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湖南省岳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含解析)

湖南省岳阳市2024届高三年级第二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总分:100分 时量: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有学者把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将第一个阶段形容为“满天星斗”,第二个阶段为“月明星稀”,第三个阶段为“皓月凌空”。与“月明星稀”的形容相类似的是( )
A. 原始群落的分布形态 B. 部族林立的邦国形态
C. 早期国家的基本形态 D. 大一统国家典型形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早期国家时期(中国);“月明星稀”是指进入王国时代,中原地区出现了广域王权国家,周边的区域文明相继退场或翳淡下去,与之相类似的是早期国家基本形态,C项正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满天星斗”形容的是不同文明如星斗散布于中国大地,星汉灿烂,与之相类似的是原始部落联盟或邦国林立,排除 A、B两项;“皓月凌空是指进入帝国时代,多元文化融为一体,与之相类似的是大一统典型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
2. 史书记载,秦末陈胜在当佣工时曾对同伴说“苟富贵,勿相忘”;项羽看到秦始皇东游时,对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也”;刘邦在咸阳服徭役时看到秦始皇出巡,感叹道“大丈夫当如此”。这反映当时( )
A. 社会矛盾极其尖锐 B. 封建等级关系森严
C. 政府鼓励积极进取 D. 社会阶层流动性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彼可取而代也”与“大丈夫当如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刘邦,项羽与陈胜在秦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他们在起义前就具有了一定的提升其社会地位的渴望,并且凭借其能力,在秦末起义中完成了阶级跃升,说明当时的社会阶层流动性大,D项正确;“社会矛盾极其尖锐”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本题主旨“社会流动性”,而“封建等级关系森严”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政府的政策以及态度,排除C项。故选D项。
3. “之”字是天师道徒的标志,东晋世家大族琅琊王氏“世奉五斗米道”,故祖孙父子三代名字中都有“之”字。除此之外,带有宗教性质的“道”“僧”“菩萨”等,也逐渐成为起名的热字。这一现象( )
A. 受到世家大族示范的影响 B. 证明道教的社会基础广泛
C. 反映出正统观念受到冲击 D. 体现佛教后来居上的趋势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据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世奉五斗米道”与“带有宗教性质的‘道’‘僧’‘菩萨’等,也逐渐成为起名的热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佛教与道教等宗教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影响到社会的许多方面,侧面反映出儒家正统思想的社会影响力受到冲击,C项正确;“世家大族示范”对于宗教影响力的扩大影响有限,不是本质原因,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魏晋时期的宗教影响力扩大,没有涉及道教的社会基础,排除B项;材料没有对比道教与佛教地位的对比,得不出“体现佛教后来居上的趋势”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4. 唐代长沙窑生产的瓷器,出现了大量受西域文化影响的装饰,如椰枣纹(下图)。椰枣树也被称为“沙漠面包”,是阿拉伯人心中的“圣树”,长沙窑的这些瓷器在西域大受欢迎。这反映出当时( )
A. 瓷器已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B. 瓷器成为陆上丝路的主要商品
C. 传统手工业适应了异域市场的需求 D. 外贸税收成为国库的主要财源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出现了大量受西域文化影响的装饰”“长沙窑的这些瓷器在西域大受欢迎”,可知唐代长沙窑榔枣纹,迎合了西域市场的需求,C项正确;瓷器成为了中华文明新的象征,是在宋元时期,排除A项;丝绸是陆上丝路的主要物品,排除B项;外贸税收成为国库的主要财源,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5. 隆庆四年,明朝与蒙古达成和议,俺答汗在答谢表中说道: “臣等生齿日多,衣服缺少。近年各边时常调兵出捣,杀虏家口,赶夺马匹,边外野草尽烧,冬春人畜难过,……乞敕各边守臣各立市场,听番汉人等每年互相买卖一次。”隆庆和议( )
A. 解决了明朝内陆边疆的危机 B. 提高了朝贡贸易的地位
C. 顺应了民族关系发展的趋势 D. 调整了农牧经济的格局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俺答汗的答谢表内容”可知,为了解决牧区生产和生活上的不足,蒙古方面迫切需要和中原停战互市,结合所学可知中原百姓也不希望时常打仗,明朝与蒙古达成了和议,这就顺应了民族关系发展的趋势,C项正确;明朝与蒙古和议后,还有其他边患危机,排除A项;隆庆和议并没有提高朝贡贸易的地位,排除B项;中原和少数民族地区互市不一定会带来农牧经济格局的变动,排除D项。故选C项。
6. 据表可知( )
清代前后期财政收入结构情况表单位:万两、%
田赋 盐税 关税厘金 杂税项收入 总计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766年 3986 71.83 574 10.35 540 9.73 449 8.09 5549 100
1903年 3546 33.80 1250 11.91 5340 50.90 356 3.39 10492 100
A. 农民的税负日益沉重 B. 食盐消费出现激增
C. 工商业获得较大发展 D. 清廷财政危机严重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前后(中国)。据材料可知,从1766年到1903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田赋比重下降明显,而关税厘金的数额以及占比增长迅速,据材可判断,在清朝中后期,工商业的发展较为迅速,取得较大发展,C项正确;田赋数额在略有减少,说明农民的赋税负担稍有减少,而非日益沉重,排除A项;盐税的数额增加,并不一定说明消费激增,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清政府的财政结构,无法体现财政是否危机,排除D项。故选C项。
7. 如表是20世纪早期中国民众对待国旗的态度。这说明当时( )
时间 民众态度
1919年1月 一位读者指出有人在国旗上贴“大减价”“九折”“八五折”等字样,他遂请《益世报》刊文宣传国旗的权威性和神圣性。
1922年8月5日 署名为“剑”的作者见一位女子以国旗绣鞋,他表示如此行为是“侮辱国旗,即侮辱国家”。
1924年初 有人看到某公司所悬国旗旗色混乱,认为他们“反对共和,轻视民国”,脑子里没有国家观念。
A. 国家认同观念凸显 B. 封建等级观念鲜明
C. 共和观念逐渐形成 D. 民主自由思想淡薄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早期(中国)。第一则材料显示读者在“宣传国旗的权威性和神圣性”,第二则材料显示作者反对“以国旗绣鞋”,第三则材料显示有人因某“公司所悬国旗旗色混乱”而质疑其“没有国家观念”,国旗作为国家的象征和标志,民众对国旗的态度说明当时国家认同观念凸显,A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封建等级高低的论述,封建等级观念更无从体现,排除B项;材料中强调的是人们对国家的认同,而非共和观念,排除C项;材料信息中显示了人们逐渐形成了对国家的认同,“民主自由思想淡薄”与材料显示的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8. 1934年1月,毛泽东在一篇报告中说,“现在我们的国民经济,是由国营事业、合作事业和私人事业这三方面组成的”“合作社经济和国营经济配合起来,经过长期的发展,将成为经济方面的巨大力量,将对私人经济逐渐占优势并取得领导的地位。”这体现出当时根据地( )
A. 努力为战略转移做准备 B. 团结各阶层共同抗日
C.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工作 D. 具有新民主主义特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4年(中国)。据材料可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经济形式,由国营事业、合作事业和私人事业这三方面组成,随着发展,国营经济逐渐取得领导地位,说明在根据地具有新民主主义特征,新民主主义特征在经济方面的特征是国营经济及其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D项正确;1934年10月,开始长征,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1935年底,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对比信息,无法判定是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且这时期根据地的主要任务是革命,而不是经济建设,排除C项。故选D项。
9. 中国共产党在一次会议中曾指定12本干部必读书。规定3年内看一遍到两遍。其中有《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经典著作。这次会议( )
A. 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B. 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C. 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 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由材料中《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书名可知,这一会议应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中国共产党即将进行国家经济建设的时期召开,因此可以判断为党的七届二中全会。B项正确。A为党的二大,排除A项;C为党的七大,排除C项;D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排除D项。故选B项。
10. 下图为1953年7月《人民画报》刊登的北京西单区安福胡同派出所进行的某活动场景。图中的历史事件( )
A. 实现了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B. 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
C. 践行了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 D. 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参政热情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1953年(中国)。据图中“人口调查、选民登记”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1953年我国首次人口普查和进行选民登记的情景,目的是为举行人大代表选举和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准备,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参政热情,D项正确;实现了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说法过于绝对,且不符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时代特征,排除A项;1956年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排除C项。故选D项。
11. 下图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 )
A.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B. 按劳分配方式的落实
C.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 所有制由公有变私有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3年(中国)。据材料可知,材料描述的是1993年的一张股票认购申请表,体现了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A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按劳分配的情况,排除B项;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是在2001年,排除C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所有制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
12. 史诗《吉尔伽美什》中提到人类触犯了天神,天神决定要降灾于人。由于吉尤苏得拉敬奉天神十分虔诚,天神把消息告诉了他,并教他修造方舟,躲避灾难。当洪水降临之时,唯有吉尤苏得拉和他的船只幸存。这一传说( )
A. 证明了古代世界洪灾频发 B. 体现苏美尔人生死无常的生命观
C 影响了古代欧洲文化发展 D. 推动古巴比伦重视兴修水利工程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据材料可知,史诗《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最古老的史诗,其内容探讨了人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对古代欧洲的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天神决定要降灾于人,而非古代世界洪灾频发,排除A项;《吉尔伽美什》探讨了人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而非生死无常的生命观,排除B项;史诗《吉尔伽美什》描述的信息,是通过修造方舟躲避水灾,不是兴修水利工程,排除D项。故选C项。
13. 1568年,葡萄牙人绘制的世界地图集当中出现了与中国接壤的高丽和日本,却将中国仅分为广东和宁波两个省。1584年,葡萄牙人制作完成的《坤舆大观》地图集当中,中国地图上显示了中国两京十三省、内陆城镇的位置和完整内陆边疆。这反映了( )
A.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兴盛 B. 西欧地图绘制技术提高
C. 环印度洋商业贸易的繁荣 D. 人们对世界认识的加深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1584年,葡萄牙人制作完成的《坤舆大观》地图集当中,中国地图上显示了中国两京十三省、内陆城镇的位置和完整内陆边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对于中国的地理认识在加深,人们对于世界各地的认识进一步加深,D项正确;本题主旨“地理观念的扩张”,而“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兴盛”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西欧地图绘制技术提高”是表面现象,不是反映的本质,排除B项;“环印度洋商业贸易的繁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
14. 下表来克星顿枪声这一历史事件的记述,据此推知( )
记述 出处
“在正规军向我们射击之前,我们队伍中没有任何人发射一枪一弹,正规军继续射击,直到我们全部逃逸。” 现场民兵们的证词,1775年
“一旦我们接近他们,他们开了一或两枪,我们的人在没有命令之下匆忙射击,造成他们逃跑。” 英军中尉约翰·巴克日记,1775年
“(统率英军的少校说)他骑马上前,命令他们解散,他们没有立刻照做……当他转身时,他听到了两或三声枪响……民兵们逃命去了。”
耶鲁学院校长斯泰尔斯日记,1775年
A. 英国士兵首先向北美民兵开枪 B. 英国士兵遵照命令开火
C. 北美民兵首先向英国士兵开枪 D. 北美民兵并未坚守抗敌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75年(美洲)。据材料可知,从证词中,可以获得一个相同的信息,即北美的民兵在略加抵抗后,撤退逃命去了,也就是北美民兵并未坚守抗敌,D项正确;民兵认为英军先开的枪,而英军认为民兵先开的枪,所以,无判定谁先开的枪,排除AC项;英军中尉认为,英军是在没有命令之下的匆忙射击,而非遵照命令,排除B项。故选D项。
15. 1916年,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中指出,“所谓民族自决,就是民族脱离异族集合体的国家分离,就是成为独立的民族国家”,但民族自决“这种政治民主要求并不就等于分离、分裂、建立小国家,它只是反对任何民族压迫的斗争的彻底表现”。列宁认为的民族自决是( )
A. 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有权以自决的方式进行民族分离
B. 各个民族可以在自主选择基础上自由决定分立还联合
C. 以被压迫民族反抗殖民统治和异族压迫为主要历史背景
D. 每个民族都有建立独立的国家并决定自己的政府的权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916年(俄国)。据材料“民族自决……只是反对任何民族压迫的斗争的彻底表现”可知,列宁主张民族自决就是要反对外来侵略压迫,结合所学,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蓬勃发展,列宁的民族自决思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鼓舞和指导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C项正确;材料中列宁主张民族自决不等于分离、分裂、建立小国家,A项的“有权进行民族分离”,B项的“自由决定分立”与列宁的主张不符,排除A、B项;材料没有提及“决定自己的政府”,排除D项。故选C项。
16. 有成员国指出,当前世界贸易组织将成员国分为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两种已经不合时宜,因为近2/3的成员都将自己定义为发展中国家,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对国家的分类一直与时俱进,不断调整。这表明( )
A. 世界贸易规则违背国际需要 B. 经济全球化发展成就突出
C. 国际经济秩序需要适时变革 D. 霸权主义阻碍世界多极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材料“当前世界贸易组织将成员国分为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两种已经不合时宜,因为近2/3的成员都将自己定义为发展中国家”体现的是部分国家认为世界贸易组织对成员国的划分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应该与时俱进,说明国际经济秩序需要适时变革,C项正确;世界贸易组织顺应了国际需要,排除A项;材料与经济全球化成就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霸权主义,排除D项。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其中17题16分,18题16分,19题20分,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造物”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物质创造过程和成果。造物同步于人类征服自然的实践活动。汉代和古罗马的造物形态各有特色。以柱子为例,汉代柱(如图1)的柱础主要有羊形柱础、覆斗形柱础、方形柱础等样式。汉代一些重要的柱子用雕刻、彩绘装饰,注重其所承载的精神内涵,如青山泉白集东汉画像石墓的羊形柱础,“羊”即“祥”。古罗马柱(如图2)重视对柱身细节的处理,柱身上有特定数量被打磨成光滑弧形的凹槽,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装饰。古罗马柱式有精细的比例模数,如科林斯柱式柱高与柱径的比例为10:1,柱头上用忍冬草装饰。古罗马的柱础并不作浮雕装饰。
图1汉代柱式
图 2古罗马柱式
——摘编自于美慧、齐佳《汉代柱式与古罗马柱式的比较》
材料二 在社会政治活动的造物装饰主题中,古罗马表现的军事活动内容比较突出,一般在凯旋门的墩座上以叙事浮雕画的形式出现,常见的场面有:皇帝正在作战或得胜归来;皇帝对战 败者的惩罚或宽宏大量;对民众的慷慨赏赐;等等。汉代在这类主题的内容表现上有着很大 的差异,并不强调对历史政治事件的纪念,而更多的是对过去的圣王明君、贤后哲人、名臣的 历史追念并加以尊崇。同时还对义士仁者、孝子列女进行赞颂和对史上暴虐君主的揭露与批挞。
——摘编自朱文涛《古罗马与汉代造物艺术比较研究》
根据材料,指出汉代和古罗马造物艺术的差异,并阐释差异所折射的时代特征。
【答案】差异:
从柱式看:汉代柱式造型更为丰富,古罗马柱式以圆柱为主;汉代柱身和柱础装饰复杂,古罗马柱身和柱础装饰简洁;汉代柱身装饰承载美好的精神内涵,古罗马柱身装饰强调自然形态的感性真实和几何化的理性真实 。(任答一个角度)
从装饰主题看:汉代以明君贤哲、仁义孝梯为主;古罗马最为常见的主题是军事内容。阐释:(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时代特征:角度1:汉代柱身承载美好的精神内涵,折射出汉代深受传统思想影响,运用类比思维,追求吉祥美好的寓意 。古罗马柱身装饰突出几何化的理性真实,折射出古罗马深受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注重数学逻辑思维和理性思想。
角度2:汉代造物装饰强调仁义孝梯,折射出汉代是大一统王朝,儒学成为主流思想,通过强调仁义孝梯强化思想控制以维护等级秩序和大一统帝国的统治。古罗马造物装饰以军事内容为主,折射出古罗马通过军事征服建立了疆域辽阔的帝国,宣扬军功以炫耀帝国和统治者的伟大功绩,激励民众的爱国热情和对统治上层的拥护。(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详解】本题是对比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和古代(罗马)。差异:从柱式看:根据材料一“汉代柱(如图1)柱础主要有羊形柱础、覆斗形柱础、方形柱础等样式”“图2古罗马柱式”得出:汉代柱式造型更为丰富,古罗马柱式以圆柱为主;根据材料一“图1汉代柱式”“古罗马柱(如图2)重视对柱身细节的处理,柱身上有特定数量被打磨成光滑弧形的凹槽,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装饰”得出:汉代柱身和柱础装饰复杂,古罗马柱身和柱础装饰简洁;根据材料一“汉代一些重要的柱子用雕刻、彩绘装饰,注重其所承载的精神内涵”“古罗马柱式有精细的比例模数,如科林斯柱式柱高与柱径的比例为10:1,柱头上用忍冬草装饰”得出:汉代柱身装饰承载美好的精神内涵,古罗马柱身装饰强调自然形态的感性真实和几何化的理性真实。从装饰主题看:根据材料二“汉代在这类主题的内容表现上有着很大 的差异,并不强调对历史政治事件的纪念,而更多的是对过去的圣王明君、贤后哲人、名臣的历史追念并加以尊崇。同时还对义士仁者、孝子列女进行赞颂和对史上暴虐君主的揭露与批挞”“古罗马表现的军事活动内容比较突出”得出:汉代以明君贤哲、仁义孝梯为主;古罗马最为常见的主题是军事内容。时代特征:角度1:根据材料一“汉代一些重要的柱子用雕刻、彩绘装饰,注重其所承载的精神内涵”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汉代柱身承载美好的精神内涵,折射出汉代深受传统思想影响,运用类比思维,追求吉祥美好的寓意。根据材料一“古罗马柱式有精细的比例模数,如科林斯柱式柱高与柱径的比例为10:1,柱头上用忍冬草装饰”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古罗马柱身装饰突出几何化的理性真实,折射出古罗马深受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注重数学逻辑思维和理性思想。角度2:根据材料二“汉代在这类主题的内容表现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并不强调对历史政治事件的纪念,而更多的是对过去的圣王明君、贤后哲人、名臣的历史追念并加以尊崇。同时还对义士仁者、孝子列女进行赞颂和对史上暴虐君主的揭露与批挞”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汉代造物装饰强调仁义孝梯,折射出汉代是大一统王朝,儒学成为主流思想,通过强调仁义孝梯强化思想控制以维护等级秩序和大一统帝国的统治。根据材料二“古罗马表现的军事活动内容比较突出”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古罗马造物装饰以军事内容为主,折射出古罗马通过军事征服建立了疆域辽阔的帝国,宣扬军功以炫耀帝国和统治者的伟大功绩,激励民众的爱国热情和对统治上层的拥护。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同为切齿者,海军水师提督丁汝昌身荷厚思,委以重任。今年又蒙思赏尚书衔,当如何尽心图报。题闻其带船出洋以未遇敌舟无从接仗,退守威海,藉口固防,并欲告病求退,李鸿章亦未参奏。
——摘自《礼部右侍郎志锐有关方伯谦接统丁汝昌之船之奏招》
日本防卫厅所存《黄海海战彼我阵形略图解》(第六号)、《黄海海战两国舰队队形图》第七号、第八号原始记录:3幅图标记时间清楚(均为日本东京时间,早北京1小时);每图均有古日文记叙;另有各舰航行轨迹;其中第八号标画很清楚,在第八图日本第一游击队吉、高、秋、浪等四舰追击经、甲、济等3舰,其中4时30分击沉经远,至5时30分改南航归与本队汇合。
——摘编自林伟功《新发现的中日甲午战争史料及思考》
材料二 陈独秀曾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国土的割让,使举国上下如大梦初醒,稍有知识者大多承认了富强之策。”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丧失殆尽。外媒却评中日甲午战争:“既是日本的胜利,也是中国的胜利!”
——摘编自施亚英《中国的觉醒与甲午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则材料史料价值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中日甲午战争:既是日本的胜利,也是中国的胜利!”这句话。
【答案】(1)不同点:第一则史料为历史研究资料,虽为当时的奏折,但是由于来源于第三方人物,并非亲眼所见甲午战争的过程,并不一定完全了解事件的真相;可用于研究甲午战争时,清政府方面的态度与战况。第二则史料是一手史料,来自于日本防卫厅所存《黄海海战彼我阵形略图解》(第六号)、《黄海海战两国舰队队形图》第七号、第八号原始记录,可用于研究甲午战争时,日本海军战备与布防情况。
(2)理解:甲午中日战争日本战胜中国,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扩张,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唯一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冲击了中国旧时代的基础,促使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激发了部分有识之士改良中国社会的决心;客观上刺激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末(中国)。据材料一“摘自《礼部右侍郎志锐有关方伯谦接统丁汝昌之船之奏招》”,可得出第一则史料为历史研究资料,虽为当时的奏折,但是由于来源于第三方人物,并非亲眼所见甲午战争的过程,并不一定完全了解事件的真相;据材料“题闻其带船出洋以未遇敌舟无从接仗,退守威海,藉口固防,并欲告病求退,李鸿章亦未参奏”,可得出可用于研究甲午战争时,清政府方面的态度与战况。据材料一“日本防卫厅所存《黄海海战彼我阵形略图解》(第六号)、《黄海海战两国舰队队形图》第七号、第八号原始记录”,可得出第二则史料是一手史料,来自于日本防卫厅所存《黄海海战彼我阵形略图解》(第六号)、《黄海海战两国舰队队形图》第七号、第八号原始记录;根据记录内容可得出可用于研究甲午战争时,日本海军战备与布防情况。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末(中国)。据材料二“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可得出甲午中日战争日本战胜中国,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扩张,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唯一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冲击了中国旧时代的基础,促使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激发了部分有识之士改良中国社会的决心;客观上刺激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图3
《向劳模学习,向劳模看齐!》 《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时间就是金钱》
翁逸之 1955年 彭召民 1965年 冯一鸣 1982年
材料二:
图4
(1)宣传画又名招贴画,是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绘画。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三幅宣传画出现的主要时代背景。
(2)图4是关于“一带一路”的新闻播报。据图4信息并结合中国史、世界史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答案】(1)图1: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工人、农民当家作主,全国人民急切希望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图2:国民经济调整取得重要成果,国民经济稳步增长;1964年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
图3: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实现了伟大转折;1980年决定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2)主题:“一带一路”倡议彰显中国智慧
论述: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着眼于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梦想,秉持开放包容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中国与相关国家的经济合作、共同繁荣提供了新的平台与新的动力。
“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促进了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推动了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等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提高了沿线国家之间的交通和物流效率;带动了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有助于扩大市场规模,提高贸易效率,促进经济发展;鼓励中国企业到沿线国家投资兴业,也吸引了沿线国家的投资,促进了资本的流动和资源的配置;推动了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带动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从而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至少写到3方面成果)
总结:“一带一路”倡议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拉美,通过推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文化和人民交流等方面的合作,从硬联通扩展到软联通、心联通,为维护国际产供链稳定、促进全球经济增长、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建立后(中国)。据图1 翁逸之 1955年所作《向劳模学习,向劳模看齐!》,结合所学知识,此时处于过度时期,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向劳模学习,向劳模看齐”表达了工人、农民当家作主后,全国人民急切希望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据图2,彭召民 1965年所作的《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结合所学知识,此时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民经济调整取得重要成果,国民经济稳步增长;1964年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据图3冯一鸣 于1982年所作的 《时间就是金钱》 ,结合所学知识,此时中国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实现了伟大转折;1980年决定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现代(世界)。据本题材料图4“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的实践平台”,得出主题:“一带一路”倡议彰显中国智慧。
首先,据此画信息“构建人类民运共同体”理念十周年等信息,阐述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背景和目的,即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着眼于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梦想,秉持开放包容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中国与相关国家的经济合作、共同繁荣提供了新的平台与新的动力。然后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阐述影响,阐述要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即促进了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推动了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等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提高了沿线国家之间的交通和物流效率;带动了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有助于扩大市场规模,提高贸易效率,促进经济发展;鼓励中国企业到沿线国家投资兴业,也吸引了沿线国家的投资,促进了资本的流动和资源的配置;推动了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带动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从而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最后进行总结,“一带一路”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湖南省岳阳市2024届高三年级第二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总分:100分 时量: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有学者把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将第一个阶段形容为“满天星斗”,第二个阶段为“月明星稀”,第三个阶段为“皓月凌空”。与“月明星稀”的形容相类似的是( )
A. 原始群落的分布形态 B. 部族林立的邦国形态
C. 早期国家基本形态 D. 大一统国家典型形态
2. 史书记载,秦末陈胜在当佣工时曾对同伴说“苟富贵,勿相忘”;项羽看到秦始皇东游时,对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也”;刘邦在咸阳服徭役时看到秦始皇出巡,感叹道“大丈夫当如此”。这反映当时( )
A. 社会矛盾极其尖锐 B. 封建等级关系森严
C. 政府鼓励积极进取 D. 社会阶层流动性大
3. “之”字是天师道徒的标志,东晋世家大族琅琊王氏“世奉五斗米道”,故祖孙父子三代名字中都有“之”字。除此之外,带有宗教性质的“道”“僧”“菩萨”等,也逐渐成为起名的热字。这一现象( )
A. 受到世家大族示范的影响 B. 证明道教的社会基础广泛
C. 反映出正统观念受到冲击 D. 体现佛教后来居上的趋势
4. 唐代长沙窑生产的瓷器,出现了大量受西域文化影响的装饰,如椰枣纹(下图)。椰枣树也被称为“沙漠面包”,是阿拉伯人心中的“圣树”,长沙窑的这些瓷器在西域大受欢迎。这反映出当时( )
A. 瓷器已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B. 瓷器成为陆上丝路的主要商品
C. 传统手工业适应了异域市场的需求 D. 外贸税收成为国库的主要财源
5. 隆庆四年,明朝与蒙古达成和议,俺答汗在答谢表中说道: “臣等生齿日多,衣服缺少。近年各边时常调兵出捣,杀虏家口,赶夺马匹,边外野草尽烧,冬春人畜难过,……乞敕各边守臣各立市场,听番汉人等每年互相买卖一次。”隆庆和议( )
A. 解决了明朝内陆边疆的危机 B. 提高了朝贡贸易的地位
C. 顺应了民族关系发展的趋势 D. 调整了农牧经济的格局
6. 据表可知( )
清代前后期财政收入结构情况表单位:万两、%
田赋 盐税 关税厘金 杂税项收入 总计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766年 3986 71.83 574 10.35 540 9.73 449 8.09 5549 100
1903年 3546 3380 1250 11.91 5340 50.90 356 3.39 10492 100
A. 农民的税负日益沉重 B. 食盐消费出现激增
C. 工商业获得较大发展 D. 清廷财政危机严重
7. 如表是20世纪早期中国民众对待国旗的态度。这说明当时( )
时间 民众态度
1919年1月 一位读者指出有人在国旗上贴“大减价”“九折”“八五折”等字样,他遂请《益世报》刊文宣传国旗的权威性和神圣性。
1922年8月5日 署名为“剑”的作者见一位女子以国旗绣鞋,他表示如此行为是“侮辱国旗,即侮辱国家”。
1924年初 有人看到某公司所悬国旗旗色混乱,认为他们“反对共和,轻视民国”,脑子里没有国家观念。
A. 国家认同观念凸显 B. 封建等级观念鲜明
C. 共和观念逐渐形成 D. 民主自由思想淡薄
8. 1934年1月,毛泽东在一篇报告中说,“现在我们的国民经济,是由国营事业、合作事业和私人事业这三方面组成的”“合作社经济和国营经济配合起来,经过长期的发展,将成为经济方面的巨大力量,将对私人经济逐渐占优势并取得领导的地位。”这体现出当时根据地( )
A. 努力为战略转移做准备 B. 团结各阶层共同抗日
C.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工作 D. 具有新民主主义特征
9. 中国共产党在一次会议中曾指定12本干部必读书。规定3年内看一遍到两遍。其中有《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经典著作。这次会议( )
A. 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B. 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C. 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 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10. 下图为1953年7月《人民画报》刊登的北京西单区安福胡同派出所进行的某活动场景。图中的历史事件( )
A. 实现了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B. 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
C. 践行了依法治国治国方略 D. 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参政热情
11. 下图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 )
A.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B. 按劳分配方式的落实
C.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 所有制由公有变私有
12. 史诗《吉尔伽美什》中提到人类触犯了天神,天神决定要降灾于人。由于吉尤苏得拉敬奉天神十分虔诚,天神把消息告诉了他,并教他修造方舟,躲避灾难。当洪水降临之时,唯有吉尤苏得拉和他的船只幸存。这一传说( )
A. 证明了古代世界洪灾频发 B. 体现苏美尔人生死无常的生命观
C. 影响了古代欧洲文化发展 D. 推动古巴比伦重视兴修水利工程
13. 1568年,葡萄牙人绘制的世界地图集当中出现了与中国接壤的高丽和日本,却将中国仅分为广东和宁波两个省。1584年,葡萄牙人制作完成的《坤舆大观》地图集当中,中国地图上显示了中国两京十三省、内陆城镇的位置和完整内陆边疆。这反映了( )
A.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兴盛 B. 西欧地图绘制技术提高
C. 环印度洋商业贸易的繁荣 D. 人们对世界认识的加深
14. 下表来克星顿枪声这一历史事件的记述,据此推知( )
记述 出处
“在正规军向我们射击之前,我们队伍中没有任何人发射一枪一弹,正规军继续射击,直到我们全部逃逸。” 现场民兵们的证词,1775年
“一旦我们接近他们,他们开了一或两枪,我们人在没有命令之下匆忙射击,造成他们逃跑。” 英军中尉约翰·巴克日记,1775年
“(统率英军的少校说)他骑马上前,命令他们解散,他们没有立刻照做……当他转身时,他听到了两或三声枪响……民兵们逃命去了。”
耶鲁学院校长斯泰尔斯日记,1775年
A. 英国士兵首先向北美民兵开枪 B. 英国士兵遵照命令开火
C. 北美民兵首先向英国士兵开枪 D. 北美民兵并未坚守抗敌
15. 1916年,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中指出,“所谓民族自决,就是民族脱离异族集合体的国家分离,就是成为独立的民族国家”,但民族自决“这种政治民主要求并不就等于分离、分裂、建立小国家,它只是反对任何民族压迫的斗争的彻底表现”。列宁认为的民族自决是( )
A. 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有权以自决的方式进行民族分离
B. 各个民族可以在自主选择基础上自由决定分立还是联合
C. 以被压迫民族反抗殖民统治和异族压迫为主要历史背景
D. 每个民族都有建立独立的国家并决定自己的政府的权力
16. 有成员国指出,当前世界贸易组织将成员国分为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两种已经不合时宜,因为近2/3的成员都将自己定义为发展中国家,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对国家的分类一直与时俱进,不断调整。这表明( )
A. 世界贸易规则违背国际需要 B. 经济全球化发展成就突出
C. 国际经济秩序需要适时变革 D. 霸权主义阻碍世界多极化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其中17题16分,18题16分,19题20分,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造物”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物质创造过程和成果。造物同步于人类征服自然的实践活动。汉代和古罗马的造物形态各有特色。以柱子为例,汉代柱(如图1)的柱础主要有羊形柱础、覆斗形柱础、方形柱础等样式。汉代一些重要的柱子用雕刻、彩绘装饰,注重其所承载的精神内涵,如青山泉白集东汉画像石墓的羊形柱础,“羊”即“祥”。古罗马柱(如图2)重视对柱身细节的处理,柱身上有特定数量被打磨成光滑弧形的凹槽,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装饰。古罗马柱式有精细的比例模数,如科林斯柱式柱高与柱径的比例为10:1,柱头上用忍冬草装饰。古罗马的柱础并不作浮雕装饰。
图1汉代柱式
图 2古罗马柱式
——摘编自于美慧、齐佳《汉代柱式与古罗马柱式的比较》
材料二 在社会政治活动的造物装饰主题中,古罗马表现的军事活动内容比较突出,一般在凯旋门的墩座上以叙事浮雕画的形式出现,常见的场面有:皇帝正在作战或得胜归来;皇帝对战 败者的惩罚或宽宏大量;对民众的慷慨赏赐;等等。汉代在这类主题的内容表现上有着很大 的差异,并不强调对历史政治事件的纪念,而更多的是对过去的圣王明君、贤后哲人、名臣的 历史追念并加以尊崇。同时还对义士仁者、孝子列女进行赞颂和对史上暴虐君主的揭露与批挞。
——摘编自朱文涛《古罗马与汉代造物艺术比较研究》
根据材料,指出汉代和古罗马造物艺术的差异,并阐释差异所折射的时代特征。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同为切齿者,海军水师提督丁汝昌身荷厚思,委以重任。今年又蒙思赏尚书衔,当如何尽心图报。题闻其带船出洋以未遇敌舟无从接仗,退守威海,藉口固防,并欲告病求退,李鸿章亦未参奏。
——摘自《礼部右侍郎志锐有关方伯谦接统丁汝昌之船之奏招》
日本防卫厅所存《黄海海战彼我阵形略图解》(第六号)、《黄海海战两国舰队队形图》第七号、第八号原始记录:3幅图标记时间清楚(均为日本东京时间,早北京1小时);每图均有古日文记叙;另有各舰航行轨迹;其中第八号标画很清楚,在第八图日本第一游击队吉、高、秋、浪等四舰追击经、甲、济等3舰,其中4时30分击沉经远,至5时30分改南航归与本队汇合。
——摘编自林伟功《新发现的中日甲午战争史料及思考》
材料二 陈独秀曾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国土的割让,使举国上下如大梦初醒,稍有知识者大多承认了富强之策。”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丧失殆尽。外媒却评中日甲午战争:“既是日本的胜利,也是中国的胜利!”
——摘编自施亚英《中国的觉醒与甲午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则材料史料价值不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中日甲午战争:既是日本的胜利,也是中国的胜利!”这句话。
1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图3
《向劳模学习,向劳模看齐!》 《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时间就是金钱》
翁逸之 1955年 彭召民 1965年 冯一鸣 1982年
材料二:
图4
(1)宣传画又名招贴画,是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绘画。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三幅宣传画出现的主要时代背景。
(2)图4是关于“一带一路”的新闻播报。据图4信息并结合中国史、世界史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湖南省岳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