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学业水平期末监测八年级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答卷前,考生要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班级、座号学校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答在本试卷上不得分。
第Ⅰ卷(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道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清道光十六年(1838年),少卿许乃济针对鸦片问题上书道光帝,建议“准令夷商将鸦片照药材纳税……听任民间吸食……内地得随处种植”。道光帝令各地对其进行讨论,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等对此连连叫好,广东等地官员对此激烈反对和抨击。据此可知当时( )
A. 个别清朝官员已被英国收买 B. 道光皇帝有意放弃禁烟政策
C. 战争失败使清政府自甘堕落 D. 林则徐面临的局势复杂艰难
2. 2022年是看港回归祖国25周年,香港的回归,不仅洗雪了中国的百年国耻,更促进了香港的持续稳定繁荣,我国香港问题的形成开始于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3. 19世纪四五十年代,在清朝出现了从事贸易为主的外资商行,1864年约有150家,19世纪末增至552家,分布于25个通商口岸,尤以上海、广州、天津和汉口为多。外资商行迅速增多是由于( )
A. 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B. 《辛丑条约》的危害
C.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D. 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4. 如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件,其中①②处分别指的是( )
A. 金田起义、定都天京 B. 金田起义、天京事变
C. 永安建制、定都天京 D. 永安建制、天京事变
5.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学习方法。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述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B. 初步建成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海军
C. 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D.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但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6. 左宗棠是晚清名臣,“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指的是他( )
A.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 率部收复新疆
C. 创办汉阳铁厂 D. 创办北洋舰队
7. 2024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30周年,八年级历史组开展“忆百年国耻,做担当少年”主题活动,下列哪项可以作为活动展板内容( )
A. 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下令撞向日舰“吉野号”,最终与敌人同归于尽
B. 旅顺守将徐邦道孤军迎敌,血战四天
C. 日军占领花园口,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
D. 马关条约赔偿日本军费白银4.5亿两
8. “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强烈要求光绪帝‘变法成天下之治’。”材料描述的是( )
A. 公车上书 B. 强学会的成立
C. 《时务报》的创办 D. 百日维新正式开始
9. 有历史学习小组在进行主题学习时,选用了以下部分相关资料。该小组的学习主题最有可能是( )
A. 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B. 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性
C. 民族工业的艰辛历程 D. 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0. 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11. 面对中国被列强瓜分的危局,孙中山第一个响亮地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发动一次次的武装起义,最终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开启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新篇章。材料表明孙中山( )
A. 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B.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C. 彻底地废除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D. 实现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
12. 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这表明,辛亥革命( )
A.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 探索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
C. 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D. 促进了北伐的胜利进军
13. 观察下图,从内容上判断新文化运动是一场( )
A. 文学革命 B. 军事革命 C. 政治革命 D. 经济革命
14. 有人将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但随着救治行动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中国的疾病不仅在肌体上,更多是在头脑中,于是又开出了救治“头脑疾病”的良方。其中“温药慢治”、救治“头脑疾病”分别指的是( )
A. 洋务运动 新文化运动 B. 戊戌变法 新文化运动
C. 辛亥革命 义和团运动 D. 五四运动 国民大革命
15.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五四运动扭转了鸦片战争后中国不断沉沦的发展趋向,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主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这里的“里程碑意义”指的是五四运动( )
A. 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B. 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C.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D.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6.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2周年,某校决定排演有关中共一大的话剧。剧本中可能出现的情节是( )
A. 确立党的名称和奋斗目标 B. 决定与国民党开展合作
C. 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 决议在农村开展土地革命
17. 歌曲往往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下图这首歌曲反映了( )
A. 国民大革命时期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愿望
B. 抗日战争时期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愿望
C.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渴望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D. 建国初期人民对恢复国民经济的迫切需求
18. 1928年1月、井冈山地区的遂川县传出这样的歌谣:“过新年,过新年,今年不比往常年,共产党军来到了,又分谷子又分田……你拿斧子我拿镰,高举红旗开大会,工农翻身掌政权”这一歌谣可用于研究( )
A. 北伐胜利进军 B. 创建人民军队
C. 工农武装割据 D. 长征胜利结束
19. 2020年7月,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4周年,某夏令营决定在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开展“我的长征”活动,重走了当年中央红军的长征路,他们选择的正确路线正确的是( )
A. 瑞金--赤水--金沙江--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会宁
B. 瑞金--大渡河--金沙江--赤水--过草地--翻雪山--吴起镇
C. 瑞金--金沙江--大渡河--赤水翻雪山--过草地--会宁
D. 瑞金--大渡河--赤水--金沙江--过草地--翻雪山--吴起镇
20. 以下表格所列信息可用于佐证( )
时间 1937年 1938年 1939年 1941年
日本陆军总兵力 24个师团 34个师团 41个师团 51个师团
用于侵华总兵力 21个师团 32个师团 34个师团 34个师团和44个独立旅、混成旅团
用于侵华总兵力在日本陆军总兵力中的占比 88%以上 94% 83% 80%
A. 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B. 抗战胜利大大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C.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 D.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1. 下列有关“武汉会战”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1938年6月开始,日军先后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
B. 为保卫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100万人参战
C. 江西万家岭战役中国军队击毙日军3000余人
D.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22. “四十星夜风云,三千里路程;雄师南下,越黄泛,铁骑饮马江滨;壮举谁为者,刘邓常胜军。”材料描写的事件( )
A. 全面进攻中原解放区 B. 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C. 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 发起了渡江战役,占领了南京
23. 在电视剧《潜伏》中的主人公余则成有句台词:“仗有很多种打法,有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在人民解放战争中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 中共中央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C. 西北野战军青化砭、沙家店战役 D. 华北野战军的孟良崮战役
24. 下图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下列描述最准确的是( )
A. 高歌猛进 B. 奄奄一息 C. 朝气蓬勃 D. 夹缝求生
25. 20世纪30—40年代初期,著名画作《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在全国传播;优秀歌曲《毕业歌》《黄河大合吗》等在全国传唱:“国人爱国,请用国货”“挽回利权,振我中华”等成为商业广告炙手可热的用语。这说明当时中国社会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
A 开展实业救国 B. 解决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C. 解决民族危亡 D. 培育青年,发展教育
第Ⅱ卷(共50分)
26. 屈辱、觉醒、抗争在中国近代交织,构成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4.5亿,是个意味深长的数字,也许经过核算,也许根本就是对国人的侮辱,合计当时大清国每人罚一两,老太后的一时糊涂,板子却打在大清国每个子民的屁股上。
——《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
材料三 中华民族的觉醒由1300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中宣告于世……公车上书是民族危机刺激下的集群,他们的共识更多地来自于对民族前途的思考,并且把抵御外辱与改革内政合为一体,就其反映的时代意义来说是前代人们所不可比拟的。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 见下图
林则徐(1785-1850) 左宝贵(1837-1894)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如何理解“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2)材料二中“4.5亿”这个数字来源于哪一不平等条约 该条约中哪一内容最能说明当时的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3)依据材料三回答,为什么说“公车上书”者们超越“前代人们” 作者认为“公车上书”在当时起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4)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右图中两个人物相关的历史事件。
(5)一部沉重的中国近代史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反思,请说说你的感悟。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浏阳县主持会议,讨论秋收起义失败后军队的行动方向问题。经过一夜的讨论,毛泽东终于说服了大家,决定直面敌强我弱的现实,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求落脚点,以保存实力,再图发展。
——李捷《毛泽东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一历史任务的实现》
材料二 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新的中央的指挥下,采取机动灵活的运动战方针,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作出进逼贵阳的姿态,不仅取得了遵义战役歼敌20个团的长征以来第一个重大胜利,而且迫使蒋介石调动滇军援黔,红军却乘虚直入云南,……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的主动权。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材料三 1949年2月7日,毛泽东第一次登上了具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本期封面人物报道以《风流人物》为标题,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毛泽东和他开辟的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材料四 它的形成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已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表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相结合,已产生重大的、积极的思想成果;表明中国共产党已从幼年的党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党;表明全党有了团结和统一的思想基础;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运动已取得丰硕成果。
(1)根据材料一分析,工农革命军转向农村进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这一决策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会议”指的是 会后的哪次军事行动使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3)材料中“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指的是 结合所学分析毛泽东在此时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它”指的是 哪次会议确立它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8. 在中国近代史上,两党关系的演变直接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八年级同学们围绕“国共两党关系”进行探究,请你参与进来。
材料一 国共历史上的第一次合作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其中取得最为突出的两项成就,其一是创办了一所新式的军事院校,其二是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有力的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自《内战百科》
材料三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兢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1)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一“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面对侵略,中国人民英勇反抗,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迷梦的军事行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国共两党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围绕“国共两党的关系”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学业水平期末监测八年级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答卷前,考生要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班级、座号学校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答在本试卷上不得分。
第Ⅰ卷(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道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清道光十六年(1838年),少卿许乃济针对鸦片问题上书道光帝,建议“准令夷商将鸦片照药材纳税……听任民间吸食……内地得随处种植”。道光帝令各地对其进行讨论,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等对此连连叫好,广东等地官员对此激烈反对和抨击。据此可知当时( )
A. 个别清朝官员已被英国收买 B. 道光皇帝有意放弃禁烟政策
C. 战争失败使清政府自甘堕落 D. 林则徐面临的局势复杂艰难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中少卿许乃济、道光帝、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广东等地官员对鸦片输入、吸食、种植的不同态度,说明主张禁烟的林则徐面临的局势复杂艰难,D项正确;许乃济建议鸦片照药材纳税,听任民间吸食和种植,只能说明他对鸦片大量输入和种植的危害认识不够,无法说明他已被英国收买,排除A项;道光帝令各地对其进行讨论说明道光帝对是否禁烟态度模糊,并无有意放弃禁烟政策之意,排除B项;1838年鸦片战争还没有开始,排除C项。故选D项。
2. 2022年是看港回归祖国25周年,香港的回归,不仅洗雪了中国的百年国耻,更促进了香港的持续稳定繁荣,我国香港问题的形成开始于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其中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A项正确;《天津条约》没有割地的条款,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马关条约》割台湾全岛、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排除C项;《辛丑条约》也没有涉及香港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
3. 19世纪四五十年代,在清朝出现了从事贸易为主的外资商行,1864年约有150家,19世纪末增至552家,分布于25个通商口岸,尤以上海、广州、天津和汉口为多。外资商行迅速增多是由于( )
A. 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B. 《辛丑条约》的危害
C.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D. 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19世纪四五十年代,在清朝出现了从事贸易为主的外资商行,1864年约有150家,19世纪末增至552家,分布于25个通商口岸,尤以上海、广州、天津和汉口为多”,可知19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至19世纪末,在中国通商口岸出现的外资商行迅速增多,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40年代~60年代,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打破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状态,强迫清政府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因此外资商行逐渐增多,A项正确;《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与题干涉及时间不符,排除B项;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反而对外国商品贸易起到强烈的抵制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4. 如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件,其中①②处分别指的是( )
A. 金田起义、定都天京 B. 金田起义、天京事变
C. 永安建制、定都天京 D. 永安建制、天京事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军攻占永安后,初步建立政权,太平天国运动进一步发展;1856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使太平军元气大伤。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D项正确;金田起义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排除AB项;定都天京与清政府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排除C项。故选D项。
5.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学习方法。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述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B. 初步建成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海军
C. 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D.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但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历史结论是人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做出的一种主观性总结性认识,包括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性质意义地位影响等的认识,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但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是对洋务运动性质影响的描述,D项正确;历史史实指的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不带任何功能性(或作用)定位,即“是什么”的问题。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初步建成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海军 ,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都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BC项。故选D项。
6. 左宗棠是晚清名臣,“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指的是他( )
A.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 率部收复新疆
C. 创办汉阳铁厂 D. 创办北洋舰队
【答案】B
【解析】
【详解】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发兵新疆平乱,1878年2月收复新疆南北两路。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正式建省,使西北边疆度过了危机。因此“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中“玉门关”与收复新疆有关,B项正确;江南制造总局是李鸿章创办的,排除A项;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排除C项;北洋舰队与“玉门关”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7. 2024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30周年,八年级历史组开展“忆百年国耻,做担当少年”主题活动,下列哪项可以作为活动展板内容( )
A. 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下令撞向日舰“吉野号”,最终与敌人同归于尽
B. 旅顺守将徐邦道孤军迎敌,血战四天
C. 日军占领花园口,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
D. 马关条约赔偿日本军费白银4.5亿两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94年旅顺战役中徐邦道孤军迎敌,终因寡不敌众而战败,B项正确;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下令撞向日舰“吉野号”,邓世昌壮烈牺牲,并非同归于尽,排除A项;日军从花园口登陆,占领旅顺,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排除C项;1895年《马关条约》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排除D项。故选B项。
8. “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强烈要求光绪帝‘变法成天下之治’。”材料描述的是( )
A. 公车上书 B. 强学会的成立
C. 《时务报》的创办 D. 百日维新正式开始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并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联合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之为“公车上书”,这次上书没有达到目的,但康有为、梁启超等为救亡图存掀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就此拉开了序幕,因此材料描述的是公车上书,A项正确;强学会的成立、《时务报》的创办均与“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无关,排除BC项;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不是正式开始,排除D项。故选A项。
9. 有历史学习小组在进行主题学习时,选用了以下部分相关资料。该小组的学习主题最有可能是( )
A. 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B. 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性
C. 民族工业的艰辛历程 D. 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图片“《资政新篇》书影”“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炮厂”“维新运动期间的报纸”“义和团团旗”,可知分别对应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以及义和团运动,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这四场运动都属于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运动,A项正确;洋务运动属于清朝地主阶级洋务派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维新变法属于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不属于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也不属于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排除BD项;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都是近代农民运动,但是与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并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A项。
10. 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D
【解析】
【详解】题干中“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对应《辛丑条约》中“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D项正确;《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北京条约》无与题干相应内容,排除ABC项。故选D项。
11. 面对中国被列强瓜分的危局,孙中山第一个响亮地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发动一次次的武装起义,最终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开启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新篇章。材料表明孙中山( )
A. 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B.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C. 彻底地废除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D. 实现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面对中国被列强瓜分的危局,孙中山先生第一个响亮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发动一次次武装起义,最终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开启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新篇章,A项正确;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排除B项;“彻底地废除了中国的封建制度”与史实不符,辛亥革命只是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排除C项;没有实现国家独立,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进入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12. 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这表明,辛亥革命( )
A.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 探索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
C. 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 D. 促进了北伐的胜利进军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材料中“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说明辛亥革命探索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B项正确;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排除A项;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排除C项;北伐是1926年,排除D项。故选B项。
13. 观察下图,从内容上判断新文化运动是一场( )
A. 文学革命 B. 军事革命 C. 政治革命 D. 经济革命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图中“《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什么是新文学》”可知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内容,由此得出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文学革命,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并非军事革命或政治革命或经济革命,排除BCD项。故选A项。
14. 有人将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但随着救治行动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中国的疾病不仅在肌体上,更多是在头脑中,于是又开出了救治“头脑疾病”的良方。其中“温药慢治”、救治“头脑疾病”分别指的是( )
A. 洋务运动 新文化运动 B. 戊戌变法 新文化运动
C. 辛亥革命 义和团运动 D. 五四运动 国民大革命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温药慢治”指的是戊戌变法。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资产阶级改良派采用了比较温和的方式--维新变法。救治“头脑疾病”指的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传播了民主、科学,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是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B项正确;洋务运动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被比喻成自我疗伤,排除A项;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被比喻成猛药重治,排除C项;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
15.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五四运动扭转了鸦片战争后中国不断沉沦的发展趋向,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主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这里的“里程碑意义”指的是五四运动( )
A. 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B. 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C.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D.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五四运动扭转了鸦片战争后中国不断沉沦的发展趋向,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主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即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B项正确;拉开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序幕的是辛亥革命,排除A项;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洗礼的是新文化运动,排除C项;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排除D项。故选B项。
16.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2周年,某校决定排演有关中共一大的话剧。剧本中可能出现的情节是( )
A. 确立党的名称和奋斗目标 B. 决定与国民党开展合作
C. 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 决议在农村开展土地革命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中共一大”,结合所学可知,在中共一大上,确定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A项正确;决定与国民党开展合作的是中共三大,排除B项;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是中共二大,排除C项;决议在农村开展土地革命的是八七会议,排除D项。故选A项。
17. 歌曲往往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下图这首歌曲反映了( )
A. 国民大革命时期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愿望
B. 抗日战争时期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愿望
C.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渴望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D. 建国初期人民对恢复国民经济的迫切需求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建立,为了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开始北伐。因此“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这首《国民革命歌》反映的时期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愿望,A项正确;抗日战争是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与题干内容“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不符,排除B项;解放战争是1946年6月至195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是一场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决战,与题干内容“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不符,排除C项;歌词内容与国民经济恢复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8. 1928年1月、井冈山地区的遂川县传出这样的歌谣:“过新年,过新年,今年不比往常年,共产党军来到了,又分谷子又分田……你拿斧子我拿镰,高举红旗开大会,工农翻身掌政权”这一歌谣可用于研究( )
A. 北伐胜利进军 B. 创建人民军队
C. 工农武装割据 D. 长征胜利结束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28年1月,井冈山地区的逐川县传出 这样的歌谣: ..... .你拿斧子我拿镰,高举红旗开大会,工农翻身掌政权’”及所学可知,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举行秋收起义。起义军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年10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C项正确;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目的是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排除A项;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排除B项;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1936年10月, 红军三大主力(红一、 红二、红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排除D项。故选C项。
19. 2020年7月,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4周年,某夏令营决定在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开展“我的长征”活动,重走了当年中央红军的长征路,他们选择的正确路线正确的是( )
A. 瑞金--赤水--金沙江--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会宁
B. 瑞金--大渡河--金沙江--赤水--过草地--翻雪山--吴起镇
C. 瑞金--金沙江--大渡河--赤水翻雪山--过草地--会宁
D. 瑞金--大渡河--赤水--金沙江--过草地--翻雪山--吴起镇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1935年,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了四渡赤水战役,打破了敌人的追剿计划;随后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紧接着飞渡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最终在1936年10月在会宁和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会师,长征顺利结束;A项正确。先过金沙江后过大渡河,排除B;强渡大渡河后翻雪山,排除C项;先过雪山后过草地,排除D项。故选A项。
20. 以下表格所列信息可用于佐证( )
时间 1937年 1938年 1939年 1941年
日本陆军总兵力 24个师团 34个师团 41个师团 51个师团
用于侵华总兵力 21个师团 32个师团 34个师团 34个师团和44个独立旅、混成旅团
用于侵华总兵力在日本陆军总兵力中的占比 88%以上 94% 83% 80%
A. 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重要保证 B. 抗战胜利大大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C.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表格我们可以得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时期,日本陆军兵力的八成以上用在中国战场上,中国抗日战争拖住了大部分日本陆军,所以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抗战胜利大大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
21. 下列有关“武汉会战”的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1938年6月开始,日军先后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
B. 为保卫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100万人参战
C. 江西万家岭战役中国军队击毙日军3000余人
D.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和方法。“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是对“武汉会战”进行分析后得出的客观评判,根据题意,D项正确;而ABC三项是对武汉会战过程的简单叙述,不属于历史解释,排除ABC项。故选D项。
22. “四十星夜风云,三千里路程;雄师南下,越黄泛,铁骑饮马江滨;壮举谁为者,刘邓常胜军。”材料描写的事件( )
A. 全面进攻中原解放区 B. 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C. 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 发起了渡江战役,占领了南京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四十星夜风云,三千里路程;雄师南下,越黄泛,铁骑饮马江滨;壮举谁为者,刘邓常胜军。”可知反映的是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从而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C项正确;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排除A项;1947年5月,陈毅、粟裕指挥华东解放军取得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排除B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
23. 在电视剧《潜伏》中的主人公余则成有句台词:“仗有很多种打法,有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在人民解放战争中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 中共中央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C. 西北野战军青化砭、沙家店战役 D. 华北野战军的孟良崮战役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25万兵力,向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发动突然袭击。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只有两万多人,处于绝对劣势。大敌当前,中共中央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主动撤离延安。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各个战场的作战,经过5个多月,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所以说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是为了保存实力,符合“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故B项正确;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不符合“有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排除A项;西北野战军青化砭、沙家店战役,是运动战,不是撤退,排除C项;华北野战军的孟良崮战役,解放军的胜利没有采取撤退的策略,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24. 下图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下列描述最准确的是( )
A. 高歌猛进 B. 奄奄一息 C. 朝气蓬勃 D. 夹缝求生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以及“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在夹缝中生存,D项正确;图片反映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受压迫,艰难生存,排除AC项;图片反映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但不能说是奄奄一息 ,排除B项。故选D项。
25. 20世纪30—40年代初期,著名画作《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在全国传播;优秀歌曲《毕业歌》《黄河大合吗》等在全国传唱:“国人爱国,请用国货”“挽回利权,振我中华”等成为商业广告炙手可热的用语。这说明当时中国社会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
A. 开展实业救国 B. 解决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C. 解决民族危亡 D. 培育青年,发展教育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画作《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优秀歌曲《毕业歌》《黄河大合唱》、“国人爱国,请用国货”“挽回利权,振我中华”等商业广告反映的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这说明当时中国社会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解决民族危亡,C项正确;ABD项没有体现材料中“国人爱国,请用国货”等内容,排除ABD项。故选C项。
【点睛】
第Ⅱ卷(共50分)
26. 屈辱、觉醒、抗争在中国近代交织,构成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4.5亿,是个意味深长的数字,也许经过核算,也许根本就是对国人的侮辱,合计当时大清国每人罚一两,老太后的一时糊涂,板子却打在大清国每个子民的屁股上。
——《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
材料三 中华民族的觉醒由1300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中宣告于世……公车上书是民族危机刺激下的集群,他们的共识更多地来自于对民族前途的思考,并且把抵御外辱与改革内政合为一体,就其反映的时代意义来说是前代人们所不可比拟的。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 见下图
林则徐(1785-1850) 左宝贵(1837-1894)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如何理解“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2)材料二中“4.5亿”这个数字来源于哪一不平等条约 该条约中哪一内容最能说明当时的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3)依据材料三回答,为什么说“公车上书”者们超越“前代人们” 作者认为“公车上书”在当时起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4)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右图中两个人物相关的历史事件。
(5)一部沉重的中国近代史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反思,请说说你的感悟。
【答案】26. 历史事件:鸦片战争。
理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答出一点即可)
27. 条约:《辛丑条约》;
内容: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28. 原因:把抵御外辱与改革内政合为一体;
作用:宣告中华民族的觉醒
29. 历史事件:虎门销烟;平壤战役
30. 感悟:中国人民不畏强敌、勇于抗争;落后就会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历史事件:根据材料“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争”是指鸦片战争;
理解:根据所学知识,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所以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小问2详解】
条约及内容:根据材料“4.5亿,是个意味深长数字”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4.5亿”这个数字来源于《辛丑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而清政府言听计从,完全听命于帝国主义,这表明清政府完全变成了帝国主义的忠实走狗和工具,变成了帝国主义的傀儡,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小问3详解】
原因:据材料“他们的共识更多地来自于对民族前途的思考,并且把抵御外辱与改革内政合为一体,就其反映的时代意义来说是前代人们所不可比拟的”可以看出,作者说公车上书者们超越“前代人们”的原因是把抵御外辱与改革内政合为一体。
作用:由材料“中华民族的觉醒由1300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中宣告于世……”并结合所学可知,作者认为“公车上书”在当时的历史作用是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小问4详解】
事件:结合所学可知,1839年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左宝贵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平壤战役中壮烈殉国。
【小问5详解】
感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部沉重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式,由此可知,中国人民不畏强敌、勇于抗争;落后就会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等。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浏阳县主持会议,讨论秋收起义失败后军队的行动方向问题。经过一夜的讨论,毛泽东终于说服了大家,决定直面敌强我弱的现实,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求落脚点,以保存实力,再图发展。
——李捷《毛泽东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一历史任务的实现》
材料二 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新的中央的指挥下,采取机动灵活的运动战方针,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作出进逼贵阳的姿态,不仅取得了遵义战役歼敌20个团的长征以来第一个重大胜利,而且迫使蒋介石调动滇军援黔,红军却乘虚直入云南,……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的主动权。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材料三 1949年2月7日,毛泽东第一次登上了具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本期封面人物报道以《风流人物》为标题,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毛泽东和他开辟的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材料四 它的形成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已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表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相结合,已产生重大的、积极的思想成果;表明中国共产党已从幼年的党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党;表明全党有了团结和统一的思想基础;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运动已取得丰硕成果。
(1)根据材料一分析,工农革命军转向农村进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这一决策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会议”指的是 会后的哪次军事行动使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3)材料中“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指的是 结合所学分析毛泽东在此时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它”指的是 哪次会议确立它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答案】27. 原因:城市敌人力量强大,而农村敌人力量薄弱。
影响: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
28. 会议:遵义会议;
军事行动:渡过金沙江 29. 道路:工农武装割据(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井冈山道路);
背景:三大战役胜利,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30. “它”:毛泽东思想;
会议:中共七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决定直面敌强我弱的现实,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求落脚点,以保存实力,再图发展。”可知,向农村进军的原因是城市敌人力量强大,而农村敌人力量薄弱。
影响:根据所学可知,毛泽东率领起义队伍达到井冈山地区,建立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
【小问2详解】
会议:根据材料可知,“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作出进逼贵阳的姿态”是长征中遵义会议后的战役,因此,会议指的是遵义会议。
军事行动:根据所学可知,四渡赤水后,红军会师北上,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小问3详解】
道路:根据所学可知,井冈山根据地建立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探索处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井冈山道路。
背景:根据材料“1949年2月7日”可知,毛泽东在此时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历史背景是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三大战役胜利,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小问4详解】
“它”:根据材料“表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相结合”“全党有了团结和统一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运动”可知,“它”指的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中国七大上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会议:根据所学可知,在1945年4月召开的中共七大上,确立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8. 在中国近代史上,两党关系的演变直接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八年级同学们围绕“国共两党关系”进行探究,请你参与进来。
材料一 国共历史上的第一次合作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其中取得最为突出的两项成就,其一是创办了一所新式的军事院校,其二是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有力的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摘自《内战百科》
材料三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兢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1)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一“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面对侵略,中国人民英勇反抗,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迷梦的军事行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国共两党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围绕“国共两党的关系”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28.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北伐战争;
29. 蒋介石对红军的“围剿”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淞沪会战
30.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31. 【示例一】观点:国共合作推动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论述:192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使北伐顺利进行,基本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1937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结论:综上所述,国共两党合则两利,推动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示例二】观点:国共合作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论述: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确立,推动北伐顺利进军,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黑暗统治。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确立。七七事变后,国共合作宣言发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结论:综上所述,国共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国共两党合作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稳定,有利于维护祖国的统一。
【解析】
【小问1详解】
标志:结合所学可知,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标志为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其一是创办了一所新式的军事院校,其二是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指的是进行北伐战争。
【小问2详解】
背景:根据材料“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可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是中国的内战(或蒋介石对红军的“围剿”)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军事行动:结合所学可知,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小问3详解】
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并结合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可知,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联合,主要原因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小问4详解】
示例一:综合上述材料,围绕“国共两党的关系”自拟观点:国共合作推动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论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使北伐顺利进行,基本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1937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结论:综上所述,国共两党合则两利,推动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示例二:综合上述材料,围绕“国共两党的关系”自拟观点:国共合作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论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确立,推动北伐顺利进军,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黑暗统治。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确立。七七事变后,国共合作宣言发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结论:综上所述,国共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国共两党合作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稳定,有利于维护祖国的统一。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