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成书于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是一部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的长篇历史小说。同学们阅读《三国演义》后,对比所学三国的历史,形成下列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
A.阅读《三国演义》,就能了解三国的真实历史
B.《三国演义》取材于史实,属于一手文献史料
C.《三国演义》是文学创作,不能帮助我们了解相关史实
D.《三国演义》有助于理解历史,但需要和真实历史相结合
2.明朝营建北京城,内城北缩南扩,更为突出中轴线,从外城的永定门到内城的钟鼓楼,长达8千米的沿线上有宫殿、坛庙等宏大建筑,气势极显庄重。这一布局( )
A.烘托了帝王至上的威严
B.彰显了传统科技的创新
C.体现了都市文化的繁荣
D.助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清代政制,沿明代不设宰相,以大学士理国政,以便君主独裁……雍正时别设军机处,自是内阁权渐轻,用人大权,则全出帝王旨意。”这说明清代( )
A.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B.军机处拥有最高决定权
C.雍正弱化了君主权力
D.大学士增强了内阁实权
4.17—18世纪,中国的瓷器、漆器和丝绣等产品为了输出欧洲,专门按照欧洲风格制造,欧洲的建筑、园林等装饰造型竞相采用中国题材、模仿中国风格,同时也融入了欧洲固有的形式。这反映了 ( )
A.中西方文明交流融会 B.中国打开欧洲市场
C.中国建筑技术发达 D.中华文明的先进性
5.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后,乾隆帝密谕沿海督抚:“该国夷人虽能谙悉海道,善于驾驭……果口岸防守严密,主客异势,亦断不能施其伎俩!”这表明,乾隆帝( )
A.认为天朝物产丰富 B.改变闭关锁国政策
C.具有一定的防范意识 D.意图建立近代海军
6.1686年,康熙命前方将领晓谕俄军:“尔罗刹外国人,贪利弃命,扰我边疆,今大兵复至,当速降,如不降则尽诛之。”这次军事行动的最后结果是( )
A.设置台湾府 B.册封达赖喇嘛
C.统一黄河流域 D.签订《尼布楚条约》
7.福州市鼓楼前公园立的“隆武帝赐姓郑成功纪念碑”,碑文中记载:“明崇祯朝廷覆亡后,于次年(1645年)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即位称帝,改元隆武。八月十四日,郑芝龙引其子郑森入见隆武帝。郑森被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兼赐名‘成功’。郑森遂改姓名为朱成功,自此人称‘国姓爷’。郑成功知恩图报,从此终身尊奉明朝正朔。”据此记载,可知郑成功( )
A.收复台湾前已经是清朝将领
B.已从荷兰手中收复宝岛台湾
C.本来姓“朱”后来改姓“郑”
D.在明朝灭亡后仍效忠于明朝
8.与汉代“千里不贩籴”相比,明清时期,粮食、布匹等民生日用品已成为长途贩运的主要商品,且出现了诸多商品粮基地。下列选项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是( )
A.交子的出现 B.市舶司的设置
C.商帮的兴起 D.广州十三行的设立
9.明太祖朱元璋对中央和地方机构进行改革。下列机构在改革后保留下来的是( )
A.行中书省 B.厂卫
C.六部 D.丞相
10.史学家吕思勉曾说:“清朝的衰机,可以说是起于乾隆之世。”下列可作为该论断依据的是( )
A.清政府始设军机处 B.全国人口达到3亿
C.官僚体制整体腐败 D.四大徽班进京献艺
11.明清时期的许多文学作品,如《水浒传》《红楼梦》等,大量使用口语化的民间语言,热情歌颂了被压迫人民的抗争精神。这反映了( )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藩镇割据的出现
C.东南倭寇的猖獗 D.市民文化的繁荣
12.明清时期的中国,在世界文明的赛场中逐渐落后,又因为虚弱与自我陶醉错失了开拓市场、拥抱世界的机会。这一时期“虚弱与自我陶醉”的表现是 ( )
A.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B.创立科举制度
C.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D.发展海外贸易
13.下面所示的读书摘要反映的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A.注重理论创新 B.注重经验总结
C.注重实验分析 D.全面领先世界
14.明朝时期,松江是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有“衣被天下”之称,苏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蜚声中外,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这说明当时 ( )
A.手工业生产商品化开始出现
B.区域生产的专业化不断加强
C.农村自然经济受到猛烈冲击
D.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充分发展
15.郑和下西洋既没有殖民开拓,也未能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它毫无疑问并不同于西方的地理大发现,并非近代的先声或是资本主义的序曲。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 )
A.有利于中外友好往来
B.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D.推动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16.明清时期,商人、工匠、市井游民、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和戏曲的主人公,如《雷峰塔》中精通商道、向往世俗婚姻的白娘子。这一现象源于当时(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女性地位提高
C.作者个人喜好 D.君主专制衰落
17.在竞争激烈的科举考试中,边远地区往往处于劣势,清代科举实行按各省分配定额录取的制度,以体现对边远地区的照顾。这一举措( )
A.导致了科举制度僵化 B.有利于巩固统一
C.加速了人口增长 D.造成了冗官现象
18.朱元璋认为明朝的刑法难以达到明刑弼教的目的,又制定了《大诰》。《大诰》拟罪唯朱元璋一人,官员拟罪须以《大诰》为依据,降一级。此措施体现了 ( )
A.追求法律平等 B.加强思想禁锢
C.维护官员利益 D.强化君主专制
19.清朝时期小说创作大放异彩,文学名著《红楼梦》创作面世并广泛传播;戏曲艺术推陈出新,国粹京剧逐渐形成并流传四方。这一时期文学艺术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背景是( )
A.推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的强化
B.商品经济发展与市民文化的繁荣
C.设立军机处与君主专制的强化
D.颁布禁海令与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20.下面是徐光启推广农作物和整理农书的材料,这表明他在著书时( )
A.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B.得到政府的支持
C.注重搜集文献资料 D.具有实践探索精神
二、材料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明清两朝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从明代开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我国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初具规模,志人志怪,为明清小说的繁荣准备了条件。
——《明清小说研究》
材料二 在力述“农本”的同时,他处处突出兴修水利的重要,把兴修水利作为农田建设、救荒赈济的必要前提和基本内容,把水利机械作为农器制作中最主要和最见功效的一部分。
——宋源《〈农政全书〉的水利经济思想》(1)你认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中“志人志怪”融为一体的小说是哪一部 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是哪一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 材料中的“他”认为实现“农本”的关键性因素是什么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摘编自《明太祖实录》
材料二 清代史学家赵翼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赵翼《檐曝杂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朱元璋是如何解决君相之争的。他还设立了什么特务机构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提到的军机处是清朝的哪一位皇帝设立的 设立军机处的目的何在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根本目的。(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材料二 故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船队最远到达的地方。根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郑和下西洋有何作用。(1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D 2.A 3.A 4.A 5.C 6.D 7.D 8.C 9.C 10.C 11.D
12C 13B 14B 15A 16A 17B 18D 19B 20D
二、21.(1)“志人志怪”小说:《西游记》
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红楼梦》
(2)人物:徐光启
因素:兴修水利
22.(1)做法:废除丞相制度
设立:锦衣卫
(2)皇帝:雍正。
目的:为了进一步强化皇权
(3)巩固统治
23.(1)地方: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特点:和平交往、公平交易
作用: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任意两点即可)
(2)基本特征:故步自封。
影响: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测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