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唐玄宗李隆基之父去世后,他不惜耗费国家财力的三分之一为其营建陵墓,使得这座皇陵极大地彰显了盛唐气象,尤其是陵园内的各种石刻雕像堪称唐代石刻艺术瑰宝。当时能支撑唐玄宗此举的时代背景是(  )
A.光武中兴 B.贞观之治 C.文景之治 D.开元盛世
2.电影《妖猫传》展现了繁奢雍容的唐都长安,再现了唐玄宗时华丽壮美的盛世景象。被电影打动的小明想从历史书中详细了解这段历史,他首先应该查找的章节是(  )
A.开元盛世 B.贞观之治 C.文景之治 D.康乾盛世
3.据《日本书纪》记载,公元623年自唐回国的留学僧上奏朝廷云:“其大唐国者,法式备定之珍国也,常须达”。下面人物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遣唐使 B.鉴真 C.玄奘 D.马可 波罗
4.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写《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作者“有弟皆分散”是因为(  )
A.安史之乱 B.靖康之难 C.八王之乱 D.藩镇割据
5.8世纪,“唐”这个汉字在日语中专指中国。此后,“唐”成为近代以前日本对中华文明的主要称谓,“唐物”也逐渐演变为从中国舶来的各种物品的统称。材料反映的是(  )
A.十字军东征的结果 B.日本大化改新的影响
C.郑和下西洋的背景 D.幕府统治确立的原因
6.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这表明隋朝开通大运河(  )
A.有利于西南边疆的开发
B.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
C.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D.促进了思想文化发展
7.《新唐书》载,安史之乱后,“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地方上“将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这一现象体现出的唐代社会危机是(  )
A.外戚干政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殖民侵扰
8.唐太宗强调,“中书、门下,机要之司”,需要“擢才而居”。即使是曾经的政敌部下王珪,也被太宗收为己用,出任门下省长官。以上体现出唐太宗的治国特点是(  )
A.用人唯贤 B.虚心纳谏 C.约法省刑 D.爱惜民力
9.“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既善于继承,又能够兼收并蓄的时代……多种文化的交流汇聚,形成了绚丽多彩的唐代文明”。下列史实,能够佐证以上观点的是(  )
①发展完善科举制度
②朝鲜半岛音乐传入中国
③马可 波罗游历中国
④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如图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这些文物印证了唐朝时期(  )
A.中外交流广泛 B.中印贸易频繁
C.中日友好往来 D.中非文化互鉴
11.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下列属于书法家的人物有(  )
①李渊
②颜真卿
③吴道子
④柳公权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12.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最“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
A.公平竞争 B.以文治国
C.分科考试 D.学而优则仕
13.雁塔题名代称进士及第。白居易29岁雁塔题名后得意赋诗道:“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白居易题名赋诗得益于隋朝开创的(  )
A.学在官府 B.科举制度 C.殿试制度 D.八股取士
14.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
A.开通了大运河
B.创立进士科,正式确立了科举制
C.营建东都洛阳、巡游江南、三次征辽东等
D.结束南朝和北朝的分裂局面,统一全国
15.“你从盛唐款步走来…你从险关蜀道走过,赢得”诗仙的美誉。你在诗的世界天马行空,留下豪放飘逸;大笔一挥,磅礴气势让天下才子惊叹;执笔一顿,大唐盛世又多一份精彩。”对材料中“你”指的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清照
16.“炀帝巡幸,乘龙舟而往江都。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相继。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文中“其利”是指(  )
A.减轻劳动人民负担
B.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C.推动隋朝完成统一
D.大大加速隋朝灭亡进程
17.某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检索了关键词:“天竺”“《大唐西域记》”“那烂陀寺”。他们研究的人物是(  )
A.鉴真 B.遣唐使 C.玄奘 D.释迦牟尼
18.唐玄宗统治前期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当时的长安大街可能见到(  )
①各种肤色的外国商人
②人们使用开元通宝钱币购买东西
③坊里居民自由出售农产品
④活字印刷的小作坊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19.唐太宗曾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在位期间,重视农业生产,对农民轻徭薄赋,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唐太宗施政的指导思想是(  )
A.无为而治 B.以法治国 C.兼爱非攻 D.仁政德治
20.下边表格的历史信息反映了该时期(  )
政权 开国君主 即位前的官职
后梁 朱温 宣武节度使
后唐 李存勖 行营节度使
后晋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 刘知远 河东节度使
A.国家统一 社会稳定 B.藩镇割据 四分五裂
C.由分裂走向统一 D.民族融合 社会稳定
21.唐代的科举制度使得从学校到社会都重视读书、习文、作诗赋和研习儒家经典,“五尺童子耻于不闻文墨”,这对于结束魏晋以来的清谈学风与玄虚思想具有重要作用。这反映出唐代科举制(  )
A.彻底扭转了门第观念 B.选拔了实用人才
C.带动了社会尚学风气 D.改变了官场风气
22.唐太宗说:“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由此可见,唐太宗(  )
A.推行开明民族政策 B.虚心纳谏从谏如流
C.知人善任量才用人 D.重视地方吏治管理
23.历史教材中的插图,是重要的教学资源,读图获取相关历史信息,解决历史问题。请分析下面几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中外交往频繁 B.中外贸易往来频繁
C.文学艺术多姿多彩 D.中外教会交流频繁
24.隋朝统一南北,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局面是在(  )
A.581年 B.584年 C.589年 D.618年
二、综合题
25.唐朝是中国古代社会繁荣、国家强盛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和谐盛世篇】
材料一:唐玄宗先后任用姚崇、宋璟、张嘉贞、张说等为宰相,众人协力辅佐,最终收到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百姓富庶的良好效果。开元四年,对吏部选用的县令,唐玄宗亲自复试,将不合格的四十五人斥退,并贬斥了主持选官的吏部侍郎二人。与此同时,大规模简括人口,清帐土地,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的现象。
——摘编自《开元盛世背后的思想世界初探》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玄宗治国理政的主要措施。
【民族关系篇】
材料二: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成熟办法”;请举出唐朝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两例史实。
【文化繁荣篇】
材料三: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清朝康熙年间编纂的《全唐诗》,共收录诗歌48900首,诗人2300多位。唐代诗歌之所以兴盛,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分不开,一方面唐代经济发达,社会风气开放,处于古代社会的鼎盛时期,这为诗歌的创作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科举制度的推行也促进了文人的创作。唐诗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内容丰富……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统编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唐朝众多诗人中享有“诗仙”美誉的是哪一位诗人?唐代诗歌兴盛的原因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请从国家和民族观点角度,谈谈你所得到的启示。
26.唐朝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世界上声名显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唐太宗 唐玄宗
政治 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经济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文化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注重文教,编修经典
——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
(1)唐太宗和唐玄宗统治时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能够出现这两个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
材料二:A韩愈:“长安百万家,出门无所之。”
B白居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C白居易:“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D王维:“九天阔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流。”
(2)以上诗句描述了唐都长安的风貌,分别反映了盛唐多个领域的盛况。请将诗句与以下四个领域正确搭配,填入序号即可。
①反映布局规整的是    
②反映对外交流的是    
③反映人口众多的是    
④反映民族文化交融的是    
材料三:唐代中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力强盛,唐文化融合域外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时期“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把大唐文化传播到四方的著名代表人物是谁?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文帝时,国家治理较好,经济繁荣,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具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隋朝大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开通的。
材料二:“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机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离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归纳隋朝开通大运河的有利条件。
(2)概括材料二中两位作者对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不同评价。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为唐朝与A国、B国友好交往作出贡献的人物及史实;这些人物起到的共同作用有哪些?
28.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开创了一个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的时代,历史上称之为什么?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2)材料二描写了中国古代哪一盛世局面?当时的皇帝是谁?
材料三: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
(3)结合材料三,请写出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任意举出一个“当时的中外交流盛况空前”的例子。
材料四: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仅《全唐诗》辑录的诗歌就有近5万首,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
(4)请写出被誉为“诗仙”“诗圣”的两位唐朝诗人。
(5)唐朝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今天,我们的国家正走向伟大的复兴,我们中学生应当为民族复兴做些什么?
参考答案
1-10 DAAAB BBABA
11-20 DABCA BCBDB
21-24 CCAC
25.(1)措施:任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简括人口,清帐土地;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2)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等。
(3)李白;唐代经济发达,社会风气开放,处于古代社会的鼎盛时期,这为诗歌的创作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科举制度的推行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4)维护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等。
26.(1)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共同原因:政治清明、促进农业发展等。
(2)①B;②D;③A;④C。
(3)事件:玄奘西游;人物:鉴真。
27.(1)经济繁荣;国家统一;利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河道。
(2)胡曾认为大运河的开通导致了隋朝的灭亡。皮日休认为大运河的开通利大于弊,他对此基本持肯定态度。
(3)史实:A国;鉴真东渡日本;B国;玄奘西行天竺。作用:加强了唐朝与外国的联系;传播了佛教文化;扩大了唐朝对外的影响;加强了唐朝与日本、天竺的友好关系等。(答出任意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28.(1)民本思想;贞观之治。
(2)开元盛世;唐玄宗。
(3)开放或对外开放的政策;例子: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遣唐使来华均可。
(4)李白、杜甫。
(5)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培养创新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做创新型人才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