内容宣示了古巴比伦国王的至上权威,B项正确;波斯帝国的存续时间是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亚述帝国的存续时间是公元前935年—公元前61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公元前3100年左右,非洲尼罗河流域的上埃及与下埃及完成统一,古埃及进入早王朝时,与材料时间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王朝时期形成的三大神学体系,都有关于太阳和水的神话和传说,体现了古埃及对自然的崇拜,B项正确;古代埃及神化太阳和水,不能说明其王权衰落,排除A项;材料与文字的发展无关,排除C项;对科学的探索和“神学体系”“神话传说内容”等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6.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荷马教育了希腊人”“古罗马文学家维吉尔仿照《荷马史诗》歌颂罗马帝国和屋大维;德意志哲学家尼采以荷马为标志,把古希腊时代分为前荷马时期和后荷马时期。”可见《荷马史诗》对古希腊文化影响深远,文史经典能够产生隽永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文史经典能够产生隽永的影响,并非文化名人成为民族荣誉的代表 ,排除A项;材料不仅涉及到伟大作品的教育功能,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史诗内容的准确性,排除D项。故选C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可知,古代世界纪年方式百花齐放,世界文明都有自己独特的纪年方式,体现了世界文明多元起源和多元发展,D项正确;古代世界各文明没有相互影响,与历史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描述公元纪年的优越性以及推广的紧迫性,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结合所学可知,农耕主要起源于西亚、东亚和中美洲,所以说从世界范围看农业主要有三大起源地,C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古代不同地区的居民都培育或引进了适合本地区种植的农作物和饲养的家畜,所以农业文明并非是由西亚地区传播到世界各地,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在长期的采集和渔猎过程中,人类掌握了某些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学会了选择、驯化野生动植物,因而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出现,排除B项;农业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排除D项。故选C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官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大发明。”可知,农耕经济的发展推动了阶级的分化,进而出现了国家机器、文字等文明的标志,故农耕经济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B项正确;“唯一标志”的表述太过绝对,排除A项;古代文明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并非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的真诚的崇拜,排除C项;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文明产生之后,排除D项。故选B项。
1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希腊)。据材料“把众神描绘成爱争吵、不道德、受诱惑、盗窃的形象,甚至是相互开战的有特异功能的寻常人”,可知,将众神描绘成普通寻常人,体现出对人的重视和关注,D项正确;材料突出的是对人的重视,并未否定神的权威,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对伦理道德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功利主义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两河流域出土了拉伽什第七任长官古迪亚带铭文的雕像和泥板文书,揭开了苏美尔文明研究的序幕,可以佐证存在比古巴比伦王国更早的文明,B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被誉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两河流域考古发现与《圣经》记载相互印证,无法说明是《圣经》的诞生地,排除C项;古巴比伦王国在汉谟拉比时期国势强盛,曾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制,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埃及时期(埃及)。据材料可知,太阳、河流、土地与农业生产有关,故材料中宗教信仰的形成主要是受生产方式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法老制度与这些神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农业经济,而非商业经济,排除C项;奴隶制是剥削奴隶的制度,与材料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B项。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的最高统治者都自称自己是神的后裔,是为了对自己的权力和地位进行神化,以巩固自己的统治,所以体现出合法统治的政治目的,D项正确;这些最高统治者都自称神的后裔,体现的是君权的神化,并不能体现人文主义,排除A项;仅根据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不能体现君民认同,也无法体现祭礼的活动,排除BC项。故选D项。
14.(1)商品经济繁荣(商业活动频繁);通过丝绸之路与东方贸易往来;丝织品深受欢迎;与古印度关系紧密;国力强大,国用富饶;金银在经济、生活中有重要作用;施行王权统治。
(2)示例一:古代尼罗河流域
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在神秘的北非尼罗河流域诞生了古老的埃及文明。
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为农耕文明在这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建立起完善的官僚系统,实行法老专制统治。古埃及人发明的象形文字与楔形文字一样古老。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金字塔是自己的特色建筑,不仅体现了法老的权威,而且证明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上的超高水平。尼罗河特产莎草纸是古代埃及的主要书写材料。(学生还可以答课本之外的如下要点:庄稼一年三熟、人类第一部每年365天的历法、发明复活和末日审判的神话、木乃伊制作技术)
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赠礼,它内容丰富、辉煌灿烂,成为人类世界宝贵的精神财富。(解说词需包括开头和结语,主体)
示例二:古代两河流域
公元前3500年左右,在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诞生了最初的文明。
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确保了农耕文明在这里的产生。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并颁布了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利益和权威的《汉谟拉比法典》,这一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古代西亚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史诗。洪水与方舟的故事的最早版本就是诞生在这里。西亚的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学生还可以答课本之外的如下要点:十进位、解三个未知数的方程式、区别恒星与行星、设置闰月、宫中空中花园、种植大麦、小麦等、修建巨大的灌溉系统)
古巴比伦文明历史悠久,传承至今,是古代文明中典型代表。(解说词需包括开头和结语,主体)
示例三:古代印度河恒河流域
公元前3千纪,在南亚大陆的印度河流域诞生了古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为农耕文明在这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建立种姓制度。佛教是印度重要的思想流派。《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印度人在天文学数学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她们创造了1-9的数字,这一数字后被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后称为阿拉伯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学生还可以答课本之外的如下要点:梵文、婆罗门教经典《吠陀》、石窟佛塔建筑)
古印度不仅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影响了印度,还影响了整个世界,直至今天。(解说词需包括开头和结语主体)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罗马时期(欧洲)、东汉(中国)。
历史信息:根据材料“(大秦)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可知,商品经济繁荣,商业活动频繁;根据材料“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阔不得自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丝绸之路与东方贸易往来,丝织品深受欢迎;与古印度关系紧密;根据材料“谷食常贱,国用富饶。”可知,国力强大,国用富饶;根据材料“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可知,金银在经济、生活中有重要作用;根据材料“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徽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可知,施行王权统治。
(2)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世界)。要求结构合理,史论结合。
首先,明确选择的文明发源地,如:古代尼罗河流域、古代两河流域和古代印度河恒河流域。
其次,按照固定的格式(开头、内容、结束语等),对所选择的文明区域进行解说,如:古代尼罗河流域。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在神秘的北非尼罗河流域诞生了古老的埃及文明。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为农耕文明在这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建立起完善的官僚系统,实行法老专制统治。古埃及人发明的象形文字与楔形文字一样古老。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金字塔是自己的特色建筑,不仅体现了法老的权威,而且证明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上的超高水平。尼罗河特产莎草纸是古代埃及的主要书写材料。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赠礼,它内容丰富、辉煌灿烂,成为人类世界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可以从庄稼一年三熟、人类第一部每年365天的历法、发明复活和末日审判的神话、木乃伊制作技术等角度说明)
古代两河流域。公元前3500年左右,在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诞生了最初的文明。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确保了农耕文明在这里的产生。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并颁布了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利益和权威的《汉谟拉比法典》,这一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古代西亚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史诗。洪水与方舟的故事的最早版本就是诞生在这里。西亚的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古巴比伦文明历史悠久,传承至今,是古代文明中典型代表。(也可以从十进位、解三个未知数的方程式、区别恒星与行星、设置闰月、宫中空中花园、种植大麦、小麦等、修建巨大的灌溉系统等角度进行说明)
古代印度河恒河流域。公元前3千纪,在南亚大陆的印度河流域诞生了古印度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为农耕文明在这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建立种姓制度。佛教是印度重要的思想流派。《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印度人在天文学数学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她们创造了1-9的数字,这一数字后被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后称为阿拉伯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古印度不仅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影响了印度,还影响了整个世界,直至今天。(还可以从梵文、婆罗门教经典《吠陀》、石窟佛塔建筑等角度进行说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1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波斯。根据材料可知“印度”、“两河流域”、“埃及”三个区域的缴税比例加起来超过一半,结合所学可知这三个区域农业经济发达,可见波斯帝国在大流士一世时期财政收入依赖农业经济,D项正确;统治中心转移到印度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基层社会治理的完善,排除B项;波斯帝国建立有利于文明之间的交流,孤立发展描述有误,排除C项。故选D项。
1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欧亚非三洲。根据地图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公元前四世纪亚历山大东征路线以及帝国范围(其版图东起葱岭与印度河平原,南至波斯湾并包括埃及,西到色雷斯和希腊,北抵黑海及阿姆河),亚历山大东征开启了历史上的希腊化时代,C项正确;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排除A项;随着罗马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大,罗马法的适用范围也不断扩大,排除B项;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之一,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宋仁宗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与材料中的事件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两个帝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图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迅速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下图6世纪时,拜占庭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A项正确;罗马帝国则把整个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亚历山大帝国包括小亚细亚、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及印度河流域,是继波斯之后再次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但在疆域上的区别在于,其领土覆盖了马其顿和希腊,故不可能是亚历山大帝国,排除BCD项。故选A项。
1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美洲)。根据材料“1519年,一群西班牙殖民者闯入墨西哥中部的高原,进攻阿兹特克人国家,抵达其岛上都城特诺奇蒂特兰”可知,材料描述的是西班牙对美洲墨西哥中部阿兹特克人国家的入侵, 特诺奇蒂特兰古城在西班牙殖民者的侵略下付之一炬,D项正确;大金字塔毁于1521年由科尔特斯领导的西班牙征服者的入侵,只剩下了塔基部分,排除A项;B项描绘的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广场,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C项是古罗马的大竞技场,排除C项。故选D项。
19.B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根据材料“……(奴隶获得释放后成为公民)代为经营。经商发财后的奴释民也多购买土地,甚至不再经商”可知奴隶释放后才能成为公民,才能购买土地,因此,占有和买卖土地是公民的权利,②正确;根据材料“没有什么比农业更好……更适合自由人的”可以看出重农轻商观念浓厚,④正确;材料强调元老贵族占有大量土地,一般不直接经商,并没有强调是因为无利可图而不愿经商,从“经商发财后的奴释民也多购买土地”可以看出经商是有利可图的,①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奴隶获得释放后成为公民,并非经商致富后获得公民权,③错误。故本题选B项。
2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波斯帝国)。据材料“波斯帝国的几大首都巴比伦、埃克巴塔那、苏萨、波斯波利斯和帕萨尔加德之间有御道可以互通”,通过修建御道,将帝国几大首都联系起来,有利于强化国家治理,B项正确;仅从御道的修建,无法得出开辟了欧亚之间的商路,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帝国统治疆域的扩大,排除C项;仅从材料,并未提及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2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公元前509年(古罗马)。据材料可知,执政官规定任何公民在遭到官员们给予的死刑、鞭笞、罚款等处罚时,都有权上诉,这表明公民的人身安全受到法律的保护,D项正确;材料旨在说明古罗马法律对公民的保护,并没有体现古罗马人民享有司法的决定权,排除A项;由材料可以得出人民裁判与法官的审判彼此牵制,是权力制衡的表现,排除B项;材料与行政权力滥用现象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结合所学可知,古代马其顿王国是古希腊的一部分,位于欧洲;古代波斯帝国地跨亚非欧三大洲。根据材料“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娶了波斯国王大流士的女儿”“马其顿人与亚洲女子结婚,可以享受免税权利”等可知,亚历山大力推希腊人与波斯人走向融合,这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A项正确;马其顿人与亚洲女子结婚与人口增长无直接关联,排除B项;材料中的举措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而不能清除,排除C项;材料中的举措有利于巩固马其顿王国在波斯的统治,但不能得出巩固了亚历山大个人的统治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
2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古希腊、古罗马。根据材料“被征服的希腊人,把艺术带到了土气的拉丁姆,并用艺术征服了他们野蛮的征服者。奥维德的《变形记》就像是一本罗马版的希腊神话集,其中的很多故事都来自古希腊。”可知,古希腊文化对古罗马艺术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这说明古罗马文化具有一定的传承性,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罗马征服了古希腊地区,并不是古希腊文化具有侵略性,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古希腊人文精神对古罗马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古希腊文化对古罗马艺术的影响,未涉及其他文化对古罗马的影响,无法得出古罗马艺术起源具有多元性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2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罗马时期。根据材料“罗马法逐步清除了形式主义、削弱了家长权(如剥夺了其对家属的生死权),否定了家长可不经审讯就将孩子投进监狱的做法,子女的个人权利得到了国家的承认与保护。”可知,罗马法逐步清除了形式主义、削弱了家长权,而子女的个人权利得到了国家的承认与保护,说明国家权力的增强,A项正确;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描述关于公民法的灵活性,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国家权力的加强,而非重视亲情,且无法判定是否为万民法,排除D项。故选A项。
25.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336年(埃及)。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亚历山大在东征途中建立一系列希腊城市,并安置移民,促进了帝国内部的东西方文化的融合,C项正确;希腊文化处于领先地位,排除A项;仅凭材料无法断定亚历山大东征加速了横跨东西方的民族迁移,排除B项;打破东西方阻隔状态的历史事件并不是亚历山大东征,排除D项。故选C项。
26.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264年(埃及)。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埃及法老托勒密二世以“接受了希腊教育,能使用希腊语,能够用希腊的方式战斗并编入战斗序列等”作为划分标准,予以相关人员免税和免徭役的特权,这一举措有利于推动希腊文化在埃及的传播,扩大希腊文化的受众,B项正确。通过给“希腊人”特权的方式鼓励大家接受希腊文化的熏陶,提升了希腊人的社会地位,有利于缓和矛盾,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在于推进埃及的希腊化,学习希腊的方式战斗只是接受希腊文化的其中一部分,C项片面解读材料,排除C项;材料说明了地中海沿岸文明存在交流,但没有体现“频繁”,排除D项。故选B项。
27.原因:亚历山大死后,其部下陷入混战,帝国逐渐分裂。
影响:被征服地固有的文化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被打断;传播了希腊文化,促进了希腊文化与埃及、西亚等被征服地区文化的交汇融合。
【详解】本题是原因、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希腊时期。第一问原因,根据材料“亚历山大的胜利很容易被视作是昙花一现”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亚历山大帝国的统治时间进行分析,即亚历山大死后,其部下陷入混战,帝国逐渐分裂。第二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被征服地固有的文化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被打断;根据材料“他留在身后的巨大遗产,以及古希腊文明与波斯、印度、中亚及中国文明的交汇融合”可知,传播了希腊文化,促进了希腊文化与埃及、西亚等被征服地区文化的交汇融合。
2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根据“抄本页边绘有‘骑士在蜗牛面前落荒而逃’的场景,有学者指出这些‘蜗牛’代表新兴银行家群体”可知,这些绘制在抄本页边的装饰画反映了传统的骑士阶级在新兴银行家群体面前的不堪一击,说明社会阶层结构在发生变化,骑士所代表的原有的封建等级秩序面临挑战,D项正确;骑士阶级在银行家面前落荒而逃并不代表骑士阶层弃武从商,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是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并不是绘画艺术风格的变革,排除B项;材料内容并不足以体现出商人控制了抄本的创作,这一说明明显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
2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材料可知,随着西欧城市的兴起,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欧司法审判中由原来的盛行“决斗裁判”和“神意裁判”,1转变为依据“萌芽性的商法”进行审判,且逐渐形成了市民法庭,这反映了商业发展推动司法进步,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王权加强,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自由主义,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教会,无法体现新兴阶层冲击教会特权,排除C项。故选D项。
3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西欧。材料表明农民之间的诉讼多因被告满足原告的诉求而在庄园法庭外解决,并且庄园法庭在裁决农民之间纠纷时往往强调情理而非法律,可知庄园法庭在裁决农民之间的诉讼时往往强调情理而非法律,这有利于维护庄园秩序稳定,C项正确;根据所学庄园法庭以维护庄园主的利益为宗旨,不是保护农民利益为宗旨,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农民之间的诉讼,所以得不出庄园法庭主要处理庄园主和农民的纠纷,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庄园法庭的裁决依据,排除D项。故选C项。
31.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中世纪的德意志。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的自治城市获得了一定的特权,而且从材料看出该决议是该城最高行政机构市政会议讨论决定,所以不需要封建领主的批准,①正确;根据材料“永远禁止制造和使用纺丝搓丝机,理由是它会让该城许多丝织业从业者断了生路”可以看出行会有利于保护成员的经济利益,③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以行会决议的形式阻止制造和使用新机器,没涉及工人罢工,②错误;机器大工业生产出现于工业革命之后,④错误。g故①③正确,②④错误,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3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英国。根据“《田庄总管职责》也提醒领主和总管,羊毛应该论包或以一只羊一次所剪的毛为单位出售,怎样卖收益最大、好处最多,就怎样卖。”可得出原来自给自足的庄园,也开始依据市场的规律,寻求农产品价值利益的最大化,反映出此时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影响到农业,农业的商品化程度提高,农业的经济转型趋势初显,C项正确;题干涉及时间13世纪,当时封建庄园并未崩溃,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寻求农产品的价格最大化,并不能表现真的能依此获利,所以不能得出获利丰厚,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圈地运动是英国15世纪至19世纪的土地变革运动,题干涉及时间是13世纪,与圈地运动的时间不相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东罗马帝国)。据本题材料时间“13世纪”,“他们的皇帝已经不具备所称的‘统治全人类’的能力,皇帝的许可与授权已失去意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东罗马帝国领土日益缩小,第4次十字军东侵期间(1202~1204),西欧封建主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及帝国的大部,建立拉丁帝国,东罗马残余势力退至小亚细亚,建立尼西亚帝国,1261年复国,国力更加衰落,14世纪初开始,又面临奥斯曼土耳其的严重威胁,1453年,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由于东罗马帝国疆域的缩减及国力损耗,导致材料中拜占庭人认为皇帝的许可与授权已失去意义,D项正确;限制君主权力的思想最早出现于15世纪,由著名律师傅德斯古爵士明确提出限制君王权力的主张,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奥斯曼帝国创建时间始于1299年,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定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奥斯曼帝国形成,13世纪时奥斯曼帝国处于初建阶段,排除B项;14世纪前后,欧洲地中海区域的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排除C项。故选D项。
3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7年的日本。据材料“以‘日本皇帝陛下’开头”并结合所学,当时日本是幕府统治时期,以天皇为首的朝廷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即天皇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B项正确;据材料“却将信函递交给了德川幕府”不能得出幕府权力日趋式微,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了美国对日本的某些态度,不能表明日本对美国的态度,排除C项;结合所学,1857年,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已经瓦解,排除D项。故选B项。
35.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公元723年日本。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公元723年,日本政府颁布鼓励开垦荒地的《三世一身法》。此法规定:凡新掘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三代占有,利用旧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终身占有。由于贵族豪强可以驱使属民和奴婢开垦,然后把开垦的荒地占为己有,因此该法令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国有制原则日趋削弱,班田制也逐渐难以维持,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土地的开垦,没有涉及灌溉技术,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天皇的地位,排除C项;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冲击土地公有制度,而非推动了庄园经济,排除D项。故选B项。
3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明成祖应朝鲜使臣请赐”“又应日本使臣请赐”可知,朝鲜和日本的请赐行为,说明两国以明朝政权为其宗主国,欲借助明朝赐书的行为,来强化自己政权的权威,D项正确;材料与儒家学说的发展无关,强调的是朝鲜、日本的政府行为,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官方行为,与书籍向外流通渠道不畅通的说法无关,排除B项;四书五经等内容属于朱子学,在明代之前就已经传入了日本,因此在当时的日本和朝鲜,这并不属于先进思想。徐皇后所制的两本书也主要是女德之类,也谈不上先进性,排除C项。故选D项。
3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空间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根据材料可知,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传统法庭在庭审时,除了可以列举事实,还可以援引谚语,而谚语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言简意赅的短语,能够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属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非洲传统法庭上可以援引谚语,体现了文化传统影响司法实践,A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诉讼当事人可以援引谚语,并没有强调谚语是立法的基础,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涉及公正的程序,且司法实践中更应重视证据,而材料强调在诉讼时援引谚语的一方往往更占优势,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法律的进步,排除C项;遵循先例指的是在以前判决中的法律原则对以后同类案件有约束力,援引谚语不等于遵循先例,排除D项。故选A项。
3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东罗马帝国时期(西方)。根据材料可以判断,这位罗马帝国统治者力图恢复往日罗马帝国荣耀,可知这肯定是在罗马帝国分裂以后,据材料“一位皇帝、一部法律、一个帝国”可知该罗马帝国皇帝对法律贡献大,据此可以推断这位罗马帝国皇帝是查士丁尼,据所学可知,查士丁尼在位时期,罗马占领北非和意大利,D项正确;罗马帝国一分为二是在查士丁尼之前,排除A项;东罗马帝国改名为:君士坦丁堡,排除B项;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十二铜表法》,而且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39.A
【详解】玛雅人创造了玛雅文字,羽蛇神金字塔是玛雅文明中最神秘和充满智慧的建筑之一,①②都是印第安人独特文化成就,A项正确;印度人发明数字符号“0”,西亚苏美尔人广泛使用马拉战车,排除③④,排除BCD项。故选A项。
40.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2世纪时(意大利)。根据材料并结合知识可知,意大利部分地区城市贵族因经济原因将土地变卖给市民阶层,而迁往农村,这推动了市民阶层在城市势力的扩张和商业的发展,利于促进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折射出社会转型的趋势,B项正确;市民阶层在城市势力的扩张和商业的发展促进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动,A项颠倒因果,排除A项;材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市民阶层经济实力的增长,而非政治地位的提升,排除C项;10—11世纪,西欧各地众多城市兴起,排除D项。故选B项。
41.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和目的题。时空是中世纪时期(奥斯曼帝国)。据材料“14世纪,帝国开始设行省为地方最高行政单位,行省总督由苏丹直接任命……”,可知,通过设立行省体制,强化了中央集权,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帝国疆域的扩张,C项正确;材料突出的是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并不是增强基层政权的自治力量,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对欧亚商贸的控制,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奥斯曼帝国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并未提及政教合一的体制,排除D项。故选C项。
42.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法国)。据材料可知,法国规定,对于在城市中的教士在什么情况下逮捕以及送交教会法庭,同时也规定犯杀人罪的教士由王室法庭审理,这些规定体现了王权的加强,奠定了民族国家的形成,这有利于维护市民的利益,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王权的加强,没有描述基督教的衰落信息,排除A项;王权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统一,而非分裂,排除B项;材料中是对教士的法律规定,没有描述城市自治权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4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中古时期(俄罗斯)。据材料“拜占庭对东斯拉夫人(俄罗斯民族是其一支)来说,就如同罗马对日耳曼人而言一样,是伟大的教育者,是宗教和文明的源泉”,可知,东罗马帝国对俄罗斯的影响较大,D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其是东西方文化的桥梁,排除A项;材料说明的是拜占庭文化对俄罗斯的影响,无法得出其融入基督教文化圈,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东正教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4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古代(日本)。据材料“从3世纪开始,中国的汉字和汉文、儒学、律令制度逐渐向日本传播,到唐代达到高峰”结合所学可知,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日本进行了一场学习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改革,B项正确;秦汉之际,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0世纪,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庄园形成,贵族及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士,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4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7世纪(拜占庭帝国)。根据题干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是东罗马帝国的继承,其文化融合了罗马文化、希腊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在拜占庭帝国的统治下,希腊语成为官方语言,并且希腊化的基督宗教成为帝国的主要宗教。7世纪,拜占庭帝国采用希腊语作为官方语言,拜占庭法学家也致力于将法律术语转译成为希腊语,体现了拜占庭法律适应帝国变化的需要,B项正确;公元6世纪,罗马法已经进入完备阶段,排除A项;公元3世纪,罗马法已完成向万民法的过渡,排除C项;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因此拜占庭帝国法律不会影响整个罗马帝国,排除D项。故选B项。
4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美洲)。据本题材料可知,古代玛雅考古发掘出大量精美建筑物和艺术珍品,说明其创造了高度繁荣的文明,D项正确;材料只提到古代玛雅出土的文明成就,并未提到神庙的作用,排除A项;古代雅典建立了城邦民主制国家,排除B项;玛雅文明位于山地高原,受地理因素影响,比较封闭,排除C项。故选D项。
47.(1)不同态度:俄罗斯对外来文化吸收与排拒并存,高丽则高度认同积极吸收中华文化
表现:俄罗斯: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俄罗斯成为东正教中心;俄罗斯对拜占庭文化的大量吸收;对西欧地区的文化存在藐视的心态。
高丽:中国的思想文化在高丽得到广泛传播;中国的典章制度在高丽得到高度认同和借鉴;
(2)简评:蒙古人在俄罗斯的活动:在既扩大了东方文化的影响力,又促进了欧亚大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的融合的同时,也进一步促成欧洲地区文化的断裂,是当今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交恶的历史文化因素之一。
在高丽的活动:扩大了中华文化在高丽的影响,高丽进一步融入中华文化圈。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高丽、俄罗斯)。不同态度:据材料一“汉字则普遍通行于高丽,高丽王室以《资治通鉴》为教本,安晌则以获于大都的《朱子全书》授于太学……刊行朱熹《四书集注》,使理学在高丽广泛传播……高丽还行科举之制……高丽王也多次遣使入元求书”可知,高丽高度认同积极吸收中华文化;据材料“由于藐视和忽视正在欧洲其余地区的伟大变革,东正教统治下的俄罗斯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不为异教的天主教徒所污染”和“大量引进拜占庭文化,包括复杂的宫廷礼仪、专制君主制度和双头鹰国徽等,原来的大公也改称沙皇,原来的公国也改称帝国”可知,俄罗斯对外来文化吸收与排拒并存, 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俄罗斯,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俄罗斯成为东正教中心;俄罗斯对拜占庭文化的大量吸收;但同时对西欧地区的文化存在藐视的心态。 在高丽,据材料“诞生了李谷、李齐贤等理学大师。高丽还行科举之制”可知,中国的思想文化在高丽得到广泛传播;中国的典章制度在高丽得到高度认同和借鉴;
(2)本题是影响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高丽、俄罗斯)。简评:据材料“蒙古人的到来,在打开俄罗斯与亚洲交往的大门同时,却在无意之中隔断了俄罗斯与西欧剩下的联系”和“当1480年蒙古人退出时,俄罗斯文明已经和西欧文明大相径庭”可知,蒙古人在俄罗斯的活动:在既扩大了东方文化的影响力,又促进了欧亚大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的融合的同时,也进一步促成欧洲地区文化的断裂,是当今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交恶的历史文化因素之一。 据材料“ 元初,高丽博士儿衍曾从江南购得经籍一万零八百卷回国,仁宗时,元廷一次赠给高丽宋秘阁所藏善本书四千三百多册。元朝还应高丽之邀,屡派名医至其国”可知,在高丽的活动:扩大了中华文化在高丽的影响,高丽进一步融入中华文化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专题08多元共生的世界古代文明讲义(新教材新高考) (含解析)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