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南省驻马店市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含解析)

驻马店市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 甲骨卜辞记载,“己酉贞,王其令山司我工”,卜辞中的“山”是人名,“我工”即王室之工,意即王命令山去管理王室的手工业生产。这反映出商代时期( )
A. 朝廷极力提高工匠地位 B. 工商食官制度渐趋完善
C 天文历法体系相当完善 D. 国家治理充斥神权色彩
2. 汉成帝时,朝廷改刺史为“州牧”,秩提到二千石。到东汉建武十一年,“初断州牧自还奏事",从此州牧或刺史不复日诣京师(奏事改为计吏)。到了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改刺史,新置牧”,“选列卿、尚书为州牧,各以本秩居任”。这反映出汉代( )
A. 政府行政效率显著提高 B. 政府高度重视地方治理
C. 中央监察权力逐渐下移 D. 地方社会秩序日益紊乱
3. 如表是开皇年间隋朝政府前后两次下诏的情况。这反映出隋朝( )
时间 诏书内容
开皇十五年(595年)二月 “北境诸州,异于余处……所有义仓杂种,并纳本州”,而且用.于赈灾的粮食是“杂种及远年粟”。
开皇十六年(596年)二月 义仓“准上中下三等税",也就是百姓按照划分的户等纳粮食税。规定上等户不超过一石,中等户不超过七斗,下等户不超过四斗。
A. 边疆危机持续加重 B. 南北经济差距逐步扩大
C. 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D. 政策制定较为务实灵活
4. 有学者认为,宋代理学家的儒佛争论集中于人性论,长于“内圣”而短于“外王”。其负面影响在于理学家们对孔孟之学或中华文化特殊性的固执坚持、对异己思想流派的坚决抵制,不仅使儒学失去了“见贤思齐”的优秀品质,也一定程度上使国人在文化上走向狭隘和故步自封。据此可知,理学的问题在于( )
A. 缺少富有哲理的思辨性 B. 未能摆脱传统儒学的桎梏
C. 丧失改造社会的使命感 D. 难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
5. 1967年,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建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而继任者安德罗波夫将发达社会主义“建成论”改为“起点论”;后继的契尔年科认为苏联正处在“完善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开端”,当务之急在于完善现存的社会主义社会,而不是解决与共产主义直接相关的任务。苏联这种变化( )
A. 标志重工业优先战略失败 B. 折射出美苏争霸的基本态势
C. 说明苏共开始反思苏联模式 D. 奠定了政治经济改革理论基础
6. 1979年5月,考古工作者在辽宁喀左县东山嘴村发现一处大型史前祭坛,其建筑中心部分,东西长11.8来,南北宽9.5米。从1981年至今,在牛河梁遗址先后发现多处史前祭祀中心。这些大型祭坛、祭祀遗迹的发现,说明当地( )
A. 产生原始宗教意识 B. 拥有相近的精神信仰
C. 具有类似的活动仪式 D. 具有原始图腾崇拜色彩
7. 有学者指出,在宋代,当这个空寂的本体变成了具有人伦内容的本体时,出世的高僧变成了入世的理学家,禅定修习变成了主静的修养。该学者认为宋代儒学( )
A. 融合了先秦时期各家思想 B. 受到挑战失去正统地位
C. 吸收外来思想而不断完善 D. 具有反专制的思想倾向
8. 如表为元朝经济统计数据(部分)。针对这种局面,元朝的举措是( )
地区 岁粮比重 酒课 醋课
腹里 18% 56243锭白银 3576锭白银
江浙 37% 196654锭白银 11870锭白锯
(腹里:元朝对中书省直辖地区的通称)
A. 提高腹里赋税标准 B. 改变传统经济结构
C. 开通海上长途航线 D. 采取民族分化政策
9. (巴黎)公社应该成为甚至最小村落的政治形式……设在专区首府里的代表会议,应当主管本专区所有一切农民公社事务,而这些专区的代表会议则应派代表参加巴黎的全国代表会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巴黎公社实行了直接民主
B. 基层公社拥有社会管理权
C. 国家政权由人民当家作主
D. 法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
10. 西汉时期,地方第一级行政区所辖土地人户众多,军需粮草自成一体,财力雄厚。因此,中央政府设“州”来控制地方第一级行政区。东汉灵帝时,原本作为监察区的“州”却又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州”性质的变化是由于( )
A. 地方行政层级的调整 B. 郡国势力的不断坐大
C. 镇压地方叛乱的需要 D. 铲除外戚势力的斗争
11. 清朝时期,中国扇商察觉到西方人的审美偏好,专门制造出了一种中西结合风格的扇子品种——外销扇,其制造基地设在广州十三行,制作工艺上追求极致的奢华繁复,深受欧洲人喜爱。这表明,清朝时期( )
A. 官营手工业技艺领先民营 B. 政府积极支持对外贸易与交流
C.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D. 中国经济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动裁减军队员额400余万,签署或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等20个多边军控、裁军和防扩散条约,反对军备竞赛,维护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这展现了我国( )
A. 人民军队的革命性重塑 B. 坚持多边外交的一贯主张
C. 和平崛起的现代化道路 D. 均衡发展的对外关系框架
13. 北魏时,朝廷专门在洛阳设归正里接收南朝人,设归德里接收北方各族人,设慕化里接收"东夷"来人,设慕义里接收"西夷"来人。这反映出当时
A 政府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B. 北魏政权深受汉文化影响
C. 北魏正统地位得以确认 D. 北方经济水平仍超过南方
14. 唐朝实行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出
A. 征税主要标准从财产转为人丁 B. 土地兼并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C. 农民获得充分的生产时间 D. 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
15. 唐高祖李渊定道教为国教,宣布道教第一。武则天支持佛教,亲自参与组织《华严经》的翻译工作。唐武宗受韩愈“儒家道统”观念影响,发动了规模空前的灭佛运动,强令僧尼还俗,没收寺院所拥有的膏腴田地。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  )
A. 儒家思想失去正统地位 B. 宗教兴亡取决于皇帝喜好
C. 统治者维护统治的本质 D. 社会发展影响了主流思想
16. 在述及唐朝时期邻国、藩属国遣送留学生来中国时,相关史料均有记载。据以下史料,可以得知
史籍书目 记载内容
《太唐文武皇帝实录》 贞观元年,……上谓使臣曰:“朕(太宗)虽以或功定天下,终当以文德绥海内。“寻建学舍数百间,聚四方生徒。无何诸蕃慕善,酋长请遣子弟受业,许之……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十一》 “于是四方学者云集京师,乃至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诸酋长亦遗子弟请入国学,圣堂讲筵者至八千余人。”
A. 儒家文化开始辐射东亚 B. 日本、琉球和新罗落后
C. 唐文化具有强大吸引力 D. 唐朝大力倡导朝贡贸易
17. 2023年3月1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正式启用,其中纳入119种新药,价格平均下降50.64%,药品惠及的治疗领域广泛,特别是将国产新冠肺炎治疗药品全部纳入国家医保药品。这表明中国政府( )
A. 不断完善医疗卫生互助体系 B. 注重强化全民卫生意识
C. 贯彻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 D. 建立全民免费医疗制度
18. 考古发掘表明,位于西亚巴勒斯坦的耶利哥遗址原是一处猎人村,到公元前7000—6000年间发展成为一村镇遗址,其中有圆形竖穴居室、用雕琢规整石块垒的城墙和望楼等。最能解释这一变化的应该是( )
A. 地理因素决定文明发展 B. 农业革命改变人类生活方式
C. 人口增加推动村镇建设 D. 西亚是人类文明的最早起源地
19. 19世纪法国的高级化妆品和奢侈品制造业仍旧十分发达,这类行业多以分散的小企业手工劳动为主。到1860年时,仅巴黎从事奢侈品生产的工人就有6.3万人。据此推知,当时法国( )
A. 工业化进程受到制约 B. 城市繁荣刺激奢侈品生产
C. 工业革命起步比较晚 D. 机器生产尚未在全国普及
20.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以后,《火星报》被孟什维克控制,成为反对布尔什维克的报纸。列宁认为必须把创办新的机关报作为布尔什维克的首要任务,"没有它,我们就会走向不光彩,必然的灭亡。"列宁提出这一主张旨在( )
A. 加强党内思想统一 B. 探索革命过渡途径
C.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D. 改造社会民主工党
21. 1356年,伦敦市长宣布法庭诉讼使用英语;1362年,英国大法官兼上议院议长用英语宣布议会开幕,爱德华三世首次用英语致辞,以便让平民院的议员听懂。应平民院的请求,爱德华颁布了关于法庭审讯必须用英语的法令。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世俗王权得到强化 B. 民族意识的不断增强
C. 大学教育得到普及 D. 区域文明的多元共存
22. 16世纪中期,意大利艺术理论家瓦萨里出版了名著《意大利艺苑名人传》,他运用"风格”“构图”“尺寸”"比例”等概念分析艺术史,将艺术发展“变成了一连串拒绝古典理想衰退、不断再生的过程",成为以后三个世纪艺术史领域的范本。这一著作( )
A. 体现了理性评判的准则 B. 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C. 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兴起 D. 促进了欧洲启蒙运动发展
23. 19世纪初,“从小就在某个行业做学徒学习技术”并“期盼成人后凭借技能享受丰裕生活”的美国男工发现“希望化为泡影",因为没有技术的“妇女仅仅工作几个月,就因工资低廉而受到雇主青睐和支持"。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B. 妇女地位的迅速提高
C. 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 D. 工厂制度的逐渐形成
24. 1921年12月,一位苏俄老农民在第九届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谈到,“一个人有两只手,一只为国家干活,一只为自己干活。”同时,他以正在召开会议剧院为例把农民比喻为墙,工人比喻为房盖,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比喻,强调了农民的稳定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这说明( )
A. 战时共产主义有利于政权巩固 B. 农业集体化的实施加速了工业化进程
C. 新经济政策得到了农民的认可 D. 苏联模式奠定了卫国战争胜利的基础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海洋政策出现了全新的变化。北宋政府禁止在海上与辽、金之间的人员往来和物质流动,设立专门针对辽的海防机制。宋代将外商贸易纳入系统的市舶管理体制之下,实行抽解和博买,并允许和鼓励本国民众从事海洋经济活动,宋代海洋政策表现出极强的利益取向,中原王朝中第一次以财政的眼光看待海上贸易,沿海地区商业出现兴盛的局面,与海上贸易相关的手工业和商品性农业大兴。宋代海船逐渐采用水密隔舱等技术,使其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抗沉性。海陆联结之地的居民被编为特殊的户籍-船户与渔产。
——摘编自黄纯艳《宋代海洋政策新变及其国内效应》
材料二 下表示意明清时期中央政府的海洋政策演变情况
时间 政府政令
洪武十四年 “沿海军民官司纵令私相交易者,悉治以罪”
永乐三年 泉州、宁波、广州等三处市舶司更名为“来远”“安远”“怀远”
永乐 “不许军民人等私通外境,私自下海贩鬻番货,依律治罪”
顺治十八年 “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
乾隆二十四年 关闭江、浙、闽三海关,由粤海关行商垄断对外商贸易事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海洋政策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国内效应”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海洋政策的历史趋向。综上所述,谈谈宋代以来海洋政策对当代的启示。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就已经有民主了,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批评它是坏东西,是暴民政治、反面教材。因此被西方提防了两千年。到了19世纪,民主逐渐变成了好东西,这一转变堪称西方文明最华丽的转身。民主得以翻盘的基本条件是“新思潮”的出现,它强调“弱势群体”的平等。西方推动将其变成强势平等,变成了声势浩大的行动,甚至变成了西方搞得天翻地覆的运动,成为不可阻挡的社会潮流。最终,民主被落实成了不容反驳的定位: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登上了政治宝座。顺着这个逻辑,民主在19世纪得以咸鱼翻身,顺利成为了现代西方政治的基本框架。
——摘编自李筠《西方史纲:文明纵横3000年》
材料二 一位英国人1906年的一封信:“我以为东方必将发生一场变革......一种新的精神似乎已开始支配人民,他们厌恶统治者,开始认为有可能得到另一种更好的政体。在中国,爆发了一场著名的排外运动。在波斯,这种觉醒看来更像是采取了民主改革运动的形式。在埃及和北非,觉醒突出地表现为狂热行为的明显增加以及泛伊斯兰教运动的扩大。这些动乱症状的同时出现太惊人了,不能完全归因于巧合。谁知道呢 或许东方确实正从其长期的睡眠中觉醒,我们即将亲眼看到千百万有忍耐力的人群起来反对无所不为的西方剥削。”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对待民主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原因。说明“现代西方政治基本框架”的典型表现形式。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析东方“觉醒”的特点及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东西方社会转型的相似路径。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世界文明史的的划分,因不同的学者依据的标准不同,所以划分的结果也各不相同。以地域划分法为例,亨廷顿把世界文明划为7大类: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拉丁美洲文明和非洲文明。中国大部分学者主要采用按文明纵向进程划分或横向区域划分两类。纵向划分有两分法(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分法(古代文明、近代文明、现代文明)、五分法(畜牧文明、农业文明、商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等。横向区域划分有三分法(大学者梁漱溟将文明分为:西洋文明、中国文明、印度文明)、四分法(季羡林把文明划为:中国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欧洲文明)等。
——摘编自曹顺先编著《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三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不明白为什么大人们一直告诉我地中海如何如何重要,称地中海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而事实上地中海很明显就不是人类文明真正的诞生地。我希望通过提出新问题、开拓新领域,鼓励其他有识之士去研究那些被几代人忽视了的族群和地域。我希望能够启发人们提出有关历史的新问题,使历史真相能够被重新探索和认真观察。
——摘编自【英】彼得·佛兰科潘著《丝绸之路》
结合世界文明史发展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三中英国史学家佛兰科潘的观点。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1950~1970年中国三次对外经济引进高潮部分情况介绍。
高潮 时间 引进对象 手段 规模
第一次 20世纪50年代 苏联和东欧国家 借贷,以货物偿付结算;引进技术设备的同时强调自力更生 共计102.3亿元,按20世纪50年代年均美元比价折合40.4亿美元
第二次 20世纪70年代初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延期、分期付款、补偿贸易 43化美元引进方案,总投资的200亿元
第三次 20世纪70年代末 各类国家 大规模借贷,开办合资企业,境外发行外债,出现设立特区思想 78亿美元计划,总投资600多亿元
——摘编自陈东林《156—43—78:中国改革开放前的三次对外经济引进高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驻马店市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 甲骨卜辞记载,“己酉贞,王其令山司我工”,卜辞中的“山”是人名,“我工”即王室之工,意即王命令山去管理王室的手工业生产。这反映出商代时期( )
A. 朝廷极力提高工匠地位 B. 工商食官制度渐趋完善
C. 天文历法体系相当完善 D. 国家治理充斥神权色彩
【答案】D
【解析】
【详解】商朝的重大人事任命,先由商王进行占卜,后按卜辞指示进行,反映出商代时期国家治理充斥神权色彩,D项正确;国家重视对手工业的管理不能说明朝廷极力提高工匠地位,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国家对商业的管理,排除B项;材料不足以说明商代天文历法体系相当完善,排除C项。故选D项。
2. 汉成帝时,朝廷改刺史为“州牧”,秩提到二千石。到东汉建武十一年,“初断州牧自还奏事",从此州牧或刺史不复日诣京师(奏事改为计吏)。到了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改刺史,新置牧”,“选列卿、尚书为州牧,各以本秩居任”。这反映出汉代( )
A. 政府行政效率显著提高 B. 政府高度重视地方治理
C. 中央监察权力逐渐下移 D. 地方社会秩序日益紊乱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汉代政府在地方治理中采取提升官秩、“自还奏事”、任命中央高官出任地方州牧等措施,表明汉代政府高度重视地方社会治理,B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监察制度,体现不出行政效率显著提高,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监察权力下移,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到地方社会秩序,排除D项。故选B项。
3. 如表是开皇年间隋朝政府前后两次下诏的情况。这反映出隋朝( )
时间 诏书内容
开皇十五年(595年)二月 “北境诸州,异于余处……所有义仓杂种,并纳本州”,而且用.于赈灾的粮食是“杂种及远年粟”。
开皇十六年(596年)二月 义仓“准上中下三等税",也就是百姓按照划分的户等纳粮食税。规定上等户不超过一石,中等户不超过七斗,下等户不超过四斗。
A. 边疆危机持续加重 B. 南北经济差距逐步扩大
C. 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D. 政策制定较为务实灵活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材料可知,隋朝政府结合北境诸州的特殊情况划定户等的户籍制度,制定了义仓纳粮集中存贮、梯度缴存的各项措施,表明隋朝政府政策制定较为务实灵活,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边疆危机,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到南北经济差距,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社会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
4. 有学者认为,宋代理学家的儒佛争论集中于人性论,长于“内圣”而短于“外王”。其负面影响在于理学家们对孔孟之学或中华文化特殊性的固执坚持、对异己思想流派的坚决抵制,不仅使儒学失去了“见贤思齐”的优秀品质,也一定程度上使国人在文化上走向狭隘和故步自封。据此可知,理学的问题在于( )
A. 缺少富有哲理的思辨性 B. 未能摆脱传统儒学的桎梏
C. 丧失改造社会的使命感 D. 难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面对佛学思想对儒学的冲击,宋代理学家们致力于儒家概念范畴的重新诠释和概念系统的重建,希望将纯粹的圣贤之道及其积极意义展现给世人,据此可知,理学的缺陷主要局限在未能摆脱传统儒学桎梏,B项正确;理学加强了儒学的思辨化,排除A项;理学加强了人们的社会责任感,排除C项;理学走向了实际,逐渐成为官方哲学,排除D项。故选B项。
5. 1967年,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建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而继任者安德罗波夫将发达社会主义“建成论”改为“起点论”;后继的契尔年科认为苏联正处在“完善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开端”,当务之急在于完善现存的社会主义社会,而不是解决与共产主义直接相关的任务。苏联这种变化( )
A. 标志重工业优先战略失败 B. 折射出美苏争霸的基本态势
C. 说明苏共开始反思苏联模式 D. 奠定了政治经济改革理论基础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由材料可知,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对苏联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认识,由“建成论”转变为“起点论”和“完善论”,而当时的苏联饱受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困扰,这些变化有利于苏联政治、经济的改革,D项正确;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是符合当时苏联国情的,也取得了辉煌成就,问题在于没有协调好农轻重的比例关系,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美苏争霸的相关内容,无法得出“美苏争霸态势”如何,排除B项;赫鲁晓夫时期就已开始尝试纠正苏联模式的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6. 1979年5月,考古工作者在辽宁喀左县东山嘴村发现一处大型的史前祭坛,其建筑中心部分,东西长11.8来,南北宽9.5米。从1981年至今,在牛河梁遗址先后发现多处史前祭祀中心。这些大型祭坛、祭祀遗迹的发现,说明当地( )
A. 产生原始宗教意识 B. 拥有相近的精神信仰
C. 具有类似的活动仪式 D. 具有原始图腾崇拜色彩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史前时期。根据材料“多处大型祭坛、祭祀遗址”可知,修建这种用于祭祀的建筑是当地部落群体共同的行为,这说明当地的氏族群落具有原始的宗教意识,A项正确;由这些祭祀性的建筑,不能得出这些群落有相近的精神信仰,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类似的活动仪式,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当地具有“原始图腾崇拜色彩”,排除D项。故选A项。
7. 有学者指出,在宋代,当这个空寂的本体变成了具有人伦内容的本体时,出世的高僧变成了入世的理学家,禅定修习变成了主静的修养。该学者认为宋代儒学( )
A. 融合了先秦时期各家思想 B. 受到挑战失去正统地位
C. 吸收外来思想而不断完善 D. 具有反专制的思想倾向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题干中“空寂的本体变成了具有人伦内容的本体”“理学家”等描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经历了与佛教、道教等各派思想的碰撞、融合之后,到宋朝,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逐步走向“思辨化、哲学化”,C项正确;汉朝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融合了先秦时期其他学派思想,排除A项;宋代儒学受到巨大挑战,但没有失去正统地位,排除B项;明清之际,一批儒学家主张反对君主专制,但在整个封建社会,儒学都是为专制主义服务的,排除D项。故选C项。
8. 如表为元朝经济统计数据(部分)。针对这种局面,元朝的举措是( )
地区 岁粮比重 酒课 醋课
腹里 18% 56243锭白银 3576锭白银
江浙 37% 196654锭白银 11870锭白锯
(腹里:元朝对中书省直辖地区的通称)
A. 提高腹里赋税标准 B. 改变传统经济结构
C. 开通海上长途航线 D. 采取民族分化政策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宋之后经济重心南移,而元朝政治中心在北方,经济依赖江南地区,为此元朝努力增强交通运输能力,C项正确;单纯提高腹里赋税标准,不足以供给京师,排除A项;古代封建社会传统经济结构没有发生改变,排除B项;元朝采取民族分化政策,是为了维护蒙古贵族的统治,与经济问题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9. (巴黎)公社应该成为甚至最小村落的政治形式……设在专区首府里的代表会议,应当主管本专区所有一切农民公社事务,而这些专区的代表会议则应派代表参加巴黎的全国代表会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巴黎公社实行了直接民主
B. 基层公社拥有社会管理权
C. 国家政权由人民当家作主
D. 法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公社应该成为甚至最小村落的政治形式”、“专区首府里的代表会议,主管本专区所有一切农民公社事务”、“专区的代表会议则应派代表参加巴黎的全国代表会议” 等信息,可以看出基层公社代表人民拥有社会管理权和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表明国家政权由人民当家作主,C项正确;巴黎公社是选举代表,没有实行直接民主制,A项错误;B项对材料解读不全面,排除;法国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D选项排除。故选C。
10. 西汉时期,地方第一级行政区所辖土地人户众多,军需粮草自成一体,财力雄厚。因此,中央政府设“州”来控制地方第一级行政区。东汉灵帝时,原本作为监察区的“州”却又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州”性质的变化是由于( )
A. 地方行政层级的调整 B. 郡国势力的不断坐大
C. 镇压地方叛乱的需要 D. 铲除外戚势力的斗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地方第一级行政区所辖土地人户众多,军需粮草自成一体,财力雄厚”、“控制地方第一级行政区”、“却又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及所学知识可得,地方第一级行政区重要性很明显,这样做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镇压地方叛乱的需要,C项正确;“地方行政层级的调整”不是原因,而是结果或者行动,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郡国势力,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外戚势力,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1. 清朝时期,中国扇商察觉到西方人的审美偏好,专门制造出了一种中西结合风格的扇子品种——外销扇,其制造基地设在广州十三行,制作工艺上追求极致的奢华繁复,深受欧洲人喜爱。这表明,清朝时期( )
A. 官营手工业技艺领先民营 B. 政府积极支持对外贸易与交流
C.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D. 中国经济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清朝时期,中国扇商察觉到西方人的审美偏好,专门制造出了一种中西结合风格的扇子品种——外销扇,深受欧洲人喜爱,这表明清代商人积极把握世界市场信息,发展生产,中国经济和世界市场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D项正确;材料中的中国扇商显然属于民营手工业,排除A项;这一时期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并不支持对外贸易,排除B项;材料内容是中外贸易,不属于区域间的长途贩运贸易,排除C项,故选D项。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动裁减军队员额400余万,签署或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等20个多边军控、裁军和防扩散条约,反对军备竞赛,维护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这展现了我国( )
A. 人民军队的革命性重塑 B. 坚持多边外交的一贯主张
C. 和平崛起的现代化道路 D. 均衡发展的对外关系框架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动裁军、反对军备竞赛、维护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这表明中国以实际行动维护世界和平,走和平崛起的现代化道路,C项正确;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坚强领导下,人民军队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开展了一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国防和军队改革,人民军队实现了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作风形象重塑,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多边外交是指三个以上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在常设的或特别的全球性或地区性的国际组织、国际会议中的互动,材料没有相关信息,排除B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的优先任务,材料的主旨是军事方面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C项。
13. 北魏时,朝廷专门在洛阳设归正里接收南朝人,设归德里接收北方各族人,设慕化里接收"东夷"来人,设慕义里接收"西夷"来人。这反映出当时
A 政府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B. 北魏政权深受汉文化影响
C. 北魏正统地位得以确认 D. 北方经济水平仍超过南方
【答案】B
【解析】
【详解】政府在首都分区安置、接收各族人民,体现了德政与民本,反映出当时北魏政权深受汉文化影响,B项正确;政府实行民族分化政策与专门划定区域接收流民不符,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北魏正统地位得到了被统治者的确认,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南北方经济水平的比较,排除D项。故选B项。
14. 唐朝实行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出
A. 征税主要标准从财产转为人丁 B. 土地兼并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C. 农民获得充分的生产时间 D. 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税法的征税标准由人丁为主变为资产为主,说明的是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D项正确,排除A项;两税法加剧了土地兼并,排除B项;C项与输庸代役有关,排除。故选D项。
【点睛】
15. 唐高祖李渊定道教为国教,宣布道教第一。武则天支持佛教,亲自参与组织《华严经》的翻译工作。唐武宗受韩愈“儒家道统”观念影响,发动了规模空前的灭佛运动,强令僧尼还俗,没收寺院所拥有的膏腴田地。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  )
A. 儒家思想失去正统地位 B. 宗教兴亡取决于皇帝喜好
C. 统治者维护统治的本质 D. 社会发展影响了主流思想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朝不同时期所重视的思想有一定差异,不仅包括儒家、道教,还有佛教,体现出每个时期为了维护统治所用政治思想的多元化,C项正确;儒学仍旧是正统,排除A项;“宗教兴亡取决于皇帝喜好”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当时主导思想仍然是儒家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
16. 在述及唐朝时期邻国、藩属国遣送留学生来中国时,相关史料均有记载。据以下史料,可以得知
史籍书目 记载内容
《太唐文武皇帝实录》 贞观元年,……上谓使臣曰:“朕(太宗)虽以或功定天下,终当以文德绥海内。“寻建学舍数百间,聚四方生徒。无何诸蕃慕善,酋长请遣子弟受业,许之……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十一》 “于是四方学者云集京师,乃至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诸酋长亦遗子弟请入国学,圣堂讲筵者至八千余人。”
A. 儒家文化开始辐射东亚 B. 日本、琉球和新罗落后
C. 唐文化具有强大吸引力 D. 唐朝大力倡导朝贡贸易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无何诸蕃慕善,酋长请遣子弟受业,许之……”“乃至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诸酋长亦遗子弟请入国学”体现的是唐朝时期的国力强盛,对周边国家产生强大的向心力,C项正确;儒家文明在此之前就已经辐射到了东亚,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日本、琉球和新罗的社会发展情况,排除B项;朝贡贸易主要是为了宣扬国威,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7. 2023年3月1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正式启用,其中纳入119种新药,价格平均下降50.64%,药品惠及的治疗领域广泛,特别是将国产新冠肺炎治疗药品全部纳入国家医保药品。这表明中国政府( )
A. 不断完善医疗卫生互助体系 B. 注重强化全民卫生意识
C. 贯彻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 D. 建立全民免费医疗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2023年3月1日(中国)。据材料“其中纳入119种新药,价格平均下降50.64%……特别是将国产新冠肺炎治疗药品全部纳入国家医保药品”,可以看出我国将更多的药品纳入医保,整体药品价格下降幅度明显,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C项正确;通过此举,不断完善的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排除A项;“强化全民卫生体系”,表述夸大,排除B项;我国尚未建立全民免费医疗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18. 考古发掘表明,位于西亚巴勒斯坦的耶利哥遗址原是一处猎人村,到公元前7000—6000年间发展成为一村镇遗址,其中有圆形竖穴居室、用雕琢规整石块垒的城墙和望楼等。最能解释这一变化的应该是( )
A. 地理因素决定文明发展 B. 农业革命改变人类生活方式
C. 人口增加推动村镇建设 D. 西亚是人类文明的最早起源地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古西亚时期。据材料“位于西亚巴勒斯坦的耶利哥遗址原是一处猎人村,到公元前7000—6000年间发展成为一村镇遗址”,可以看出从猎人村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村镇,兴建一些用于定居的建筑,得益于原始农业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B项正确;地理因素是文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排除A项;猎人村发展为村镇,无法得出人口数量的变化,排除C项;西亚应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排除D项。故选B项。
19. 19世纪法国的高级化妆品和奢侈品制造业仍旧十分发达,这类行业多以分散的小企业手工劳动为主。到1860年时,仅巴黎从事奢侈品生产的工人就有6.3万人。据此推知,当时法国( )
A. 工业化进程受到制约 B. 城市繁荣刺激奢侈品生产
C. 工业革命起步比较晚 D. 机器生产尚未在全国普及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9世纪法国。据材料“高级化妆品和奢侈品制造业仍旧十分发达,这类行业多以分散的小企业手工劳动为主……仅巴黎从事奢侈品生产的工人就有6.3万人”,可以看出从事高级化妆品和奢侈品制造业的人数较多,且采用的是手工劳动,企业分散,这些严重阻碍了工业化的进程,A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城市与奢侈品生产之间的关系,无法得出城市繁荣刺激奢侈品生产,排除B项;无数据对比,无法得出工业革命起步比较晚,排除C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法国全国机器的普及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
20.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以后,《火星报》被孟什维克控制,成为反对布尔什维克的报纸。列宁认为必须把创办新的机关报作为布尔什维克的首要任务,"没有它,我们就会走向不光彩,必然的灭亡。"列宁提出这一主张旨在( )
A. 加强党内思想统一 B. 探索革命过渡途径
C.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D. 改造社会民主工党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3年(俄国)。根据材料“列宁认为必须把创办新的机关报作为布尔什维克的首要任务”可知,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后,列宁要创办新的机关报,更好地进行思想宣传,加强党内思想统一,A项正确;此时是1903年,还未发生二月革命,不存在探索革命过渡途径的任务,排除B项;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要推翻资产阶级政权,与材料中的创办报纸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要创办新的机关报,更好地进行思想宣传,不涉及改造社会民主工党,排除D项。故选A项。
21. 1356年,伦敦市长宣布法庭诉讼使用英语;1362年,英国大法官兼上议院议长用英语宣布议会开幕,爱德华三世首次用英语致辞,以便让平民院的议员听懂。应平民院的请求,爱德华颁布了关于法庭审讯必须用英语的法令。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世俗王权得到强化 B. 民族意识不断增强
C. 大学教育得到普及 D. 区域文明的多元共存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世纪(世界)。据材料“1356年”英国“法庭诉讼使用英语”“用英语宣布议会开幕”“用英语致辞”等等信息并结合所学,诺曼征服后,英格兰社会出现三种文字共用现象:王室及政府机构撰写文书使用法文和拉丁文,教会使用拉丁文,民众使用英文,英法百年战争大大提高了英格兰人的民族认同感,逐渐形成了强烈的民族意识,越来越多的人排斥法国文化,不愿讲法语,英语被逐渐用于社会各个领域,这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B项正确;英语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是针对'“国外因素干预”而言的,可以加强民族凝聚力,但是就国内而言,国内都说英语不一定会减少国内地方封建主的分裂,A项与材料关系不大,另外“强化”这个程度不太符合材料时间,排除A项;英国大学教育得到普及是在二战后,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到英国,不涉及其他文明,并不体现文明多元并存,排除D项。故选B项。
22. 16世纪中期,意大利艺术理论家瓦萨里出版了名著《意大利艺苑名人传》,他运用"风格”“构图”“尺寸”"比例”等概念分析艺术史,将艺术发展“变成了一连串拒绝古典理想衰退、不断再生的过程",成为以后三个世纪艺术史领域的范本。这一著作( )
A. 体现了理性评判的准则 B. 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C. 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兴起 D. 促进了欧洲启蒙运动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据材料“‘风格’‘构图’‘尺寸’‘比例’等概念分析艺术史“”可知,16世纪出版的《意大利艺苑名人传》在对艺术史进行分析时,应用了较为客观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进行分析,体现了理性评判的准则,A项正确;16世纪中期欧洲并没有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排除B项;哥白尼的日心说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兴起,排除C项;欧洲启蒙运动爆发的时间是18世纪,排除D项。故选A项。
23. 19世纪初,“从小就在某个行业做学徒学习技术”并“期盼成人后凭借技能享受丰裕生活”的美国男工发现“希望化为泡影",因为没有技术的“妇女仅仅工作几个月,就因工资低廉而受到雇主青睐和支持"。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B. 妇女地位的迅速提高
C. 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 D. 工厂制度的逐渐形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工厂制度下人成为机器的附庸,工人并不需要专门的“技术”,使得妇女因为“工资低廉而受到雇主青睐和支持”,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妇女大量进入工厂,没有涉及国际工人运动,排除A项;妇女的地位提高是一个过程,19世纪初妇女的地位并没有迅速提高,排除B项;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
24. 1921年12月,一位苏俄老农民在第九届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谈到,“一个人有两只手,一只为国家干活,一只为自己干活。”同时,他以正在召开会议的剧院为例把农民比喻为墙,工人比喻为房盖,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比喻,强调了农民的稳定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这说明( )
A. 战时共产主义有利于政权巩固 B. 农业集体化的实施加速了工业化进程
C. 新经济政策得到了农民的认可 D. 苏联模式奠定了卫国战争胜利的基础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1年12月(苏俄)。根据材料中的“两只手”体现了该政策既保障了国家利益,又满足了农民的要求,可知是新经济政策,该政策的实施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C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虽保证了国家利益,但牺牲了农民的利益,不利于政权的巩固,排除A项;农业集体化是1929—1933年间苏联大规模开展了将个体小农私有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大集体经济的运动,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求,并不能真正满足农民的要求,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 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斯大林宣告苏联建成社会主义,标志斯大林模式即苏联模式的形成,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海洋政策出现了全新的变化。北宋政府禁止在海上与辽、金之间的人员往来和物质流动,设立专门针对辽的海防机制。宋代将外商贸易纳入系统的市舶管理体制之下,实行抽解和博买,并允许和鼓励本国民众从事海洋经济活动,宋代海洋政策表现出极强的利益取向,中原王朝中第一次以财政的眼光看待海上贸易,沿海地区商业出现兴盛的局面,与海上贸易相关的手工业和商品性农业大兴。宋代海船逐渐采用水密隔舱等技术,使其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抗沉性。海陆联结之地的居民被编为特殊的户籍-船户与渔产。
——摘编自黄纯艳《宋代海洋政策新变及其国内效应》
材料二 下表示意明清时期中央政府的海洋政策演变情况
时间 政府政令
洪武十四年 “沿海军民官司纵令私相交易者,悉治以罪”
永乐三年 泉州、宁波、广州等三处市舶司更名为“来远”“安远”“怀远”
永乐 “不许军民人等私通外境,私自下海贩鬻番货,依律治罪”
顺治十八年 “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
乾隆二十四年 关闭江、浙、闽三海关,由粤海关行商垄断对外商贸易事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海洋政策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国内效应”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海洋政策的历史趋向。综上所述,谈谈宋代以来海洋政策对当代的启示。
【答案】25. 新变化:海防机制更具有针对性;海外贸易管理逐渐制度化;政府对商民从事海洋经济活动的管理有所松动;海洋政策表现出利益化取向,重视海外贸易对财政的影响。“国内效应”:沿海地区经济结构出现变动;推动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沿海地区管理体制出现变革;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完成。
26. 历史趋向:从开放到保守的转变;海防政策逐渐走向僵化;海洋意识呈现出政治集权化的特征;海外贸易的控制机制逐渐保守化。启示:维护国家海上安全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政府要制定适时的方针政策,积极进行海洋开发;要培育中华民族的海洋意识;政府要及时调整海洋管理机制。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中国)。新变化:依据材料一“设立专门针对辽的海防机制”可知,海防机制更具有针对性;依据材料一“宋代将外商贸易纳入系统的市舶管理体制之下”可知,海外贸易管理逐渐制度化;依据材料一“允许和鼓励本国民众从事海洋经济活动”可知,政府对商民从事海洋经济活动管理有所松动;依据材料一“宋代海洋政策表现出极强的利益取向,中原王朝中第一次以财政的眼光看待海上贸易”可知,海洋政策的利益化取向,重视海外贸易对财政的影响。“国内效应”表现:依据材料一“沿海地区商业出现兴盛的局面,与海上贸易相关的手工业和商品性农业大兴”可知,沿海地区经济结构出现变动;依据材料一“宋代海船逐渐采用水密隔舱等技术,使其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抗沉性”可知,推动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依据材料一“海陆联结之地的居民被编为特殊的户籍——船户与渔产”并结合所学可知,沿海地区管理体制出现变革;结合所学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完成角度进行补充。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对比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当代(中国)。历史趋向:依据材料二“沿海军民官司纵令私相交易者,悉治以罪” “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 “关闭江、浙、闽三海关,由粤海关行商垄断对外商贸易事务”并结合明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可知,从开放到保守的转变;海防政策逐渐走向僵化,海洋意识呈现政治集权化;海外贸易的控制机制逐渐保守化。启示:属于开放性题,综合材料信息,结合宋代和明清时期的对外政策及其影响分析,如维护国家海上安全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政府要制定适时的方针政策积极进行海洋开发;要培育中华民族的海洋意识;政府要及时调整海洋管理机制。言之有理即可。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就已经有民主了,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批评它是坏东西,是暴民政治、反面教材。因此被西方提防了两千年。到了19世纪,民主逐渐变成了好东西,这一转变堪称西方文明最华丽的转身。民主得以翻盘的基本条件是“新思潮”的出现,它强调“弱势群体”的平等。西方推动将其变成强势平等,变成了声势浩大的行动,甚至变成了西方搞得天翻地覆的运动,成为不可阻挡的社会潮流。最终,民主被落实成了不容反驳的定位: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登上了政治宝座。顺着这个逻辑,民主在19世纪得以咸鱼翻身,顺利成为了现代西方政治的基本框架。
——摘编自李筠《西方史纲:文明纵横3000年》
材料二 一位英国人1906年的一封信:“我以为东方必将发生一场变革......一种新的精神似乎已开始支配人民,他们厌恶统治者,开始认为有可能得到另一种更好的政体。在中国,爆发了一场著名的排外运动。在波斯,这种觉醒看来更像是采取了民主改革运动的形式。在埃及和北非,觉醒突出地表现为狂热行为的明显增加以及泛伊斯兰教运动的扩大。这些动乱症状的同时出现太惊人了,不能完全归因于巧合。谁知道呢 或许东方确实正从其长期的睡眠中觉醒,我们即将亲眼看到千百万有忍耐力的人群起来反对无所不为的西方剥削。”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对待民主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原因。说明“现代西方政治基本框架”的典型表现形式。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析东方“觉醒”的特点及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东西方社会转型的相似路径。
【答案】(1)变化:从批评到肯定。
原因:批评:直接民主的泛滥;道德沦丧。
肯定:新思潮的发展(启蒙运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势力壮大;民主制度的完善。(任答3点)
形式:代议制(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
(2)特点:范围广;领导阶级多元;方式多样。(任答2点)
影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推动了各国民族独立运动;削弱亚非拉各地的封建势力,推动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部分斗争方式存在过激性,不利于现代化进程。
路径:通过思想解放引领民主运动。
【解析】
【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 古希腊就已经有民主了,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批评它是坏东西......到了19世纪,民主逐渐变成了好东西”可知,西方对待民主态度从批评到肯定。原因:根据材料“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批评它是坏东西,是暴民政治、反面教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古希腊,直接民主的泛滥且道德沦丧所导致的;根据材料“‘新思潮’的出现......人民登上了政治宝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思潮的发展(启蒙运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势力壮大和民主制度的完善都是其原因。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代西方政治基本框架的典型表现形式是代议制(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
(2)特点:根据材料“在中国,爆发了一场著名的排外运动。在波斯,这种觉醒看来更像是采取了民主改革运动的形式。在埃及和北非,觉醒突出地表现为狂热行为的明显增加以及泛伊斯兰教运动的扩大。”可知,东方“觉醒”的特点是范围广、领导阶级多元和方式多样。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东方国家的“觉醒”,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推动了各国民族独立运动;削弱亚非拉各地的封建势力,推动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部分斗争方式存在过激性,不利于现代化进程。路径: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东西方社会转型的相似路径是通过思想解放引领民主运动。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世界文明史的的划分,因不同的学者依据的标准不同,所以划分的结果也各不相同。以地域划分法为例,亨廷顿把世界文明划为7大类: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拉丁美洲文明和非洲文明。中国大部分学者主要采用按文明纵向进程划分或横向区域划分两类。纵向划分有两分法(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分法(古代文明、近代文明、现代文明)、五分法(畜牧文明、农业文明、商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等。横向区域划分有三分法(大学者梁漱溟将文明分为:西洋文明、中国文明、印度文明)、四分法(季羡林把文明划为:中国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欧洲文明)等。
——摘编自曹顺先编著《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三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不明白为什么大人们一直告诉我地中海如何如何重要,称地中海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而事实上地中海很明显就不是人类文明真正的诞生地。我希望通过提出新问题、开拓新领域,鼓励其他有识之士去研究那些被几代人忽视了的族群和地域。我希望能够启发人们提出有关历史的新问题,使历史真相能够被重新探索和认真观察。
——摘编自【英】彼得·佛兰科潘著《丝绸之路》
结合世界文明史发展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三中英国史学家佛兰科潘的观点。
【答案】示例:观点:西方文明中心论值得商榷。
说明:长期以来,欧美接受的是一部带有强烈“西方文明中心论”色彩的文明史:古希腊之后出现了罗马,罗马之后出现了基督教欧洲,基督教欧洲之后出现了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之后出现了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政治民主带来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和民主思想的碰撞反过来推动了美国的出现,其中蕴含着追求生命、自由和幸福权利的真理。但这种历史观存在着严重误区:从近代胜利者的立场去观察过去。事实上,人类最初的文明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这些文明出现的时间都早于欧洲的希腊和罗马文明。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西亚、埃及、印度、中国和希腊罗马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西方文明中心论既不符合历史本来面貌,又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遭到英国史学家佛兰科潘的质疑和反对也就不足为奇了。(言之成理即可)
总而言之,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文明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共存发展。(说明:“示例”仅作为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考生只要能够简练概括英国史学家佛兰科潘的观点,并从世界文明史发展的史实出发,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满足试题要求均可)命题透析本题以东西方学者对于世界文明的观点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三“我不明白为什么大人们一直告诉我地中海如何如何重要,称地中海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而事实上地中海很明显就不是人类文明真正的诞生地”可知材料三的作者史学家佛兰科潘认为西方文明中心论是值得商榷的。在论述过程中可以结合古希腊古罗马文明、西方思想解放运动、工业革命等说明史学界为什么有西方中心论。同时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从人类文明的产生、世界多元文化的多元发展角度来说明为什么佛兰科潘质疑西方中心论。最后从世界文明多样性的角度进行总结。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1950~1970年中国三次对外经济引进高潮部分情况介绍。
高潮 时间 引进对象 手段 规模
第一次 20世纪50年代 苏联和东欧国家 借贷,以货物偿付结算;引进技术设备的同时强调自力更生 共计102.3亿元,按20世纪50年代年均美元比价折合40.4亿美元
第二次 20世纪70年代初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延期、分期付款、补偿贸易 43化美元引进方案,总投资的200亿元
第三次 20世纪70年代末 各类国家 大规模借贷,开办合资企业,境外发行外债,出现设立特区思想 78亿美元计划,总投资600多亿元
——摘编自陈东林《156—43—78:中国改革开放前的三次对外经济引进高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答案】示例:论题:中国三次对外引进高潮受国际国内形势影响。
阐述: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工业化基础薄弱;两大阵营对峙,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苏联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朝鲜战争爆发,我国急需获得苏联援助。该时期以学习苏联为主,兼顾自力更生,由此形成了第一次引进高潮。
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苏关系持续恶化;西方国家经济陷入“滞胀”状态,急于寻找海外市场摆脱危机;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缓和,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由此形成了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引进对象的第二次引进高潮。
20世纪70年代末,中美建交;西方国家经济逐步从萧条中走出,急需扩大海外市场;韩国、新加坡等东亚和东南亚部分国家经济起飞,成为亚洲的样板。中国国内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了加快扩大对外引进的指导思想,由此出现了第三次引进高潮。
结论:中国三次对外引进高潮受到国际国内形势影响,但始终服务于中国的战略需求。
(其他观点言之有理、史论结合即可)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论题可拟为:中国三次对外引进高潮受国际国内形势影响。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发展百业待兴,作为传统农业大国,中国急需快速提高工业发展水平,将工业化作为摆脱贫困、保持政治与经济独立的基本保证,面临着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和新中国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巨大的事实,通过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来实现追赶,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展必要的选择,同时社会主义国家阵营不断扩大,朝鲜战争的爆发,也迫使中国更加坚定地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最终形成了依靠苏联援助,兼顾自力更生,以学习苏联为主的对外引进指导思想,由此形成了第一次引进高潮;70年代初期,西方国家发生了经济危机,急于寻找海外市场,另一方面,中美关系缓和,中国重返联合国,打开了对中国的封锁,中国国内也开始纠正部分错误,为中国扩大对外引进创造了有利条件,由此形成了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引进对象的第二次引进高潮;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面对的国际国内环境,与前两次引进高潮有了很大变化,使中国的引进思想出现了一个认识飞跃,当时的国际环境是十分有利的,美国刚刚从越南战争中抽身,无力再干预其他地区事务;苏联也因为要插手阿富汗而无暇他顾,冷战局势处于低潮,在经济方面,西方国家刚刚从经济萧条中走出,空闲资金较多,急需扩大海外市场,韩国、新加坡等东亚和东南亚部分国家经济起飞,成为亚洲的样板,中国国内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了加快扩大对外引进的指导思想,由此出现了第三次引进高潮。总之,中国必须根据不同的国际环境和国内需要,采取与时俱进的不同开放方式,通过与国际接轨的贸易方式在竞争中解决全面对外开放问题,引进并不是单纯的利用设备,更重要的是学习和消化,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扶持自己的工业体系。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河南省驻马店市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