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一、选择题
1.“中古时期”是历史学名词,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时代。它一般是指( )
A.5—15世纪 B.公元前475年—1840年
C.5—19世纪 D.公元前221年—1840年
2.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庄园内一般包括领主住所、教堂、磨坊、村庄、领主自营地、铁匠铺、谷仓等设施。据此可知,庄园( )
A.具有自给自足特征 B.脱离了与外部联系
C.采用集体生产方式 D.带有浓厚宗教色彩
3.1285年英王爱得华一世颁布了著名的“威斯敏斯特条例”,其中规定,农奴必须遵守规定,禁止领主随意扣押自由佃户的土地和财产,若要扣押,必须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由此可推知,在当时英国领主与农奴之间的关系( )
A.带有严格等级性质 B.具有双向契约特征
C.反映理性法治理念 D.体现地位完全平等
4.中世纪早期,西欧领主对农民限制各种自由,通过剥削获得最大利益。随着社会的发展,庄园法规定农民可以向庄园法庭上诉维护其权益,甚至在某些地区,农民可以直接向王室法庭上诉来维护自身权益。这反映了当时西欧( )
A.封君封臣制度解体 B.农奴政治权利扩大
C.庄园秩序得到维护 D.生产关系有所调整
5.观察下图,它反映的是( )
A.雅典的民主政治 B.中国封建专制制度
C.罗马的奴隶制度 D.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6.在中古时期的西欧,出现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每一层的上下级之间都是领主均附庸的关系,都是从属关系。领主主要保护附庸,附庸对领主要宣誓效忠,交纳贡物,打仗时应召出征。这表明( )
A.国王作为领主成为最高的统治者 B.封君与封臣间形成契约关系
C.缴纳贡物是形成这一关系的前提 D.庄园是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
7.“(西欧)王冠的拥有者不过是一个大封建主,其权势不过相当于一个男爵,有时甚至还不如其他领主,中央领主并不优于任何一个地方的领主。”材料所涉及的制度( )
A.是社会动荡和商品经济的产物 B.使国王成为实际的最高统治者
C.导致了政治上的分裂割据局面 D.是西欧奴隶社会最基本的特征
8.欧洲骑士小说的故事情节大多是:骑士历尽惊险,赢得最高荣誉之后凯旋,成为国君、领主等显赫人物,然后分封他的朋友和侍从,赢得贵族女子的欢心,并与其成亲。可见,骑士小说( )
A.体现了宗教文化的特点 B.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生活
C.批判了欧洲社会的黑暗 D.复兴了古希腊罗马文化
9.中古时期,西欧的封建主义造成了无数小的半独立的政府,以致纷争不断,商业受到严重阻碍。由此可知,西欧封建主义( )
A.政权以中央集权为特征 B.束缚了庄园经济的发展
C.阻碍了统一市场的形成 D.推动农奴摆脱人身依附
10.法国的克洛维(约465—511年)是墨洛温王朝(481—751年)的第一位国王,也是西欧世界各“蛮族”王国中第一位皈依正统基督教的君主。作为刚从“野蛮”状态脱胎而来的基督徒君主克洛维的原始形象应当说存在诸多“粗鄙”之处。但是到了中世纪后期(13—15世纪)克洛维却变成了一位光彩照人的“圣徒”。克洛维形象演变反映出( )
A.王权日益加强 B.封君封臣制度强化
C.民族国家衰落 D.城市自治权的削弱
11.中世纪的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的欧洲( )
A.王权神圣不可侵犯 B.国王相信“君权神授”
C.教会主宰精神世界 D.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
12.基督教会是西欧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教会通过森严的宗教戒律控制着他们的精神生活。这表明教会( )
A.推动了思想解放 B.束缚了人性发展
C.受世俗国家控制 D.支持城市的自治
13.在中世纪,耶稣曾教导他的门徒应该彼此相爱,教会的法学家们禁止以不义之财布施,强调施予者应该保持纯净谦虚的内心,受施者也要继续传递爱心。同时,基督教会经常告诫人们,必须孝敬父母,不许偷盗、贪恋他人财物等。这反映出( )
A.教会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 B.基督教文化影响近代西欧
C.中世纪法律受到基督教会影响 D.教会控制了中世纪的教育
14.中古时期的西欧,无论是结婚还是离婚,都必须获得教会的许可。下图出自1330年前后德国海德堡的手抄本,它描绘的是教士宣布解除婚姻,把丈夫、妻子和子女分离开的场景。据此可知,当时的西欧( )
A.男女结婚离婚自由 B.离婚手续简便易行
C.教会控制社会生活 D.封建贵族把持政权
15.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这一行为( )
A.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B.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C.阻碍了民族国家的发展 D.严重束缚了城市的繁荣
16.10~11世纪,随着工商业和国内外政治的发展,西欧的市民阶层改变了对国家事务的冷淡态度,开始帮助国王,促进统一。这表明( )
A.市民主导国家政权 B.市民自治运动的兴起
C.封建庄园经济解体 D.王权的社会基础扩大
17.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很多城市成为废墟。从9世纪末开始,西欧城市得到恢复和发展……至14世纪初,西欧城市城镇总量已达万余座。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经济的发展 B.世俗王权的加强
C.庄园制度的解体 D.民族国家的形成
18.中世纪西欧的“特许状”规定了城市市民阶级的权利,包括城市自身作为一个独立法人组织的权利,从而确立了封建领主与城市市民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这表明“特许状”可用于研究西欧( )
A.领主的封建特权 B.市民的社团组织
C.王权的专制统治 D.城市的自治运动
19.1258年蒙古南侵,南宋财政亏空加大,政府滥发纸币导致通胀恶化。为解决以上问题,贾似道推行公田法(低价购买民间,尤其是官员手中超限的部分土地),结果激起民怨,加剧恶性通胀循环。1262年面对拜占庭帝国的军事进攻,为解决财政压力,威尼斯授权政府发行国债(以税收作为定期利息),被称为13世纪最伟大的金融创新。对以上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战争促进了金融体制的创新 B.反映农耕文明和商业文明的差异
C.政府垄断严重破坏金融秩序 D.金融手段并不适合古代中国文明
20.右面两幅国徽图案反映出( )
A.两个国家的宗教信仰几乎是完全相同
B.俄罗斯的发展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
C.两国之间存在着直接的继承与被继承关系
D.俄罗斯比拜占庭帝国更加重视骑兵的建设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欧洲(特别是西欧),国王将土地分配给他的封臣,以换取对方的军役义务。而且土地分封可逐级地分下去,大封建主封给比他小的封建主,最后及于农民,这样的土地分封制形成一种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结构。在典型的封建会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一定是我的附庸”,高一层的封建主只对他的直接受封人发号施令。反过来,低一层的封建主(或农奴)只对他的直接封主有服从义务。因此,国王不一定能号令所有贵族(或全国“子民”),大贵族也不能号令全体小贵族。封主与封臣的关系用契约形式确定,彼此间都有权利和义务。这种契约是一种双向契约,任何一方不履行义务,就违反了封建契约。
——摘编自刘成《欧洲中世纪三大特性与现代化起源》
材料二 大小土地贵族为了各自的利益逐渐结合起来,达成了一种被称为“封君封臣”制的契约。大地主作为封君把自己的土地作为“采邑”恩赐给投奔自己的下级地主贵族,使之成为自己的封臣。作为报偿,封臣要为封君提供武装支持。这种“采邑”或恩赐地,起初是可以废除或以其他名义取消的,但不久就成为世袭的“封土”了。这些“封土”成了西欧中世纪的庄园,它是西欧当时最基本的生产经营单位。
——摘编自王文杰、左学德《论中世纪日本与西欧庄园制的异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
(2)有学者认为欧洲封君封臣制度蕴含着近代社会的进步因素。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学术界大多认为“中世纪”一词由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历史学家比昂多(1388-1463)最先使用。他在其《罗马衰亡以来的千年史》中摈弃了认为6世纪之后的历史是罗马史的继续的传统观念,认为古代史已经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而结束,在那之后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一历史时期到比昂多自己生活的时代又已经结束了。于是,他把这一历史时期称之为“中世纪”。用“中”这个词,不仅意味着这段历史时期是处在古典文化和他自己那个时代的文化这两个文化高峰之间的低谷,而且暗含着业已开始的时代将是一个永恒时代的意思。在这里,“中世纪”一词在文化学上所包含的贬义已是清晰可见。
——摘编自田薇《关于中世纪的“误解”和“正名”》
材料二 中世纪始于5世纪,迄止于15世纪,整整横跨1000年。那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中世纪早期(约500-1000年)指成形时期。这段时期动荡不安,变化不断,从西罗马帝国的分崩离析,延续到较为稳定自信的西欧文明的出现。中世纪中期(约1000-1300年),人口逐渐增长,财富得以汇聚,城市得到发展,教育得到振兴,疆域也在扩张。这几个世纪里,我们也看到了宗教改革、学术进步,以及对少数民族的迫害。中世纪晚期(约1300-1500年)则见证了可怕的灾难以及社会形态的变化。在1300至1350年间,欧洲惨遭饥荒和瘟疫的肆虐;然而在1500年时,欧洲的生产技术、政治结构和经济组织的发达却使之与世界上的其他文明相比,具有绝对优势。
——摘编自【美】朱迪斯·M·本内特等著《欧洲中世纪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意大利史学家比昂多和美国史学家本内特关于欧洲中世纪的两种不同观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两种观点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拜占庭文明是亚欧中世纪文明中一枝独具特色的奇葩。首先,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起就带有鲜明的东方色彩。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政治法律体系及官僚统治体系方面,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
-摘编自徐家《走进拜占庭文明》
材料二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拜占庭皇帝们始终缅怀罗马帝国的光荣,特别是在拜占庭帝国早期,皇帝们无不以恢复和重振罗马帝国昔日辉煌为己任。拜占庭帝国所在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不仅在经济上独享东西南北商业汇集的便利,而且使它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多种文化的交流活动。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成为拜占庭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媒介。应该说,拜占庭文化的开放性也是其历史演化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陈志强《论拜占庭文化的独特性》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拜占庭文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拜占庭文明的历史影响。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世界)。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古时期一般是指5—15世纪,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西欧。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中古西欧的庄园内包括许多设施,可以满足日常需要,所以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A项正确;中古西欧的庄园内虽然包括许多设施,与外界联系较少,但不能完全脱离了与外部联系,B项说法太绝对,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庄园内的生产方式,排除C项;虽然材料中有教堂,但还有其他设施,“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说法以偏概全,排除D项。故选A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英国)。据材料可知,农奴要遵守规定和领主不能随意扣押佃户的土地和财产,对领主和农奴都有一定的限制,领主和农奴之间具有双向契约的特征,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领主和农奴互相之间的契约关系,没有体现等级性质,排除A项;理性法治理念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法治理念,此时处于中古时期,排除C项;农奴和领主之间并不完全平等,领主可以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扣押自由佃户的土地和财产,排除D项。故选B项。
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可知,随着社会的发展,庄园法规定农民可以向庄园法庭上诉维护其权益,甚至在某些地区,农民可以直接向王室法庭上诉来维护自身权益,说明农民的权益越来越受到保护以及生产关系的变化,D项正确;封君封臣制度并没有解体,排除A项;农奴的政治权利并没有体现扩大,只是自身利益受到保护,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当时西欧生产关系有所调整,庄园秩序是否得到维护并看不出来,排除C项。故选D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材料中的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欧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本特征是,中央把土地作为采邑封给大封建主,大封建主再把它封给自己的臣下为采邑,层层分封,层层结成主从关系,形成像阶梯似的等级制。封主有责任保护封臣,封臣必须忠于封主。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主要作用是协调和维护封建主内部的利益,更有效地统治下层人民,D项正确;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是民主政治特征的充分体现,排除A项;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社会的集中体现,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强化,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斗争,地方和中央关系的博弈,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古罗马奴隶制,是指在古罗马时期的奴隶主拥有奴隶的制度。奴隶须为奴隶主干活,无报酬,且无人身自由,排除C项。故选D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西欧。根据材料“在中古时期的西欧,出现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每一层的上下级之间都是领主均附庸的关系,都是从属关系。领主主要保护附庸,附庸对领主要宣誓效忠,交纳贡物,打仗时应召出征。”可知,中世纪的西欧,封君封臣之间是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领主主要保护附庸,附庸对领主要宣誓效忠,交纳贡物,打仗时应召出征,说明封君与封臣间有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形成一种契约式关系,B项正确;国王是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被视为最高的领主,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排除A项;封君与封臣关系的形成,是缴纳贡物的前提,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封君封臣的政治制度,没有体现庄园经济组织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中世纪欧洲。据题干“(西欧)王冠的拥有者不过是一个大封建主”可知主要结论:中世纪欧洲实行的封君封臣制,国王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各地封建领主拥有独立性,实质上导致了欧洲政治上的分裂割据,C项正确;封君封臣制是社会动荡和小农经济的产物,排除A项;封君封臣制使国王成为名义上最高统治者,排除B项;封君封臣制是西欧封建社会最基本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根据材料“骑士历尽惊险,赢得最高荣誉之后凯旋,成为国君、领主等显赫人物,然后分封他的朋友和侍从,赢得贵族女子的欢心,并与其成亲”可知,骑士小说的主题反映封建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体现了封建时代的生活,B项正确;骑士小说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生活,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宗教文化的特点,排除A项;骑士小说的主题反映封建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并没有批判欧洲社会的黑暗,排除C项;骑士小说并未体现古希腊罗马文化,排除D项。故选B项。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无数半独立政府纷争不断,严重阻碍了商业发展等,反映出西欧封建主义阻碍了统一市场的形成,C项正确;政权以中央集权为特征与材料“无数小的半独立的政府”“纷争不断”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封建主义对商业和市场的影响,并未列举其束缚庄园经济发展的表现,排除B项;材料信息和农奴摆脱人身依附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可知,克洛维形象由“野蛮”状态到光彩照人的“圣徒”的演变,反映了王权日益加强,其形象也受到影响,A项正确;克洛维形象演变反映了王权日益加强,“封君封臣制度强化”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克洛维形象演变反映了王权日益加强,未体现民族国家衰落,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王权日益加强,未涉及城市自治权,排除D项。故选A项。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西欧。根据材料可知,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体现了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D项正确;材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的欧洲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未体现王权神圣不可侵犯,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国王态度,材料只是在呈现中世纪西欧的一种政治现象,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教会主宰精神世界,排除C项。故选D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基督教会用宗教戒律严格控制西欧居民的精神生活,表明教会束缚了人性发展,B项正确;据所学,基督教会阻碍而非推动了思想解放,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基督教会与世俗国家关系的信息,排除C项;支持城市的自治与“教会通过森严的宗教戒律控制着他们(居民)的精神生活”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材料“彼此相爱”“禁止以不义之财布施”"必须孝敬父母,不许偷盗、贪恋他人财物等”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基督教会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近代西欧的内容,无法得出基督教文化影响近代西欧,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中世纪法律的内容,无法得出中世纪法律受到基督教会影响,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教会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无法得出教会控制了中世纪的教育,排除D项。故选A项。
14.C
【详解】根据材料“中古时期的西欧,无论是结婚还是离婚,都必须获得教会的许可。”“教士宣布解除婚姻”可知,教会控制西欧居民的婚姻,控制社会生活,C项正确;西欧的居民无论结婚还是离婚,都必须获得教会的许可,所以,结婚离婚不自由,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教会控制西欧居民的婚姻,没有离婚手续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教会控制社会生活,与贵族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0—11世纪(西欧)。据材料可知,10—11世纪以来,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据所学可知,当时欧洲很多国家还未统一,在这种背景下,城市对国王的支持有助于国王的统一事业,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城市在金钱和人力方面支持国王不一定能提高政府效率,排除A项;城市支持国王,有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排除C项;城市在金钱和人力方面支持王权不会束缚城市的繁荣,有可能在国王的支持下更有利于城市的繁荣,排除D项。故选B项。
1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0~11世纪(西欧)。据材料“随着工商业和国内外政治的发展,西欧的市民阶层改变了对国家事务的冷淡态度,开始帮助国王”,可知西欧城市自治的发展,带动了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而市民阶层帮助国王,促进统一,说明王权的社会基础扩大,D项正确;这一时期,市民并未主导国家政权,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市民阶层政治意识增强对王权的作用,并不是市民自治运动,排除B项;此时仍处于中世纪,封建庄园经济尚未解体,排除C项。故选D项。
1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476年至14世纪初(西欧)。据材料可知,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世纪初,西欧城市数量越来越多,城市发展离不开人口的增加和工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和工商业发展折射出社会经济发展,A项正确;在题干时间段,西欧世俗王权的确呈现出加强趋势,但是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项;C项表述错误,题干涉及时间内,庄园制度还未解体,排除C项;民族国家到近代才形成,题干涉及时间截至14世纪,此时西欧还未进入近代,排除D项。故选A项。
1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规定了城市市民阶级的权利,包括城市自身作为一个独立法人组织的权利,从而确立了封建领主与城市市民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可知,中世纪的“特许状”规定了城市市民的权利,确立了封建领主与城市市民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封建的权利转让书,赋予和承认城市自治和市民的权利义务,D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城市自治,而非封建特权以及社团组织,排除A项和B项;“特许状”确立了封建领主与城市市民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而非王权的专制统治的表现,排除C项。故选D项。
1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和拜占庭帝国。南宋和威尼斯政府的金融措施从根本上反映的是农耕文明和商业文明的差异,B项正确;南宋滥发纸币导致通胀恶化,推行公田法激起民怨,加剧恶性通胀循环,不是金融创新,排除A项;威尼斯授权政府发行国债是金融创新稳定了金融秩序,排除C项;南宋通过金融手段解决财政困难的失败,不能说明古代中国文明不适合金融手段,D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2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材料中图片显示两国的国徽有很多相似之处,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后起的俄罗斯在发展过程中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C项正确;仅凭相似的国徽不能断定两国的宗教信仰完全相同,A项过于绝对,排除A项;两国之间不存在直接的继承和被继承关系,排除B项;俄罗斯国徽中有骑兵形象,但不能说明俄罗斯比拜占庭帝国更加重视骑兵建设,排除D项。故选B项。
21.(1)特点:分封土地(或赏赐“采邑”);实行不可越级的从属关系;封君与封臣具备契约关系;国王未
形成高度集权统治;与庄园经济相互依存。
(2)同意这一观点。
理由: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封君封臣关系建立在契约基础之上,签订契约的人具有一定契约精神,签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规定,对双方均有约束力,封建君主难以独裁专断,这就影响到后来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古时期(西欧)。特点:据材料一“国王将土地分配给他的封臣”可知,分封土地;据材料一“这样的土地分封制形成一种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结构。在典型的封建会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一定是我的附庸’,高一层的封建主只对他的直接受封人发号施令”可知,实行不可越级的从属关系;封君与封臣具备契约关系;据材料一“封主与封臣的关系用契约形式确定,彼此间都有权利和义务”可知,国王未形成高度集权统治;据所学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封君封臣制度与庄园经济相互依存。
(2)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中古时期(西欧)。同意这一观点。理由:根据材料“大小土地贵族为了各自的利益逐渐结合起来,达成了一种被称为‘封君封臣’制的契约。大地主作为封君把自己的土地作为‘采邑’恩赐给投奔自己的下级地主贵族,使之成为自己的封臣”及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封君封臣关系建立在契约基础之上,签订契约的人具有一定契约精神,契约是欧洲人非常看重的一种关系,契约精神亦是欧洲文化的重要特性之一,契约对于欧洲中世纪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对现代文明更是颇有借鉴意义。在欧洲封君封臣制度下签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规定,对双方均有约束力,封建君主难以独裁专断,这就影响到后来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体现了封君封臣制度中蕴含着近代社会的进步因素。
22.(1)不同观点:意大利史学家比昂多认为,中世纪是介于罗马帝国黄金时代到文艺复兴的新黄金时代之间的中间期,是文化发展的低谷;美国史学家本内特认为,中世纪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中世纪孕育着社会进步的因素。
(2)主要原因:比昂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史学家,当时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需要冲破中世纪宗教神学世界观的束缚,因此对文艺复兴之前的社会持批判态度。(其它言之有理亦可)本内特为现代历史学家,对文艺复兴前的历史评判,能够站在相对客观的立场上发现中世纪的进步因素及中世纪与近代社会的内在联系,因此能够看到中世纪的进步性。(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意大利、现代美国。根据材料一“用‘中’这个词,不仅意味着这段历史时期是处在古典文化和他自己那个时代的文化这两个文化高峰之间的低谷”可得出意大利史学家比昂多认为,中世纪是介于罗马帝国黄金时代到文艺复兴的新黄金时代之间的中间期,是文化发展的低谷;根据材料二“那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人口逐渐增长,财富得以汇聚,城市得到发展,教育得到振兴,疆域也在扩张”可得出美国史学家本内特认为,中世纪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中世纪孕育着社会进步的因素。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意大利、现代美国。根据材料可知,比昂多是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历史学家,而文艺复兴把斗争的矛头指向罗马天主教会和宗教神学思想,因此他对文艺复兴之前的社会持批判态度。本内特是现代历史学家,他能够摒弃一些主观因素,站在相对客观的立场上发现中世纪的进步因素及中世纪与近代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能够看见中世纪的进步性。
23.(1)特点:包容性、开放性;与宗教密切联系;融汇东西方文化。
成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统治阶层的重视和努力。
(2)影响:架起了东西方文明交往的桥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保存延续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是古典文明和中世纪文明传承的纽带;促进了近代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拜占庭帝国。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起就带有鲜明的东方色彩”可得出包容性、开放性;据材料一“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可得出与宗教密切联系;据材料一“从其产生的那一时起就带有鲜明的东方色彩……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可得出融汇东西方文化。第二小问成因,据材料二“拜占庭帝国所在的特殊的地理位置”“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成为拜占庭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媒介”“皇帝们无不以恢复和重振罗马帝国昔日辉煌为己任”可从特殊的地理位置、当时的商业和军事活动、统治阶层的重视和努力等方面来回答。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拜占庭帝国。据材料一“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起就带有鲜明的东方色彩”和材料二“使它不仅在经济上独享东西南北商业汇集的便利,而且使它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多种文化的交流活动”可得出架起了东西方文明交往的桥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据材料二“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可得出保存延续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是古典文明和中世纪文明传承的纽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保留了大量的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存,为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