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据《周礼》可知,周代分封制下仍有王畿和方国的理念,如王畿用挖沟植树的办法来固定疆界,方国(诸侯国)用测日影的方法来划定疆域。这反映出周初体制( )
A.基本否定夏商政治体制 B.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结合
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D.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
2.唐代,御史在进行弹劾时首先要表明弹劾的依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皇帝诏令,各种律、令、格、式,伦理道德、君臣之义;其次是列举罪状,对失职之举、违法事实做出准确交代;再次是论证定罪,对违法行为进行论证;最后是提出处置意见。这体现出( )
A.唐代的监察比较重视证据收集 B.御史弹劾以轻制重,规制严谨
C.御史弹劾遵循一定的规章程序 D.监察机构组织独立,自成系统
3.西方各国有关文官的考试、录用、考核、升降、奖惩、福利、待遇、培训、退休、退职等一系列管理制度,都是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除有概括文官制度的基本法外,一般还制定各种专门法。这反映出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是( )
A.依法管理 B.政治中立 C.职务常任 D.素质优良
4.孟子认为,“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对那些不仁不义,残民以逞的国君,孟子则声言,“独夫可诛,暴君当伐”。据此可知,孟子( )
A.主张人民掌握国家权力 B.试图恢复西周社会秩序
C.是下层民众的政治代表 D.强调君主应施仁政于民
5.下图所示为中国红色旅游人数及其占国内旅游人数比重的情况。据此推知,我国( )
A.爱国主义教育十分成功 B.红色旅游成为民众首选目标
C.公民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D.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6.西晋末年,中原经历八王之乱和匈奴等内迁少数民族动乱之时,前凉奠基人张轨在保境安民的同时,设立武兴郡,又分西平郡界置晋兴郡,安置了大量在战火中颠沛流离的百姓。这些举措( )
A.使西晋王朝疆土得到开拓 B.加速经济重心的南移趋势
C.推动了西晋时期民族内迁 D.符合当时中原流民的期望
7.中华人民共和国不能像法兰西、德意志等国一样建立单-的民族国家,只能立足于中国自己的民族土壤,创造出符合我们自身特色的民族国家。下列与“自身特色”相对应的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B.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8.马可·波罗说:“各人皆乐用此币,盖大汗国(元朝)中商人所至之处,用此纸币以给费用,以购商物,以取其售物之售价,竞与纯金无别。”这一论述可用来说明元朝( )
A.中外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B.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C.社会发展推动货币改革 D.纸币通行范围较为广泛
9.下表所示为1929-1937年中国每银圆所兑换美元的比例变动情况。材料可用来说明( )
时间 1929年 1930年 1931年 1932年 1933年 1934年 1935年 1936年 1937年
最高 45.43% 36.92% 26.30% 25.00% 34.31% 37.88% 42.13% 30.25% 30.25%
最低 36.83% 24.54% 19.88% 19.09% 19.47% 13.19% 29.50% 29.44% 29.44%
注:图中比对为银圆和美分数目。
A.中国货币受世界银价影响较大 B.国民政府法币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C.世界金融体系处于不稳定状态 D.世界经济危机导致金本位制崩溃
10.唐代规定,在城区,四户为邻,五邻为保,五保为坊;在郊区……五保为村;在乡……五保为里,五里为乡。邻、保各设长,坊、村、里各设正,乡设耆老。唐代此举( )
A.密切了城乡政治联系 B.改变了地方行政原则
C.完善了君主专制制度 D.加强了基层社会治理
11.1946年2月,杜鲁门签署了《1946年就业法》,规定由联邦政府协调并利用其计划、政策、职权和资源,持续为寻找工作的人提供有益的机会,保证最大限度的生产和购买力。该法案( )
A.开创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先河 B.迎合了扭转经济衰退的迫切要求
C.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 D.标志着美国进入计划经济新时代
12.有研究表明,浙江河姆渡遗址中普遍发现猪、狗、水牛的骨骼,从猪的死亡年龄及陶塑小猪的形态来看,猪已经是人工饲养的产物了,水牛此时也已被驯化。这表明( )
A.原始畜牧业已出现 B.社会出现严重的阶层分化
C.原始生活物资充足 D.畜牧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13.下表所示为明朝时我国各省引种玉米的情况。这可用于说明( )
省份 引种年代
广西 嘉靖十年(1531年)
河南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
江苏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
云南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
福建 16世纪中叶前后
浙江 万历元年(1573年)
A.中国耕地面积的扩充 B.明朝省际长途贩运活跃
C.全球化已影响到中国 D.玉米经过海路传入中国
14.2014年以来.中国对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累计捐资达到2.29亿美元。2015年,中国设立“南南合作报助基金”,首期提供20亿美元资金,已在30多个国家实施了200余个粮食发展合作项目。这主要表明中国( )
A.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 B.成为世界最大粮食生产国
C.坚守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D.积极参与区域集团化进程
15.目前发现最早的冶炼生铁的竖炉位于河南西平县酒店乡,为战国后期的遗存。经研究.该竖炉的炉型和水平鼓风方式,可有效减轻炉壁烧蚀,保持炉缸活跃。近代西方的高炉也采用了类似的炉型设计。这说明战国时期( )
A.铁制品使用范围广泛 B.冶铁技术水平高超
C.冶铁业受到西方影响 D.冶铁作坊规模庞大
16.惠特尼发明的轧棉机提高了棉花的加工速度,成百万被俘的非洲人被运到了大西洋彼岸的种植园进行残酷的劳作。1790年时美国只有6个奴隶市场,到1860年美国奴隶市场已有15个,奴隶总人数达到395万。这说明轧棉机的发明( )
A.引发了非洲黑奴贸易 B.稳固了美国的奴隶制度
C.促进了美洲工业革命 D.体现了资本积累的血腥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退伍军人丹尼尔·谢斯领导的农民武装起义于1786年在马萨诸塞州爆发了。此次起义爆发的主要因素包括独立战争后国内经济萧条、硬通货短缺引发的银根紧缩以及州政府为了偿还战时债务而大幅度提高税赋。由于没有自己的军队,邦联国会面对农民起义时手足无措。马萨诸塞州只好依靠民兵来镇压起义,然而,很多民兵同情参加起义的农民,不愿相互残杀。结果州政府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把起义镇压下去。谢斯起义让当时的很多有识之士深刻意识到,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美利坚合众国将无法维护国内稳定或者抵御外来威胁,更不可能在国际事务中有所作为。
——摘编自谢韬《联邦制的利与弊》
材料二:有一个令人羡慕的事实实际上便利了美国建立联邦政府:各州不仅有大致相同的利益、相同的起源和语言,而且处于相同的文明水平。这便使它们的联合几乎永远成为容易的事情。我不知道是否有一个欧洲小国,其不同地区间的同质性高于面积相当于大半个欧洲的美国。从缅因州到佐治亚州,相距约1600千米,但两者间的文明差异却小于诺曼底和布列塔尼间的这种差异。因此,位于一个辽阔地区的两端的缅因和佐治亚,却比仅有一溪之隔的诺曼底和布列塔尼极其自然地容易结成联邦。因国家的地理位置而来的优越性,又增加了居民的风气与习惯为美国的立法者提供的这种容易性。
——摘编自[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联邦制建立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联邦制建立的有利因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初,以贾谊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几乎一致建议汉王朝约法省刑以安定民心。董仲舒认为,要克服汉承秦制的弊病,不在于法律制度的小修小补,而在于改变汉王朝的指导思想,换言之,就是以《春秋》作为汉王朝最高法典,以《春秋》决狱,以《春秋》作为现实生活的价值取向。有一个案子是这样的: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而误伤乙。按当时法律,杀人者死,甲殴父当枭首。董仲舒认为,按照《春秋》“原心”(根据动机)诛罪原则分析,甲的本意是保护自己的父亲,属于正当防卫,其本意也不是伤害自己的父亲,故只能属于误伤,而不能算犯罪。由于这种司法原则合乎以血缘、伦理、宗法、地缘关系为主要特征的中国传统社会需要,因而在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影响。
——摘编自马勇《帝国设计师:董仲舒传》
材料二:西方法治是作为人治的对立面而产生的,中国古代法治是为了维.护王权统治而产生,法只是君王治天下和强国的工具,而治天下和强国的最终目的是巩固君王统治,实现君王政治抱负。西方法治观中关于法治精神的诠释相对具体,不仅提出了自然法、永恒法等概念,最终还将自由、民主、平等、人权、分权制衡等基本精神注入其中,使其成为良法的标准和法治的实质要件。中西法治观都具有法律可循、权威、公开、明确、稳定、平等等基本要件,区别在于西方自古希腊、古罗马至资产阶级革命以来严格实施了这些法治要件并基本实现了法治,而中国古代从来没认真实施过这些法治要件,皇权至高无上,法治在与人治的博弈中一直处于绝对劣势。
——摘编自李天昊《西方法治观与中国古代法治观的梳理与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法治观的特点,并分析其法治观对后世法治建设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方与中国古代在法治观念上的差别。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约克郡的街道上洒满了童工辛酸的泪水,因为工厂主的贪婪,童工们被迫在工头与监工的驱赶下来到工厂工作。成千的儿童——主要是女童——7周岁到14周岁不等,每天被迫从早上6点一直工作到晚上7点,仅有半个小时的时间被允许吃饭和休息。可怜的孩子,他们是贪婪的牺牲品。在这个标榜自由与权利的国度中,儿童却成为劳动的动物了!
——摘编自陈日华《19世纪英国对工厂制度的规制:实践与立法》
材料二:在伦敦,人们很少说话,我猜测是因为他们不能浪费时间。相似地,这里没有讨价还价一说,这种设定固定价格的习惯并不是完全由竞争和自信造成的,它还源自节省时间的必要性。伦敦人走路速度之快,常常被人说道。如果这种焦虑的速度有一个原因的话,它很可能是伦敦人根深蒂固地认为时间就是金钱的本能。
——摘编自[英]彼得·阿克罗伊德《伦敦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中童工被大量使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13世纪开始,金、银两种铸币同时作为本位货币在市场上流通的复本位制,开始在包括英国在内的大部分欧洲国家实行。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使英国率先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世界贸易的扩大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物价飞速上涨,纸币贬值。1816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银币重铸和管理王国内金币和银币法案》(简称《金本位制法案》),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黄金作为货币本位来发行纸币的地位。此后,其他国家先后采用金本位制,形成以英镑、金币、黄金在国际上流通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
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美国、英国.苏联、中国等44个国家的代表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美国经济被沉重打击;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西欧崛起,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美国无力承担稳定美元汇率的责任,相继两次宣布美元贬值,各国继而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瓦解。
——摘编自刘长伦《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历程》
围绕“世界货币的演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时期,内服是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是指王畿周边的方国,而周代分封制也分王畿和方国,可见周初体制既有创新,也有对商朝内外服制度的继承,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否定商代政治体制,排除A项;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内容,材料没有提到宗法制问题,排除C、D两项。
2.答案:C
解析:由材料“御史在进行弹劾时首先要表明弹劾的依据……其次是列举罪状”可知,这是在强调御史弹劾时应遵循一定的规章程序,故答案为C项。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D两项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体现不出,均排除。
3.答案:A
解析:由材料“一系列管理制度,都是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可知,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是依法管理,故答案为A项,排除 B.C、D三项。
4.答案:D
解析:材料表明,孟子反对暴政,主张以“诛”“伐”的手段来限制君主的暴行,可见,孟子强调君主应施仁政于民,故D项正确。孟子反对暴政不意味着其主张人民掌握国家权力,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与材料无关,且与史实不符,排除。
5.答案:D
解析:图中显示我国参与红色旅游的人数逐年增多,这反映出红色精神的广泛传播,说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不出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十分成功,排除A项:仅从材料信息无法得出“红色旅游成为民众首选目标”,排除B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前凉在社会动荡的大环境下设置郡府,稳定社会秩序,吸纳了大量流民,这符合当时社会民众的期望,故D项正确;当时前凉已脱离西晋统治,排除A项;B、C两项与材料无关,均排除。
7.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民族”可知,此处指的是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体现多民族特色的制度的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选D项。
8.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各人皆乐用此币”“用此纸币以给费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说明纸币的流通范围较为广泛,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外国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纸币流通范围的广泛并不代表政府经济控制加强,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社会发展与货币改革关系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
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和扩大,英美等国纷纷放弃金本位制,1929—1935年,中国货币在世界银价上下浮动的影响下,币值极不稳定,造成国内大量白银外流。1936—1937年,中国银币币值处于较稳定状态,这和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密不可分,故B项正确。A项所述仅符合国民政府法币改革前的状况,排除;材料主要反映中国银圆与美元的兑换比例变动状况,世界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和金本位制崩溃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D两项。
10.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政府通过层层基层组织对城乡居民进行控制和管理,强化了基层社会治理,D项正确。唐代城乡管理虽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明显差异,无法体现城乡政治联系的密切,A项错误;唐代地方基层行政制度的完善,与秦汉以来的中央集权原则一致,并未“改变”B项错误材料信息并未直接涉及皇权的强化与“君主专制制度”无关,C项错误。
11.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就业法》体现了美国政府对战后经济的大力干预,属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C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先河,A项错误;当时,美国未出现经济衰退,B项错误;美国政府虽然大力干预经济,但并未实行计划经济,D项错误。
12.答案:A
解析:由材料中“猪已经是人工饲养的产物了”“已被驯化”等可得出,河姆渡时期原始人类已经饲养牲畜,可见,原始畜牧业已出现,故选A项。材料中先民饲养牲畜不能说明社会出现严重的阶层分化,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猪、狗、水牛”,无法得出“物资充足”,排除C项;仅从材料信息无法得出“畜牧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排除D项。
1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明朝部分省份开始种植美洲物种玉米,说明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物种传入中国,可见,全球化已影响到中国,故选C项。材料只能说明种植玉米的省份增多,不能说明耕地面积的扩充,排除A项;材料所述是引种玉米,而非对玉米进行长途贩运,排除B项;仅从材料信息不能得出玉米传入中国的方式,排除D项。
14.答案:C
解析: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对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故选C项。材料看不出“显著提升”,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粮食生产国,排除B项;世界粮食计划署并不是区域集团,排除D项。
15.答案:B
解析:古代金属冶炼工具体现了当时的工艺水平,战国时期的竖炉技术,即便在近代西方高炉中也有类似技术的应用,这说明了战国时期冶铁技术水平的高超,故B项正确。A、C、D三项由材料信息不能得出。
16.答案:B
解析:由“惠特尼发明的轧棉机提高了棉花的加工速度”及美国奴隶数量大幅增加等信息可知,以轧棉机发明为代表的技术革新,稳固和发展了美国的奴隶制度,故B项正确。早在惠特尼发明轧棉机之前奴隶贸易就已经存在,排除A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应排除;材料中美国奴隶制的发展,实际上是种植园主血腥剥削奴隶的表现,D项对材料理解错误。
17.答案:(1)必要性:邦联体制过于松散,缺乏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不能有效镇压农民起义;各州自行其是,缺乏统一的财税政策和国内外市场,致使经济萧条;主权意识薄弱,国民凝聚力不足;不利于参与国际竞争:等等。
(2)有利因素:独立后的各州有共同的利益诉求;有相同的历史背景和民族语言:有几乎相同的文明水平;有优越的地理环境;等等。
解析:(1)必要性:根据材料一“由退伍军人丹尼尔·谢斯领导的农民武装起义于1786年在马萨诸塞州爆发了。此次起义爆发的主要因素包括独立战争后国内经济萧条、硬通货短缺引发的银根紧缩以及州政大府为了偿还战时债务而大幅度提高税赋。由于没有自己的军队,邦联国会面对农民起义时手足无措……”,并结合所学可得出,邦联体制过于松散,缺乏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不能有效镇压农民起义;根据材料一“……谢斯起义让当时的很多有识之士深刻意识到,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美利坚合众国将无法维护国内稳定或者抵御外来威胁,更不可能在国际事务中有所作为”,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各州自行其是,缺乏一的财税政策和国内外市场,致使经济萧条;主权意识薄弱,国民凝聚力不足;不利于参与国际竞争;等等。
(2)有利因素:根据材料二“……各州不仅有大致相同的利益、相同的起源和语言,而且处于相同的文明水平……”,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独立后的各州有共同的利益诉求;有相同的历史背景和民族语言;有几乎相同的文明水平;根据材料二“……位于一个辽阔地区的两端的缅因和佐治亚,却比仅有一溪之隔的诺曼底布列塔尼极其自然地容易结成联邦。因国家的地理位置而来的优越性,又增加了居民的风气与习惯为美国的立法者提供的这种容易性”,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有优越的地理环境;等等。
18.答案:(1)特点:以礼人刑;强调纲常伦理等级;关注动机,“原心”定罪。影响:引礼人法,推动了法律制度的伦理化;推动了中华法系的发展;为今天中国依法治国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2)差别:西方的法来自自然和宗教,中国古代的法以宗族伦理为基础;西方以法治反对人治,尊重并保障人权,中国古代以法维护君主专制:西方法治观念相对中国古代法治观念来说更加具体完善;西方法治理论转化为实践的程度高,中国古代法治观仅限于理论。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以《春秋》作为汉王朝最高法典,以《春秋》决狱,以《春秋》作为现实生活的价值取向”可知,以礼入刑;根据材料一“按当时法律,杀人者死,甲殴父当枭首”可知,强调纲常伦理等级;根据材料一“按照《春秋》‘原心’(根据动机)诛罪原则分析,甲的本意是保护自己的父亲,属于正当防卫,其本意也不是伤害自己的父亲,故只能属于误伤,而不能算犯罪”可知,关注动机,“原心”定罪。本题第二问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朝(中国)。影响:引礼入法,法律中渗透了很多的儒家伦理道德,推动了法律制度的伦理化,达到教化人民群众的目的;法律制度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可以推动了中华法系的发展;法治精神被流传下来,为今天中国依法治国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2)区别:根据材料一“这种司法原则合乎以血缘、伦理、宗法、地缘关系为主要特征的中国传统社会需要”和材料二“西方法治观中关于法治精神的诠释相对具体,不仅提出了自然法、永恒法等概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的法以宗族伦理为基础,西方的法来自自然和宗教;根据材料二“西方法治是作为人治的对立面而产生的,中国古代法治是为了维护王权统治而产生”可知,西方以法治反对人治,尊重并保障人权,中国古代以法维护君主专制;根据材料二“西方法治观中关于法治精神的诠释相对具体,不仅提出了自然法、永恒法等概念,最终还将自由、民主、平等、人权、分权制衡等基本精神注入其中”可知,西方法治观念相对中国古代法治观念来说更加具体完善;根据材料二“区别在于西方自古希腊、古罗马至资产阶级革命以来严格实施了这些法治要件并基本实现了法治,而中国古代从来没认真实施过这些法治要件”可知,西方法治理论转化为实践的程度高,中国古代法治观仅限于理论。
19.答案:(1)原因:机器的发明和应用,简化了劳动工序,节省了人的体力,使儿童劳动成为可能;童工价廉且易于管理:英国工业革命中广泛使用童工与劳动力缺乏有关;资本家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
(2)积极影响:现代工业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使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增强了人们的时间观念: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也扩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工业革命促进了乡村的改变;初等教育不断推广,人们的文化素质逐渐提高。
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英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时期机器的发明和应用,简化了劳动工序,节省了人的体力,使儿童劳动成为可能;英国工业革命中广泛使用童工与劳动力缺乏有关;据材料一“因为工厂主的贪婪,童工们被迫在工头与监工的驱赶下来到工厂工作。成千的儿童一一主要是女童一—7周岁到14周岁不等,每天被迫从早上6点一直工作到晚上7点,仅有半个小时的时间被允许吃饭和休息。”可得出童工价廉且易于管理,资本家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英国。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二“在伦敦,人们很少说话,我猜测是因为他们不能浪费时间。相似的,这里没有讨价还价一说,这种设定固定价格的习惯并不是完全由竞争和自信造成的,它还源自节省时间的必要性。伦敦人走路速度之快,常常被人说道。如果这种焦虑的速度有一个原因的话,它很可能是伦敦人根深蒂固地认为时间就是金钱的本能。”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物美价廉的商品、人们生活改善、增强时间观念、城市化、生活空间扩展、乡村的改变、初等教育推广、人们的文化素质提高等角度概述即可。
20.答案:[示例]观点:世界货币的演变既反映了大国实力对比的变化,也体现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论述:新航路开辟后,由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及英国率先采用金本位制,黄金逐渐成为世界性的货币。英国“日不落帝国”及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使黄金难以满足英国经济扩张与世界市场发展的需要,促使英国用英镑代替黄金作为世界性流通货币。从黄金到英镑的世界货币体系,在扩大世界经济联系的同时也便利了英国的殖民扩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重新确立了金本位货币制度。20世纪70年代,在越南战争、石油危机、经济“滞胀”、日欧崛起等因素的冲击下,美元的国际地位不断遭到削弱。这一变化既反映了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动摇,也体现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近现代(世界)。设问要求围绕“世界货币的演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据材料“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使英国率先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1816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银币重铸和管理王国内金币和银币法案》(简称《金本位制法案》),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黄金作为货币本位来发行纸币的地位。此后,其他国家先后采用金本位制”及所学知识可知,金本位的确立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有关,据材料“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美国、英国、苏联、中国等44个国家的代表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及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与二战后美国整体的经济实力有关,而伴随着“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美国经济被沉重打击;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西欧崛起,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综合信息可知,世界货币体系的变化受到大国实力变化的影响,同时也推动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据此可概括论点:世界货币的演变既反映了大国实力对比的变化,也体现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在论述时主要结合英国的崛起与金本位的确立、美国的经济实力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美国的衰落和欧日崛起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三个方面进行说明。可进行论述如下:新航路开辟后,由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及英国率先采用金本位制,黄金逐渐成为世界性的货币。英国“日不落帝国”及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使黄金难以满足英国经济扩张与世界市场发展的需要,促使英国用英镑代替黄金作为世界性流通货币。从黄金到英镑的世界货币体系,在扩大世界经济联系的同时也便利了英国的殖民扩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重新确立了金本位货币制度。20世纪70年代,在越南战争、石油危机、经济“滞胀”、日欧崛起等因素的冲击下,美元的国际地位不断遭到削弱。这一变化既反映了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动摇,也体现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