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2024年1月高一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历史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卷和答题卷。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上交。
2.试卷共6页,有三大题,26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3.请将答案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Ⅰ(有17小题,共34分。每小题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多选、不选均不给分)
1. 黑陶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著名的有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和龙山遗址出土的“蛋壳陶”。这两款典型器物出土的空间位置分别位于右图中的( )
A. ①② B. ③④ C. ③① D. ④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遗址在长江中下游,龙山文化在黄河中下游,结合地图可知④②正确,D项正确;①是辽河流域,③是黄河中游,排除ABC项。故选D项。
2. 春秋战国时期某位著名的思想家,出身贫贱,生活俭朴,“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他主张任人唯贤,选拔贤人来治国,所谓贤人,是不分贫富、贵贱、远近、亲疏,即使是农夫与工匠,如果有才能,也可以举荐。该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还有( )
A. “为政以德” B. “有教无类” C. “相生相胜” D. “兼爱”“非攻”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中国)。根据材料“出身贫贱,生活俭朴”“主张任人唯贤,选拔贤人来治国”可知,这位思想家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D项正确;为政以德以及有教无类是孔子的主张,排除AB项;相生相胜是道家的主张,排除C项。故选D项。
3. “汉代的管理制度基本上是秦朝的延续,但是,在实际运用上,汉代将过去不是很制度化的人才选拔方式,落实为定期由地方官选择当地优秀的人才送到中央,在中央实习种种政务后再派到各处去工作,这样一个制度,使得中央和地方一直不断有人力资源的流转。”上述材料论述的是(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察举制 D. 九品中正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汉代将过去不是很制度化的人才选拔方式,落实为定期由地方官选择当地优秀的人才送到中央,在中央实习种种政务后再派到各处去工作”可知,材料论述的是察举制。汉朝时期,国家建立了以察举为主的选官制度,由地方向中央推荐人才,符合材料内容,C项正确;分封制属于西周时期创立的地方管理制度,与人才选拔无关,排除A项;郡县制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与人才选拔无关,排除B项;九品中正制属于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D项。故选C项。
4. 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如匈奴、羯、氐、羌、鲜卑,不断向内地迁徙,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下列“深刻影响”的表述,有误的是( )
A. 各民族在长期混战中差异缩小,隔阂也完全消除
B. “十六国”政权大部分是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的
C. 内迁民族推动北民南迁,进而促进江南地区开发
D. 统一全国的隋王朝实际是由鲜卑政权更迭而来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至隋朝(中国)。结合所学可知,从曹魏至西晋,中原地区人口锐减,为了补充劳动力和扩大兵源,大量少数民族被迁入内地,内迁的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相处,文化交融,逐渐形成同源共祖的华夏认同,A项描述隔阂完全消除说法夸张,符合题意,A项正确;十六国政权大部分是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内迁民族推动北民南迁,进而促进江南地区开发,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杨坚建立的隋朝,实际上脱胎于鲜卑人的北周王朝,而北周王朝又脱胎于西魏王朝,所以隋朝实际上继承自西魏的政权,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5. 宋真宗时期宰相李沆自评“居重位实无补万分,惟四方言利事者未尝一施行,聊以此报国尔。朝廷防制,纤悉备具,或徇所陈请,妄有更张,即所伤多矣”。这最能说明北宋( )
A. 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B. 政治风气因循守旧
C. 官僚队伍不断膨胀 D. 财政危机日益严重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宋代(中国)。宋真宗时期宰相李沆在执政时期,不主张改弦更张,认为随意更改制度对国家无益,这说明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守旧,B项正确;材料内容未涉及到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无法得出中央集权强化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官僚队伍的变化,排除C项;通过李沆的言论并不能说明当时北宋的财政危机严重,排除D项。故选B项。
6. 观察右侧某朝代水运交通图。下列选项中,对图解读正确的是( )
A. 长途海运航线的开辟具有创造性 B. 表明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向南转移
C. 运河首次贯通南北,沟通五大水系 D. 水运交通缩小了南北经济的差距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中国)。根据地图中信息“大都”等解析可知,这是隋代水运交通图,元朝开创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A项正确;唐中期以后经济中心开始南移,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图片未体现运河沟通五大水系,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水运交通会拉开南北经济差距,排除D项。故选C项。
7. 史载,宋代每逢科举考试发榜那天,达官富室之家清晨便出动“择婿车”,去到“金明池上路”,争相选择新科进士做女婿,一日之间“中东床者十八九”。一些富豪“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缗”。作为一则案例,它可以反映宋朝( )
①商品经济发展 ②门第观念淡化 ③婚姻观念变化 ④国家控制放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组合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榜下捉婿”是宋代的一种婚姻文化,这种近似金钱交易的“捉婿”蕴涵了特定的社会文化内涵,它说明受到宋代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有所改变,门第观念逐步淡化,①②③正确,A项正确;宋代社会相对宽松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权力被有效限制,从而为社会发展创造了一定的自由空间,材料未体现国家控制放松,④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
8. “道光帝最忿恨的却是天朝体面受损。‘藐兹丑类’的英国打破了‘我朝定鼎二百年来,臣服遍于四海’的局面;开五口通商,便是‘割地求和’,更不可忍的是和约上还要盖御宝,好比‘欠债写负约,卖产者立文契’‘四海属国闻之,谁不轻中国乎?’”。对上文解读恰当的是,道光帝( )
A. 已经初步具备了近代外交思想 B. 认为五口通商严重破坏中国贸易主权
C. 对英国已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D. “谁不轻中国乎?”的预判是正确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道光帝认为《南京条约》有损天朝上国的国威,这种天朝上国的观念最终导致中国即使面对侵略也不思进取,最终列强纷纷侵略中国,“谁不轻中国乎?”的预判是正确的,D项正确;道光皇帝的思想是盲目自大的思想,而非近代外交思想,排除A项;道光帝并未意识到五口通商破坏中国贸易主权,排除B项;道光皇帝对英国的了解极为有限,排除C项。故选D项。
9. 有历史学家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的一个政治派别,“他们都经过时代的洗礼,从闭关自守的顽固态度转而学习西方。这种转变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从战场上得来的失败经验:一类是从外交圆桌上得来的屈辱经验。”这个政治派别是( )
A. 顽固派 B. 洋务派 C. 维新派 D. 革命派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从闭关自守的顽固态度转而学习西方”可知,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为了挽救国家的颓势,他们推行了一系列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新政,与材料信息相符,B项正确;顽固派并未主张学习西方,排除A项;维新派并未从战场上得来学习西方的经验,且其不存在万古态度,排除C项;革命派并未有闭关自守的顽固态度,排除D项。故选B项。
10. 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提道:“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子免于倾倒吗?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下列能体现“几根小柱子”的历史事件是( )
①辛亥革命 ②编练新军 ③预备立宪 ④保路运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子免于倾倒吗”可知,孙中山强调晚清政府的自救行为。辛亥革命是革命党发动的意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斗争,①错误;结合所学可知,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编练新军,②正确;1906年,清政府预备立宪,③正确;保路运动是四川人民发动的,④错误。综上所述,②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11. 一位美国新闻记者在观察中国近代某次运动发展的情况时说:“在战争结束后来到上海的新时代中,苦力崛起而为这个新时代的最重要的特征”“上海的新兴无产阶级转入行动,急进和爱国的学生找到了最有力的同盟者”。这场运动是( )
A. 新文化运动 B. 五四运动 C. 国民革命运动 D. 一二·九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材料中的“苦力崛起”指的是工人阶级的壮大,而“上海的新兴无产阶级转入行动,急进和爱国的学生找到了最有力的同盟者”意味着工人阶级支持了学生运动,这是对五四运动的描述,在这次运动中,中国的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中未体现“苦力崛起”,排除A项;题干内容与国民革命无关,排除C项;一二九运动是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2. 长征期间红五军团创作了名为《一只破草鞋》的活报剧,辛辣地讽刺了敌人追击千里,只拣到红军丢下的一只破草鞋的狼狈相,满怀激情地歌颂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取得的某次胜利,使红军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这次胜利发生在(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红军长征过程中,巧渡金沙江,中央红军实现摆脱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金沙江位于③,C项正确;B项正确;①是湘江,而湘江战役突破了敌人四道封锁线,排除A项;②是四渡赤水,中央红军打乱敌人的围剿计划,排除B项;④位于大渡河,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是红军继续北上后的事件,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3. “一种抵抗敌人到底的民族感和决心的浪潮弥漫了全中国。统一战线的口号首先克服了一切中国国内的纠纷。国民党政府监狱中所有的因共产主义或左派活动而被拘禁的人都释放了,其他逃亡到国外的人也回国为民族事业而听从分配。”与这一场景直接相关的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华北事变” C. “八一三事变” D. “皖南事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华北事变之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建立,民族意识增强,B项正确;九一八事变后开始局部抗战,排除A项;八一三事变是指1937年8月13日抗日战争初期继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已久地为扩大侵华战争在中国上海制造的事变,排除C项;皖南事变是全面抗战时期国民党顽固派对新四军军部发动的一次突然袭击,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顶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4. 位于浙江省衢州城区的杜立特行动纪念馆全面反映了杜立特突袭行动这一史实。该行动由美国杜立特中校率领的陆军航空兵16架B-25轰炸机执行,作为对珍珠港事件的一次反击,美国成功实施了对日本本土的第一次军事轰炸。完成轰炸目标返航时,由于漆黑的夜幕和糟糕的天气,机组成员弄不清机场方位,在燃油耗尽的情况下只能弃机跳伞或迫降,中国军民对参与杜立特行动的飞行员展开大营救。这一行动最有可能发生在( )
A. 1931年 B. 1938年 C. 1942年 D. 1945年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作为对珍珠港事件的一次反击,美国成功实施了对日本本土的第一次军事轰炸”并结合所学可知,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遭到日本偷袭,造成美国军事基地的严重破坏和数千名美国士兵的伤亡,这一事件激怒了整个美国国内,民众和政府纷纷要求报复。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也感到深受挫折,他认为必须采取行动来还击日本,材料所述行动最有可能发生在1942年,C项正确;珍珠港事件的时间是1941年,排除AB项;1945年距离珍珠港事件较远,且1945年美国向日本投放了两颗原子弹,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5. “这是中共在11年的时期内第一次召开它的代表大会,大会是以洋溢的自我庆贺和自我批评为其特征的。对1949年的胜利和对1955-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的确有充分的理由来庆贺。”这次会议是( )
A. 中共七大 B. 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二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6年(中国)。根据材料“这是中共在11年的时期内第一次召开它的代表大会”“对1949年的胜利和对1955-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和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两者相隔11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55-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因此,1956年的中共八大的会议内容涉及材料内容,B项正确;中共七大发生于1945年,早于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时间,会议不会涉及这两项内容,排除A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78年,中共十大于1973年召开,不符合材料“这是中共在11年的时期内第一次召开它的代表大会”,排除C项;中共十二大于1982年召开,中共十一大于1977年召开,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6. 中共中央某文件指出,“中国共产党自从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六十年的光辉战斗历程。为了总结党在建国以来三十二年的经验,有必要简略地回顾一下建国以前二十八年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该文件是( )
A.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中国)。根据材料“为了总结党在建国以来三十二年的经验”,可知这是1981年,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C项正确;《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1957年,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A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1978年,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B项;《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2021年,排除D项。故选C项。
17. “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探索中仍取得伟大成就,具有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建设成就的是( )
A. 成功爆炸原子弹 B. “神舟一号”成功发射
C. 国产航母列装 D. “神威”计算机问世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6-1966年(中国)。据本题材料“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探索中仍取得伟大成就,具有开创性、奠基性意义”可知,这一时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1964年成功爆炸原子弹,符合题意,A项正确;1999年“神舟一号”成功发射,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2019年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交付海军,排除C项;1999年“神威”计算机问世,排除D项。故选A项。
二、选择题Ⅱ(有6小题,共18分。每小题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多选、不选均不给分)
18. 《史记》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策)……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该记载可以说明( )
A. 周武王通过分封扩大统治 B. 汉武帝成功削弱王国势力
C. 光武帝延续分封裁并郡县 D. 晋武帝死后宗室诸王内战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根据材料“武帝施主父之册(策)……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使得诸侯国的实力越来越小,削弱了王国势力,巩固了中央集权,B项正确;西周时期没有帝制,周武王也没有削弱诸侯,排除A项;汉光武帝时期没有实行分封制,排除C项;西晋武帝死后,宗室诸王展开对中央权力的争夺,演化为内战,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9. 能够识别历史地图中的相关信息,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下图所示为公元262年的政权形势图,图中①处对应的政权是( )
A. 蜀 B. 吴 C. 东晋 D. 陈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三国(中国)。根据材料262年的政权形势图,根据所学可知,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时期,包括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东南一带是孙吴政权,B项正确;蜀汉位于西南一带,排除A项;东晋建立的时间是公元317年,排除C项;陈朝建立的时间是公元557年,排除D项。故选B项。
20. 自明朝中期起,商品经济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进入了继西汉、宋朝之后的第三个高峰。除明清之际因战乱一度受到破坏外,这一高峰基本持续到了清朝。这一时期,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的表现包括( )
①白银大量流入,促进长途贸易发展 ②形成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人集团
③开始出现一批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 ④工商业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核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主要体现在白银大量流入,促进长途贸易发展;商帮出现,以及工商业市镇兴起,成为地区贸易网络核心;综上所述,①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宋朝是中国古代发展高峰,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21. 有史学家分析袁世凯和张勋复辟的原因时说:“在袁世凯和张勋的背后,有着新朝的佐命元勋和旧朝的孤臣孽子。而他们后面又有着辛亥革命所没有革去的社会心态……这个过程是难以用个人的品格来解释的。复辟的丑剧既显示了袁世凯和张勋的可鄙和可憎,又显示了旧的社会心态感染下不止乎一二人的晕眩与失迷。”该史学家旨在强调复辟的主要原因是( )
A. “新朝的佐命元勋和孤臣孽子” B. “一二人的晕眩与失迷”
C. “袁世凯和张勋的可鄙和可憎” D. “辛亥革命所没有革去的社会心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后面又有着辛亥革命所没有革去的社会心态……显示了旧的社会心态感染下不止乎一二人的晕眩与失迷。”可以得出,该史学家认为社会心态对复辟的深刻影响,D项正确;根据材料“有着新朝的佐命元勋和旧朝的孤臣孽子。而他们后面又有……”、“复辟的丑剧既显示了袁世凯和张勋的可鄙和可憎,又显示了……”可见作者认为这些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C项。根据材料“显示了旧的社会心态感染下不止乎一二人的晕眩与失迷”,排除B项。故选D项。
22. 下图为1980-2000年中国实际GDP增长率示意图。关于图中两个峰值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两个峰值的形成都得益于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
B. 第一个峰值的出现得益于城市改革的全面展开
C. 第二个峰值的出现得益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两个峰值的形成说明中国已经完成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0-2000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特别是1985年和1995年,实际GDP增长率更是高达14—15%,两个峰值出现的原因在于,1985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B项正确;据所学,直到1994年,我国才明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任务,排除A项;据所学,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排除C项;据所学,21世纪初中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故选B项。
23.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下列关于中共二十大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B. 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
C. 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
D. 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范围为当代(中国)。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知,党的二十大明确了党的中心任务,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C项正确;党的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A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排除B项;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排除D项。故选C项。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共48分)
24. 在中国漫长历史发展中,东北是影响中国历程的一个关键地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北地处边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区,又是进入中原的诸多民族的故乡,更重要的,又是多个王朝的“龙兴”之地,因而使得东北地区的历史具有独特性,为其他边疆地区不可比拟。明代的东北,因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明政府实行“乃因其地分设卫所若干,以其酋长统率之,听其种牧、飞放、畋猎,俾各安其生,咸属统内”的政策,又在元代“站赤制度”的基础上,在东北地区广设驿站,增辟水陆交通线,使东北地区的交通线纵横交错,形成为覆盖整个东北地区的交通网络,并与内地密切联系,使东北地区成为明帝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李治亭主编《东北通史》
(1)指出以东北为“龙兴”之地的三个王朝,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朝加强对东北地区管理的举措和特点。
材料二 17世纪之末,俄军东侵至外兴安岭西麓时,乃为强大清军所遏阻。一战之下,俄军挫败,乃有中俄《_______▲_______》(公元1689年)之签订。该条约之主款厥为两强以外兴安岭为界,划疆而治。俄人之陆路东侵至此乃告一段落,双方相安无事者凡170年。直至1860年,英法联军攻破北京,俄人乃撕掉条约,进占我东北,强据我海参崴,改名俄属“镇东港”,从此为患北方,至今未已。
——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指出“▲”对应的条约名称及该条约签订的意义,概述近代俄人对东北地区的侵略史实。
【答案】24. 王朝:辽、金、清
举措:设置机构进行管辖(答“设卫所”或“设奴儿干都司”也可);完善交通网络;对女真各部落封授官号
特点:因俗而治(写因地制宜也可给分)
25. 条约:《尼布楚条约》
意义: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史实: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侵占我国东北大片土地;把俄方提出的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为以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19世纪末,将东北划为势力范围,并强租旅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王朝: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以东北为“龙兴”之地的三个王朝有辽、金、清。举措: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明政府实行‘乃因其地分设卫所若干,以其酋长统率之,听其种牧、飞放、畋猎,俾各安其生,咸属统内’的政策”可知,设置机构进行管辖(答“设卫所”或“设奴儿干都司”也可);对女真各部落封授官号;根据材料“又在元代‘站赤制度’的基础上,在东北地区广设驿站,增辟水陆交通线,使东北地区的交通线纵横交错,形成为覆盖整个东北地区的交通网络”可知,完善交通网络。特点: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乃因其地分设卫所若干,以其酋长统率之,听其种牧、飞放、畋猎,俾各安其生,咸属统内”可知,因俗而治(写因地制宜也可给分)。
【小问2详解】
条约: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世纪之末(中俄)。根据材料“17世纪之末,俄军东侵至外兴安岭西麓时,乃为强大清军所遏阻。一战之下,俄军挫败”“(公元1689年)之签订”可知,“▲”对应的条约名称是《尼布楚条约》。意义: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世纪之末(中俄)。根据材料“该条约之主款厥为两强以外兴安岭为界,划疆而治”和所学可知,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史实: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直至1860年,英法联军攻破北京,俄人乃撕掉条约,进占我东北,强据我海参崴,改名俄属‘镇东港’,从此为患北方,至今未已”和所学可知,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侵占我国东北大片土地;把俄方提出的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为以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19世纪末,将东北划为势力范围,并强租旅大等等。
25.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的诱降,国际上东方慕尼黑会议的酝酿,国民党五中全会反动方针的制定,国民党反共活动的加紧,使投降分裂倒退成为时局的最大危险。1939年6月7日,中共中央及时地向党内发出关于反对投降危险的指示。……毛泽东指出:“现在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既不是一切联合否认斗争,又不是一切斗争否认联合,而是综合联合和斗争两方面的政策”。他将这一政策具体化为十项原则,并相应地制定了共产党关于政权组织、劳动、土地、税收、锄奸、人民权利、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各项具体政策。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共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共在这一政策指导下加强“政权组织”的措施。
材料二 毛泽东在1949年6月30日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从理论上指导了建国准备工作,并用以统一各阶级、各党派、各团体参加建国准备工作的思想认识。8月5日,美国国务院发表《美中关系白皮书》,毛泽东连续为新华社撰写系列评论,批驳白皮书对中国革命的看法……毛泽东提出“革命形势日益开展,一切民主力量亟宜加强团结,共同奋斗,以期早日消灭中国反动势力”,“为此目的,实有召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们共同协商的必要”。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召开,29日顺利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背景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
【答案】(1)背景:日本的诱降政策;国际社会的纵容;国民党的反动活动
措施:精兵简政:以“三三制”为原则,实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
(2)背景: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指导;毛泽东对白皮书的批驳(推动了民主力量的团结);革命形势不断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
成果: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和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背景:根据材料“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的诱降,国际上东方慕尼黑会议的酝酿,国民党五中全会反动方针的制定,国民党反共活动的加紧,使投降分裂倒退成为时局的最大危险。”可以得出,日本的诱降政策;国际社会的纵容;国民党的反动活动。措施:根据材料“相应地制定了共产党关于政权组织、劳动、土地、税收、锄奸、人民权利、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各项具体政策。”并结合所学可知,精兵简政:以“三三制”为原则,实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和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背景:根据材料“毛泽东在1949年6月30日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从理论上指导了建国准备工作,并用以统一各阶级、各党派、各团体参加建国准备工作的思想认识。”可以得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指导;根据材料“批驳白皮书对中国革命的看法”可以得出毛泽东对白皮书的批驳(推动了民主力量的团结);结合所学可知,革命形势不断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 。成果:根据材料“29日顺利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可以得出,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性质: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点睛】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的制度,虽大体承袭隋朝,太宗君臣的朝气,却能使旧制度的优点发挥尽致。同时在行政技术上也有不少的改进,有关这方面的重要改革方案,大都颁行于贞观元年至五年(627-631)的几年间。例如隋时对中央最高行政机关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并未能明白厘定其职权以及其相互的关系。到太宗,乃明白规定三省的职权,使其发挥制衡作用,以杜绝偏重的流弊。其后又创立三省首长联合议政的办法,以解决相互间的争执。这类改革,都是前代所没有的。
材料二 (上左)摩尼教典籍插图,新疆吐鲁番市高昌故城出土,绘于9世纪。图下部一侧为盛开的花朵和长藤,另一侧书写回鹘文字,上部残存两个俗界人物,用金、银、红、绿等色,绚丽夺目。
(上右)景教壁画,新疆吐鲁番市高昌故城壁画。图中为“圣枝节”人们欢迎基督进入耶路撒冷的情景,是研究高昌景教的珍贵资科。
——材料一、材料二均摘自傅乐成主编《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
参考材料,运用相关史实,自拟题目,写一篇反映盛唐气象的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答案】参考小论文
改革是盛唐气象的一大亮点
唐朝政府在政治、文化等领域进行一系列改革创新。
首先在行政制度上改革三省六部制,使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太宗时期,明确规定三省的职权,使其发挥制衡作用,以杜绝偏重的流弊。其次,在选官制度上改革科举制度,使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如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还有,在文化上实行比以往朝代更加开放的政策,使唐朝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频繁,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如摩尼教,景教传入等无疑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综上所述,唐朝统治者进行大刀阔斧的全面改革。这些改革既是盛唐气象的表现也是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值得后人点赞和借鉴。
【解析】
【详解】本题为历史短文撰写类论述题。根据材料“唐朝的制度,虽大体承袭隋朝,太宗君臣的朝气,却能使旧制度的优点发挥尽致。同时在行政技术上也有不少的改进”可以提出短文题目:改革是盛唐气象的一大亮点。整体上采取总分的方式进行撰写,具体结合材料,按照政治、文化两个角度展开。政治方面,如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文化方面则结合材料,重点论述中外文化交流。具体论述如下:唐朝政府在政治、文化等领域进行一系列改革创新。
首先在行政制度上改革三省六部制,使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太宗时期,明确规定三省职权,使其发挥制衡作用,以杜绝偏重的流弊。其次,在选官制度上改革科举制度,使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如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还有,在文化上实行比以往朝代更加开放的政策,使唐朝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频繁,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如摩尼教,景教传入等无疑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衢州市2024年1月高一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历史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卷和答题卷。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上交。
2.试卷共6页,有三大题,26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3.请将答案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Ⅰ(有17小题,共34分。每小题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多选、不选均不给分)
1. 黑陶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著名的有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和龙山遗址出土的“蛋壳陶”。这两款典型器物出土的空间位置分别位于右图中的( )
A. ①② B. ③④ C. ③① D. ④②
2. 春秋战国时期某位著名思想家,出身贫贱,生活俭朴,“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他主张任人唯贤,选拔贤人来治国,所谓贤人,是不分贫富、贵贱、远近、亲疏,即使是农夫与工匠,如果有才能,也可以举荐。该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还有( )
A. “为政以德” B. “有教无类” C. “相生相胜” D. “兼爱”“非攻”
3. “汉代的管理制度基本上是秦朝的延续,但是,在实际运用上,汉代将过去不是很制度化的人才选拔方式,落实为定期由地方官选择当地优秀的人才送到中央,在中央实习种种政务后再派到各处去工作,这样一个制度,使得中央和地方一直不断有人力资源的流转。”上述材料论述的是(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察举制 D. 九品中正制
4. 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如匈奴、羯、氐、羌、鲜卑,不断向内地迁徙,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下列“深刻影响”的表述,有误的是( )
A. 各民族在长期混战中差异缩小,隔阂也完全消除
B. “十六国”政权大部分是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的
C. 内迁民族推动北民南迁,进而促进江南地区开发
D. 统一全国的隋王朝实际是由鲜卑政权更迭而来的
5. 宋真宗时期宰相李沆自评“居重位实无补万分,惟四方言利事者未尝一施行,聊以此报国尔。朝廷防制,纤悉备具,或徇所陈请,妄有更张,即所伤多矣”。这最能说明北宋( )
A. 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B. 政治风气因循守旧
C. 官僚队伍不断膨胀 D. 财政危机日益严重
6. 观察右侧某朝代水运交通图。下列选项中,对图解读正确的是( )
A. 长途海运航线的开辟具有创造性 B. 表明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向南转移
C. 运河首次贯通南北,沟通五大水系 D. 水运交通缩小了南北经济的差距
7. 史载,宋代每逢科举考试发榜那天,达官富室之家清晨便出动“择婿车”,去到“金明池上路”,争相选择新科进士做女婿,一日之间“中东床者十八九”。一些富豪“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缗”。作为一则案例,它可以反映宋朝( )
①商品经济发展 ②门第观念淡化 ③婚姻观念变化 ④国家控制放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8. “道光帝最忿恨的却是天朝体面受损。‘藐兹丑类’的英国打破了‘我朝定鼎二百年来,臣服遍于四海’的局面;开五口通商,便是‘割地求和’,更不可忍的是和约上还要盖御宝,好比‘欠债写负约,卖产者立文契’‘四海属国闻之,谁不轻中国乎?’”。对上文解读恰当的是,道光帝( )
A. 已经初步具备了近代外交思想 B. 认为五口通商严重破坏中国贸易主权
C. 对英国已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D. “谁不轻中国乎?”的预判是正确的
9. 有历史学家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的一个政治派别,“他们都经过时代的洗礼,从闭关自守的顽固态度转而学习西方。这种转变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从战场上得来的失败经验:一类是从外交圆桌上得来的屈辱经验。”这个政治派别是( )
A. 顽固派 B. 洋务派 C. 维新派 D. 革命派
10. 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提道:“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子免于倾倒吗?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下列能体现“几根小柱子”的历史事件是( )
①辛亥革命 ②编练新军 ③预备立宪 ④保路运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1. 一位美国新闻记者在观察中国近代某次运动发展的情况时说:“在战争结束后来到上海的新时代中,苦力崛起而为这个新时代的最重要的特征”“上海的新兴无产阶级转入行动,急进和爱国的学生找到了最有力的同盟者”。这场运动是( )
A. 新文化运动 B. 五四运动 C. 国民革命运动 D. 一二·九运动
12. 长征期间红五军团创作了名为《一只破草鞋》活报剧,辛辣地讽刺了敌人追击千里,只拣到红军丢下的一只破草鞋的狼狈相,满怀激情地歌颂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取得的某次胜利,使红军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这次胜利发生在(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3. “一种抵抗敌人到底的民族感和决心的浪潮弥漫了全中国。统一战线的口号首先克服了一切中国国内的纠纷。国民党政府监狱中所有的因共产主义或左派活动而被拘禁的人都释放了,其他逃亡到国外的人也回国为民族事业而听从分配。”与这一场景直接相关的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华北事变” C. “八一三事变” D. “皖南事变”
14. 位于浙江省衢州城区的杜立特行动纪念馆全面反映了杜立特突袭行动这一史实。该行动由美国杜立特中校率领的陆军航空兵16架B-25轰炸机执行,作为对珍珠港事件的一次反击,美国成功实施了对日本本土的第一次军事轰炸。完成轰炸目标返航时,由于漆黑的夜幕和糟糕的天气,机组成员弄不清机场方位,在燃油耗尽的情况下只能弃机跳伞或迫降,中国军民对参与杜立特行动的飞行员展开大营救。这一行动最有可能发生在( )
A. 1931年 B. 1938年 C. 1942年 D. 1945年
15. “这是中共在11年的时期内第一次召开它的代表大会,大会是以洋溢的自我庆贺和自我批评为其特征的。对1949年的胜利和对1955-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的确有充分的理由来庆贺。”这次会议是( )
A 中共七大 B. 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二大
16. 中共中央某文件指出,“中国共产党自从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六十年的光辉战斗历程。为了总结党在建国以来三十二年的经验,有必要简略地回顾一下建国以前二十八年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该文件是( )
A.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7. “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探索中仍取得伟大成就,具有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建设成就的是( )
A. 成功爆炸原子弹 B. “神舟一号”成功发射
C. 国产航母列装 D. “神威”计算机问世
二、选择题Ⅱ(有6小题,共18分。每小题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多选、不选均不给分)
18. 《史记》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策)……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该记载可以说明( )
A. 周武王通过分封扩大统治 B. 汉武帝成功削弱王国势力
C. 光武帝延续分封裁并郡县 D. 晋武帝死后宗室诸王内战
19. 能够识别历史地图中的相关信息,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下图所示为公元262年的政权形势图,图中①处对应的政权是( )
A. 蜀 B. 吴 C. 东晋 D. 陈
20. 自明朝中期起,商品经济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进入了继西汉、宋朝之后的第三个高峰。除明清之际因战乱一度受到破坏外,这一高峰基本持续到了清朝。这一时期,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的表现包括( )
①白银大量流入,促进长途贸易发展 ②形成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人集团
③开始出现一批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 ④工商业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核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1. 有史学家分析袁世凯和张勋复辟的原因时说:“在袁世凯和张勋的背后,有着新朝的佐命元勋和旧朝的孤臣孽子。而他们后面又有着辛亥革命所没有革去的社会心态……这个过程是难以用个人的品格来解释的。复辟的丑剧既显示了袁世凯和张勋的可鄙和可憎,又显示了旧的社会心态感染下不止乎一二人的晕眩与失迷。”该史学家旨在强调复辟的主要原因是( )
A. “新朝的佐命元勋和孤臣孽子” B. “一二人的晕眩与失迷”
C. “袁世凯和张勋的可鄙和可憎” D. “辛亥革命所没有革去的社会心态”
22. 下图为1980-2000年中国实际GDP增长率示意图。关于图中两个峰值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两个峰值的形成都得益于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
B. 第一个峰值的出现得益于城市改革的全面展开
C. 第二个峰值的出现得益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两个峰值的形成说明中国已经完成经济体制改革
23.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下列关于中共二十大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B. 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
C. 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
D. 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共48分)
24.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东北是影响中国历程的一个关键地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北地处边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区,又是进入中原的诸多民族的故乡,更重要的,又是多个王朝的“龙兴”之地,因而使得东北地区的历史具有独特性,为其他边疆地区不可比拟。明代的东北,因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明政府实行“乃因其地分设卫所若干,以其酋长统率之,听其种牧、飞放、畋猎,俾各安其生,咸属统内”的政策,又在元代“站赤制度”的基础上,在东北地区广设驿站,增辟水陆交通线,使东北地区的交通线纵横交错,形成为覆盖整个东北地区的交通网络,并与内地密切联系,使东北地区成为明帝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李治亭主编《东北通史》
(1)指出以东北为“龙兴”之地三个王朝,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朝加强对东北地区管理的举措和特点。
材料二 17世纪之末,俄军东侵至外兴安岭西麓时,乃为强大清军所遏阻。一战之下,俄军挫败,乃有中俄《_______▲_______》(公元1689年)之签订。该条约之主款厥为两强以外兴安岭为界,划疆而治。俄人之陆路东侵至此乃告一段落,双方相安无事者凡170年。直至1860年,英法联军攻破北京,俄人乃撕掉条约,进占我东北,强据我海参崴,改名俄属“镇东港”,从此为患北方,至今未已。
——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指出“▲”对应的条约名称及该条约签订的意义,概述近代俄人对东北地区的侵略史实。
25.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的诱降,国际上东方慕尼黑会议的酝酿,国民党五中全会反动方针的制定,国民党反共活动的加紧,使投降分裂倒退成为时局的最大危险。1939年6月7日,中共中央及时地向党内发出关于反对投降危险的指示。……毛泽东指出:“现在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既不是一切联合否认斗争,又不是一切斗争否认联合,而是综合联合和斗争两方面的政策”。他将这一政策具体化为十项原则,并相应地制定了共产党关于政权组织、劳动、土地、税收、锄奸、人民权利、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各项具体政策。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共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背景,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共在这一政策指导下加强“政权组织”的措施。
材料二 毛泽东在1949年6月30日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从理论上指导了建国准备工作,并用以统一各阶级、各党派、各团体参加建国准备工作的思想认识。8月5日,美国国务院发表《美中关系白皮书》,毛泽东连续为新华社撰写系列评论,批驳白皮书对中国革命的看法……毛泽东提出“革命形势日益开展,一切民主力量亟宜加强团结,共同奋斗,以期早日消灭中国反动势力”,“为此目的,实有召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们共同协商的必要”。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召开,29日顺利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背景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的制度,虽大体承袭隋朝,太宗君臣的朝气,却能使旧制度的优点发挥尽致。同时在行政技术上也有不少的改进,有关这方面的重要改革方案,大都颁行于贞观元年至五年(627-631)的几年间。例如隋时对中央最高行政机关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并未能明白厘定其职权以及其相互的关系。到太宗,乃明白规定三省的职权,使其发挥制衡作用,以杜绝偏重的流弊。其后又创立三省首长联合议政的办法,以解决相互间的争执。这类改革,都是前代所没有的。
材料二 (上左)摩尼教典籍插图,新疆吐鲁番市高昌故城出土,绘于9世纪。图下部一侧为盛开的花朵和长藤,另一侧书写回鹘文字,上部残存两个俗界人物,用金、银、红、绿等色,绚丽夺目。
(上右)景教壁画,新疆吐鲁番市高昌故城壁画。图中为“圣枝节”人们欢迎基督进入耶路撒冷的情景,是研究高昌景教的珍贵资科。
——材料一、材料二均摘自傅乐成主编《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